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线工业遗产的特点、价值及保护利用 被引量:9
1
作者 吕建昌 《城乡规划》 2020年第6期54-62,共9页
"三线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备战而展开的一场重大国防经济建设,三线工业遗产是我国现代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线企业分布于我国西部地区的深山僻野,并以军工行业为建设重点。与近代以来我国工业文明进程中形成... "三线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备战而展开的一场重大国防经济建设,三线工业遗产是我国现代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线企业分布于我国西部地区的深山僻野,并以军工行业为建设重点。与近代以来我国工业文明进程中形成的工业遗产相比,三线工业遗产具有其独立的特性。三线工业遗产的价值维度与"三线建设"的历史、科学技术以及社会发展等切密相关,也彰显了其价值特色。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军民融合等国家战略的推出,乡村中的三线工业遗产保护开发利用逐渐成为热点。西部地区的三线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践,创新地开发了多业态工业遗产旅游综合体、军工特色小镇、文学艺术村、军事科普与国防教育博览园等多种保护利用模式,较好地融合了三线工业遗产地的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等多重元素,丰富了西部旅游的目标物。但三线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依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其中,产权不清和资金缺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创新思维,提出切实有效的方法与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线建设 三线工业遗产 特点与价值 保护利用
下载PDF
以建促融:三线建设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以四川省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君锋 崔一楠 徐江山 《民族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6-37,156,共13页
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在四川民族地区部署了一批工矿企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三线企业和项目得到了民族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民族同胞的大力支持,他们不仅出人出力,而且提供了大量的三类物资,为三线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便利。... 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在四川民族地区部署了一批工矿企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三线企业和项目得到了民族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民族同胞的大力支持,他们不仅出人出力,而且提供了大量的三类物资,为三线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便利。与此同时,三线建设也极大地带动了所在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不仅完善了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且推动了当地工农业的飞速发展。三线建设者与民族地区各民族同胞在三线建设进程中,互助共荣,肝胆相照,互利互惠,共同书写了独特的历史记忆,汇聚成中华民族集体记忆;在赓续与创新中形成了灿烂文化,彰显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独特魅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建设性场域。三线建设者与各民族同胞为开发四川民族地区的辽阔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携手共进、守望相助,彰显了“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伟大三线精神,是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真实历史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线建设 中华民族共同体 以建促融 四川省 民族地区
下载PDF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三线精神传承路径探析
3
作者 贺莉雅 廖怀高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5,11,共6页
三线精神发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扎根于三线建设的具体实践。“艰苦创业”是客观环境的现实要求,“无私奉献”是民族精神的意志本色,“团结协作”是三线建设具体实践的制胜法宝,“勇于创新”是时代背景下的必然要求。三线精神... 三线精神发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扎根于三线建设的具体实践。“艰苦创业”是客观环境的现实要求,“无私奉献”是民族精神的意志本色,“团结协作”是三线建设具体实践的制胜法宝,“勇于创新”是时代背景下的必然要求。三线精神体现了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彰显了群众史观的价值意蕴,凸显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基本命题。弘扬三线精神要以唯物史观为依托,牢记艰苦奋斗,克服思想躺平和佛系文化,坚持群众路线,克服精致利己主义现象,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动力,克服安于现状的社会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三线精神 三线建设 人民群众
