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线技术在岩溶地下水示踪试验中的应用——以青木关地下河系统岩口落水洞至姜家泉段为例 被引量:67
1
作者 杨平恒 罗鉴银 +2 位作者 彭稳 夏凯生 林玉石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5-220,共6页
在岩溶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采用高分辨率野外自动化荧光仪、人工取样和放置活性炭的方法,对青木关地下河系统投放的示踪剂荧光素钠接收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姜家泉是青木关地下河系统的主要出口,岩口落水洞投放的示踪剂在姜家... 在岩溶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采用高分辨率野外自动化荧光仪、人工取样和放置活性炭的方法,对青木关地下河系统投放的示踪剂荧光素钠接收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姜家泉是青木关地下河系统的主要出口,岩口落水洞投放的示踪剂在姜家泉的回收量为93.9%,初现时间为33.3h,地下水最大视流速为222.2m/h,平均视流速为176.6m/h,众数视流速为172.1m/h,说明本试验段内地下径流为典型的紊流流态,岩溶含水介质极不均匀,可能有规模较大且无岔道的岩溶管道存在;(2)岩口落水洞与大木水窝泉、纸厂泉没有直接的水力联系,出口姜家泉与纸厂泉也无直接的水力联系;(3)野外自动化荧光仪精度和自动化程度高,携带方便,大大节约了试验成本,在我国西南岩溶区的地下水示踪试验中具有较大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技术 示踪试验 野外自动化荧光仪 青木关地下河系统
下载PDF
地热回灌的发展现状 被引量:55
2
作者 刘久荣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00-104,共5页
地热回灌是一种避免地热废水直接排放引起的热污染和化学污染的措施,并对维持热储压力,保证地热田的开采技术条件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回灌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数十个重要的地热田生产运行中的一项日常工作,在美国、新西兰、冰岛、意大... 地热回灌是一种避免地热废水直接排放引起的热污染和化学污染的措施,并对维持热储压力,保证地热田的开采技术条件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回灌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数十个重要的地热田生产运行中的一项日常工作,在美国、新西兰、冰岛、意大利、法国、日本、罗马尼亚、丹麦、菲律宾和萨尔瓦多等十多个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国内,北京、天津的地热回灌也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回灌是地热田管理中最为复杂的一项技术,为了避免因回灌而引起热储冷却,需要进行回灌试验和示踪试验,并在回灌过程进行全面的监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回灌 地热废水 热污染 化学污染 热储压力 开采技术 示踪试验
下载PDF
地下水连通介质结构分析——以寨底地下河系统实验基地示踪试验为例 被引量:28
3
作者 易连兴 夏日元 +1 位作者 唐建生 黄俊杰 《工程勘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8-41,共4页
对寨底地下河系统北部区域进行示踪试验,确认了北部区域的地下水分水岭边界。进一步对示踪试验数据进行详细分析,推测得到从投放点G06到排泄点G16、G20之间的地下水连通介质结构,其中G06~G16段以管道介质为主并发育一条支道和一个以上... 对寨底地下河系统北部区域进行示踪试验,确认了北部区域的地下水分水岭边界。进一步对示踪试验数据进行详细分析,推测得到从投放点G06到排泄点G16、G20之间的地下水连通介质结构,其中G06~G16段以管道介质为主并发育一条支道和一个以上溶潭,G16~G20段含水介质则以裂隙为主。最后依据投放量、最大检测浓度等建立相对浓度系数概念,并用于分析比较G06至G16、G16至G20两段不同含水介质条件下的地下水流的径流集中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下河 示踪试验 介质结构 径流集中度
下载PDF
井间示踪剂测试半解析方法体系数学模型 被引量:27
4
