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2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和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比较 被引量:43
1
作者 胡云霞 王瑜 +1 位作者 卢静 李祥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4-147,共4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和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TPVB)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联合PCIA的效果。方法选择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患...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和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TPVB)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联合PCIA的效果。方法选择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18~64岁,BMI 18~24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ESPB组(E组)和TPVB组(T组),每组30例。E组术前0.4%罗哌卡因25 ml行超声引导下单次ESPB,T组术前0.4%罗哌卡因25 ml行单次TPVB。罗哌卡因注入20 min后用冰块测定阻滞平面。术毕两组均给予PCIA至术后48 h。记录穿刺时间、深度;记录术中血管活性药使用情况、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记录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有效按压次数、曲马多补救例数;记录胸闷、皮肤瘙痒等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组比较,E组穿刺时间明显缩短(P<0.05),穿刺深度明显变浅(P<0.05),术中去氧肾上腺素使用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有效按压次数、曲马多补救率及术后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ESPB较TPVB操作更简单快捷,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更低,术后两种阻滞联合PCIA均能为胸腔镜肺叶切术患者提供有效的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脊肌平面阻滞 胸椎旁神经阻滞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血流动力学 术后镇痛
下载PDF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6
2
作者 朱喜明 谢念林 党海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1638-1641,共4页
目的:研究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老年NSCLC患者69例,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将其分为段切组(胸腔镜肺段切除术,n=33)与叶切组(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n=36),观察两组手术效... 目的:研究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老年NSCLC患者69例,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将其分为段切组(胸腔镜肺段切除术,n=33)与叶切组(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n=36),观察两组手术效果。结果:段切组中,13例患者肿瘤位于左肺,10例患者肿瘤位于右肺;叶切组中,16例患者肿瘤位于左肺,20例患者肿瘤位于右肺。病理检查提示,两组病理类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全切组患者以微浸润性腺癌为主,叶切组以浸润性腺癌为主,两组病理分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个数、纵膈淋巴结清扫站数及纵膈淋巴结清扫个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段切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胸腔引流量、术后应用抗生素时间、ICU停留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短于叶切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 Rank检验提示,两组3年生存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胸腔镜肺段切除术能保留更多的肺组织,术后残腔小,能减少术后引流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率,利于老年NSCLC患者术后早期恢复,且远期疗效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老年人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肺功能 疗效
下载PDF
促进术后恢复综合方案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的应用 被引量:35
3
作者 陈柯宇 颜美琼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8年第24期1866-1869,共4页
目的探讨促进术后恢复综合方案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收治的160例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采用促进术后恢复综... 目的探讨促进术后恢复综合方案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收治的160例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采用促进术后恢复综合方案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比较2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恶心呕吐情况及术后疼痛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胸管留置时间缩短,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6h疼痛程度、术后12h疼痛程度、术后24h疼痛程度和术后48h疼痛程度分别为(18.35±7.18)h、(23.00±12.93)h、28.75%(23/80)、(1.17±0.84)分、(1.79±1.36)分、(2.45±1.12)分和(2.14±1.26)分,对照组分别为(28.11±9.07)h、(36.35±16.95)h、45.00%(36/80)、(1.91±0.88)分、(3.05±1.33)分、(4.20±1.31)分和(3.89±1.20)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6~78.34,χ2=4.54,均P〈0.05)。结论促进术后恢复综合方案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可减轻患者围手术期应激,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进术后恢复综合方案 围手术期护理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
原文传递
前馈控制护理干预在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使用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泵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4
4
作者 王慧 韩冲芳 +4 位作者 杨文曲 于菁 王海燕 吴亚琼 安源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年第21期2909-2912,共4页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下的护理干预措施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9月于山西白求恩医院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且术后使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泵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下的护理干预措施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9月于山西白求恩医院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且术后使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泵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前馈控制下的护理干预措施。分别采用VAS评分和Ramsay评分评估两组患者术后12、24、36、48 h的镇痛及镇静情况,记录镇痛泵药物使用剂量和镇痛泵自控按压次数以及术后48 h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分。结果:试验组术后12、24、36、48 h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镇痛泵药物使用剂量及镇痛泵自控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管理中采用前馈控制下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PCIA泵的镇痛效果,能够降低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前馈控制 术后镇痛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原文传递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常规开胸手术治疗肺癌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被引量:34
