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9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喂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11
1
作者 董梅 王丹华 +3 位作者 丁国芳 刘艳云 赵时敏 王智凤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7-90,共4页
目的 总结极低出生体重儿 (VLBWI)胃肠喂养的临床特点、分析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探讨有利于喂养成熟的要点。方法 对NICU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并痊愈出院的 3 8例婴儿进行喂养相关因素和体重增长情况调查。本组患儿出生体重 ( 13 14&... 目的 总结极低出生体重儿 (VLBWI)胃肠喂养的临床特点、分析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探讨有利于喂养成熟的要点。方法 对NICU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并痊愈出院的 3 8例婴儿进行喂养相关因素和体重增长情况调查。本组患儿出生体重 ( 13 14± 180 )g。按是否有多次出现喂养后呕吐、腹胀、胃残余超过喂入量的 3 0 %、胃内咖啡样物、被禁食 >2次、第 2周末喂入量 <8ml/ (kg·次 )分为喂养不耐受或耐受两组 ,分析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危险因素 ;按早开始 (≤ 6d)和晚开始 (≥ 7d)胃肠喂养分成两组 ,比较有关临床因素。结果 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为 5 5 % ( 2 1/ 3 8)。喂养耐受和不耐受两组的胎龄、出生体重、开奶日龄、达足量喂养日龄及住院天数差异有显著性。胎龄小、脐插管、应用氨茶碱及开始胃肠喂养日龄晚是喂养不耐受的显著相关危险因素。早开奶组达足量喂养日龄 [( 2 9 0± 11 2 )d]和住院天数 [( 41 7± 12 4)d]较晚开奶组明显缩短 [分别为 ( 41 8± 16 9)d和 ( 5 5 4± 17 5 )d],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如果VLBWI的生命体征平稳 ,在出生 6d内应尽可能早地开始胃肠道喂养或非营养性吸吮。早期微量喂养、缓慢加奶、谨慎禁食、促进排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观察 婴儿 极低出生体重 肠道营养
原文传递
延续护理干预对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58
2
作者 刘桂华 钱小芳 +4 位作者 欧萍 葛品 徐玉英 黄龙生 谢燕钦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97-703,共7页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干预模式对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2年11月至2013年04月就诊于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的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100例,按照区组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干预模式对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2年11月至2013年04月就诊于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的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100例,按照区组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共89例早产儿完成研究。对照组接受常规门诊护理,实验组采用院外延续性护理干预模式。于早产儿2月龄、4月龄、6月龄、8月龄、10月龄和12月龄收集两组早产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得分、体格发育状况及再入院率。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实验组早产儿总发育商及各能区发育商均高于对照组(P<0.001);身高、体重均稍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早产儿的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外延续护理干预可促进早产儿的智能发育,降低了再入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极低出生体重 婴儿 超低出生体重 婴儿 早产 护理 儿童发育
原文传递
多中心回顾性分析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 被引量:92
3
作者 江苏省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母乳质量改进临床研究协作组 韩树萍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3-39,共7页
目的多中心回顾性分析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病例来源于2017年全年江苏省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母乳质量改进临床研究协作组19家单位的多中心临床数据库,采... 目的多中心回顾性分析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病例来源于2017年全年江苏省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母乳质量改进临床研究协作组19家单位的多中心临床数据库,采集登记的胎龄≤34周且住院时间≥28d的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500g)的临床资料。纳入符合条件的768例患儿,其中男376例(49.0%)。按临床诊断分为非BPD组和BPD组,采用χ^2检验、非参数检验分析BPD的临床特点及潜在的高危因素。构建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BP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768例患儿中非BPD组577例、BPD组191例,BPD发生率24.9%,其中轻、中、重度构成比分别为73.3%(140例)、23.6%(45例)、3.1%(6例)。