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酚酸B在心血管疾病中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6
1
作者 林超 刘兆国 +3 位作者 钱星 姚远 徐斌 卞慧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9-452,共4页
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已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头号杀手。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药物以降低该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丹参因其具有较好的活血化瘀功效,目前已被广泛的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且取得较... 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已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头号杀手。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药物以降低该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丹参因其具有较好的活血化瘀功效,目前已被广泛的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且取得较好的疗效。丹酚酸B是丹参提取物中的主要水溶性成分之一,研究证实丹酚酸B具有多种药理活性,不仅对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同时也能够明显的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MI/R)的损伤。该文就近年来丹酚酸B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药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阐述丹酚酸B调控心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机制及其与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关系,为丹酚酸B的临床应用及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B 心肌梗塞 缺血/再灌注 心肌细胞肥大 分子机制 治疗策略
下载PDF
Can we further optimize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for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被引量:22
2
作者 Anthony Davies Guido Wassink +2 位作者 Laura Bennet Alistair J.Gunn Joanne O.Davidso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1678-1683,共6页
Perinatal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is a leading cause of neonatal death and disability.Therapeutic hypothermia significantly reduces death and major disability associated with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o... Perinatal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is a leading cause of neonatal death and disability.Therapeutic hypothermia significantly reduces death and major disability associated with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owever,many infants still experience lifelong disabilities to movement,sensation and cognition.Clinical guidelines,based on strong clinical and preclinical evidence,recommend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should be started within 6 hours of birth and continued for a period of 72 hours,with a target brain temperature of 33.5 ±0.5℃ for infants with moderate to severe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The clinical guidelines also recommend that infants be re warmed at a rate of 0.5℃ per hour,but this is not based on strong evidence.There are no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investigating the optimal rate of rewarming after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for infants with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Preclinical studies of rewarming are conflicting and results were confounded by treatment with sub-optimal durations of hypothermia.In this review,we evaluate the evidence for the optimal start time,duration and depth of hypothermia,and whether the rate of rewarming after treatment affects brain injury and neurological outco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OXIA-ISCHEMIA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neuroprotection therapeutic strategies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nimal models fetal sheep PIGLETS
下载PDF
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防治新理念 被引量:22
3