作者 刘同敬 姜汉桥 +4 位作者 李秀生 雷占祥 赵金玲 李梅香 解立春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8-123,共6页
在井间示踪剂测试资料的半定量-定量化解释方法中,解析方法和数值方法均存在一定的缺点。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善了半解析方法的解释理论和机理,建立了示踪剂测试半解析方法体系数学模型。克服了数值方法工作量大、计算速度和... 在井间示踪剂测试资料的半定量-定量化解释方法中,解析方法和数值方法均存在一定的缺点。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善了半解析方法的解释理论和机理,建立了示踪剂测试半解析方法体系数学模型。克服了数值方法工作量大、计算速度和精度受网格方向性和步长大小控制等缺点,解决了解析方法无法考虑实际井网的非均质性和井间复杂的连通对应关系等问题。研制了半解析方法体系示踪剂测试解释软件,形成了一套实用可靠的示踪剂测试解释方法,在新疆上乌尔禾组油田矿场测试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踪剂测试 半解析方法 数学模型 井间测试 解释方法 计算机软件
下载PDF
吉莲高速公路钟家山隧道涌突水条件分析 被引量:26
5
作者 范威 王川 +2 位作者 金晓文 胡德勇 陈植华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8-43,51,共7页
钟家山隧道是吉莲高速重要的控制性工程之一,在施工期间多次发生突水突泥事故,并在山顶处形成塌陷坑。为查明涌突水来源及途径,综合利用了水文地质调查、水化学分析法、以荧光剂为示踪剂进行的地下水示踪实验等多种方法。水化学分析结... 钟家山隧道是吉莲高速重要的控制性工程之一,在施工期间多次发生突水突泥事故,并在山顶处形成塌陷坑。为查明涌突水来源及途径,综合利用了水文地质调查、水化学分析法、以荧光剂为示踪剂进行的地下水示踪实验等多种方法。水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隧道涌突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水,主要来自于泥盆系砂页岩构造裂隙水,其次为与构造破碎带沟通的风化裂隙水、地表溪沟水,而与周边梓门桥段岩溶水无关。示踪实验结果表明:F5断层是阻水的,其南部的地下水不构成涌突水水源;与隧道大角度相交的F2、F3断层是主要的涌突水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家山隧道 涌突水 水文地质条件 水化学分析 地下水示踪实验
下载PDF
桂林东区峰林平原岩溶地下水示踪试验与分析 被引量:24
6
作者 王开然 姜光辉 +3 位作者 郭芳 周文亮 陈国富 梁毅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54-459,共6页
为查明桂林东区峰林平原地下水系统的结构特征,在岩溶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人工取样并采用高分辨率野外荧光仪,对桂林东区峰林平原区投放的示踪剂荧光素钠的接收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峰林平原区地下水的出露比较多,主要以沟渠... 为查明桂林东区峰林平原地下水系统的结构特征,在岩溶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人工取样并采用高分辨率野外荧光仪,对桂林东区峰林平原区投放的示踪剂荧光素钠的接收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峰林平原区地下水的出露比较多,主要以沟渠、湖塘、民井等为主,其中1号点初现时间为第22天,最大视流速为19.5 m/d,平均视流速4.9 m/d,说明本试验段内地下径流为典型的面状流态,岩溶含水介质比较均匀。峰林平原区岩溶含水层结构岩溶化程度很高,呈网络状,存在统一的地下水位,岩溶发育较均一,同时也存在较大的裂隙甚至较大规模的管道和地下河系统,容易形成岩溶地下水优先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峰林平原 地下水 岩溶含水层 示踪试验 桂林东区
下载PDF
南洞地下河岩溶管道展布及结构特征的示踪试验解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赵一 李衍青 +3 位作者 覃星铭 洪涛 程瑞瑞 蓝芙宁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6-233,共8页
