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定子单作用液压马达转矩脉动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闻德生 常雪 +2 位作者 张少波 王远 孔维涛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8-242,247,共6页
为了解双定子单作用液压马达的性能,在探讨双定子单作用液压马达理论排量和理论转矩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滑块数对液压马达转矩脉动的影响,得出液压马达滑块数与转矩脉动的数学关系式。结果表明,滑块个数为奇数的液压马达的转矩脉动小,... 为了解双定子单作用液压马达的性能,在探讨双定子单作用液压马达理论排量和理论转矩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滑块数对液压马达转矩脉动的影响,得出液压马达滑块数与转矩脉动的数学关系式。结果表明,滑块个数为奇数的液压马达的转矩脉动小,进一步推导出滞后角对液压马达差动连接和内、外马达同时工作时的转矩脉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定子单作用液压马达 理论排量 差动连接 转矩脉动
下载PDF
对我国空气源热泵室外名义工况分区的思考 被引量:18
2
作者 石文星 杨子旭 王宝龙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2,共12页
由于我国不同区域的气候特点和建筑负荷的特征不同,建筑需求冷热量差异很大,针对不同地区提供相应需求的空气源热泵产品是推动空气源热泵技术进步和产业有序、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我国气候特点、负荷特征和空气源热泵的特性,... 由于我国不同区域的气候特点和建筑负荷的特征不同,建筑需求冷热量差异很大,针对不同地区提供相应需求的空气源热泵产品是推动空气源热泵技术进步和产业有序、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我国气候特点、负荷特征和空气源热泵的特性,结合国内外空气源热泵标准的发展状况,阐述我国空气源热泵进行分区设计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室外侧名义工况分区方案。分析表明:我国不同气候区的空气源热泵的制热性能应采用不同的室外侧名义制热工况进行设计,但可采用统一的名义制冷工况确定其制冷性能;在此基础上,分析给出了适用于我国不同区域空气源热泵的室外侧名义制热与名义制冷工况,以及相应工况下的名义热冷比、压缩比与理论输气量的需求,为空气源热泵研发的技术路线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名义工况 热冷比 压缩比 理论输气量
下载PDF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s(TENGs) 被引量:9
3
作者 SHAO JiaJia JIANG Tao WANG ZhongLin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7期1087-1109,共23页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TENG) is an emerging powerful technology for converting ambient mechan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through the effect of triboelectricity. Starting from the expanded Maxwell’s equati...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TENG) is an emerging powerful technology for converting ambient mechan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through the effect of triboelectricity. Starting from the expanded Maxwell’s equation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ENGs has been gradually established. Here, a review is given about its recent progress in constructing of this general theory. The fundamental mechanism of TENGs is constructed by the driving force—Maxwell’s displacement current, which is essential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electromagnetic generators.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of the displacement current from a threedimensional mathematical model are presented, as well as the theoretical studies on the TENGs according to the capacitor models. Furthermore, the figure-of-merits and standards for quantifying the TENG’s output characteristics are discussed, which will provide important guidelines for optimizing the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TENGs towar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Finally,perspectives and challenges are proposed about the basic theory of TENGs and its futu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displacement current three-dimensional model capacitor model figure-of-merits
