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国园林特征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庭风 《建筑师》 2005年第1期42-47,共6页
中国园林在民国军阀混战和日本侵略中受到极大的摧残,同时新园建设和旧园恢复又有新特点。公园在孙中山三民主义旗帜下,以西洋的风景园林论和中国造园论为指导行行全面实践。中山公园是在孙中山的逝世后掀起的建设和更名浪潮中诞生的。... 中国园林在民国军阀混战和日本侵略中受到极大的摧残,同时新园建设和旧园恢复又有新特点。公园在孙中山三民主义旗帜下,以西洋的风景园林论和中国造园论为指导行行全面实践。中山公园是在孙中山的逝世后掀起的建设和更名浪潮中诞生的。从造园主体上看,有政府、武人、文人、商人、官僚、洋人等,其中以政府和武人造园最盛。武人在文人的帮助之下建设有中西合璧的私家园林。从功能上看,服务大众的发展实业、兴办学校成为时代之需。从材料上看,除了混凝土材料外,还发展了铁材(栏杆)、水磨石(地面)、马赛克(贴面)、玻璃(窗)等建材。建筑上的罗马希腊式与中国地方风格结合在一起,山水上的中式叠山理水和西式草坪结合,植物上大量用外国引进的品种。总体上使景观在风格和要素上都显出中西结合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园林建筑 建筑设计 中山公园 私人花园
下载PDF
中山装的释义与史实 被引量:8
2
作者 朱博伟 刘瑞璞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0-85,共6页
中山装代表“三民主义”“国之四维”“五权宪法”的释义在学界和社会广为流传,甚至一度成为“正史”,但相关记录却一直语焉不详,无法提供可靠的史料支持。文章基于民国时期文献、图像和实物史料深入详实地综合考证、梳理“三民四维五... 中山装代表“三民主义”“国之四维”“五权宪法”的释义在学界和社会广为流传,甚至一度成为“正史”,但相关记录却一直语焉不详,无法提供可靠的史料支持。文章基于民国时期文献、图像和实物史料深入详实地综合考证、梳理“三民四维五权”形成的时间节点,并将其与孙中山生前“所御猎服”的历史源流进行比较研究,指出二者在内容和时间上的差异。确凿的史实证明,释义实为后人附会,它的产生晚于中山装出现的时间,不可能用于指导中山装的创制。而中山装的形制结构在释义出现前后也有明显的变化,与释义的解读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装 释义 三民主义 国之四维 五权宪法
下载PDF
论“三民主义”理论中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沈渭滨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5-45,共11页
“三民主义”是一种建设近代国家和近代社会的理论。就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看,民生主义的目标和民权主义的政府建构,是自相矛盾的两极:民生主义本质上是一个以培育中产阶级为目标的社会改造方案;民权主义设计的却是个“大政府小社会”模式... “三民主义”是一种建设近代国家和近代社会的理论。就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看,民生主义的目标和民权主义的政府建构,是自相矛盾的两极:民生主义本质上是一个以培育中产阶级为目标的社会改造方案;民权主义设计的却是个“大政府小社会”模式。由于理念上的矛盾和缺乏付之实施的条件,社会改造无法实现,而“大政府小社会”模式,则为国家权力挤压社会自治空间留下隐患。它在尔后实践中产生的弊端,值得人们思考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民主义 国家与社会 中产阶级 大政府小社会
下载PDF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被引量:1
4
作者 姚锡长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110-113,共4页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不仅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来源,并且还因为它在中国传统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之间的连接作用,它与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和理论上的互动以及孙中山所主张的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的初步的开拓性尝试,使这一理论本身...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不仅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来源,并且还因为它在中国传统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之间的连接作用,它与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和理论上的互动以及孙中山所主张的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的初步的开拓性尝试,使这一理论本身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发生了直接影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围绕着不同的中国重大问题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共同点的历史考问,构成了解读两者关系的关键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共同点 桥梁作用
下载PDF
国民党“官方儒学”的渊源、形成与发展析论——以孙中山、戴季陶和蒋介石的三民主义思想建构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朱友青 赵伯峻 《台湾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8-110,共13页
本文结合时代议题,对“三民主义”这一国民党重要理论建构进行历史的考察,以检视孙中山、戴季陶、蒋介石以来的思想诠说为线索,剖析“三民主义”从略备儒学渊源到植入儒家价值观念,再到实现“儒学化”改造、完成理论更新的过程,使国民... 本文结合时代议题,对“三民主义”这一国民党重要理论建构进行历史的考察,以检视孙中山、戴季陶、蒋介石以来的思想诠说为线索,剖析“三民主义”从略备儒学渊源到植入儒家价值观念,再到实现“儒学化”改造、完成理论更新的过程,使国民党“官方儒学”的基本理论形态逐渐清晰。事实上,国民党退踞台湾之初赓续“法统”、沿袭专制的意识形态建设与此关联甚重。对这种“畸变”的儒学形态进行客观评析,有助于全面理解台湾儒学在台湾民众、社会中所投射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民主义 官方儒学 政治 意识形态 改造