运用高精度的示踪试验研究了南洞地下河流域部分岩溶管道的展布状况,并对暗河管道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一号暗河有一独立的含水系统,补给区为瓦白白一带,二号暗河主管道总体通往永宁和石洞方向,三号暗河通往城红寨方向,... 运用高精度的示踪试验研究了南洞地下河流域部分岩溶管道的展布状况,并对暗河管道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一号暗河有一独立的含水系统,补给区为瓦白白一带,二号暗河主管道总体通往永宁和石洞方向,三号暗河通往城红寨方向,二号暗河和三号暗河在南洞口附近有连通,枯季时二号暗河补给三号暗河。此外,一号暗河和二号暗河分别呈老年期和壮年期地下河形态,较为畅通;三号暗河则发育较晚,出口处有较多的裂隙。最后,结合现有的资料及流域内的水文地质条件,对流域内岩溶管道的大体分布位置进行了推断,绘制了岩溶管道的展布图,以期为南洞地下河流域的岩溶水文地质调查、物探、钻探及地下水开发利用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踪试验 南洞地下河 岩溶管道 展布 结构特征
下载PDF
基于Packet Tracer的跨路由器实现VLAN间通信及分析 被引量:21
8
作者 孔欣 李清平 《现代计算机》 2010年第1期126-129,共4页
采用RIP动态路由方法,基于Packet Tracer仿真软件组建跨路由器的虚拟VLAN网络,设计模拟拓扑图,分析路由器的端口设置、IP地址分配以及二层交换机、路由器的配置命令和路由表信息,对虚拟网络进行仿真测试,实现跨路由器的VLAN间通信,并在... 采用RIP动态路由方法,基于Packet Tracer仿真软件组建跨路由器的虚拟VLAN网络,设计模拟拓扑图,分析路由器的端口设置、IP地址分配以及二层交换机、路由器的配置命令和路由表信息,对虚拟网络进行仿真测试,实现跨路由器的VLAN间通信,并在实际的网络设备上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跨路由器实现VLAN间通信的技术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CKET tracer VLAN 跨路由器 虚拟网络 仿真测试
下载PDF
基于非均匀性和分形维数的黄土优先流特征定量分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潘网生 许玉凤 +2 位作者 卢玉东 高礼安 姚兴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0-147,共8页
该文以陕西泾阳南塬边坡黄土为例开展示踪剂试验,通过改进的优先流入渗深度和入渗量非均匀性系数,研究黄土优先流的入渗量、入渗深度、含水率、孔隙率、分形等参数的相互关系及其内在规律。结果表明:1)入渗量越大,优先流入渗深度的非均... 该文以陕西泾阳南塬边坡黄土为例开展示踪剂试验,通过改进的优先流入渗深度和入渗量非均匀性系数,研究黄土优先流的入渗量、入渗深度、含水率、孔隙率、分形等参数的相互关系及其内在规律。结果表明:1)入渗量越大,优先流入渗深度的非均匀性越明显;2)初始含水率越高,优先流发育程度越低,而湿润锋迹线的分形维数越小;3)黄土孔隙率越大,优先流入渗深度的非均匀性越明显,且入渗深度值波动范围也相对较大;4)同一类型的黄土,其试验尺度大小对湿润锋迹线的分形维数没有明显影响;5)在0.5倍黄土优先流最大入渗深度范围内,分形特征值越大,优先流非均匀程度越强,优先流越发育;6)在没有明显优先流渗流通道情况下,90 mm地表灌溉水量,其最大入渗深度不超过120 cm。考虑正常蒸发和没有裂缝的前提下,地表灌溉水并不容易直接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由此推断,优先流在地表水向地下水转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优先流对黄土滑坡的影响不容忽视。研究可为深入揭示黄土优先流渗流特征与黄土优先流滑坡的内在联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渗 土壤 分形维数 黄土 优先流 示踪试验 渗流特性
下载PDF
南方岩溶含水系统结构识别方法初探 被引量:15
10
作者 罗明明 尹德超 +4 位作者 张亮 陈植华 周宏 韩兆丰 史婷婷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43-550,共8页
岩溶含水系统因其含水介质的高度不均匀性和各向异性而难以刻画。文章选取鄂西岩溶槽谷区典型的岩溶含水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地面调查、裂隙测量、洞穴探测、多源高精度地下水示踪试验、地下水动态监测等传统手段,结合新技术、新方... 岩溶含水系统因其含水介质的高度不均匀性和各向异性而难以刻画。文章选取鄂西岩溶槽谷区典型的岩溶含水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地面调查、裂隙测量、洞穴探测、多源高精度地下水示踪试验、地下水动态监测等传统手段,结合新技术、新方法来综合查明岩溶含水系统的结构,探讨岩溶含水系统的边界结构、岩溶发育主控方向、介质空间结构的识别方法,最终刻画出岩溶含水系统结构的概念模型。文章的研究成果旨在为岩溶山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思路与方法应用提供参考,为提高全国新一轮1∶5万水文地质调查成果的精度与质量做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含水系统 识别方法 水文地质调查 示踪试验 动态监测