BPD组患儿出生胎龄和体重均低于非BPD组[29(28,30)比30(29,31)周、1170(990,1300)比1300(1160,1400)g,Z=-9.959、-7.202,P均=0.000],其中胎龄<28、28~31、32~34周BPD发生率分别为51.7%(46/89)、24.8%(139/561)、5.1%(6/118);出生体重<1000、1000~1249、1250~1500gBPD发生率分别为62.3%(48/77)、25.9%(70/270)、17.3%(73/421);BPD组男婴率[55.5%(106/191)],住院期间常频机械通气率及时间[48.7%(93/191)、120(72,259)h],产房复苏初始吸入氧浓度及最大吸入氧浓度[0.35(0.30,0.40),0.40(0.30,0.50)],红细胞悬液输注量[53(30,90)ml]均高于非BPD组[46.8%(270/577)、14.9%(86/577)及80(29,144)h、0.36±0.18及0.39±0.22、38(28,55)ml,χ^2=4.350、91.640,Z=-3.557、-2.848、-3.776、-4.677,P均<0.05];而BPD组产房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比例低于非BPD组[12.6%(24/191)比19.4%(112/577),χ^2=4.614,P=0.032];BPD组新生儿重度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动脉导管未闭、早产儿贫血、早发败血症、临床败血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均高于非BPD组[15.2%(29/191)比4.5%(26/577)、91.1%(174/191)比56.7%(327/577)、2.6%(5/191)比0.2%(1/577)、43.5%(83/191)比3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危险因素 婴儿 早产 极低出生体重 超低出生体重
原文传递
我国25家Ⅲ级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结局的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77
4
作者 中国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协作性质量改进研究协作组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94-400,共7页
目的统计极低出生体重儿 (verylow birth weight infant, VLBW1)的病死率及早产儿主要疾病发生率,为临床决策及后续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基线参考数据。方法应用“基于证据的质量改进方法降低我国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发生率的整群... 目的统计极低出生体重儿 (verylow birth weight infant, VLBW1)的病死率及早产儿主要疾病发生率,为临床决策及后续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基线参考数据。方法应用“基于证据的质量改进方法降低我国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发生率的整群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第一年(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的基线数据。协作单位为我国19个省级行政区域的25家Ⅲ级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研究对象为所有胎龄〈34+0周、出生体重〈1500g、生后7d内入住协作单位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新生儿。通过标准数据库采集临床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研究期间其纳入VLBWI2956例,包括446例(15.1%)超低Ⅲ生体重儿 (extermely low birth weightinfant, ELBWI)。所有患儿中22.6%(668/2956)自动出院。积极治疗患儿的院内病死率为8.0%(182/2288),积极治疗的ELBWI院内病死率为27.3%(83/304),出生体重1000~1499g患儿的院内病死率为5.0%(99/1984)。所有患儿的总病死率为23.9%(705/2956),ELBWI的总病死率为47.5%(212/446)。VLBWI主要早产儿疾病——败血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Ⅲ度脑室内出血或脑室周围白质软化、≥Ⅱ期坏死小肠结肠炎以及早产儿视网膜病(≥Ⅲ期)的发生率分别为23.9%(707/2956)、18.9%(432/2288)、11.5%(283/2469)、5.6%(144/2561)和3.4%(61/1795);在ELBWI中这几种疾病的发生率分圳为28.9%(129/446)、49.0%(149/304)、21.6%(68/315)、7.2%(23/318)和13.9%(29/208)。45.9%(1050/2288)的积极治疗患儿在住院期间死亡或至少发生1种早产儿主要疾病;ELBWI死亡或以上任意早产儿主要疾病发生率为76.0%(231/304)。结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VLBWI的病死率及早产儿主要疾病发生率高,需进一步评价并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新生儿 婴儿 极低出生体重 死亡率 发病率 横断面研究
原文传递
极低出生体重儿腋静脉穿刺的护理 被引量:73
5
作者 赵京雷 王醒梅 +1 位作者 姜红 范玲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腋静脉穿刺 护理 早产儿 封管
原文传递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校正月龄12个月内体格生长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0
6
作者 丁文雯 向奕瑾 +1 位作者 马佳莉 张莹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2-57,共6页
目的探究极低出生体重(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早产儿校正月龄12个月内体重、身长、头围追赶生长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摘录2014年1月—2016年3月就诊于上海市某妇婴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目的探究极低出生体重(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早产儿校正月龄12个月内体重、身长、头围追赶生长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摘录2014年1月—2016年3月就诊于上海市某妇婴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VLBW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分别与Fenton(2003)早产儿生长曲线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足月儿生长曲线进行比较,探究VLBW早产儿校正月龄6个月及12个月体格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13例VLBW早产儿,其中106例随访至校正月龄3个月及以上。与早产儿及足月儿相比,VLBW早产儿的身长、体重、头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校正月龄6个月时,VLBW男婴身长发育不良与住院时间长、开始经口喂养月龄大、全经口喂养月龄大、开始经口母乳喂养月龄大相关,其体重发育不理想与住院时间长、开始经口母乳喂养月龄大相关(P<0.05)。校正月龄12个月时,VLBW女婴头围发育与母亲年龄和校正月龄6个月纯配方奶喂养有关,其体重发育不良与母亲年龄有关(P<0.05)。VLBW男婴头围发育不良与开始经口喂养及全经口喂养胎龄大有关,其身长发育不良与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有关(P<0.05)。结论尽早过渡到全经口喂养,住院及随访期间母乳和早产儿配方奶混合喂养对VLBW早产儿体格生长起积极作用,提示患儿NICU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喂养指导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出生时低体重 生长和发育 危险因素 喂养 影响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重度脑室内出血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60
