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成因与对策探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傅志刚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19-121,共3页
通过对浙江大学生宗教观的问卷调查,分析了浙江大学生信仰宗教的现状,探讨了大学生信教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关心大学生的精神需求,研究大学生的宗教意识状况,对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打造“平安校园”以及构建社会主义... 通过对浙江大学生宗教观的问卷调查,分析了浙江大学生信仰宗教的现状,探讨了大学生信教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关心大学生的精神需求,研究大学生的宗教意识状况,对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打造“平安校园”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宗教意识 调查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论穆旦诗歌中的宗教意识 被引量:6
2
作者 段从学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70-75,共6页
穆旦诗歌中的宗教意识,应该放在20世纪40年代中国的本土语境中来看待,它是一个中国诗人在战争带来的残酷生存困境中生成的反应。来自《圣经》和T·S·艾略特等西方现代诗人的影响,对这种反应的具体样式的形成,起到了极为重要的... 穆旦诗歌中的宗教意识,应该放在20世纪40年代中国的本土语境中来看待,它是一个中国诗人在战争带来的残酷生存困境中生成的反应。来自《圣经》和T·S·艾略特等西方现代诗人的影响,对这种反应的具体样式的形成,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穆旦诗歌中的宗教意识也不能与西方的基督教精神直接等同起来看待,更不是一种内在的生存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旦 诗歌 本土语境 宗教意识
下载PDF
傩面具中的宗教意识与民俗内涵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海平 《甘肃高师学报》 2012年第1期54-58,共5页
面具作为傩戏艺术的表征,它形象地凝聚着傩文化所体现的原始崇拜意识、宗教意识和民俗意识。傩面具作为神灵的载体,体现了傩文化与巫、道、佛等多种宗教文化的相互渗透,在其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更是与各地的民风民俗紧密融合,有着深厚的... 面具作为傩戏艺术的表征,它形象地凝聚着傩文化所体现的原始崇拜意识、宗教意识和民俗意识。傩面具作为神灵的载体,体现了傩文化与巫、道、佛等多种宗教文化的相互渗透,在其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更是与各地的民风民俗紧密融合,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广大的群众基础,凝聚着民间艺人的智慧和心血,是我国各民族的文化瑰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傩面具 宗教意识 民俗
下载PDF
中国早期造物思想的朴素本质及其与宗教意识的交织 被引量:5
4
作者 诸葛铠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5-89,共5页
中国从原始社会至先秦时期的造物活动,不但产生于生存意识和宗教意识两个源头,而且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处在按人意造物与按神意造物双重意识的环绕之中,这两种意识又相互渗透、难以分解,从而形成有着鲜明中国特色的早期物质文化,并对... 中国从原始社会至先秦时期的造物活动,不但产生于生存意识和宗教意识两个源头,而且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处在按人意造物与按神意造物双重意识的环绕之中,这两种意识又相互渗透、难以分解,从而形成有着鲜明中国特色的早期物质文化,并对后世产生巨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中国 造物思想 朴素本质 宗教意识
下载PDF
宗教意识对建筑的影响——解读羌族建筑 被引量:6
5
作者 田凯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49-51,共3页
