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3代双源CT低剂量心脏一站式成像的可行性 被引量:22
1
作者 林路 王怡宁 +7 位作者 易妍 曹剑 孔令燕 钱浩 张洪芝 吴炜 王沄 金征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4-41,共8页
目的评估第3代双源CT低剂量心脏一站式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2016年3月至9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23例,采用第3代双源CT行ATP负荷70 kV动态心肌灌注成像(MPI)(前瞻性心电触发摇篮床扫描模式,收缩末期采集,扫描时间32 s)联合前... 目的评估第3代双源CT低剂量心脏一站式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2016年3月至9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23例,采用第3代双源CT行ATP负荷70 kV动态心肌灌注成像(MPI)(前瞻性心电触发摇篮床扫描模式,收缩末期采集,扫描时间32 s)联合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扫描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CTA)。基于AHA-17段模型,定量计算ATP负荷下心肌血流量(MBF),比较血流灌注正常及异常节段MBF值;基于SCCT-18段模型评价CCTA图像质量,计算CT检查有效剂量(ED)。以后续介入冠状动脉造影(CCA)为参照,分析CCTA(对CCA≥50%狭窄)及MPI(分别对CCA≥50%及≥70%狭窄)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23例行ATP负荷MPI联合CCTA检查的患者中,有12例行后续CCA检查。ATP负荷MPI中,共13例(56.5%)患者的77个(19.7%)心肌节段有血流灌注缺损,其MBF值明显低于血流灌注正常心肌节段[(93±22)ml/(100 ml·min)比(147±27)ml/(100 ml·min);t=15.978,P=0.000]。CCTA检查中,93.9%(308/328)的冠状动脉节段图像可用于诊断。分别以冠状动脉血管及节段为单位评价,CCTA对CCA中≥50%狭窄病变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4.1%、93.5%和93.7%及90.9%、97.8%、96.8%;ATP负荷MPI对CCA中单支血管≥50%及≥70%狭窄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68.7%、100%和89.5%及91.7%、100%和97.9%。MPI联合CCTA一站式扫描的总ED为(3.9±1.3)m Sv[MPI:(3.5±1.2)m Sv,CCTA:(0.3±0.1)m Sv]。结论第3代双源CT下ATP负荷70 kV动态MPI联合前瞻性大螺距CCTA扫描方案具有临床可行性和诊断可靠性,并可显著降低检查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ATP负荷ct动态心肌灌注成像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第3代双源ct 辐射剂量
下载PDF
基于第3代双源CT双低检查技术在肺栓塞成像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富青 杨明 +1 位作者 雷子乔 余建明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12-716,共5页
目的探讨第3代双源CT大螺距70 kV联合超低对比剂用量16 ml在肺栓塞低辐射剂量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83例临床可疑肺栓塞行CT肺动脉成像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常规组,36例,管电压100 kV,螺距1.0,对比剂总量60 ml;双低组,47例... 目的探讨第3代双源CT大螺距70 kV联合超低对比剂用量16 ml在肺栓塞低辐射剂量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83例临床可疑肺栓塞行CT肺动脉成像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常规组,36例,管电压100 kV,螺距1.0,对比剂总量60 ml;双低组,47例,管电压70 kV,螺距2.2,对比剂总量16 ml。记录两组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以计算有效剂量(E),测量各级肺动脉增强CT值、背景噪声及肌肉CT值以计算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两组的总体图像质量和上腔静脉引起的线束硬化伪影均采取3级评分进行主观评价。结果两组患者之间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肺栓塞比例及各级肺动脉增强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低组E为(0.76±0.13)mSv,常规组为(1.91±0.54)mSv,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23,P<0.001)。双低组背景噪声高于常规组(Z=-4.99,P<0.001),且SNR和CNR均低于常规组(Z=-4.56、-4.48,P<0.001),但两组总体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双低组上腔静脉引起的线束硬化伪影评分(1.34±0.60)低于常规组(2.94±0.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15,P<0.001)。结论第3代双源CT大螺距70 kV联合16 ml超低对比剂用量,可以显著降低对比剂线束硬化伪影对右肺动脉、右肺上叶动脉的干扰,保证肺栓塞诊断图像质量,并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约60%,同时减少73%对比剂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3代双源ct ct肺动脉成像 肺栓塞 低管电压 辐射剂量
原文传递