7
作者 中国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协作性质量改进研究协作组 曹云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58-264,共7页
目的分析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重度脑室内出血(IVH)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数据来源于"基于循证实践的质量改进方法降低中国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感染发生率的整群随机对照试验"所建立的早产儿临床数据库,前瞻性采集中国2... 目的分析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重度脑室内出血(IVH)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数据来源于"基于循证实践的质量改进方法降低中国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感染发生率的整群随机对照试验"所建立的早产儿临床数据库,前瞻性采集中国25家三级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5年5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出生胎龄<34周、生后7 d内入院患儿的临床资料。通过标准数据库采集临床数据,进行二次分析,研究对象为原始数据库中住院期间完成头颅影像学检查的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排除先天畸形,共纳入8 835例患儿,男性占52.6%(4 643例)。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重度IVH的发生情况。将患儿分为重度IVH组和未发生或轻度IVH组,采用单因素t检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组间比较和分析重度IVH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8 835例患儿中,重度IVH的发生率是7.4%(650例);超低出生体重儿和出生胎龄≤28周早产儿重度IVH的发生率分别是13.5%(160/1 185)和13.1%(368/2 800)。出生体重<750 g、750~999 g、1 000~1 249 g、1 250~1 499 g的早产儿重度IVH的发生率分别为21.1%(31/147)、12.4%(129/1 038)、8.3%(246/2 966)、5.2%(244/4 684);出生胎龄<26周、26~28+6周、29~31+6周、32~33+6周的早产儿重度IVH的发生率分别为25.2%(55/218)、12.1%(313/2 582)、5.2%(243/4 649)、2.8%(39/1 386)。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重度IVH的独立保护因素是出生胎龄(OR=0.752,95%CI:0.687~0.823,P=0.000)和剖宫产出生(OR=0.733,95%CI:0.592~0.907,P=0.004);独立危险因素是5 min Apgar评分≤3分(OR=1.897,95%CI:1.194~3.013,P=0.007),生后第1周内使用有创机械通气(OR=1.499,95%CI:1.207~1.862,P=0.000),生后第1周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OR=2.093,95%CI:1.724~2.541,P=0.000)。结论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重度IVH的发病率仍较高,小胎龄、非剖宫产、5 min Apgar评分≤3分、生后第1周内使用有创机械通气、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极低出生体重 婴儿 超低出生体重 脑室内出血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初乳口腔滴注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状况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61
8
作者 季福婷 张玉侠 +1 位作者 胡晓静 吕天婵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57-1160,共4页
目的探究口腔滴注初乳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分配到实验组(n=32)和对照组(n=32)。实验组使用生母冷藏初乳进行口腔滴注,1次/4h,0.2 ml/次,持续7 d。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滴注,其余干预措... 目的探究口腔滴注初乳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分配到实验组(n=32)和对照组(n=32)。实验组使用生母冷藏初乳进行口腔滴注,1次/4h,0.2 ml/次,持续7 d。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滴注,其余干预措施一致。收集并记录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喂养状况,包括:每日预计完成奶量、实际摄入奶量、潴留次数及潴留总量;达到全胃肠道营养及完全不潴留时的胎龄;发生喂养中断的例数及原因。结果1出生后第10天、第11天、第13天两组患儿的潴留次数、潴留量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儿达全胃肠道营养以及完全不潴留时胎龄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3喂养中断发生人数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初乳口腔滴注可以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状况,减少胃潴留的发生,缩短患儿达到全胃肠道营养的胎龄,降低喂养中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极低出生体重 初乳 口腔滴注 胃潴留
原文传递
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模式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支持中的应用 被引量:59
9
