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工程运行后泥沙问题与江湖关系变化 被引量:35
1
作者 胡春宏 王延贵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7-116,共10页
泥沙问题是影响三峡工程调度运行和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工程论证、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过程中,利用多种研究手段对三峡工程泥沙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采用三峡水库蓄水以来的实测资料进行分析,检验以往泥... 泥沙问题是影响三峡工程调度运行和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工程论证、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过程中,利用多种研究手段对三峡工程泥沙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采用三峡水库蓄水以来的实测资料进行分析,检验以往泥沙研究成果的合理性与可靠性。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工程经10 a的运行,泥沙问题基本态势良好,局部问题经认真应对,处于已控或可控之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泥沙问题有可能积累、发展和转化,仍应继续高度重视。针对三峡工程运行后长江中下游江湖关系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指出:三峡工程运行后坝下游河道产生强烈的、大范围的冲刷;洞庭湖和鄱阳湖的湖口水位下降,对2湖分流分沙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出现了枯水期2湖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等问题;通过洞庭湖和鄱阳湖的湖口建闸等措施对解决所存在的问题是有效和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泥沙问题 水库淤积 河道冲刷 江湖关系变化
下载PDF
三峡永久船闸一期工程岩锚预应力监测 被引量:23
2
作者 李端友 汤平 李亦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9-42,共4页
在三峡永久船闸一期工程中布置了大量预应力锚索 ,部分锚索栓上安装有锚索测力计 ,研究了在锚索测力计安装及观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原因 ;对锚固预应力变化特征、趋势及群锚效应等进行了综合分析 ;
关键词 永久船闸 岩锚 锚固 预应力 安全监测
下载PDF
三峡工程二期围堰运行后的性状分析 被引量:26
3
作者 李青云 程展林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0-413,共4页
三峡工程二期围堰安全运行4 a 后于2002 年拆除。在拆除过程中,对堰体和防渗墙进行了调查、取样和相关参数的测试;对风化砂堰体密度、防渗墙材料的工程特性、防渗墙与周边堰体的相互作用模式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三峡工程 围堰 防渗墙 风化砂 泥皮
下载PDF
长江三峡永久船闸高边坡预应力锚索监测 被引量:21
4
作者 袁培进 吴铭江 +1 位作者 陆遐龄 张昌仁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1期198-201,共2页
简要介绍了三峡工程永久船闸二期高边坡350 t级预应力锚索监测工程情况。监测结果表明,测力计张拉实测荷载与千斤顶加荷相差率为2.51 %,锁定损失率为2.46 %,锁定后损失率为11.81 %,总损失率为14.45 %。其荷载变化特征可总体归纳为下降... 简要介绍了三峡工程永久船闸二期高边坡350 t级预应力锚索监测工程情况。监测结果表明,测力计张拉实测荷载与千斤顶加荷相差率为2.51 %,锁定损失率为2.46 %,锁定后损失率为11.81 %,总损失率为14.45 %。其荷载变化特征可总体归纳为下降稳定性、周期变化性和折线突降性三种类型,群锚效应观测无明显反应。在测力计的标定和安装过程中显示,基座钢垫板的尺寸、刚度及表面加工平整度对测力计的受力状态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船闸 预应力锚索 测力计 荷载损失率 荷载变化 群锚效应
下载PDF
三峡工程蓄水以来长江与洞庭湖汇流关系变化 被引量:27
5
作者 毛北平 吴忠明 +1 位作者 梅军亚 陶武亮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8-57,共10页
三峡工程蓄水后,长江干流监利站同流量下的水位有一定降低,而城陵矶站和螺山站同流量下水位抬升。监利站流量为5000m3/s时水位下降1.0m左右,流量大于15000m3/s时无显著变化;城陵矶站流量为2500m3/s时水位抬高0.4m,流量大于10000m3/s时... 三峡工程蓄水后,长江干流监利站同流量下的水位有一定降低,而城陵矶站和螺山站同流量下水位抬升。监利站流量为5000m3/s时水位下降1.0m左右,流量大于15000m3/s时无显著变化;城陵矶站流量为2500m3/s时水位抬高0.4m,流量大于10000m3/s时暂无显著变化;螺山站流量小于15000m3/s时水位无明显变化,但高水时期有所抬高,当流量为35000~45000m3/s时,蓄水后同流量下水位抬高约0.6m。长江与洞庭湖汇流区相互顶托比较严重,顶托关系与两者来流大小的相对关系密不可分。长江与洞庭湖顶托最小的最优流量比(城陵矶站与监利站流量比)在0.55~0.85之间,一般总流量越小,最优流量比越小。近段时期以来,由于四水加之三口分流减小引起城陵矶与监利站流量比减小,导致长江对洞庭湖的顶托加剧,抬高了城陵矶同流量相应水位,但另一方面由于城陵矶流量减小,降低了水位,两者可以部分甚至全部抵消。现阶段,螺山站同流量下相应城陵矶站水位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仅在高水(螺山流量大于等于25000m3/s)同流量下城陵矶水位抬高0.1~0.4m。三峡工程蓄水后,洞庭湖出流段水面比降呈逐渐减小趋势,鹿角-莲花塘平均水面比降较1991-2002年平均值减小22.8%,高水期间和枯水期间减小幅度达到3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洪工程 汇流关系 三峡工程 长江 洞庭湖 变化
