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气血水理论探讨中风病分期诊疗新思路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昌明 陈健 +6 位作者 黄佳钦 李晓琳 董兴鲁 李雁 陶晓华 高颖 常静玲 《环球中医药》 CAS 2021年第9期1598-1604,共7页
气血水理论被广泛运用于多种临床疾病的治疗中,中风病的病机演变过程中各个时期的风、火、痰、瘀、虚各证候要素动态变化的根本在于气、血、水三者的动态变化。本文基于气血水理论,结合古代医家论述、现代研究及古今临床应用,为中风病... 气血水理论被广泛运用于多种临床疾病的治疗中,中风病的病机演变过程中各个时期的风、火、痰、瘀、虚各证候要素动态变化的根本在于气、血、水三者的动态变化。本文基于气血水理论,结合古代医家论述、现代研究及古今临床应用,为中风病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中风病急性期的特点为肝风,肝阳上亢,肝气有余,瘀阻脑络,血水互化,水淫玄府;恢复期为气阴两虚,余邪未清,又易痰瘀互结,郁久成毒;后遗症期为气血虚弱,虚气留滞,血行不畅。前期痰浊、水湿较盛,而随着治疗的深入,痰浊、水湿的影响逐渐减少,虚证的影响逐渐增加。在治疗中,始终应注重保持血行通畅,对体内蓄积的浊毒、瘀毒、热毒及时清理,并且在前期注重对水湿的治疗,随着疾病的发展也应逐步注重固护正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病 气血水理论 病机 证候 动态演变 脑卒中
下载PDF
曾学文治疗心脏疾病经验
2
作者 陈希 方泓 曾学文 《河南中医》 2022年第5期689-692,共4页
曾学文老师认为,阴阳失调、气血运行失常、津液代谢紊乱导致心脏疾病,即整体失衡而发病。按照气血水厥的规律演变,心脏疾病后期病变波及多脏器,曾老师认为,心以气为根本,血为标象,阴为本体,阳为外用,神为安本,水为变证,厥为险证,邪为害... 曾学文老师认为,阴阳失调、气血运行失常、津液代谢紊乱导致心脏疾病,即整体失衡而发病。按照气血水厥的规律演变,心脏疾病后期病变波及多脏器,曾老师认为,心以气为根本,血为标象,阴为本体,阳为外用,神为安本,水为变证,厥为险证,邪为害物,依据气血水厥理论提出益气养心、活血通脉、滋阴温阳、安定心神、利水消肿、救厥固脱的治法,同时根据气血水厥的演变将心脏疾病辨证为心气虚证、心血瘀证、心水肿证、心厥脱证,分别给予益心气汤、活心血汤、利心水汤、救心厥汤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疾病 气血水厥理论 益心气汤 活心血汤 利心水汤 救心厥汤 曾学文
下载PDF
基于“气血水”理论辨治黄斑水肿
3
作者 史向钊 张彩霞 陈兹满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4年第4期350-354,共5页
黄斑水肿是多种眼底疾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属于中医眼科学“视瞻昏渺”范畴。基于“气血水”理论,其主要病机可归结于气、血、水运行和代谢障碍、阻塞络脉,其产生多与脾失健运有关。脾失健运,水湿停集于黄斑区,又因为脾主统血,当脾气不... 黄斑水肿是多种眼底疾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属于中医眼科学“视瞻昏渺”范畴。基于“气血水”理论,其主要病机可归结于气、血、水运行和代谢障碍、阻塞络脉,其产生多与脾失健运有关。脾失健运,水湿停集于黄斑区,又因为脾主统血,当脾气不足,统摄作用受限,则血溢脉外形成离经之血,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血液瘀滞加重;脉道不通,水液外渗,黄斑水肿加重。水肿、气滞、血瘀既可互为因果,也可因并存而难消难治。在治疗上,活血利水法贯穿治疗始终,同时遵循治水、治血必治气的原则,根据气滞、水肿、血瘀的偏重来加减用药,以达水行而不滞,亦能使血畅而不瘀之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水肿 “气血水”理论 用药原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