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CC汽油重馏分的催化裂化和热裂化产物组成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叶宗君 许友好 汪燮卿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6-53,共8页
以FCC汽油重馏分为原料,分别在惰性石英砂及酸性催化剂上,反应温度为300 -700℃,在小型固定流化床上进行热裂化和催化裂化实验。结果表明,FCC汽油重馏分的热裂化起始反应温度为525℃左右。在催化裂化实验中,当反应温度为300-500℃... 以FCC汽油重馏分为原料,分别在惰性石英砂及酸性催化剂上,反应温度为300 -700℃,在小型固定流化床上进行热裂化和催化裂化实验。结果表明,FCC汽油重馏分的热裂化起始反应温度为525℃左右。在催化裂化实验中,当反应温度为300-500℃时,FCC汽油重馏分催化裂化所得的干气100%由单分子裂化反应所产生;525℃时93%的干气由单分子裂化反应产生;550℃时63%的干气由单分子裂化反应产生;反应温度高于600℃时,干气几乎100%由热裂化反应所产生。单分子裂化反应所产生的干气组成中,按体积分数大小的顺序依次为C2H4、CH4、H2和C2H6。而热裂化反应所产生的干气组成中,CH4体积分数最高,约占50%,其次为H2,然后依次为C2H4、C2H6。当反应温度为300~600℃时,FCC汽油重馏分催化裂化所得的液化气80%~100%由催化裂化反应所产生,其主要组成为C3H4、iC4H10和C3H8,而热裂化液化气的主要组分为C3H6、iC4H8和C3H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CC汽油重馏分 催化裂化 热裂化 反应机理 干气 液化气
下载PDF
秸秆生物质热裂解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伟文 冯小芹 段继海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55-361,共7页
生物质能源因其具有优良的环境友好性和可再生性而备受关注。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对废弃资源回收、能源结构转换、环境改善和保护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笔者综述了目前生物质能的主要利用和开发形式,分析了生物质的热裂解机理、生物质热... 生物质能源因其具有优良的环境友好性和可再生性而备受关注。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对废弃资源回收、能源结构转换、环境改善和保护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笔者综述了目前生物质能的主要利用和开发形式,分析了生物质的热裂解机理、生物质热裂解技术的几种典型工艺和各种裂解装置的特点。此外,开发出规模化生产和成套设备的热裂解工艺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亦是生物质热解发展的一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热裂解 热裂解机理 裂解工艺 反应器
下载PDF
丙烷热裂解反应机理及路径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张红梅 温静 +3 位作者 张晗伟 郝玉兰 李金莲 赵亮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9-132,共4页
首先利用Materials Studio(MS)模拟计算得到的丙烷结构数据得到了丙烷热裂解最有可能发生的14个自由基一次反应,并获得其动力学与热力学参数,通过与已有的文献数据进行对比以及已有的烃类热裂解规律验证了MS软件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进而... 首先利用Materials Studio(MS)模拟计算得到的丙烷结构数据得到了丙烷热裂解最有可能发生的14个自由基一次反应,并获得其动力学与热力学参数,通过与已有的文献数据进行对比以及已有的烃类热裂解规律验证了MS软件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进而运用稳态过程中自由基生成与消耗速率相等的方法,对丙烷热裂解可能发生的一次反应不同路径进行了推导和计算,得到了生成乙烯和丙烯各路径的动力学参数,并预测得到了乙烯与丙烯的比例,该结果与文献中的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烷 热裂解路径 反应机理 分子模拟
下载PDF
高煤阶无烟煤热爆机理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步学朋 陈家仁 彭万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209-212,共4页
研究了高煤阶无烟煤的热爆特性 ,结果表明 ,无烟煤的热爆性与煤种有关 ,其热稳定性值TS6- 13为 10 %~ 97% .随着预处理温度的提高 ,煤的热爆性大大降低甚至消失 ,而其热稳定性显著提高 .分析表明 ,煤中内在水分在高温下产生的热膨胀应... 研究了高煤阶无烟煤的热爆特性 ,结果表明 ,无烟煤的热爆性与煤种有关 ,其热稳定性值TS6- 13为 10 %~ 97% .随着预处理温度的提高 ,煤的热爆性大大降低甚至消失 ,而其热稳定性显著提高 .分析表明 ,煤中内在水分在高温下产生的热膨胀应力超过煤自身的极限抗张强度是导致发生热爆裂的主要因素之一 ,高煤阶无烟煤的基本结构单元微晶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爆机理 热稳定性 无烟煤
下载PDF
三元混合绝缘油热裂解过程与产气特性 被引量:4
5
