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惠言学术传承与赋学思想——以《七十家赋钞目录序》为中心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倩倩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28-30,共3页
《七十家赋钞目录序》不仅体现了张惠言赋学的主要思想,而且序文本身就是一篇清代学者骈文的代表作。张惠言提出了赋"统乎志"的观点,即强调辞赋的比兴寄托,是对赋学理论的发展。其继承《汉书·艺文志》推源溯流的学术传统... 《七十家赋钞目录序》不仅体现了张惠言赋学的主要思想,而且序文本身就是一篇清代学者骈文的代表作。张惠言提出了赋"统乎志"的观点,即强调辞赋的比兴寄托,是对赋学理论的发展。其继承《汉书·艺文志》推源溯流的学术传统,在序文中对22家赋进行评述,是一篇重要的赋学批评文献。另外,这篇骈体序文在写作手法上亦模仿《汉志》与《庄子》,显现了清代常州学者融合骈散的骈文创作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惠言 《七十家赋钞目录序》 赋学理论 写作特色
下载PDF
刘熙载《赋概》与《毛诗序》之关系研究
2
作者 元文广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72-75,共4页
刘熙载《赋论》是赋论著作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对赋这一文体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并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意见。但从整体来看,其受《毛诗序》的影响比较明显,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第一,继承了《毛诗序》诗言志的理论,提出赋言情志;第二,吸收了... 刘熙载《赋论》是赋论著作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对赋这一文体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并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意见。但从整体来看,其受《毛诗序》的影响比较明显,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第一,继承了《毛诗序》诗言志的理论,提出赋言情志;第二,吸收了《毛诗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主张赋以比兴为主;第三、批判了《毛诗序》以来的风雅正变之说,提出以真伪论赋的新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熙载 《艺概》 《赋概》 赋论 《毛诗序》 比兴 真伪
下载PDF
古赋文体概念的生成及文体特征
3
作者 姚奎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94-101,共8页
古赋概念是辞赋体裁发展到一定程度,为保持和捍卫古赋自身文体特征需要而出现的。辞赋发展到六朝,骈文成为文坛潮流,同时四声八病等声律因素出现,辞赋与诗歌一样,由古转骈,由古转律。为区分后起的骈赋、律赋及文赋,自然而然就出现了古... 古赋概念是辞赋体裁发展到一定程度,为保持和捍卫古赋自身文体特征需要而出现的。辞赋发展到六朝,骈文成为文坛潮流,同时四声八病等声律因素出现,辞赋与诗歌一样,由古转骈,由古转律。为区分后起的骈赋、律赋及文赋,自然而然就出现了古赋的文体概念。文体概念的出现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六朝至元朝数百年间的发展,特别是元朝辞赋家的理论贡献,古赋才由一种偶然的提法发展成一种成熟的文体概念。古赋的文体特征与骈赋、律赋、文赋具有显著差别,这由古赋概念产生的背景决定的。古赋主要继承了《楚辞》和汉代散体大赋、抒情小赋的传统,一则重视赋之本义名物铺陈的传统,一则重视情感抒发的传统,此二传统可视为古赋的文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赋 赋论 文体观念 文体特征 古赋辩体
下载PDF
经学浸染下的两汉赋论
4
作者 陈功文 《江苏开放大学学报》 2015年第3期65-69,共5页
随着两汉经学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儒家经典也成为一切言说的标准。受其影响与规范,两汉赋论也显现出鲜明的经学色彩。由于各赋论家在对经学的接受程度、对大赋的创作以及对屈骚的评价等方面存有差异,各人的赋论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而... 随着两汉经学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儒家经典也成为一切言说的标准。受其影响与规范,两汉赋论也显现出鲜明的经学色彩。由于各赋论家在对经学的接受程度、对大赋的创作以及对屈骚的评价等方面存有差异,各人的赋论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而部分赋论家论赋关注到赋作的语言艺术,并给予肯定,具有早期朦胧的文体自觉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 两汉 赋论