宗教意识是一个民族对于周遭世界的一种特定的认知方式,因此它支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宗教在羌人中具有广泛的影响,渗透于社会、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它除了为人们提供精神世界的庇护外,也影响着人们物质世界的一切生活方式,包括建筑... 宗教意识是一个民族对于周遭世界的一种特定的认知方式,因此它支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宗教在羌人中具有广泛的影响,渗透于社会、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它除了为人们提供精神世界的庇护外,也影响着人们物质世界的一切生活方式,包括建筑。在羌族建筑中的聚落选址,建筑形式、布局与建构行为无一不受到宗教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意识 羌族建筑 影响
下载PDF
穆旦诗歌:宗教意识与民主意识 被引量:5
6
作者 王东东 《江汉学术》 2017年第6期50-56,共7页
在穆旦诗歌1940年代最为重要的战争主题背后存在着更为宏大的政治理想,一种借以克服和"消化"残酷战争经验的现代政治意识。这一政治意识虽然难以摆脱当时自由主义群体及其民主自由思想划定的范围,但却进一步将穆旦引向现代政... 在穆旦诗歌1940年代最为重要的战争主题背后存在着更为宏大的政治理想,一种借以克服和"消化"残酷战争经验的现代政治意识。这一政治意识虽然难以摆脱当时自由主义群体及其民主自由思想划定的范围,但却进一步将穆旦引向现代政治意识的精神基础。于是穆旦诗歌中的宗教意识与民主意识的关系就成为一个值得探究的命题。在穆旦诗歌的社会总体图景背后是一个更强有力的基督教图景。由于战争经验的刺激,穆旦经历了从历史正义到超验正义的精神突变,但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了完成一种诗性正义。穆旦诗歌中的宗教意识为他的民主意识和民主想象提供了相应的道德内涵。(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旦 基督教话语 宗教意识 民主意识 诗性正义
下载PDF
试论张承志作品的宗教意识 被引量:2
7
作者 袁金山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2-154,共3页
本文以宗教意识为切入点,通过对张承志沉浸于宗教激情的历史与其文学创作历程同形同构同步关系的探讨,来说明宗教意识不仅是张承志历经精神磨练而形成的崇高理想,更是张承志对民族魂的追求、重铸的努力。
关键词 张承志 作品 宗教意识
下载PDF
《格萨尔》说唱艺人表演程式的外部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索南措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4-146,共3页
国内许多学者用舶来的帕里洛德理论分析探讨中国的叙事长诗,史诗《格萨尔》也不例外,让人耳目一新。本文在此基础上,将史诗落脚于藏民族文化传统中,从宗教意识观念和藏族叙事传统两个方面来分析说唱艺人表演程式的外部影响,
关键词 《格萨尔》 表演程式 宗教意识 叙事传统
下载PDF
冯内格特小说中宗教思想探微 被引量:2
9
作者 洪增流 王莉莉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7-90,共4页
本文从宗教意识层面来考察和分析冯内格特不同创作阶段的三部小说,指出冯内格特对宗教的关注贯穿其创作过程的始终,其宗教思想经历了宗教怀旧、宗教荒诞、宗教消亡的嬗变过程。
关键词 宗教意识 宗教怀旧 宗教荒诞 宗教消亡
下载PDF
墨家科学理性的形成及其中绝 被引量:4
10
作者 丁为祥 文光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98-103,共6页
对于墨家的科学理性及其形成,人们往往采取认识论的途径,直接诉之于其经验、逻辑或生活实用的说明。本文根据价值理性的定向与统摄作用,认为其形成主要是因为墨家的宗教意识撑开了其人文关怀与经验认知之间的张力,而其中绝则是传统的现... 对于墨家的科学理性及其形成,人们往往采取认识论的途径,直接诉之于其经验、逻辑或生活实用的说明。本文根据价值理性的定向与统摄作用,认为其形成主要是因为墨家的宗教意识撑开了其人文关怀与经验认知之间的张力,而其中绝则是传统的现实关怀及其收摄作用所致。因而,只有在人文关怀与科学理性之间保持足够的张力,才能成为双方相互促进乃至各自独立发展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家 科学理性 对象理性 宗教意识
下载PDF
曹禺《雷雨》与易卜生《野鸭》的深层关联 被引量:4
11
作者 汪余礼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8-68,共11页
《雷雨》为什么成为20世纪中国最经典的一部名剧?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曹禺此剧对易卜生戏剧的借鉴与创化。以往学界对二者关系的研讨,多集中于分析《雷雨》对易卜生中期戏剧《群鬼》的借鉴与创新;但事实上,易卜生晚期戏剧《野鸭》... 《雷雨》为什么成为20世纪中国最经典的一部名剧?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曹禺此剧对易卜生戏剧的借鉴与创化。以往学界对二者关系的研讨,多集中于分析《雷雨》对易卜生中期戏剧《群鬼》的借鉴与创新;但事实上,易卜生晚期戏剧《野鸭》对曹禺创作《雷雨》有着更为重要的影响。细读可以发现,这两部名剧在隐性艺术家的设置、太极图式的运用、宇宙秩序的探索、宗教意识的隐蕴等方面存在深层关联。深入探讨曹禺《雷雨》与易卜生《野鸭》的深层关联,对我们灵活化用外国戏剧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卜生 《雷雨》与《野鸭》 隐性艺术家 太极图式 宇宙秩序 宗教意蕴