第3代双源CT对胸部低剂量CT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隋昕 徐晓莉 +4 位作者 宋兰 杜倩妮 王晓 金征宇 宋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第3代双源CT扫描机全息光子探测器联合基于原始数据的迭代重建算法对胸部低剂量CT(LDCT)扫描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采用第2代双源CT扫描机行LDCT肺癌筛查并于半年至1年后应用第3代双源CT扫描机随诊的患者,... 目的探讨第3代双源CT扫描机全息光子探测器联合基于原始数据的迭代重建算法对胸部低剂量CT(LDCT)扫描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采用第2代双源CT扫描机行LDCT肺癌筛查并于半年至1年后应用第3代双源CT扫描机随诊的患者,比较第2代和第3代双源CT扫描机的扫描剂量和图像质量。结果第2代双源CT的剂量长度乘积和有效剂量分别为(86.37±13.44)m Gy·cm和(1.20±0.42)m Sv,均明显高于第3代双源CT的(49.7±18.2)m Gy·cm(t=6.01,P=0.000)和(0.73±0.26)m Sv(t=6.57,P=0.000)。第2代双源CT筛查时的图像噪声为(25.7±2.9)HU,明显高于第3代双源CT的(18.6±4.2)HU(t=5.24,P=0.000)。第3代双源CT的图像质量评分为(4.80±0.40)分,明显高于第2代双源CT的(4.60±0.49)分(t=4.15,P=0.000)。结论第3代双源CT扫描机通过全息光子探测器,可明显降低辐射剂量,有利于临床肺癌的早期筛查和病变的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3代双源ct 肺癌 辐射剂量 低剂量
下载PDF
第3代双源CT能谱纯化技术在儿童胸部CT检查中的可行性 被引量:16
4
作者 刘炜 刘婧娟 +6 位作者 薛华丹 隋昕 宋伟 徐凯 万伟琳 李正红 金征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27,共7页
目的评估第3代双源CT Sn100 kV与传统100 kV 2种不同管电压扫描方案对儿童胸部CT成像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探讨更加合理的儿童肺低剂量扫描参数。方法 2015年12月12日至2016年6月30日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胸部平扫的连续45例患儿(研... 目的评估第3代双源CT Sn100 kV与传统100 kV 2种不同管电压扫描方案对儿童胸部CT成像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探讨更加合理的儿童肺低剂量扫描参数。方法 2015年12月12日至2016年6月30日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胸部平扫的连续45例患儿(研究组),采用第3代双源CT能谱纯化技术扫描,管电压Sn100 kV。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中选取45例性别及年龄匹配患儿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第2代双源CT传统100 kV扫描。比较2种不同扫描技术的辐射剂量、肺窗及纵隔窗图像质量。图像质量评价采用5级评分法。辐射剂量及图像客观噪声组间比较行方差分析及t检验,图像质量评分组间比较行Mann-Whitney U检验,医师对图像诊断一致性检验行Kappa分析。结果研究组的CT容积剂量指数为(0.24±0.11)m Gy,较对照组的(3.10±1.18)m Gy下降了92%(t=16.287,P=0.000);研究组的平均剂量长度乘积和平均有效剂量分别为(7.13±4.72)m Gy·cm和(0.11±0.06)m Sv,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4.78±46.78)m Gy·cm(t=11.077,P=0.000)和(1.23±0.61)m Sv(t=12.334,P=0.000)。两组的图像噪声(t=-0.003,P=0.397)和对比噪声比(t=0.545,P=0.48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肺窗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医师1:U=796.000,P=0.055;医师2:U=889.500,P=0.277);纵隔窗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师1:U=305.000,P=0.000;医师2:U=276.500,P=0.000)。以肺窗为判断标准,研究组的图像质量中位评分为4分(3~5分),对照组为4分(3~5)分,所有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要求。研究组的呼吸运动伪影(χ2=13.846,P=0.001)及心脏搏动伪影(χ2=53.519,P=0.0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与传统100 kV扫描技术相比,在儿童胸部CT平扫中采用第3代双源CT能谱纯化技术减低了92%的辐射剂量,同时获得诊断可接受的肺窗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纯化技术 儿童 胸部 第3代双源ct
下载PDF
第3代双源CT 70 kV大螺距扫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在不同体质量指数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易妍 曹剑 +9 位作者 林路 孔令燕 江舒 李潇 刘珮君 王明 王曼 王沄 金征宇 王怡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2-48,共7页
目的评估第3代双源CT 70 kV和超低对比剂用量方案下大螺距扫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在不同体质量指数(BMI)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接受第3代双源CT大螺距扫描冠状动脉CTA检查且管电压值均自主选择为70 kV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评估第3代双源CT 70 kV和超低对比剂用量方案下大螺距扫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在不同体质量指数(BMI)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接受第3代双源CT大螺距扫描冠状动脉CTA检查且管电压值均自主选择为70 kV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BMI分为A(BMI≤24 kg/m2)、B(24 kg/m2<BMI<28 kg/m2)、C(BMI≥28 kg/m2)3组,比较各组间的基本信息、图像质量及有效剂量(ED)。结果 3组患者在年龄(H=2.36,P=0.78)、心率(H=3.51,P=0.80)和ED(H=1.77,P=0.12)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主动脉根部的噪声值为21.66±4.00,明显低于C组的23.61±4.20(F=2.05,P=0.03);A组主动脉根部的信噪比为18.61±5.28,明显高于C组的14.75±2.58(F=5.31,P=0.02);其余客观图像质量参数在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B、C组的平均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1.13±0.11)、(1.16±0.14)和(1.76±0.44)分,A组(Z=2.91,P=0.004)和B组(Z=2.27,P=0.021)均明显低于C组,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3,P=0.37)。结论在70 kV结合超低对比剂用量方案下,第3代双源CT大螺距扫描冠状动脉CTA检查在BMI<28 kg/m2患者中的效果可能优于BMI≥28 kg/m2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量指数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第3代双源ct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下载PDF
