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刘红霞教授运用健脾祛湿、滋阴除湿法治疗皮肤病的辨证思路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朝霞 张成会 刘红霞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793-2795,共3页
刘红霞教授继承赵炳南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并结合西北的地域特征及饮食习惯,在临床上首辨阴阳,从阴阳学说理论重新定位燥与湿的辨证关系,进而论滋阴与祛湿,总结出西北地区皮肤病外燥内湿的病机,在临床上通过健脾以滋阴润燥祛湿,提出健脾祛... 刘红霞教授继承赵炳南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并结合西北的地域特征及饮食习惯,在临床上首辨阴阳,从阴阳学说理论重新定位燥与湿的辨证关系,进而论滋阴与祛湿,总结出西北地区皮肤病外燥内湿的病机,在临床上通过健脾以滋阴润燥祛湿,提出健脾祛湿、滋阴除湿法,运用于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祛湿 滋阴除湿 辨证思路
原文传递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疫病学术思想探微 被引量:11
2
作者 杨瑞华 吕文亮 +1 位作者 孙玉洁 周姝含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461-2464,共4页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集隋唐以前中医学之大成,书中关于疫病防治的理论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指导意义。文章从丰富疫病病种、重视脏腑辨证、预防为主、创制新方、辨证施针、饮食调护、关怀患者7个方面对孙思邈疫病学术思想进行...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集隋唐以前中医学之大成,书中关于疫病防治的理论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指导意义。文章从丰富疫病病种、重视脏腑辨证、预防为主、创制新方、辨证施针、饮食调护、关怀患者7个方面对孙思邈疫病学术思想进行了探析,以期为后疫情时代疫病的综合防治扩宽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思邈 备急千金要方 疫病 学术思想 脏腑辨证 预防 新方 后疫情时代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兵家思想与中医学关系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邢玉瑞 《河南中医》 2009年第1期15-19,共5页
兵家思想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特别是其治则治法学说有着重要的影响。古代兵法思想与方法之所以能够用以阐释医理医法,其内在的机制在于战略决策与治疗决策的一致性,即运筹谋划之理可以相互借鉴,医家的治则治法,恰... 兵家思想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特别是其治则治法学说有着重要的影响。古代兵法思想与方法之所以能够用以阐释医理医法,其内在的机制在于战略决策与治疗决策的一致性,即运筹谋划之理可以相互借鉴,医家的治则治法,恰如兵家的战略战术,如慎战与慎药、先机制敌与攻邪宜速、知彼知己与辨证论治、因敌制胜与组方遣药等,特别是《孙子兵法》中"五行无常胜"的思想,强调了五行之间相互作用的条件性、双向性及多变性,拓展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思路,无疑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家思想 中医理论体系 “慎战” “慎药” “先机制敌” “攻邪宜速” “知彼知己” “辨证论治” “因敌制胜” “组方遣药” “五行无常胜”
下载PDF
瑶医治疗原则的思想特色 被引量:6
4
作者 洪宗国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3期33-36,共4页
研究了疾病发展的过程与人体病变的特点,探讨了中医、西医与瑶医的治疗原则,归纳了瑶医治疗原则的思想特色.认为瑶医既重视因果决定论,也注重平衡与辨证论治,其治疗原则的思想特色介于中医与西医之间.