原文传递
上帝的召唤——论简·爱宗教意识的形成历程 被引量:3
12
作者 肖美清 蒋苏琴 《零陵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4年第2期25-27,共3页
《简·爱》是英国19世纪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杰作。夏洛蒂深受基督教的影响。《简·爱》和基督教《圣经》紧密相联。简·爱的宗教意识的形成经历了五个阶段。在上帝的召唤下,从人性对神性的盲目到人性和神性的融... 《简·爱》是英国19世纪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杰作。夏洛蒂深受基督教的影响。《简·爱》和基督教《圣经》紧密相联。简·爱的宗教意识的形成经历了五个阶段。在上帝的召唤下,从人性对神性的盲目到人性和神性的融合,简爱的宗教意识逐步形成并日趋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爱》 宗教意识 夏洛蒂·勃朗特 英国 基督教 小说
下载PDF
藏族宗教精神的化身——《格萨尔王传·取雪山水晶国》中格萨尔王形象的宗教意识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南航 《新余高专学报》 2006年第1期74-76,共3页
由本教和佛教这两种宗教相互影响、融合而形成的西藏宗教深深影响着西藏人民的精神生活。宗教意识在《格萨尔王传.取雪山水晶国》中随处可见,英雄格萨尔王就是藏族宗教精神的化身,其中,本教意识处于基础地位,起着次要、辅助的作用;佛教... 由本教和佛教这两种宗教相互影响、融合而形成的西藏宗教深深影响着西藏人民的精神生活。宗教意识在《格萨尔王传.取雪山水晶国》中随处可见,英雄格萨尔王就是藏族宗教精神的化身,其中,本教意识处于基础地位,起着次要、辅助的作用;佛教意识处于主导地位,起着主要的、指导性的作用。宗教意识对于格萨尔王这一形象的塑造是必不可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萨尔王传·取雪山水晶国》 本教 佛教 格萨尔王 宗教意识
下载PDF
试论史铁生作品中的宗教意识 被引量:2
14
作者 范丹虹 《韶关学院学报》 2004年第7期21-23,共3页
史铁生的作品在苦难与救赎、宿命与超越、目的与过程等层面部表现了一定的宗教意识,产生这种意识的根源是其特殊的人生经历和在人文精神导引下的独特人生体悟。
关键词 史铁生 宗教意识 人文精神
下载PDF
“新神话”抑或宗教的历史性?——浪漫派和黑格尔对艺术与宗教联合问题的反思
15
作者 徐贤樑 《美学与艺术评论》 2023年第1期70-85,260-261,共18页
伴随着启蒙以来出现的种种危机日渐加剧,德意志的诗人和哲学家尝试恢复古典希腊艺术、宗教、伦理共属一体的世界图景以重建统一性和整体性。由是,艺术与宗教的重新联合成为1800年前后德意志思想界的重要问题。与古典艺术司职摹仿诸神的... 伴随着启蒙以来出现的种种危机日渐加剧,德意志的诗人和哲学家尝试恢复古典希腊艺术、宗教、伦理共属一体的世界图景以重建统一性和整体性。由是,艺术与宗教的重新联合成为1800年前后德意志思想界的重要问题。与古典艺术司职摹仿诸神的形象不同,现代艺术以创造为本质,相比于科学或哲学只能去认识现成的真理,艺术却能凭借创造展现出真理形成的过程。因而,启蒙之后艺术和宗教的重新结合的实质乃是个体创造的普遍化。在这一语境下,浪漫派的“新神话”计划可被视为艺术—宗教再联合的典型话语。黑格尔却洞见到,浪漫派将启蒙之后的观念——艺术作为天才创造的产物反向投射到古希腊世界中,这注定了“新神话”的非历史性。与其说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宗教章”中将艺术与宗教的联合限定在古希腊,毋宁说他有意识地规避了浪漫派“新神话”的非历史性,而展现出宗教本身的历史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神话” 审美革命 宗教意识 历史性 浪漫派 黑格尔
下载PDF
再谈少数民族文学批评中的宗教意识 被引量:4
16
作者 欧阳可惺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55-159,共5页
本文通过对少数民族文学及批评中的宗教意识的不同层次分析,认为目前少数民族文学批评中宗教意识的价值定位及阐释应注意宗教意识下的民族现代化、文化认同及超越等问题。文学批评中的宗教意识研究必须要同现代性的社会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本文通过对少数民族文学及批评中的宗教意识的不同层次分析,认为目前少数民族文学批评中宗教意识的价值定位及阐释应注意宗教意识下的民族现代化、文化认同及超越等问题。文学批评中的宗教意识研究必须要同现代性的社会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过于强调少数民族文学中宗教意识的原始性和神圣价值是对当下少数民族文化及精神生活的简单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少数民族文学批评 宗教意识
