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liminary Study on Inheritance of Stigma Exertion in Wheat Thermo-photo 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 Line
1
作者 李宏生 丁明亮 +6 位作者 顾坚 田玉仙 赵红 吴绍柱 杨素梅 杨和仙 李绍祥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5年第9期1930-1932,1938,共4页
Stigma exertion i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for improving the outcrossing ability of wheat thermo-photo 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TPSGMS) line. A DH population derived from K239S/K92 S was constructed to investigat... Stigma exertion i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for improving the outcrossing ability of wheat thermo-photo 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TPSGMS) line. A DH population derived from K239S/K92 S was constr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inheritance of stigma exertion. K239 S and K92 S are TPSGMS lines with higher and lower stigma exertion rates(SER), respectively. The SERs of parents, reciprocal crosses and the DH population were evaluated for two consecutive yea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in SER between F1 s of K239S/K92 S and K92S/K239 S,implying that stigma exertion was a trait controlled by nuclear gene(s). In the DH population, the segregation of low and high SERs fitted to a ratio of 3 ∶1 by Chisquare test, suggesting that the stigma exertion of K239 S was controlled by one pair of recessive genes. In addition,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on the expression of stigma exertion were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EAT thermo-photo 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 line Stigma exertion rate Genetic analysis
下载PDF
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K78S在云南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杨木军 顾坚 +6 位作者 刘琨 李绍祥 田玉仙 杨和仙 周金生 刘大钧 陈佩度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18-1624,共7页
自1992年我国育成C49S和ES系列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以来,温光敏两系法杂交小麦即成为我国小麦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利用C49S-87组配的云杂3号(C49S-87/98YR5)2002年首先在云南通过审定并投入生产应用,2001年育成... 自1992年我国育成C49S和ES系列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以来,温光敏两系法杂交小麦即成为我国小麦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利用C49S-87组配的云杂3号(C49S-87/98YR5)2002年首先在云南通过审定并投入生产应用,2001年育成了改良的第二代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K78S,以其组配的云杂5号于2004年通过审定,云杂6号正进入大面积生产示范。为确定K78S的安全制种范围,2001--2004年在云南不同海拔的5个生态区对K78S的育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K78S在上述5个生态区均可安全制种,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播种,其套袋不育度均达98%以上,不育期18~43d,较C49S-87至少长18d,育性稳定。初步研究表明,K78S的不育临界温度和临界光长分别比C49S-87高2.1qC和长0.93h,因此K78S的安全制种区域比C49S-87更广,适应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 生态适应性
