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矿硫化氢气体成因类型探讨 被引量:77
1
作者 刘明举 李国旗 +3 位作者 HANI Mitri 刘彦伟 邓奇根 赵发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78-983,共6页
在对国内外硫化氢成因研究及同位素研究分析对比的基础上,提出了煤矿硫化氢形成的硫酸盐生物还原(BSR)、热化学硫酸盐还原(TSR)和岩浆作用三大成因类型及其识别特征。对煤层H2S生物化学降解及热解成因进行了讨论,分析了煤层H2S的富集规... 在对国内外硫化氢成因研究及同位素研究分析对比的基础上,提出了煤矿硫化氢形成的硫酸盐生物还原(BSR)、热化学硫酸盐还原(TSR)和岩浆作用三大成因类型及其识别特征。对煤层H2S生物化学降解及热解成因进行了讨论,分析了煤层H2S的富集规律,并对国内外一些H2S矿井的成因类型进行了分析归类,提出了煤岩层H2S气体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H2S 成因 硫酸盐生物还原 热化学硫酸盐还原 岩浆活动
下载PDF
川东北飞仙关组高含H_2S气藏特征与TSR对烃类的消耗作用 被引量:63
2
作者 朱光有 张水昌 +3 位作者 梁英波 马永生 周国源 戴金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00-308,共9页
四川盆地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近年来发现了罗家寨、渡口河、铁山坡、普光等多个大、中型气田,它们均以高含硫化氧(H2S在气体组分中占10%~17%,平均为14%)为最显著特征。深入研究后发现,虽然这些大型鲕滩气藏储量规模较大,单井... 四川盆地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近年来发现了罗家寨、渡口河、铁山坡、普光等多个大、中型气田,它们均以高含硫化氧(H2S在气体组分中占10%~17%,平均为14%)为最显著特征。深入研究后发现,虽然这些大型鲕滩气藏储量规模较大,单井产量高;但是这些气藏充满度普遍偏低(在25%~91%之间),压力系数不高(大部分小于1.2)。从成藏条件来看,该区鲕粒溶蚀孔隙发育,有效储层厚度大,二叠系龙潭组、志留系龙马溪组优质烃源岩十分发育,油气源充沛,而且由断层构成的疏导体系发育,泥岩及膏质岩类组成的盖层封盖性良好,因此气藏的低充满度现象,可能是圈闭中发生过大量烃类的损耗或消耗。由于川东北飞仙关组H2S是烃类和硫酸盐在储层中发生热化学反应(TSR)形成的,气藏中硫化氢含量与压力系数、地层水矿化度、烃类含量等都存在反相关关系,因此飞仙关组高含硫化氢气藏压力系数小、充满度低,很可能是烃类被TSR大量消耗和储集空间增容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地层压力 地层水 充满度 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sr) 下三叠统飞仙关组
下载PDF
四川盆地H_2S的硫同位素组成及其成因探讨 被引量:63
3
作者 朱光有 张水昌 +1 位作者 梁英波 戴金星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2-442,共11页
四川盆地天然气绝大部分含有硫化氢,部分含量高达15%以上。其中高含硫化氢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三叠系飞仙关组、雷口坡组和嘉陵江组;震旦系、石炭系、二叠系属于低含硫化氢,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和侏罗系属于微含硫化氢或不含硫化氢天然气藏。... 四川盆地天然气绝大部分含有硫化氢,部分含量高达15%以上。其中高含硫化氢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三叠系飞仙关组、雷口坡组和嘉陵江组;震旦系、石炭系、二叠系属于低含硫化氢,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和侏罗系属于微含硫化氢或不含硫化氢天然气藏。研究表明,三叠系飞仙关组、雷口坡组和嘉陵江组、震旦系、石炭系储层中发育的膏质岩类为TSR形成硫化氢提供了物质基础;富含有机硫源岩的高温裂解是二叠系低含硫化氢天然气的主要成因。硫同位素组成表明,高含硫化氢天然气的硫同位素比储层硫酸盐硫同位素δ34S亏损7‰~11‰;而低含硫化氢天然气硫同位素分布区间较宽,在0‰~20‰之间,大部分比同期硫酸盐的硫同位素轻15‰左右。四川盆地三叠系膏岩的硫同位素值分布较宽,并呈现阶梯状变化,而硫化氢的硫同位素则呈现出相似的分布规律,表明各气层硫化氢中的硫来自于本层系的硫酸盐,即TSR发生在各自的储集层中;另外四川盆地三叠系TSR发生时各气藏的温度条件相近,即各气藏的硫化氢在大致相同的温度条件下发生;同时也说明TSR过程中硫同位素的分馏过程与硫酸盐本身硫同位素数值的高低无关,而与TSR反应的温度条件和反应程度有关。还建立了运用硫化氢的硫同位素和含量判识硫化氢成因类型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H2S) 硫同位素 热化学硫酸盐还原反应(tsr) 飞仙关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塔中地区奥陶系埋藏热液溶蚀流体活动及其对深部储层的改造作用 被引量:45
4
作者 杨海军 李开开 +2 位作者 潘文庆 肖中尧 蔡春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83-792,共10页
基于矿物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热液矿物分布及其地球化学特征等,识别出了塔中地区重点研究井段埋藏热液溶蚀流体化学性质,探讨其在纵横向的分布及流动特征。研究表明,(1)埋藏热液溶蚀流体在塔中地区较为活跃,并对碳酸盐岩储层有着良... 基于矿物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热液矿物分布及其地球化学特征等,识别出了塔中地区重点研究井段埋藏热液溶蚀流体化学性质,探讨其在纵横向的分布及流动特征。研究表明,(1)埋藏热液溶蚀流体在塔中地区较为活跃,并对碳酸盐岩储层有着良好的改造效应,油气勘探前景广阔;(2)北东-南西向走滑断裂发育地带有利于埋藏热液溶蚀流体的注入,研究区TZ45以及TZ82-TZ16井区均是埋藏热液溶蚀流体异常活跃地带。同时,研究还认为,早期表生岩溶作用产生的溶洞体系将被后期埋藏压实作用部分破坏,而其残余空间往往是埋藏热液溶蚀流体进入储层的优势通道,继而发生溶蚀改造扩大溶洞空间。因此,在塔里木深部碳酸盐岩储层的勘探过程中,应充分重视挤压背景下张性断裂的发育及其热流体疏导效应,如走滑断裂强烈活动地带;同时应着重注意多期不同性质流体的叠加改造效应,这些区域可作为优选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r 走滑断裂 热液流体 表生岩溶 塔中地区
