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研究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30
1
作者 杨大平 唐茂林 +1 位作者 SteveF.Morris Christopher R.Geddes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0-242,共3页
目的:研究背阔肌肌皮穿支血管在皮肤内的走行和分布面积,探索背阔肌穿支皮瓣的切取范围和预测该穿支皮瓣的成活面积。方法:(1)选用10具新鲜尸体,采用改良氧化铅-明胶灌注技术进行动脉灌注。解剖胸背动脉穿支血管(口径大于0.5mm)。分别拍... 目的:研究背阔肌肌皮穿支血管在皮肤内的走行和分布面积,探索背阔肌穿支皮瓣的切取范围和预测该穿支皮瓣的成活面积。方法:(1)选用10具新鲜尸体,采用改良氧化铅-明胶灌注技术进行动脉灌注。解剖胸背动脉穿支血管(口径大于0.5mm)。分别拍摄X线片以显示胸背动脉在背阔肌内和其穿支血管皮肤内的形态和分布。测定穿支血管的数量、口径及其供应区域的面积。(2)在解剖研究基础上应用了游离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肢体和躯干皮肤缺损共6例。结果:发现胸背动脉发出3~6支肌皮穿支胸背动脉血管供应皮肤。其中最大的胸背动脉穿支起自外侧支,位于腋后襞下6~8cm。其以下从外侧支发出的穿支数可多达3个,每间隔1.5~4cm发出穿支。每个穿支斜行3~5cm穿过肌肉达皮肤。穿支动脉口径约为0.3~0.6mm,均有两条伴行静脉。临床应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6例,皮瓣最大面积为20cm×12cm,最小为15cm×8cm。皮瓣全部成活,随访8~14个月,皮瓣外形均满意,无需二次手术修薄皮瓣。供区隐蔽,无背阔肌功能障碍。结论:本研究为预测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的成活面积及安全可靠地切取该穿支皮瓣提供解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阔肌 胸背动脉 肌皮动脉穿支 皮瓣
下载PDF
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不同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16例 被引量:20
2
作者 唐举玉 杜威 +4 位作者 宋达疆 梁捷予 俞芳 卿黎明 王聪杨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8-180,共3页
目的探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和带蒂转移修复四肢及颈部、腋窝、肩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用同侧带血管蒂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5例颈部、腋窝、肩背部创面;选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11例四肢骨外... 目的探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和带蒂转移修复四肢及颈部、腋窝、肩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用同侧带血管蒂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5例颈部、腋窝、肩背部创面;选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11例四肢骨外露或肌腱外露创面。其中12例以胸背动静脉-外侧支.穿支为血管蒂,4例以胸背动静脉-前锯肌支-穿支为血管蒂,皮瓣不携带深筋膜、背阔肌和胸背神经。皮瓣面积最小10cm×5cm,最大26cm×10cm。结果术后16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区与受区创面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24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外形不臃肿,皮瓣供区瘢痕不明显,肩关节功能无影响。结论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质地良好、供区隐蔽、血管蒂长、血供可靠,且不牺牲背阔肌和胸背神经。带蒂转移是修复同侧颈、肩、腋窝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游离移植适合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背动脉 穿支皮瓣 移植
原文传递
胸背动脉穿支组织瓣用于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联合一期部分乳房成形术3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汪星 何英剑 +5 位作者 李金锋 解云涛 王天峰 范照青 霍苓 欧阳涛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0-125,共6页