下载PDF
确保民族自决的新中国工业化(1949—1973)
4
作者 梁泳梅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49-355,共7页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至1973年“四三方案”的提出,我国工业化的主要任务一直是确保民族独立和民族自决,即从做好经济建设、提高国防能力、完成战略腹地产业备份等多个方面入手,保障国家安全、确保民族独立。这是通过一系列的战略部署和重...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至1973年“四三方案”的提出,我国工业化的主要任务一直是确保民族独立和民族自决,即从做好经济建设、提高国防能力、完成战略腹地产业备份等多个方面入手,保障国家安全、确保民族独立。这是通过一系列的战略部署和重大事件来实现的:第一,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为确立国家工业化的社会主义性质奠定基础。第二,做好经济建设,以发展来保安全、保自决,包括确定中国推进工业化是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通过以“156项工程”为代表的项目建设、借助技术引进来快速奠定工业体系基础,促进以钢铁工业为代表的基础工业快速发展等。第三,“两弹一星”国防尖端科技产业的突破,一方面从国防实力上真正确保了民族独立;另一方面通过国防尖端产业的引领,带动了整个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工业体系的建设。第四,三线建设这个巨大的社会经济工程,一方面通过战略大后方的建设极大地增强了我国面对战争威胁的博弈力量,加大了对国家安全和民族独立的保障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优化地区工业布局推动了区域协调,推进了我国工业化的发展。以上都为下一阶段的发展打下了制度、物质、国际环境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自决 社会主义改造 重工业 两弹一星 三线建设
下载PDF
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探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陈驰 刘瑞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7期25-32,共8页
将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高校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题。三线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展现,是中国红色血脉的继承发展,也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精神资源。将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丰富高校... 将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高校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题。三线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展现,是中国红色血脉的继承发展,也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精神资源。将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丰富高校思政课资源,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三线精神可以从“四史”教育、精神谱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责任担当意识教育等维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实现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挖掘三线精神思政元素、丰富三线精神思政教育内容、建设三线精神思政教育团队、创新三线精神思政教育方式等路径,更好地推进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线精神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三线建设 思政教育 思政课程 立德树人
下载PDF
口述史视域下三线建设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多维呈现 被引量:1
6
作者 代俊 袁晓艳 +1 位作者 周雪 代芮 《民族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28,136,共11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关系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诉求,回溯始于二十世纪60年代的三线建设,多维度为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了铺垫。政治层面,通过实行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制建设,加强了党的领导,增强了各族人民对中国...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关系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诉求,回溯始于二十世纪60年代的三线建设,多维度为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了铺垫。