下载PDF
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对碳酸盐岩气藏的化学改造——以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气藏为例 被引量:40
5
作者 杜春国 郝芳 +3 位作者 邹华耀 张俊 朱扬明 王存武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9-126,共8页
目前在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已发现普光、渡口河、铁山坡、罗家寨等多个高含H2S的大、中型气田。通过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流体包裹体盐度和岩心及薄片的镜下详细观察后认为,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的大多数气藏遭受了热化学... 目前在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已发现普光、渡口河、铁山坡、罗家寨等多个高含H2S的大、中型气田。通过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流体包裹体盐度和岩心及薄片的镜下详细观察后认为,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的大多数气藏遭受了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的化学改造,TSR的改造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使C2+重烃相对于CH4、12C相对于13C优先被消耗,造成天然气干燥系数变大和碳同位素变重;2由于TSR产生的大量淡水的加入,使气藏的原生地层水被稀释,造成地层水盐度降低;3TSR相关流体(烃类和H2S等)与储层岩石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储层被溶蚀和硬石膏发生蚀变,造成储层孔隙度增大,从而对改善其物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改造 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 选择性消耗 流体-岩石相互作用 川东北地区
下载PDF
Origins of High H_2S-bearing Natural Gas in China 被引量:36
6
作者 ZHU Guangyou ZHANG Shuichang LIANG Yingbo DAI Jinxing LI Jia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5期697-708,共12页
Natural gas containing hydrogen sulphide (H2S) has been found in several petroliferous basins in China, such as the Sichuan Basin, Bohai Bay Basin, Ordos Basin, Tarim Basin, etc. Natural gas with higher HES contents... Natural gas containing hydrogen sulphide (H2S) has been found in several petroliferous basins in China, such as the Sichuan Basin, Bohai Bay Basin, Ordos Basin, Tarim Basin, etc. Natural gas with higher HES contents (HES 〉5 % mol.) is mostly distributed in both the gas reservoirs of Dukouhe, Luojiazhai, Puguang and Tieshanpo, which belong to the Triassic Feixianguan Formation in the northeastern Sichuan Basin and those of the Kongdian-Shahejie formations in the northeastern Jinxian Sag of the Jizhong Depression, Bohai Bay Basin. In the Sichuan Basin, the HES contents of natural gas average over 9% and some can be 17 %, while those of the Bohai Bay Basin range from 40 % to 92 %, being then one of the gas reservoirs with the highest H2S contents in the world. Based on detailed observation and sample analysis results of a total 5000 m of core from over 70 wells in the above-mentioned two basins, especially sulfur isotopic analysis of gypsum, brimstone, pyrite and natural gas, also with integrated study of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carbons, it is thought that the natural gas with high HES contents resulted from thermochemical sulfate reduction (TSR) reactions. Among them, the natural