5
作者 李立彬 牛学瑞 +3 位作者 李栋 郑江敏 郭志刚 吕会来 《实用癌症杂志》 2020年第1期91-93,103,共4页
目的对肺癌采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与常规开胸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选取94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目的对肺癌采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与常规开胸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选取94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疼痛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方面,观察组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手术前后两组心肺功能指标水平对比,术后两组FVC、FEV1、PEF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 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4. 26%,对照组为23. 4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肺癌患者采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肺功能,且术后并发症较少,手术安全性高,在临床中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开胸手术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并发症
下载PDF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2
6
作者 李喆 杨杨 +2 位作者 刘延风 许瑞彬 李伟伟 《实用癌症杂志》 2018年第1期82-85,共4页
目的分析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远期临床疗效,为临床早期肺癌的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编号,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 目的分析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远期临床疗效,为临床早期肺癌的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编号,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小切口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术后感染率),术后3、6个月免疫功能指标(CD_3^+、CD_4^+、CD_8^+、CD_4^+/CD_8^+)、术后6、12个月肿瘤患者共性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评分、术后1、3年生存期及肿瘤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感染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CD_3^+、CD_4^+、CD_8^+、CD_4^+/CD_8^+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6个月,两组患者CD3+值均较术前升高,CD_4^+、CD_8^+、CD_4^+/CD_8^+值均较术前有所降低(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患者CD3+值均低于对照组,CD_4^+、CD_8^+、CD_4^+/CD_8^+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共性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3年生存期及肿瘤复发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较之于小切口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虽然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和1、3年生存率,降低复发率,但对于提升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小切口开胸肺叶切除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1
7
作者 张自超 刘青 潘茂杰 《癌症进展》 2019年第10期1191-1194,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62例(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对照组40例(接受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62例(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对照组40例(接受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生活质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术后3天,两组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本组术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和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肺癌症状量表(LCS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创伤较小,可有效减少患者机体的炎性反应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炎性因子 非小细胞肺癌 生活质量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胸腔镜和开胸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心肺功能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8
8
作者 石帅 任青竹 +5 位作者 罗于海 文光瑞 雷乘强 昌建波 覃春阳 夏红军 《中国医刊》 CAS 2019年第11期1211-1215,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开胸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心肺功能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胸心外科收治的NSCLC初治患者240例,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开胸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心肺功能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胸心外科收治的NSCLC初治患者2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分别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前和术后2周时的心肺功能及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时间、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后2周时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二尖瓣口舒张期早期和收缩早期最大血流速度比值(E/A)明显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每分钟通气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2周时观察组患者CD3+、CD4+、CD16+CD56+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NSCLC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发症少等优点,可促进患者心肺功能恢复,且对细胞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开胸肺叶切除术 心肺功能 细胞免疫功能
下载PDF
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与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29
9
作者 陈爱芳 罗苹 +1 位作者 项余华 李有辉 《中国地方病防治》 CAS 2020年第1期90-93,共4页
