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20年来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时空格局动态 被引量:55
1
作者 高长春 刘贤赵 +4 位作者 李朝奎 张勇 余光辉 宿庆 田艳林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47-757,共11页
CO2等温室气体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是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基于IPCC提供的参考方法,在对中国大陆30个省区(不含西藏)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估算的基础上,运用ESTDA框架,通过ESDA、LISA时间路径、时空跃迁和标准差椭圆等方法,从... CO2等温室气体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是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基于IPCC提供的参考方法,在对中国大陆30个省区(不含西藏)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估算的基础上,运用ESTDA框架,通过ESDA、LISA时间路径、时空跃迁和标准差椭圆等方法,从时空耦合的角度分析了1995-2014年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时空格局动态性。结果表明:(1)近20年来中国省域碳排放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碳排放空间差异呈先缩小后扩大的趋势;(2)LISA时间路径分析显示,中国大部分省区的局部空间结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1995-2001年和2002-2014年2个时段相对长度都小于平均长度的省区均为18个,大部分南方省区在空间依赖方向上的波动性呈增强趋势,而北方大多数省区则保持相对稳定;(3)出现协同运动的省区由1995-2001年的13个下降到2002-2014年的10个,表明中国碳排放空间格局具有一定的空间整合性,但呈减弱趋势;(4)中国省域碳排放的局部空间关联模式和集聚特征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表现为一定的路径依赖或空间锁定特征;(5)碳排放重心在113.739°~114.324°E、34.475°~35.036°N之间变动,整体上有向西北方向移动的趋势。中国碳排放空间分布呈东北—西南格局,且有逐步向正北—正南转变的趋势。中国碳减排的重点是加快发展清洁能源与提高能效并重,优化能源结构和促进各省区产业结构转型,制定差异化的省域碳减排政策,建立碳交易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时空动态 LISA时间路径 标准差椭圆 时空跃迁
原文传递
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时空演化特征 被引量:45
2
作者 刘雨婧 唐健雄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1-96,共6页
文章以新发展理念为核心,结合高质量发展内涵,构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对2008—2018年我国31个省份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合空间自相关和标准差椭圆方法分析了其时空演化特征,结果发现:2008—2... 文章以新发展理念为核心,结合高质量发展内涵,构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对2008—2018年我国31个省份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合空间自相关和标准差椭圆方法分析了其时空演化特征,结果发现:2008—2018年,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持续上升态势,但水平较低,增长速度较缓慢,各维度指数水平及变化形态均存在差异,东、中、西三大地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逐步递减,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东等为主力,以湖南、安徽等为辅助,其他地区协同发展的空间格局,区域存在较弱的正向集聚性,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重心位于河南,呈“东北-西南”分布形态,空间分布格局未发生明显变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高质量 熵权TOPSIS模型 空间自相关 标准差椭圆
下载PDF
中国水资源承载力与城镇化质量演化趋势及协调发展分析 被引量:34
3
作者 郑德凤 徐文瑾 +1 位作者 姜俊超 吕乐婷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2-81,共10页
文章计算2000—2015年中国省际城镇化质量指数、水资源承载力指数,采用标准差椭圆、协调发展指数及空间差异系数、灰色关联系数分析两个系统的时空演化趋势、整体协调发展状态及交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各地区城镇化质量指... 文章计算2000—2015年中国省际城镇化质量指数、水资源承载力指数,采用标准差椭圆、协调发展指数及空间差异系数、灰色关联系数分析两个系统的时空演化趋势、整体协调发展状态及交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各地区城镇化质量指数均值在0.11~0.71之间,水资源承载力指数在0.23~0.69之间,均处于波动变化状态。②城镇化质量指数的重心位于河南,偏转方向为"西南";水资源承载力指数的重心在陕西,偏转方向是"东北—东南—西南"。③协调发展度总体属于良性发展趋势;空间整体分布状态先积聚后扩散。④水资源承载系统主要约束因素排序:人均供水量>人均水资源量>年末供水综合生产能力>产水模数,城镇化系统主要胁迫因素排序:城镇恩格尔系数>图书馆数量>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水资源承载力 标准差椭圆 协调发展度 空间差异系数