目的:探讨胸背动脉穿支( TDAP )组织瓣在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联合一期部分乳房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2013年6月至2016年3月按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乳腺中心因原发性乳腺癌拟行保留乳房... 目的:探讨胸背动脉穿支( TDAP )组织瓣在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联合一期部分乳房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2013年6月至2016年3月按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乳腺中心因原发性乳腺癌拟行保留乳房手术联合一期TDAP组织瓣转移乳房成形术的患者资料。共入组128例,符合手术条件并成功完成手术者3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2~52岁,中位年龄40岁。分析穿支血管定位、供区设计、术后并发症等资料,评价放化疗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术前多普勒超声探查胸背动脉穿支平均直径(1?5±0?4)mm,平均皮瓣大小15 cm&#215;6 cm。手术时间120~245 min,平均手术时间(271±72) min,平均拔除引流管时间(4?7±2?1)d。患者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7(12)个月[M(QR)],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 TDAP组织瓣全部成活,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为6%(2/33)。结论 TDAP组织瓣一期乳房成形术是修复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局部乳房缺损的良好选择。此术式不影响背阔肌功能,供区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房成形术 外科皮瓣 胸背动脉
原文传递
胸背动脉肌皮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研究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4
作者 侯团结 高学宏 +4 位作者 郑和平 宁金龙 李小静 李平松 陈啸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2-205,共4页
目的探讨背阔肌肌皮穿支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①在15具(30侧)防腐成人尸体标本上,对背阔肌及其主要血供进行巨微解剖学观察。②对1具(2侧)防腐成人尸体标本作背阔肌肌皮穿支皮瓣及肌瓣与穿支肌皮瓣分离的共蒂... 目的探讨背阔肌肌皮穿支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①在15具(30侧)防腐成人尸体标本上,对背阔肌及其主要血供进行巨微解剖学观察。②对1具(2侧)防腐成人尸体标本作背阔肌肌皮穿支皮瓣及肌瓣与穿支肌皮瓣分离的共蒂“扇形”瓣模拟手术。结果①在32侧标本中,共发现血管外径大于0.5mm的肌皮穿支102支,其中来自胸背动脉内侧支的穿支数为56支(占55%),来自胸背动脉外侧支的穿支数为46支(占45%)。每侧标本内侧支平均发出1.9支(在1-3支之间变化),外侧支平均发出1.8支(在1-3支之间变化)。②胸背动脉内、外侧支的肌皮穿支外径大于0.5mm的穿支血管主要集中在距神经血管窗下约8.5cm(变化在6.4-9.2cm之间)范围内。结论胸背动脉的肌皮穿支血管位置恒定,管径粗,蒂长,适宜制作成肌皮穿支肌皮瓣或“扇形”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背动脉 穿支皮瓣 解剖
原文传递
应用超薄皮瓣技术改进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的修复效果 被引量:12
5
作者 徐祥 李涛 +3 位作者 陈振兵 雷伟 周攀 季伟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38-440,共3页
目的探讨超薄皮瓣技术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切取中的应用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对收治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共10例,采取在浅筋膜层切取皮瓣并在显微镜下修薄皮瓣的方法获取胸背动脉超薄穿支皮瓣,行... 目的探讨超薄皮瓣技术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切取中的应用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对收治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共10例,采取在浅筋膜层切取皮瓣并在显微镜下修薄皮瓣的方法获取胸背动脉超薄穿支皮瓣,行游离移植修复创面,术中采用Kimura分型法对穿支血管进行分型。