下载PDF
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中的宗教意识及其内涵 被引量:2
17
作者 龚吉雯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0-143,共4页
宗教意识是宗教信仰的核心要素,在我国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中,可以发现创作者融入了少数民族的宗教思想,而不同少数民族题材的绘画创作所表达的宗教意识各不相同。结合彝族、傣族、藏族、维吾尔族、鄂伦春族和赫哲族题材美术作品,分析... 宗教意识是宗教信仰的核心要素,在我国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中,可以发现创作者融入了少数民族的宗教思想,而不同少数民族题材的绘画创作所表达的宗教意识各不相同。结合彝族、傣族、藏族、维吾尔族、鄂伦春族和赫哲族题材美术作品,分析了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中的宗教意识,并进一步揭示了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中宗教意识的内涵,指出少数民族题材的绘画的创作者希望通过其作品表现"万物皆有灵"、"万物皆美"、"轮回因果"以及"天人和谐"的宗教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宗教美术 美术绘画 宗教意识
原文传递
托尔斯泰《艺术论》在中国 被引量:2
18
作者 陆扬 张祯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9-44,共6页
托尔斯泰的《艺术论》作为世界一流小说家比较系统的艺术理论著作,以呼吁艺术同美脱钩,专事情感交流,且以宗教性和世界性为伟大作品的标准,在19世纪美学中独树一帜。《艺术论》在中国的接受,以1921年、1958年和2005年的三个中译本为界,... 托尔斯泰的《艺术论》作为世界一流小说家比较系统的艺术理论著作,以呼吁艺术同美脱钩,专事情感交流,且以宗教性和世界性为伟大作品的标准,在19世纪美学中独树一帜。《艺术论》在中国的接受,以1921年、1958年和2005年的三个中译本为界,可分别以人生的艺术、宗教意识批判,以及意识形态的重新认可为其标识。可以说,《艺术论》在中国的接受史,大体也反映出中国一百年以来文艺理论的基本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尔斯泰 艺术论 为人生的艺术 宗教意识
下载PDF
“本一点孝顺的心怀,倒做了惹祸的胚胎”——窦娥冤屈的深层文化意蕴 被引量:2
19
作者 钱华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76-78,共3页
关汉卿笔下的窦娥是古代被压迫妇女冤屈的悲剧典型。导致窦娥悲剧的直接原因是古代社会黑暗的吏治;而封建社会以孝道为核心的伦理纲常与民间百姓信奉天地鬼神的宗教意识的紧密联系,以及由此形成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中善恶有报的宿命模式... 关汉卿笔下的窦娥是古代被压迫妇女冤屈的悲剧典型。导致窦娥悲剧的直接原因是古代社会黑暗的吏治;而封建社会以孝道为核心的伦理纲常与民间百姓信奉天地鬼神的宗教意识的紧密联系,以及由此形成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中善恶有报的宿命模式,才是窦娥悲剧深层的文化意蕴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纲常 宗教意识 善恶有报 宿命论 冤屈
下载PDF
论许地山小说的宗教意识与情爱模式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洪华 徐爱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8-111,共4页
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许地山小说一方面暗合了"痴情女子负心汉"的传统情爱模式,揭示了传统文化在人物精神深处的深刻影响及其所导致的悲剧命运;另一方面因为宗教意识的输入,许地山小说转换了"喜新厌旧—沦落天涯—弃妇... 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许地山小说一方面暗合了"痴情女子负心汉"的传统情爱模式,揭示了传统文化在人物精神深处的深刻影响及其所导致的悲剧命运;另一方面因为宗教意识的输入,许地山小说转换了"喜新厌旧—沦落天涯—弃妇幽怨"的传统弃妇叙事方式,使其笔下表面上逆来顺受的女主人公内心充满了洞彻人生的智慧和执著生命的坚韧,明显有别于五四运动时期"不是堕落就是回来"的"娜拉"们。许地山小说对于感伤流被的"五四"文学而言,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地山 小说 宗教意识 情爱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