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5篇文章
< 1 2 10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疗效比较研究 被引量:43
1
作者 陈国标 周建平 +4 位作者 杜巍 叶志彬 卢星照 胡伟成 刘鑫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4期23-28,共6页
目的比较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06-01至2019-09-30东莞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收治的早期肺癌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A组(胸腔镜肺楔形... 目的比较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06-01至2019-09-30东莞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收治的早期肺癌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A组(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38例)、B组(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36例)、C组(胸腔镜肺叶切除术,38例)。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引流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及住院天数,术前、术后24 h和术后72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和炎症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预后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C组患者引流量大于A组,引流时间、住院时间长于A组(P<0.05);C组患者引流量大于B组,引流时间、住院时间长于B组(P<0.05)。手术方法与时间在VAS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手术方法、时间在VAS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B组、C组患者术后24、72 h VAS评分高于A组(P<0.05);C组患者术后24、72 h VAS评分高于B组(P<0.05)。A组、B组、C组患者术后24、72 h VAS评分分别高于本组术前,术后72 h VAS评分分别低于本组术后24 h(P<0.05)。手术方法与时间在FVC、FEV_(1)、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手术方法、时间在FVC、FEV_(1)、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上主效应显著(P<0.05)。B组、C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FVC、FEV_(1)低于A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A组(P<0.05);C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FVC、FEV_(1)低于B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B组(P<0.05)。A组、B组、C组患者术后3 d FVC、FEV_(1)分别低于本组术前,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分别高于本组术前(P<0.05);A组、B组、C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早期治疗 胸腔镜手术 肺楔形切除术 肺段切除术 肺叶切除术 疗效比较研究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用于胸腔镜对术后炎症及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振 黄丽霞 +2 位作者 汪国香 罗宏 陶凡 《中华全科医学》 2014年第6期902-904,共3页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用于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胸腔镜手术对患者术后炎症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110例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55例。在接受芬太尼七氟烷静吸复合...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用于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胸腔镜手术对患者术后炎症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110例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55例。在接受芬太尼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的基础上,治疗组在麻醉诱导前接受1 mg/kg的氟比洛芬酯静脉注射超前镇痛治疗。在术前、术后、术后12 h及24 h收集外周血标本离心法分离血清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皮质醇以及胰高血糖素的水平。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从T1时开始至T3时,对照组及治疗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皮质醇以及胰高血糖素水平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T4时出现降低;与术前时相比,在术后、术后12 h及术后24 h,所有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皮质醇以及胰高血糖素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而上述因子及激素在术后、术后12 h及术后24 h时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术后、术后12 h及术后24 h,治疗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皮质醇以及胰高血糖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用于胸腔镜手术可显著抑制术后炎症及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超前镇痛 胸腔镜手术 炎症反应 应激反应
原文传递
CT引导下Hookwire联合弹簧圈定位肺内磨玻璃结节 被引量:2
3