目的探究与分析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与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浙江省衢州市中医医院自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经胸外科就诊的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156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竖脊肌... 目的探究与分析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与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浙江省衢州市中医医院自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经胸外科就诊的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156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竖脊肌平面阻滞组与胸椎旁神经阻滞组,每组各78例,竖脊肌平面阻滞组给予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处理,胸椎旁神经阻滞组给予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处理,对比两组的阻滞范围、不同时间点下静息、咳嗽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24-48 h内镇痛泵按压的次数、吗啡的用药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通过采用冰块法对阻滞范围进行测量时发现,竖脊肌平面阻滞组在接受阻滞20 min之后,17例患者为T2~T6脊神经支配区域,22例患者平面为T2至T7脊神经支配区域。胸椎旁神经阻滞组在接受阻滞20 min之后,全部78例患者的平面为T2至T7脊神经支配区域。两组患者术后12 h镇痛泵按压的次数及吗啡的用药量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6 h、12 h静息、咳嗽时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竖脊肌平面阻滞组相比于胸椎旁神经阻滞组而言术后24 h、术后28 h静息、咳嗽时的VAS评分较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竖脊肌平面阻滞组相比于胸椎旁神经阻滞组术后24h的镇痛泵按压的次数较少,吗啡的用药量较少,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皮肤瘙痒、恶心呕吐以及呼吸抑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相比于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中能够发挥较强的术后镇痛效果,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 超声胸椎旁神经阻滞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术后镇痛
原文传递
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8
10
作者 桑莹莹 方丽梅 +1 位作者 夏超 赵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73-1676,共4页
目的研究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效果,以探讨更有利于患者康复的护理方式。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患者660例。其中对照组285例,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研究组375例,... 目的研究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效果,以探讨更有利于患者康复的护理方式。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患者660例。其中对照组285例,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研究组375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遵照构建的快速康复路径表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首次排气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出陈旧性血痰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以及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中开展快速康复路径可有效缩短患者术后卧床时间、拔管时间及住院天数,并且临床疼痛控制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其对于降低患者家庭经济压力及提高预后生活质量水平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路径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 围术期护理
下载PDF
合并症负担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一项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 被引量:26
11
作者 吕亚军 黄艳红 张久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2498-2502,2519,共6页
背景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可明显改善肺癌手术患者的预后,但是合并症负担是否增加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仍存在争议。目的评估合并症负担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2017年在... 背景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可明显改善肺癌手术患者的预后,但是合并症负担是否增加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仍存在争议。目的评估合并症负担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2017年在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或肺段切除术的早期NSCLC患者512例。采用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评估患者总体合并症负担,并将患者分为高合并症负担组(CCI评分≥3分)和低合并症负担组(CCI评分<3分)。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模型进行数据调整,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高合并症负担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高合并症负担193例(37.7%),低合并症负担319例(62.3%)。高合并症负担组和低合并症负担组术后死亡、肺部并发症、心血管并发症、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调整后,高合并症负担组和低合并症负担组各包括193例患者。倾向性评分匹配后,高合并症负担组和低合并症负担组术后死亡、肺部并发症、心血管并发症、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高合并症负担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可降低多合并症早期NSCLC患者术后死亡率以及合理范围内的并发症发生率。高合并症负担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合并症 Charlson合并症指数 倾向性评分
下载PDF
机器人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与疗效对比 被引量:24
12
作者 郭洪拨 喻本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41-545,共5页
目的研究比较机器人肺叶切除术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纳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心外科同一手术小组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患者,符合入组标准的113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手术方式非随机分组... 目的研究比较机器人肺叶切除术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纳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心外科同一手术小组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患者,符合入组标准的113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手术方式非随机分组为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57例)和常规胸腔镜手术(56例)。术前患者采用年龄(±5岁)和相关基础病史配对方案。前瞻性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淋巴结升期率、手术时间、术前准备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术后第2天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淋巴结升期率比较、手术时间、术后第2天疼痛评分、淋巴结清除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机器人组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胸腔镜组(均P <0.05);机器人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胸腔镜组(10.5%vs. 26.7%,P <0.05)。机器人组术前准备时间高于胸腔镜组(P <0.05)。结论机器人肺叶切除术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应用效果更好,更加安全,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肺叶切除术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安全性 效果