术后常规观察皮瓣血运变化,随访问卷调查患者对皮瓣外形满意度。结果9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III型)出现皮瓣边缘约2 cm×1 cm的小部分坏死,经换药后自行愈合,质地良好,供区植皮1例,术后成活良好。8例皮瓣(Ⅰ型5例、II型3例)给予均匀修薄,2例(III型)皮瓣只将以穿支蒂为中心直径3 cm以远的周缘部分修薄。8例随访至术后12个月,皮瓣后期质地良好,对患者供区功能无影响。7例对皮瓣外形满意度高(满意度为87.5%)。切口均一期愈合。结论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可以成功修薄为超薄皮瓣术式,可有效的改进穿支皮瓣的临床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背动脉 穿支皮瓣 修薄技术 四肢
原文传递
背阔肌节段肌瓣移植修复面瘫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6
6
作者 赵莉 苗华 +3 位作者 王炜 张涤生 杨川 胡鸿黍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83-86,共4页
对86侧背闼肌及其内部血管进行了分段观测。1.背阔肌的节段动脉在肌肉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2.根据节段动脉的支数可将背阔肌分为4~6个节段肌瓣,其中以外3、4段最薄,血管蒂最长。3.胸背动脉分出内、外侧支的位置在肩胛骨下角平面上... 对86侧背闼肌及其内部血管进行了分段观测。1.背阔肌的节段动脉在肌肉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2.根据节段动脉的支数可将背阔肌分为4~6个节段肌瓣,其中以外3、4段最薄,血管蒂最长。3.胸背动脉分出内、外侧支的位置在肩胛骨下角平面上方18.5mm、背阔肌外侧缘内侧21.5mm.文中设计了四种形态的节段肌瓣供临床选用参考,并讨论了截取肌瓣的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阔肌 节段肌瓣 移植 胸背动脉
下载PDF
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35例 被引量:9
7
作者 孙涛 王晓峰 +5 位作者 周坚龙 薛建波 洪锦炯 李学渊 王欣 章伟文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1-224,共4页
目的探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对35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患者,均采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对术后皮瓣成活情况、皮瓣外观、供区恢复及随访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 目的探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对35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患者,均采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对术后皮瓣成活情况、皮瓣外观、供区恢复及随访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例皮瓣完全成活,2例皮瓣远侧小部分坏死,坏死创面经换药愈合。术后随访5—24个月,皮瓣成活良好,外形恢复较好,供区恢复满意。优良率达91.4%。结论胸背动脉穿支皮瓣适合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修复手部皮肤组织疏损的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胸背动脉 修复
原文传递
胸背动静脉远近心端为受区血管的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即刻乳房再造术4例
8
作者 陈秀秀 吴煌福 +8 位作者 穆籣 郑武平 潘俊博 何贵省 宋韬 张亚珍 陈恒余 黄菁慧 许艺莲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7-513,共7页
目的探讨胸背动静脉远、近心端作为即刻乳房再造胸部受区血管的可行性和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3年6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乳甲外科收治的应用胸背血管远、近心端同时作为受区血管的乳房再造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术前行... 目的探讨胸背动静脉远、近心端作为即刻乳房再造胸部受区血管的可行性和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3年6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乳甲外科收治的应用胸背血管远、近心端同时作为受区血管的乳房再造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术前行胸腹部血管造影检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腹壁下血管主干及其穿支。