关键词 瑶医 治疗原则 思想特色 因果决定论 辨证论治
下载PDF
论《伤寒论》辨证论治中的程度表达和定量辨证 被引量:5
5
作者 刘玉良 李其忠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4-56,共3页
通过对《伤寒论》条文、方证系统分析与综合,从《伤寒论》中程度表达的定量思想的体现和定量辨证的方法两方面进行阐释:说明《伤寒论》中的程度表达和定量辨证思想贯穿于伤寒辨治体系的各个方面。并对复合病性下的定比思想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 伤寒论 定量 辨证论治
下载PDF
董筠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思路 被引量:3
6
作者 董齐燕 董筠 《吉林中医药》 2019年第9期1143-1145,1149,共4页
董筠教授认为脾胃素虚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内在病因,湿热、血瘀、气滞、郁热为其基本病理因素,常表现为多种病理因素相兼为患。辨证上主张将中医四诊资料与现代医学检验技术相结合,即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治疗坚持"方证对应""... 董筠教授认为脾胃素虚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内在病因,湿热、血瘀、气滞、郁热为其基本病理因素,常表现为多种病理因素相兼为患。辨证上主张将中医四诊资料与现代医学检验技术相结合,即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治疗坚持"方证对应""药证对应""病证合参"的原则。用药根据主病、主症运用经方,直切病机,针对兼证及西医学现代药理研究辨证加减用药。同时嘱病人进行饮食及情志调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辨证思路 用药思路 经方 情志调摄
下载PDF
陈意教授学术思想总结 被引量:3
7
作者 夏永良 陈珺 +4 位作者 孙海燕 叶菁 陈佳丽 俞海跃 胡天一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0期1091-1093,1097,共4页
[目的]整理归纳陈意教授的学术思想。[方法]根据陈意教授的临证经验,结合临床验案,以经典医籍作释,总结陈意教授的学术思想。[结果]陈意教授的治疗思想可归纳为临诊贵辨证、遣方喜调气、神治重情志、八法以和统、湿病忌滋腻、湿热宜苦... [目的]整理归纳陈意教授的学术思想。[方法]根据陈意教授的临证经验,结合临床验案,以经典医籍作释,总结陈意教授的学术思想。[结果]陈意教授的治疗思想可归纳为临诊贵辨证、遣方喜调气、神治重情志、八法以和统、湿病忌滋腻、湿热宜苦温等六个方面。[结论]陈意教授在继承中创新,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思想 陈意 辨证论治 八法 名医经验
下载PDF
张仲景祛邪思路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安军 王兴华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905-2907,共3页
文章从祛邪途径、方法、禁忌及补救措施4个方面入手,探讨了张仲景的祛邪思路。病邪外出之路有四:口鼻、前后二阴、汗孔、腧穴。据此有汗、吐、下、和、温、清、消、针刺及扶正祛邪等治法。每种治法又有相应的治疗禁忌及误用后的补救措... 文章从祛邪途径、方法、禁忌及补救措施4个方面入手,探讨了张仲景的祛邪思路。病邪外出之路有四:口鼻、前后二阴、汗孔、腧穴。据此有汗、吐、下、和、温、清、消、针刺及扶正祛邪等治法。每种治法又有相应的治疗禁忌及误用后的补救措施。掌握祛邪的途径、方法、禁忌及补救措施,有助于临床合理运用祛邪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仲景 祛邪思路 辨证论治
原文传递
《杂病源流犀烛》论治男科疾病思想探微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德果 陈其华 《陕西中医》 2021年第1期93-95,130,共4页
《杂病源流犀烛》是清代著名医家沈金鳌编撰的医学著作,其中对男科疾病提出了诸多精辟独到的见解,并首创较多男科疾病的论治观点。书中论治男科疾病所运用之理论治法、用药配伍等并不拘泥于前人思想,极具个人特点。《杂病源流犀烛》中... 《杂病源流犀烛》是清代著名医家沈金鳌编撰的医学著作,其中对男科疾病提出了诸多精辟独到的见解,并首创较多男科疾病的论治观点。书中论治男科疾病所运用之理论治法、用药配伍等并不拘泥于前人思想,极具个人特点。《杂病源流犀烛》中记载男科疾病的病症源流、治疗原则、组方用药、内治外治、变证兼证等,分条析理,层次分明,条文十分完备;同时对归纳概况历代男科疾病的论治要点及治疗方法,简明精炼,繁复有章,往往可以直接借鉴,其论治男科疾病思想对后世影响甚广,为后世学医者之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病源流犀烛 沈金鳌 男科疾病 论治思想 经络辨证 名医经验
下载PDF
倪宣化辨治疑难病症经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建材 郑涵尹 李传芬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431-5434,共4页