gas in the Feixianguan Formation resulted from TSR reactions participated by hydrocarbon gas, while that in the Zhaolanzhuang of the Jinxian Sag being the product of TSR participated by crude oil. During the consumption process of hydrocarbons due to TSR, the heavy hydrocarbons were apt to react with sulfate, which accordingly resulted in the dry coefficient of natural gas increasing and the carbon isotopes becoming heavi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al gas hydrogen sulphide GYPSUM thermochemical sulfate reduction tsr northeastern SichuanBasin Zhaolanzhuang
下载PDF
沉积岩中溶蚀作用对储集层的改造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7
作者 陈启林 黄成刚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12-1129,共18页
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加深、勘探技术的进步以及对油气资源需求的日益增长,一些埋藏较深、物性相对较差的储集层也越来越受到地质学家们的关注。经过数十年的勘探,许多油田埋藏较浅、原生孔隙保存较好的优质储层已被广泛发现并投入生产,... 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加深、勘探技术的进步以及对油气资源需求的日益增长,一些埋藏较深、物性相对较差的储集层也越来越受到地质学家们的关注。经过数十年的勘探,许多油田埋藏较浅、原生孔隙保存较好的优质储层已被广泛发现并投入生产,而埋藏较深、以次生溶蚀孔为主要储集空间的较致密储层,正日益成为成熟探区勘探挖潜的重点。因此,寻找次生孔隙发育带的溶蚀孔隙甜点储层成为精细勘探的重要新领域。通过研究一些典型实例及大量研究成果的综述,从以下4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溶蚀作用对储集层的改造:(1)溶蚀作用发生的成岩阶段;(2)溶蚀流体的类型;(3)溶蚀作用强弱的主控因素;(4)溶蚀作用对储集层的改造效果。近年来,已有较多的研究成果在溶蚀机理和对储集层的改造效果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通过对这些主流观点的系统梳理,可对今后类似地质条件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蚀作用 有机酸 大气淡水 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tsr) 热液
原文传递
川东北飞仙关组H_2S的分布与古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34
8
作者 朱光有 张水昌 梁英波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5-69,共5页
四川盆地东北地区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含H2S天然气储量最大的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所产天然气中的H2S属于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SR)成因。对该区飞仙关组膏质岩类的分布、气源以及储集层温度等古环境和油气成藏条件的分析表明,充足的烃... 四川盆地东北地区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含H2S天然气储量最大的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所产天然气中的H2S属于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SR)成因。对该区飞仙关组膏质岩类的分布、气源以及储集层温度等古环境和油气成藏条件的分析表明,充足的烃源和较高的储集层温度是发生TSR反应的基本条件,而膏质岩类的分布是控制H2S形成和分布的关键因素。开江-梁平海槽东西两侧古沉积环境的差异,使海槽东侧鲕滩储集层中发育薄层膏质岩类,导致海槽东侧形成高含H2S的大气田,而海槽西侧储集层中不发育膏质岩类,因缺乏硫源,天然气中基本不含或者微含H2S。侏罗纪中期至白垩纪末期是川东北飞仙关组古地温最高时期(120~180℃),也是TSR反应发生的最主要时期。喜马拉雅运动使川东北地区遭受抬升剥蚀,储集层温度降至低于120℃,TSR反应停止。因此,飞仙关组H2S主要是侏罗纪中期至白垩纪在储集层中形成后保留下来的,其形成、分布与膏质岩类的分布密切相关,与气源没有必然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2S 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sr) 古环境 古地温 膏质岩 飞仙关组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南1井原油硫代金刚烷系列的检出及意义 被引量:33
9
作者 马安来 金之钧 朱翠山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2-53,共12页