下载PDF
胸腔镜肺癌切除:多样化的手术切口和流程 被引量:24
13
作者 刘伦旭 《医学与哲学(B)》 2011年第9期11-13,共3页
胸腔镜肺癌切除是一种复杂腔镜手术,由于手术自身的复杂性及医生对手术的认识不同,出现了多种手术模式,其主要表现在手术入路(手术切口)、肺叶切除手术流程以及淋巴结切除方法。本文简要介绍对此方面的认识。
关键词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肺癌 单向式 切口 流程
下载PDF
胸腔镜肺段切除和肺叶切除在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的对比 被引量:24
14
作者 庞景灼 巫国勇 +2 位作者 叶敏 庞文广 蔡成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85-589,共5页
【目的】了解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在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中是否优于全胸腔镜肺叶切除,为将来比较其两者的远期疗效打下基础。【方法】将直径小于2 cm的早期肺癌随机分成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组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组,并进行... 【目的】了解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在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中是否优于全胸腔镜肺叶切除,为将来比较其两者的远期疗效打下基础。【方法】将直径小于2 cm的早期肺癌随机分成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组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组,并进行相应的手术切除。比较两组住院手术期间的各项指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和术后1年死亡率复发率、术后1年肺功能(FVC、FEV1、MVV)减少比率。【结果】肺段切除组在手术时间上要长于肺叶切除组(P<0.05),但在术后住院时间上优于肺叶切除组(P<0.01);两组在手术出血量、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术后1年随访中,未发现死亡病例,亦未发现肿瘤复发转移病例;肺段切除组在术后1年肺功能减少比率中明显优于肺叶切除组(P<0.01)。【结论】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在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中近期疗效良好。肺段切除能保留更多的肺功能,可考虑作为年老患者或肺功能较差的患者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肺叶切除 解剖性肺段切除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全麻苏醒期疼痛及躁动的影响 被引量:23
15
作者 魏时靖 王强 +2 位作者 王佳兴 柴佳星 白萍 《重庆医学》 CAS 2022年第11期1852-1855,1860,共5页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全身麻醉(简称全麻)苏醒期疼痛、躁动及躁动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90例,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产生随机编码,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全身麻醉(简称全麻)苏醒期疼痛、躁动及躁动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90例,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产生随机编码,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全麻苏醒期疼痛、躁动发生情况及躁动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全麻苏醒期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与严重程度及躁动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体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改善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疼痛、躁动及躁动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并提高医疗护理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全身麻醉 麻醉苏醒期 疼痛 躁动
下载PDF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鲁素红 冯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7-201,共5页
目的探讨复方利多卡因(eutectic mixture of local anesthetics,EMLA)乳膏在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中应用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麻醉医生和患者对实验分组、流程、结果均不知情)、对照研究,选择2015年9... 目的探讨复方利多卡因(eutectic mixture of local anesthetics,EMLA)乳膏在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中应用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麻醉医生和患者对实验分组、流程、结果均不知情)、对照研究,选择2015年9月~2016年3月拟在我院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n=30)将EMLA乳膏2 g涂擦双腔气管插管套囊处;对照组(n=30)将EMLA基质白凡士林2 g涂擦双腔气管插管套囊处。主要观察病人苏醒拔管前咳嗽的发生率,可能造成气管导管移位时点的循环反应阳性发生率(动脉收缩压超过基础值15%定义为该时点循环反应阳性),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实验结束后揭盲,分组进行数据处理。结果研究组全麻苏醒期发生咳嗽5例(5/27),明显少于对照组16例(16/28)(χ~2=8. 688,P=0. 003)。2组T0、T1、T3血压未见明显差异;研究组T2、T4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T2 SBP:t=-2. 056,P=0. 045; DBP:t=-2. 065,P=0. 044; T4 SBP:t=-2. 049,P=0. 045; DBP:t=-2. 274,P=0. 027)。研究组双腔气管插管相关循环反应阳性6例(6/27),明显少于对照组17例(17/28)(χ~2=8. 370,P=0. 004)。拔管后研究组气管黏膜轻度苍白,对照组气管黏膜正常。拔管后24 h内2组均无呼吸困难、喘鸣、喉痉挛、支气管痉挛、失声、饮水呛咳、误吸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采用EMLA乳膏行气管内黏膜表面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可以有效减轻双腔气管导管发生移位时对气管内膜的刺激,降低全麻苏醒期呛咳的发生率和麻醉过程中的循环反应阳性,对于预防双腔气管导管刺激而产生的不良反应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 双腔气管插管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咳嗽 循环反应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途径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肋间神经阻滞的影响 被引量:23
17