作者 王陈红 施丽萍 +3 位作者 马晓路 林慧佳 许燕萍 杜立中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7-181,共5页
目的 评价经鼻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支持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6年1至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共有3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nHFOV,其中男24例、女12例,出生胎龄(27.... 目的 评价经鼻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支持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6年1至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共有3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nHFOV,其中男24例、女12例,出生胎龄(27.5±2.5)周,出生体重(980 ±318)g,回顾性病例对照的方法调查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nHFOV的参数设置、不良反应、应用前后呼吸功能的变化及最终结果.nHFOV应用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或两相关样本比较的非参数检验,不同治疗方式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36例患儿中共有32例(89%)切换为nHFOV后避免了气管插管.17例患儿在其他无创辅助通气支持失败后进行营救性治疗,19例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模式直接改nHFOV预防性治疗.营救性治疗患儿应用nHFOV后24 h内呼吸暂停的次数、血氧饱和度(SpO2)低于0.85的次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及吸入氧浓度(FiO2)均较应用前24 h内明显下降[(1.2±1.1)比(6.3±2.1)次,(1.1±1.2)比(4.3±1.5)次,(43±8)比(56±10) mmHg,0.30±0.07比0.39 ±0.11,1 mmHg =0.133 kPa,t=7.562、8.913、4.179、3.437,P均<0.01].预防性治疗患儿应用nHFOV后24 h FiO2及PaCO2水平与应用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42 ±0.12比0.40 ±0.10,(49±8)mmHg比(48±7)mmHg,t=0.872、0.501,P均>0.05],但平均气道压较前下降[(7.9±2.6)比(9.6±1.6) cmH22O,1 cmH2O=0.098 kPa,t=2.198,P=0.041].4例患儿发生鼻中隔黏膜损伤,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nHFOV作为一种新的无创辅助通气模式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安全有效,可以作为其他无创辅助通气支持失败后的治疗或有撤机失败高风险患儿的预防性治疗,从而避免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极低出生体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高频通气 无创辅助通气
原文传递
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尖端位置与体重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3
10
作者 罗飞翔 陈朔晖 +3 位作者 程晓英 樊小燕 王琴 尹雅郡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49-953,共5页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尖端位置与体重增长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留置PICC期间所拍摄的胸片,记录胸片上的导管尖端位置,采用椎体定位计算导管尖端位置改变。计算拍摄胸片当日和...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尖端位置与体重增长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留置PICC期间所拍摄的胸片,记录胸片上的导管尖端位置,采用椎体定位计算导管尖端位置改变。计算拍摄胸片当日和首次定位时相比的体重增长率。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法分析胸片上导管尖端移位和体重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共有57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和246张胸片纳入研究。首次拍摄胸片当日体重为0.60~1.46(1.06±0.25)kg;日龄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为5(3,7)d。末次胸片时间为置管后(24.0±9.1)d;体重增长率为11.8%~114.8%,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为41.5%(27.1%,65.3%);全部患儿的PICC尖端位置出现改变,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为3(1.8,3.5)个椎体,其中75%出现2个椎体以上的移位,50%有3个椎体的移位。导管尖端偏移的幅度和体重增长率相关。在体重达到40%、70%、100%的增长率时,相对应的PICC尖端出现近似2个、3个和4个椎体的移位。PICC尖端位置改变和体重增长显著相关(r=-0.7,P<0.01);但不同体表穿刺部位二者的相关性有差异。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的PICC尖端位置受体重增长影响。结合PICC首次定位,体重增长40%、70%是导管位置追踪的关键时机。体重增长>100%应拔除或更换导管。通过易受骨骼生长和肢体动作影响部位穿刺的PICC,需提高导管定位的频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出生时低体重 导管插入术 外周 体重变化 异位
原文传递
极低出生体重儿体格发育与神经发育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2
11
作者 桑田 王颖 +5 位作者 胡秀丽 冯琪 张欣 李星 茹喜芳 宋秀婷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161-167,共7页