使用银盐离子色层柱,从塔里木盆地顺南1井奥陶系原油中分离出含硫非烃。采用色谱色质方法,在含硫非烃中检测出了完整的低聚硫代金刚烷系列化合物,包括硫代单金刚烷、硫代双金刚烷和硫代三金刚烷系列共38个化合物,同时还检测到高聚硫代... 使用银盐离子色层柱,从塔里木盆地顺南1井奥陶系原油中分离出含硫非烃。采用色谱色质方法,在含硫非烃中检测出了完整的低聚硫代金刚烷系列化合物,包括硫代单金刚烷、硫代双金刚烷和硫代三金刚烷系列共38个化合物,同时还检测到高聚硫代四金刚烷和高聚四金刚烷硫醇系列。以D16-单金刚烷作为定量内标,顺南1井原油中低聚硫代金刚烷、硫代单金刚烷、硫代双金刚烷、硫代三金刚烷系列含量分别为79.88μg/g(oil)、21.27μg/g(oil)、31.49μg/g(oil)和27.12μg/g(oil),高含量的硫代三金刚烷、高聚硫代金刚烷及高聚金刚烷硫醇的检出表明原油经历了中等的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TSR)。顺南1井原油中可以检测到高聚四金刚烷和五金刚烷系列,原油中3-甲基+4-甲基双金刚烷含量高,为707μg/g(oil),指示原油经历了强烈的裂解作用,原油裂解作用叠加TSR反应是造成该原油具有最重的海相全油碳同位素的原因,该原油全油碳同位素为-26.7‰。区域的高温高压背景加之走滑断裂的发育为热裂解及TSR作用提供了地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代金刚烷 硫代四金刚烷 四金刚烷硫醇 金刚烷 高聚金刚烷 热化学硫酸盐还原反应(tsr) 原油裂解 塔里木盆地
原文传递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形成的地质条件 被引量:31
10
作者 焦伟伟 李建交 田磊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4-70,共7页
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战略储层,加大研究及勘探力度是一个必然趋势。分析了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重点对我国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研究资料表明,我国海相碳酸盐岩在沉积—改造... 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战略储层,加大研究及勘探力度是一个必然趋势。分析了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重点对我国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研究资料表明,我国海相碳酸盐岩在沉积—改造双重作用的控制下,发育多套优质的储层,勘探潜力巨大;利于孔隙发育及后期改造进行的沉积相带,以及后期持续进行的建设性的改造作用构成了我国优质碳酸盐岩储层形成的地质条件;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是高含硫化氢气藏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在海相油气勘探中,可利用硫化氢来预测有利储层发育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碳酸盐岩 沉积-改造 优质储层 白云岩化 深部岩溶 tsr(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奥陶系超深层油藏蚀变作用及保存 被引量:30
11
作者 马安来 金之钧 +6 位作者 李慧莉 顾忆 邱楠生 朱秀香 吴鲜 杨鑫 王石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37-1753,共17页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超深层垂深为7200~7863.6 m的奥陶系一间房-鹰山组储层中发现了挥发油藏和轻质油藏,油藏赋存深度下限不断突破传统认识.使用地球化学方法研究了顺北地区不同断裂带油气藏的地球化学特征及蚀变作用.顺北地区不同断裂...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超深层垂深为7200~7863.6 m的奥陶系一间房-鹰山组储层中发现了挥发油藏和轻质油藏,油藏赋存深度下限不断突破传统认识.使用地球化学方法研究了顺北地区不同断裂带油气藏的地球化学特征及蚀变作用.顺北地区不同断裂带原油均具有轻碳同位素特征,C23三环萜烷/C21三环萜烷>1,C28甾烷含量低的特点,三芴系列组成中具有较高含量的二苯并噻吩含量,表明与塔河原油具有相似的母源.(C21+C22)甾烷/(C27~C29)甾烷、C27重排/C27规则甾烷、甲基菲指数和二苯并噻吩系列成熟度表明顺北地区原油成熟度呈现1号断裂带(含分支断裂)≈3号断裂带>次级断裂带>5号断裂带>7号断裂的特征,原油成熟度受控于油藏初始静温.顺北地区奥陶系天然气均为湿气,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分布范围为-50.7‰^-44.7‰,不同断裂带天然气成熟度的差异与不同断裂带原油成熟度的分布规律相似.顺北地区原油(4?+3?)甲基双金刚烷含量较低,分布范围为9.25~36.44μg/g,指示原油裂解程度较低.原油中均可检测出完整系列的低聚硫代金刚烷,含量分布范围为0.76~18.88μg/g,表明原油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TSR)弱,顺北地区天然气为湿气及甲烷碳同位素轻表明油气藏未遭受气侵作用.地温研究表明顺北地区地温梯度低,为2.12℃/100 m,埋深8000 m的地层目前仅为160~170℃,地质历史时期,奥陶系地温未超过170℃,未达到原油大量裂解温度的门限.顺北地区奥陶系长期的低地温加之油气藏蚀变作用弱,是顺北地区奥陶系保持挥发油相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顺北地区 奥陶系 超深层 蚀变作用 原油裂解 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 气侵作用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天然气中高含H_2S的成因及其预测 被引量:26
12
作者 朱光有 张水昌 +1 位作者 梁英波 戴金星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2-157,共6页