原文传递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区位优势度综合测评 被引量:30
4
作者 郭建科 王绍博 +1 位作者 王辉 王丽华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7-195,共9页
在提出景区区位优势度概念基础上,依托旅游市场消费、交通、资源、服务支撑四大驱动因子构建区位优势度评价模型,测度我国225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区位优势,最后运用标准差椭圆方法对景区的区位优势与实际发展核心区进行对比。研究发现:1... 在提出景区区位优势度概念基础上,依托旅游市场消费、交通、资源、服务支撑四大驱动因子构建区位优势度评价模型,测度我国225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区位优势,最后运用标准差椭圆方法对景区的区位优势与实际发展核心区进行对比。研究发现:1风景区区位具有交通指向性,呈现"T"型空间分布格局,各省旅游发展"核心—边缘"格局突出;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景区区位差异性明显,受各区位因子的影响不同。2京津冀、长三角、长江流域风景区省内、省际交通可达性及市场消费潜力均较为突出,是开展"全民旅游"的重要市场,抓住高铁发展机遇,实现景区跨省际发展是提高风景区竞争力的有利抓手;省会、副省级城市服务支撑要素发展优势突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景区凝聚式发展有利于实现旅游业发展的规模经济及外部经济性,中部地区受资源丰度及集聚度影响各异,西部地区资源丰度、集聚度水平均欠佳。3区位优势与景区实际发展存在很大的契合性,沿海地区依托良好的区位条件带动着旅游流向东部地区移动,抓住"一带一路"国家对内陆地区的扶持机遇,对于西部旅游市场繁荣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区位优势度 标准差椭圆 交通可达性 消费市场
原文传递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的变动特征——基于1982-2010年四次人口普查资料的分析 被引量:30
5
作者 孟延春 汤苍松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5-142,共8页
本文使用了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的北京市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和第六次共四次人口普查资料的相关数据,综合利用人口重心研究方法和标准离差椭圆分析方法,借助于Arcgis软件分析工具,分析了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的集中和离散... 本文使用了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的北京市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和第六次共四次人口普查资料的相关数据,综合利用人口重心研究方法和标准离差椭圆分析方法,借助于Arcgis软件分析工具,分析了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的集中和离散的变化趋势,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的基本演变态势。研究结论表明,近30年间,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呈现为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规模总量不断膨胀的基本态势,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领先,全市人口重心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北部位置,位移距离变化较小,基本保持稳定;北京全市域人口密度由内到外呈现较为显著的阶梯状递减特征,中心城区人口密度与近郊区人口密度梯度差异逐渐变小,近郊区与远郊区的人口密度的梯度差异逐渐扩大,以中心城区和近郊区分布为主的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城市功能拓展区人口集聚趋势依然明显,反映了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结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特点;北京市人口标准离差椭圆长短轴均呈缩短趋势,长短轴之比亦呈变小趋势,反映了在北京市人口规模整体扩张的基本态势上,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呈现出更强烈的向心极化趋势和同心圆集聚趋势。总之,北京市仍然表现为人口增量型的城市化发展阶段,相对稳定的人口重心变化和较小的标准离差椭圆变化表明了北京市人口增加趋势呈现出城市化中后期趋于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质量型城市化将进一步成为北京市未来城镇化过程中的主要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分布 人口重心 标准离差椭圆 人口普查 北京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的中国省际旅游生态效率时空演化 被引量:29
6
