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0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机理、功能与嬗变——一个系统论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208
1
作者 青觉 赵超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3,共9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从精神层面解决民族问题和实现民族大团结的关键途径。从系统论的角度而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特定的内外部环境作用下,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客观事物的信息输入人脑,并通过人脑的机能进行转换后生成的。这...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从精神层面解决民族问题和实现民族大团结的关键途径。从系统论的角度而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特定的内外部环境作用下,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客观事物的信息输入人脑,并通过人脑的机能进行转换后生成的。这种意识形成后并非消极无为,而是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发挥特定的功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以无形的力量影响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和共同体成员的行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可塑性和变动性,深受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在国家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强弱有明显的变化。厘清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机理和主要过程,可以为下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必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辩证唯物主义 系统论 民族团结教育
原文传递
教育视域下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53
2
作者 赵心愚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92,共9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社会存在的反映。铸牢这一共同体意识,事关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在铸牢这一意识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发挥教育的作用,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铸牢中华...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社会存在的反映。铸牢这一共同体意识,事关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在铸牢这一意识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发挥教育的作用,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应注意的内容主要为形势教育、基本国情教育与历史教育。发挥好教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重要作用,需要明确谁负责、谁来抓和如何落实,也需要建立开展这一教育的制度及采取必要的措施。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应融入政治理论课,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同时也需要多形式、多渠道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铸牢 教育
下载PDF
论民族关键符号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南宁市三月三民歌节为例 被引量:42
3
作者 田敏 陈文元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4-30,共7页
合理开发利用民族关键符号能够强化民族认同,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关键符号中的节庆符号,广西南宁市以三月三民歌节为重要"推手",从交流互动、文化自信、民族认同、道德素质、日常生活等领域积极推... 合理开发利用民族关键符号能够强化民族认同,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关键符号中的节庆符号,广西南宁市以三月三民歌节为重要"推手",从交流互动、文化自信、民族认同、道德素质、日常生活等领域积极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展,实现了民歌节多维度的空间拓展、多元化的面向展示、多层次的有机结合,从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关键符号 铸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月三民歌节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性的现代性转化及发展 被引量:36
4
作者 朱军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38,M0002,M0003,共18页
无论是从中国各民族交往互动的历史演进,还是从西方现代性扩张情境下民族国家的建构实践,都无法全面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共同性及其生成和发展过程。从反思现代性的理论视角出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性的转化与发展,离不开中国... 无论是从中国各民族交往互动的历史演进,还是从西方现代性扩张情境下民族国家的建构实践,都无法全面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共同性及其生成和发展过程。从反思现代性的理论视角出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性的转化与发展,离不开中国革命与建设的现代化实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性的凝结与升华,是以中国共产党为主导的政治力量,在与社会大众上下互动的社会运动中,反思性建构政治社会秩序与集体认同,促进政治理性化建制与社会规模有机结合的过程。从历史、现实与发展三个维度来看,古代中国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提供了坚韧的历史文化认同,近代以来中国革命与建设的现代化实践,推动王朝国家的传统认同转化为现代国家认同,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又表现出历史连续性、复合现代性与结构约束性的内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具有了国内治理与全球治理的双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共同性 现代性 反思现代性
原文传递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逻辑、现实基础和实践路径 被引量:33
5
作者 张伦阳 王伟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18,84,共10页
科学研判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客观现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工作的主线,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我国民族关系长远发展所制定的战略规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凝心聚力之效,意蕴是丰富而多维的:其理论逻辑在... 科学研判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客观现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工作的主线,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我国民族关系长远发展所制定的战略规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凝心聚力之效,意蕴是丰富而多维的:其理论逻辑在于,对历史的继承和发展是历史意蕴,"五个认同"是核心内容,服务"两个大局"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价值导向;其现实基础在于,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提供了物质基础,从"自在""自觉"到"自强"是其精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了政治保障,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结构是其社会基础;最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共享繁荣发展的经济体、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其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理论逻辑 现实基础 实践路径
下载PDF
在深化交往交流交融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北仑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融入为例 被引量:32
