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伏邪理论辨治缺血性脑卒中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玉 陈怀珍 赵漫丽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246-249,272,共5页
从伏邪内涵的历史变迁、邪伏病位的不同认识、伏邪致病的特点三方面归纳和总结伏邪理论,通过比较伏邪致病特征、规律与缺血性卒中发生、发展之间的各种关联,探讨推论二者的相关性,从而基于伏邪理论认识中风的病因病机。缺血性卒中的基... 从伏邪内涵的历史变迁、邪伏病位的不同认识、伏邪致病的特点三方面归纳和总结伏邪理论,通过比较伏邪致病特征、规律与缺血性卒中发生、发展之间的各种关联,探讨推论二者的相关性,从而基于伏邪理论认识中风的病因病机。缺血性卒中的基本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本为肝肾阴虚、气血衰少,标则根据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不同分为肝阳上亢,风火相煽,瘀血阻滞,痰湿壅盛等;按病程分阶,急性期以风、火、痰、瘀等标实证候为主,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患者可因气血失调、血脉不畅出现诸多变证;若调摄不当,伏邪未净或是因诱再起又可致复中,对缺血性卒中的早期诊断、分期治疗和预防复发提出相应的对策,认为急性期的总则当以祛邪为要,扶正为次。恢复期与后遗症期应以扶助正气或扶正祛邪并重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邪 缺血性脑卒中 肝肾阴虚 本虚标实 理论探讨
下载PDF
基于湿热瘀结伏邪理论探讨慢性复发性银屑病的中医治疗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建伟 刘学伟 +3 位作者 王刚 陈绍斐 王宁丽 何英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3-95,共3页
从中医“伏邪理论”的发展认识、银屑病慢性复发性与“伏邪理论”的相关性、银屑病伏邪的中医病理性质及其基于伏邪理论的中医治疗探索4个方面,阐述伏邪在慢性复发性银屑病发病中的重要作用,认为慢性复发性银屑病的核心病机是在“血热... 从中医“伏邪理论”的发展认识、银屑病慢性复发性与“伏邪理论”的相关性、银屑病伏邪的中医病理性质及其基于伏邪理论的中医治疗探索4个方面,阐述伏邪在慢性复发性银屑病发病中的重要作用,认为慢性复发性银屑病的核心病机是在“血热”的基础上“易夹湿”、“易致瘀”,共同形成了一个“湿热瘀结”的伏邪状态,在治疗的不同阶段,需要关注“热”、“湿”、“瘀”的不同治疗侧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邪理论 银屑病 慢性复发性 湿热瘀结
下载PDF
浅谈雷丰《时病论》中的伏气学说 被引量:8
3
作者 柳亚平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51-52,59,共3页
清末著名医家雷丰在外感时令病诊治中,很重视对伏气病证的研究。伏气学说最早即起源于《黄帝内经》,历代医家不断发挥,形成多种不同观点。雷丰代表著作《时病论》中阐述了伏气的发病机理、形成条件等问题。他对伏气学说的主要贡献在于... 清末著名医家雷丰在外感时令病诊治中,很重视对伏气病证的研究。伏气学说最早即起源于《黄帝内经》,历代医家不断发挥,形成多种不同观点。雷丰代表著作《时病论》中阐述了伏气的发病机理、形成条件等问题。他对伏气学说的主要贡献在于对六淫伏邪发病规律的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丰 时病论 伏气学说
下载PDF
以“伏邪”学说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医诊治 被引量:8
4
作者 曹云松 王敏 +2 位作者 李方凯 谷新怡 王东峰 《西部中医药》 2017年第5期35-37,共3页
参阅古今文献,结合临床实际,认为复发性口腔溃疡与"伏邪"关系密切,并将"伏邪"的病因病机与该病的形成相联系,临床采用育阴潜阳法,方药以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等为主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复发性口腔溃疡 伏邪学说 育阴潜阳 三甲复脉汤 大定风珠
下载PDF
基于伏邪理论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 被引量:6
5
作者 张莹 聂红明 +2 位作者 俞嫣青 魏宏德 蒋康伟 《河南中医》 2021年第6期829-831,共3页