作者 肖纪涛 尹成方 韩海林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49-1253,共5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Hookwire联合弹簧圈定位肺内磨玻璃结节(GGN)对其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切除临床价值,并对并发症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362例患者387枚GGN术前行CT引导下Hookwire联合弹簧圈定位并VATS切除临床及影像资料,... 目的:探讨CT引导下Hookwire联合弹簧圈定位肺内磨玻璃结节(GGN)对其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切除临床价值,并对并发症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362例患者387枚GGN术前行CT引导下Hookwire联合弹簧圈定位并VATS切除临床及影像资料,统计定位操作时间、定位成功率、并发症、并发症种类、术后病理结果等数据,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对并发症各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87枚GGN定位平均时间(20.3±3.6)min;定位成功率100%;103例出现穿刺并发症包括23例微量气胸、76例局部肺内出血、4例出现Hookwire脱钩,无胸腔积血、空气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并发症发生率26.6%;并发症发生与GGN位置、GGN距胸膜距离、穿刺时间、进针角度和进针深度密切相关(P<0.05);VATS下GGN肺楔形切除手术时间(21.4±4.2)min,出血量(20.6±3.3)mL,无中转开胸手术;术后病理诊断浸润性病变包括浸润性腺癌和微浸润性腺癌216例,浸润前病变163例包括原位腺癌和不典型腺瘤样增生,良性病变8例。结论:CT引导下Hookwire联合弹簧圈定位后VATS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性、准确性较高治疗GGN技术手段,其并发症发生与GGN位置、GGN距胸膜距离、穿刺时间、进针角度和进针深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
下载PDF
前锯肌平面阻滞与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81
4
作者 张隆盛 林旭林 +5 位作者 张欢楷 杨铎 林耿彬 苏泽耿 张顺才 黄志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比较前锯肌平面阻滞与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18~65岁,BMI 18~25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前锯肌平面阻滞组(S组)和胸椎旁阻滞组(T... 目的比较前锯肌平面阻滞与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18~65岁,BMI 18~25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前锯肌平面阻滞组(S组)和胸椎旁阻滞组(T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支气管插管静脉全身麻醉,术后采用PCIA。S组于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T组则行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两组均使用0.4%罗哌卡因30ml,阻滞完成后30min使用针刺法测定并记录感觉阻滞平面;记录阻滞操作时间、起效时间、持续时间;记录术后2、4、8、12、24、48h的静息和咳嗽VAS评分;记录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术后48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舒芬太尼使用总量和哌替啶补救性镇痛例数;记录阻滞相关并发症、镇痛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T组比较,S组阻滞操作时间明显缩短,阻滞持续时间明显延长(P<0.01);S组术后12h静息时和咳嗽时VAS评分明显降低(P<0.01),S组PCIA首次按压时间明显延长,S组PCIA 48h内按压次数、舒芬太尼使用量明显减少(P<0.01),两组气胸、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或胸椎旁阻滞均可为胸腔镜手术患者提供良好术后镇痛,但前锯肌平面阻滞较胸椎旁阻滞作用更持久、操作时间更短、并发症更少,且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对阿片类药物的需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锯肌平面阻滞 胸椎旁阻滞 胸腔镜手术 术后镇痛
下载PDF
瑞马唑仑联合舒芬太尼对行胸腔镜手术患者炎症因子及疼痛介质和应激反应指标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0
5
作者 俞晓东 张文奇 +1 位作者 康文越 蒙亚珍 《中国医药》 2022年第1期93-97,共5页
目的探讨瑞马唑仑联合舒芬太尼对行胸腔镜手术(VATS)患者炎症因子、疼痛介质和应激反应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于海南省人民医院择期行VATS的患者102例,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予舒芬太尼... 目的探讨瑞马唑仑联合舒芬太尼对行胸腔镜手术(VATS)患者炎症因子、疼痛介质和应激反应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于海南省人民医院择期行VATS的患者102例,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予舒芬太尼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甲苯磺酸瑞马唑仑麻醉。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炎症因子、疼痛介质、应激反应指标水平,以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Ramsay镇静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12、24 h,2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术后各时点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0.6±2.2)ng/L比(7.5±1.7)ng/L、(16.2±2.4)ng/L比(9.2±1.8)ng/L、(17.2±2.2)ng/L比(10.6±2.1)ng/L],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各时点2组血清前列腺素E2、IL⁃17水平均高于术前,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各时点前列腺素E2、HMGB1、IL⁃17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各时点2组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空腹血糖水平均高于术前,且术后各时点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12 h,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Ramsay镇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VATS患者使用瑞马唑仑联合舒芬太尼麻醉可抑制炎症因子及疼痛介质水平,减轻应激反应,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舒芬太尼 胸腔镜手术 炎症因子 疼痛介质
下载PDF
胸椎旁神经阻滞或肋间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58
6
作者 陈冀衡 张云宵 +1 位作者 李萍 范志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44-447,共4页