下载PDF
试论唐代赋论的新开拓
5
作者 唐小华 《唐都学刊》 2007年第2期20-24,共5页
在我国赋学思想发展史上,唐代赋论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在继承传统赋论基础上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容,这些内容集中表现在唐代古、律体赋论的建立、完备和对赋体创作理论的深化上,体现了在传统赋学思想领域内的新开拓。唐代赋论的... 在我国赋学思想发展史上,唐代赋论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在继承传统赋论基础上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容,这些内容集中表现在唐代古、律体赋论的建立、完备和对赋体创作理论的深化上,体现了在传统赋学思想领域内的新开拓。唐代赋论的新开拓,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作用。唐代赋论是“停滞期”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赋论 古体赋论 律体赋论 赋体创作理论
下载PDF
基于扶阳理论探析视网膜色素变性的防治 被引量:3
6
作者 于韶闻 刘勇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2年第12期960-964,共5页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以夜盲、视力渐降、慢性进行性视野缺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遗传性视网膜疾病,全球发病率约为1/4,000,是临床最常见的致盲性眼底病之一,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多以患者素体禀赋不足为病因,从整体出发、辨证治疗...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以夜盲、视力渐降、慢性进行性视野缺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遗传性视网膜疾病,全球发病率约为1/4,000,是临床最常见的致盲性眼底病之一,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多以患者素体禀赋不足为病因,从整体出发、辨证治疗,对延缓病程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一定效果,扶阳理论共采《易经》《黄帝内经》之长,是中医火神学派的重要理论基础,亦是本病的主要治则,本文以扶阳理论为切入点,总结RP的病因病机特点与辨证治疗规律,为中医临床治疗作出有效探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阳理论 视网膜色素变性 高风内障
下载PDF
从屈宋赋象审美意识到“丽”范畴的定型--中国赋体语言审美家园的筑造
7
作者 刘朝谦 张丹 《云梦学刊》 2023年第2期73-80,共8页
屈宋赋象审美意识见于二人的赋文本中,由于未涉及对赋言美的认知,因此只能看成是中国赋美学的萌芽形态,但后世中国赋美学皆以这个审美意识为原初的基础。对赋体文学真正的审美认知,始于“丽”这个范畴的运用和扩展。在中国赋美学史上,... 屈宋赋象审美意识见于二人的赋文本中,由于未涉及对赋言美的认知,因此只能看成是中国赋美学的萌芽形态,但后世中国赋美学皆以这个审美意识为原初的基础。对赋体文学真正的审美认知,始于“丽”这个范畴的运用和扩展。在中国赋美学史上,扬雄最早把美学范畴“丽”用为赋体文学审美范畴,用以指赋言本身之美,以及赋言所呈现的赋象之美。曹丕将扬雄命题重说为“诗赋欲丽”的观点,至刘勰《文心雕龙》把“丽”在赋美学语境中扩展为一个词群。经历这样的历史建构,“丽”最终被确立为赋美学本质论的核心范畴,赋体文学审美的家园因此得以成功地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象之美 审美意识 赋言之美 赋美学本质论
下载PDF
基于火神派扶阳理论探讨黄疸阴黄论治特色 被引量:2
8
作者 朱彦长 施卫兵 +1 位作者 郭锦晨 许文彬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年第8期1417-1420,共4页
黄疸论治多分阴阳,然阳黄易治,阴黄难疗。清末著名医家郑钦安集前人学术思想立扶阳理论,强调阳气为人立命之根,阳气不足,百病所生,主张治疗上应温阳以化阴,近代著名医家吴佩衡,尊郑氏重阳思想,崇其扶阳理论。临证重视心脾肾,善用姜附桂... 黄疸论治多分阴阳,然阳黄易治,阴黄难疗。清末著名医家郑钦安集前人学术思想立扶阳理论,强调阳气为人立命之根,阳气不足,百病所生,主张治疗上应温阳以化阴,近代著名医家吴佩衡,尊郑氏重阳思想,崇其扶阳理论。临证重视心脾肾,善用姜附桂草,治疗各种阳气不足病证屡起沉疴。该文基于此理论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探讨黄疸阴黄的论治特色,以期为临床治疗黄疸阴黄提供有益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 阴黄 郑钦安 扶阳理论 学术思想 论治特色
下载PDF
《史记》中的赋话与赋论 被引量:1
9
作者 刘伟生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7-10,共4页