原文传递
CRTSⅡ型轨道板上拱离缝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尹峰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7-120,133,共5页
建立了包含CRTSⅡ型轨道板与砂浆层离缝的无砟轨道结构和CRH2型3节车结构的车辆-轨道空间耦合动力学模型,模拟在不同轨道板与砂浆层离缝量条件下钢轨和轨道板动位移以及轮轨垂向力的变化情况,分析离缝对轨道动力响应的影响以及列车通过... 建立了包含CRTSⅡ型轨道板与砂浆层离缝的无砟轨道结构和CRH2型3节车结构的车辆-轨道空间耦合动力学模型,模拟在不同轨道板与砂浆层离缝量条件下钢轨和轨道板动位移以及轮轨垂向力的变化情况,分析离缝对轨道动力响应的影响以及列车通过离缝区域时轨道变形以及回弹情况。结果表明:在通常状况下,车轮经过离缝区域时与同一节车车体中部通过时相比,钢轨与轨道板动位移存在较大差值,理论上可视为有载荷与无载荷状态的差值。采取在车体中部加装无载荷检测设备,将其检测结果与综合检测列车检测数据对比从而间接寻找轨道板离缝较大处所的方法,理论上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无载荷状态 理论分析 层间离缝 无砟轨道 动位移 轮轨力
下载PDF
A theoretical model of collision between soft-spheres with Hertz elastic loading and nonlinear plastic unloading 被引量:6
5
作者 Youhe Zhou 1,2,a) 1) Key Laboratory of Mechanics on Disaster and Environment in Western China,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 2)Department of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Science,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 730000,China 《Theoretical & Applied Mechanics Letters》 CAS 2011年第4期34-39,共6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theoretical model on the normal(head-on) collision between soft-spheres on the basis of elastic loading of the Hertz contact for compression process and a nonlinear plastic unloading for restitut... This paper presents a theoretical model on the normal(head-on) collision between soft-spheres on the basis of elastic loading of the Hertz contact for compression process and a nonlinear plastic unloading for restitution one,in which the parameters all are determined in terms of the material and geometric ones of the spheres,and the behaviors of perfect elastic,inelastic,and perfect plastic collisions appeared in the classical mechanics are fully described once a value of coefficient of restitution is specified in the region of 0 ≤ ε ≤ 1.After an empirical formula of the coefficient of restitution dependent on the impact velocity is suggested to fit the existing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by means of the least square method,the predictions of the dependency and the collision duration are in well quantitative agreement with their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It is found that the measurable quantities are dependent on both the impact velocity and the parameters of spheres.Following this model,finally,an approach to determine the spring coefficient in the linear viscoelastic model of the collision is also displayed.These results obtained here will be significantly beneficial for the applications where a collision model is requested in the simulations of relevant grain flows and impact dynamics et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mal collision of soft-spheres theoretical model residual displacement restitution coefficient collision duration
下载PDF
抽水引起的土层与地面沉降规律 被引量:7
6
作者 杨建民 隋颜阳 纪森林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2-99,共8页