政治层面,通过实行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制建设,加强了党的领导,增强了各族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经济层面,“工业反哺农业”促进了生产力发展,跨越式的“共同发展”快速提高了民族地区的整体生活水平,促进了各民族人民平等交往和交流,增强了对国家的认同;文化层面,多种途径的文化交流和交融,增强了对中华民族的情感认同;教育层面,平等、优惠的教育政策,以及教育内容同质化等,培育了青少年一代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代际传递和持续铸牢。在口述史视域之下,通过西南民族地区三线建设亲历者的回忆,讲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变化历程,挖掘三线建设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价值和历史经验,为新时期凝聚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认同、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三线建设 口述史 价值 历史经验
下载PDF
到“内地”去:三线建设动员中的职工心态与工厂应对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盼红 高红霞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4-152,共9页
考察三线建设动员中职工的复杂心态及工厂应对策略,有助于理解计划经济时期国家与职工的互动关系。20世纪60年代中期,三线建设决策出台,内迁职工心态大致表现为服从、积极主动、被动焦虑隐忍以及强烈抵触拒迁等多种类型,其产生主要与职... 考察三线建设动员中职工的复杂心态及工厂应对策略,有助于理解计划经济时期国家与职工的互动关系。20世纪60年代中期,三线建设决策出台,内迁职工心态大致表现为服从、积极主动、被动焦虑隐忍以及强烈抵触拒迁等多种类型,其产生主要与职工职务、政治身份、年龄、家庭等因素有关。作为基层执行单位的内迁工厂,其应对策略决定了动员成效。以上海支援三线建设的工厂为例,它们重视排摸职工心理状况,采取先党内后党外、先干部后群众,以精神激励为主、以适当的物质激励为必要的动员手段调动工人尤其是青年工人群体的积极性,以家庭为抓手排解职工的后顾之忧,软硬兼施、工作细致到位等措施加以应对,增强了职工对三线建设的认识,稳定了职工的支内情绪。然而,以上应对措施无法消解职工因迁出地与迁入地发展差异带来的巨大心理落差,造成了部分职工内迁后回流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线建设 支援内地 心态史 政治动员
下载PDF
河南济源三线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探研——以“531”兵工厂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桂平飞 黄华 《中外建筑》 2020年第9期110-112,共3页
河南省济源市“三线建设”时期遗留下来的工业建筑是我国工业遗产的重要构成。本文通过对济源市“三线”工业遗产进行资料收集和实地测绘调研,梳理和分析济源市“三线”工业遗产现状。结合济源市“531”兵工厂改造为研究对象,进行保护... 河南省济源市“三线建设”时期遗留下来的工业建筑是我国工业遗产的重要构成。本文通过对济源市“三线”工业遗产进行资料收集和实地测绘调研,梳理和分析济源市“三线”工业遗产现状。结合济源市“531”兵工厂改造为研究对象,进行保护再利用模式与改造策略探研,以期对“三线”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线建设 工业遗产 转型改造 保护与再利用 “531”兵工厂
下载PDF
三线建设民间文献的搜集、整理与价值
9
作者 徐有威 张程程 《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 2023年第1期96-122,M0006,共28页
三线建设是20世纪60—90年代中国历史上一场以“备战”为中心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三线建设包括大三线建设和小三线建设。三线建设民间文献包括厂志、日记、工作笔记和亲历者的自印本回忆录等,它们以一种自下... 三线建设是20世纪60—90年代中国历史上一场以“备战”为中心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三线建设包括大三线建设和小三线建设。三线建设民间文献包括厂志、日记、工作笔记和亲历者的自印本回忆录等,它们以一种自下而上的视角将三线建设众多生动鲜活的细节加以呈现。这些文献在深入开展三线建设研究、丰富中国当代史研究的视野、挖掘三线建设研究的社会价值,以及唤起亲历者的情感共鸣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学界对于三线建设民间文献的搜集整理工作刚刚起步,对于三线建设民间文献的搜集整理工作仍需得到进一步重视和支持,以期它在三线建设研究领域乃至中国当代史领域发挥更多、更大的价值与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线建设 小三线建设 民间文献
下载PDF
川渝地区三线建设企业区位选择及其对当地经济的影响——以军工、化工、机械三类工业企业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毅 钟谟智 《军事历史研究》 CSSCI 2021年第2期87-96,共10页
三线建设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经济史上一次较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是逐步改变我国生产力布局的一次战略大调整。川渝地区是三线建设的重点区域,在"靠山、分散、隐蔽"的布局方针下,结合独特的地形地貌与交通条件、自然资源等... 三线建设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经济史上一次较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是逐步改变我国生产力布局的一次战略大调整。川渝地区是三线建设的重点区域,在"靠山、分散、隐蔽"的布局方针下,结合独特的地形地貌与交通条件、自然资源等客观因素,川渝地区三线建设企业所属工业行业不同,则其区位选择不同。军工企业多数靠山依江设厂,化工企业大多依江分散设厂,机械企业一般靠城设厂。本文通过对川渝地区广安市军工企业、重庆成都一带化工企业及自贡市机械企业选址的理论与实证分析,研究归纳了川渝地区不同工业行业三线企业的区位选择及其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线建设 川渝地区 区位选择 企业 工业