慢性乙型肝炎具有"发则有证可辨,伏则无机可循"的特点,与伏邪致病特点一致,其病因为伏邪内郁,病机特点为邪恋正虚,故治疗多以扶正祛邪为主。根据伏邪本身发病特点,分三期进行辨治:病邪潜伏期,多见里热,主要以清透伏邪为主,使... 慢性乙型肝炎具有"发则有证可辨,伏则无机可循"的特点,与伏邪致病特点一致,其病因为伏邪内郁,病机特点为邪恋正虚,故治疗多以扶正祛邪为主。根据伏邪本身发病特点,分三期进行辨治:病邪潜伏期,多见里热,主要以清透伏邪为主,使病邪从外而解。肝炎发作期,正邪相争,湿热疫毒郁阻于体内,出现黄疸,或为"阴黄",或为"阳黄",治以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为主。迁延不愈期,病机为肝肾亏虚,湿热未尽,应补益肝肾。慢性乙型肝炎病机错综复杂,常扶正透邪与清热解毒并行,清热利湿与补肾健脾同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伏邪理论 分期辨治 清透伏邪 清热解毒 清热利湿 补肾健脾
下载PDF
基于伏邪理论探讨糖尿病前期的中医防治 被引量:7
6
作者 陈彦希 胡志鹏 谢春光 《四川中医》 2022年第5期21-25,共5页
糖尿病前期属于糖尿病的“未发”阶段,此阶段虽已发生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等病理生理改变,其病变发生隐匿,致病过程漫长,符合中医“伏邪”致病特征。基于伏邪理论,本病责之脾气亏虚,以痰瘀伏邪为主的伏邪藏于体内,日渐积累,... 糖尿病前期属于糖尿病的“未发”阶段,此阶段虽已发生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等病理生理改变,其病变发生隐匿,致病过程漫长,符合中医“伏邪”致病特征。基于伏邪理论,本病责之脾气亏虚,以痰瘀伏邪为主的伏邪藏于体内,日渐积累,损伤散膏与三焦,气机升降失调,终致脾不散精。伏邪久羁,脾运受损导致消渴发生是本病的重要转归。在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下,对糖尿病前期进行干预有利于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本病的治疗应在生活调摄的基础上,以健脾固本、及早祛除伏邪为原则,为本病提供中医防治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邪理论 糖尿病前期 中医防治 治未病
下载PDF
运用伏邪理论辨析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病机演变
7
作者 张杨毅 林振文 +1 位作者 李灿东 陈凌琦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368-3371,共4页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发生慢性胃炎最重要因素之一,早期多数患者无症状表现。幽门螺杆菌隐匿致病的特点与中医伏邪理论有相通之处。文章通过运用中医伏邪理论,将传统望闻问切与现代科学诊疗技术相结合,整体辨析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病机...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发生慢性胃炎最重要因素之一,早期多数患者无症状表现。幽门螺杆菌隐匿致病的特点与中医伏邪理论有相通之处。文章通过运用中医伏邪理论,将传统望闻问切与现代科学诊疗技术相结合,整体辨析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病机演变及预后转归。最终将其归纳为:以邪伏不发、湿阻气机为始,发而显微、湿郁化热为渐,痰瘀入络、邪显成巢为著;并探讨疾病各阶段诊断可能存在漏诊误判的情况发生。以期为提高中医临证辨析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邪理论 中医诊断学 幽门螺杆菌 慢性胃炎 病机演变 整体观 伏湿病邪
原文传递
基于“伏邪理论”探讨CAC发病中TAMs/MUC1介导的结肠炎性微环境形成机制
8
作者 何雪 马淑然 +3 位作者 孙一珂 胡孙林 刘旭 刘雷蕾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6,共6页
炎性微环境在结肠“炎-癌”转化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介导的结肠“炎-癌”转化过程与中医“伏邪理论”具有相似性。本文基于“伏邪理论”探讨了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与黏蛋白1(MUC1)之间的交互关系介导的结肠炎性微环境形成机制... 炎性微环境在结肠“炎-癌”转化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介导的结肠“炎-癌”转化过程与中医“伏邪理论”具有相似性。本文基于“伏邪理论”探讨了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与黏蛋白1(MUC1)之间的交互关系介导的结肠炎性微环境形成机制,认为异常表达的MUC1可作为“伏痰”的研究指标,进一步提出在临床早期治疗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CAC)时,应以扶正透邪为基本原则,灵活运用健脾化痰、调气化痰、清温消痰、活血解毒化痰等治法,以有效干预结肠炎的恶性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邪理论 炎性微环境 CAC TAMS MUC1
下载PDF
从伏邪论治机化性肺炎合并吸烟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医案