原文传递
论胡汉民的三民主义立法思想 被引量:4
6
作者 韩久龙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6-119,共4页
胡汉民是南京国民政府第一任立法院院长,在其主持立法活动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立法思想。其中,以三民主义作为最高立法精神和最高原则,确立社会本位的立法方针,是其立法思想的核心。其立法思想的提出,对于推进中国法律的近代化作出了重... 胡汉民是南京国民政府第一任立法院院长,在其主持立法活动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立法思想。其中,以三民主义作为最高立法精神和最高原则,确立社会本位的立法方针,是其立法思想的核心。其立法思想的提出,对于推进中国法律的近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汉民 三民主义 立法思想 社会本位
下载PDF
略论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与嬗变 被引量:3
7
作者 郝保权 秦燕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16,共6页
近代中国,随着亡国灭种危机的不断加深,在国内外的多重压力之下,为谋自救而觉醒的民族意识迅速成为最有效的社会动员资源。近代民族意识的产生与发展不可能完全脱离传统民族意识和观念的影响,二者往往内在关联、颉颃消长、交织重叠在一... 近代中国,随着亡国灭种危机的不断加深,在国内外的多重压力之下,为谋自救而觉醒的民族意识迅速成为最有效的社会动员资源。近代民族意识的产生与发展不可能完全脱离传统民族意识和观念的影响,二者往往内在关联、颉颃消长、交织重叠在一起,决定了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中国近代的不同精英个体及社会群体对中国传统民族意识有着不同汲取,从而对民族意识有着不同的认知及表达。他们的内在体认和外在表征勾勒出民族意识在近代中国的嬗变轨迹。中国近代民族意识旨归于孙中山之"三民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民族意识 觉醒 嬗变 三民主义
下载PDF
国、共、伪三方对三民主义政治符号的争夺 被引量:3
8
作者 伍小涛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1-134,共4页
抗战时期,中国民族危机严重。为了掌控全国政治权力,国、共和伪三支政治力量在其统治区域都对三民主义政治符号进行发掘和利用。由于中共在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上顺应时代的要求,自然获取了广大民众的认同,由此在争夺中独领风... 抗战时期,中国民族危机严重。为了掌控全国政治权力,国、共和伪三支政治力量在其统治区域都对三民主义政治符号进行发掘和利用。由于中共在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上顺应时代的要求,自然获取了广大民众的认同,由此在争夺中独领风骚,最后赢得了三民主义政治符号的阐释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民主义 政治符号 争夺
下载PDF
抗战文学的分野与联动——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的形成与战时区域政治 被引量:3
9
作者 周维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8-86,共9页
追溯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的缘起,视野不能局限在抗战时期的边区之内。"新民主主义"概念的提出,与"统一战线"下"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之间的分歧有紧密关联,为了获得"统一战线"中的... 追溯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的缘起,视野不能局限在抗战时期的边区之内。"新民主主义"概念的提出,与"统一战线"下"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之间的分歧有紧密关联,为了获得"统一战线"中的文化领导权,中共需要打破共产主义理论的传统结构,开拓一个新的理论格局。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开拓性,是将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由空间上的并列关系,变为时间上的先后关系,从而搁置了两种"主义"的争议,获得理论主动。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提出,既是针对中共之前文化政策在民族主义问题上的理论局限,也注意到国民党"民族主义"理论话语的偏颇和不足,为延安时期中共文艺思想的成熟奠定基础。国、共互动与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的关系,启示学界,在认识延安文艺当中的问题时,应该注意到"域外语境"的存在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 三民主义 共产主义 民族主义文艺 域外语境
下载PDF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对西方社会主义学说的吸收及重新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姚锡长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5年第6期83-85,共3页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即他的社会主义思想大约酝酿、形成于19世纪90年代至1911年;西方社会主义学说是其民生主义形成的重要思想来源;民生主义实际上是孙中山设计的中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价值目标;把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定性为“主观上的社会主...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即他的社会主义思想大约酝酿、形成于19世纪90年代至1911年;西方社会主义学说是其民生主义形成的重要思想来源;民生主义实际上是孙中山设计的中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价值目标;把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定性为“主观上的社会主义,实际上的资本主义”尚有存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三民主义 民生主义 西方社会主义学说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现代化
