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流媒体报道中三线建设内涵的象征性使用与传承叙事——基于《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文本分析
1
作者 杜翼 《中国研究》 2023年第1期205-226,341-342,共24页
1964年以来的三线建设,影响中国社会甚大,迄今亦然。近年来,三线建设研究引发国内外学界广泛关注,既往研究已注意到三线建设在公共领域探讨中的研究前景。以新闻聚像理论作为支撑,本文择取《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在过去40多年... 1964年以来的三线建设,影响中国社会甚大,迄今亦然。近年来,三线建设研究引发国内外学界广泛关注,既往研究已注意到三线建设在公共领域探讨中的研究前景。以新闻聚像理论作为支撑,本文择取《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在过去40多年里关于三线建设的相关文本进行解读。笔者发现,塑造型新闻聚像、凸显型新闻聚像和框架型新闻聚像构成了三线建设新闻聚像的主要形态,其内涵在40多年里发生了从国家战略的微缩形象到记忆符号的转变,形成了象征性使用与传承叙事的建构,从中显示出国家在场、底层关怀和社会变迁等中国新闻聚像形成的特征。同时,众多三线地区、三线企业与主流媒体的聚力也是其传承叙事中不可忽视的力量。然而,三线建设的新闻议题基本上立足于当下发展的需要产生对历史事件的调用,而对三线建设发生的国际背景缺少更深层次的探究,不利于三线精神的广泛共识及其传承叙事的进一步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线建设 新闻聚像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海外版》
下载PDF
经济体制转型中的小三线企业与原建设地区关系演变——以安徽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张胜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7-180,共14页
改革开放后,小三线进入调整阶段。至1986年前后,安徽省决定将大部分小三线企业调迁至城市。随着调迁工作的推进,企业与地方基层政府、当地村民在协商补偿问题中发生分歧,甚至产生情绪与行为的对立。面对双方矛盾,企业所在县级政府既是... 改革开放后,小三线进入调整阶段。至1986年前后,安徽省决定将大部分小三线企业调迁至城市。随着调迁工作的推进,企业与地方基层政府、当地村民在协商补偿问题中发生分歧,甚至产生情绪与行为的对立。面对双方矛盾,企业所在县级政府既是地方利益代表者,又扮演了协调者的角色。安徽省针对小三线调迁工作渐次出台相关政策加以指导,在主管部门、接收城市、企业所在地区(市)的协调下,企业与所在县各级政府逐渐达成搬迁协议,厂、地矛盾基本解决。调迁后,小三线企业移交大量资产给原建设地区,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三线企业 调整搬迁 后小三线时代 安徽
原文传递
改革开放初期安徽小三线企业调整研究(1978~1985)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胜 《中国经济史评论》 2022年第4期172-194,共23页
改革开放初期,安徽小三线企业在国家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转移、军品任务锐减的背景下开启了初步调整。通过不同程度的开发民品,这些企业形成了适应自身发展的军民结合生产体制,同时,多措并举,推动自身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以走出困境。... 改革开放初期,安徽小三线企业在国家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转移、军品任务锐减的背景下开启了初步调整。通过不同程度的开发民品,这些企业形成了适应自身发展的军民结合生产体制,同时,多措并举,推动自身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以走出困境。尽管改革开放初期安徽小三线企业调整并未彻底扭转其发展困局,但取得了积极成效,保证了军品生产、科研任务的完成、发展了民用产品生产,初步形成了军民结合的生产格局,推进了小三线调整战略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三线 改革开放 安徽 军民结合
原文传递
安徽小三线企业调迁刍议——以企业与城市互动为中心 被引量:4
4
作者 张胜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7-168,共12页
1986年前后,安徽根据国家政策,立足省情,决定将大部分小三线企业调迁至城市。小三线布局弊病、城市若干优势、邻近地区三线调迁推动了安徽调迁决策形成。企业与城市双向选择受双方利益、职工籍贯、关系网络交织影响。调迁初期,大部分小... 1986年前后,安徽根据国家政策,立足省情,决定将大部分小三线企业调迁至城市。小三线布局弊病、城市若干优势、邻近地区三线调迁推动了安徽调迁决策形成。企业与城市双向选择受双方利益、职工籍贯、关系网络交织影响。调迁初期,大部分小三线企业力争以迁并路径搬迁至城市,实践中,拟合并双方企业利益平衡及小三线企业优势因素决定了迁并能否付诸实施。调迁中,小三线企业困难重重,接收城市在政策、组织、资金方面给予其帮助并推动省级层面优惠政策出台,这对安徽小三线调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三线企业 调迁 安徽 城市发展 后小三线建设时代
下载PDF
西部大开发与“三线”企业发展战略选择研究——云南开关厂发展战略选择探析
5
作者 李贵平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75-77,81,共4页
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等边远省区有相当数量的“三线”企业。云南开关厂是此类“三线”企业的典型代表,有极强的代表性。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研究这些有特殊历史成因企业的发展战略选择问题,对于解决有相当... 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等边远省区有相当数量的“三线”企业。云南开关厂是此类“三线”企业的典型代表,有极强的代表性。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研究这些有特殊历史成因企业的发展战略选择问题,对于解决有相当数量的同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乃至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问题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线” 企业 发展战略 SWOT分析 西电东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