抽水引起地面沉降的相关科技文献数量极多,除了少部分复杂的数值计算可以将流固耦合作用、土的本构关系等因素全面考虑之外,绝大多数基于分层总和法的沉降计算未考虑土层径向相邻点位移差引起的摩阻力,且个例的计算结果难以充分证明某... 抽水引起地面沉降的相关科技文献数量极多,除了少部分复杂的数值计算可以将流固耦合作用、土的本构关系等因素全面考虑之外,绝大多数基于分层总和法的沉降计算未考虑土层径向相邻点位移差引起的摩阻力,且个例的计算结果难以充分证明某些内在的沉降规律。本文基于竖向分层、水平微分的思想,选取柱坐标下任一土层中的土体微单元,考虑其因水位降低引起的有效应力增加和摩阻力导致的有效应力减少,基于土体一维压缩变形本构关系,建立该层土体微单元偏微分控制方程,联立各层获得多层偏微分方程组。经求解得到上述方程组的理论解析解,解析解显示各层分层沉降值和地面沉降值与井距的对数呈线性关系。用国内外抽水导致地面沉降的3个实测数据验证了该规律,此规律可用于推算非实测点的沉降值,具有广泛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路基 地面沉降 理论分析 抽水 分层总和法 位移差 摩阻力
下载PDF
力平衡型双定子轴向柱塞马达的转矩脉动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闻德生 郑珍泉 +2 位作者 杨杰 张凯明 张三喜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76-679,共4页
在双定子马达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出新型结构的力平衡型双定子轴向柱塞马达.通过对其结构和原理的介绍,计算出该新型液压马达的理论排量.为进一步了解这种液压马达的工作性能,通过计算马达的瞬时转矩,分析了奇数柱塞数和偶数柱塞数对马达... 在双定子马达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出新型结构的力平衡型双定子轴向柱塞马达.通过对其结构和原理的介绍,计算出该新型液压马达的理论排量.为进一步了解这种液压马达的工作性能,通过计算马达的瞬时转矩,分析了奇数柱塞数和偶数柱塞数对马达输出转矩脉动不均匀性的影响,得出柱塞数与马达转矩不均匀系数的关系式.结果表明:马达柱塞数目为奇数时的转矩脉动比偶数时的转矩脉动更好,而且马达瞬时转矩脉动随柱塞数目的增加呈递减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平衡型双定子 轴向柱塞马达 理论排量 转矩脉动
下载PDF
采煤机行走轮受力分析与改进措施 被引量:5
8
作者 高恒 《煤炭与化工》 CAS 2017年第6期111-113,共3页
阳煤集团某矿采煤机行走轮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生断齿事故,通过现场调研,分析其原因是齿根交变弯曲应力过高。针对这一问题,分别采用传统齿轮强度计算公式与有限元法对行走轮进行强度校核与受力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行走轮齿根弯曲应力偏大... 阳煤集团某矿采煤机行走轮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生断齿事故,通过现场调研,分析其原因是齿根交变弯曲应力过高。针对这一问题,分别采用传统齿轮强度计算公式与有限元法对行走轮进行强度校核与受力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行走轮齿根弯曲应力偏大,对比两种方法结果,采用传统方法与有限元计算齿轮弯曲应力偏差为8%,验证了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在考虑互换性的前提下,提出通过增加行走轮变位系数的方法来减小弯曲应力,采用有限元法分别对不同变位系数下的行走轮进行应力分析对比,得到了较为合适的变位系数,为采煤机行走轮改进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 行走轮 理论计算 变位系数
下载PDF
隔离矿柱参数优化与监测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徐中华 李金星 +2 位作者 付信凯 秦秀山 刘强 《中国矿业》 2023年第S02期87-91,共5页
针对李官集铁矿-320m中段采区水平隔离矿柱设计厚度过大造成资源浪费问题,采用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方法对隔离矿柱进行了参数优化,最终推荐厚度不低于23m。为监测隔离矿柱在开采中的稳定性,矿山在-320m中段建立了一套地压监测系统。应力... 针对李官集铁矿-320m中段采区水平隔离矿柱设计厚度过大造成资源浪费问题,采用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方法对隔离矿柱进行了参数优化,最终推荐厚度不低于23m。为监测隔离矿柱在开采中的稳定性,矿山在-320m中段建立了一套地压监测系统。应力与位移监测结果显示,监测时段该隔离矿柱上方各测点岩体无大范围应力集中和明显变形,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局部区域因地质构造出现小范围喷层开裂,但尚未达到影响稳定性的破坏尺度,后续可根据监测数据适时调整隔离矿柱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离矿柱 理论计算 数值模拟 应力监测 位移监测
下载PDF
内外啮合齿轮马达的转矩脉动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巧燕 闻德生 高俊峰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9-53,共5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内外啮合齿轮马达。该齿轮马达的小齿轮与共齿轮形成内啮合齿轮马达,大齿轮与共齿轮形成外啮合齿轮马达,比传统齿轮马达在一个壳体中多了一个齿轮马达,实现了液压系统的节能与简化。在对该新型内外啮合齿轮马达理论排...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内外啮合齿轮马达。该齿轮马达的小齿轮与共齿轮形成内啮合齿轮马达,大齿轮与共齿轮形成外啮合齿轮马达,比传统齿轮马达在一个壳体中多了一个齿轮马达,实现了液压系统的节能与简化。在对该新型内外啮合齿轮马达理论排量和转矩进行了分析后,得出其在不同工作方式下排量与转矩的公式以及齿数对转矩脉动性的影响,即齿数越多该马达的转矩脉动性越小,为以后更好的设计出性能完善的内外啮合齿轮马达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外啮合齿轮马达 共齿轮 理论排量 转矩脉动
下载PDF