原文传递
长江宜昌站径流变化过程分析 被引量:23
6
作者 赵军凯 李九发 +2 位作者 戴志军 王一斌 张爱社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306-2315,共10页
采用长江流域宜昌、寸滩和武隆站长系列水文资料,借助Mann-Kendall统计分析、dbN小波分析、径流集中度与集中期等方法对宜昌站几十年来径流量年际和年内变化,尤其是三峡工程运行对宜昌径流变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60年来宜昌... 采用长江流域宜昌、寸滩和武隆站长系列水文资料,借助Mann-Kendall统计分析、dbN小波分析、径流集中度与集中期等方法对宜昌站几十年来径流量年际和年内变化,尤其是三峡工程运行对宜昌径流变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60年来宜昌站径流汛期有显著减少趋势,枯季则有不明显增加趋势,年内分配比例也发生了变化,在2000年-2010年时段表现最明显;2000年后,宜昌站2月(径流量最小月)和10月(汛期末端)径流有突变现象,径流跳跃点(2006年)恰好与三峡水库二期蓄水时间一致。径流变化的时空分析结果证实,三峡工程运行加剧了长江上游径流汛期减少与枯季增加的趋势,使年内分配差异减小。枯季水库增泄发电使同期坝下游径流量增加,保证了中下游枯季基流量;汛末蓄水使同期坝下游长江径流量减少,可能使枯水年中下游提前进入枯水季节;这必将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资源利用乃至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宜昌水文站 三峡工程 径流量 洪枯季 统计分析方法
原文传递
三峡工程F_(215)断层复合灌浆处理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陈珙新 祝红 熊进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9-11,17,共4页
通过对 F2 1 5 断层水泥化学材料复合灌浆试验成果的分析研究 ,进一步论证了试验设计方案、工艺及处理标准的合理性 ,为确定类似三峡工程 F2 1 5
关键词 复合灌浆 三峡工程 断层处理 水泥化学浆材
下载PDF
论三峡工程移民的社会融合与社会稳定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华 蒋华林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37-40,共4页
对三峡工程外迁移民安置的调研表明,移民的社会融合过程遵循搬迁安置、适应和同化三个阶段的一般规律。影响社会融合的主要因素是政策、安置、经济、角色、心态及社会文化等;社会融合的主要标志是政治平等、经济同步、文化融入、自然融... 对三峡工程外迁移民安置的调研表明,移民的社会融合过程遵循搬迁安置、适应和同化三个阶段的一般规律。影响社会融合的主要因素是政策、安置、经济、角色、心态及社会文化等;社会融合的主要标志是政治平等、经济同步、文化融入、自然融合;移民的社会融合是三峡工程安全移民与社会稳定的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外迁移民 社会融合 社会稳定
下载PDF
塑性混凝土在三峡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李家正 严建军 杨华全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9-164,共6页
本文研究三峡二期围堰塑性混凝土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施工特性及性能,分析影响塑性混凝土变形性能的主要因素,对塑性混凝土长龄期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塑性混凝土在4年龄期时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初始弹性模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 本文研究三峡二期围堰塑性混凝土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施工特性及性能,分析影响塑性混凝土变形性能的主要因素,对塑性混凝土长龄期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塑性混凝土在4年龄期时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初始弹性模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渗透系数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材料 应用研究 实践总结 塑性混凝土 三峡工程
原文传递
三峡水库运用后荆江典型河段冲淤变化计算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董耀华 卢金友 +1 位作者 范北林 黄悦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12,共4页