作者 杜立中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15,共4页
尽管新生儿医学在呼吸领域已取得显著进展,但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在早产儿的发病率仍相当高。文章重点探讨近期研究对于无创通气技术作为极早早产儿的一种治疗模式的重要性的评估和对BPD发生率的影响。同时也探讨了与早产儿肺转归相... 尽管新生儿医学在呼吸领域已取得显著进展,但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在早产儿的发病率仍相当高。文章重点探讨近期研究对于无创通气技术作为极早早产儿的一种治疗模式的重要性的评估和对BPD发生率的影响。同时也探讨了与早产儿肺转归相关的其他治疗策略包括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及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咖啡因、吸入一氧化氮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无创通气技术 治疗策略
原文传递
马兜铃酸肾毒性的临床特征、分子机制及治疗策略 被引量:16
4
作者 涂玥 万毅刚 +3 位作者 孙伟 吴薇 刘莹露 姚建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18,共7页
不同于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AA)突变指纹诱发肝癌,AA具有明确的肾毒性,并且会诱发3种不同类型的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AAN)。AA肾毒性的临床特征为缺乏特异性症状、少量肾小管性尿蛋白、进行性肾功能衰竭... 不同于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AA)突变指纹诱发肝癌,AA具有明确的肾毒性,并且会诱发3种不同类型的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AAN)。AA肾毒性的临床特征为缺乏特异性症状、少量肾小管性尿蛋白、进行性肾功能衰竭、贫血以及广泛的寡细胞性肾间质纤维化伴肾小管萎缩。AA肾毒性的分子机制主要是指AA通过影响微小RNA、内质网应激、氧化应激而直接或间接地诱导肾脏细胞凋亡;此外,肾组织炎症可能也可能是AA肾毒性的分子机制之一。AA肾毒性的治疗策略包括低剂量糖皮质激素、前列腺素E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及中药复方及其提取物等。近年来,我国对含AA的中药材和中成药实施了严格管制,使得AA肾毒性事件和AAN发生率逐年减少。尽管如此,中药相关的药物性肾损伤(Drug-induced kidney injury,DKI)还是不容忽略的问题,其中,建立中药肾毒性的评价方法是认识其分子机制、探寻其治疗策略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兜铃酸肾毒性 马兜铃酸肾病 药物性肾损伤 分子机制 治疗策略
下载PDF
曲妥珠单抗用于乳腺癌辅助治疗的基本原则与策略 被引量:14
5
作者 柳光宇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12-415,共4页
曲妥珠单抗(赫赛汀)的问世开辟了乳腺癌靶向治疗的先河,目前全球至少有6项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实了曲妥珠单抗可以显著提高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本文对上述临床试验的数据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并结合目前我国... 曲妥珠单抗(赫赛汀)的问世开辟了乳腺癌靶向治疗的先河,目前全球至少有6项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实了曲妥珠单抗可以显著提高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本文对上述临床试验的数据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并结合目前我国临床实际情况提出了曲妥珠单抗用于辅助治疗的基本原则以及个体化的治疗策略,为广大乳腺癌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妥珠单抗 临床试验 治疗策略
下载PDF
无痛人流不同麻醉的比较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晶 常业恬 《医学与哲学(B)》 2007年第5期50-51,共2页
为了更好地实行无痛人流,提高无痛人流的镇痛效果、降低麻醉风险及提高患者满意度,用比较治疗学的理念及方法对目前国内报道的一些主要无痛人流的麻醉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发现镇静药丙泊酚与强效镇痛药复合应用于无痛人流安全有效... 为了更好地实行无痛人流,提高无痛人流的镇痛效果、降低麻醉风险及提高患者满意度,用比较治疗学的理念及方法对目前国内报道的一些主要无痛人流的麻醉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发现镇静药丙泊酚与强效镇痛药复合应用于无痛人流安全有效。比较治疗学方法有助于无痛人流不同麻醉的临床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病人流 麻醉 比较治疗学 临床决策
下载PDF
脑缺血损伤的炎症反应及治疗策略展望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志菲 唐希灿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54-461,共8页
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在脑缺血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脑缺血损伤诱导的炎症反应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包括一系列炎症细胞和炎症因子的参与。脑缺血诱导促炎症介质表达,促进白细胞浸润,激活脑内的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产生炎症反应,加... 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在脑缺血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脑缺血损伤诱导的炎症反应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包括一系列炎症细胞和炎症因子的参与。脑缺血诱导促炎症介质表达,促进白细胞浸润,激活脑内的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产生炎症反应,加重脑损伤。脑缺血损伤的炎症机制研究为临床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了重要的思路。本文从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方面简单阐述了参与脑缺血损伤炎症反应的几类研究较多的炎症细胞和促炎症介质,并探讨了针对脑缺血损伤中炎症反应的治疗方案及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损伤 炎症 冶疗策略