下载PDF
云南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制种技术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杨木军 李绍祥 +5 位作者 刘琨 顾坚 田玉仙 杨和仙 周金生 陈佩度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7-31,共5页
为探索适于云南高原麦区的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制种技术,以云杂3号(C49S-87/98YR5)、云杂5号(K78S/01Y1-1069)为材料,在1997-2005年大面积生产制种中,对与制种纯度和产量相关的主要技术措施进行了研究,制种实践及研究结果表明... 为探索适于云南高原麦区的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制种技术,以云杂3号(C49S-87/98YR5)、云杂5号(K78S/01Y1-1069)为材料,在1997-2005年大面积生产制种中,对与制种纯度和产量相关的主要技术措施进行了研究,制种实践及研究结果表明:父母本行比极显著地影响制种产量,云杂3号、云杂5号的最佳父母本行比分别为2:8和2:6;对于C49S-87,为确保制种纯度和制种产量,制种以利用前3个分蘖穗为宜;叶龄、叶枕距、幼穗长度等均可作为制种中预测父母本花期相遇的形态指标;不育系C49S-87和K78S的制种实践表明,不育系本身的育性参数和异交结实性对建立高效制种技术起决定性作用。2003年以来,已建立了一套基于K78S的简易、高效、低成本的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制种技术,制种产量稳定在3750kg/hm。(不含该面积上的父本产量),制种纯度稳定达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 制种技术 云南 杂种优势
下载PDF
温光型核雄不育小麦育性转换的温度敏感期和临界温度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张建奎 冯丽 +1 位作者 何立人 余国东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7-60,共4页
多年人工气候箱和田间分期播种试验表明 ,小麦温光型隐性核雄不育两用系C49S育性温度敏感期较长 ,从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到成熟花粉期都有一定程度的敏感性 ,其中最敏感的时期有两个 ,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和小孢子中期 ,当减数分裂期温... 多年人工气候箱和田间分期播种试验表明 ,小麦温光型隐性核雄不育两用系C49S育性温度敏感期较长 ,从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到成熟花粉期都有一定程度的敏感性 ,其中最敏感的时期有两个 ,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和小孢子中期 ,当减数分裂期温度与小孢子中期温度均较低时 ,C49S表现为高度不育 ,当其温度均较高时 ,C49S表现为高度可育 ;C49S高度不育的临界温度是减数分裂期平均最低温度(Tmin1)、小孢子中期平均温度 (T2 )和平均最低温度 (Tmin2 ) ,分别为 8.5℃、13 .5℃和 10 .5℃ ;C49S高度可育的临界温度是Tmin111.5℃、T2 15 .0℃、Tmin2 12 .5℃ ;对温光型核雄不育两用系在小麦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应用价值、条件及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温光敏核雄不育系 育性转换 温度敏感期 临界温度
下载PDF
小麦雄性不育系BNS及其杂种F_1的育性分析 被引量:23
5
作者 李罗江 茹振刚 +4 位作者 高庆荣 姜辉 郭凤芝 孙哲 吴世文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83-587,共5页
为探讨小麦雄性不育系BNS在小麦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应用价值,采用BNS分期播种、F1正常秋播的方法,对其育性表现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正常或稍早秋播时BNS表现高度不育,国内、国际法自交结实率分别为0.23%-1.77%、0.27%-4.06%,... 为探讨小麦雄性不育系BNS在小麦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应用价值,采用BNS分期播种、F1正常秋播的方法,对其育性表现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正常或稍早秋播时BNS表现高度不育,国内、国际法自交结实率分别为0.23%-1.77%、0.27%-4.06%,晚播时不育转换成可育,临界播期为10月17日;(2)BNS年际间不育性遗传稳定,且雌蕊活性正常,极易接受外来花粉,国内、国际法饱和授粉结实率分别为79.94%-85.26%、93.58%-100.20%;(3)BNS花粉碘染为圆败型,F1花粉碘染有典败、染败和正常三种类型;(4)BNS不育系具有可恢复性。