目的动态监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体格发育指标,探寻其宫内生长、生后早期及院外生长速率与婴儿期神经发育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8月期间生后24 h入住我院新生儿监护病房并存活出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出生体重<1 5... 目的动态监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体格发育指标,探寻其宫内生长、生后早期及院外生长速率与婴儿期神经发育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8月期间生后24 h入住我院新生儿监护病房并存活出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出生体重<1 500 g)早产儿。体格发育指标以头围和体重的标准差分数(SDS)表示,智力运动发育情况以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评价。使用LMS growth软件进行SDS计算,SPSS 16.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患儿共221例,排除参与其他随访项目的患儿52例,纳入分析169例,规律随访患儿138例,随访率81.7%,随访中位校正年龄34.3周,出生、出院及末次随访时生长迟缓(体重SDS≤-2)发生率分别为21.0%、35.0%和7.2%;头围SDS≤-2发生率分别为14.5%、14.5%和19.6%。中位校正周数37.9周的Gesell发育筛查提示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及个人社交发育商(DQ)轻中度落后的比例分别为3.8%、19.1%、4.8%、4.8%和2.9%。以二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智力运动发育预后的相关因素,提示生长指标中,头围增长(随访头围SDS-出生头围SDS)与大运动显著相关(P=0.028)。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大运动发育落后最为常见。绝大部分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体重在院外实现了追赶性生长,但头围发育落后比例呈上升趋势。头围增长与大运动发育显著相关,提示生后早期营养情况对远期神经发育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极低出生体重 生长迟缓 神经发育 随访
原文传递
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生长发育状态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41
12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11,共8页
目的研究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住院期间的生长发育状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9个城市的9家医院新生儿科于2010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出院的VLBWI的住院资料,根据出生体重,分为宫内生长发育迟缓[I... 目的研究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住院期间的生长发育状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9个城市的9家医院新生儿科于2010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出院的VLBWI的住院资料,根据出生体重,分为宫内生长发育迟缓[IUGR组(n=63)]和非IUGR组(n=120),非IUGR组又根据其出院时是否发展为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而分为EUGR组(n=71)和非EUGR组(n=49),对比性研究IUGR组和非IUGtl组住院期间的日均体重增长速度和出院时EUGR的发生率,及各组的院内营养摄入情况、生长速度和相关疾病因素的影响。结果(1)出生时IUGR和出院时EUGR的发生率分别为34.4%和72.1%,IUGR组的日均体重增长速度高于非IUGR组[(12.5±2.7)g/k vs(11.3±2.5)g/kg,t=3.068,P=0.002],但IUGt/组发展为EUGR的比例明显高于非IUGR组(96.8%vs59.2%,X^2=29.145,P=0.000)。(2)IUGR组在生后1、2、4周、达完全经口喂养前和住院期间的日均热卡摄入[62(51,69)kcal/kg vs 56(45,64)kcal/kg、83(71,94)keal/kg vs 76(66,88)keal/kg、107(94,120)keal/kg vs 95(85,108)kcal/kg;103(96,110)keal/kg vs 97(89,106)kcal/kg、121(111,131)keal/kg vs 111(101,119)kcal/kg](1kcal=4.1840kJ)。蛋白质摄入[1.7(1.3,2.0)g/kg vs 1.6(1.2,1.8)g/kg、2.6(2.1,2.9)g/kg vs 2.3(1.9,2.7)g/kg、3.3(2.7,3.6)g/kg vs 2.7(2.4,3.2)g/kg、3.1(2.6,3.4)g/kg vs 2.8(2.4,3.3)g/k、3.4(3.1,3.8)g/kg vs 3.1(2.8,3.5)g/k]均高于非IUGR组(P〈0.05)。热卡累积损失[407(360,483)kca]/kg vs 448(393,527)keal/kg、534(369,689)kcal/kgw612(453,758)keal/kg、367(12,724)kcal/kg vs 718(330,996)kcal/kg、381(231,609)kcal/kg vs 656(394,959)ke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 婴儿 早产 营养疗法 胎儿生长迟缓 生长障碍 宫内生长发育迟缓 宫外生长发育迟缓
原文传递
极低或超低出生体重儿41例追赶生长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0
13
作者 孙秀静 万伟琳 +2 位作者 董梅 戈海延 王丹华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65-68,共4页
目的研究极低或超低出生体重儿婴幼儿时期追赶生长的情况。方法对我院2001年4月至2005年10月间存活出院的极低或超低出生体重儿定期随访,给予生长发育监测和营养指导,对随访资料完整的41例早产儿进行追赶生长的评估。结果41例极低或超... 目的研究极低或超低出生体重儿婴幼儿时期追赶生长的情况。方法对我院2001年4月至2005年10月间存活出院的极低或超低出生体重儿定期随访,给予生长发育监测和营养指导,对随访资料完整的41例早产儿进行追赶生长的评估。结果41例极低或超低出生体重儿以体重计生长迟缓(低于生长曲线第10百分位)的发生率:出生时为58.5%,出院时为80.5%,校正胎龄足月(37~42周)时为56.1%,3个月时39.2%,6~12个月时22.0%,24个月时仍为22.0%。生长落后的危险因素包括出生低胎龄、宫内生长迟缓、合并窒息、母亲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结论本组极低或超低出生体重儿宫内生长迟缓的比例较高,至出院时又表现出更多的宫外生长迟缓。通过积极的营养支持策略,多数可在6个月内追赶至相应月龄的第10百分位以上。这种快速追赶生长的利与弊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极低出生体重 生长和发育 存活率
原文传递
238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生长速率和影响因素 被引量:38
14
作者 孙秀静 王丹华 +9 位作者 宫丽敏 王颖 米延 陈超 季钗 余加林 张巍 夏世文 杨杰 杨式薇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8-251,共4页