司马迁是最为杰出的辞赋理论家之一。司马迁为辞赋家立传并在其传中大量录入辞赋作品。“发愤著书”说是司马迁最重要的文学思想,只有联系屈原屈作,才能全面理解“发愤著书”说的丰富内涵与深层意蕴。《史记》中首次出现了“楚辞”的名... 司马迁是最为杰出的辞赋理论家之一。司马迁为辞赋家立传并在其传中大量录入辞赋作品。“发愤著书”说是司马迁最重要的文学思想,只有联系屈原屈作,才能全面理解“发愤著书”说的丰富内涵与深层意蕴。《史记》中首次出现了“楚辞”的名称。考察《史记》中“辞”、“赋”、“辞赋”、“楚辞”等概念的使用有利于我们了解辞赋名称在汉代的演变情况。在辞赋的功用问题上,司马迁明确地表达了自己重于讽谏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司马迁 赋论 发愤著书
下载PDF
中医治疗腰痛理论探讨 被引量:51
10
作者 周淑娟 《中医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1463-1465,共3页
中医学脏腑理论、经络理论为从内脏、经络、气血调理、治疗腰痛(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了理论依据。腰椎间盘突出症与五脏功能密切相关,但和经络循行、经筋解利有更直接的关系。在腰痛病的诊断中,经络理论接近局部的定位,脏腑理论是总体的... 中医学脏腑理论、经络理论为从内脏、经络、气血调理、治疗腰痛(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了理论依据。腰椎间盘突出症与五脏功能密切相关,但和经络循行、经筋解利有更直接的关系。在腰痛病的诊断中,经络理论接近局部的定位,脏腑理论是总体的定性。因此治疗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应在脏腑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经络辨证,或以经络经筋为辨证基础,参考脏腑辨证,使之更接近临床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治疗 脏腑理论 经络理论
下载PDF
基于肠道菌群和菌心学说探讨中医现代化发展新思路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成岗 巩文静 +2 位作者 李志慧 高大文 高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304-4307,共4页
当前慢病高发的现实压力迫切呼唤中医现代化以破解慢病防控难题。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学术界发现人是由人体和微生物组成的超级共生体,并不断发现肠道菌群与慢病之间存在相关性甚至因果性,以及饥饿源于菌群的新发现并形成菌心学说及相应体... 当前慢病高发的现实压力迫切呼唤中医现代化以破解慢病防控难题。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学术界发现人是由人体和微生物组成的超级共生体,并不断发现肠道菌群与慢病之间存在相关性甚至因果性,以及饥饿源于菌群的新发现并形成菌心学说及相应体系,提示人体共生微生物尤其是肠道菌群很可能是实现中医现代化的关键点。由于科技水平所限,古人将"人菌共生"的现象以隐喻的方式,朴素地理解为(粪便中的)肠道菌群以"(肮)脏"的方式"藏(音cang)"在人体(肠道)这个"(形)象"中,形成了传统中医的藏象学说和脏腑理论。结合菌心学说进行理解,可见很多中药是通过靶向调控肠道菌群微生态系统、而不是直接作用于人体发挥治疗作用,从而为以改善肠道菌群异常为核心的中药评价和研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肠道菌群 中医现代化 菌心学说 饥饿源于菌群 藏象学说 脏腑理论
原文传递
基于脏腑理论探讨抑郁症心肾不交证与脑-肠轴的关系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朔 徐一兰 +4 位作者 李月 李珠 高杉 李琳 于春泉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12-18,共7页
心肾不交证是抑郁症临床中常见的中医证型之一,以心火亢盛、肾精亏虚为重要的病机特点。脑-肠轴是实现大脑和肠道之间中枢神经系统和肠神经系统两大系统功能整合的重要通道,在抑郁症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西医学认为脑-肠轴是抑郁症... 心肾不交证是抑郁症临床中常见的中医证型之一,以心火亢盛、肾精亏虚为重要的病机特点。脑-肠轴是实现大脑和肠道之间中枢神经系统和肠神经系统两大系统功能整合的重要通道,在抑郁症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西医学认为脑-肠轴是抑郁症发生发展的媒介,中医学则将抑郁症的病机演变责之于心肾及相应的脏腑。文章从脏腑关系探讨并阐释抑郁症心肾不交证与脑-肠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心肾不交 脑-肠轴 脏腑理论
下载PDF
王清任《医林改错》学术特点浅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施岚尔 张文婧 朱章志 《河南中医》 2020年第2期187-189,共3页