作者 徐晴 郝建 +3 位作者 叶文郁 高晨煜 张静文 廖瑞金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26-1037,共12页
从绝缘油物质成分原子水平研究揭示绝缘油的热裂解产气机制,是科学指导基于油中溶解气体实现变压器故障诊断的关键。基于反应分子动力学对三元混合绝缘油中不同物质成分的单分子、多分子和混合油体系的热裂解动力学过程进行仿真模拟,研... 从绝缘油物质成分原子水平研究揭示绝缘油的热裂解产气机制,是科学指导基于油中溶解气体实现变压器故障诊断的关键。基于反应分子动力学对三元混合绝缘油中不同物质成分的单分子、多分子和混合油体系的热裂解动力学过程进行仿真模拟,研究分析了矿物油、天然酯和改性天然酯中不同类型油品分子的热裂解路径及产气行为,以及三元混合绝缘油的热裂解产气特性,并通过油品过热产气试验验证了仿真结果。结果表明:矿物油、天然酯和改性天然酯分子在热应力下会通过解环、脱羧与脱羰等反应转化为链状烃,再逐步裂解为烃类气体小分子;当油品分子体系增大时,分子热裂解方式与油品单分子相同,但其热裂解反应进程会加快。三元混合绝缘油热裂解仿真结果表明,其在低温过热时油中CO_(2)含量最高,中温过热时油中H_(2)和烃类气体含量增加,高温过热时油中C_(2)H_(2)含量增加,C_(2)H_(4)、C_(2)H_(6)含量增加显著,该油品过热产气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一致。该成果可为基于油中特征气体分析实现三元混合绝缘油变压器过热故障诊断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绝缘油 热裂解 反应分子动力学 反应路径 产气特性
下载PDF
烃类热裂解和催化裂解技术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田畅畅 马振洲 +1 位作者 尹丽 侯旭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77-1694,共18页
烃类热裂解和催化裂解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提高石油资源的利用率,满足日益增长的石油化工产品需求。介绍了烃类裂解技术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热裂解和催化裂解的技术特点。阐述了烃类热裂解反应机理、烃类热裂解过程模拟、金属氧化物和分子... 烃类热裂解和催化裂解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提高石油资源的利用率,满足日益增长的石油化工产品需求。介绍了烃类裂解技术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热裂解和催化裂解的技术特点。阐述了烃类热裂解反应机理、烃类热裂解过程模拟、金属氧化物和分子筛催化剂特性、以及烃类催化裂解过程模拟等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烃分子结构与热裂解反应的构效关系、分子筛催化剂与烃类催化裂解的构效关系。归纳总结了石油烃热裂解、催化裂解技术的核心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为改善烃类热裂解、催化裂解制石油化工产品工艺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类 热裂解 催化裂解 反应机理 过程模拟
下载PDF
灰岩在烧变过程中的热破裂机制试验研究
7
作者 张卫强 曹志成 +2 位作者 周琦忠 王左券 吴云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110,共10页
自燃煤层围岩在不同高温作用下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结构损伤,导致其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地质效应发生显著变化。为深入认识烧变过程中岩石的结构演化规律,以徐州某矿底板灰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温度作用下的热破裂试验,从多尺度上探究岩石... 自燃煤层围岩在不同高温作用下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结构损伤,导致其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地质效应发生显著变化。为深入认识烧变过程中岩石的结构演化规律,以徐州某矿底板灰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温度作用下的热破裂试验,从多尺度上探究岩石热破裂的规律,并结合数值模拟和微观结构测试揭示其发育机理。结果显示:(1)方解石填充裂隙、层理等相对软弱结构面的热破裂温度阈值在300~400℃,完整岩石结构的热破裂温度阈值在500℃左右;600℃之前的热破裂形态较简单,基本是直线型裂纹,且宽度较小、数量较少;700℃以上出现宽度和长度显著增大的弧形热裂纹,热裂纹两侧试样的颜色有明显区别,靠近热裂纹的白色部位还发育一些连通弧形裂纹的次级小裂纹;800℃时,试样颜色全部变白,结构完全破碎,成散体状。(2)从微观结构和热应力角度阐释灰岩热破裂发育机理,发现试验温度路径下试样的热破裂主要发育在降温过程中,且最大热应力差主要在靠近试样表面的近似环形带上分布。500℃以下的热破裂成因主要为热应力在试样的原始缺陷处集中,并超过了部分软弱结构的抗拉强度;500℃以上受热应力与矿物分解共同控制,500℃以上升降温过程中的最大热应力基本超过灰岩的抗拉强度,且菱镁矿、白云母、白云石等矿物逐渐分解,逐渐增多的内部缺陷为应力集中提供有利条件,加剧了热破裂的发育;当温度达到800℃时,热破裂发育程度很高,且白云石和方解石快速分解,生成CaO,部分CaO在冷却过程中与空气接触生成Ca(OH)2,热裂纹与主体矿物分解共同导致试样结构的破碎。研究成果可为岩体破裂和地质结构演化分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岩 热破裂 热应力 矿物分解 温度阈值 成因机理