先行乳腺切除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然后分离腹部皮瓣双侧穿支和主干血管,再离断双侧腹壁下动脉主干、暴露血管蒂,分别与胸背动静脉远、近心端行端端吻合。然后经切口将塑形好的皮瓣植入乳腺切除后的腔隙内,行再造乳房塑形摆位,患者屈膝曲髋位调整再造乳房形态,关闭腹部供区,重建脐孔,放置负压引流管,关闭乳房切口。术后随访观察皮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调查患者对再造乳房的满意度。结果共纳入4例女性患者,年龄(46.0±6.5)岁(37~52岁)。4例患者供区血管均为双侧腹壁下血管蒂,3例受区血管为胸背血管远、近心端,1例为胸背血管前锯肌支的远、近心端。术后7~10 d拔除全部引流管,顺利出院。术后随访1~15个月,平均6个月,患者恢复良好,未发生皮瓣相关并发症。4例患者对再造乳房效果均很满意。结论胸背动静脉远、近心端的同时应用既可保证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的成活,又减少了对肋骨、肋间肌的损伤,达到了更好的乳房美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即刻乳房再造 胸背动脉 胸背静脉
原文传递
胸背动脉嵌合穿支皮瓣修复合并深部死腔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卿黎明 唐举玉 +6 位作者 吴攀峰 俞芳 庞晓阳 潘丁 肖勇兵 曾磊 刘睿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76-1081,共6页
目的探讨胸背动脉嵌合穿支皮瓣修复合并深部死腔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采用胸背动脉嵌合穿支皮瓣修复的17例合并深部死腔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资料。男10例,... 目的探讨胸背动脉嵌合穿支皮瓣修复合并深部死腔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采用胸背动脉嵌合穿支皮瓣修复的17例合并深部死腔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资料。男10例,女7例;年龄为2~39岁,平均20.2岁;致伤原因或病因:交通伤7例,慢性骨髓炎5例,重物压伤2例,肿瘤根治术后3例。损伤部位:下肢15例,上肢2例。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范围:5 cm×3 cm~24 cm×9 cm。清创后创面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死腔及深部组织外露。应用胸背动脉嵌合穿支皮瓣的肌瓣部分填充深部死腔,皮瓣部分覆盖浅表创面。皮瓣供区直接缝合。术后随访患者皮瓣受区与供区恢复情况,采用手外科手术学皮瓣综合评定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术后仅1例患者皮瓣远端发生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16例患者的皮瓣均顺利存活,皮瓣受区与供区均一期愈合。1例患者发生静脉危象,经血管危象探查后顺利存活。17例患者术后获6~24个月(平均15.8个月)随访。所有患者的皮瓣颜色、质地及弹性均好,无明显臃肿。末次随访时根据手外科手术学皮瓣综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优10例,良6例,可1例。皮瓣供区仅留线性瘢痕,肩关节外展功能无影响。结论胸背动脉嵌合穿支皮瓣只需吻合一组血管蒂,就能同时修复深部死腔和体表创面,疗效良好,是一种修复合并深部死腔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四肢 软组织缺损 胸背动脉 显微外科技术
原文传递
基于旋髂浅动脉设计的联体皮瓣修复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4
10
作者 唐林 周鑫 +4 位作者 黄宇 黄波 刘安铭 陈孝均 邹永根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5-180,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旋髂浅动脉(SCIA)设计的联体皮瓣修复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2月-2019年6月收治的脱套伤致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15例,缺损范围为25.0 cm×8.0 cm~50.0 cm×15.0 cm。急诊予以彻底... 目的探讨基于旋髂浅动脉(SCIA)设计的联体皮瓣修复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2月-2019年6月收治的脱套伤致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15例,缺损范围为25.0 cm×8.0 cm~50.0 cm×15.0 cm。急诊予以彻底清创及创面VSD处理,待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红润后,以下腹壁及侧胸壁为供区,根据创面特征设计形状及大小匹配的联体皮瓣;穿支组合包括双侧SCIA、SCIA加胸背动脉(TA)降支;供区直接一期闭合;由同一组医生门诊随访评估术后效果。