下载PDF
岩溶热储回灌实验与示踪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树芳 刘久荣 +5 位作者 林沛 李海奎 殷铭 庞菊梅 孙彩霞 高小荣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9-133,共5页
牛驼镇地热田由于长期大量开采,热储压力大幅下降。为维持热储压力,地热田开始了回灌实验。回灌实验结果表明,热储的回灌能力可以达到180 m3/h,回灌系数可以达到8.72(L/s)/bar。通过示踪试验研究了回灌井与开采井之间的水力联系。示踪... 牛驼镇地热田由于长期大量开采,热储压力大幅下降。为维持热储压力,地热田开始了回灌实验。回灌实验结果表明,热储的回灌能力可以达到180 m3/h,回灌系数可以达到8.72(L/s)/bar。通过示踪试验研究了回灌井与开采井之间的水力联系。示踪试验结果表明,示踪剂的回收率为0.19%,显示0.19%的回灌水被开采井捕获。回灌水的流动方向与地热田内地热水的区域流向一致,为NE-SW向。受水动力场与构造的叠加影响,回灌水的流速最快可以达到100 m/d以上。水平裂隙型介质模型预测结果表明,400m以内的井间距可能会导致开采井温度快速下降;而1500m的井间距是比较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水资源 回灌实验 示踪试验 热储冷却
下载PDF
基于钻孔抽水试验和示踪试验的岩溶地区含水层结构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吕全标 胡晓农 +2 位作者 曹建华 黄芬 朱昊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27-735,共9页
岩溶含水层具有强异质性和各向异性特征,其空间结构的调查和认识是地下水流动和污染物迁移研究的重要基础。然而,岩溶含水层特殊的地质结构导致岩溶区水文地质调查非常困难。为了更好地掌握研究区岩溶含水层结构特征,本文在进行抽水试... 岩溶含水层具有强异质性和各向异性特征,其空间结构的调查和认识是地下水流动和污染物迁移研究的重要基础。然而,岩溶含水层特殊的地质结构导致岩溶区水文地质调查非常困难。为了更好地掌握研究区岩溶含水层结构特征,本文在进行抽水试验的同时开展多示踪剂(荧光素钠、罗丹明、荧光增白剂)示踪试验。利用Theis标准曲线对比法分析抽水试验数据,计算试验场地渗透张量,根据示踪试验结果分析含水层结构性质。计算出研究区渗透张量主方向的导水系数分别为:0.297 m^2·h^(-1)和0.028 m^2·h^(-1),给水度为1.19E-04,优势方向为东偏南18.47°。抽水条件下示踪试验获得3种示踪剂的回收率分别为:荧光素钠97.98%,罗丹明B47.34%,荧光增白剂39.54%;平均流速分别为:0.378 m·h^(-1)、0.3 m·h^(-1)和0.14 m·h^(-1),反映研究区岩溶孔隙、裂隙较小,示踪剂运移慢、时间长。荧光素钠和荧光增白剂的BTC曲线表现为单峰型,罗丹明B的BTC曲线表现为多峰型,表明研究区既发育优势流裂隙,又发育相对均匀裂隙。同时,示踪剂最大回收率方向与抽水实验所得渗透张量主方向相符。研究结果为岩溶含水层精细结构的刻画,水文模型物理参数的确定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 抽水试验 各向异性 示踪试验 渗透张量
下载PDF
基于示踪试验的岩溶管道及水力参数定量解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志强 张强 +1 位作者 班兆玉 胡元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0-83,共4页
以云南省丽江九子海洼地-甘泽泉一带岩溶地下水示踪试验为例,探究示踪试验在岩溶地下水通道研究中的应用。根据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了地下水连通性及流场特征、推测岩溶通道位置,并结合Qtracer2计算模型对示踪剂穿透曲线(BTC)进行... 以云南省丽江九子海洼地-甘泽泉一带岩溶地下水示踪试验为例,探究示踪试验在岩溶地下水通道研究中的应用。根据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了地下水连通性及流场特征、推测岩溶通道位置,并结合Qtracer2计算模型对示踪剂穿透曲线(BTC)进行定量分析,同时也得出了岩溶管道结构参数及水力参数。试验结果表明,九子海洼地-甘泽泉一带存在水力联系,且还有其他岩溶通道存在。由此可判定地下水处于缓速紊流状态。Qtracer2程序可以实现示踪剂穿透曲线(BTC)的定量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踪试验 岩溶管道 穿透曲线 岩溶地下水