9
作者 廖平凡 何军 +3 位作者 丁兆辉 徐晖 史建刚 万丽玲 《基层中医药》 2024年第6期72-77,共6页
机化性肺炎(OP)是指肺泡腔、肺泡管或伴有细支气管管内肉芽组织栓形成为病理特征的非特异性炎症。其大部分病因不明,无特征表现,影像具有游走的特点,若合并吸烟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SR-ILD),极易漏诊误诊。因其具有起病隐匿潜藏、遇感而... 机化性肺炎(OP)是指肺泡腔、肺泡管或伴有细支气管管内肉芽组织栓形成为病理特征的非特异性炎症。其大部分病因不明,无特征表现,影像具有游走的特点,若合并吸烟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SR-ILD),极易漏诊误诊。因其具有起病隐匿潜藏、遇感而发、病程缠绵、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等特点,与伏邪极为相似,中医多将其归为“肺痿”“肺痹”等范畴。本文通过1例OP合并吸烟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案例分析,从伏邪理论角度辨治,为治疗OP提供临床诊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化性肺炎 吸烟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 伏邪理论
下载PDF
从伏邪学说辨治宫腔粘连思路 被引量:1
10
作者 苏娜 齐英华 张建伟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6期752-756,共5页
通过梳理伏邪学说的源流及发展,发现宫腔粘连的病因病机及发病特点与“伏邪致病”具有高度相似性。涉及的伏邪主要包括先天伏邪及伏瘀、伏痰、伏毒;病位在胞宫胞脉,主要责之脾肾等;正气亏虚为邪伏的前提条件,先天精毒及瘀痰毒等内伏邪... 通过梳理伏邪学说的源流及发展,发现宫腔粘连的病因病机及发病特点与“伏邪致病”具有高度相似性。涉及的伏邪主要包括先天伏邪及伏瘀、伏痰、伏毒;病位在胞宫胞脉,主要责之脾肾等;正气亏虚为邪伏的前提条件,先天精毒及瘀痰毒等内伏邪气久滞不去为疾病缠绵难愈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拟定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具体以补肾健脾、扶助正气为主,然后结合内伏邪气的不同分别佐以祛瘀化痰解毒等治法。依托伏邪学说辨治宫腔粘连,其可行性及有效性仍需今后临床实践不断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粘连 伏邪学说 先天伏邪 伏瘀 伏痰 伏毒 正气亏虚 补肾健脾 扶助正气 祛瘀化痰解毒
下载PDF
抑郁症中医分期诊疗思路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鸿雁 王健 赵永厚 《吉林中医药》 2023年第11期1267-1270,共4页
抑郁症不等同郁病,其症状更为复杂,临床诊断及治疗中不易掌握,结合国医大师任继学的伏邪理论、脑髓理论,以及其对“邪祟病”的临床经验,结合王健教授的临床经验,重新梳理了抑郁症的诊疗思路,依据症状轻重可分为轻、中、重度抑郁症;抑郁... 抑郁症不等同郁病,其症状更为复杂,临床诊断及治疗中不易掌握,结合国医大师任继学的伏邪理论、脑髓理论,以及其对“邪祟病”的临床经验,结合王健教授的临床经验,重新梳理了抑郁症的诊疗思路,依据症状轻重可分为轻、中、重度抑郁症;抑郁症轻度病位在肝,中度不局限于某一脏腑,重度在肾,最终影响脑髓,出现各种临床症状。治疗上总的原则为疏肝补肾,调理脏腑,轻度疏肝理气调神;中度健脾疏肝,养心调神;重度补肾填精,活血安神。从伏邪理论出发,注重疾病预防,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伏邪理论 诊疗思路 任继学 王健
下载PDF
从临床到基础探讨以伏邪论治紫癜性肾炎 被引量:8
12
作者 秦松林 李卫勇 +1 位作者 沈贤发 李荣良 《山东中医杂志》 2020年第12期1282-1286,共5页
针对紫癜性肾炎的中医药治疗,提出了从伏邪进行辨证论治的新视角。认为伏邪是紫癜性肾炎的起病关键,滞留部位主要在肾。紫癜性肾炎发病隐匿、病势缠绵等特点,均与“伏邪感病”理论相符合。借助现代研究和认识,在免疫学应答产物、感染因... 针对紫癜性肾炎的中医药治疗,提出了从伏邪进行辨证论治的新视角。认为伏邪是紫癜性肾炎的起病关键,滞留部位主要在肾。紫癜性肾炎发病隐匿、病势缠绵等特点,均与“伏邪感病”理论相符合。借助现代研究和认识,在免疫学应答产物、感染因素、细胞因子等层面显示出与本病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过敏性紫癜疾病的早期应当尽早观察捕捉肾脏指标的变化、保护肾脏功能。论治本病可结合伏邪理论,确立“透表邪、消瘀斑;除湿热、祛瘀毒;益脾肾、固根元”等特色治则治法。伏邪理论为拓展紫癜性肾炎的临床诊治思路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性肾炎 伏邪感病理论 辨证论治 血证 肾脏 治则治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