32个F1代中,有3个组合的国际法结实率〈5%,花粉败育率达96%以上,29个的自交结实率为6.28%-156.57%(国际法),其中BNS/SN055525的恢复度最高,国内、国际法结实率分别为95.85%、156.57%,花粉败育率仅为2.02%,结实正常。综上所述,BNS具有早播或正常播不育、晚播可育的特性,且不育性能够稳定遗传,在常规品种(系)中可筛选出高恢复度的恢复系用于杂交制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雄性不育系 杂种F1 育性
下载PDF
BNS小麦雄性不育性表现及其恢复性的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宁江权 茹振刚 +1 位作者 郑炜君 柴守诚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42-647,共6页
为研究来自河南的小麦温光敏雄性不育材料BNS在陕西关中地区用于杂交小麦育种的可能性,在陕西杨凌进行了BNS连续四年的分期播种试验和杂种F1育性恢复测验。结果表明,BNS在10月17日以前播种的自交结实率平均值为1.41%,变幅为0.07%-4.96%... 为研究来自河南的小麦温光敏雄性不育材料BNS在陕西关中地区用于杂交小麦育种的可能性,在陕西杨凌进行了BNS连续四年的分期播种试验和杂种F1育性恢复测验。结果表明,BNS在10月17日以前播种的自交结实率平均值为1.41%,变幅为0.07%-4.96%,呈全不育至高不育,可进行BNS杂交种制种;11月18日以后播种的自交结实率平均值为68.23%,变幅为42.91%-98.96%,育性得到恢复,可进行BNS繁种;10月25日至11月10日之间播种BNS的自交结实率为17.48%-46.77%,表现为半不育特性。BNS的育性随播期的上述变化趋势年度间较稳定。测恢试验的78个杂种F1组合中,3个组合的育性得到恢复,分别为BNS/9833、BNS/SN055525和BNS/CL0442,其自交结实率分别为118.54%、104.564%和102.021%,说明9833等三个材料携带对BNS的育性恢复基因。综上,BNS在陕西关中地区可同时实现繁种和制种,在普通小麦中亦能找到恢复源,因此在该地区具备应用于杂交小麦育种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小麦 BNS 温光敏雄性不育
下载PDF
温光敏核雄性不育小麦雄性败育的细胞学观察 被引量:18
7
作者 张建奎 董静 +4 位作者 宗学凤 余国东 李伯群 戴秀梅 阮仁武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1-418,共8页
为了掌握小麦温光敏核雄性不育系雄性败育发生的时期和类型,为两系法利用小麦杂种优势提供依据,用涂抹压片法观察了其减数分裂和小孢子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在低温短日照条件下,在叶枕距-5 cm左右、幼穗长5 cm左右、孕穗前5-10d的时段处... 为了掌握小麦温光敏核雄性不育系雄性败育发生的时期和类型,为两系法利用小麦杂种优势提供依据,用涂抹压片法观察了其减数分裂和小孢子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在低温短日照条件下,在叶枕距-5 cm左右、幼穗长5 cm左右、孕穗前5-10d的时段处于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发育正常;叶枕距-2-1 cm、幼穗长8 cm左右、孕穗前4-5d到孕穗当天的时段处于减数分裂期,减数分裂行为基本正常,能形成正常的四分体;叶枕距5 cm左右、穗长9 cm左右、孕穗后到抽穗前的时段处于小孢子发育期,小孢子能发育到单核靠边期,但此后就发育停滞,细胞质和核物质逐渐解体,不能被苏木精或碘液染色,出现败育;发生败育的高峰在小孢子单核晚期,败育花粉的主要类型是圆败型。而在高温长日照条件下,减数分裂和小孢子发育过程与常规对照品系相同,能形成正常可育的三核花粉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温光敏核雄性不育 败育 细胞学
下载PDF
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云杂5号丰产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刘琨 杨和仙 +3 位作者 李绍祥 田玉仙 杨木军 顾坚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5期1240-1243,共4页