目的比较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或肋间神经阻滞(INB)复合全麻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单纯全麻组(G组),采用静脉诱导,静-吸复合麻醉维持;全麻复合TPVB组(GP组),诱导前患者清醒时... 目的比较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或肋间神经阻滞(INB)复合全麻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单纯全麻组(G组),采用静脉诱导,静-吸复合麻醉维持;全麻复合TPVB组(GP组),诱导前患者清醒时行TPVB,TPVB效果通过测定阻滞范围判断;全麻复合INB组(GI组),诱导前患者清醒时行INB,INB效果通过测定阻滞范围判断。三组均于术毕缝皮时启动镇痛泵行PCIA。分别于术后1h(T1)、2h(T2)、3h(T3)、24h(T4)、48h(T5)行VAS评分,记录术后24、48hPCIA泵按压次数及背景输注总量。观察嗜睡、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呼吸抑制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效果均为满意。与GI组比较,静息和咳嗽时T1~T3时GP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24、48hGP组术后24、48hPCIA泵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与G组比较,静息和咳嗽时T1~T3GP组和GI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24、48hGP组和GI组PCIA泵按压次数、背景输注总量明显减少(P<0.05)。G组术后嗜睡5例(16.7%),GP组和GI组无一例发生嗜睡(P<0.05)。G组恶心、呕吐分别13例(43.3%)、4例(13.3%),GP组10例(33.3%)、3例(10.0%),GI组11例(36.7%)、2例(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组皮肤瘙痒1例(3.3%),GP组和GI组无一例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无一例患者出现呼吸抑制。结论与胸腔镜手术前行INB比较,胸腔镜手术前行TPVB其术后镇痛效果更优。与单纯全麻比较,胸腔镜手术前行TPVB或INB其术后镇痛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旁神经阻滞 肋间神经阻滞 术后镇痛 肺叶切除术 胸腔镜手术
下载PDF
肺癌胸腔镜手术患者的多学科加速康复外科护理 被引量:54
7
作者 蔡秋霞 张立君 朱伟伟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加速康复外科在肺癌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围手术期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VATS下肺癌根治术的121例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59例,行常规围手术期护理;62例为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加速康复外科进行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 目的探讨多学科加速康复外科在肺癌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围手术期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VATS下肺癌根治术的121例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59例,行常规围手术期护理;62例为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加速康复外科进行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h、6h、12h及24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术后肛门排气、下床活动、胸管留置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未发生肺不张及静脉血栓栓塞。结论多学科加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肺癌VATS术后患者疼痛,防范术后并发症,加速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胸腔镜手术 加速康复外科 多学科协作 围手术期护理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结合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肺癌胸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0
8
作者 胡莎莎 张婷 +3 位作者 成碧蓉 权美丽 李艾铧 薛淑枝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1年第1期90-94,共5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结合临床护理路径(CNP)模式在肺癌胸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间陕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86例胸腔镜围术期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结合临床护理路径(CNP)模式在肺癌胸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间陕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86例胸腔镜围术期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低体温概率、气管拔管时间、首次下床活动、自主咳嗽时间及引流管留置天数),术前、术后6h及术后48h疼痛数字评分(NRS),术后30 d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及住院天数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低体温概率、气管拔管时间、首次下床活动、自主咳嗽时间及引流管留置天数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患者不同时点的NRS评分比较,两种护理措施和时点对NRS有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两组患者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h及术后48 h的NR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4.7%,低于对照组的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3.0%,高于对照组的72.1%,术后住院天数为(5.76±0.68) d,短于对照组的(8.45±0.64)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FTS理念结合CNP护理模式在肺癌患者胸腔术围术期的干预中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临床护理路径 肺肿瘤 胸腔镜手术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4