充足的烃类、发育的硫酸盐(石膏)和储层经历过较高的温度是形成高含H2S天然气所必须的3个基本条件,也是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TSR)发生的物质基础和热动力保证。TSR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有机物—无机物相互作用的地质—地球化学过程,并非具... 充足的烃类、发育的硫酸盐(石膏)和储层经历过较高的温度是形成高含H2S天然气所必须的3个基本条件,也是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TSR)发生的物质基础和热动力保证。TSR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有机物—无机物相互作用的地质—地球化学过程,并非具备了这3个条件就会发生TSR或形成高含H2S天然气。目前关于TSR的一些理论问题尚未完全达成共识,对其发生反应的温度条件、反应体系方程、烃类的消耗、同位素分馏、反应产物及其转化等科学问题存在较多争论。本文认为川东北和渤海湾盆地晋县凹陷高含H2S的天然气属TSR成因,并对TSR中的科学问题进行了探讨,为建立H2S的预测模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2S tsr石膏 硫同位素 川东北和华北晋县凹陷
下载PDF
TSR成因H_2S的硫同位素分馏特征与机制 被引量:21
13
作者 朱光有 费安国 +1 位作者 赵杰 刘策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772-3786,共15页
热化学硫酸盐还原反应(TSR)是深层碳酸盐岩油气藏中硫化氢的主要成因机制,目前已在全球发现了50多个TSR成因的大中型含硫化氢天然气田。通过对中国四川盆地含硫化氢气田硫化物的采集与同位素分析,结合全球含硫化氢天然气田硫同位素分... 热化学硫酸盐还原反应(TSR)是深层碳酸盐岩油气藏中硫化氢的主要成因机制,目前已在全球发现了50多个TSR成因的大中型含硫化氢天然气田。通过对中国四川盆地含硫化氢气田硫化物的采集与同位素分析,结合全球含硫化氢天然气田硫同位素分析数据,研究了TSR过程中硫同位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和分馏特征。研究发现,TSR成因的高含硫化氢天然气中,硫化氢与硫酸盐的硫同位素分馏值小于15‰,主要分布范围为2.5‰~13.82‰,平均在10‰。四川盆地海相层系膏岩的硫同位素值分布较宽,并呈现阶梯状变化,而硫化氢的硫同位素则呈现出相似的分布规律,表明各主要含硫化氢气田硫化氢中的硫来自于本层系的硫酸盐,TSR主要发生在各自的储集层中。四川盆地各气田TSR发生的温度条件相似,硫同位素分馏比较接近。TSR过程中硫同位素的分馏过程与硫酸盐本身硫同位素值的高低无关,而与TSR反应程度有关。TSR反应程度越高,硫化氢的硫同位素值与地层硫酸盐的硫同位素越相近。通过系统分析整理全球含硫化氢气田的硫化物硫同位素数据,并结合四川盆地地质条件和油气演化过程,揭示了TSR过程中硫同位素的分馏特征,并绘制出四川盆地和全球各时代硫化氢和石膏的硫同位素分布曲线图,为研究含油气盆地蒸发岩沉积演化和硫化氢成因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同位素 热化学硫酸盐还原反应 硫化氢 四川盆地
下载PDF
TSR promotes the formation of oil-cracking gases: Evidence from simulation experiments 被引量:19
14
作者 ZHANG ShuiChang SHUAI YanHua ZHU GuangYou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8年第3期451-455,共5页
TSR is an interaction between sulfate and hydrocarbons, occurring widely in carbonate reservoirs. Because this process can produce a large amount of noxious acidic gases like H2S, it has drawn seri- ous concern recent... TSR is an interaction between sulfate and hydrocarbons, occurring widely in carbonate reservoirs. Because this process can produce a large amount of noxious acidic gases like H2S, it has drawn seri- ous concern recently. This paper reports an experiment that simulated an interaction between different minerals and hydrocarbon fluids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 and time using a confined gold-tube syste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in mineral that initiates TSR is MgSO4, and adding a certain amount of NaCl into the reactive system can also promote TSR and yield more H2S. The H2S produced in TSR is an important incentive for the continuous oxidative degradation of crude oils. For instance, the yield of oil-cracking gases affected by TSR was twice of that not affected by TSR while the yield of TSR-affected methane was even higher, up to three times of that unaffected by TSR. The carbon iso- topes of wet gases also became heavier. All of the above illustrated that TSR obviously motivates the oxidative degradation of crude oils, which makes the gaseous hydrocarbon generation sooner and increases the gas dryness as well. The study on this process is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the TSR mechanism and the mechanism of natural gas generation in marine str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ochemical sulfate reduction (tsr) CRUDE oil natural gas H2S simulation experiment