原文传递
“三线建设”与西南民族地区现代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曾泓霖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8-12,共5页
20世纪60年代开启的"三线建设"在新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也为我国西南民族地区现代化创造了有利条件。"三线建设"是特殊历史背景下的国家性行动,"三线建设"虽然是国家出于备战考虑的战略举措,但... 20世纪60年代开启的"三线建设"在新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也为我国西南民族地区现代化创造了有利条件。"三线建设"是特殊历史背景下的国家性行动,"三线建设"虽然是国家出于备战考虑的战略举措,但是它客观上促进了西南民族地区的现代化进程。文章认为,"三线建设"主要从以下四方面促进了西南民族地区的现代化:一是促进西南民族地区和东中部地区均衡发展;二是促进西南民族地区城镇化;三是促进了西南民族地区工业与社会事业发展;四是加强了西南民族地区与外部的交流交往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线建设 西南民族地区 现代化
下载PDF
身体书写与人性勘探:评张策“三线”系列小说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静梅 《凯里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74-81,共8页
张策“三线”系列小说是对三线历史的文学记忆书写。身体与人性构筑起文学记忆的两个维度:身体书写展现了三线建设者的生活与生存空间,揭示三线精神的悲剧内核;人性勘探塑造出两类独特的生命群体,写出时代变革中小人物人性的嬗变与坚守... 张策“三线”系列小说是对三线历史的文学记忆书写。身体与人性构筑起文学记忆的两个维度:身体书写展现了三线建设者的生活与生存空间,揭示三线精神的悲剧内核;人性勘探塑造出两类独特的生命群体,写出时代变革中小人物人性的嬗变与坚守。张策的三线题材系列小说呈现了他关照历史的独特角度,也彰显着他对理想生命姿态的追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线建设 记忆 身体 人性
下载PDF
十堰市三线建设的基本概况和工业遗产的保护建议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保青 李波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40-44,共5页
十堰是鄂西一座因为小三线建设而兴起的城市,拥有二汽、襄渝铁路、丹江口水库、黄龙滩水库和总后勤部五厂一院等大量的三线建设遗产,三线建设成为十堰市最为鲜亮的城市特色,如何更好地深入研究十堰三线建设的基本情况,发掘十堰三线建设... 十堰是鄂西一座因为小三线建设而兴起的城市,拥有二汽、襄渝铁路、丹江口水库、黄龙滩水库和总后勤部五厂一院等大量的三线建设遗产,三线建设成为十堰市最为鲜亮的城市特色,如何更好地深入研究十堰三线建设的基本情况,发掘十堰三线建设的深层次价值,更好地保护十堰三线建设的遗产,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艰巨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堰 三线建设 概况 遗产保护
下载PDF
试论三线建设时期的厂地共建及其对当代军民融合的启示——以山西吕梁地区军工厂为例
14
作者 周新伊 姚建军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23-28,共6页
走军民结合的道路,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三线建设以战备为中心,统筹规划,综合平衡,将三线地区建设打造为平战结合的战略后方基地,形成了军民互惠的厂地共建模式。山西吕梁地区的小三线军工厂,推进工农生产结合、产品结构转型... 走军民结合的道路,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三线建设以战备为中心,统筹规划,综合平衡,将三线地区建设打造为平战结合的战略后方基地,形成了军民互惠的厂地共建模式。山西吕梁地区的小三线军工厂,推进工农生产结合、产品结构转型、扎根当地生活场域,落实军为民的思想,拓展厂地共建的实践,实现了军民一体化。三线建设时期军工厂的厂地共建经验,对于现代国防科技工业实现军民融合具有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民融合 三线建设 山西军工厂
下载PDF
《闯入者》:直面历史,把握现在
15
作者 杨波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50-53,共4页
《闯入者》是王小帅"三线建设"题材电影的第三部,通过这几部影片的积累,三线建设的历史可能进入更多观众视野。片名"闯入者"可作多种解读,涵括影片的大部分情节与主题。老邓于40年后回贵州工厂探访老赵家意图求得当... 《闯入者》是王小帅"三线建设"题材电影的第三部,通过这几部影片的积累,三线建设的历史可能进入更多观众视野。片名"闯入者"可作多种解读,涵括影片的大部分情节与主题。老邓于40年后回贵州工厂探访老赵家意图求得当年"受害者"的谅解,同时解决现实问题。该片在写实的主导风格中添加了超现实的处理手法,强化了戏剧性,是现实主义文艺片的最新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闯入者 王小帅 三线建设
下载PDF
上海小三线与皖南地方关系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云 杨帅 徐有威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8-165,共8页