作者 郑兵云 杨宏丰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9-91,共13页
文章以2008-2017年中国30个省级单位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足迹模型计算旅游生态足迹,作为生态要素投入,与旅游资源、劳动力、资本共同纳入旅游生态效率框架,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DEA博弈交叉效率模型测算省际旅游生态效率;结合探索性空... 文章以2008-2017年中国30个省级单位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足迹模型计算旅游生态足迹,作为生态要素投入,与旅游资源、劳动力、资本共同纳入旅游生态效率框架,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DEA博弈交叉效率模型测算省际旅游生态效率;结合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揭示旅游生态效率空间聚集特征,最后通过标准差椭圆法研究其空间演化过程。结果表明:中国省际旅游生态效率整体水平较高,但各省区之间存在马太效应,地区间呈现中部>东部>西部的分布特征;根据效率值大小将30个省区划分四种类型,其中处于生态效率最优区、弱优区和非优区的省区数量均呈下降趋势,而位于旅游生态效率次优区的省区数量有所增加;旅游生态效率在空间上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且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加强,旅游生态效率相似的省区表现为集聚分布;观测期内我国省际旅游生态效率重心由西向东移动,分布范围表现为扩大-缩小-扩大态势,标准差椭圆呈东北-西南格局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旅游生态效率 博弈交叉效率 空间自相关 标准差椭圆
下载PDF
21世纪以来中国航空货运空间变化研究 被引量:28
7
作者 褚艳玲 宫之光 杨忠振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5-341,共7页
基于标准差椭圆和空间基尼系数,利用2001~2012年机场和航段的数据对中国航空货运空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为制定航空货运产业发展战略和优化航空货运网络布局提供决策参考。结果表明:1航空货运的空间格局和经济格局分布一致,航空货运中心... 基于标准差椭圆和空间基尼系数,利用2001~2012年机场和航段的数据对中国航空货运空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为制定航空货运产业发展战略和优化航空货运网络布局提供决策参考。结果表明:1航空货运的空间格局和经济格局分布一致,航空货运中心由东南沿海地区向西北内陆方向移动;2航空货运网络由混合式网络向轴辐式枢纽网络转化,由单一机场枢纽发展形成了京津、沪杭、广深和成渝4个组合枢纽;3航空货运在机场和航段上分布趋于分散;4航空货运主通道集中了30%以上的运输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货运 标准差椭圆 空间基尼系数 主通道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工业污染时空演化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28
8
作者 郭政 陈爽 +1 位作者 董平 陆玉麒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23-1335,共13页
基于2003~2015年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工业废水和工业SO_2排放数据,采用标准差椭圆、地理集中指数、工业环境绩效指数、空间形态差异指数等方法从宏观和微观视角对长三角城市群工业污染时空演化进行分析,同时采用... 基于2003~2015年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工业废水和工业SO_2排放数据,采用标准差椭圆、地理集中指数、工业环境绩效指数、空间形态差异指数等方法从宏观和微观视角对长三角城市群工业污染时空演化进行分析,同时采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LMDI)模型对其工业污染排放主要驱动因素进行分解.研究发现:2003~2015年工业废水和工业SO_2排放量分别下降了16.97%和28.79%,但占全国比重仍然较高,尤其是工业废水对生态环境胁迫较大.2种工业污染空间形态均呈现出北(偏西)-南(偏东)的空间分布形态,而2种工业污染重心移动轨迹并不一致,工业废水重心总体上朝向东(偏南)方向迁移了12.85km,而工业SO_2重心总体上朝向西(偏北)方向迁移了26.89km.此外,2种工业污染主要集中分布于长江沿岸城市且污染集中度指数由高到低大致呈半圈层状向周围递减.工业发展与工业污染空间形态演变具有一致性,工业废水重心和工业SO_2重心与工业发展重心距离均在逐渐缩小,而2种工业污染-环境绩效空间分布格局并不完全一致.驱动因素方面,环境规制引起的技术改善效应是工业污染排放量减少的主要原因,而由环境规制引起的产业结构效应对工业污染排放量的影响则取决于区域发展政策,经济发展效应是工业污染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人口规模效应对工业污染排放量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工业污染 时空演化 标准差椭圆 LMDI 驱动因素
下载PDF
基于InVEST模型的鄱阳湖区生境质量时空演化及其变迁特征分析 被引量:27
9
作者 尚俊 蔡海生 +3 位作者 龙月 曾君乔 陈艺 张学玲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901-1915,共15页