目的观察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住院期间的生长速度及营养支持情况,研究影响其生长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收集2005年1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我国不同地区10所三甲医院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对影响早产儿生长的因素进行... 目的观察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住院期间的生长速度及营养支持情况,研究影响其生长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收集2005年1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我国不同地区10所三甲医院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对影响早产儿生长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有238例符合条件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出生胎龄为(30.9±1.9)周,出生体重(1313±129)g。生后第1周~第6周平均体重生长速率分别为-7.2、14.2、13.6、13.7、14.2、14.8g/(kg·d)。肠内、外营养开始平均时间分别为(3.4±2.3)d和(3.1±1.7)d,总热卡达120kcal/(kg·d)平均时间为(21.3±11.6)d,喂养奶量达150ml/(kg·d)平均时间为(23.4±10.8)d。恢复出生体重后平均生长速率为(13.8±3.5)g/(kg·d),平均住院时间(39.8±13.9)d。出生时小于胎龄者较适于胎龄者恢复出生体重后的平均生长速率快[14.4vs13.2g/(kg·d),t=2.703,P<0.05]。结论平均生长速率较快组[≥15g/(kg·d)]与较慢组[<15g/(kg·d)]相比,出生胎龄差异无显著性,但出生体重低、接受肠内肠外营养早。大多数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在住院期间不能达到正常胎儿在宫内的生长速率。更积极的肠内肠外营养,可能有利于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后的早期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极低出生体重 营养 生长速率
下载PDF
早期诊断极低出生体重儿细菌性感染的实验室指标评价 被引量:34
15
作者 陆中权 张信良 +2 位作者 林忠东 贾玉双 黄达枢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686-689,共4页
目的 评价急相蛋白、白细胞介素 6(IL 6)、白细胞介素 8(IL 8)及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对极低出生体重儿 (VLBWI)细菌感染早期诊断的价值 ,并探讨其内在联系。方法 对1998年 12月~ 2 0 0 0年 4月 ,新生儿病房收治的 42例V... 目的 评价急相蛋白、白细胞介素 6(IL 6)、白细胞介素 8(IL 8)及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对极低出生体重儿 (VLBWI)细菌感染早期诊断的价值 ,并探讨其内在联系。方法 对1998年 12月~ 2 0 0 0年 4月 ,新生儿病房收治的 42例VLBWI,按细菌感染的诊断标准分感染组 (败血症组与疑似败血症组 )共 2 3例和无感染组 19例。用散射比浊法与双抗体夹心ELLSA法 ,于入院后、第 3天、第 5天分别检测α1酸性糖蛋白 (α1AG)、C反应蛋白 (CRP)、结合珠蛋白 (HP)、铜蓝蛋白 (CP)及IL 6、IL 8、SICAM 1。结果  2 3例细菌感染患儿中 ,入院时IL 6的诊断敏感性最高 ,达 87% ,其次CRP与SCAM 1均为 74%、IL 8为 70 % ,α1AG、HP的敏感性最低 (4 3 % )、CP为 42 %。IL 6与CRP、HP、α1AG血清含量均密切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42 5、0 5 45、0 5 5 4(P分别 <0 0 5、<0 0 1、<0 0 1)。 结论IL 6对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有较高敏感性 ,而CRP敏感性低 ,但特异性高 (89% ) ,且两者有紧密内在联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婴儿 细菌感染 急相蛋白质类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胞间粘附分子1
原文传递
无创高频与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序贯撤机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6
16
作者 吴杰斌 翟敬芳 +4 位作者 刘枭 金宝 王彦波 周广玲 周彬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21年第3期165-170,共6页
目的:探讨经鼻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oninvasive 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nHFOV)与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eated 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HHHFNC)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 目的:探讨经鼻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oninvasive 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nHFOV)与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eated 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HHHFNC)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序贯撤机的临床应用。方法:将2017年5月至2020年1月收住徐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已接受气管插管有创通气治疗,准备撤机改为无创通气的88例RDS极低出生体重儿纳入研究。RDS患儿均常规给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nHFOV/HHHFNC组45例,采用有创通气撤机后予nHFOV,nHFOV撤离后给予HHHFNC过渡;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头罩吸氧组43例,采用有创通气撤机后予nCPAP,nCPAP撤离后给予头罩吸氧过渡。