结果术后除1例纵向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二期植皮后愈合,其余皮瓣全部成活,供、受区创面均Ⅰ期愈合。随访时间16~24个月,平均18个月;皮瓣外形满意,质地柔软,末次随访时未出现异常毛发生长、色素沉着等;供区仅遗留线形瘢痕,未出现腹壁疝等并发症,肩、髋、膝活动未受影响;小腿及足踝功能重建满意,按下肢功能评定标准(LEFS)评分,优7例、良1例,按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标准评定,结果优6例、良1例。结论基于SCIA制备的联体皮瓣,供区隐蔽,设计灵活,切取面积大,能修复肢体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以最大程度实现保肢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髂浅动脉 胸背动脉 联体皮瓣 下肢 修复
原文传递
背阔肌皮瓣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立宇 崔英健 +6 位作者 范元军 杨小康 肖霞 许小冬 徐江发 刘加 邢正文 《解剖学研究》 CAS 2014年第3期164-167,共4页
目的研究背阔肌重要血管、神经及优势穿支血管的定位范围、大小,为临床设计背阔肌皮瓣及穿支皮瓣提供相应的解剖学依据,缩短寻找相应血管的时间,优化皮瓣设计。方法传统解剖组,对12具24侧(男10、女2)红色乳胶灌注成人标本的背阔肌进行解... 目的研究背阔肌重要血管、神经及优势穿支血管的定位范围、大小,为临床设计背阔肌皮瓣及穿支皮瓣提供相应的解剖学依据,缩短寻找相应血管的时间,优化皮瓣设计。方法传统解剖组,对12具24侧(男10、女2)红色乳胶灌注成人标本的背阔肌进行解剖,在直视和手术显微镜下对胸背血管及背阔肌优势穿支血管(直径>0.5 mm,下同)、胸背神经的起止、走行、直径进行显微解剖及观测。高频彩超组,运用高频彩超对30例健康志愿者(男25、女5)双侧背阔肌穿支动脉的出肌点位置进行验证和探测,测量胸背动脉及内外侧分支的直径走行,进一步明确其体表投影位置。结果传统解剖组测的胸背动脉及伴行静脉起始处直径分别为(2.51±0.61)mm、(2.72±0.56)mm,肩胛下动脉起点至旋肩胛动脉处、胸背动脉起始点至发出内外侧支分叉处、分叉处至内侧支最远入肌点及外侧支最远入肌点的距离分别为(3.31±0.81)cm、(5.26±1.95)cm、(4.5±1.13)cm、(6.76±1.81)cm。胸背动脉外侧支和内侧支起始处直径分别为(1.53±0.22)mm、(1.560.15)mm,内外侧支伴行静脉分支起始处直径为(1.71±0.16)mm,(1.52±0.24)mm。俯卧位上肢外展90°时胸背动脉起始点投影约为腋中线与第二肋间交点处或肩胛下角外上方约四横指处(笔者一横指约1.8 cm)。胸背动脉内外侧分支处约为腋后线与第四肋下缘交点处。本组24侧标本中共测得外经大于0.5 mm的穿支动脉181支,其中来自胸背动脉分支以上9支,外侧支56支,内侧支49支,发自肋间后动脉67支。腋后线前后一横指与肩胛下角上一横指和下两横指的区域内、T8~T9棘突旁约三至五横指区域内、T10~T11棘突旁约两至三横指区域内、T12~L1棘突旁约两至三横指区域内易寻得穿支血管,上述定位区在高频彩超下能较快探测到理想的穿支血管。结论通过对背阔肌的详细解剖研究对高频彩超探查胸背血管及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阔肌 胸背动脉 肋间后动脉 肌皮瓣 穿支皮瓣 显微外科 高频彩超
下载PDF
改良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尹玉凤 熊竹友 +3 位作者 李光早 张莉 徐静 高嵩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437-440,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蒂周围携带部分肌肉的改良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临床应用改良胸背动脉穿支皮瓣11例,术前皮瓣设计时应用多普勒血流仪探测胸背动脉外侧支主要穿支血管在体表的分布并定位,术中分离穿支血管时周围携带宽3~5 cm... 目的:探讨血管蒂周围携带部分肌肉的改良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临床应用改良胸背动脉穿支皮瓣11例,术前皮瓣设计时应用多普勒血流仪探测胸背动脉外侧支主要穿支血管在体表的分布并定位,术中分离穿支血管时周围携带宽3~5 cm肌肉,供区保留大部分背阔肌及胸背神经,即改良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植皮或拉拢缝合修复供区,其中同侧血管蒂邻近转移4例,游离移植7例。结果:11例中仅1例游离出现血管危象后坏死,余10例全部成活。皮瓣最大面积为22 cm×15 cm,最小为8 cm×5 cm。随访6~24个月,皮瓣血运良好,质地柔软,除足部切面修复者稍显臃肿外,余者外形满意。供区隐蔽,有明显瘢痕但无背阔肌功能障碍。结论:通过多普勒血流仪可指导术前胸背动脉穿支血管定位,胸背动脉的穿支血管解剖位置较为恒定,穿支周围携带部分肌肉蒂的改良皮瓣切取较方便,成活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胸背动脉 多普勒血流仪
下载PDF