下载PDF
Ang/Tie轴对肿瘤血管生成和转移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钱程 郑维维 +5 位作者 邹伟 杨春媚 张珊 吴媛媛 陆茵 王爱云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291-2297,共7页
肿瘤组织内部含有丰富的新生血管,这些血管分布不均一、无规律且分支紊乱。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酪氨酸激酶受体Tie轴介导肿瘤新生血管的稳定成熟过程。Ang1主要发挥促血管稳定作用,Ang2在肿瘤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 肿瘤组织内部含有丰富的新生血管,这些血管分布不均一、无规律且分支紊乱。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酪氨酸激酶受体Tie轴介导肿瘤新生血管的稳定成熟过程。Ang1主要发挥促血管稳定作用,Ang2在肿瘤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中高表达,可使血管结构和功能异常。血管的渗漏为循环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提供了机会。靶向Ang/Tie轴纠正肿瘤血管的异常状态可促进其正常化,联合化疗药物或免疫疗法可发挥抗肿瘤协同作用。本文就Ang/Tie轴在肿瘤血管生成和转移中的作用进行概述,旨在为临床治疗肿瘤提供新的思路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 酪氨酸激酶受体 肿瘤血管生成 肿瘤转移 治疗策略
原文传递
下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董梦丽 周梦倩 +1 位作者 张露 王旭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62-467,共6页
目的:探讨下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规律、相关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以指导制定下咽癌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6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40例经手术治疗的下咽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行计数资料分析,采用... 目的:探讨下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规律、相关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以指导制定下咽癌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6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40例经手术治疗的下咽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行计数资料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模型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40例患者中,颈淋巴结总转移率为68.6%,cN0期患者隐匿性转移率为25.0%,双侧颈淋巴结转移率为25.0%;淋巴结转移最常见区域Ⅱ、Ⅲ、Ⅳ区转移率分别为44.6%、45.2%、18.2%;Ⅰ、Ⅴ、Ⅵ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0.7%、10.4%、7.9%。66.7%转移淋巴结伴有结外侵犯。单因素分析显示颈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病理分级关系密切(P=0.012),与性别、年龄、原发病灶部位、肿瘤T分期均无关(均P>0.05)。本组患者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1.0%、49.1%。Cox回归分析表明转移淋巴结的直径(P=0.012)、数量(P=0.039)、结外侵犯(P=0.010)与下咽癌患者生存率明显相关。当转移淋巴结直径≥2.8cm、数量≥2枚、伴有结外侵犯时预后较差。结论:下咽癌恶性程度高,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差。颈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对影响预后的淋巴结因素采取个体化治疗策略是提高下咽癌治疗效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咽癌 颈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外侵犯 预后 治疗策略
下载PDF
听障儿童/g/和/k/构音异常原因分析及治疗策略 被引量:9
10
作者 卢红云 刘巧云 +2 位作者 黄昭鸣 杜晓新 周红省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08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分析听障儿童/g/和/k/构音异常的原因,探讨相应的治疗策略。方法通过对54例1.5岁~9岁听障儿童/g/和/k/口部运动功能和构音模式的分析,从发/g/和/k/音所需的口部运动、发音部位、发音方式等角度详细分析了造成/g/和/k/构音异常的原... 目的分析听障儿童/g/和/k/构音异常的原因,探讨相应的治疗策略。方法通过对54例1.5岁~9岁听障儿童/g/和/k/口部运动功能和构音模式的分析,从发/g/和/k/音所需的口部运动、发音部位、发音方式等角度详细分析了造成/g/和/k/构音异常的原因,通过临床实践总结了一套系统、有效、简易的治疗策略。结果从听觉识别、口部运动、构音运动训练以及构音音位训练4个层次对/g/和/k/音位异常的矫治进行策略分析,并提供了具体的指导方法。结论经过临床实践证明,言语矫治师在进行构音异常矫治时必须先进行原因分析,再进行科学系统的治疗,本文所介绍的治疗策略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障儿童 /g/和/k/构音异常 治疗策略
下载PDF