《医林改错》是清朝名医王清任的"记脏腑之书",记载了王清任对脏腑解剖和人体生理功能的基本认识,并对自认为古代医书中存在的脏腑错误进行了改正,阐述了血瘀证形成的病理原因及治疗方法,阐明了其"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 《医林改错》是清朝名医王清任的"记脏腑之书",记载了王清任对脏腑解剖和人体生理功能的基本认识,并对自认为古代医书中存在的脏腑错误进行了改正,阐述了血瘀证形成的病理原因及治疗方法,阐明了其"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的学术观点。王清任在临床治疗中重视补气活血,把大剂量补气药和活血化瘀药配伍使用,既能提高活血化瘀的能力以祛邪,又能促使旧血排出、新血产生而扶正,继承并丰富了中医学的扶正祛邪、标本兼治治疗气虚血瘀证的治疗方法。其所创制的33首方剂,经后世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反复验证,确有佳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清任 《医林改错》 脏腑 气血学说
下载PDF
班固对汉赋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踪凡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14-120,共7页
班固在《汉书》中为十余位西汉赋家立传,全文载录了18篇赋及其有关情况。他对汉赋的性质渊源、兴盛原因、社会功能、价值地位、创作原则作了理论阐发,对赋作也有评点解析。他的许多真知灼见连同他作为官方学者的历史局限,都对后代的汉... 班固在《汉书》中为十余位西汉赋家立传,全文载录了18篇赋及其有关情况。他对汉赋的性质渊源、兴盛原因、社会功能、价值地位、创作原则作了理论阐发,对赋作也有评点解析。他的许多真知灼见连同他作为官方学者的历史局限,都对后代的汉赋研究有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固 汉赋资料 汉赋理论
下载PDF
健脾除湿驱风药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唇炎的初期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必泽 左渝陵 +1 位作者 金钊 赵娟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44-46,共3页
目的观察健脾除湿驱风药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唇炎的初期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慢性唇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予四君子汤合三仁汤加减联合西药局部治疗,对照组予单纯西药局部治疗,疗程21 d。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症状、... 目的观察健脾除湿驱风药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唇炎的初期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慢性唇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予四君子汤合三仁汤加减联合西药局部治疗,对照组予单纯西药局部治疗,疗程21 d。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对照组总有效率56%,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体征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除湿驱风药联合西药初期治疗慢性唇炎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支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唇炎 健脾除湿驱风 四君子汤合三仁汤 中西医结合治疗 玄府理论
下载PDF
曹志群基于脏腑经络奇经理论辨治溃疡性结肠炎 被引量:6
16
作者 颜华 姜璐 曹志群(指导) 《山东中医杂志》 2021年第5期515-518,共4页
曹志群教授将脏腑理论、经络理论、奇经理论相融合,形成脏腑经络奇经理论,并提出“脏腑气血升降在经(气)-入络(血)-深入奇经(肾)”的辨证模式。他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演变过程为脾虚湿蕴-肠络瘀阻-奇经受损,病机特点是脾虚湿阻为本,... 曹志群教授将脏腑理论、经络理论、奇经理论相融合,形成脏腑经络奇经理论,并提出“脏腑气血升降在经(气)-入络(血)-深入奇经(肾)”的辨证模式。他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演变过程为脾虚湿蕴-肠络瘀阻-奇经受损,病机特点是脾虚湿阻为本,络脉瘀阻、痰瘀互结为标。治以理脾化湿、化瘀通络,或兼以清化、调和、温通,自拟方“芪仙苡酱汤”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肠澼 脏腑经络奇经理论 脾虚湿蕴 肠络瘀阻 奇经受损 芪仙苡酱汤 曹志群
下载PDF