胸背动脉前锯肌支在带蒂背阔肌肌皮瓣移植乳房再造中的补救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宋达疆 李赞 +2 位作者 章一新 王蕾 宋爱莉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2年第6期612-618,共7页
目的探讨胸背动脉前锯肌支在带蒂背阔肌肌皮瓣移植乳房再造中的补救作用。方法2015年9月至2019年12月,对4具新鲜成年女性尸体标本进行解剖,观测胸背动脉前锯肌支的数量、长度、直径及来源。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湖南省肿瘤医... 目的探讨胸背动脉前锯肌支在带蒂背阔肌肌皮瓣移植乳房再造中的补救作用。方法2015年9月至2019年12月,对4具新鲜成年女性尸体标本进行解剖,观测胸背动脉前锯肌支的数量、长度、直径及来源。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收治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带蒂背阔肌肌皮瓣移植即刻再造乳房的患者临床资料。在分离、切取带蒂背阔肌肌皮瓣的过程中发现患者的胸背动脉受损,改用以胸背动脉前锯肌支为蒂制备背阔肌肌皮瓣再造乳房。术后对皮瓣成活情况、乳房外观和质地、乳腺癌有无复发以及供区情况进行随访。结果在4具(8侧)标本中共发现11条前锯肌支,长度为(6.3±1.8)cm,直径为(2.4±0.4)mm,其中7条发自胸背动脉主干,3条发自胸背动脉垂直支,1条发自胸背动脉水平支。临床病例共纳入6例女性单侧乳腺癌患者,年龄29~61岁,平均42.7岁;病程(10.7±5.4)个月(2~36个月)。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继发乳房缺损面积为14 cm×6 cm~16 cm×7 cm,术中切取背阔肌肌皮瓣皮岛面积为13 cm×6 cm~17 cm×6 cm。术后皮瓣均完全成活,再造乳房外形可。术后随访9~28个月,平均13.7个月,所有患者乳房外观和质地满意,均未见局部复发,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肩关节活动无影响。结论胸背动脉前锯肌支解剖恒定,与胸背血管相交通,可以为背阔肌供血;以胸背动脉前锯肌支为蒂可有效保证背阔肌肌皮瓣的血运,可作为胸背动脉主干损伤情况下乳房再造的补救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胸背动脉 前锯肌支 带蒂皮瓣 背阔肌肌皮瓣 乳房再造
原文传递
游离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桥式移植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功林 丁法明 +2 位作者 郭翱 陈克明 郑良君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0年第4期190-192,共3页
目的总结游离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或肌瓣桥式移植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2006年9月至2009年1月,应用游离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或肌瓣桥式移植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11例,缺损范围4cm×8cm至8cm×22cm。皮瓣切取连带肩... 目的总结游离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或肌瓣桥式移植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2006年9月至2009年1月,应用游离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或肌瓣桥式移植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11例,缺损范围4cm×8cm至8cm×22cm。皮瓣切取连带肩胛下与旋肩胛血管,血管蒂呈"T"形,与健侧小腿胫后动脉行端端吻合,血管蒂用中厚网状游离植皮覆盖。结果除1例术后皮瓣远端发生小的表浅感染,经换药后愈合外,本组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9个月至3.6年(平均2.9年),没有发现明显的供区功能障碍,供区与受区外形较好,健侧小腿经临床观察与Doppler检查,胫后动脉通畅。结论本方法适用于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后,患者仅存1条主要动脉者;行桥式游离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或肌瓣移植不损伤健侧小腿胫后动脉,降低了对供区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肌瓣 桥式移植 胸背动脉
下载PDF
侧胸游离皮瓣修复面颈部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4
15
作者 蔡国斌 凌诒淳 +4 位作者 张海明 滕利 王春梅 陈光宇 周刚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16-218,共3页