20世纪60年代起,上海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加强备战、巩固国防的战略部署,先后在皖南建立了80个企事业单位,从此开始了上海小三线与皖南地方长达24年的关系。在此期间,安徽对上海的支援主要表现在土地、劳动力、建材和治安保卫等方面。... 20世纪60年代起,上海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加强备战、巩固国防的战略部署,先后在皖南建立了80个企事业单位,从此开始了上海小三线与皖南地方长达24年的关系。在此期间,安徽对上海的支援主要表现在土地、劳动力、建材和治安保卫等方面。上海小三线在发挥巩固国防作用的同时,对皖南地方的基础设施、工农业、文化教育以及现代文明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社会的进步。同时,上海小三线人员与皖南民众之间存在着利益纠纷与矛盾,也有文化上的碰撞与冲突,但理解、接纳与融合仍是两地关系发展的主流。简言之,上海小三线与皖南各级政府、民众建立了良性的支援与协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小三线 皖南 支援与共建 冲突与融合
下载PDF
经济体制转型中的小三线企业与原建设地区关系演变——以安徽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胜 《中国经济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7-180,共14页
改革开放后,小三线进入调整阶段。至1986年前后,安徽省决定将大部分小三线企业调迁至城市。随着调迁工作的推进,企业与地方基层政府、当地村民在协商补偿问题中发生分歧,甚至产生情绪与行为的对立。面对双方矛盾,企业所在县级政府既是... 改革开放后,小三线进入调整阶段。至1986年前后,安徽省决定将大部分小三线企业调迁至城市。随着调迁工作的推进,企业与地方基层政府、当地村民在协商补偿问题中发生分歧,甚至产生情绪与行为的对立。面对双方矛盾,企业所在县级政府既是地方利益代表者,又扮演了协调者的角色。安徽省针对小三线调迁工作渐次出台相关政策加以指导,在主管部门、接收城市、企业所在地区(市)的协调下,企业与所在县各级政府逐渐达成搬迁协议,厂、地矛盾基本解决。调迁后,小三线企业移交大量资产给原建设地区,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三线企业 调整搬迁 后小三线时代 安徽
原文传递
安徽小三线企业调迁刍议——以企业与城市互动为中心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胜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7-168,共12页
1986年前后,安徽根据国家政策,立足省情,决定将大部分小三线企业调迁至城市。小三线布局弊病、城市若干优势、邻近地区三线调迁推动了安徽调迁决策形成。企业与城市双向选择受双方利益、职工籍贯、关系网络交织影响。调迁初期,大部分小... 1986年前后,安徽根据国家政策,立足省情,决定将大部分小三线企业调迁至城市。小三线布局弊病、城市若干优势、邻近地区三线调迁推动了安徽调迁决策形成。企业与城市双向选择受双方利益、职工籍贯、关系网络交织影响。调迁初期,大部分小三线企业力争以迁并路径搬迁至城市,实践中,拟合并双方企业利益平衡及小三线企业优势因素决定了迁并能否付诸实施。调迁中,小三线企业困难重重,接收城市在政策、组织、资金方面给予其帮助并推动省级层面优惠政策出台,这对安徽小三线调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三线企业 调迁 安徽 城市发展 后小三线建设时代
下载PDF
上海在三线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以皖南小三线建设为中心的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朱荫贵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4-110,共7页
在近现代中国,上海一直是中国经济的中心,地位举足轻重。1949年后,上海支援和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职能和作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扩大。20世纪60年代前后上海在大小三线建设中的作用就是明显的例证。本文以上海支持帮助皖南地区小三线建... 在近现代中国,上海一直是中国经济的中心,地位举足轻重。1949年后,上海支援和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职能和作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扩大。20世纪60年代前后上海在大小三线建设中的作用就是明显的例证。本文以上海支持帮助皖南地区小三线建设为例,分析上海承担和推动小三线建设的具体状况,以及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一历程,鲜明地体现出新时期的上海特点和奉献精神,也是我们必须指出并不应忘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三线建设 上海 皖南地区
下载PDF
自洽的闭环:社会工程与行动者的互构——基于贵州“三线”口述史的调研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勇 《中国研究》 2022年第1期273-293,343-344,共23页
本文以贵州三线口述史调研为基础,立足于社会工程-行动者这一双重解释框架,剖析“三线建设”何以可能以及建设者“在地化”现象背后的机理。作为社会工程的“三线建设”包含话语、制度和组织三要素,作为行动者的“三线”建设者则包含价... 本文以贵州三线口述史调研为基础,立足于社会工程-行动者这一双重解释框架,剖析“三线建设”何以可能以及建设者“在地化”现象背后的机理。作为社会工程的“三线建设”包含话语、制度和组织三要素,作为行动者的“三线”建设者则包含价值观、心理世界和生命历程三要素。两者各自形成一个内部自洽的体系,而两者的三要素之间结成网状式的两两交互式影响关系,最终生成一种形塑和反作用的互构关系,构成一种自洽的闭环式机制。国家战略的军事化、统摄性的忠诚政治、单位与生命历程的双向影响是这种机制作用下的具体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线建设” 社会工程 行动者 互构 忠诚政治 工业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