第3代双源CT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在行超低对比剂用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体质量指数20~30kg/m^2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明 易妍 +4 位作者 曹剑 王怡宁 齐冰 马硕 王沄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9-55,共7页
目的评估第3代双源CT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在行超低对比剂用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体质量指数(BMI)为20~30 kg/m2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34例BMI为20~30 kg/m2、接受第3代双源CT自动管电压选择冠状动脉CTA扫描的患者根据自动选择... 目的评估第3代双源CT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在行超低对比剂用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体质量指数(BMI)为20~30 kg/m2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34例BMI为20~30 kg/m2、接受第3代双源CT自动管电压选择冠状动脉CTA扫描的患者根据自动选择电压值分为2组:(1)70 kV组(n=91):正常BMI(20 kg/m2≤BMI≤25 kg/m2)患者65例,高BMI(25 kg/m2<BMI≤30 kg/m2)患者26例;(2)80 kV组(n=43):正常BMI患者12例,高BMI患者31例。70 kV组患者对比剂注射总量为18 ml(速率为3.0 ml/s),80 kV组患者对比剂注射总量为21 ml(速率为3.0 ml/s)。比较两组间和亚组间的有效剂量(ED)、客观图像质量和主观图像质量。结果 70 kV组的ED为(0.24±0.04)m Sv,较80 kV组的(0.51±0.05)m Sv低53%(H=3.37,P=0.02)。70 kV组和80 kV组中正常BMI患者间(H=1.81,P=0.23)及高BMI患者间(H=0.91,P=0.84)的CNR和S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0 kV组和80 kV组中正常BMI患者间(Z=0.79,P=0.76)及高BMI患者间(Z=0.77,P=0.81)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第3代双源CT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在BMI为20~30 kg/m2患者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时,部分患者管电压选择值会高于其同水平BMI患者,以保证得出相同水平图像质量。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可以帮助技师更加准确、合理地选择适合患者的最佳电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3代双源ct 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图像质量
下载PDF
第3代双源CT70kV管电压和20~25ml对比剂模式下行头颈联合CT血管成像在体质量小于75kg人群中的效果 被引量:13
7
作者 陈钰 朱元利 +4 位作者 薛华丹 王沄 李玉梅 张竹花 金征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11,共8页
目的观察第3代双源CT 70 kV管电压和20~25 ml对比剂模式下行头颈联合CT血管成像的效果,评估注射同侧对比剂滞留产生的静脉伪影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表格法将怀疑或已有头颈部动脉血管疾病、体质量小于75 kg行头颈第3代双源CT... 目的观察第3代双源CT 70 kV管电压和20~25 ml对比剂模式下行头颈联合CT血管成像的效果,评估注射同侧对比剂滞留产生的静脉伪影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表格法将怀疑或已有头颈部动脉血管疾病、体质量小于75 kg行头颈第3代双源CT血管成像扫描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70 kV组和100 kV组,每组20例,70 kV组采用20~25 ml对比剂和高级模拟迭代重建技术;100 kV组采用40 ml对比剂和滤波反投影技术。采用3分法对对比剂滞留产生的静脉伪影及对比剂滞留范围进行主观评分。结果 70 kV组有效剂量较100 kV组下降约58%(t=-18.14,P<0.001)。70 kV组20例患者中,16例(80.0%)存在静脉伪影,其中6例(37.5%,6/16)的静脉伪影影响邻近动脉的评价;100 kV组20例患者中,19例(95.0%)存在静脉伪影,其中7例(36.8%,7/19)的静脉伪影影响邻近动脉的评价;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78,P=0.380)。70 kV组20例患者中,13例(65.0%)对比剂滞留较明显,其中2例(15.3%,2/13)对比剂滞留延续至上腔静脉;100 kV组20例患者中,19例(95.0%)对比剂滞留较明显,其中13例(68.4%,13/19)对比剂滞留延续至上腔静脉;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54,P<0.001)。结论第3代双源CT 70 kV管电压和20~25 ml对比剂模式下行头颈联合CT血管成像,较100 kV扫描辐射剂量明显下降,对比剂滞留范围明显减低,静脉伪影与100 kV组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3代双源ct 头颈部动脉 ct血管成像 对比剂 管电压
下载PDF