鄱阳湖是国际重要湿地、全球重要的生态区,鄱阳湖区生态环境质量对于鄱阳湖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基于鄱阳湖区1995、2005、2015年遥感影像数据,采用InVEST模型,分析了湖区生境质量时空演变情况;利用像元二分法... 鄱阳湖是国际重要湿地、全球重要的生态区,鄱阳湖区生态环境质量对于鄱阳湖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基于鄱阳湖区1995、2005、2015年遥感影像数据,采用InVEST模型,分析了湖区生境质量时空演变情况;利用像元二分法,对生境退化度的概率密度函数与累积分布函数计算分析,明确了湖区生境退化的阈值;结合标准差椭圆分析法,探讨了不同生态类型生境质量优势变迁情况。结果表明:(1)鄱阳湖区1995~2015年建设用地大幅增长,耕地、林地面积小幅下降,草地面积严重减少,水域、其他用地面积小幅增加。(2)鄱阳湖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生境的强干扰阈值,分别为各自生境适宜度的70%、85%、81%、78%。水域、林地、草地受到的干扰逐渐增强,耕地受到的干扰逐渐减弱。(3)鄱阳湖区1995~2015年生境质量略微下降,中心地带的水域以及北部地区的林地干扰较弱,区域生境质量较高;中心地带外沿环层生境质量一般;西南部耕地干扰较强,区域生境质量较低。高质量生境向低质量生境演化现象严峻。(4)耕地变迁态势反映出耕地保护政策的严格化;林草地变迁态势受到地形梯度因素的影响;水域变迁态势受围湖造田和城镇扩张共同影响,单一从土地利用层面解释湿地水域生境质量演变存在局限性。研究结果对于鄱阳湖区生态环境保护及生态系统调控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区 生境质量 InVEST模型 像元二分法 标准差椭圆法
原文传递
人口视角下中国城市收缩的演变特征与时空格局——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25
10
作者 宫攀 张槊 王文哲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5,共15页
人口是城市发展的关键要素,人口规模的变化及其结构特征关系到城市的兴衰。以近三次人口普查数据识别收缩型城市,揭示其人口结构特征,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分析我国“七普”期间城市收缩时空演化的新趋势、新格局与新... 人口是城市发展的关键要素,人口规模的变化及其结构特征关系到城市的兴衰。以近三次人口普查数据识别收缩型城市,揭示其人口结构特征,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分析我国“七普”期间城市收缩时空演化的新趋势、新格局与新特点。研究发现:城市收缩与城镇化快速发展并存,且收缩型城市呈现出更加明显的老龄化和劳动年龄人口短缺趋势,收缩型城市的人口问题与异地城镇化问题交织,制约其进一步发展;我国人口收缩型城市数量增多且收缩强度增加,收缩区域呈现扩散态势,城市收缩重心与人口分布重心偏移趋势相异;城市收缩在向外扩散的同时在空间上还具有集聚特征,同时区域间的人口分布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口收缩型城市呈蔓延式扩散的内在动因。基于以上,文章认为:收缩型城市需“开源”与“节流”双策并施,从要素积累的增长模式转向以改善经济效率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同时完善社会保障与养老服务体系,抑制人才流失,通过兜底性保障政策缓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负担过重问题;面对收缩型城市的扩散趋势以及人口越发集聚的分布趋势,可以通过做大做强都市圈实现抑制城市收缩现象的蔓延和人口的过度集聚;区域均衡发展是缓解城市收缩蔓延趋势的一项长期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城市收缩 Dagum基尼系数 标准差椭圆
下载PDF
中国物流产业效率的时空演化 被引量:24
11
作者 唐建荣 唐萍萍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3-53,共11页
物流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和效率提升对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举足轻重。基于2007—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方向距离函数模型测算了中国31省份物流产业效率,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标准差椭圆法对中国物流... 物流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和效率提升对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举足轻重。基于2007—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方向距离函数模型测算了中国31省份物流产业效率,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标准差椭圆法对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及时空差异性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在观测年份内,中国物流产业效率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物流产业效率区域差异明显,东部略高于中部,西部最低;物流产业效率在空间上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物流产业效率相似的省域在空间上集聚分布;物流发展的空间差异主要存在于东—西方向,西部地区物流产业发展与中东部地区差距逐渐拉大,其发展重心经历了先向西再向东的移动轨迹。基于上述结论,从培育物流产业发展增长极、优化空间布局以及与其他产业联动发展等角度提出了促进中国省域物流高效协调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产业 效率演化 区域差异 空间自相关 产业集聚 标准差椭圆
