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8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的非正规经济再思考:一个来自社会经济史与法律史视角的导论 被引量:34
1
作者 黄宗智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3-163,共11页
本文主要从社会经济史与法律史的视角对中国的非正规经济进行新的综述,试图澄清其概念起源、构成、性质、规模和近三十五年的变化。文章特别关注到最近十来年"劳务派遣"以及"新生代农民工"的兴起。文章介绍了《中... 本文主要从社会经济史与法律史的视角对中国的非正规经济进行新的综述,试图澄清其概念起源、构成、性质、规模和近三十五年的变化。文章特别关注到最近十来年"劳务派遣"以及"新生代农民工"的兴起。文章介绍了《中国乡村研究》"中国非正规经济再思考"专辑的六篇论文和两篇点评,集中讨论的问题是中国的"非正规经济"和之前被广泛使用的"无产阶级"、新近被使用的"危难工人"这两个范畴之间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规经济” 劳务派遣 新生代农民工 “无产阶级” “危难工人”
原文传递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逻辑审视——基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考察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友田 陈玉斌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1期14-22,共9页
如果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看成一部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史诗,那么,人的解放就是这部史诗的逻辑主题。在人的解放的逻辑主题中,"现实的人"是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逻辑起点,对宗教和德国现实社会的批判是马克思人的解... 如果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看成一部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史诗,那么,人的解放就是这部史诗的逻辑主题。在人的解放的逻辑主题中,"现实的人"是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逻辑起点,对宗教和德国现实社会的批判是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逻辑主线,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逻辑中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的解放 现实的人 宗教批判 无产阶级 社会主义革命
下载PDF
数字资本主义批判和重建无产阶级集体性--21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新趋势探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蓝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7-34,共8页
21世纪的最初二十年里,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世界并没有迎来新自由主义神话的美好明天,相反陷入了一个僵局。这不仅意味着三十多年前以弗朗西斯·福山为代表的保守主义的"历史终结论"的终结,更为重要的是,资本主义在这二十... 21世纪的最初二十年里,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世界并没有迎来新自由主义神话的美好明天,相反陷入了一个僵局。这不仅意味着三十多年前以弗朗西斯·福山为代表的保守主义的"历史终结论"的终结,更为重要的是,资本主义在这二十年里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数字资本主义阶段。在这个阶段,数字平台已经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而资本主义采用更为灵活的奖金模式来剥削无产阶级的流众。数字资本主义的这些变化,迫使马克思主义必须实现转变,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们开始意识到,在个体性的意识形态的支配框架下,马克思主义必须要重新发明集体性,而重新发明无产阶级集体性的关键在于重建新的无产阶级政党,只有新政党才能将无产阶级凝聚起来,成为抵抗资本主义社会的可靠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资本主义 无产阶级 集体性 国外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从《共产党宣言》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特质与意义 被引量:9
4
作者 石大东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24,共5页
《共产党宣言》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形成的标志,从《共产党宣言》中理解与认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特质,是深化与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需要立足现代世界发展的基本规律来... 《共产党宣言》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形成的标志,从《共产党宣言》中理解与认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特质,是深化与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需要立足现代世界发展的基本规律来展现其作用,这就需要我们以《共产党宣言》所揭示出来的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统一为切入点,进而彰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特质,以及把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当今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 现代世界 特质 意义
原文传递