9
作者 张媛 方兆晶 +7 位作者 单涛 孟庆胜 史宏伟 葛亚力 施韬 魏海燕 苏中宏 鲍红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130例,男65例,女65例,年龄40~75岁,BMI 18~25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ESP...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130例,男65例,女65例,年龄40~75岁,BMI 18~25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ESPB组(E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65例。E组于术毕即刻行手术侧超声引导下ESPB,在竖脊肌深面注入0.375%罗哌卡因25 ml。C组不行神经阻滞。两组术后均行PCIA。记录麻醉诱导前(T0)、术后拔除气管导管后(T1)、拔除胸腔引流管后(T2)的一秒种用力呼气容积(FEV 1)、用力肺活量(FVC)和最高呼气流速变异率(PEFR),记录T1、T2时术后限制性通气障碍、阻塞性通气障碍、混合型通气障碍的发生情况和Prince-Henry疼痛评分。记录PCIA泵有效按压次数(D1)、实际按压次数(D 2)和术后补救镇痛次数。记录术后恶心呕吐(PONV)、呼吸困难等发生情况;记录拔气管导管时间(拔管时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结果T1时E组FVC、PEFR明显高于C组(P<0.05),术后限制性通气障碍、阻塞性通气障碍、混合型通气障碍发生率和Prince-Henry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T2时E组FEV1、FVC、PEFR明显高于C组(P<0.05),Prince-Henry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E组D 2明显少于C组(P<0.05),补救镇痛次数明显低于C组(P<0.05)。E组PONV、呼吸困难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ESPB明显改善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肺功能,降低并发症,可能与充分的术后镇痛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脊肌平面阻滞 肺功能 胸腔镜手术 超声引导
下载PDF
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硬膜外麻醉胸腔镜手术511例 被引量:31
10
作者 崔飞 刘君 +6 位作者 陈汉章 殷伟强 徐鑫 邵文龙 张鑫 李树本 何建行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328-332,共5页
目的:探讨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硬膜外麻醉下行胸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12年7月至2015年1月,评估入组511例患者行非气管插管自主呼吸麻醉下胸腔镜手术,其中原发肺癌120例,肺转移癌15例,肺大泡201例,肺部良性病变103例,... 目的:探讨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硬膜外麻醉下行胸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12年7月至2015年1月,评估入组511例患者行非气管插管自主呼吸麻醉下胸腔镜手术,其中原发肺癌120例,肺转移癌15例,肺大泡201例,肺部良性病变103例,纵膈病变46例,多汗症19例,其他7例。结果手术方式涵盖大部分胸腔镜手术方式,包括:肺大疱切除术与肺减容201例,肺楔形切除术111例,肺叶切除术103例,肺段切除16例,纵隔肿瘤切除术46例,胸段交感神经链阻滞术19例,其他15例。494例患者在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麻醉下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术野暴露好,麻醉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比例低;17例(3.3%)因广泛粘连、肿瘤侵犯、持续高碳酸血症及低氧血症、手术方式改变等原因需转成气管插管麻醉后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对适合的患者行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麻醉下行胸腔镜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气管插管麻醉 自主呼吸 胸腔镜手术 可行性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用于老年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 被引量:30
11
作者 周桥灵 刘洪珍 +5 位作者 赖晓红 贺俭 伍辉萍 赵伟成 王汉兵 杨承祥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80-1083,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ESP)用于胸腔镜手术老年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择期行胸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男49例,女31例,年龄65~77岁,BMI 20~24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ESP联合静脉镇痛组(E组)和静脉镇...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ESP)用于胸腔镜手术老年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择期行胸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男49例,女31例,年龄65~77岁,BMI 20~24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ESP联合静脉镇痛组(E组)和静脉镇痛组(C组),每组40例。E组于麻醉诱导前行0.33%罗哌卡因+地塞米松5mg混合液30ml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C组不予处理,两组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记录患者术后1、6、12、24和48h的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和舒适度(BCS)评分。记录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输注总量和曲马多给药次数,记录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记录皮肤瘙痒、头晕、胸闷等不良反应情况和气胸、局麻药中毒、内脏损伤、全脊麻等ESP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E组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不同时点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BCS评分明显升高(P<0.05),追加曲马多和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满意度评分明显升高(P<0.05)。两组皮肤瘙痒、头晕和胸闷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见气胸、局麻药中毒、内脏损伤、全脊麻等ESP相关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可安全有效用于胸腔镜手术老年患者术后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脊肌平面阻滞 老年患者 胸腔镜手术 术后镇痛