第3代双源CT的临床应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钰 金征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共3页
第3代双源CT与以往的双源CT相比,具有多项技术进步,包括:管球功能、迭代重建及双能量扫描模式等。第3代双源CT在"双低"的应用等方面已经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未来有望在疾病诊断、去除伪影、脏器灌注、物质分离等方面开展更多... 第3代双源CT与以往的双源CT相比,具有多项技术进步,包括:管球功能、迭代重建及双能量扫描模式等。第3代双源CT在"双低"的应用等方面已经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未来有望在疾病诊断、去除伪影、脏器灌注、物质分离等方面开展更多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3代双源ct 辐射剂量 迭代重建 双能量扫描 脏器灌注
下载PDF
第3代双源CT大螺距70kV管电压15ml对比剂用量模式在CT肺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杜倩妮 隋昕 +2 位作者 宋伟 宋兰 徐晓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8-33,共6页
目的评估第3代双源CT大螺距70 kV管电压15 ml对比剂用量模式在CT肺动脉成像(CTP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0例临床拟诊肺栓塞行CTP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1)A组(n=35)行常规CTPA扫描模式(120 kV,80 ml对比剂);(2)B组(n=35)行大螺距70 k... 目的评估第3代双源CT大螺距70 kV管电压15 ml对比剂用量模式在CT肺动脉成像(CTP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0例临床拟诊肺栓塞行CTP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1)A组(n=35)行常规CTPA扫描模式(120 kV,80 ml对比剂);(2)B组(n=35)行大螺距70 kV管电压15 ml对比剂用量模式。测量所有患者的肺动脉主干、右肺上叶尖段肺动脉、右肺下叶后基底段肺动脉、胸前空气及背部肌肉的CT值及标准差,计算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和每例患者的有效剂量(ED)。由2名医师共同对肺动脉图像进行主观评分,两组图像质量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非参数等级检验,并计算Kappa(κ)值评价2名医师对两组间图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间CT值、SNR、CNR和ED值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B两组患者在肺动脉主干[(300.62±77.54)HU比(332.80±102.80)HU;t=-1.53,P=0.13]、右肺上叶尖段肺动脉[(361.72±84.92)HU比(325.37±87.86)HU;t=1.81,P=0.08]和右肺下叶后基底段肺动脉CT值[(359.54±89.61)HU比(318.26±87.19)HU;t=2.00,P=0.05]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图像右肺上叶尖段(22.81±6.05比19.80±6.60;t=2.05,P=0.04)及右肺下叶后基底段肺动脉(22.65±6.37比19.28±6.63;t=2.23,P=0.03)CNR均明显高于B组。A、B两组图像主观质量评分分别为1(1,1)、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8,P=0.93)。两位医师分析图像质量的一致性非常好(κ=0.87,P=0.01)。A组的ED为(4.33±1.80)m Sv,明显高于B组的(0.92±0.23)m Sv(t=11.72,P=0.00),B组的ED值较A组降低了约79%。结论第3代双源CT在大螺距70 kV管电压15 ml对比剂模式下行CTPA检查,可获得满足诊断需求的图像并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3代双源ct ct肺动脉成像 大螺距 低管电压 肺栓塞 辐射剂量
下载PDF
第3代双源CT 70 kV管电压50ml对比剂用量模式在外周动脉CT血管成像扫描中的可行性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大明 谢彦婷 +2 位作者 薛华丹 王萱 金征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7-113,共7页
目的评估第3代双源CT 70 kV管电压50 ml碘普罗胺用量模式在外周动脉CT血管成像(CTA)扫描中的可行性。方法将82例拟行腹主动脉及下肢动脉CTA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1例:(1)70 kV组:采用70 kV管电压+50 ml碘普罗胺模式在第3代双源CT上进... 目的评估第3代双源CT 70 kV管电压50 ml碘普罗胺用量模式在外周动脉CT血管成像(CTA)扫描中的可行性。方法将82例拟行腹主动脉及下肢动脉CTA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1例:(1)70 kV组:采用70 kV管电压+50 ml碘普罗胺模式在第3代双源CT上进行扫描;(2)100 kV组:采用100 kV管电压+90 ml碘普罗胺的模式在第2代双源CT上进行扫描。测量腹主动脉、双侧髂总动脉、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和胫腓干的CT值并计算对比噪声比(CNR)和信噪比(SNR),比较两组的图像质量。结果70 kV组的剂量长度乘积为(195.8±46.9)m Gy·cm,较100 kV组的(461.6±57.9)m Gy·cm下降了57%(t=-22.848,P=0.000)。70 kV组近端腹主动脉的CT值明显低于100 kV组(t=-2.502,P=0.014),股浅动脉(t=3.053,P=0.003)和腘动脉(t=4.013,P=0.000)的CT值明显高于100 kV组。70 kV组近端腹主动脉、远端腹主动脉、髂总动脉、股总动脉、股浅动脉的SNR和CNR及胫腓干的SNR均明显低于100 kV组(P均<0.05)。70 kV组主动脉(t=2.893,P=0.000)和足部动脉(t=3.776,P=0.000)的伪影明显高于100 kV组;主动脉(t=-1.000,P=0.002)和足部动脉(t=2.893,P=0.010)的强化程度明显低于100 kV组,股-腘动脉(t=-1.000,P=0.000)和小腿动脉(t=4.261,P=0.000)的强化程度明显高于100 kV组;主动脉(t=2.048,P=0.044)、股-腘动脉(t=8.370,P=0.000)、小腿动脉(t=8.315,P=0.000)和足部动脉(t=7.202,P=0.000)的图像噪声均明显高于100 kV组。结论在外周动脉CTA扫描中,与常规方案相比,70 kV管电压50 ml对比剂用量模式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3代双源ct ct血管成像 低管电压 对比剂用量 腹主动脉 双下肢动脉