通过整理研习倪宣化的病案,总结倪老辨治疑难病症的经验。倪老认为辨治疑难病症,要以客观全面的病史资料为基础,运用各种辨证技巧对病症进行综合分析,然后精准选方、变通用药,在复诊时以病机为中心灵活调整处方。倪老辨治疑难病症的经... 通过整理研习倪宣化的病案,总结倪老辨治疑难病症的经验。倪老认为辨治疑难病症,要以客观全面的病史资料为基础,运用各种辨证技巧对病症进行综合分析,然后精准选方、变通用药,在复诊时以病机为中心灵活调整处方。倪老辨治疑难病症的经验贯穿辨证论治的全过程,运用于临床多获良效,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倪宣化 疑难病症 名老中医经验 辨证思路 选方用药
原文传递
从“小天地三因制宜”探析高锦庭外科辨治思想 被引量:24
11
作者 刘镭 牛阳 张思超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587-3590,共4页
文章以“人身一小天地”为切入点,结合“三因制宜”学术思想,从“因时”“因地”“因病”的角度探析高锦庭外科辨治的特点。在“因时”方面,高锦庭首辨“已溃”“未溃”,再辨“初、既、成、溃”四候,常以“七日”作为病程转归的关键点;... 文章以“人身一小天地”为切入点,结合“三因制宜”学术思想,从“因时”“因地”“因病”的角度探析高锦庭外科辨治的特点。在“因时”方面,高锦庭首辨“已溃”“未溃”,再辨“初、既、成、溃”四候,常以“七日”作为病程转归的关键点;在“因地”方面,先分上、中、下三部,再分十二经脉,最后根据疮疡之“顶”“围”区别治疗;在“因病”方面,高锦庭以八纲为基,辅以“气血、标本”四纲,结合疮疡本身特性和疾病特点加以辨治。高锦庭的外科辨治特色融古汇今、疗效拔群,为当今临床治疗中医外科疾病提供了更多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因制宜 高锦庭 疡科心得集 辨治思想
原文传递
汪受传教授分3期论治儿童哮喘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翎玉 汪受传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94-1095,共2页
汪受传教授继承先辈学术思想结合多年临床实践体会,将儿童哮喘分为发作期、迁延期、缓解期3期辨证论治,补充儿童哮喘发作期与缓解期之间的迁延期虚实夹杂证候辨证论治要领。汪受传教授从事儿童疾病研究40余年,对儿童哮喘的治疗用药积累... 汪受传教授继承先辈学术思想结合多年临床实践体会,将儿童哮喘分为发作期、迁延期、缓解期3期辨证论治,补充儿童哮喘发作期与缓解期之间的迁延期虚实夹杂证候辨证论治要领。汪受传教授从事儿童疾病研究40余年,对儿童哮喘的治疗用药积累了丰富经验,作者介绍汪受传教授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经验,分析其辨证思路及立法、处方、用药特点,以供读者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哮喘 汪受传 学术思想 分期 辨证论治
原文传递
体质“从化”理论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辨证论治思路 被引量:12
13
作者 赵进喜 李靖 +1 位作者 王世东 王欣麒 《世界中医药》 CAS 2006年第1期11-13,共3页
体质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基础,不同体质的形成是由于人体生理功能不平衡造成的。由于存在体质的差异,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必然受到体质从化的影响。临床中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辨治,应从辨体、辨病、辨证三个方面入手,才能全... 体质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基础,不同体质的形成是由于人体生理功能不平衡造成的。由于存在体质的差异,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必然受到体质从化的影响。临床中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辨治,应从辨体、辨病、辨证三个方面入手,才能全面把握疾病的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 糖尿病 糖尿病并发症 @辨证论治思路
下载PDF
刘凤斌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癌”转化的病机探索与辨治思路 被引量:1
14
作者 江晓涛 李培武 +4 位作者 杨泽虹 安金琪 黄远程 文艺 刘凤斌(指导)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880-1885,共6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临床上常见的难治性胃病,属于胃癌前病变。刘凤斌教授及其团队历经30余年的探索和实践,提出“脾虚为本,气血湿为标,瘀毒为变”是CAG“炎-癌”转化的病机演变特点。脾胃虚弱为CAG发病...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临床上常见的难治性胃病,属于胃癌前病变。刘凤斌教授及其团队历经30余年的探索和实践,提出“脾虚为本,气血湿为标,瘀毒为变”是CAG“炎-癌”转化的病机演变特点。脾胃虚弱为CAG发病的始动因素,贯穿疾病始终;气滞、血瘀、湿阻为CAG“炎-癌”转化的触发和加重因素;瘀毒的形成是CAG进展和转变的关键。辨治应遵循“证镜结合,分期论治”的原则,辨病和辨证相结合,宏观和微观辨证相补充;健脾扶正需贯穿始终。CAG早期阶段(胃黏膜以轻中度萎缩伴或不伴轻度肠上皮化生),其病机以脾胃虚弱为本,伴有气滞、湿阻、血瘀病理因素,治疗以健脾清热、理气活血为基本治法;CAG晚期阶段(胃黏膜重度萎缩伴或不伴中重度肠上皮和/或轻中度上皮内瘤变),基本病机为脾胃虚弱、痰瘀互结、胃络瘀毒,治疗以扶正散结、通络解毒为基本治法,从而构筑中医药阻断胃“炎-癌”转化的整体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炎-癌”转化 中医病机 脾胃虚弱 气滞 血瘀 湿阻 辨治思路 刘凤斌
