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恋类型对主动遗忘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周然 李同归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0-170,共11页
成人依恋可以在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两个维度进行分析。不安全依恋的个体在依恋关系中持续感受到一种不安全感,因此个体往往采用心理防御策略来摆脱这种不安全感。对于许多不愉快的事件,个体常常也会采用类似的防御策略进行抑制,以减少... 成人依恋可以在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两个维度进行分析。不安全依恋的个体在依恋关系中持续感受到一种不安全感,因此个体往往采用心理防御策略来摆脱这种不安全感。对于许多不愉快的事件,个体常常也会采用类似的防御策略进行抑制,以减少自身的消极体验。主动遗忘是指个体有意识地避免回想某一目标对象而导致的遗忘现象,其可能与高回避个体的停用策略十分相似。为探讨对于依恋相关的记忆内容,高回避个体是否能够成功进行主动遗忘以规避负面情绪,或是防御失败引起依恋系统激活,反而更多回忆起相关记忆内容,本实验采用Think/No-Think(TNT)范式进行研究,以依恋相关故事作为对被试的依恋启动操作,设计了2(启动:依恋启动vs.依恋未启动)×3(主动遗忘:Think vs.No-Think vs.Baseline)×2(依恋维度得分:高vs低)混合设计研究不同依恋类型主动遗忘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TNT操作与回避类型与启动操作的交互作用显著,高依恋回避个体在受到依恋相关启动时表现出优秀的主动遗忘能力,而在未受到启动时则不能有效地遗忘依恋相关负性词对;而低依恋回避个体则表现相反,在受到启动材料威胁时无法成功主动遗忘,而在未受启动条件下可以成功遗忘要求内容。对于不同焦虑类型的被试来说,其主动遗忘能力与启动操作无关,高焦虑类型被试表现出更强的主动遗忘能力,并从依恋内部工作模型角度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恋类型 主动遗忘 think/no think范式 依恋内部工作模型
下载PDF
主动遗忘对负性情绪的影响及其认知机制
2
作者 杨文静 刘淇 贾惠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9-1079,共11页
主动遗忘指个体通过改变记忆的状态或通往记忆的途径来促进遗忘,以适应认知或情感目标。当前主动遗忘对负性情绪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较少,这一研究采用主动遗忘的经典范式(Think/No-Think)探讨记忆提取抑制对负性情绪的影响及其机制。结... 主动遗忘指个体通过改变记忆的状态或通往记忆的途径来促进遗忘,以适应认知或情感目标。当前主动遗忘对负性情绪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较少,这一研究采用主动遗忘的经典范式(Think/No-Think)探讨记忆提取抑制对负性情绪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显示,反复的记忆提取抑制会导致主动遗忘,表现为各项主客观记忆指标的下降,此效应对一般负性记忆和自传体负性记忆都存在。更为重要的是,反复提取抑制还降低了负性记忆所引发的情绪体验,具体表现为唤醒度降低及愉悦度升高。研究结果证实了主动记忆提取抑制对负性情绪的调节作用,为个体缓解负性记忆侵入带来的消极情绪体验提供了新的调节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遗忘 think/no-think(TNT) 提取抑制 负性情绪 自传体记忆
下载PDF
基于Think/No-think范式的动机性遗忘研究:行为与脑机制 被引量:2
3
作者 汪玉林 雷旭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58-1066,共9页
想/不想范式(Think/No-think,TNT)是基于go/no-go范式提出来的用于研究动机性遗忘过程的实验范式,主要过程是指个体对于记忆的提取抑制可以导致随后该记忆的遗忘。近年来TNT范式的大量行为学研究都一致性地发现记忆提取抑制可以产生负... 想/不想范式(Think/No-think,TNT)是基于go/no-go范式提出来的用于研究动机性遗忘过程的实验范式,主要过程是指个体对于记忆的提取抑制可以导致随后该记忆的遗忘。近年来TNT范式的大量行为学研究都一致性地发现记忆提取抑制可以产生负性控制效应,验证了在实验室情境下对动机性遗忘进行研究的可行性。其中,负性控制效应指的是压抑条件的项目相对于基线条件的项目的回忆量有显著降低。关于动机性遗忘发生的神经机制的探讨已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证据,总结脑电(EEG)和功能核磁共振(f MRI)两个模态的研究,我们提出了动机性遗忘发生的多模态功能网络模型。最后,在该模型的基础上,我们展望了TNT范式未来的研究方向,其中特别注意到同步EEG-f MRI技术的应用有望为我们揭示出记忆提取抑制导致的动机性遗忘发生的动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ink/nothink TNT 负性控制效应 记忆提取抑制 脑电 功能核磁共振
下载PDF
PTSD症状个体自传体记忆的提取抑制——来自ERP的证据 被引量:2
4
作者 苑会羚 孙科伟 +7 位作者 吴忠英 马竹静 陈晨 王超贤 周悦 陈昆鹏 刘顺 杨群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21-125,共5页
目的探究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症状个体自传体记忆提取抑制功能的神经机制,以期在预后评估中建立更准确的指标,同时为PTSD症状个体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使用PTSD症状自评量表筛选PTSD症状组和对... 目的探究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症状个体自传体记忆提取抑制功能的神经机制,以期在预后评估中建立更准确的指标,同时为PTSD症状个体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使用PTSD症状自评量表筛选PTSD症状组和对照组被试各25人。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技术及记忆提取抑制范式,评估两组被试在记忆提取抑制任务上的脑电信号(electroencephalogram,EEG)。结果PTSD症状组在负性刺激条件的正确率显著高于中性刺激,负性刺激诱发的反应时显著长于中性刺激的反应时。在抑制指令条件下,PTSD症状组被试中性情绪诱发了比负性情绪偏转更大的N2波幅。结论PTSD症状个体由于其自上而下的抑制控制机制缺陷,在记忆提取抑制阶段虽然调用更多认知资源,付出更大的认知努力,但无法对记忆进行成功的抑制,这一缺陷可能是导致其闯入性记忆症状的原因或高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记忆提取抑制 事件相关电位 思考/不思考范式