下载PDF
中国人-地碳源汇系统空间格局演变及其特征分析 被引量:24
12
作者 蒋金亮 徐建刚 +2 位作者 吴文佳 周亮 孙东琪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57-768,共12页
论文从人-地结合视角看待碳移动问题,根据2001—2009年遥感数据和能源数据,分别计算各省碳排放和碳吸收量,引入流动比率,从而划分出高碳源地、低碳源地和碳汇地,结合标准差椭圆进一步分析人-地碳源汇系统离散和聚集趋势,进而得出人-地... 论文从人-地结合视角看待碳移动问题,根据2001—2009年遥感数据和能源数据,分别计算各省碳排放和碳吸收量,引入流动比率,从而划分出高碳源地、低碳源地和碳汇地,结合标准差椭圆进一步分析人-地碳源汇系统离散和聚集趋势,进而得出人-地碳源汇系统空间格局演变及其特征。研究表明:①高碳源地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和上海地区,作为高碳源地的华北地区呈逐步向外扩张趋势,低碳源地主要在华东地区、华中地区和广东地区,呈现不断向西、南方向扩散趋势,碳汇地主要在西北、东北和西南地区;②高碳源地从点状式分布逐步向外扩散,到2009年呈现华北两端聚集,上海突出的类三角形结构,低碳源地呈现华中和华东两端聚集,广东、吉林突出的类四边形结构,而碳汇地基本是在外围包围低碳源地,人-地碳源汇系统呈现逐级由上至下态势,高碳源地不断由内向外扩散,低碳源地不断转变成高碳源地,同时碳汇地也不断转变成低碳源地;③2001—2009年高碳源地标准差椭圆位于华东和华北地区,分布格局呈西北—东南格局,范围在2005年之前基本不变,2005年之后逐步扩大;2001—2009年低碳源地标准差椭圆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北地区,分布格局从"东北—西南"到"西北—东南",再到"东北—西南",最后又回到"西北—东南",低碳源地在主轴和辅轴上分布不断分散,2001—2003年间变化最大,2003年之后变化幅度减少;2001—2009年期间碳汇地系统呈东北—西南分布格局,且椭圆整体位于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碳汇地系统在此期间并没有出现较大的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源汇 流动比率 人-地 标准差椭圆
原文传递
精明增长背景下上海城市空间扩展演变特征与驱动机制 被引量:24
13
作者 王绍博 罗小龙 +2 位作者 顾宗倪 唐蜜 张培刚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8-65,共8页
对于我国超大城市而言,正处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变、粗放发展向精明增长转型的时期,识别新发展背景下超大城市空间扩展出现的新特征、新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改革开放后发展最剧烈的地区,上海在空间扩展方面已经经历巨大变化,... 对于我国超大城市而言,正处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变、粗放发展向精明增长转型的时期,识别新发展背景下超大城市空间扩展出现的新特征、新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改革开放后发展最剧烈的地区,上海在空间扩展方面已经经历巨大变化,能够很好地反映城市空间扩展的历程。基于此,文章以上海超大城市为例,基于空间扩展强度指数、标准差椭圆及驱动力分析模型,对上海城市空间扩展的历程、阶段特征及驱动机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发现:①上海城市空间扩展强度呈现明显的"S"型结构,扩展强度在经历缓慢下降、缓慢增长、快速增长后转变为精明增长背景下的中低速增长。同时,上海城市空间扩展具有明显的计划属性。②上海城市空间扩展模式呈现由蔓延式-跳跃式向填充式扩展模式演变的特征。微更新、微改造、替换将成为城市空间发展新常态。③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发展转型,市场力逐渐取代行政力成为影响上海城市空间扩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国际环境的不景气及依靠投资带动城市发展的不可持续性,使得扩大内需成为上海新一轮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城市 空间扩展 标准差椭圆 微更新 微改造 精明增长 填充式扩展
原文传递
中国主要城市旅游要素网络关注空间演化特征 被引量:24
14
作者 汪秋菊 刘宇 +2 位作者 李新 张斌儒 张驰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5-55,共11页
旅游要素发展水平是衡量旅游产业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通过建立旅游"六要素"搜索关键词选取、搜索数据剥离及合成的技术方法,结合2011-2015年我国24个主要城市旅游要素网络关注度数据,采用变差系数、赫芬达尔系数等指标和标... 旅游要素发展水平是衡量旅游产业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通过建立旅游"六要素"搜索关键词选取、搜索数据剥离及合成的技术方法,结合2011-2015年我国24个主要城市旅游要素网络关注度数据,采用变差系数、赫芬达尔系数等指标和标准差椭圆方法,分析城市旅游要素的网络关注指数空间演化特征。结果表明:2011至2015年,"吃、住、行、娱"四要素网络关注指数城市差异呈"V"字趋势波动,"购"要素差异越来越大,"游"要素差异则越来越小;旅游"六要素"网络关注指数的赫芬达尔系数变化不大,各城市度集聚程度低,关注较为分散;旅游"六要素"网络关注指数在空间扩展上具有极大相似性,呈现出东北—西南格局,向正东—正西方向转变的趋势。但"吃、住、行、购"等旅游要素网络关注指数标准差椭圆的中心呈现向西南偏移的趋势,而"游、娱"旅游要素则呈现出向东北偏移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要素 百度指数 熵值法 标准差椭圆