恩格斯的反贫困思想探析 被引量:9
5
作者 燕连福 王驰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CSSCI 2020年第6期40-49,共10页
作为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开创者之一,恩格斯揭示了19世纪无产阶级贫困的多种表现:儿童遭受着与成人同等的贫困、女性比男性遭受更多贫困、城市与乡村的同等贫困、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贫困。揭示了无产阶级贫困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 作为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开创者之一,恩格斯揭示了19世纪无产阶级贫困的多种表现:儿童遭受着与成人同等的贫困、女性比男性遭受更多贫困、城市与乡村的同等贫困、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贫困。揭示了无产阶级贫困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具体原因在于童工变成廉价的劳动力商品、男女性别之间的不平等、资本对劳动的控制以及宗教对工人的麻痹。无产阶级如何消除这种极端贫困,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自身是消除贫困的根本力量、革命是唯一出路、制度变革是可靠保证、无产阶级联合是最终动力。恩格斯的反贫困思想启示我们: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缓解相对贫困必须坚持教育扶贫,消除代际贫困;减少性别歧视,消除女性贫困;坚持发展生产力,消除城乡的贫困;激发内生动力,消除精神贫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贫困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
原文传递
从黑格尔到马克思:悲剧美学的实践化 被引量:6
6
作者 包大为 田重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9-46,共8页
悲剧冲突是现实关系的矛盾对立,而悲剧美学则是呈现这一事实及其美学价值的艺术程序。围绕伦理、种族、荣誉、情欲乃至革命等论题,悲剧美学从古典的直观形式延异至近代的理性主义传统。悲剧及其审美的真理性并非是寓于当下之判断,而是... 悲剧冲突是现实关系的矛盾对立,而悲剧美学则是呈现这一事实及其美学价值的艺术程序。围绕伦理、种族、荣誉、情欲乃至革命等论题,悲剧美学从古典的直观形式延异至近代的理性主义传统。悲剧及其审美的真理性并非是寓于当下之判断,而是随着精神发展历程逐渐呈现的,换而言之,悲剧美学是一个历史现象,真正考察现实的戏剧方案需要较大的思想深度和自觉的历史内容,亦即实现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的契合。黑格尔对悲剧美学的历史主义重释为悲剧的形式补足了历史的内容,为纯粹的审美判断找到了具体的主体,以形式与内容、直观与理性的辩证关系启发了马克思更为彻底的作为历史科学重要环节的美学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悲剧 美学 解放 无产阶级
下载PDF
智能经济及其相关论争的辨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程恩富 高斯扬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4-51,F0002,F0003,共10页
智能经济是伴随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型经济形态,其出现引发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与探讨。资本主义智能经济中数字劳动的非物质性是否变革了马克思的劳动概念,数据的价值创造是否仍遵循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无产阶级概念... 智能经济是伴随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型经济形态,其出现引发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与探讨。资本主义智能经济中数字劳动的非物质性是否变革了马克思的劳动概念,数据的价值创造是否仍遵循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无产阶级概念是否发生变化等,成为学者们争论的焦点。在这一背景下,结合资本主义智能经济时代的劳动价值创造、价值实现和价值分配的新特征,运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明确数字劳动具有坚实的物质基础、资本主义智能经济仍遵循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阶级分析法仍发挥关键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经济 人工智能 数字劳动 劳动价值论 剩余价值论 无产阶级
原文传递
试论马克思幸福观的发展轨迹 被引量:4
8
作者 马瑞丽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3-18,共6页
马克思的内心深藏着普罗米修斯情怀,关注全人类的幸福是马克思自中学时代就明确的目标。从注重黑格尔的自我意识到重视伊壁鸠鲁的偶然性,马克思发现了实现幸福的能动力量;从关注政治斗争背后的物质利益到扬弃费尔巴哈的人本唯物主义,马... 马克思的内心深藏着普罗米修斯情怀,关注全人类的幸福是马克思自中学时代就明确的目标。从注重黑格尔的自我意识到重视伊壁鸠鲁的偶然性,马克思发现了实现幸福的能动力量;从关注政治斗争背后的物质利益到扬弃费尔巴哈的人本唯物主义,马克思发现了现实人幸福的前提——人本质的全面占有;从批判空想社会主义、哲学共产主义到形成自己的共产主义理论,马克思找到了实现全人类幸福的物质力量——无产阶级。马克思幸福思想的发展轨迹在其对自由主义、青年黑格尔派、费尔巴哈、空想社会主义、哲学共产主义等的批判扬弃中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幸福思想 发展轨迹 无产阶级 斗争
下载PDF
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党性概念的再认识 被引量:6
9
作者 龚少情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8-35,共8页