下载PDF
自发性气胸采用胸腔镜治疗对控制术后肺部感染及远期复发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0
12
作者 吴功志 吴旭辉 +3 位作者 彭丛兄 张怀忠 彭旭阳 黄彬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61-863,871,共4页
目的观察自发性气胸采用胸腔镜治疗对控制术后肺部感染及远期复发的效果,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149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胸腔镜手术,73例)及对照... 目的观察自发性气胸采用胸腔镜治疗对控制术后肺部感染及远期复发的效果,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149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胸腔镜手术,73例)及对照组(开胸手术,76例);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及病原菌分布,随访观察患者术后1年气胸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2.7%,2/73VS 11.8%,9/76;χ~2=4.512,P=0.034),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及手术切口长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11例肺部感染灶共鉴定出革兰阴性菌7株占63.64%及革兰阳性菌4株占36.36%;术后2天,观察组患者外周血IL-6、IL-8低于对照组水平,PC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气胸累积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70%,10/73vs 32.89%,25/76;Log-rankχ~2=7.994,P=0.005)。结论与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可有效降低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及远期术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气胸 术后感染 病原菌分布 胸腔镜手术 术后复发
原文传递
充气式保温毯上半身加温对侧卧位胸腔镜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29
13
作者 葛经武 杜祥飞 乔玫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1年第10期733-738,共6页
目的探讨充气式保温毯上半身加温对侧卧位胸腔镜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干预效果,为侧卧位胸腔镜手术患者术中加温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82例行侧卧位胸腔镜手术... 目的探讨充气式保温毯上半身加温对侧卧位胸腔镜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干预效果,为侧卧位胸腔镜手术患者术中加温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82例行侧卧位胸腔镜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上半身组和下半身组,每组41例。上半身组将一次性加温毯覆盖于患者的颈后部、背部和两臂,注意避开手术区域,下半身组将一次性加温毯覆盖于髂嵴至双足之间。分别于入室时、麻醉插管时、手术开始时、手术30 min、手术60 min、手术90 min、手术120 min以及手术结束时测量患者核心体温,比较2组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及离室时生命体征。结果手术开始时、手术30 min、手术60 min、手术90 min时上半身组核心体温分别为(36.70±0.12)、(36.65±0.16)、(36.30±0.18)、(36.32±0.19)℃,高于下半身组的(36.42±0.13)、(36.32±0.17)、(36.17±0.14)、(36.21±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743~10.362,P<0.05);2组患者其余时段核心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半身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和术后寒战发生率分别为12.2%(5/41)和4.9%(2/41),低于下半身组的31.7%(13/41)和21.9%(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556、5.145,P<0.05)。2组患者其余术后并发症及离室时生命体征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充气式保温毯上半身加温法维持胸腔镜手术患者核心体温的效果更好,低体温和寒战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体温 低体温 充气式加温毯 胸腔镜手术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竖脊肌平面阻滞在VAST肺叶切除术术中及术后镇痛的应用 被引量:27
14
作者 方亮 张皓琳 +4 位作者 包晓航 吴卓熙 蒋力 李中奇 李洪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41-847,共7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erratus anterior plane block,SAPB)联合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 ESPB)对VAST肺叶切除术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行VAST肺叶切除术患者120例,术前分...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erratus anterior plane block,SAPB)联合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 ESPB)对VAST肺叶切除术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行VAST肺叶切除术患者120例,术前分为4组:ESPB组(E组)、SAPB (S组)、二者联合组(SE组)和无阻滞组(G组);全麻后即按分组行神经阻滞,术毕4组均采用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记录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术后不同时间静息和咳嗽时疼痛VAS评分及其他观察指标。结果术后6、12 h疼痛VAS评分E、S、SE组显著低于G组(P<0.01),而S和SE组明显低于E组(P<0.05)。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PACU停留时间、镇静烦躁评分E、S、SE组均显著低于G组(P<0.01)。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组内及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G组相比,E、S、SE组平均住院时间均缩短(P<0.05),SE组较E组明显缩短(P<0.05),SE组较S组缩短0.76 d,但SE组与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E组与S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SAPB或ESPB或二者联合可缓解术后早期疼痛,减少术中阿片类药物的用量、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躁动发生,缩短PACU停留时间,且不增加其不良反应,更利于患者快速康复,其中二者联合阻滞可能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锯肌平面阻滞 竖脊肌平面阻滞 肺叶切除 胸腔镜手术 术后镇痛
