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禾下麦”“麦下禾豆”复种说辨析
1
作者 罗振江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8-97,共10页
东汉郑众《周礼》注中的“禾下麦”“麦下禾豆”被学界普遍释为获禾后复种冬小麦,收麦后复种禾豆,不少学者据此认为东汉出现了二年三熟轮作复种,然而此种观点不惟与古农书的记载相矛盾,且在文理、字义上皆有室碍。本文指出“禾下麦”中... 东汉郑众《周礼》注中的“禾下麦”“麦下禾豆”被学界普遍释为获禾后复种冬小麦,收麦后复种禾豆,不少学者据此认为东汉出现了二年三熟轮作复种,然而此种观点不惟与古农书的记载相矛盾,且在文理、字义上皆有室碍。本文指出“禾下麦”中的“禾”与“麦下禾豆”中的“麦”并非粮食作物,而是绿肥,“禾下麦”“麦下禾豆”也不是粮食作物的复种。不过,“禾下麦”为粮食作物复种制的发展积累了技术与经验,在农业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而播种禾、麦作为绿肥的技术标志着从利用天然杂草到栽培绿肥作物的转变,在肥料发展史上也属于重大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下麦” “麦下禾豆” 二年三熟 复种 绿肥
原文传递
清代山东农业改制述论 被引量:3
2
作者 程方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9-52,共4页
随着清代山东人口的增殖,人均占有的耕地越来越少,迫使小农不得不设法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农业生产中发展了麦豆复种为主的二年三熟制。这一制度虽然形成于明末清初,但直到清中期以后才逐渐发展成熟,除了充足的劳动力因素外,作物... 随着清代山东人口的增殖,人均占有的耕地越来越少,迫使小农不得不设法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农业生产中发展了麦豆复种为主的二年三熟制。这一制度虽然形成于明末清初,但直到清中期以后才逐渐发展成熟,除了充足的劳动力因素外,作物的搭配模式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人口 耕地 二年三熟
下载PDF
多胎绵羊两年三产高频繁殖技术优化试验 被引量:1
3
作者 樊文华 李国保 +8 位作者 杨华 倪建宏 周华倩 杨永林 余乾 张文喆 赵宗胜 闫佳许 王政力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4年第3期8-12,共5页
为建立多胎绵羊两年三产高频繁殖技术,以404只多胎萨福克经产母羊为研究对象,通过CIDR+PMSG法同期发情、人工输精、B超早期妊娠诊断施行两年三产,比较分析子宫颈口输精和腹腔内窥镜输精母羊的妊娠率,优化操作流程,分析经济效益。结果表... 为建立多胎绵羊两年三产高频繁殖技术,以404只多胎萨福克经产母羊为研究对象,通过CIDR+PMSG法同期发情、人工输精、B超早期妊娠诊断施行两年三产,比较分析子宫颈口输精和腹腔内窥镜输精母羊的妊娠率,优化操作流程,分析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采用CIDR+PMSG法实施同情发情母羊的发情率为95%,腹腔内窥镜输精母羊的妊娠率为87%,子宫颈口输精母羊的妊娠率为80%,腹腔内窥镜输精优于子宫颈口输精。两年三产高频繁殖技术母羊的产羔率为318%,比一年一产(212%)提高106%;同期发情及子宫颈口输精处理的成本40元/只,只均经济效益334.04元。说明两年三产高频繁殖技术可进一步提高多胎绵羊的繁殖效率,增加养殖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两年三产 高频繁殖技术 产羔率 经济效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