采用FLUVIAL 12模型,进行了三峡水库运用60a长江下荆江藕池口至监利河段冲淤变化预测计算,并讨论了FLUVIAL 12模型的适用性。计算分析表明:三峡水库运用后,藕池口至监利河段呈现先微淤、后冲刷、冲刷平衡后再缓慢回淤的冲淤过程和规律,... 采用FLUVIAL 12模型,进行了三峡水库运用60a长江下荆江藕池口至监利河段冲淤变化预测计算,并讨论了FLUVIAL 12模型的适用性。计算分析表明:三峡水库运用后,藕池口至监利河段呈现先微淤、后冲刷、冲刷平衡后再缓慢回淤的冲淤过程和规律,最大冲刷量7.1~11.2亿t,出现在水库运用55a左右;监利、调关、石首3站枯水流量5000m3/s时水位下降3.13~4.71m,洪水流量30000m3/s时水位下降0.42~2.77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荆江 FLUVIAL-12模型 河道冲淤 河流最小能耗理论
下载PDF
三峡蓄水后典型河段分形维数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周银军 陈立 +1 位作者 欧阳娟 刘金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9-306,共8页
针对三峡工程蓄水后下游河道河床表面形态的变化,采用分形维数对河床表面形态进行量化,并分析河道冲淤调整特点,对河床表面分形维数(BSD)的变化特点及物理意义进行探讨。结果表明,BSD与河床各个剖面形态之间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BS... 针对三峡工程蓄水后下游河道河床表面形态的变化,采用分形维数对河床表面形态进行量化,并分析河道冲淤调整特点,对河床表面分形维数(BSD)的变化特点及物理意义进行探讨。结果表明,BSD与河床各个剖面形态之间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BSD能全面地反映床面形态的复杂程度。三峡蓄水后,宜昌-虎牙滩和宜都河段BSD明显增大,关洲河段增大幅度较小,而芦家河河段BSD值略有减小,同时,各河段BSD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表征三峡蓄水后下游河道河床综合阻力的调整结果。可通过对各河段演变趋势的分析,来预测其BSD的变化,进而为分析其阻力和水位的变化趋势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 三峡工程 河床表面分形维数 演变 河床综合阻力
下载PDF
三峡茅坪溪防护大坝心墙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杨华全 王晓军 邓建武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1-24,42,共5页
对沥青混凝土的原材料如沥青、粗细骨料及填料的性能进行了试验 ,探讨了沥青混凝土性能与沥青混凝土配合比参数之间的关系 。
关键词 沥青混凝土 三峡工程 配合比 试验 大坝
下载PDF
三峡工程明渠导流通航及数值实验研究概述 被引量:11
13
作者 戴会超 杨文俊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7-19,共3页
通过三峡工程导流明渠导流通航研究及实践,在巨大导流流量和极高通航水流条件下,导流明渠满足了客货轮的通过能力,成功地解决了弯道上明渠导流及施工通航的关键技术问题。在对导流明渠的研究中,运用了小尺度自航船模试验、水流特性数值... 通过三峡工程导流明渠导流通航研究及实践,在巨大导流流量和极高通航水流条件下,导流明渠满足了客货轮的通过能力,成功地解决了弯道上明渠导流及施工通航的关键技术问题。在对导流明渠的研究中,运用了小尺度自航船模试验、水流特性数值实验室模型等有关明渠导流及通航的创新技术,改进了明渠体形,解决了特殊情况下明渠通航条件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流明渠 导流 通航 数值实验 三峡工程
下载PDF
线性规划在三峡右岸土石方调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袁建丰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9-103,29,共6页
本文通过分析三峡右岸多个土石方填筑和开挖工程之间的料源平衡和进度协调的关系,采用管理科学中的运筹学方法-线性规划法,将土石方调配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细致考虑施工中的实际因素,运用计算机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通过土石方平衡图将... 本文通过分析三峡右岸多个土石方填筑和开挖工程之间的料源平衡和进度协调的关系,采用管理科学中的运筹学方法-线性规划法,将土石方调配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细致考虑施工中的实际因素,运用计算机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通过土石方平衡图将计算结果表现出来。工程的实际情况验证了这种分析方法的合理性与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科学 土石方调配优化 线性规划 三峡工程 数学模型
下载PDF
岩体力学试验新技术在三峡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周火明 徐平 +1 位作者 盛谦 喻勇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8-72,共5页
结合三峡工程岩体本构模型、拉剪应力状态下岩体强度性质、裂隙岩体开裂机理、边坡岩体卸荷带范围划分以及长期变形稳定分析等复杂岩体力学问题的研究 ,总结了岩石应力应变关系全过程测试、岩体“拉剪”试验、岩石断裂韧度测试、岩体声... 结合三峡工程岩体本构模型、拉剪应力状态下岩体强度性质、裂隙岩体开裂机理、边坡岩体卸荷带范围划分以及长期变形稳定分析等复杂岩体力学问题的研究 ,总结了岩石应力应变关系全过程测试、岩体“拉剪”试验、岩石断裂韧度测试、岩体声波测试及现场岩体蠕变等试验新技术在三峡工程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试验技术 三峡工程 “拉剪”试验 蠕变试验
下载PDF
三峡工程质量管理的实践和探索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家柱 徐长义 《中国工程科学》 2001年第10期77-81,共5页