基于玄府理论探析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治疗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伟道 周婉瑜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0年第7期503-505,共3页
玄府理论的建立主要基于玄府学说与临床实践的结合,本文主要目的是探析玄府理论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治疗上的应用。气、血、水代谢失常是DME的基本病理因素,其主要病理过程可概括为糖尿病(DM)从阴虚燥热向阴阳两虚的证候转化中引起... 玄府理论的建立主要基于玄府学说与临床实践的结合,本文主要目的是探析玄府理论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治疗上的应用。气、血、水代谢失常是DME的基本病理因素,其主要病理过程可概括为糖尿病(DM)从阴虚燥热向阴阳两虚的证候转化中引起的五脏功能失调、玄府郁闭,进一步可导致气滞、血瘀、水液内停,病变的根本在于眼之玄府,目中玄府郁闭为核心病机。在治疗上,以开通玄府为根本,以开府益气、活血利水法并重为法则,提倡辨证与辨病论治相结合,以逍遥散合五苓散为基础方,根据黄斑水肿气滞、血瘀、水停的偏重加减。在用药上,宜用辛散、开府之药,如柴胡、薄荷等,且善用虫类开府,如地龙等。玄府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中医治法在DME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府理论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开府益气、活血利水法 中医治法
下载PDF
基于“以通为用”理论探讨乳癌治疗思路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成 王昶鸿 姚德蛟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19年第5期6-8,共3页
乳腺癌是国内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医药的干预使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及总生存时间显著提高。本文基于"以通为用"的中医理论,从形态、生理、病理角度说明乳房与奇恒之府的关联性,论述乳房生理上... 乳腺癌是国内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医药的干预使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及总生存时间显著提高。本文基于"以通为用"的中医理论,从形态、生理、病理角度说明乳房与奇恒之府的关联性,论述乳房生理上当以通为用,癌肿发病责之不通,乳癌临证关键在于通达,以气机为先,兼顾寓通于补、通和气血的观点,以期丰富乳癌中医论治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通为用 乳腺癌 通补兼施 论治思路
下载PDF
基于张元素脏腑辨证与制方遣药理论探讨十二时辰疾病 被引量:4
19
作者 高广龙 岳妍 《山东中医杂志》 2013年第7期453-454,共2页
对十二时辰疾病的发病基础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张元素脏腑辨证与制方遣药理论,对十二时辰疾病的诊断、治疗提出一种方案,为诊断、治疗此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十二时辰疾病 定时发作性疾病 脏腑辨证理论 制方遣药理论 张元素
下载PDF
来自脏腑图的隐喻——以肺脏和膀胱图像为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赖敏 贾春华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1211-1215,共5页
图像是保存和传播知识的重要载体,而中医古籍中的脏腑图是研究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文献资料。以《历代中医古籍图像类编》收载的肺脏图像和膀胱图像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图像及其所附文字加以整理比较,并从中医理论的文化背景和概念隐喻理... 图像是保存和传播知识的重要载体,而中医古籍中的脏腑图是研究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文献资料。以《历代中医古籍图像类编》收载的肺脏图像和膀胱图像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图像及其所附文字加以整理比较,并从中医理论的文化背景和概念隐喻理论的角度,阐释肺脏图中肺管九节、肺为八叶和膀胱图中膀胱有无上口所蕴含的中医藏象理论。尝试说明古代中医学者是如何处理目视观察水平下解剖实体与肉身经验及人体生理现象之间的矛盾,以及如何通过图像隐喻地构建、表达脏腑的形态和功能,从而揭示概念隐喻理论在中医藏象学说中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象学说 概念隐喻 肺脏图像 膀胱图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