观察2组有创通气撤机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撤机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2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生后1 min及5min Apgar评分、分娩24 h前使用糖皮质激素比例、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比例、有创通气时间以及RDS分级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2)nHFOV/HHHFNC组有创通气撤机后1 h、24 h PaO_(2)、PaCO_(2)以及氧合指数(OI,OI=100×MAP×FiO_(2)/PaO_(2))与nCPAP/头罩吸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nHFOV/HHHFNC组与nCPAP/头罩吸氧组有创通气撤机72 h内失败率[9%(4/45)比26%(11/43)]、频繁呼吸暂停发生率[7%(3/45)比23%(10/43)]、nHFOV与nCPAP无创通气撤离失败率[4%(2/45)比21%(9/43)]、用氧时间[12.02(9.08-12.31)d比14.44(11.32-13.26)d]及鼻损伤发生率[4%(2/45)比26%(11/4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3)2组首次nHFOV与nCPAP无创通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肺气漏、坏死性小肠结肠炎、Ⅲ-Ⅳ级脑室内出血、视网膜病变(≥Ⅱ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高频振荡通气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 呼吸机撤离 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 极低出生体重
原文传递
三种鼻饲喂养方式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肠道内营养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5
17
作者 韩静 周翔 +1 位作者 王强 黄从付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04-206,共3页
目的 通过研究不同方式鼻饲喂养方法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VLBW)喂养耐受性及喂养效果,探讨最适合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鼻饲喂养方式。方法 将77例胎龄在29~33周,出生体重在1000~1400g活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男婴38例,女婴39例,随机分... 目的 通过研究不同方式鼻饲喂养方法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VLBW)喂养耐受性及喂养效果,探讨最适合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鼻饲喂养方式。方法 将77例胎龄在29~33周,出生体重在1000~1400g活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男婴38例,女婴39例,随机分为ABC组。A组:间歇鼻饲注入喂养,起始每次奶量2ml/kg,持续时间3~5min,2h1次,每天递增2ml/kg;B组:持续鼻饲输注喂养,使用电子微量输液泵持续鼻饲输注,奶量1ml/(kg.h),持续时间24h,每天递增1ml/(kg.h);C组:间歇持续鼻饲输注喂养,先采用电子输液泵持续鼻饲喂养2h,奶量2ml/(kg.h),间歇2h后,再继续交替进行,每天递增2ml/kg;所有VLBW均同时进行部分外周静脉营养,逐渐过渡到完全肠道内营养,观察3组患儿喂养过程中体重增长,喂养耐受情况以及黄疸持续时间。结果 间歇持续鼻饲输注喂养组喂养不耐受例数最少,黄疸持续时间短,达到完全胃肠道营养时间最少。结论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采用间歇持续鼻饲输注喂养,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最低,达到完全胃肠喂养时间最短,有利于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和胃肠功能完善,优于单纯的间歇或持续鼻饲喂养,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 婴儿 极低出生体重 早产
原文传递
早期母乳喂养量对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喂养不耐受的影响 被引量:33
18
作者 熊小云 孙盼盼 +2 位作者 庄燕珠 林冰纯 杨传忠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8-193,共6页
目的研究早期母乳喂养量对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和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产科出生的27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 目的研究早期母乳喂养量对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和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产科出生的27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500 g)的临床资料,按照生后2周内是否母乳喂养以及母乳喂养量占总喂养量的比例,分为母乳喂养量占比>50%组(高母乳喂养量组,n=199)、母乳喂养量占比≤50%组(低母乳喂养量组,n=55)、配方奶喂养组(n=21)。3组NEC和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入院后2周内母乳喂养量对NEC和喂养不耐受的影响。结果高母乳喂养量组、低母乳喂养量组和配方奶喂养组NEC的发生率分别为1.5%(3/199)、27.3%(15/55)和9.5%(2/21)(P<0.01);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分别为17.6%(35/199)、56.4%(31/55)和28.6%(6/21)(χ^2=34.826,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高母乳喂养量组相比,低母乳喂养量组和配方奶喂养组NEC发生风险增加,OR值分别为24.500(95%CI:6.755~85.594)、6.877(95%CI:1.081~43.744);低母乳喂养量组喂养不耐受发生风险增加,OR值为6.316(95%CI:3.293~12.1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高母乳喂养量组相比,低母乳喂养量组和配方奶喂养组NEC发生风险增加,OR值分别为28.452(95%CI:7.280~111.195)和8.610(95%CI:1.262~58.766);低母乳喂养量组喂养不耐受发生风险增加,OR值为7.207(95%CI:3.601~14.425)。结论生后2周内母乳喂养量占总喂养量50%以上可能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NEC和喂养不耐受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极低出生体重 母乳喂养 小肠结肠炎 坏死性 食物不耐受
原文传递
极低出生体重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危险因素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33
19