临床应用侧胸皮瓣进行带蒂、岛状、吻合血管的游离移植已多年。这一皮瓣具有多血管供血、质地薄软、无毛发生长、供区大而隐蔽及易于直接缝合等突出优点。我们为16名面颈部软组织缺损病例采用吻合血管的侧胸游离皮瓣修复,13例全部成活,... 临床应用侧胸皮瓣进行带蒂、岛状、吻合血管的游离移植已多年。这一皮瓣具有多血管供血、质地薄软、无毛发生长、供区大而隐蔽及易于直接缝合等突出优点。我们为16名面颈部软组织缺损病例采用吻合血管的侧胸游离皮瓣修复,13例全部成活,3例失败。并对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皮瓣的切取方式及范围进行了讨论。术中采用了血液稀释和血管吻合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胸游离皮瓣 胸背动脉 血管吻合
原文传递
胸背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莉 李智贤 +4 位作者 刘达恩 农庆文 卢月华 臧毅 张步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2期1663-1665,共3页
目的 研究正常人胸背动脉 (TDA)血流动力学。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测量 12 0个正常人 2 40条胸背动脉主干血流参数 ,包括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 (Vmax) ,平均血流速度 (Vmean) ,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 (Vmin) ,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 目的 研究正常人胸背动脉 (TDA)血流动力学。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测量 12 0个正常人 2 40条胸背动脉主干血流参数 ,包括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 (Vmax) ,平均血流速度 (Vmean) ,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 (Vmin) ,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 (RI) ,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人胸背动脉血流参数 95 %参考值范围 :Vmax 2 8.46~ 60 .2 6cm/s ,Vmean 6.80~ 2 2 .84cm /s ,Vmin 1.16~ 6.76cm/s ,PI 1.78~ 3 .3 4,RI 0 .84~ 0 .95。TDA血流参数左右无显著性差异 ;男性血流速度高于女性 (P <0 .0 5 ) ;老年组 ( 60~ 79岁 )各项血流参数与青年组 ( 2 0~ 3 9岁 )、中年组 ( 4 0~ 5 9岁 )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提出了正常TDA的基础参数 ,为背阔肌肌瓣皮和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客观的对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胸背动脉 血流动力学 诊断
下载PDF
带腋毛穿支皮瓣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1
17
作者 戚瑞林 林海青 +1 位作者 薛来恩 熊志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探讨腋窝穿支的解剖学特征,为临床阴阜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提供带毛皮瓣。方法选用30侧成人尸体标本15具(30侧),通过乳胶灌注、巨微解剖等方法,重点观测:①腋窝穿支血管的起源、分支与吻合;②腋窝穿支血管的外径与长度。结果腋窝底部... 目的探讨腋窝穿支的解剖学特征,为临床阴阜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提供带毛皮瓣。方法选用30侧成人尸体标本15具(30侧),通过乳胶灌注、巨微解剖等方法,重点观测:①腋窝穿支血管的起源、分支与吻合;②腋窝穿支血管的外径与长度。结果腋窝底部皮肤有3种穿支:①胸背动脉第1皮支:出现率96.7%,起始外径(1.2±0.3)mm;②胸外侧动脉第1皮支:出现率90%,起始外径(1.2±0.2)mm;③腋动脉直接穿支:出现率93.3%,起始外径(1.4±0.3)mm。结论腋窝区皮肤血供丰富,解剖恒定,至少有一条皮穿支可遴选为血管蒂设计带毛穿支皮瓣,修复因肿瘤根治术后、烧伤、创伤等原因导致的带毛区皮肤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窝 穿支皮瓣 胸背动脉 腋动脉 胸外侧动脉
下载PDF
背阔肌分区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茹 马海欢 严义坪 《中国航天工业医药》 1999年第4期6-8,共3页