爬行脂肪组织在鉴别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徐锡涛 冯琦 +3 位作者 周易 朱炯 郑青 冉志华 《胃肠病学》 2018年第8期455-460,共6页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的疾病表现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两者治疗方法和转归截然不同。目的:探讨能谱CTE定量分析爬行脂肪组织在鉴别UC和C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5年3月行能谱CTE检查的40例CD和15例UC...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的疾病表现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两者治疗方法和转归截然不同。目的:探讨能谱CTE定量分析爬行脂肪组织在鉴别UC和C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5年3月行能谱CTE检查的40例CD和15例UC患者,在能谱CTE图像上对两组患者的5个肠段进行评估,测定肠段对应爬行脂肪组织的能谱曲线斜率(λ_(HU))和标准化水浓度(NWC)。同时测量内脏脂肪面积(VFA)、皮下脂肪面积(SFA),计算两者比值(MFI)。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以ROC曲线比较能谱CTE和内脏脂肪法鉴别UC和C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λ_(HU)、NWC与临床活动性、CRP和内镜评分的相关性。结果:CD患者肠段λ_(HU)和NWC总体上随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UC患者各肠段间则无明显差异。Logistic回归模型的ROC曲线显示,能谱CTE鉴别UC和CD的特异性优于内脏脂肪法(86.7%对73.3%)。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D患者λ_(HU)和NWC与SES-CD评分呈正相关。结论:能谱CTE定量分析爬行脂肪组织在UC和CD的鉴别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HN病 结肠炎 溃疡性 爬行脂肪 能谱CTE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Understanding and Therapeutic Strategies of Chinese Medicine on Gut-Derived Uremic Toxins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被引量:6
12
作者 GUO Chuan RAO XIANG-rong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6期403-405,共3页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 is a major disease that threatens human health. With the progression of CKD,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eath increases,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the elevated levels of uremic toxins (...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 is a major disease that threatens human health. With the progression of CKD,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eath increases,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the elevated levels of uremic toxins (UTs). Representative toxins such as indoxyl sulfate and p-cresyl sulfate are involed in CKD progression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separable from the key role of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The therapeutic strategies of UTs are aimed at signaling pathways that target the levels and damage of toxins in modem medicine. There is a certain relevance between toxins and "turbid toxin" in the theory of Chinese medicine (CM). CM treatments have been demonstrated to reduce the damage of gut-derived toxins to the heart, kidney and blood vessels. Modern medicine still lacks evidence-based therapies, so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the treatments of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nic kidney disease uremic toxins therapeutic strategies Chinese medicine
原文传递
Eradication Treat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Evaluation of Therapeutic Strategies in N’Djamena
13
作者 Mayanna Habkréo Ali Mahamat Moussa +5 位作者 Tahir Mahamat Saleh Djerabet Franckly Fany Haby Mairé Dehainssala Adama Ngaré Mahamat Ali Hachim 《Ope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CAS 2024年第2期59-67,共9页
Background: Helicobacter pylori (Hp) infection is the most widespread bacterial infection in the world. The infection is generally acquired in childhood, but can persist into adulthood. Eradication therapy has undergo... Background: Helicobacter pylori (Hp) infection is the most widespread bacterial infection in the world. The infection is generally acquired in childhood, but can persist into adulthood. Eradication therapy has undergone several modification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different therapeutic strategies used in the eradica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the Centre Hospitalier Universitaire La Reference Nationale of N’Djaména. Patients and Methods: This was a prospective, descriptive analytical study spread over one year, from September 2021 to September 2022. Patients at least 15 years of age presenting with dyspeptic symptoms, seen consecutively in a hepato-gastroenterology consultation and with a positive stool test for H. pylori infection,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Equally, 1/3 of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dual or triple therapy. The remaining third received quadritherapy. Results: A total of 268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mean age 38.40 ± 14.66 with extremes of 16 and 80 years). Males predominated in 58% of cases. Overall therapeutic efficacy was 88.9%.