原文传递
杨洪艳基于六经气化学说诊治绝经期综合征经验 被引量:2
15
作者 温兆瑞 刘建 +3 位作者 聂广宁 李杨 成芳平 杨洪艳(指导)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1期2506-2512,共7页
介绍杨洪艳教授结合绝经期综合征不同系统的症状特点,以六经辨证为纲,运用气化理论,诊治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经验。杨洪艳教授认为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潮热汗出等血管舒缩症状,病位主要在少阴;焦虑失眠等精神神经症状,病位主要在厥阴、少阳... 介绍杨洪艳教授结合绝经期综合征不同系统的症状特点,以六经辨证为纲,运用气化理论,诊治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经验。杨洪艳教授认为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潮热汗出等血管舒缩症状,病位主要在少阴;焦虑失眠等精神神经症状,病位主要在厥阴、少阳;骨质疏松、关节肌肉疼痛等骨骼肌肉症状,病位主要在太阴、少阴、厥阴;膀胱炎、尿频尿急等泌尿生殖症状,病位主要在少阴。治疗可参照六经辨治原则,运用气化理论对绝经期综合征进行辨证施治。杨洪艳教授诊治绝经期综合征的经验可为中医辨治绝经期综合征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期综合征 六经辨证 气化理论 辨治思路 杨洪艳
原文传递
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痰黏难咯的辨治思路与案例分析
16
作者 刘佳佳 黄劲松 +2 位作者 包剑锋 谢志军 温成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24-626,共3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肺部病理学检查显示,病变部位聚焦在肺部,切面可见大量黏液性分泌物从肺泡内溢出.然而在临床中,新冠肺炎重症者却以干咳为多见,少见咯痰,说明痰涎并非存在于主气道内,其病位较深,难以主动咯出.痰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肺部病理学检查显示,病变部位聚焦在肺部,切面可见大量黏液性分泌物从肺泡内溢出.然而在临床中,新冠肺炎重症者却以干咳为多见,少见咯痰,说明痰涎并非存在于主气道内,其病位较深,难以主动咯出.痰黏难咯是导致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病情加重的重要原因,本研究从宣肺祛痰、润肺稀痰、肺脾同治、分消水湿4个方面辨证论治重型新冠肺炎痰黏难咯之症.作者认为在临床上治疗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痰黏难咯之症,需顾护肺的宣发肃降功能,治疗时可投以辛温类或芳香类药物开宣肺气,同时增加化痰祛湿之品;如临床常表现有干咳、痰黄黏少或痰中带血、口干苦、胸闷短气、舌质暗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或弦滑等症者,治疗时需给予清润气道的药物;中医学亦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理论,因此在临症时也可肺脾同治;此外除通过排痰方式消除痰饮外,亦可通过发汗、利小便的方式分消水湿.现通过解析辨治思路、列举方药、病案分析加以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重型 黏痰 辨治思路 宣肺祛痰
下载PDF
从五脏角度探析沈氏女科学术思想
17
作者 杨嘉葳 李珊珊 +2 位作者 陆洁玲 徐福平 黄鹂 《基层中医药》 2022年第5期1-6,共6页
沈氏女科是入选第一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的学术流派之一,创立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数百年来,沈氏女科经久不衰,其学术思想独具特色,临床诊治疗效显著,对各科均有借鉴意义,如今已发展为全科中医。五脏是人体生理功能... 沈氏女科是入选第一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的学术流派之一,创立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数百年来,沈氏女科经久不衰,其学术思想独具特色,临床诊治疗效显著,对各科均有借鉴意义,如今已发展为全科中医。五脏是人体生理功能正常发挥的关键,五脏气机调和则百病不生。脏腑辨证是中医诊断学中重要的理论体系之一。该文基于五脏角度探析沈氏女科的学术思想,发现其呈现以下特色:沈氏女科在诊治上以肝、脾、肾三脏为核心,重视补肝、调肝,开胃、护胃,调肾之法的运用;对于心、肺二脏,则分别以意疗法和治标行肺气为风格,使人体各脏安和。同时,沈氏女科在处方上还注重引经药的运用,使药力直达病所,依据五脏特性选用不同的引经药物,随症增减运用,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氏女科 五脏 中医临证指导思想 辨证技巧 处方原则