下载PDF
MIP技术反应过程中裂化反应链引发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魏晓丽 龙军 张久顺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8-22,共5页
采用小型固定流化床装置模拟MIP技术反应条件,研究了催化循环链引发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MIP技术反应过程中,催化循环链的引发主要是原料中烷烃质子化,产生五配位正碳离子,使链反应遵循单分子的质子化裂化反应机理。热裂化反应在催化... 采用小型固定流化床装置模拟MIP技术反应条件,研究了催化循环链引发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MIP技术反应过程中,催化循环链的引发主要是原料中烷烃质子化,产生五配位正碳离子,使链反应遵循单分子的质子化裂化反应机理。热裂化反应在催化裂化反应体系中是不可避免的,热裂化反应产生的烯烃对链的引发也有贡献。烯烃即使是微量,质子化后产生三配位正碳离子,使反应按双分子反应机理进行。链引发阶段单分子反应与双分子反应选择性的比率为4.2∶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流化床装置 MIP技术反应 裂化反应链 反应机理 反应温度 热裂化反应
下载PDF
国内外中低熟页岩油原位改质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孙江河 《石化技术》 CAS 2022年第5期144-146,共3页
我国拥有丰富的页岩油资源,不同于美国海相高成熟页岩油,我国大部分页岩油有机质尚未完全转化,且已转化部分原油度高、气体生成量少,导致地层驱动能量不足流动困难,需要采用原位改质技术进行开采。本文调研了国内外中低熟页岩油原位改... 我国拥有丰富的页岩油资源,不同于美国海相高成熟页岩油,我国大部分页岩油有机质尚未完全转化,且已转化部分原油度高、气体生成量少,导致地层驱动能量不足流动困难,需要采用原位改质技术进行开采。本文调研了国内外中低熟页岩油原位改质开发机理研究进展,在页岩油高温热解、氧化热解、高温催化热解三方面进行浅要分析,为后期原位改质技术规模化开采页岩油提供简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熟页岩油 原位改质 热解机理 高温催化
下载PDF
2,5-二甲基己烷热裂化和催化裂化生成甲烷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福超 袁起民 张久顺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5,共5页
采用脉冲微反装置,在反应温度为550~650℃、低转化率(小于15%)条件下,研究了2,5﹣二甲基己烷在石英砂和ZRP分子筛上的热裂化和催化裂化反应,分析了甲烷的生成机理。结果表明:2,5﹣二甲基己烷热裂化反应的主要产物是甲烷、丙... 采用脉冲微反装置,在反应温度为550~650℃、低转化率(小于15%)条件下,研究了2,5﹣二甲基己烷在石英砂和ZRP分子筛上的热裂化和催化裂化反应,分析了甲烷的生成机理。结果表明:2,5﹣二甲基己烷热裂化反应的主要产物是甲烷、丙烯和异丁烯,在链传递阶段,甲基自由基夺氢可由3条反应路径生成甲烷,叔C—H 键对甲烷选择性的贡献大于90%;ZRP 分子筛的择形催化作用影响2,5﹣二甲基己烷催化裂化的转化率和产物分布,甲烷由质子化裂化反应生成;分析热裂化反应与质子化裂化反应对甲烷生成的影响可知,甲烷主要由热裂化反应生成,且随反应温度升高,热裂化反应对甲烷生成的贡献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5﹣二甲基己烷 催化裂化 热裂化 甲烷 生成机理
下载PDF
热冲击煤细观损伤与能量响应的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王晓琪 马恒 +2 位作者 齐消寒 高科 李胜男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58-466,共9页
为研究热冲击煤细观损伤和能量响应机制的相关性,以平煤十矿24130工作面的煤作为研究对象,借助4K科研相机研究了不同热冲击煤的细观结构特征和热冲击对煤的损伤致裂效应。采用HC-U7非金属超声波探测仪、电热鼓风干燥箱、伺服万能试验机... 为研究热冲击煤细观损伤和能量响应机制的相关性,以平煤十矿24130工作面的煤作为研究对象,借助4K科研相机研究了不同热冲击煤的细观结构特征和热冲击对煤的损伤致裂效应。采用HC-U7非金属超声波探测仪、电热鼓风干燥箱、伺服万能试验机等仪器,开展了不同温度热冲击煤样加载试验,研究了热冲击对煤体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动态破坏时间、冲击能量指数的影响规律,分析了热冲击煤细观结构、宏观破坏状态、煤物理参数与力学参数及能量指数之间的变化关系,并阐述了热冲击煤受力加载过程中煤能量响应机制。结果表明,煤体细观结构与煤能量响应机制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热冲击煤能量响应特征的差异是由煤初始损伤造成的,煤损伤的存在削弱了煤储存弹性应变能并发生破坏的能力。热冲击温度越高,煤样孔隙越发育,孔隙周围更容易形成高应力区相互叠加,更大程度降低力学性能。损伤发育程度越高,能量积聚和耗散能量越低,峰值前能量积聚和峰值后能量释放越稳定,破坏前能量耗散行为的主导作用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热损伤 能量耗散 裂纹演化 致裂机理 超声波
下载PDF
预防蒸汽轮机外缸铸件热裂的措施探索
12
作者 马斌 《铸造工程》 2017年第2期30-32,共3页
分析了导致蒸汽轮机外缸铸件热裂的因素,如铸件形状和化学成分,浇注温度等.根据分析结果,采取了控制浇注温度和硫的含量,附加合适的防裂筋等预防措施,有效地防止了外缸铸件热裂的产生.