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herapeutic strategies, efficacy was 90.75% for dual therapy with PPI (Rabeprazole) and Amoxicillin. On the other hand, efficacy was 87% and 88.88% for PPI-based triple therapy and dual antibiotic therapy, and for PPI-based quadruple therapy and triple antibiotic therapy. Conclusion: H. pylori infection is a common disease in Chad. Dual therapy with rabeprazole combined with a high dose of amoxicillin over a period of at least two weeks showed similar if not better efficacy than triple or quadruple 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icobacter pylori therapeutic strategies ERADICATION DYSPEPSIA CHAD
下载PDF
早老症(HGPS)的发病机制与治疗策略 被引量:7
14
作者 曾涛 刘新光 周中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87-694,共8页
早老症(Hutchinson-Gilford Progeria Syndrome,HGPS)是一种早发而严重的过早老化性疾病.它是由于编码A/C型核纤层蛋白的LMNA基因发生点突变而引起.这个突变激活了基因11号外显子上一个隐蔽的剪接位点,产生了一种被截短了50个氨基酸的A... 早老症(Hutchinson-Gilford Progeria Syndrome,HGPS)是一种早发而严重的过早老化性疾病.它是由于编码A/C型核纤层蛋白的LMNA基因发生点突变而引起.这个突变激活了基因11号外显子上一个隐蔽的剪接位点,产生了一种被截短了50个氨基酸的A型核纤层蛋白.然而,一个广泛分布于核膜上结构蛋白的突变,如何引起HGPS患者的早老表现,目前还不太清楚.最近研究发现,HGPS患者的细胞核结构与功能发生了各种异常,主要表现在:progerin蓄积与核变形、细胞核机械性质的改变、组蛋白修饰方式与外遗传控制的改变、基因表达调控异常、p53信号传导通路激活和基因组不稳定等方面.目前存在机械应激假说和基因表达失控假说两种假说解释HGPS的发病机制.对于HGPS患者,尚无有效的临床干预措施,但有学者提出了一些治疗策略,如应用法尼基化的抑制剂、反义寡核苷酸和RNA干扰方法.HGPS被认为是研究正常衰老机制的一个模型.对HGPS深入研究将有助于阐明A型核纤层蛋白和核膜的正常生理功能,及其在生理衰老和疾病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老症 发病机制 治疗策略 A型核纤层蛋白 基因突变
下载PDF
寰枢椎脱位手术后翻修的原因及策略 被引量:7
15
作者 臧全金 历强 +4 位作者 梁辉 杨文龙 杨平林 李浩鹏 贺西京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0-227,共8页
目的 :分析寰枢椎脱位手术后翻修的原因,探讨其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寰枢椎脱位手术后翻修患者,男11例,女4例,翻修时年龄15~68岁(46.60±14.95岁);两次手术相隔2~120个月(28.73±38.59个月)。根据影像资料及手术探查情况... 目的 :分析寰枢椎脱位手术后翻修的原因,探讨其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寰枢椎脱位手术后翻修患者,男11例,女4例,翻修时年龄15~68岁(46.60±14.95岁);两次手术相隔2~120个月(28.73±38.59个月)。根据影像资料及手术探查情况分析翻修原因。翻修手术中均行8~10kg颅骨牵引及后方松解;后方结构完整患者行后路固定,根据松解后复位情况决定是否选择前路松解术;1例后路减压患者行前路松解复位固定术。导航模板辅助置入寰枢椎螺钉;自体髂骨松质骨颗粒植骨。随访观察寰枢椎复位、螺钉位置、植骨融合及手术疗效。结果:翻修原因,减压或复位不足10例,内固定失败3例,植骨未融合3例(含植骨未融合致内固定失败1例)。15例翻修手术中,14例为后路固定手术,1例为前路固定手术。通过术中颅骨牵引及充分松解,13例获得解剖复位;2例因广泛骨性融合,无法牵引复位,切除齿状突后彻底减压。导航模板辅助下共置入寰枢椎螺钉42枚,均一次性置入;置钉准确率97.6%。随访3~36个月(16.0±4.2个月),所有病例骨性融合,融合时间为3~6个月(3.7±0.5个月);末次随访JOA评分为13.8±3.1分(11~16分),较术前评分8.1±2.3分(6~11分)明显提高,改善率为(64.0±21.2)%(45.4%~88.8%)。结论:寰枢椎脱位手术后翻修的原因为减压或复位不足、内固定失败以及植骨未融合。充分的术中松解、8~10kg的颅骨牵引、恰当的骨质切除减压有利于翻修术中寰枢椎的复位,导航模板辅助有利于提高置钉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脱位 翻修手术 原因分析 治疗策略
下载PDF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及其致病性与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黄惟彬 黄静 《国际呼吸杂志》 2014年第2期100-106,共7页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感染的流行使其成为医院和社区获得性感染的重要致病菌,MRSA具有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多部位感染、多耐药性特点,与乙型肝炎、艾滋病并称当今世...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感染的流行使其成为医院和社区获得性感染的重要致病菌,MRSA具有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多部位感染、多耐药性特点,与乙型肝炎、艾滋病并称当今世界三大感染顽疾。而MRSA生物膜的形成使感染慢性化并普难以控制,为临床防治带来极大困难。本文对MRSA生物膜的形成过程、群体感应系统、致病性及耐药机制、防治策略进行综述。充分认识和理解其发生发展规律、治疗策略及临床重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生物膜 感染 防治