单机牵引60 kg/m钢轨9号道岔转辙器转换特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邵壮 骆焱 +1 位作者 张东风 刘婷林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5-51,共7页
以单机牵引60 kg/m钢轨9号道岔转辙器为研究对象,建立考虑尖轨初始内力的有限元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分析滑床台摩阻力、牵引动程、尖轨固定端扣件数量对转辙器转换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滑床台摩擦因数增大时,不足位移和转换力显著增加... 以单机牵引60 kg/m钢轨9号道岔转辙器为研究对象,建立考虑尖轨初始内力的有限元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分析滑床台摩阻力、牵引动程、尖轨固定端扣件数量对转辙器转换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滑床台摩擦因数增大时,不足位移和转换力显著增加,最小轮缘槽宽度减小,滑床台的摩擦因数是影响道岔转辙器转换能力的关键因素,摩擦因数由0.25增加到0.40时,曲、直尖轨不足位移分别增加了39%和37%,转换力增加了36.2%;牵引动程增大时,最小轮缘槽宽度增加,不足位移和转换力受影响较小,在结构设计阶段可适当增加牵引点动程;尖轨固定端扣件组数增加时,不足位移显著降低,最小轮缘槽宽度减小,转换力变化不大,适当增加扣件组数有利于降低尖轨不足位移,但需考虑对最小轮缘槽宽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单机牵引 理论分析 转换特性 道岔转辙器 摩擦因数 不足位移 最小轮缘槽宽度
下载PDF
考虑拱效应的弧形咬合桩计算方法
12
作者 张宇 张莲花 《广州建筑》 2024年第1期43-46,共4页
咬合桩防渗止水性能优异,弧形结构抗压能力强、整体性好,把二者的优点结合将产生一种新型经济实用的支护体系。本文以结构力学为基础,将圆弧微拱咬合桩的拱效应与被动区土抗力等效为弹簧,提出了一种简化计算法。以跨岷江特大桥14#墩拱... 咬合桩防渗止水性能优异,弧形结构抗压能力强、整体性好,把二者的优点结合将产生一种新型经济实用的支护体系。本文以结构力学为基础,将圆弧微拱咬合桩的拱效应与被动区土抗力等效为弹簧,提出了一种简化计算法。以跨岷江特大桥14#墩拱座基坑为背景,利用此方法计算桩的变形,并与监测数据、数值模拟以及规范法对比,探讨该方法的可行性和计算精度问题。结果表明:使用本方法所计算出的桩体水平位移与监测结果均表现出了悬臂桩变形趋势且桩顶位移相差较小,说明了该方法在弧形咬合桩设计计算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可为相关工程提供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形咬合桩 解析法 理论分析 侧位移 拱效应等效弹簧
下载PDF
一种强度补偿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丽红 李艳萍 +2 位作者 候桂凤 伦翠芬 于之靖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2-74,共3页
介绍了一种强度补偿型光纤位移传感器。该传感系统通过两路接收光纤来实现光强补偿。对其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系统可以有效地消除因光源发光功率波动、光纤损耗变化以及环境光干扰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关键词 自动控制技术 光纤传感器 理论研究 位移 反射 强度补偿
下载PDF
已知端部位移的明管结构分析的解析法 被引量:3
14
作者 林绍忠 陈琴 苏海东 《长江科学院院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8-21,共4页
为分析端部位移已知的明钢管结构应力 ,从壳体理论出发提出了一套理论公式 ,并经有限元法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 明钢管 结构分析 理论公式 端部位移 压力管道
下载PDF
铁路实体墩墩顶温差位移及规范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雨权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8-82,共5页
温差引起的墩顶位移是设计中一项重要指标,为填补现行2017年版桥规墩顶温差位移无可用计算公式的空缺,以满足规范提出的验算墩顶位移必须考虑0.5倍温差的要求,基于力学平衡和几何关系,通过严密的理论推导,得到了实体桥墩在线性和非线性... 温差引起的墩顶位移是设计中一项重要指标,为填补现行2017年版桥规墩顶温差位移无可用计算公式的空缺,以满足规范提出的验算墩顶位移必须考虑0.5倍温差的要求,基于力学平衡和几何关系,通过严密的理论推导,得到了实体桥墩在线性和非线性温差温度场作用下各自的墩顶位移计算公式。通过位移等效得到等效线性温度可取5℃,并将等效线性温差公式用于通用图检算。研究结果表明:(1)理论推导的实体墩温差墩顶位移计算公式可弥补2017年版桥规计算公式的空缺;(2)通过对线性温度场和非线性温度场等效分析,得到等效线性温差为5℃,与德国规范一致;(3)对于已知温度场的桥墩,可采用非线性温度场计算公式,对于设计中缺少温度场的,可采用等效线性温度场计算公式;(4)实体墩通用图验算结果显示,温差墩顶位移随着墩高增大而增大,温差贡献的水平位移可达允许折角的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 桥墩 理论分析 温度位移 温度场 等效线性 规范适应性 允许折角
下载PDF
小号码可动心轨道岔的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3
16
作者 柳亚楠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1-113,121,共4页
针对小号码可动心轨道岔的需求,通过对传统单肢弹性可弯结构心轨的理论分析,结合小号码可动心轨道岔的结构特点,采用新型可动心轨形式——枢轴式的可动心轨辙叉。该辙叉采用心轨插入组件,并人为设定枢轴使之作为旋转中心,实现心轨可动... 针对小号码可动心轨道岔的需求,通过对传统单肢弹性可弯结构心轨的理论分析,结合小号码可动心轨道岔的结构特点,采用新型可动心轨形式——枢轴式的可动心轨辙叉。该辙叉采用心轨插入组件,并人为设定枢轴使之作为旋转中心,实现心轨可动从而消除有害空间的目的,并通过枢轴与垫板轴孔的配合,对心轨插入组件进行限位。这种新型可动心轨形式有效减小了心轨转换所需要的纵向长度,避免了过大的心轨扳动力以及因后端不足位移产生的道岔几何形位病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工程 道岔设计 理论研究 小号码可动心轨撤叉 枢轴 扳动力 不足位移
