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孟子性善论思想及其德育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凤贤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26-128,共3页
战国时期,孟子在三种人性论的基础上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性善论思想。他从人类性善的本源、后天的扩充及其途径方面阐述了性善论思想。性善论充分肯定了人的道德属性,为道德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提供了理论基础,并明确了道德教育的目标和内... 战国时期,孟子在三种人性论的基础上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性善论思想。他从人类性善的本源、后天的扩充及其途径方面阐述了性善论思想。性善论充分肯定了人的道德属性,为道德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提供了理论基础,并明确了道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为新时期道德教育提供了积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性善论思想 德育价值
下载PDF
孟子“义袭”说辨正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徽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9-79,158,共12页
在论述如何涵养"浩然之气"时,孟子以"集义"与"义袭"相对。他认为:作为涵养工夫,"养气"与"集义"须臾不可相离。唯有如此,"浩然之气"方得充实与浩大,以致"塞于天地之间... 在论述如何涵养"浩然之气"时,孟子以"集义"与"义袭"相对。他认为:作为涵养工夫,"养气"与"集义"须臾不可相离。唯有如此,"浩然之气"方得充实与浩大,以致"塞于天地之间"。"集义"即"配义与道",体现的是行为的"居仁由义"性。与此相对,"义袭"之为则属于"行仁义",是不具有道德自足性的,故不能生发、滋养"浩然之气"。所谓"其为气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其义为:"浩然之气"乃是"集义"所生,非为假"义"之名可自外而一举袭得之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性善论 集义 义袭
原文传递
孟子性善论的缘起、论证及其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申鹏宇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2年第2期104-108,共5页
孟子是先秦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人性善思想对中国后世影响深远。从先秦人性论的发展,到孟子明确提出性善论是一个发展过程,孟子性善论的提出是这个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殷周之际人文精神的反省,孔子仁的学说,中庸的天命之谓性都... 孟子是先秦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人性善思想对中国后世影响深远。从先秦人性论的发展,到孟子明确提出性善论是一个发展过程,孟子性善论的提出是这个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殷周之际人文精神的反省,孔子仁的学说,中庸的天命之谓性都包含在这一历史过程中,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孟子明确提出性善论,并对性善做了种种深入的论证。他通过人禽之辨,与告子的仁义之辨等深入论证了人性善观点。人性善思想的提出后成为了中国文化人性思想的主流,对中国文化很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性善论 人禽之辨 仁义之辨 中国文化
下载PDF
孟子与荀子人性论的异同
4
作者 蔡坤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7-8,共2页
人性论是儒家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荀子作为儒家的两个代表人物分别主张"性善"论和"性恶"论。造成二人观点针锋相对有其时代背景不同、二人对"性"立论的出发点不同等多方面因素;同时,通过对二者人... 人性论是儒家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荀子作为儒家的两个代表人物分别主张"性善"论和"性恶"论。造成二人观点针锋相对有其时代背景不同、二人对"性"立论的出发点不同等多方面因素;同时,通过对二者人性论的比较,又不难发现孟子、荀子二人都重视后天教育、关于人性论的总目标一致等诸多相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论 “性善”论 “性恶”论
下载PDF
作为中国哲学关键词的“性”概念的生成及其早期论域的开展 被引量:14
5
作者 丁四新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38,共15页
"性"概念是在天命论和宇宙生成论的双重思想背景下产生出来的,它联系着"天命"和"生命体"的双方。其一,"性"概念的提出,是为了追问生命体之所以如此及在其自身之本原的问题。它是一在己的、内... "性"概念是在天命论和宇宙生成论的双重思想背景下产生出来的,它联系着"天命"和"生命体"的双方。其一,"性"概念的提出,是为了追问生命体之所以如此及在其自身之本原的问题。它是一在己的、内在的且潜在的本原和质体。其二,"性"来源于"天命",是"天命"的下落和转化,而人物禀受于己身之中。"天命"与"性"虽有位格的不同,但其实体并无二致。其三,在"天生百物,人为贵"的命题中,古人很早即认识到,人物在其天赋之"性"中已禀受了区别彼此的类本质。孟子进一步辨明此义,认为人性不同于禽兽之性,故曰人性善。其四,"性"概念正式形成于春秋末期,而将"性"同时理解为"天命"的下降、转化和赋予,这很可能是孔子的思想贡献。其五,性命论、心性论、性情论、人性善恶论和人性修养论是"性"概念的相关论域,它们产生很早。其六,郭店简《性自命出》建立了一个由天、命、性、情、心、道、教和仁、义、礼、乐等概念组成的思想系统,其意义十分重大。其七,不同的"人性"概念会影响诸子对于人性善恶的判断及其修养方法的提出。人性善恶的辩论几乎贯穿于春秋末期以来中国古代思想史。其八,子思子的"尽性"说和孟子的"尽心"说是先秦人性修养论的精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命 孔子 性命论 心性论 人性善恶论 人性修养论
原文传递
性善论的诞生
6
作者 末永高康 佐藤将之(监译) 《科学.经济.社会》 2022年第6期99-112,共14页
20世纪末以来的新出土文献带来了新的知识与见解。基于此新知见,对孟子性善论的形成过程有一系列论考,本文即相当于其结论部分。《性自命出》《五行》及“中庸新本”中虽然也有可以称之为性善论的思考模式,但主要建立在“性即气”的思... 20世纪末以来的新出土文献带来了新的知识与见解。基于此新知见,对孟子性善论的形成过程有一系列论考,本文即相当于其结论部分。《性自命出》《五行》及“中庸新本”中虽然也有可以称之为性善论的思考模式,但主要建立在“性即气”的思考上。孟子打破了这种“性即气”的思考,而往“心”所选择的齐一性之中寻求“性”的齐一性,从而构建了他的性善论。以子思思想的展开为轴心,阐明基于“性即气”思考的性善论的成立过程;另外,也进一步探讨孟子是如何改写子思思想,从而发展出他自己的性善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善论 子思 孟子 《性自命出》 《五行》 《中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