作者 张盼盼 刘世江 +2 位作者 朱敬明 饶竹青 刘存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28-431,共4页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途径对肋间神经阻滞(INB)作用时间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年龄28~69岁,BMI 18~23 kg/m^2,ASA I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手术结束关闭胸腔前在胸腔镜直视下行INB。C组:生理盐水...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途径对肋间神经阻滞(INB)作用时间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年龄28~69岁,BMI 18~23 kg/m^2,ASA I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手术结束关闭胸腔前在胸腔镜直视下行INB。C组:生理盐水1 ml+0.5%罗哌卡因29 ml行INB,生理盐水50 ml静脉输注;Div组:生理盐水1 ml+0.5%罗哌卡因29 ml行INB,右美托咪定1μg/kg用生理盐水稀释到50 ml静脉输注;Dp组:右美托咪定1μg/kg用生理盐水稀释到1 ml+0.5%罗哌卡因29 ml行INB,生理盐水50 ml静脉输注。术后患者均行PCIA。记录INB镇痛作用持续时间、术后PCIA芬太尼的消耗量;记录术后48 h PCIA有效和无效按压次数;记录手术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头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440.0±109.6)min比较,Div组(519.0±82.5)min和Dp组(602.5±108.5)min镇痛作用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后PCIA芬太尼消耗量C组为(369.0±134.1)μg,Div组为(268.5±93.0)μg,Dp组为(237.0±98.7)μg,与C组比较,Div组和Dp组术后PCIA芬太尼消耗量明显减少(P﹤0.05)。与C组比较,Div组和Dp组术后48 h PCIA有效和无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或P﹤0.01)。C组有1例发生恶心呕吐,Div组和Dp组分别有1例发生头晕,三组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和肋间使用右美托咪定可同等程度地延长胸腔镜肺切除术后肋间神经阻滞的镇痛作用时间,减少术后芬太尼消耗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间神经阻滞 右美托咪定 术后镇痛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下载PDF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肺动、静脉切断顺序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0
18
作者 姜冠潮 李凤卫 +4 位作者 李晓 李运 李剑锋 刘军 王後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13-516,共4页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肺动、静脉切断顺序对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9月至2012年12月行肺叶切除的1134例患者中直接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且术后病理证实为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者277例的资料...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肺动、静脉切断顺序对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9月至2012年12月行肺叶切除的1134例患者中直接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且术后病理证实为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者277例的资料.根据血管处理顺序分为先断静脉组(Group V) 152例、先断动脉组(Group A)76例、动脉-静脉-动脉混合离断组(Group M)49例。比较3组术前、术中情况及术后生存、复发情况.结果 3组性别分布、年龄、吸烟史、肺部感染史、主要并发症、既往肿瘤病史、病变直径、术前肿瘤标志物及术前肺功能相似.Group A组平均术中出血109.9ml,明显少于Group V组的157.5ml,而Group M介于两者之间为123.7 ml(P=0.027).3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相似;肿瘤复发方式相似,均以远处转移为主;无瘤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全胸腔镜下治疗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先处理并切断动脉可减少术中出血,并未减少手术难度和术后并发症;血管处理顺序不影响肿瘤复发、转移和生存,可根据术中需要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胸腔镜肺叶切除 血管处理 顺序
原文传递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亚肺叶切除术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远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20
19
作者 邵波 李波 解纲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5期512-516,共5页
目的比较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亚肺叶切除术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远期疗效。方法选取74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顺序分为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组(A组)和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组(B组),分析两组术中... 目的比较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亚肺叶切除术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远期疗效。方法选取74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顺序分为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组(A组)和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组(B组),分析两组术中观察指标、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5年内生存率。结果 A组闭式引流时间例数、肺不张比率均高于B组(P<0.05);术后1年、3年各组角色、情绪、认知、社会等功能及总健康状况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而躯体功能、疲倦、气促、失眠、疼痛、咳嗽评分低于术前(P<0.05);A组在术后1年、3年躯体功能、总健康状况评分低于B组(P<0.05),而疲倦、气促评分高于B组(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A组5年内生存率为84.78%,B组为60.71%,A组5年内生存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模型分析,年龄、手术方式为患者远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并发症少于肺叶切除术,且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优于肺叶切除术,但5年内总生存率低于肺叶切除术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 亚肺叶切除术 临床疗效 远期疗效
下载PDF
系统性呼吸训练在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0
20
作者 张梅 陈淑娜 +2 位作者 田道静 雷加英 赵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23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呼吸训练在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及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40例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参照随机数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7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70例患者采用系统性呼吸训练。对比2组... 目的探讨系统性呼吸训练在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及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40例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参照随机数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7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70例患者采用系统性呼吸训练。对比2组患者训练后并发症及训练前后肺功能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0. 0%(7/7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 7%(25/70)(P <0. 05)。训练后,2组患者的最大通气量水平均显著高于训练前,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训练后,2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均显著低于训练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系统性呼吸训练在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呼吸功能与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呼吸训练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 围术期 呼吸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