利用2002年至2004年云南省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新组合区域试验资料,对云杂5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云杂5号产量的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均小于对照品种,因此具有较好的稳产性;各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大小... 利用2002年至2004年云南省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新组合区域试验资料,对云杂5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云杂5号产量的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均小于对照品种,因此具有较好的稳产性;各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有效穗(c.v.%=9.77)>穗粒数(c.v.%=9.06)>千粒重(c.v.%=2.99);与产量相关程度为:千粒重(r3y=0.9323)>有效穗(r1y=0.8821)>穗粒数(r2y=0.7616);对产量的直接影响为:千粒重(P3y=0.4895)>有效穗(P1y=0.4715)>穗粒数(P2y=0.1350)。因此云杂5号的优化高产栽培措施应以调控有效穗数为主,兼顾穗粒数和千粒重,以达到高产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 变异系数 回归系数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BNS小麦穗分化进程与其雄性不育性的表现 被引量:18
9
作者 王茂婷 高庆荣 +5 位作者 孙正娟 袁凯 于松 张宝雷 李楠楠 茹振钢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11年第3期294-301,共8页
本研究以BNS小麦为试材,采用分期播种和春季播种试验,研究BNS不同播期的幼穗分化进程及其温光与育性的关系,旨在进一步明确BNS育性转化的穗分化敏感时期。结果表明:(1)随播期推迟,BNS二棱期至药隔期的穗分化天数和不育度均逐渐减小,且... 本研究以BNS小麦为试材,采用分期播种和春季播种试验,研究BNS不同播期的幼穗分化进程及其温光与育性的关系,旨在进一步明确BNS育性转化的穗分化敏感时期。结果表明:(1)随播期推迟,BNS二棱期至药隔期的穗分化天数和不育度均逐渐减小,且二者呈极显著正相关(r=0.940~0.942>r0.05/0.01=0.658/0.765)。10月1日~10月9日播种,穗分化天数为52~59d,不育度99%~100%。春播试验天数为19~22d,自交结实率为63%~78%。(2)BNS温度敏感期为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和药隔期,日均温与不育度相关密切(r=-0.915~-0.818>r0.05/0.01=0.658/0.765),高度不育时平均温度为8.4~12.6℃。(3)BNS光照敏感期为药隔期,日均光长和总光照与不育度相关极显著(r为-0.799,-0.784,0.854,0.954>r0.05/0.01=0.658/0.765),高度不育时日均光照长度为6.6~6.8h。(4)春播试验中雌雄蕊分化期和药隔期的日均温、光(14.2~16.0℃、7~8h)高于诱导高度不育的温光条件,故表现可育。因此BNS温度敏感期为雌雄蕊原基分化至药隔期,光照敏感期为药隔期,是温敏为主的低温短日生态雄性不育小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NS小麦 温光敏雄性不育 穗分化 敏感时期 临界光温
下载PDF
温光敏核不育小麦C412S的育性转换及其APRT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建奎 董静 +3 位作者 宗学凤 余国东 戴秀梅 阮仁武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62-671,共10页
以选育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L.)温光敏核不育系C412S为试材,以C412S回交转育时的受体亲本C412为常规品系对照,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了其育性转换特性。用涂抹压片法观察减数分裂和小孢子发育进程,用半定量RT-PCR技术分析不育与可育... 以选育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L.)温光敏核不育系C412S为试材,以C412S回交转育时的受体亲本C412为常规品系对照,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了其育性转换特性。用涂抹压片法观察减数分裂和小孢子发育进程,用半定量RT-PCR技术分析不育与可育条件下不同发育时期的幼穗中腺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基因(APRT)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通过调整播种期改变雄性发育的温光条件,C412S表现出完全不育—高不育—半不育—正常可育的育性转换特性。C412S花粉败育的高峰在单核小孢子晚期,主要表现圆败型不育。C412S的育性敏感期是从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到成熟花粉期,其中最敏感的时段是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到减数分裂期。与对照相比,C412S的APRT1基因序列有个别碱基变异,但编码氨基酸序列没有变化。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至单核期,与晚播可育条件相比,早播不育的C412S幼穗中APRT基因转录水平下调,因此认为,其育性转换与幼穗中APRT基因转录水平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温光敏细胞核雄性不育性(TGMS) 育性转换 败育 APRT基因