原文传递
天然气藏中硫化氢成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5
作者 赵兴齐 陈践发 +3 位作者 张晨 吴雪飞 刘娅昭 徐学敏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52-556,共5页
目前普遍认为天然气藏中硫化氢主要为生物硫酸盐还原(BSR)、硫酸盐热化学还原(TSR)和含硫化合物热裂解等成因。一般认为,天然气中高含硫化氢是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的结果。从气藏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等方面,可以找到气藏发生硫酸盐热化学... 目前普遍认为天然气藏中硫化氢主要为生物硫酸盐还原(BSR)、硫酸盐热化学还原(TSR)和含硫化合物热裂解等成因。一般认为,天然气中高含硫化氢是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的结果。从气藏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等方面,可以找到气藏发生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后的许多证据,根据这些证据,可以很好地判断气藏是否发生过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尽管对天然气藏中硫化氢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许多亟待认识的问题,如硫化氢的成因机理、分布规律、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硫化氢与油气的关系,以及硫化氢形成的主控因素等。总结了国内外关于硫化氢天然气成因研究进展及其存在的问题,以期引起人们对硫化氢天然气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天然气 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 硫同位素 碳同位素
下载PDF
川东北元坝—通南巴地区二叠系—三叠系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5
16
作者 刘景东 刘光祥 +1 位作者 王良书 吴小奇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7-428,共12页
依据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和稀有气体等资料对川东北元坝—通南巴地区二叠系—三叠系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H_2S+CO_2)与(H_2S+CO_2+∑C_n)比值可以作为表征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程度的参数。元坝地... 依据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和稀有气体等资料对川东北元坝—通南巴地区二叠系—三叠系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H_2S+CO_2)与(H_2S+CO_2+∑C_n)比值可以作为表征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程度的参数。元坝地区长兴组至须家河组二段、通南巴地区飞仙关组至须家河组四段天然气δ^(13)C_2变化幅度大于δ^(13)C_1,且δ^(13)C_2值介于-24.4%。^-36.7‰,表明存在油型气和煤型气混合,理论上各层系天然气碳同位素均应呈倒序分布,但元坝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和通南巴地区嘉陵江组天然气受TSR影响,仍表现为δ^(13)C_1<δ^(13)C_2或δ^(13)C_1<δ^(13)C_2<δ^(13)C_3的正序分布。元坝地区须家河组三段、四段天然气δ^(13)C_2值大多重于-28%。,以煤型气为主,表现为δ^(13)C_1<δ^(13)C_2<δ^(13)C_3的正序分布。天然气稀有气体氦同位素R/R_a值分布于0.00881~0.02510,表现出典型的壳源特征,源于TSR的酸性气体和源于烃源岩热演化的有机酸对碳酸盐岩的溶蚀是该地区二氧化碳形成以及δ^(13)C_(CO_2)变重的主要原因。气-气及气-源综合对比表明,元坝—通南巴地区天然气成因类型可以划分为龙潭型(A1型)、混合型(A2型)和须家河型(B型),龙潭型和混合型主要来源于上二叠统龙潭组烃源岩,其中混合型混有少量须家河组来源气,须家河型主要来源于其自身层系的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成因 碳同位素 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 二叠系—三叠系 元坝—通南巴地区
下载PDF
The genesis of H_2S in the Weiyuan Gas Field, Sichuan Basin and its evidence 被引量:13
17
作者 ZHU GuangYou ZHANG ShuiChang +1 位作者 LIANG YingBo LI QiRo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7年第10期1394-1404,共11页