下载PDF
西北地区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时空演变及俱乐部趋同分析 被引量:22
15
作者 高新才 殷颂葵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13,共9页
运用基于非合意产出的SE-SBM模型测度了西北地区33个地级城市2010-2018年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并借助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马尔科夫链等方法,考察了其时空演变特征及俱乐部趋同的存在性。结果表明:尽管西北地区90.9%的城市水资... 运用基于非合意产出的SE-SBM模型测度了西北地区33个地级城市2010-2018年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并借助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马尔科夫链等方法,考察了其时空演变特征及俱乐部趋同的存在性。结果表明:尽管西北地区90.9%的城市水资源利用综合技术效率处于非DEA有效状态,但水资源利用效率总体上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水资源利用各项效率偏西北-偏东南的空间分布格局较为稳定,但综合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方向性略有减弱,而规模效率的方向性略有增强;水资源利用各项效率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性,且低-低类型的板块集聚特征更为显著;水资源利用各项效率均存在较强的俱乐部趋同特征,且空间作用对俱乐部趋同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SE-SBM模型 标准差椭圆 空间马尔科夫链 西北地区 城市
下载PDF
基于标准差椭圆的我国国土生态空间分异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魏凌 张杨 +1 位作者 李强 宋家宁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76-181,共6页
用标准差椭圆模型深入研究了我国国土生态空间格局及其演化规律。研究发现:(1)2015年全国生态空间总面积为73237.04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76.28%。按一级生态空间划分,全国生态空间结构主要以草地生态空间和林地生态空间为主。(2)我国... 用标准差椭圆模型深入研究了我国国土生态空间格局及其演化规律。研究发现:(1)2015年全国生态空间总面积为73237.04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76.28%。按一级生态空间划分,全国生态空间结构主要以草地生态空间和林地生态空间为主。(2)我国国土生态空间分布方向性特征较为显著,并且分布十分不均衡。研究时段内各生态空间标准差椭圆转角θ变动较小,重心迁移不明显,表明我国国土生态空间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研究结论:应根据国土空间的不均衡性实行差异化的国土生态空间优化管控政策,划定“三类空间、三条红线”,构建统一、协调的国土空间管控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差椭圆 国土生态空间 空间分异
下载PDF
我国城市整体交通运输流发展的时空演化及其空间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20
17
作者 王绍博 郭建科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3-49,共7页
运用标准差椭圆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我国交通运输流在2005-2013年间发展的时空演化及城市间空间关联性进行了相关测度。结果表明:2005-2013年间,交通运输流发展重心向东移动后持续西移,发展空间收缩后扩张,发展轴线顺时针偏转后逆... 运用标准差椭圆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我国交通运输流在2005-2013年间发展的时空演化及城市间空间关联性进行了相关测度。结果表明:2005-2013年间,交通运输流发展重心向东移动后持续西移,发展空间收缩后扩张,发展轴线顺时针偏转后逆时针偏转,南北方向收缩,东西方向扩张,表明国际市场的萧条影响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国内市场作用开始显现;从发展密集性变化看,2008年密集性增速迅猛,2012年后明显降低,说明靠投资带动的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不可持续,这种"假性"提升必定会转入中低速度;我国交通运输流的发展存在一定的空间正相关性,但是相关性较低,同时各类集聚区规模随着国家投资及地区战略的实施发生着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业 标准差椭圆 空间自相关 时空演化 空间关联
原文传递
2003~2013年中国湿地变化的空间格局与关联性 被引量:20
18
作者 周婷 马姣娇 徐颂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496-2504,共9页