下载PDF
基于等效渗流通道模型的地热尾水回灌理论模型 被引量:13
14
作者 赵志宏 刘桂宏 +1 位作者 谭现锋 张平平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8-164,共7页
深层地热能是一种清洁环保的可再生能源,尾水回灌是深层地热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重要保证,但目前国内地热尾水回灌还处在起步阶段,地热尾水回灌方案优化设计的理论模型尚不成熟。文章结合示踪试验,提出了基于等效渗流通道模型的热储参数反... 深层地热能是一种清洁环保的可再生能源,尾水回灌是深层地热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重要保证,但目前国内地热尾水回灌还处在起步阶段,地热尾水回灌方案优化设计的理论模型尚不成熟。文章结合示踪试验,提出了基于等效渗流通道模型的热储参数反演与开采井热突破预测的完整理论框架。应用多孔介质溶质运移理论,修正了等效渗流通道中的溶质浓度解析解,并联合移动渐近线法提出了热储参数反演理论模型;推导了等效渗流通道中的对流传热解析模型,可对开采井中的水温变化进行预测。依托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魏庄社区地热对井示踪试验,应用该理论框架进行了示踪试验反演及开采井热突破预测,并对影响开采井热突破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水回灌 砂岩热储 示踪试验 参数反分析 热突破
下载PDF
西南某岩溶区地下水系统示踪试验与解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浪 李俊 +2 位作者 潘晓东 黄晓荣 彭聪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2-47,共6页
以西南某典型岩溶区为例,解析示踪试验在岩溶管道连通性以及获取水文地质参数中的应用。选择落水洞为投放点,分别从落水洞西侧和东侧寻找地下水出露点作为接收点,判别落水洞地下径流的实际去向以及落水洞与接收点之间的水力联系。结合Qt... 以西南某典型岩溶区为例,解析示踪试验在岩溶管道连通性以及获取水文地质参数中的应用。选择落水洞为投放点,分别从落水洞西侧和东侧寻找地下水出露点作为接收点,判别落水洞地下径流的实际去向以及落水洞与接收点之间的水力联系。结合Qtracer2软件对示踪试验成果进行定量解析,确定示踪剂回收率、地下水平均流速、最快流速,估算出岩溶管道结构特征和水文地质参数。结果表明:落水洞与接收点JS01、JS03之间不存在直接水力联系;落水洞与接收点JS02存在水力联系且岩溶管道极为发育,含水介质不均匀,地下水运移路径较为通畅,为典型的紊流流态;落水洞地下径流的主要方向是由西向东,但在丰水期雨量较大期间,接收点JS04能够接收到荧光素钠,说明丰水期水位上涨后两者间会有水力联系,导致部分水量向落水洞西侧排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 示踪试验 连通性 地下径流 管道特征 水文地质参数
下载PDF
井间示踪测试在剩余油分布描述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刘同敬 姜汉桥 +2 位作者 黎宁 雷占祥 李秀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4-77,共4页
随着油田的开发,井间剩余油分布比较零散和复杂,为了了解和掌握剩余油宏观分布规律,矿场采用了多种监测、描述剩余油的方法,井间示踪测试是其中之一。在对井间示踪测试原理分析,以及前期建立的示踪测试解释模型和方法的基础上,对井间示... 随着油田的开发,井间剩余油分布比较零散和复杂,为了了解和掌握剩余油宏观分布规律,矿场采用了多种监测、描述剩余油的方法,井间示踪测试是其中之一。在对井间示踪测试原理分析,以及前期建立的示踪测试解释模型和方法的基础上,对井间示踪测试在油田剩余油分布描述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与商业软件以及解析方法的对比,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在此基础上,拟合了示踪剂产出曲线,模拟了流场分布,掌握了油层内的非均质情况;依据示踪测试解释结果,调整地质模型,并拟合相关指标,确定了较准确的剩余油分布情况。鉴于目前注水存在的认识不清问题,认为进行示踪测试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分布 示踪剂测试 半解析方法 井间测试
下载PDF