下载PDF
胸腔镜与开放肺叶切除手术对患者机体应激创伤反应、T淋巴细胞亚群及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6
15
作者 王辉斌 李丹峰 +1 位作者 孙江涛 郎保平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7年第4期124-127,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与开放性肺叶切除术对患者机体创伤应激反应、T淋巴细胞亚群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术式将119例早期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胸腔镜术)与对照组(开放性肺叶切除术),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情况,比较两组手术前... 目的探讨胸腔镜与开放性肺叶切除术对患者机体创伤应激反应、T淋巴细胞亚群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术式将119例早期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胸腔镜术)与对照组(开放性肺叶切除术),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情况,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机体应激创伤反应相关指标、炎症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及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1d比较,两组术后第3d血清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生长激素、血清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用力肺活量(FVC)、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值流速(PEF)均显著上升,CD4+、CD8+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术后第3d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应激反应轻,相比开放肺叶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同时胸腔镜手术术后炎症反应、免疫抑制明显比开放手术轻,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肺癌 胸腔镜手术 开放性肺叶切除术 创伤应激反应 T淋巴细胞亚群 肺功能
下载PDF
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对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4
16
作者 王庆淮 谭宁 简文靖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7期1068-1071,共4页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与传统开胸手术对原发性自发性气胸(PSP)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收治的52例PSP合并肺大疱形成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VATS下单操作...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与传统开胸手术对原发性自发性气胸(PSP)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收治的52例PSP合并肺大疱形成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VATS下单操作孔行肺大疱切除术组(A组,n=30)和传统开胸手术行肺大疱切除术组(B组,n=22)。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d及术后3d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数目(LY)、血清C反应蛋白(CRP)、补体C3、C4以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变化情况。结果:术前1d,两组WBC、CRP、LY、C3、C4、IgA、IgG、Ig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d,两组WBC、CRP升高(P<0.05),LY、C3、C4、IgA、IgG、IgM降低(P<0.05),且B组变化更为明显(P<0.05)。在治疗中,A组出现肺部感染2例(6.67%),B组出现肺部感染4例(18.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后痊愈。结论:单操作孔VATS治疗对PSP患者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在保护机体免疫功能、减少肺部感染并发症方面优于传统开胸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手术 自发性气胸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再次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腔镜术后复发气胸11例分析 被引量:24
17
作者 刘彦国 卜梁 +4 位作者 姜冠潮 李剑锋 崔健 刘军 王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11期970-972,共3页
目的探索再次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腔镜术后复发气胸的可行性。方法2000年1月~2008年4月11例胸腔镜手术后气胸复发(复发时间3月以内者7例,1年以上者4例)再手术经由原切口进胸,行肺大疱切除,联合胸膜切除(n=5)、胸膜摩擦(n=5)、喷洒滑石粉法... 目的探索再次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腔镜术后复发气胸的可行性。方法2000年1月~2008年4月11例胸腔镜手术后气胸复发(复发时间3月以内者7例,1年以上者4例)再手术经由原切口进胸,行肺大疱切除,联合胸膜切除(n=5)、胸膜摩擦(n=5)、喷洒滑石粉法(n=1)行胸膜固定。结果11例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28±35)min,术中出血量(160±95)ml。无中转开胸、术中大出血及围术期死亡。11例术后随访1~86个月,(48±15)月,气胸再次复发2例(18.2%),均为初期病例且再手术采用摩擦法行胸膜固定的患者。结论再次胸腔镜手术治疗术后复发性气胸技术上可行,但须采用胸膜切除法行胸膜固定以保证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气胸 肺大疱 胸腔镜手术