下载PDF
第3代双源CT虚拟单能量成像去除腰椎金属内固定伪影的效果评估 被引量:9
11
作者 邓凯 杨海涛 +4 位作者 吴雄 蒋博 孙剑宁 颜敏 梅习龙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58-363,共6页
目的:评估双源CT虚拟单能量成像对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腰椎金属伪影的去除效果.方法:对40例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患者使用Force双源CT行双能量扫描复查,并将图像进行标准线性融合(M_0.6)、FAST DE、虚拟单能量图像重建6组(虚... 目的:评估双源CT虚拟单能量成像对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腰椎金属伪影的去除效果.方法:对40例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患者使用Force双源CT行双能量扫描复查,并将图像进行标准线性融合(M_0.6)、FAST DE、虚拟单能量图像重建6组(虚拟能级为40~190 keV,间隔为30 keV)共8组.分别对8组图像的主观质量按照4分法评分.使用Friedman(M)检验评价8组图像的主观质量评分之间差异;用Kappa检验评价主观评分的一致性;客观评分为有、无伪影层面腰大肌CT值,并对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130 keV及160 keV图像主观评分明显优于其他组重建图像(P<0.01),其中130 keV图像评分均值显著高于160 keV图像(P<0.01);130 keV图像中腰大肌CT值,在有、无伪影层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双源CT虚拟单能量重建技术可以减少腰椎内固定金属伪影,得到高质量的重建图像,最佳成像条件为130 keV单能量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3代双源ct 双能量 虚拟单能量技术 金属内固定 伪影
下载PDF
第3代双源CT低剂量Turbo Flash成像图像质量与诊断效能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徐佳欢 张文雯 +5 位作者 吕宇航 籍庆余 陈国强 韩瑞娟 苏宇航 孙凯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18年第6期500-506,共7页
目的探讨第3代双源CT大螺距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TurboFlash)冠状动脉CT成像(CCTA)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图像质量及有效辐射剂量。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接受第3代双源CCTA检查的患者1003例,其中有70例患者在CCT... 目的探讨第3代双源CT大螺距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TurboFlash)冠状动脉CT成像(CCTA)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图像质量及有效辐射剂量。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接受第3代双源CCTA检查的患者1003例,其中有70例患者在CCTA检查后30d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冠状动脉各节段图像质量进行评分,计算有效辐射剂量。以CAG结果为“金标准”,计算CCTA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CCTA与CAG评价冠状动脉狭窄分级的一致性采用Kappa值并进行U检验。结果(1)图像质量:右冠状动脉不可诊断血管节段为0,左冠状动脉主干及前降支不可诊断血管节段为0,左冠状动脉回旋支不可诊断血管节段为0.04%(3/835)。(2)准确性评价:基于节段水平分析,Force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灵敏度为97.0%(289/298)、特异度为98.3%(706/718)、阳性预测值为96.0%(289/301)、阴性预测值为98.7%(706/715);基于血管分析,灵敏度为97.5%(159/163)、特异度为85.1%(40/47)、阳性预测值为95.8%(159/166)、阴性预测值为90.9%(40/44);基于患者分析,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为100%。CCTA与CAG显示的冠状动脉狭窄部位高度一致(U=2.4,P=0.008)。(3)辐射剂量:有效辐射剂量为(1.17±0.29)mSv。结论第3代双源CTTurboFlash模式可以在自然呼吸、无心率干预下进行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成功率高,图像质量佳,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高,有效辐射剂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疾病 辐射剂量 第3代双源ct
原文传递
肝脏局灶性病变第3代双源CT双能成像参数与灌注成像参数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3
作者 徐佳 郑永昌 +4 位作者 王萱 薛华丹 王士阗 梁继祥 金征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4-79,共6页
目的研究对于肝脏局灶性病变,第3代双源CT的双能成像碘图参数与灌注成像灌注参数的相关性。方法以2015年11月至2016年8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经临床诊断为肝脏非囊性占位的3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第3代双源CT行肝脏灌注成像及双能CT成像扫描... 目的研究对于肝脏局灶性病变,第3代双源CT的双能成像碘图参数与灌注成像灌注参数的相关性。方法以2015年11月至2016年8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经临床诊断为肝脏非囊性占位的3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第3代双源CT行肝脏灌注成像及双能CT成像扫描,两种扫描间隔15 min。于双能CT动、门脉期碘图肝占位相对高、中、低密度区及正常肝右叶、肝左叶实质内绘制感兴趣区(ROI),获得碘图CT值;于肝脏灌注图像的相同位置绘制ROI,获得肝动脉灌注量(ALP)、门静脉灌注量(PV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比较碘图CT值与灌注参数相关性。