原文传递
抗肿瘤术后植入式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17
作者 罗雪莲 吴成声 +1 位作者 查诚 刘晟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8-547,共10页
植入式药物递送系统作为一种新兴治疗策略,显著增强了药物疗效,同时有效减轻了药物的不良反应,为肿瘤术后治疗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本文总结了术后肿瘤复发的关键诱因及相应的治疗策略,并全面探讨了近年来抗肿瘤术后植入式药物递送系... 植入式药物递送系统作为一种新兴治疗策略,显著增强了药物疗效,同时有效减轻了药物的不良反应,为肿瘤术后治疗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本文总结了术后肿瘤复发的关键诱因及相应的治疗策略,并全面探讨了近年来抗肿瘤术后植入式药物递送系统的研发进展,包括铸造型植入剂、静电纺丝植入剂、水凝胶植入剂等多种术后植入式药物递送系统。本综述全面总结了术后抗肿瘤植入式药物递送系统的应用前景,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研发方向,希望这一领域的进一步发展能够促进肿瘤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治疗 植入式药物递送系统 治疗策略
下载PDF
脑出血后白质损伤分子机制和治疗研究进展
18
作者 王晓刚 卢雅彬 李纤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76,共18页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临床上常见的卒中类型,具有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特点。由于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血液病或脑血管淀粉样变等病因,血液自破裂的血管溢出,血肿压迫且大量毒性代谢产物可直接损伤脑实质,造成中枢...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临床上常见的卒中类型,具有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特点。由于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血液病或脑血管淀粉样变等病因,血液自破裂的血管溢出,血肿压迫且大量毒性代谢产物可直接损伤脑实质,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缺陷。中枢神经系统包括灰质与白质,灰质由神经元胞体和树突组成,白质由髓鞘包覆的神经轴突和少突胶质细胞组成。目前,ICH的研究多集中于灰质损伤的机制,而针对白质损伤(white matter injury,WMI)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这或是临床使用神经元退行性变保护剂治疗失败的原因之一。近年来,研究人员已确定占位效应、神经炎症、氧化应激等病理生理机制是ICH后WMI的原因,但其分子机制尚未阐明,故针对ICH后WMI的治疗手段亦不成熟。在本文中,我们将简述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总结WMI的病理改变,并重点讨论ICH后WMI的分子机制和治疗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白质损伤 分子机制 治疗手段
原文传递
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诊治及临床研究进展
19
作者 李金伟 谭志明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2-16,共5页
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是目前常见的一种早期妊娠并发症,在近50%的病例中,RSA的病因仍然不明,这类病例通常被称为原因不明的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或特发性复发性流产... 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是目前常见的一种早期妊娠并发症,在近50%的病例中,RSA的病因仍然不明,这类病例通常被称为原因不明的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或特发性复发性流产。通过在PubMed上检索近十年来的相关研究,总结URSA疾病妇女发生流产事件的影响因素和机制,此外,还总结了现有临床实验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探讨不同治疗之间的差异性与局限性,以及在未来临床研究过程中须待解决的问题和重要的优先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复发性流产 免疫因素 治疗策略
下载PDF
咽喉反流事件发生时间点分布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金红 汪晓宇 +3 位作者 王嘉森 张纯 刘志 李进让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5-350,共6页
目的研究24 h咽喉反流事件发生的时间点分布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部就诊的408例患者[男339例,女69例,年龄23~84(55.08±11.08)岁]的24 h腔内多通道阻抗pH监测(2... 目的研究24 h咽喉反流事件发生的时间点分布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部就诊的408例患者[男339例,女69例,年龄23~84(55.08±11.08)岁]的24 h腔内多通道阻抗pH监测(24 h MII-pH)数据,分析气体酸/弱酸反流、气液混合酸/弱酸反流、液体酸/弱酸反流和碱反流事件在不同时间点的发生次数,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基于24 h MII-pH,咽喉反流(LPR)阳性率为77.45%(316/408),气体弱酸反流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反流事件(χ^(2)=297.12,P<0.001)。除气体弱酸反流以外,其余类型反流事件的发生率均呈现餐后升高的趋势,尤其在晚餐后更明显。液体酸反流事件主要发生在晚餐后到次日晨起期间,其中47.11%(57/121)发生在晚餐后3 h内。反流症状量表评分与气体弱酸反流(r=0.127,P<0.01)、液体酸反流(r=0.205,P<0.01)和液体弱酸反流(r=0.103,P<0.05)事件之间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除气体弱酸反流以外,其余类型反流事件的发生率均呈现餐后升高的趋势,尤其在晚餐后更明显。气体弱酸反流在反流事件中的占比最大,其致病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喉反流 时间特征 反流治疗策略 反流事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