The Sinian Dengying Formation gas pool in Weiyuan is the oldest large-scale sulfur-bearing gas field in China, which has a H2S content ranging from 0.8% to 1.4%. The Cambrian Xixiangchi Formation gas pool discovered r... The Sinian Dengying Formation gas pool in Weiyuan is the oldest large-scale sulfur-bearing gas field in China, which has a H2S content ranging from 0.8% to 1.4%. The Cambrian Xixiangchi Formation gas pool discovered recently above the Dengying Formation contains gas geochemical behaviors similar to those of Dengying Formation but different in sulfur isotopes of H2S. Investigations show that though these two Sinian and Cambrian gas pools are separate ones, they share the same Cambrian source rock. The higher dry coefficient, heavier carbon isotopes, sulfur isotopes of sulfide, lower filling of gas pools, formation water characteristics, reservoir properties and H2S distribution, indicate that H2S in both the Sinian and Cambrian gas pools originates from TSR. The sulfur isotopes of sulfates have shown that H2S was formed in respective pools, namely hydrocarbons charged into the pools reacted with the Dengying Formation and the Xixiangchi Formation gypsum (TSR), respectively, to form H2S. Compared with sulfur isotopes of sulfates in each pool, δ34S values of H2S are 8‰ lighter for the Dengying Formation pool and 12‰ lighter for the Xixiangchi Formation pool, respectively, which is attributed to the difference in temperatures of TSR occurrence. The reservoir temperature of the Xixiangchi Formation pool is about 40℃ lower than that of the Dengying Formation pool. Temperature plays a controlling role in both the sulfur isotopic fractionation and amounts of H2S generation during TS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威远气田 H2S 起源 tsr
原文传递
川东北飞仙关组甲烷为主的TSR及其同位素分馏作用 被引量:13
18
作者 蔡春芳 蔡镠璐 +2 位作者 张俊 蔡勋育 李开开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89-894,共6页
川东北开江-梁平陆棚东北侧飞仙关组多孔鲕粒白云岩中发生了以甲烷为主的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产生高达20%的H2S;而西南侧鲕粒灰岩以低孔、低H2S天然气为特征。东北侧白云岩主要发育白云石粒间溶孔或粒间扩大溶孔,这些溶孔可与方... 川东北开江-梁平陆棚东北侧飞仙关组多孔鲕粒白云岩中发生了以甲烷为主的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产生高达20%的H2S;而西南侧鲕粒灰岩以低孔、低H2S天然气为特征。东北侧白云岩主要发育白云石粒间溶孔或粒间扩大溶孔,这些溶孔可与方解石(δ13C=-10‰~-19‰)、储层沥青、元素硫、黄铁矿和石英紧密共生,可分布于片状储层沥青与白云石晶体之间,说明白云石溶解作用发生在沥青形成以后。白云石的溶解作用导致现今天然气以无机CO2为主,δ13CCO2主要介于-2‰~+2‰之间。这种溶解作用是在酸性条件下,硬石膏或天青石参与下发生的,可能先产生MgSO4配对离子,而后MgSO4又与甲烷反应产生H2S,净增大了孔隙。研究还发现,普光气田及以东天然气的来源不同于河坝和元坝天然气;对普光气田及以东天然气分析显示,甲烷δ13C值与残余烃含量[∑HCs/(H2S+∑HCs)]之间存在对数相关关系。这表明TSR过程中,甲烷同位素分馏作用遵从封闭体系下瑞利分馏原理。据此计算显示,渡4井约有15%甲烷被氧化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 白云石溶解 孔隙 甲烷 碳同位素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罗斯2井奥陶系油气藏的TSR作用:来自分子标志物的证据 被引量:11
19
作者 马安来 金之钧 +3 位作者 朱翠山 顾忆 李慧莉 路清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30-737,748,共9页
采用内标物色谱质谱方法,对罗斯2井原油中金刚烷系列、二苯并噻吩系列和硫代金刚烷系列进行了定量分析。罗斯2井原油中金刚烷系列化合物含量、4-甲基双金刚烷+3-甲基双金刚烷含量分别为10 818,331μg/g,表明原油经历了较强的裂解作用,... 采用内标物色谱质谱方法,对罗斯2井原油中金刚烷系列、二苯并噻吩系列和硫代金刚烷系列进行了定量分析。罗斯2井原油中金刚烷系列化合物含量、4-甲基双金刚烷+3-甲基双金刚烷含量分别为10 818,331μg/g,表明原油经历了较强的裂解作用,裂解比例达到90%左右。金刚烷指标表明原油成熟度在1.6%以上。罗斯2井原油可以检测到完整的硫代单金刚烷、硫代双金刚烷和硫代三金刚烷系列,硫代金刚烷、硫代单金刚烷、硫代双金刚烷和硫代三金刚烷含量分别为192,160,26和6μg/g。高含量的硫代金刚烷表明罗斯2井原油的TSR强度大于绝大多数塔中地区下奥陶统鹰山组原油。TSR作用导致罗斯2井原油具有较高含量的二苯并噻吩,含量为8 201μg/g,使得原油二苯并噻吩/菲比值(DBT/P)增加,导致C_0-/C_1-DBTs和C_1-/C_2-DBTs比值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代金刚烷 金刚烷 二苯并噻吩 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sr) 罗斯2井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Process and mechanism for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adjustment and reconstruction in Puguang Gas Field, Northeast Sichuan Basin, China 被引量:6