结果动脉期碘图CT值与ALP(r=0.812,95%CI=0.728~0.885,P<0.001)和PVP(r=-0.209,95%CI=-0.323^-0.073,P=0.007)显著相关,与HPI无显著相关(r=0.058,95%CI=0.046~0.498,P=0.461)。门脉期碘图CT值与PVP显著相关(r=0.214,95%CI=0.072~0.361,P=0.005),与HPI无显著相关(r=0.036,95%CI=-0.002~0.242,P=0.649)。双能CT扫描动脉期和门脉期的总有效剂量为(3.53±1.17)m Sv,明显低于肝脏灌注的(14.53±0.45)m Sv(t=25.212,P<0.001)。结论双能CT成像动脉期碘图参数与肝脏灌注ALP和PVP显著相关,门脉期碘图参数与PVP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3代双源ct 碘图 肝脏灌注 肝局灶性病变
下载PDF
第3代双源CT低剂量胰腺CT灌注成像初探 被引量:6
14
作者 余鑫 陆泓宇 +5 位作者 郑兴菊 王玉权 张小勇 唐滢 张媛 王荣品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18-524,共7页
目的:探讨第3代双源CT低剂量胰腺灌注成像的参数特点及可靠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4例正常胰腺受检者,行上腹部增强CT及CT胰腺灌注检查,按不同低剂量扫描方案,将受检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管电压70kV,管电流100mA,进行27次连续动态数据采集;... 目的:探讨第3代双源CT低剂量胰腺灌注成像的参数特点及可靠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4例正常胰腺受检者,行上腹部增强CT及CT胰腺灌注检查,按不同低剂量扫描方案,将受检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管电压70kV,管电流100mA,进行27次连续动态数据采集;B组:管电压80kV,管电流80mA,进行29次连续动态数据采集),每组12例。由两位放射科医师独立测量胰腺头部、体部、尾部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和表面通透性(PS),记录、计算辐射剂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位观察者测得各部位所有灌注参数的一致性良好(ICC均>0.75);A组各参数值的ICC分别为:BF(0.949~0.968)、BV(0.941~0.977)、MTT(0.843~0.873)、PS(0.857~0,944)、TTP(0.859~0.897);B组各参数值的ICC分别为:BF(0.908~0.984)、BV(0.858~0.974)、MTT(0.837~0.955)、PS(0.909~0.964)、TTP(0.783~0.944)。正常胰腺头部、体部和尾部的不同参数之间及A、B两组的胰腺组织血流灌注参数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各灌注参数的测量值及统计学分析结果:BF:139.36~155.43mL/(100mL·min),F=0.417,P=0.835;BV:16.86~18.90mL/100mL,F=0.308,P=0.906;MTT:7.27~8.41s,F=1.819,P=0.121;PS:66.76~77.32mL/(100mL·min),F=0.430,P=0.826;TTP:7.41~8.51s,F=2.293,P=0.055。两个年龄组(<60岁组、≥60岁组)的胰腺组织灌注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年龄组各灌注参数的测量值及统计学分析结果:BF:(138.39±41.43)vs(143.30±43.69)mL/(100mL·min),P=0.106;BV:(17.52±5.08)vs(18.44±4.59)mL/100mL,P=0.647;MTT:(7.92±0.99)vs(7.76±1.71)s,P=0.784;PS:(67.70±23.16)vs(72.61±17.46)mL/(100mL·min),P=0.569;TTP:(8.08±0.77)vs(7.97±1.42)s,P=0.819。不同性别间胰腺组织灌注参数除MTT[女性为(7.33±1.20)s,男性为(8.69±1.17)s,P=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各灌注参数的测量值及统计学分析结果:BF:(133.01±29.53)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3代双源ct 胰腺 ct灌注 低剂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下载PDF
基于第三代双源CT force自动管电压的CCTA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郑穗敏 翁志蓬 欧建宏 《海南医学》 CAS 2022年第22期2940-2943,共4页
目的研究基于第三代双源CT force自动管电压的冠状动脉成像(CCTA)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1年10月佛山市顺德区中医院收治的5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目的研究基于第三代双源CT force自动管电压的冠状动脉成像(CCTA)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1年10月佛山市顺德区中医院收治的5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基于第三代双源CT force自动管电压的CCTA检查。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基于第三代双源CT force自动管电压的CCTA技术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50例患者的CCTA检查结果中共1033段冠状动脉接受评价,右冠状动脉图像质量1分者占99.1%、2分者占0.40%、3分者占0.30%,不可诊断的血管节段为0;左冠状动脉主干及前降支图像质量1分者占99.5%、2分者占0.25%、3分者占0.25%,不可诊断的血管节段为0;回旋支图像质量1分者占98.3%,2分者占1.05%,3分者占0.54%,不可诊断的血管节段为3段,中间支图像质量均良好;50例患者行CAG检查,显示冠状动脉节段1033段,第三代双源CT force自动管电压CCTA检查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病变308段,CAG显示冠脉狭窄病变305段,基于节段分析,敏感度为97.04%、特异度为98.35%、阳性预测值为96.10%,阴性预测值为98.76%;基于患者分析,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为100%;冠状动脉狭窄分级上,CCTA与CAG的Kappa值为0.941;CCTA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AUC为0.980(95%CI:0.968~0.991),CCTA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分级上价值较高。结论基于第三代双源CT force自动管电压的CCTA技术能够较为准确地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评估,具有图像清晰、无创、快捷方便等优点,可作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诊断的常规临床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双源ct 冠状动脉成像 冠心病 冠状动脉狭窄 自动管电压 特异性