基于高分辨率示踪技术的岩溶隧道涌水来源识别及含水介质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谢国文 杨平恒 +4 位作者 卢丙清 陈峰 张宇 池彦宾 邓书金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92-899,共8页
利用高分辨率示踪技术探讨了重庆三泉隧道突水来源,并对含水介质进行了刻画,结果表明:(1)隧道涌水段受长滩地下河影响,而麦阴槽落水洞为长滩地下河的补给来源之一;(2)试验段岩溶含水介质通畅,地下水流速快,为典型紊流态;地下河管道结构... 利用高分辨率示踪技术探讨了重庆三泉隧道突水来源,并对含水介质进行了刻画,结果表明:(1)隧道涌水段受长滩地下河影响,而麦阴槽落水洞为长滩地下河的补给来源之一;(2)试验段岩溶含水介质通畅,地下水流速快,为典型紊流态;地下河管道结构不均匀,发育两条过水通道,为主管道并联支管道,无溶潭和地下湖发育;利用Qtracer2软件,计算得到地下河几何参数及水文地质参数:地下管道储水体积为1 148.4 m^3,表面积为1.30×10~6 m^2,平均直径为1.37 m,长度为780 m;摩擦系数为0.51,舍伍德数为1 055.1,施密特数为1 140,水力深度为1.08 m,分子扩散边界层厚度为1.3 mm;(3)因试验时间短、试验为小流量期及存在其他地下河出口等条件制约,示踪剂天来宝的回收率较低,上湾洼地与隧道涌水段连通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4)由于三泉隧道涌水点与地表水具有直接水力联系,且涌水量大,建议引走地表洼地水源、填埋隧道上方麦阴槽落水洞或在隧道下方新建泄水洞排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涌水 示踪试验 水源识别 岩溶含水层 重庆三泉隧道
下载PDF
中低温孔隙型地热田回灌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坤 朱家玲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36-239,共4页
以天津武清地热田为例 ,探讨在孔隙介质地热田开展回灌的技术可行性。武清地热田主要开采层为第 3系馆陶组砂岩 ,热储层温度 76~ 86℃ ,1998年总开采量达到 1 18Mm3。经过数学模型预测 ,该热储水位降深将在近期内趋于稳定。在无回灌条... 以天津武清地热田为例 ,探讨在孔隙介质地热田开展回灌的技术可行性。武清地热田主要开采层为第 3系馆陶组砂岩 ,热储层温度 76~ 86℃ ,1998年总开采量达到 1 18Mm3。经过数学模型预测 ,该热储水位降深将在近期内趋于稳定。在无回灌条件下 ,如果以最大开采量持续开采 ,将导致 5年内水位下降到 10 5m。如果增加 3眼回灌井 ,水位下降幅度将减缓 15m。此外 ,计算了在回灌过程中各种不同情况下冷锋面的运移速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介质 数学模型 地热田 回灌试验
下载PDF
天津基岩热储对井系统回灌与示踪剂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坤 朱家玲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2-166,共5页
地热回灌效应 ,与热储构造关系密切。在WR4 5对井系统抽水试验中发现在回灌井和开采井之间不存在明显的水力联系 ,地质条件分析也显示在这两眼井之间热储层连通性较差。为了探明回灌井和生产井之间连通渠道 ,1998年至 1999年冬季在WR4 ... 地热回灌效应 ,与热储构造关系密切。在WR4 5对井系统抽水试验中发现在回灌井和开采井之间不存在明显的水力联系 ,地质条件分析也显示在这两眼井之间热储层连通性较差。为了探明回灌井和生产井之间连通渠道 ,1998年至 1999年冬季在WR4 5进行示踪剂试验。结果表明生产井中可监测示踪剂浓度主要与热储层的地质和水文条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井系统 回灌 示踪剂
下载PDF
北江大堤石角段基岩渗漏评价及形成机理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刘建刚 陈建生 陈亮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3-25,共3页
本文从地下水动态异常入手 ,通过对地层透水性、地下水的流速流向分析 ,阐明了北江大堤石角段 7+ 14 0~ 7+ 4 3 0存在基岩集中渗漏通道 ,并通过连通试验证实。最后分析了基岩集中渗漏通道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 同位素示踪 地下水流速 流向 连通试验 形成机理 基岩集中渗漏通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