三峡工程是开发和治理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三峡工程开工 8年来 ,建立健全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实行了全过程、全方位、分层次的质量管理 ,工程质量得到了有效控制 ,工程质量良好 ,满足设计要求。文章在详细介绍三峡工程质... 三峡工程是开发和治理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三峡工程开工 8年来 ,建立健全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实行了全过程、全方位、分层次的质量管理 ,工程质量得到了有效控制 ,工程质量良好 ,满足设计要求。文章在详细介绍三峡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基础上 ,对今后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质量管理 质量控制 水利工程 质量管理体系 工程施工
下载PDF
利用三峡枢纽下泄“清水”改善洞庭湖和荆江的防洪局面 被引量:11
17
作者 林秉南 周建军 《中国三峡建设》 2003年第12期4-6,共3页
随着三峡水库蓄水,上游金沙江大型水电枢纽陆续建成,三峡水库将长期下泄含沙量较小的“清水”。含沙量的大量减小使长江中游实质上已成为一条新的冲积河流。“清水”大幅度地冲刷荆江河段。将对荆江堤防、河势、航道和防洪形势产生重大... 随着三峡水库蓄水,上游金沙江大型水电枢纽陆续建成,三峡水库将长期下泄含沙量较小的“清水”。含沙量的大量减小使长江中游实质上已成为一条新的冲积河流。“清水”大幅度地冲刷荆江河段。将对荆江堤防、河势、航道和防洪形势产生重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三峡水库长期下泄的“清水”具有可观的冲刷能力,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善加利用可以改善长江中游的防洪形势。本文建议:增加引“清水”入洞庭湖的水量。一方面避免“清水”对荆江河道的过度冲刷;另一方面可以冲刷洞庭湖的一些关键部位,改善湖区的防洪形势、并促进城陵矶以下长江河道的冲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洪 洞庭湖 荆江 三峡工程 水库蓄水 堤防 冲刷能力
下载PDF
三峡工程三期上游RCC围堰拆除爆破设计与实施 被引量:11
18
作者 赵根 张正宇 +1 位作者 吴新霞 陈敦科 《湖北水力发电》 2006年第3期21-25,共5页
三峡工程三期上游RCC围堰拆除采用“中段380 m倾倒爆破与两端深孔爆破相结合”的方案。介绍了该方案爆破参数及起爆网路的设计、施工情况及爆破效果。
关键词 三峡工程 RCC围堰拆除 爆破参数设计 爆破效果
下载PDF
三峡工程二期围堰运行后的性状调查和试验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青云 程展林 +1 位作者 孙厚才 张辉杰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0-23,共4页
在三峡工程二期深水高土石围堰拆除过程中,对堰体和防渗墙进行了调查、取样和相关参数的测试,在此基础上,就人们关注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获得了如下认识:①风化砂堰体的密度有所增大,增幅约30%;②防渗墙墙体材料的抗压强度... 在三峡工程二期深水高土石围堰拆除过程中,对堰体和防渗墙进行了调查、取样和相关参数的测试,在此基础上,就人们关注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获得了如下认识:①风化砂堰体的密度有所增大,增幅约30%;②防渗墙墙体材料的抗压强度和初始切线模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增长,模强比基本不变,渗透系数也有降低趋势;③防渗墙各槽段之间存在套接缝,缝宽2~3mm,抗渗透破坏性能良好,但它是防渗墙中抗渗透破坏的薄弱部位;④防渗墙和风化砂之间普遍存在薄膜型泥皮,厚度在2~3cm之间,风化砂—泥皮—防渗墙之间分界明显;⑤防渗墙顶部所接土工膜整体完整性较好,土工膜之间的搭接良好,但土工膜与防渗墙顶部混凝土搭接处,局部有不同程度的老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围堰 拆除 防渗墙 风化砂 泥皮 土工膜
下载PDF
湿磨细水泥-化学复合灌浆在三峡工程基础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昊 董建军 谭日升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4-66,70,共4页
针对三峡水利枢纽主体水工建筑物的基础处理工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灌浆新材料、新技术应用研究,特别是对类似于F215,F1096,F1050等断层破碎带作了专门加固处理现场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高压湿磨细水泥-化学复合灌浆技术,大幅... 针对三峡水利枢纽主体水工建筑物的基础处理工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灌浆新材料、新技术应用研究,特别是对类似于F215,F1096,F1050等断层破碎带作了专门加固处理现场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高压湿磨细水泥-化学复合灌浆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基础岩体的力学特性,使断层破碎带与软弱夹层形成连续的、完整的并较坚固的基础岩体。成功地解决了三峡工程岩体断层破碎带加固处理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基础处理 湿磨细水泥 化学灌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