下载PDF
抗战时期中共纪念活动与三民主义话语 被引量:2
11
作者 童小彪 《云梦学刊》 2010年第3期56-60,共5页
抗日战争时期,纪念活动是中共重要的话语方式。中共借助相关的纪念活动,系统阐述了自己的三民主义观。通过厘清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真三民主义与伪三民主义、三民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出三民主义在民族抗战中的重... 抗日战争时期,纪念活动是中共重要的话语方式。中共借助相关的纪念活动,系统阐述了自己的三民主义观。通过厘清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真三民主义与伪三民主义、三民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出三民主义在民族抗战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纪念活动 三民主义
下载PDF
杜定友图书分类思想中的“常”与“变”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晓梅 《国家图书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0-105,共6页
杜氏图书分类思想经历了科学主义、三民主义和马列主义三个重要时期。尽管"主义"随时代在变,但"科学"精神却贯穿图书分类学术的始终,其图书分类思想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主义"与"科学"的变奏史。... 杜氏图书分类思想经历了科学主义、三民主义和马列主义三个重要时期。尽管"主义"随时代在变,但"科学"精神却贯穿图书分类学术的始终,其图书分类思想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主义"与"科学"的变奏史。因追求"统一"而寻求"主义"引领,因坚持"标准"而不离"科学原则"。虽然呼唤"主义"的指导,但"主义"指导是有条件的,"主义"必须以"科学"为前提。对待杜氏图书学术思想的这种演变,应该有一种辩证的历史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定友 图书分类 科学主义 三民主义 马列主义 杜威十进分类法
下载PDF
论抗战时期张闻天对三民主义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进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23-28,34,共7页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在抗战时期成为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然而,即使在国民党一大孙中山重新解释的新三民主义中,也还包含有旧三民主义的内容,从而形成新旧内容杂陈、进步交保守并存的现象。这就给他身后的解释...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在抗战时期成为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然而,即使在国民党一大孙中山重新解释的新三民主义中,也还包含有旧三民主义的内容,从而形成新旧内容杂陈、进步交保守并存的现象。这就给他身后的解释者们以各择所需、各唱各调的可能性。毛泽东号召共产党员应该如像他们研究共产主义一样,好好研究三民主义。张闻天关于三民主义发展性、真假三民主义等的研究,是抗战时期思想理论战线和抗日救亡的迫切需要,其研究成果,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抗战时期形成关于孙中山三民主义的认识体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闻天 抗日战争 三民主义
下载PDF
试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社会作用
14
作者 刘亚东 《长春大学学报》 2003年第2期54-56,共3页
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清朝反动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新三民主义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革命热情,在国共两党领导下,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新三民主义为中国... 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清朝反动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新三民主义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革命热情,在国共两党领导下,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新三民主义为中国共产党人、中国各族党派所坚持、所发展、所实现,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反动统治,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三民主义 社会作用 中华民国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革命民主主义思想
下载PDF
陈独秀言说中的孙中山与三民主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舒文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0-116,共7页
陈独秀对孙中山与三民主义的言说是陈独秀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党时期和大革命时期,陈独秀给予孙中山及三民主义以很高的评价;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为了否定南京国民党政权存在的合理性,就对国民党奉为其指导思想的三民主义予以全盘... 陈独秀对孙中山与三民主义的言说是陈独秀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党时期和大革命时期,陈独秀给予孙中山及三民主义以很高的评价;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为了否定南京国民党政权存在的合理性,就对国民党奉为其指导思想的三民主义予以全盘否定;到抗日战争爆发后,陈独秀又赞扬孙中山与三民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孙中山 三民主义
下载PDF