下载PDF
激素调控对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杨海燕 宗学凤 +2 位作者 余国东 石有明 张建奎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9-372,共4页
以小麦温光型细胞核雄性不育系C050S为材料,研究了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和乙烯调控对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育性敏感期用外源IAA,GA3和ABA处理温光敏核雄不育小麦的不育株和可育株,其花粉育性和自交结实率都... 以小麦温光型细胞核雄性不育系C050S为材料,研究了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和乙烯调控对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育性敏感期用外源IAA,GA3和ABA处理温光敏核雄不育小麦的不育株和可育株,其花粉育性和自交结实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可以降低不育植株的不育度,提高可育植株的可育度;用乙烯利(CEPA)和氨基乙氧基乙烯基甘氨酸(AVG)处理调控乙烯水平可以显著地改变温光敏核雄不育小麦的育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光敏细胞核雄性不育系 小麦 激素 育性
下载PDF
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绵杂麦168制种技术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任勇 李生荣 +3 位作者 陶军 李太军 李守国 杜小英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0-34,共5页
为建立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新品种绵杂麦168的高产制种技术体系,研究了其亲本的安全播期、最佳父母本行比和不育系适宜密度。结果表明,其母本核不育系MTS-1在绵阳的安全播期为10月30日前,不育期较C49S-87延长10d;10月25日前后父母本同期... 为建立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新品种绵杂麦168的高产制种技术体系,研究了其亲本的安全播期、最佳父母本行比和不育系适宜密度。结果表明,其母本核不育系MTS-1在绵阳的安全播期为10月30日前,不育期较C49S-87延长10d;10月25日前后父母本同期播种,花期相遇良好且制种安全;绵杂麦168制种产量受父母本行比和不育系种植密度影响显著,最佳父母本行比为1∶5或1∶6,不育系适宜密度为210×104.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 绵杂麦168 制种技术
下载PDF
温光敏雄性不育小麦BNS育性的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张保雷 张卫东 +7 位作者 高庆荣 王茂婷 李楠楠 张艳玉 王慧娜 高建华 赵兰飞 茹振刚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33-1542,共10页
【目的】探究新型生态型雄性不育系BNS的遗传特点,为不育系的转育与改良提出理论指导,并为BNS败育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7个品种(系)与BNS的正反交组合,判断BNS雄性不育的胞质效应,并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 【目的】探究新型生态型雄性不育系BNS的遗传特点,为不育系的转育与改良提出理论指导,并为BNS败育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7个品种(系)与BNS的正反交组合,判断BNS雄性不育的胞质效应,并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连续3年对BNS/山农055525 F1、F2的育性表现进行分析,判别其最佳模型,并估计遗传参数。【结果】BNS雄性不育性主要受核基因的控制,部分品种(系)表现胞质效应。BNS/山农055525 F2育性呈现连续分布状态,具有明显的多峰或偏态现象,遗传符合E_1,即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72.5%—79.7%,多基因遗传率为4%—11.6%,环境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例为8.8%—23.6%。BNS雄性不育基因的表达受温度因子的影响较大,F2自交结实率及遗传参数因年度间的温度不同而异。【结论】BNS的雄性不育性受2对主基因和多基因的共同控制,并初步发现存在一定的胞质效应。2对主基因对育性的遗传影响较大,其加性效应远远大于显性效应。因此,在不育系的转育与改良过程中可以进行早代选择,以提高育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温光敏雄性不育 主基因+多基因
下载PDF