下载PDF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辨治思路与对策 被引量:40
18
作者 王龙华 王凤磊 +3 位作者 李静 张福文 田德禄 丁霞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368-5371,共4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中医药治疗FD具有明显的优势及鲜明的特色。文章从FD病因病机等方面的研究入手,对中医药治疗FD提出从胃论治,以通为要,以降为和,从肝论治,以调为顺,气血通调,从脾论治,以升为健,权...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中医药治疗FD具有明显的优势及鲜明的特色。文章从FD病因病机等方面的研究入手,对中医药治疗FD提出从胃论治,以通为要,以降为和,从肝论治,以调为顺,气血通调,从脾论治,以升为健,权衡虚实的辨治思路与对策,以期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治疗FD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辨治思路 对策 中医
原文传递
岭南肺癌辨治思路探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元滨 林丽珠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1-143,共3页
基于岭南人文地理环境的特殊性,本文对岭南肺癌的病因病机、治疗法则、整体观念、用药特点等方面做了初步探讨。岭南的人文地理环境决定了岭南人特殊的体质特点:脾虚痰湿,而成为岭南肺癌发病的前提基础;肺脾交虚兼痰湿内阻是岭南肺癌发... 基于岭南人文地理环境的特殊性,本文对岭南肺癌的病因病机、治疗法则、整体观念、用药特点等方面做了初步探讨。岭南的人文地理环境决定了岭南人特殊的体质特点:脾虚痰湿,而成为岭南肺癌发病的前提基础;肺脾交虚兼痰湿内阻是岭南肺癌发病的主要病机,并有蕴久成毒、成瘀的特点;宏观把握的思想是岭南肺癌病机分析、治疗法则的建立及临床药物选择的重要理念;而益气除痰是岭南肺癌中医药干预的主要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辨治思路 岭南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癌因性疲乏用药规律及中医辨治思路 被引量:9
20
作者 谷珊珊 李蒙 +1 位作者 宋卓 许云 《山东中医杂志》 2022年第4期376-384,共9页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方法对中医治疗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随机对照研究中的核心辨治思路及用药规律进行总结。方法:搜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从建库至2019年12月30日收录的中医药干预CRF的随...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方法对中医治疗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随机对照研究中的核心辨治思路及用药规律进行总结。方法:搜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从建库至2019年12月30日收录的中医药干预CRF的随机对照试验,并筛选出记录完整的方剂。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录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2.2.2),通过中药及中医证候频次分析、药对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最终纳入76项研究,处方76首,CRF中医证型30个,中药总数149味,总用药频次818次。中医证型频次前2位由高到低分别为脾气虚证(22.45%)、气血两虚证(20.40%);治法以益气健脾(24.21%)、补气养血(21.05%)为主。中药频次前4位的高频单药为白术(7.09%)、甘草(6.11%)、茯苓(5.99%)、黄芪(5.74%);四气以温、平为主,五味以甘、苦为主,药多归于脾、肺二经;关联分析得出关联规则6条;高频药对前3位为白术-茯苓、白术-黄芪、白术-当归;复杂网络分析显示白术与其余中药配伍关联最多;中药聚类分析得出聚类组合4组。结论:临床辨治CRF的用药原则为以补为宗,不拘于补;气血同调,理气为先;脾肾双补,兼调心肝;攻补兼施,审时抗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因性疲乏 随机对照试验 数据挖掘 辨治思路 用药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