挈其瑰宝 绝其淄磷——抗战时期中共与三民主义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宋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08-113,共6页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在抗日战争时期成为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对三民主义的大力研究,站在抗日救亡现实斗争的高度上,根据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发展史和孙中山以后三民主义的认识史,构筑起了富...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在抗日战争时期成为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对三民主义的大力研究,站在抗日救亡现实斗争的高度上,根据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发展史和孙中山以后三民主义的认识史,构筑起了富有特色的认识体系。这一研究及其成果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也为后人树立了如何正确对待历史伟人及其理论遗产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 三民主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继承 发展
下载PDF
抗战时期的国共关系与三民主义论战 被引量:2
17
作者 程舒伟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5,共5页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以三民主义为政治基础,确立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关系。但由于两党各自所倡导的三民主义是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因此,国共双方发生了一场关于三民主义的激烈论战,共产党人就真假三民主义、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关系等...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以三民主义为政治基础,确立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关系。但由于两党各自所倡导的三民主义是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因此,国共双方发生了一场关于三民主义的激烈论战,共产党人就真假三民主义、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关系等问题与国民党顽固派展开激烈的辩论。这次论战对国共两党未来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民主义 国共合作 抗日战争 论战
下载PDF
三民主义:共产国际的解释与孙中山的理论创造
18
作者 曾成贵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90-94,共5页
三民主义是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思想遗产。在孙中山时代,这个思想理论彰显了不断发展的特点。其内涵的深化和丰富,革命方面的更加激进,在中国国民党改组阶段尤为突出,所呈现出的新面貌,与辛亥革命时期大不相同。三民主义的这个发展,... 三民主义是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思想遗产。在孙中山时代,这个思想理论彰显了不断发展的特点。其内涵的深化和丰富,革命方面的更加激进,在中国国民党改组阶段尤为突出,所呈现出的新面貌,与辛亥革命时期大不相同。三民主义的这个发展,富含孙中山本人的理论创造,共产国际的帮助亦有重要作用。共产国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季诺维也夫的讲话、共产国际的决议和鲍罗廷的工作中。孙中山接受了共产国际对三民主义的解释,并对自己理论探索的成果继续予以坚持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民主义 孙中山 共产国际 理论创新
下载PDF
"平等"视角下的人权、民权与国权——析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之得失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建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23-28,共6页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主要是将现代性价值中的"平等"与中国近代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其内容涵括:民生主义--"贫富均等"个人人权的表述;民权主义--民众公权与精英治权相平衡的构思;民族主义--国家主权平等的...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主要是将现代性价值中的"平等"与中国近代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其内容涵括:民生主义--"贫富均等"个人人权的表述;民权主义--民众公权与精英治权相平衡的构思;民族主义--国家主权平等的文化追求。三民主义对中国近代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它又蕴含着无可规避的历史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民主义 人权 民权 国权
下载PDF
从三民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的历史逻辑
20
作者 张永杰 《理论界》 2016年第3期95-101,共7页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出现了大范围的思潮论战,中西文化的碰撞,激荡出众多流派和"主义",各种思想纷繁交织,"主义"主导了那个年代的思想话语体系。随着社会的演进,这些"主义"旗帜有的倒下而退出历史舞台...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出现了大范围的思潮论战,中西文化的碰撞,激荡出众多流派和"主义",各种思想纷繁交织,"主义"主导了那个年代的思想话语体系。随着社会的演进,这些"主义"旗帜有的倒下而退出历史舞台,有的依然矗立在华夏大地而越发生机,成为那个时代的主导思想。当时的主流思想从此岸三民主义经新三民主义之桥,而达新民主主义之胜利彼岸,这种嬗递有其内在的历史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新民主主义 历史逻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