6
作者 徐平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31,M0002,M0003,共14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少数民族人口大规模向东部和内地城市流动,这既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同时也存在“三个不适应”,即进城的少数民族群众对城市的生活和管理方式、城市居民对他们的某些生活和行为方式以及我们的工作方式和...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少数民族人口大规模向东部和内地城市流动,这既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同时也存在“三个不适应”,即进城的少数民族群众对城市的生活和管理方式、城市居民对他们的某些生活和行为方式以及我们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机制等都不能很好适应。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不断以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解决“三个不适应”,以“铸牢”促进“融合”,积极创新城市民族工作服务管理机制,构筑多层次、广覆盖、全方位社会化服务管理网络,有效应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融入面临的一系列难题,形成党委重视、多方联动、共同参与的社会治理模式,成为内地城市民族工作的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不适应” 交往交流交融 城市融入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原文传递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若干话语趋向 被引量:29
7
作者 郝亚明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2,M0002,共13页
在如何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本质属性的问题上,当前学界大致形成了民族团结、国族建构、共同体建设三种话语趋向。“民族团结话语”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作具有延续性与拓展性的民族团结策略,“国族建构话语”将铸牢中华民... 在如何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本质属性的问题上,当前学界大致形成了民族团结、国族建构、共同体建设三种话语趋向。“民族团结话语”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作具有延续性与拓展性的民族团结策略,“国族建构话语”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作具有突破性与创新性的国族建构手段,“共同体建设话语”则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作具有超越性与本质性的共同体建设方案。尽管三种话语趋向之间并无根本性冲突,但彼此之间还是体现了颇为不同的学科传统和逻辑取向,在理论阐释和实践推进的侧重点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通过对这三种理论话语趋向进行比较分析,可以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体系的构建提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 国族建构 共同体建设
原文传递
以统编语文教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特征、机理与路径 被引量:29
8
作者 袁硕 周梦圆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33,共10页
语文、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历史三科教材统编统用是落实教材建设国家事权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其中,统编语文教材在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着... 语文、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历史三科教材统编统用是落实教材建设国家事权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其中,统编语文教材在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以"五个认同"为核心,从认知因子、情感因子、行为因子三维视角出发,建构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的教材分析框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因子在统编语文教材中的呈现特征为:教材全面而有侧重地体现了"五个认同"的教育内容;各类认同教育内容全面涉及认知、情感、行为三方面的教学目标;文化认同教育内容最为丰富。以统编语文教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机理,一是立足于语文学科规律和课程标准,有机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因子;二是以文化认同为着力点推进"五个认同"教育,彰显语文学科的独特价值;三是以选文系统为核心,结合形式要素和教学活动设计,全面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教育。以统编语文教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路径是:(1)基于学情,在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过程中同步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2)基于认知规律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三维教学目标,打牢思想根基;(3)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手段,推进在语文学习和生活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统编语文教材 “五个认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教育
原文传递
社会治理共同体视域下民族互嵌式社区的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28
9
作者 李伟 李资源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0-87,共8页
民族互嵌作为现代民族国家的一种社会治理方式,是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在民族关系处理中的最新拓展。以社会治理共同体为思考半径来寻求"中国之治"的基层解法,在共同体叙事中解析民族互嵌式社区的内在机理,即在政府治理、社会调... 民族互嵌作为现代民族国家的一种社会治理方式,是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在民族关系处理中的最新拓展。以社会治理共同体为思考半径来寻求"中国之治"的基层解法,在共同体叙事中解析民族互嵌式社区的内在机理,即在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和居民自治层面分别遵循"党组织与政府统筹引导——社会组织与社区组织参与共治——社区居民共同体生成"的立体化逻辑,由此探寻民族互嵌式社区的实现路径,在治理主体层面促成多元主体良性互动,在治理模式层面实现法治、德治与自治的有机结合,在治理常态化层面提供多重保障机制,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基层社会治理实践的新样态,而且可以营造新时代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良好社区氛围,在社区层面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共同体 民族互嵌 社区 基层治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沉浸式赋能:互动仪式链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叙事逻辑 被引量:23
10
作者 袁佩媛 靳玉军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2-61,共10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诉求,需要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而以情感能量为核心的互动仪式链理论,能在沉浸式的互动仪式中有效聚集各民族成员“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圆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诉求,需要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而以情感能量为核心的互动仪式链理论,能在沉浸式的互动仪式中有效聚集各民族成员“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圆中国梦”的情感能量。着眼于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立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尝试性地从互动仪式链视域下探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本体认知之维、价值彰显之蕴、实践理路之策,拓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理论视域,期冀在实践中能够“有形、有感、有效”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仪式链 群体聚集 符号 情感能量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中华体育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26