目的 研究背阔肌内血管、神经的分支、分布及其体表投影.方法 对10具(20侧)成人尸体背阔肌行大体解剖观察、测量.结果 背阔肌的主要供养血管是胸背动、静脉.胸背动、静脉供养背阔肌外上部的2/3,其余1/3背阔肌由肋间动、静脉供养.胸背血... 目的 研究背阔肌内血管、神经的分支、分布及其体表投影.方法 对10具(20侧)成人尸体背阔肌行大体解剖观察、测量.结果 背阔肌的主要供养血管是胸背动、静脉.胸背动、静脉供养背阔肌外上部的2/3,其余1/3背阔肌由肋间动、静脉供养.胸背血管、神经分支与肋间血管、神经分支间有广泛的吻合.胸背血管、神经主要分成内、外侧,内、外侧支分叉点的体表投影位于肩胛下角外、上方.胸背血管、神经内侧支与纵轴夹角50.05±5.16度,胸背血管、神经内侧支与外侧支夹角38.67±4.25度.结论 背阔肌有较恒定的血液供应.背阔肌可被胸背血管、神经内、外侧支及其延长线分成三区.Ⅰ、Ⅲ区可单独切取,Ⅱ区可根据需要部分或全部分配到Ⅰ区或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阔肌分区 解剖学 胸背动脉 神经分支
下载PDF
携带少量肌袖的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沈华 沈尊理 +3 位作者 张兆峰 王永春 贾万新 黄一雄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0期608-610,共3页
目的 探讨携带少量肌袖的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缺损创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5年3月至2009年12月,应用携带少量肌袖的游离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10例皮肤缺损患者,其中头颈部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者3例,四肢部位皮肤缺损者7例... 目的 探讨携带少量肌袖的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缺损创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5年3月至2009年12月,应用携带少量肌袖的游离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10例皮肤缺损患者,其中头颈部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者3例,四肢部位皮肤缺损者7例.在游离皮瓣过程中,将胸背神经和大部分背阔肌留存于供区.根据创面缺损情况设计携带穿支血管处的少量背阔肌肌袖的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皮瓣大小为4.5 cm×7.0 cm~6.5 cm×12.0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术后随访10例患者2~41个月,游离移植的皮瓣成活良好,缺损修复后其外形较满意;供区余留的背阔肌其收缩功能仍存在,切口愈合良好.结论 该术式中保留的部分背阔肌肌袖,既有利于保护穿支皮瓣,又可改善皮瓣的臃肿外形;保留了胸背神经和大部分背阔肌,使供区损伤较小,符合皮瓣切取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胸背动脉 背阔肌 游离移植 修复缺损
原文传递
游离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移植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谢松林 黄雄杰 +1 位作者 夏小丹 李匡文 《现代医药卫生》 2012年第22期3403-3404,共2页
目的总结游离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临床应用游离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23例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其中单纯穿支皮瓣16例,分叶皮瓣1例,嵌合背阔肌肌瓣4例,联合旋肩胛动脉穿支皮瓣2例。皮瓣最大面... 目的总结游离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临床应用游离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23例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其中单纯穿支皮瓣16例,分叶皮瓣1例,嵌合背阔肌肌瓣4例,联合旋肩胛动脉穿支皮瓣2例。皮瓣最大面积26 cm×10 cm,最小7 cm×4 cm。单纯皮瓣则完整保留背阔肌和胸背神经,供区直接缝合。4例皮下脂肪肥厚的皮瓣进行了显微均匀修薄。结果 22例穿支皮瓣完全成活,仅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坏死创面经二期植皮愈合。随访3~24个月,皮瓣血运良好,质地柔软,外形满意。供区直接闭合,但有5例供区创口有较宽而明显的瘢痕增生,上肢肩关节活动正常,供区损害很小。结论游离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质地柔软、外观良好、供区损伤小,可以切取分叶皮瓣和嵌合肌瓣,显微修薄简单快捷,是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供给 动脉 解剖学和组织学 外科皮瓣 皮肤移植 皮肤 损伤 软组织损伤 穿支皮瓣 胸背动脉 薄皮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