20
作者 DU ChunGuo HAO Fang +3 位作者 ZOU HuaYao ZHU YangMing CAI XunYu WANG CunWu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9年第9期1400-1411,共12页
With the discoveries of a series of large gas fields in the northeast of Sichuan Basin, such as Puguang and Longgang gas field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gas reservoir containing high H2S in the ancient marine c... With the discoveries of a series of large gas fields in the northeast of Sichuan Basin, such as Puguang and Longgang gas field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gas reservoir containing high H2S in the ancient marine carbonate formation in superposition-basin becomes a hot topic in the field of petroleum geology. Based on the structure invers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geochemical research, we show at least two intervals of fluid transfer in Puguang paleo-oil reservoir, one in the forepart of late Indo-Chinese epoch to early Yanshan epoch and the other in the metaphase of early Yanshan epoch.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occurred at Puguang structure through Puguang-Dongyuezhai faults and dolomite beds in reef and shoal facies in Changxing Formation (P2ch) - Feixianguan Formation (T1f) in the northwest and southwest directions along three main migration pathways, to form Puguang paleo-oil reservoir. Since crude oil is pyrolysised in the early stage of middle Yanshan epoch, Puguang gas reservoir has experienced fluid adjusting process controlled by tectonic movement and geochemical reconstruction process controlled by thermochemical sulfate reduction (TSR). Middle Yan-shan epoch is the main period during which the Puguang gas reservoir experienced the geochemical reaction of TSR. On one hand, TSR can recreate the fluid in gas reservoir, which makes the gas drying index larger and carbon isotope heavier. On the other hand, the reciprocity between fluid regarding TSR (hydrocarbon, H2S, and water) and reservoir rock induces erosion of the reservoir rocks and anhydrite alteration, which improves reservoir petrophysical properties. Superimposed by later tectonic movement, the fluid in Puguang reservoir has twice experienced adjustment, one in the late Yanshan epoch to the early Himalayan epoch and the other time in late Himalayan epoch, after which Puguang gas reservoir is finally develop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n DOMINANCE migration pathways oil and gas adjustment and RECONSTRUCTION process thermochemical sulfate reduction (tsr) NORTHEAST SICHUAN Basi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