11
作者 刘少卓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20年第12期34-41,共8页
中华体育精神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物质基础、社会基础具有特殊的价值功能。这一特殊功能的发挥,既能够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及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行为自觉,也能够为中华体育精神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中华体育精神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物质基础、社会基础具有特殊的价值功能。这一特殊功能的发挥,既能够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及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行为自觉,也能够为中华体育精神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与强大动力。这一特殊功能的实现,并不仅仅在于依靠中华体育精神的信念、道德、情感力量影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在于它是一种精神力量与物质力量的互相转化,即通过发展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建设体育强国的具体实践,促进中华体育精神的生产与创造,并使之内化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着个体、群体的社会实践活动,转化为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强大物质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体育精神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铸牢 理论逻辑 实践路径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亟待多学科共创理论话语体系 被引量:26
12
作者 郝亚明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15,116,共7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话语构建工作是整个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使命之一,其中民族学、历史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基础性作用尤为显著。概而言之,民族学承担着论证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实体民族的使命;历史学承担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话语构建工作是整个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使命之一,其中民族学、历史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基础性作用尤为显著。概而言之,民族学承担着论证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实体民族的使命;历史学承担着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升为历史观的使命;政治学承担着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国族属性的使命;心理学承担着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理基础的使命;社会学承担着以社会路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众多学科在共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话语体系过程中,必须坚持各尽所长与交叉论证相结合、理论建构与实证支撑相配合的基本原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话语亟需社会科学各门学科的滋养与孕育,唯有如此才能使其具备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更加强大的话语感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理论话语体系 多学科
下载PDF
新时代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实践的思考 被引量:25
13
作者 余文兵 普永贵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23,共9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民族理论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战略性任务,是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民族理论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战略性任务,是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新时代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实践中仍存在教育主体不足、对象不清晰等问题。必须守正创新,以更加自觉的提高思想认识,根据当前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积极推进完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内容体系、主体保障、思路理念、方式方法和体制机制创新,切实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 教育常态化 守正创新
下载PDF
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进路与生成逻辑 被引量:24
14
作者 詹进伟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14,共5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彰显着国家属性,蕴含着统一多民族的中国民族观。本文从发生学的视角出发,在对"中华民族"理论演进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的基本逻辑关系,分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成逻辑,并通过...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彰显着国家属性,蕴含着统一多民族的中国民族观。本文从发生学的视角出发,在对"中华民族"理论演进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的基本逻辑关系,分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成逻辑,并通过对这一理念和实践的深入提炼,力争矫正当前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体系陈旧、理论与现实脱节的现实,力求学术话语在理论和实践上的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认同 民族理论 民族工作
下载PDF
西部地区旅游发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23
15
作者 张英 于沛鑫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7-44,182,183,共10页
旅游既是一个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也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它体现了不同民族间文化的交流、互动和互鉴融通,旅游活动蕴涵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天然因子,它是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的有效途径;旅游发展也推... 旅游既是一个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也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它体现了不同民族间文化的交流、互动和互鉴融通,旅游活动蕴涵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天然因子,它是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的有效途径;旅游发展也推动了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水平提高,让各族人民共享改革红利,体现了各民族共同富裕共同繁荣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目标,夯实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物质基础。在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西部地区旅游发展必须体现出新时代新要求,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与中华民族形象,创新旅游产品,丰富产品内涵,完善产品体系,传承中华文化基因,聚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动力,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旅游发展 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哲学追问及其实践抉择 被引量:22