以全国两次湿地资源调查数据为基础,借助ArcGIS可视化平台,采用标准差椭圆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中国湿地变化的空间格局,揭示湿地变化的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①中国湿地存在明显的动态变化和分区特征,总湿地椭圆中心向正西方向移动,... 以全国两次湿地资源调查数据为基础,借助ArcGIS可视化平台,采用标准差椭圆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中国湿地变化的空间格局,揭示湿地变化的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①中国湿地存在明显的动态变化和分区特征,总湿地椭圆中心向正西方向移动,自然湿地与人工湿地的空间分异程度在增加;②人工湿地变化不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自然湿地变化则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表现出空间集聚状态,并产生了1个热点集聚区分布于青海、西藏和四川,1个独立热点区分布在内蒙古和1个冷点区分布在河南.Moran’s I统计表明自然湿地变化表现出空间变化上的连续性,人工湿地变化表现为空间随机性;③自然湿地保护效果表现出湿地保护高效区、低效区和不稳定区三大类分级特征,可细分为5小类.Moran统计能有效识别自然湿地变化的空间关联性,划定湿地保护效果,从而有利于明确湿地保护的地区差距,为系统制定湿地保护与管理决策提供依据,也为湿地保护效果评定研究提供新方法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变化 空间格局 空间自相关 标准差椭圆 局部空间自相关(LISA)
原文传递
河西走廊2000—2020年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绵德 周冬梅 +3 位作者 朱小燕 祁海强 马静 张军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40-952,共13页
农业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温室气体源/汇系统,不同区域、不同种养情况导致农业系统呈现碳源或碳汇两种情况。分析农业系统中碳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数据依据。... 农业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温室气体源/汇系统,不同区域、不同种养情况导致农业系统呈现碳源或碳汇两种情况。分析农业系统中碳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数据依据。本研究以河西走廊为例,测算了2000—2020年河西走廊地区20个县市的农业碳排放量,并分析了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000—2020年河西走廊地区农业碳排放呈现缓慢上升状态。农业碳排放量最大的区域为凉州区和甘州区,占河西走廊地区农业碳排放总量的31.74%。从种植业与养殖业来看,河西走廊地区种植业为碳汇,碳吸收量达1.41×10^(8)t,养殖业为碳源,碳排放量达4.17×10^(7)t。2000—2020年河西走廊地区农业净碳排放量呈现起伏变化,但总体呈下降趋势,农业系统向碳汇转变。在种植业中对农业碳排放影响最大的因子为种植规模,在规模稳定发展区域影响最大的因素为机械化程度,在规模较小的区域主要影响因素为农村用电量;在养殖业中对规模较大区域和养殖业占比较高区域影响最大的因素为养殖规模,关联度在0.90以上。2000—2020年河西走廊地区农业碳排放强度表现为从随机分布到显著聚集的过程,农业碳排放重心缓慢向东南方向转移,但仅在张掖市内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灰色关联度 空间自相关 标准差椭圆 河西走廊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县域人均GDP的空间差异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9
20
作者 唐秀美 郜允兵 +1 位作者 刘玉 孙超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89-1098,共10页
基于GIS空间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研究1993—2013年京津冀地区县域人均GDP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和路径设计提供依据。得到以下结论。1)京津冀地区县域人均GDP快速增长,县域间的差异扩... 基于GIS空间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研究1993—2013年京津冀地区县域人均GDP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和路径设计提供依据。得到以下结论。1)京津冀地区县域人均GDP快速增长,县域间的差异扩大;县域人均GDP呈现显著的正向相关性,"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趋同性在增强。2)京津唐地区一直是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热点区域,河北省大部分县域的人均GDP处于较低水平,"涞源县–高阳县–武邑县–枣强县–邱县"经济冷点带逐渐形成;县域人均GDP呈现"东北–西南"的走向分布,并且整体上呈现强化趋势;经济发展重心以文安县为核心,呈现"先西南、后东北"的"V"形变动,东北方向的经济功能进一步强化。3)与OLS模型相比,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明显改善。人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人均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以及城镇化水平等显著促进了2013年京津冀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均GDP 标准差椭圆 地理加权回归 京津冀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