作者 于永慧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53-660,共8页
目的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的发生现状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数据来源于协作组所建立的山东新生儿协作网,收集并分析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山东省27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 目的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的发生现状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数据来源于协作组所建立的山东新生儿协作网,收集并分析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山东省27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1051例VLBWI的临床资料。根据校正胎龄36周或出院时以体重评价是否发生EUGR分为EUGR组和非EUGR组,并采用单因素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秩和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分析小于胎龄(SGA)和非SGA婴儿EUGR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VLBWI 1051例,其中男543例(51.7%),EUGR的发生率为60.7%(638/1051);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及超早产儿EUGR的发生率分别为78.3%(90/115)、46.9%(53/113);SGA、非SGA婴儿EUGR的发生率分别为87.6%(190/217)、53.7%(448/83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禁食时间(OR=1.531、1.237,95%CI:1.180~1.987、1.132~1.353,P均<0.01)及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OR=1.090、1.023,95%CI:1.017~1.167、1.002~1.045,P=0.014、0.034)是SGA与非SGA婴儿发生EUGR共同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SGA婴儿,剖宫产出生(OR=8.147,95%CI:2.127~31.212,P=0.002)亦为EUG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非SGA婴儿,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OR=2.572,95%CI:1.496~4.421,P=0.001)及有创呼吸支持时间(OR=1.050,95%CI:1.009~1.092,P=0.016)为EUGR的独立危险因素;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OR=2.241,95%CI:1.173~4.281,P=0.015)、坏死性小肠结肠炎(OR=5.633,95%CI:1.333~23.796,P=0.019)及早产儿视网膜病(OR=2.219,95%CI:1.268~3.885,P=0.005)与EUGR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VLBWI以体重评价EUGR的发生率仍较高,生后避免反复或长时间禁食,尽快实现全胃肠内喂养有望降低EUGR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极低出生体重 宫外生长发育迟缓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母乳喂养质量改进项目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乳喂养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33
20
作者 朱红丹 蒋叶均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37-640,共4页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质量改进项目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亲母母乳喂养以及早产儿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母乳喂养质量改进项目实施前后,即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实施前,对照组,84例)与2017年8月...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质量改进项目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亲母母乳喂养以及早产儿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母乳喂养质量改进项目实施前后,即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实施前,对照组,84例)与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实施后,干预组,75例)浙江省绍兴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VLBWI。比较亲母母乳喂养率及达全胃肠喂养时间等主要结局指标,以及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留置时间、肠外营养使用时间、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率、住院期间平均体重增长率,以及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等次要结局指标。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及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组亲母母乳喂养率较对照组升高[82.7%(62/75)与36.9%(31/84),χ^2=34.183],达全胃肠喂养时间缩短[M(P25~P75)为13(10~16)与17(14~23)d,Z=-4.5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次要结局指标中,干预组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留置时间和肠外营养使用时间明显缩短[M(P25~P75)分别为10(7~13)与14(11~20)d,12(9~15)与16(13~22)d,Z值分别为-4.902和-4.677,P值均<0.001],其余次要结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母乳喂养质量改进项目可有效提高VLBWI亲母母乳喂养率,缩短达全胃肠喂养时间,可行性高,实践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喂养 婴儿 极低出生体重 质量改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