下载PDF
两种非甾体类抗炎药联合氢吗啡酮在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一项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18
作者 闫光明 陈杰 +6 位作者 杨贵英 段光友 杜智勇 余祖滨 彭静 廖维 李洪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11-1016,共6页
目的比较帕瑞昔布钠与氟比洛芬酯分别联合氢吗啡酮用于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对炎性反应、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2-11月行择期胸腔镜手术的患者156例,术后均行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 目的比较帕瑞昔布钠与氟比洛芬酯分别联合氢吗啡酮用于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对炎性反应、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2-11月行择期胸腔镜手术的患者156例,术后均行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氢吗啡酮0.15 mg/kg+雷莫司琼0.6 mg+生理盐水稀释至200 mL,流速为4 mL/h,单次PCA剂量1 mL,锁定时间15 min。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分别在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A组)、氟比洛芬酯50 mg(B组)及生理盐水5 mL(C组)。观察评估术后(术毕患者清醒)0、6、12、24、48 h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不良反应,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24 h 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百分率、血气分析及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术后6、12 h疼痛NRS评分A、B组均显著低于C组(P<0.05),B组虽低于A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 h疼痛NRS评分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术后24 h A、B组CRP均明显降低(P<0.05),B组低于A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评分及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例数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B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减少(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平均住院时间较A组缩短1.32 d,但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结束前30 min使用帕瑞昔布钠或氟比洛芬酯均可增强氢吗啡酮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降低炎性反应,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其中氟比洛芬酯或比帕瑞昔布钠更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甾体抗炎镇痛药 氢吗啡酮 术后镇痛 胸腔镜手术
下载PDF
主动呼吸循环技术联合术前肺康复运动训练在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术后快速康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23
19
作者 李脊 钟玲 龚仁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7期120-124,共5页
目的探讨主动呼吸循环技术联合术前肺康复运动训练在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术后快速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02例行胸腔镜手术的老年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1例... 目的探讨主动呼吸循环技术联合术前肺康复运动训练在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术后快速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02例行胸腔镜手术的老年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1例。两组患者均行肺癌胸腔镜手术,术前进行健康宣教。对照组患者术前接受肺康复运动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主动呼吸循环技术。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6 min步行距离、呼气流量峰值及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干预后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占预计值百分率(FEV1%预计值)、FEV1占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百分率(FEV1/FVC)及呼气流量峰值均显著高于本组干预前(均P< 0.05),6 min步行距离均显著长于本组干预前(均P< 0.05),且观察组患者FEV1%预计值、FEV1/FVC及呼气流量峰值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均P < 0.05),6 min步行距离显著长于同期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低氧血症及肺不张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 0.05)。结论主动呼吸循环技术联合术前肺康复运动训练在老年肺癌胸腔镜术后快速康复中具有积极作用,可改善患者肺功能,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呼吸循环技术 肺康复运动训练 老年 肺癌 胸腔镜手术 快速康复
下载PDF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手术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2
20
作者 金德芹 《齐鲁护理杂志》 2014年第10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0例胸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0例胸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胸腔镜手术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和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手术 肺部并发症 针对性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