下载PDF
第3代双源CT大螺距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中盐水冲洗速率对检查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曼 王怡宁 +3 位作者 易妍 王沄 刘珮君 金征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6-61,共6页
目的探究并优化在超低对比剂用量方案下,采用第3代双源CT大螺距扫描技术进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时,不同盐水注射速率对该检查图像效果的影响。方法共前瞻性连续入组68例临床可疑或已确诊冠心病患者,均采用第3代双源CT进行前瞻... 目的探究并优化在超低对比剂用量方案下,采用第3代双源CT大螺距扫描技术进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时,不同盐水注射速率对该检查图像效果的影响。方法共前瞻性连续入组68例临床可疑或已确诊冠心病患者,均采用第3代双源CT进行前瞻性大螺距技术冠状动脉CTA扫描。采用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进行患者扫描电压值的智能选择,根据所选不同管电压值对应选择其对比剂注射方案,即70 kV的对比剂量和流速分别为18 ml和3.0 ml/s,80 kV的对比剂量和流速分别为21 ml和3.0 ml/s。然后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n=31):盐水追加方案为流速3.0 ml/s;B组(n=37):盐水追加方案为流速4.0 ml/s;A、B两组盐水总量均为40 ml。比较两组间的辐射剂量、客观图像质量和主观图像质量。结果两组患者的有效剂量(E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36±0.12)m Sv比(0.37±0.13)m Sv;t=-0.40,P=0.70],所有患者的平均ED为(0.43±0.28)m Sv。A组右冠状动脉远段(76.04±62.46比43.96±26.94;t=2.67,P=0.01)和左回旋支近段(69.60±43.13比44.08±24.08;t=2.96,P=0.01)的对比噪声比均明显高于B组,其余参数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的主观图像质量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2.53,P=0.47)。结论采用超低剂量对比剂方案行第3代双源CT大螺距冠状动脉CTA检查时,使用与对比剂流速相同的盐水冲洗速率可获得更好的检查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第3代双源ct 对比剂 盐水冲洗速率
下载PDF
第3代双源CT肝脏灌注平均时态图像在肝癌诊断中的可行性 被引量:5
17
作者 余鑫 郑兴菊 +4 位作者 王玉权 张小勇 唐滢 张媛 王荣品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997-1003,共7页
目的探讨第3代双源CT肝脏灌注平均时态图像在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贵州省人民医院2017年9月至2017年12月期间确诊为肝癌的患者22例,所有患者行CT灌注成像(CTP)检查,提取3~5期最佳动脉期/门静脉期图像进行融合重... 目的探讨第3代双源CT肝脏灌注平均时态图像在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贵州省人民医院2017年9月至2017年12月期间确诊为肝癌的患者22例,所有患者行CT灌注成像(CTP)检查,提取3~5期最佳动脉期/门静脉期图像进行融合重建,相应得到平均动脉期时态(mean temporal arterial,m TA)图像/平均门静脉期时态(mean temporal portal venous,m TPV)图像,并与常规动脉期/门静脉期图像进行比较。结果 (1)图像质量:CTP图像的肝脏(动脉期)、门静脉(动脉期)和肝脏(门静脉期)的图像噪声(SD)值均低于常规增强图像(P<0.05),CTP图像的主动脉(动脉期)、门静脉(动脉期)、主动脉(门静脉期)和门静脉(门静脉期)的信噪比(SNR)值均高于常规增强图像(P<0.05),CTP图像的主动脉(动脉期)的对比噪声比(CNR)值高于常规增强图像(P<0.05)。(2)图像质量主观评价:CTP图像的主观评分(包括图像噪声、图像锐利度及总体图像质量)均高于相应常规增强图像(P<0.05)。(3)诊断效能:CTP图像与常规增强图像均能显示所有的肝脏病灶,CTP图像对肝脏富血供和乏血供病灶的图像诊断质量均高于常规增强图像(P<0.05)。结论从肝脏CTP原始图像上提取融合得到的m TA/m TPV图像的图像质量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CTP成像可用于"一站式"成像检查,无需另加做常规动脉期及门静脉期检查,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 第3代双源ct 肝癌
原文传递
基于动态CT心肌灌注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技术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熊一嘉 陆靖 +2 位作者 张佳胤 李跃华 钟叶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20-424,共5页