小麦温光型两系恢复系MR168的选育与利用初报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生荣 杜小英 +5 位作者 陶军 周强 任勇 欧俊梅 雷加容 李太军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6-308,共3页
利用不同生态区冬、春小麦地理远缘杂交,育成适应西南冬麦区生态条件的温光型两系恢复系材料MR168。其主要特点是早熟,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株高适中,穗大粒多,穗层整齐,穗子方正,开花期较集中,花药较大且外露率高;后期落黄好,灌浆速度... 利用不同生态区冬、春小麦地理远缘杂交,育成适应西南冬麦区生态条件的温光型两系恢复系材料MR168。其主要特点是早熟,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株高适中,穗大粒多,穗层整齐,穗子方正,开花期较集中,花药较大且外露率高;后期落黄好,灌浆速度快;高抗条锈病和白粉病。经初步利用表明,MR168所配组合对早春低温具有较强的抵抗力,不同年份其杂种一代结实正常,丰产性好,适应性广,抗病力强,兼抗条锈病和白粉病,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温光敏 恢复系 MR168 选育 利用
下载PDF
抗条锈温光敏核不育小麦MTS-1的选育及利用初报 被引量:11
15
作者 陶军 李生荣 +3 位作者 杜小英 庞启华 周强 欧俊梅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2-134,共3页
为了改良温光敏核不育小麦C49S对条锈病的抗性,以贵农21为抗锈亲本进行杂交,经过数代选择,培育出了抗条锈温光敏核不育小麦MTS-1。经套袋和花粉育性观察,2000年10月20日前播种的套袋结实率为0,2001年10月20日前播种的花粉育性为0,说明MT... 为了改良温光敏核不育小麦C49S对条锈病的抗性,以贵农21为抗锈亲本进行杂交,经过数代选择,培育出了抗条锈温光敏核不育小麦MTS-1。经套袋和花粉育性观察,2000年10月20日前播种的套袋结实率为0,2001年10月20日前播种的花粉育性为0,说明MTS-1不育特性稳定,适应性强。对MTS-1及其所配组合的抗条锈性及杂种优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TS-1对当前条锈病小种免疫,抗锈性遗传力强;杂种F1抗条锈性大多较好,杂种F1代优势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温光敏不育系 核不育 抗条锈性
下载PDF
外源化学物质对小麦温光敏核不育两用系C49S育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建奎 冯丽 +3 位作者 罗丹 余国东 石有明 李伯群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69-72,共4页
本文探讨了外施赤霉素 ( GA3)、吲哚乙酸 ( IAA)、萘乙酸 ( NAA)、乙烯释放剂乙烯利 ( CEPA)、乙烯生物合成抑制剂氨基乙氧基乙烯基甘氨酸 ( AVG)、植物生长调节剂爱多收 (有效成分单硝化愈创木酚钠 )、氯化钙 ( Ca Cl2 )等化学物质对... 本文探讨了外施赤霉素 ( GA3)、吲哚乙酸 ( IAA)、萘乙酸 ( NAA)、乙烯释放剂乙烯利 ( CEPA)、乙烯生物合成抑制剂氨基乙氧基乙烯基甘氨酸 ( AVG)、植物生长调节剂爱多收 (有效成分单硝化愈创木酚钠 )、氯化钙 ( Ca Cl2 )等化学物质对小麦温光敏核不育两用系 C4 9S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IAA、NAA、GA3对早播不育 (重庆 1 0月 30日播种 )和晚播可育 (重庆 1 2月 1 0日播种 )的 C4 9S的结实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乙烯利对C4 9S的育性表现很强的抑制作用 ,而 AVG则对育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爱多收和 Ca Cl2 对 C4 9S的结实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认为 ,C4 9S育性转换与激素的综合平衡关系有密切关系。乙烯利或其它化学杀雄剂可以用来控制异常高温下 C4 9S不育系可能出现的微量可育花粉 ,以提高制种纯度 ;GA3、AVG、IAA、NAA、爱多收等可以用来提高 C4 9S自交繁殖时的结实率和种子饱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光敏核不育 小麦 外源激素 育性
下载PDF
重庆温光型雄性不育小麦的染色体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静 余懋群 +1 位作者 邓光兵 任正隆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3-165,共3页
本研究采用种子醇溶蛋白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APAGE)和染色体C分带技术对重庆温光型雄性不育小麦的染色体组成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不育系染色体 1B短臂 (1BS)已被黑麦 1R短臂 (1RS)取代 ,具有
关键词 温光敏雄性不育 染色体分析 1RS/1BL易位 小麦 重庆
下载PDF