关键词 热裂 机制 数值模拟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rmal Stress of Concrete with Different Expansive Minerals Using a Temperature Stress Testing Machine
13
作者 JIA Fujie YAO Yan +2 位作者 ZHAO Shunzeng LIU Li LI Changcheng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22年第2期222-228,共7页
In order to compare the compensation effect of expansive materials with different mineral sources on the temperature stress of concrete,we investigated the temperature stress of concrete when adding calcium sulfoalumi... In order to compare the compensation effect of expansive materials with different mineral sources on the temperature stress of concrete,we investigated the temperature stress of concrete when adding calcium sulfoaluminate type expansive materials(CSA)or CaO and calcium sulfoaluminate mixed type expansive materials(HCSA)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by temperature-stress testing machine(TSTM)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history on the expansion.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pans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kinds of expansive materials with different mineral sources significantly vary.When adding expansive materials,the growth rate of compressive stress during the heating stage increases obviously,the maximum compressive stress is higher,while the decline rate of tensile stress in the late cooling stage becomes slow,and finally cracking temperature decreases.It is proved that concrete with HCSA has lower cracking temperatures and better temperature shrinkage compensation effect.Therefore,it is rational to choose HCSA when preparing concrete with high expansion energy to reduce thermal crack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al stress temperature-stress testing machine expansive materials cracking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mechanism
下载PDF
交联苯乙烯-4-乙烯基吡啶共聚物(CSVPC)的2价第一过渡金属配合物热分解机理的研究
14
作者 严虎 朱琰 金斗满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53-58,共6页
本文根据实验事实和Jellinek假定,提出了合理的CSVPC和CSVPC的2价第一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热分解机理。此机理不仅较好地解释了CSVPC的TG实验现象,也比较满意地解释了CSVPC的2价第一过渡金属配合物的TG实验数据及其一些规律。CSVPC的2价第... 本文根据实验事实和Jellinek假定,提出了合理的CSVPC和CSVPC的2价第一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热分解机理。此机理不仅较好地解释了CSVPC的TG实验现象,也比较满意地解释了CSVPC的2价第一过渡金属配合物的TG实验数据及其一些规律。CSVPC的2价第一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原子吸收实验值和2价第一过渡金属配合物的水合能计算值也能说明此机理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物 CSVPC 过渡金属 热分解机理
下载PDF
稠油蒸汽-CO_2-化学催化复合吞吐作用机理
15
作者 尉雪梅 郑黎明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13-116,121,共5页
针对蒸汽复合液态二氧化碳和层内水热裂解催化剂吞吐注入时,其措施效果不稳定的现象,开展了不同催化剂、CO2、蒸汽单独与稠油作用,以及两两复合作用下原油降黏效果对比实验.由静态降黏实验后气样组分监测,剖析了CO2与裂解催化剂混合应... 针对蒸汽复合液态二氧化碳和层内水热裂解催化剂吞吐注入时,其措施效果不稳定的现象,开展了不同催化剂、CO2、蒸汽单独与稠油作用,以及两两复合作用下原油降黏效果对比实验.由静态降黏实验后气样组分监测,剖析了CO2与裂解催化剂混合应用于稠油降黏时的抑制机理.结果表明:蒸汽吞吐复合注CO2和层内裂解催化剂时,其降黏率较单独催化剂应用时降低14%左右;其主要抑制机理为:CO2可减弱弱碱性硫原子的质子化产生活性中间体的作用,加速稠油中有氧基团的酸聚合反应,抑制可产生活性氢的水气转换反应,导致对裂解后稠油中氢烃组分的抽提,从而致使复合降黏效果变差.由此,推荐了合理的注入段塞流程,为提高该复合技术开发效果的稳定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蒸汽吞吐 层内水热化学催化裂解 注液态二氧化碳 作用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