目的:探究利用低剂量动态CT心肌灌注成像(CT-MPI)部分数据重建生成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_(CT-MPI))对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5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37个血管节段),采用第三代双源CT进行动态CT-MPI扫描,选... 目的:探究利用低剂量动态CT心肌灌注成像(CT-MPI)部分数据重建生成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_(CT-MPI))对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5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37个血管节段),采用第三代双源CT进行动态CT-MPI扫描,选取最佳动脉强化期重建CCTA_(CT-MPI)图像,以有创性冠状动脉造影(ICA)作为金标准进行比较。结果:与ICA相比,CCTA_(CT-MPI)基于患者、基于血管和基于节段的诊断准确度分别为92.00%、81.91%和85.46%。所有血管节段中,有93.18%的节段图像质量达到可诊断水平(Likert评分2~4),6.82%的节段无法诊断(Likert评分1)。重建出的CCTA_(CT-MPI)平均辐射剂量为(3.19±1.10)mSv。结论:该技术对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狭窄诊断准确度较高,图像质量尚可。这有望省去CCTA扫描,减少整体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第三代双源ct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心肌灌注成像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第三代双源CT前门控序列扫描模式对复杂性先心病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雄 胡跃群 +6 位作者 梅习龙 蒋博 邓凯 司徒卫军 孙剑宁 杨海涛 颜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13-1318,共6页
目的:探讨第三代双源CT前门控序列扫描模式对复杂性先心病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确诊为复杂性先心病并手术的患者43例,以此结果为参考金标准对比术前心脏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成像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2种方法的检出率及... 目的:探讨第三代双源CT前门控序列扫描模式对复杂性先心病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确诊为复杂性先心病并手术的患者43例,以此结果为参考金标准对比术前心脏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成像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2种方法的检出率及总体诊断效能。结果:43例病例手术后共发现187处畸形,双源CT成像检出155处,超声心动图检出153处,双源CT成像与超声心动图总检出率分别为82.89%和81.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4,P=0.786);其中心脏血管连接处畸形部分:双源CT成像与超声心动图检出率分别为100%和90.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95,P=0.148);心内畸形部分:双源CT成像与超声心动图检出率分别为62.35%和8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30,P=0.006);心脏周围血管畸形部分:双源CT成像与超声心动图检出率分别100%和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78,P=0.001)。第三代双源CT成像组总体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精度、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98.05%、96.43%、96.64%、99.69%、80.75%,超声心动图组分别为99.35%、96.52%、96.90%、99.90%、81.28%。结论:双源CT成像相比超声心动图对于复杂性先心病心脏周围血管畸形的诊断具有明显优势。双源CT成像与超声心动图对病变总体检出没有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双源ct 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第三代双源CT能谱纯化单能量技术在直肠癌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20
作者 葛仁斌 朱华 +3 位作者 何付权 李亚飞 王中领 杨嘉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评价第3代能谱纯化技术对直肠肿瘤双能扫描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直肠癌患者,均行双能扫描,按照锡滤过能谱纯化厚度的不同,将其分为2代组(36例)和3代组(34例),2代组采用第2代双源SOMATOM DefinitionFlashCT扫描,... 目的:评价第3代能谱纯化技术对直肠肿瘤双能扫描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直肠癌患者,均行双能扫描,按照锡滤过能谱纯化厚度的不同,将其分为2代组(36例)和3代组(34例),2代组采用第2代双源SOMATOM DefinitionFlashCT扫描,3代组采用第3代双源SOMATOMDefinitionForceCT能谱纯化技术进行扫描,分析比较两种扫描方法的CT剂量指数(CTDI)和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线性融合(M=0.5)及单能谱+40 keV、60 keV图像肿块与血供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由两名诊断经验十年以上的放射科医师对图像质量和细小动脉用5分法进行评分。结果:3代组的CTDI为5.43(4.23~7.59 mGy),DLP为242.85(147.7~339.7 mGy·cm),明显低于2代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10,U=7;P<0.05);3代组融合图像肿块SNR、细小动脉CNR均高于2代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94,F=10.58;P<0.05);3代组内融合图像细小动脉SNR高于40 keV和60 keV,40 keV图像肿块与细小动脉的CNR高于融合与60 keV,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SNR)=1.23,F=0.356;F_(CNR)=0.53F=0.45;P<0.05)。结论:第3代能谱纯化技术能够提升直肠癌的图像质量、降低辐射剂量,联合mono-plus(40 keV)能够提高直肠细小动脉血管的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纯化 直肠癌 单能谱+ 第三代双源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