开颖和柱头外露对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异交结实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宏生 李绍祥 +6 位作者 赵红 丁明亮 崔永祯 顾坚 田玉仙 刘琨 杨木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671-1675,共5页
为提高杂交小麦制种产量,对33个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的开颖率和柱头外露率与总异交结实率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3个不育系的平均不育度为99.60%,天然异交结实率为79.74%,开颖率为83.40%,柱头外露率为4.85%。所有不育系开颖... 为提高杂交小麦制种产量,对33个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的开颖率和柱头外露率与总异交结实率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3个不育系的平均不育度为99.60%,天然异交结实率为79.74%,开颖率为83.40%,柱头外露率为4.85%。所有不育系开颖小花的平均异交结实率为86.13%,开颖小花结实占总异交结实的80.88%,开颖率与总异交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831 4),说明开颖率是决定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异交结实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柱头外露小花的异交结实率为90.23%,其结实占总异交结实的5.39%,柱头外露率与总异交结实率呈正相关,但相关不显著,其原因与不育系的平均柱头外露率较低有关;但柱头外露小花的异交结实能力强于开颖小花,因此选育高柱头外露率小麦不育系有助于提高杂交小麦异交结实率和制种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 开颖率 柱头外露率 异交结实率
下载PDF
重庆温光型小麦雄性核不育系C49s小孢子发生和发育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马欣荣 邓光兵 +3 位作者 陈静 张小萍 余懋群 余国东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63-67,共5页
作者对重庆温光型小麦雄性核不育系“C4 9s”、普通小麦“6 9”及不育系“C4 9s 87”与普通小麦“94 6 4”的杂种F1代雄性器官进行切片观察 ,发现其雄配子发育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间期到二分孢子时期绒毡层差异不大 .在减数分裂前... 作者对重庆温光型小麦雄性核不育系“C4 9s”、普通小麦“6 9”及不育系“C4 9s 87”与普通小麦“94 6 4”的杂种F1代雄性器官进行切片观察 ,发现其雄配子发育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间期到二分孢子时期绒毡层差异不大 .在减数分裂前期Ⅱ到中期Ⅱ ,不育系绒毡层细胞部分呈双核、三核增大细胞 ,部分出现核解体 ,而普通小麦“6 9”与“C4 9s 87/94 6 4”的杂种F1代中没有出现该现象 .不育系绒毡层细胞比可育系迟解体 .从单核早期开始 ,不育系小孢子发育不正常 ,表现为小孢子收缩变形 ,无核或有核细胞质稀薄 ,细胞核不能定向移动到萌发孔的对侧 .“C4 9s”败育的原因可能与绒毡层发育及液泡的动态性有关 .败育的高峰为单核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光型小麦雄性核不育 细胞形态学 花粉败育
下载PDF
雄性不育小麦BS210育性转换特性 被引量:10
20
作者 孙辉 张风廷 +6 位作者 王永波 叶志杰 秦志列 白秀成 杨吉芳 高建刚 赵昌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1-178,共8页
二系法杂交小麦属我国原创性成果,温光敏雄性不育小麦是二系法杂交小麦应用的核心。BS210是本课题组选育的小麦雄性不育材料,2012—2014年通过3个生态区分期播种试验和人工气候箱温光调控试验,研究了BS210的育性转换特性。在不育制种生... 二系法杂交小麦属我国原创性成果,温光敏雄性不育小麦是二系法杂交小麦应用的核心。BS210是本课题组选育的小麦雄性不育材料,2012—2014年通过3个生态区分期播种试验和人工气候箱温光调控试验,研究了BS210的育性转换特性。在不育制种生态区,适期播种条件下,BS210的不育度可达95%~100%,其安全制种播种时期为安徽阜阳9月30日至10月10日、云南丽江9月30日;在可育繁种生态区,晚播条件下,BS210的自交结实率可达70%以上,其安全繁种播种时期为北京海淀11月10日、北京顺义9月30日至11月10日。BS210以温度敏感为主,光照时长对BS210育性影响较小,温度转换敏感期为药隔至单核期。在光照10.0~12.5 h时,其温度转换阈值为10~12?C;在光照14 h时,其温度转换阈值为8~10?C。在短日低温条件下,花粉粒碘染以染败为主,表现为不育;在长日高温条件下,花粉粒碘染为圆形、黑染,表现为可育。通过明确BS210育性转换特性,为指导BS210安全制繁种生态区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系杂交小麦 温光敏雄性不育 育性转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