下载PDF
黄土地区高压旋喷桩施工挤土效应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户军杰 赵文辉 +2 位作者 王保成 王定顺 张金瑞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692-2696,共5页
高压旋喷桩作为一种方便高效的复合地基加固措施,适用于湿软黄土地区路基帮宽段地基加固。高压旋喷桩施工注浆期间中会挤压周边土体产生变形,从而影响线路的安全运营。以某高速铁路引入既有城际铁路路基帮宽段工程为背景,通过对高压旋... 高压旋喷桩作为一种方便高效的复合地基加固措施,适用于湿软黄土地区路基帮宽段地基加固。高压旋喷桩施工注浆期间中会挤压周边土体产生变形,从而影响线路的安全运营。以某高速铁路引入既有城际铁路路基帮宽段工程为背景,通过对高压旋喷桩单桩施工挤土过程的简化分析,将施工注浆过程简化为半无限土体中一系列球形空腔膨胀的过程,提出了考虑施工参数与土体参数的单根高压旋喷桩施工引起土体位移的计算方法;给出了施工结束时土体侧向位移及垂向位移计算公式;根据量纲分析提出了球形空腔半径的计算公式,并将理论预测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通过该方法进行参数化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的递增,土体垂向位移不断减小,侧向位移先增大后减小;黄土地区单桩施工影响范围约为10倍成桩半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路基 高压旋喷桩 理论分析 土体位移 预测方法
下载PDF
倾斜中厚煤层沿空掘巷煤柱留设宽度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俊鹏 《江西煤炭科技》 2019年第2期86-89,共4页
针对倾斜中厚煤层条件下沿空掘巷煤柱留设过宽、煤柱内部应力集中严重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两种方法进行研究,确定合理窄煤柱宽度为7m,改善了巷道围岩应力,提高了矿井资源回收率,安全经济效益较显著。
关键词 沿空掘巷 窄煤柱 理论分析 数值模拟 垂直应力与位移
下载PDF
Displacement desorption test of coalbed methane and its mechanism exploring 被引量:1
19
作者 ZHANG Suian HUO Yongzhong +2 位作者 YE Jianping TANG Shuheng MA Dongmi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5年第S1期158-162,共5页
Through the test of CH4 displaced by CO2 using the coal sample as the adsorbent, this paper has found the coalbed methane (CBM) displacement desorption phenomenon under the natural conditions and CBM mining conditions... Through the test of CH4 displaced by CO2 using the coal sample as the adsorbent, this paper has found the coalbed methane (CBM) displacement desorption phenomenon under the natural conditions and CBM mining conditions. With the help of the adsorption theory of the modern physical chemistry and interfacial chemistry, the CBM competitive adsorption and displacement desorption mechanism are intensively discussed, and a new path for studying the CBM desorption mechanism in the CBM exploitation process is explo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bed METHANE displacement DESORPTION simulation TEST theoretical study.
原文传递
桥梁徐变效应的有限元算法研究及程序验证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雨权 廖立坚 +2 位作者 李林安 霍学晋 李黎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2-68,共7页
徐变是控制混凝土桥梁设计的重要因素,但因徐变计算一般封装于商业软件中,设计人员无法掌握计算原理。为研制自主有限元软件,摸索出桥梁徐变计算过程,从徐变系数开始研究,并对Midas帮助文件和基于Tröst-Bazant的工程实用分析算法... 徐变是控制混凝土桥梁设计的重要因素,但因徐变计算一般封装于商业软件中,设计人员无法掌握计算原理。为研制自主有限元软件,摸索出桥梁徐变计算过程,从徐变系数开始研究,并对Midas帮助文件和基于Tröst-Bazant的工程实用分析算法进行基于公式推导的对比分析;基于分析结果进一步给出递推形式的徐变累加计算模型,并通过连续梁实例测试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Midas帮助文件给出的徐变算法和基于Tröst-Bazant基本方程的徐变算法本质上是一致的,当满足ρ(t,τ_(0))=1/2时,两者之间的方程是等价的;(2)通过加权最小二乘法将徐变系数写成通用格式,可将基于空间梁单元的徐变算法改造成递推形式,加快运算速度;(3)基于递推形式编制的卧龙程序,在同等边界条件下,其徐变位移的计算精度满足工程设计要求,竖向最大相对误差3%左右,且绝对误差较小,水平向相对误差在1%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理论分析 徐变效应 徐变位移 递推形式 最小二乘法 程序验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