16
作者 王海锋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5-44,共10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觉醒、战略布局、必由之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问题,最根本的是对其展开本体论追问,即揭示意识的起源、意识与人的本源性存...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觉醒、战略布局、必由之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问题,最根本的是对其展开本体论追问,即揭示意识的起源、意识与人的本源性存在及其根本特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呈现出主观性与客观性、个体性与社会性、生成性与可塑性等有机统一的特性,作为"社会意识"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是理论思辨或主观臆造的产物,而是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由各族人民群众这一"共同体"在"现实生活过程"中的所创造和确立的,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被赋予更加丰富的时代内涵、思想内涵和文明内涵。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哲学的原则高度上反思"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问题,有利于在重大现实问题和重大理论问题的互动中探寻符合当下需求的理论智慧和实践抉择,助力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社会存在 现实生活过程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原文传递
铸牢民族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于文化纽带视角 被引量:23
17
作者 周俊利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16,93,共9页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根基,也是中华民族成员联系的精神纽带。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各民族共同奋斗的历史进程、“和而不同、多元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根基,也是中华民族成员联系的精神纽带。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各民族共同奋斗的历史进程、“和而不同、多元一体”的灿烂文化、厚德载物的价值观念和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这些优秀文化是各少数民族群体赖以生存、发展的灵魂和根基,也是中华文化保持旺盛生命力、强大凝聚力和伟大创造力的源泉。在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校本课程、特色课及选修课和“课程思政”的教学中,充分挖掘和利用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资源有助于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提升多数民族大学生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认知和体验,促进少数民族和多数民族双向认同,在此基础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高校大学生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少数民族优秀文化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中小学教育路径 被引量:21
18
作者 袁同凯 冯朝亮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1-48,182,共9页
中小学教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有着双重意涵,即中小学教育不仅是常态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场域。这使得在中小学教育实践中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尤为重... 中小学教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有着双重意涵,即中小学教育不仅是常态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场域。这使得在中小学教育实践中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尤为重要。因此,应通过完善德育工作、重构教育教学体系、打造互嵌式教育场域、运用创新教育思维等途径不断调整并改进中小学教育模式,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培育中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要求,使学校教育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小学教育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互嵌
下载PDF
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互动逻辑 被引量:20
19
作者 张鑫 段雪柳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7-55,共9页
语言是一种符号,象征着历史记忆存续;语言是一种工具,构筑着交际交换框架;语言是一个系统,凝结着民族文化传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共享的语言工具,是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是促进各民族传承中华文明的媒介,也是强化中华... 语言是一种符号,象征着历史记忆存续;语言是一种工具,构筑着交际交换框架;语言是一个系统,凝结着民族文化传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共享的语言工具,是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是促进各民族传承中华文明的媒介,也是强化中华民族经济利益纽带的利器。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同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情感凝聚、行为规约、目标激励等功能,能够促进各民族认同和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而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发展。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决定当前我国应不断推进两者的双向互动,促使其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相互成就的良性循环,并统一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进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国家认同 文化认同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下载PDF
西部大开发以来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基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分析 被引量:21
20
作者 郑长德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22,103,共15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努力缩小各民族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要求。文章基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努力缩小各民族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要求。文章基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分析了西部大开发以来,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聚焦于缩小差距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文章认为,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经济基础。文章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核心是增强“五个认同”;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和共赢的;西部大开发二十年来,民族地区经济总体上实现了高速、持续和包容的增长,虽然绝对差距还在扩大,但相对差距在缩小,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覆盖面大,供给质量在有效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显著提升,这些都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文章认为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民族地区 经济发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