原文传递
记忆抑制在正常人群与抑郁人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丹丹 柳昀哲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85-489,共5页
抑郁症认知障碍的突出表现之一为患者的负性记忆偏向。已有研究常关注患者对负性信息自下而上的选择性注意,往往忽略了自上而下执行控制障碍对记忆的影响。近年研究提示,抑郁症患者和抑郁状态个体的记忆抑制缺陷在其负性记忆偏向的形成... 抑郁症认知障碍的突出表现之一为患者的负性记忆偏向。已有研究常关注患者对负性信息自下而上的选择性注意,往往忽略了自上而下执行控制障碍对记忆的影响。近年研究提示,抑郁症患者和抑郁状态个体的记忆抑制缺陷在其负性记忆偏向的形成和维持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无法有效地主动抑制负性记忆可能是患者持续性负性反刍的主要原因。从抑郁症自上而下的执行控制缺陷入手,研究患者的记忆抑制障碍与其主要症状-负性反刍间的相关性,不仅能从理论上丰富Beck的抑郁症认知模型,还能指导临床建立更准确的预后评估指标,同时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本文分别介绍了健康成人及抑郁症患者和抑郁状态个体的记忆抑制研究现状,并就当前在抑郁人群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三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记忆抑制 定向遗忘 回想/不回想范式
下载PDF
特质焦虑及测验效应对大学生延时压抑诱发遗忘的影响
6
作者 徐歆韵 于倩倩 罗跃嘉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764-768,共5页
目的探究压抑诱发遗忘(SIF)在延时测验中大学生的表现及特质焦虑和测验效应对大学生延时SIF的影响。方法于2021年5—8月在成都市某高校通过特质焦虑量表(T-AI)筛选大学生个体,根据T-AI得分将其分为高特质焦虑组(n=31)和低特质焦虑组(n=... 目的探究压抑诱发遗忘(SIF)在延时测验中大学生的表现及特质焦虑和测验效应对大学生延时SIF的影响。方法于2021年5—8月在成都市某高校通过特质焦虑量表(T-AI)筛选大学生个体,根据T-AI得分将其分为高特质焦虑组(n=31)和低特质焦虑组(n=37)。被试认真完成想/不想任务(TNT)。第1天的测验阶段,即“即时测验”,让被试回忆一半的目标词(共30个);第2天的测验阶段,即“延时测验”,让两组被试回忆全部的目标词(共60个),其中一半材料经历“延时初测”,一半材料经历“延时复测”,比较被试在即时测验和两种延时测验条件中各项目类型的正确率、反应时及SIF效应(SIF-正确率/反应时)。结果两组被试基线条件的正确率和反应时明显优于压抑条件。高特质焦虑组在延时初测中的SIF-正确率明显低于低特质焦虑组(P<0.05),在延时复测中两组SIF-正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延时测验中,高、低特质焦虑的大学生个体均能实现SIF。在无测验效应的条件中,高特质焦虑的大学生在间隔24 h后其SIF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抑遗忘 想/不想任务 延时测验 特质焦虑
下载PDF
主动遗忘吸烟相关记忆:基于想/不想范式
7
作者 陆凤英 黄圣超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365-369,共5页
目的:研究探讨主动遗忘吸烟相关记忆,以及主动遗忘能力和吸烟渴求的关系。方法:采用三因素[2被试(吸烟组、不吸烟组)×2材料(吸烟词、中性词)×3条件(回想、压抑、基线)]混合实验设计,被试为30名吸烟和30名不吸烟健康男性。分... 目的:研究探讨主动遗忘吸烟相关记忆,以及主动遗忘能力和吸烟渴求的关系。方法:采用三因素[2被试(吸烟组、不吸烟组)×2材料(吸烟词、中性词)×3条件(回想、压抑、基线)]混合实验设计,被试为30名吸烟和30名不吸烟健康男性。分析记忆闯入变化趋势、回忆准确率及主动遗忘能力和吸烟渴求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回想条件下,随着回想次数的增加,目标词进入脑海的频率不断增加;压抑条件下,随着压抑次数的增加,目标词进入脑海的频率逐渐降低;压抑条件下回忆准确率显著低于基线,出现主动遗忘效应。对吸烟词主动遗忘能力可预测吸烟期待(β=-0.46,P=0.010)和强迫渴求维度(β=-0.38,P=0.041)。结论:主动压抑吸烟相关记忆可降低对烟瘾的渴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遗忘 吸烟相关记忆 想/不想范式 吸烟渴求
原文传递
基于Think/No-think范式的动机性遗忘研究:人际宽恕引起抑制
8
作者 王卓亮 李红 仝敬强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4期96-100,共5页
Think/No-think(TNT)是研究动机性遗忘的实验范式,该范式的大量行为学研究都表明个体对记忆材料的提取抑制可导致随后该记忆内容的遗忘.采用TNT范式探究人际宽恕对消极记忆经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能被宽恕的情境中,‘No-think’条... Think/No-think(TNT)是研究动机性遗忘的实验范式,该范式的大量行为学研究都表明个体对记忆材料的提取抑制可导致随后该记忆内容的遗忘.采用TNT范式探究人际宽恕对消极记忆经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能被宽恕的情境中,‘No-think’条件比‘Think’与基线条件下表现出较明显的遗忘现象;而在不被宽恕的情境下,三条件间均无明显遗忘效应.可见,人际宽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消极记忆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ink/no-think TNT 动机性遗忘 人际宽恕 抑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