党性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由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处的时代环境以及党的建设所面临的突出任务的不同,他们对于党性概念的关注的程度有所差别,其对于党性概念的理解也存有角度上的差异。梳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党... 党性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由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处的时代环境以及党的建设所面临的突出任务的不同,他们对于党性概念的关注的程度有所差别,其对于党性概念的理解也存有角度上的差异。梳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党性概念,遵循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方法论指引,有助于站在时代的前沿,深化对于党性概念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性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政党 阶级立场
下载PDF
“两个必然”理论逻辑的文本还原——《共产党宣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维度解读 被引量:6
10
作者 魏强 孙来斌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0-95,共6页
"两个必然"作为《共产党宣言》运用唯物史观考察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得出的必然结论,它的实现是以工人阶级阶级意识的觉醒为前提的。而工人阶级阶级意识的觉醒又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共产党人存在的意义很大程度就在于... "两个必然"作为《共产党宣言》运用唯物史观考察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得出的必然结论,它的实现是以工人阶级阶级意识的觉醒为前提的。而工人阶级阶级意识的觉醒又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共产党人存在的意义很大程度就在于通过有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去启发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从而为实现"两个必然"准备充分的主体条件。以《共产党宣言》为分析蓝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线索,循着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矛盾运动的历史逻辑,有助于我们深刻把握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两个必然"的理论逻辑,积极观照"两个必然"的现实境遇,勇于作答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必然”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原文传递
论马克思主义定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桂谦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88-90,共3页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定义,既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有关论述,也不能适应实践的发展。要与时俱进地界定马克思主义定义。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既包含着革命的理论,又包含着建设的理论。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无产阶级 定义 解放运动 社会生产力
下载PDF
论“流氓无产阶级”及其在当代哲学语境中的嬗变 被引量:5
12
作者 夏莹 邢冰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7-55,1,142,共11页
马克思对流氓无产阶级的评价主要是负面的,但后来的一些理论家如法农、马尔库塞等人,则看到了流氓无产阶级作为革命主体的可能性。这主要是因为,马克思的"无产阶级"概念并非实际存在的群体,而是一种主体性位置。随着具体情境... 马克思对流氓无产阶级的评价主要是负面的,但后来的一些理论家如法农、马尔库塞等人,则看到了流氓无产阶级作为革命主体的可能性。这主要是因为,马克思的"无产阶级"概念并非实际存在的群体,而是一种主体性位置。随着具体情境的变化,流氓无产阶级也可能被用于填充这一位置。在当今的激进左派这里,这种观点基于一种拉康化的框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巴迪欧的"事件位""先将来时主体"、朗西埃的"无分之分"、齐泽克的"贫民窟"等理论,都将流氓无产阶级或边缘人群视为实在界的剩余,并认为其基于偶然性与异质性的原则,具有了突破象征秩序的潜力。但是,这样的思路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激进左派忽视了流氓无产阶级的流变性及其与资本的同构性,被其寄予厚望的流氓无产阶级可能摇身一变站在资本的一边。激进左派因而背离了马克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氓无产阶级 流氓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主体性位置 激进左派
原文传递
马克思早期关于“主体”问题的三重视域转换——理念主体·世俗主体·无产阶级 被引量:4
13
作者 孔明安 刘婵婵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2-78,共7页
“主体”问题是马克思早期思想的重要理论课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青年马克思“主体”思想变革的起点。借助于主谓颠倒法,马克思揭露了黑格尔国家观的神秘性质,将主体的内容从抽象的理念置换成了经验性的存在,即完成了从“地上的... “主体”问题是马克思早期思想的重要理论课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青年马克思“主体”思想变革的起点。借助于主谓颠倒法,马克思揭露了黑格尔国家观的神秘性质,将主体的内容从抽象的理念置换成了经验性的存在,即完成了从“地上的神”到“现实的人”的主体转换。《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从之前的封建国家批判推进到了资产阶级国家批判,进而深化了对“主体”问题的思考。在与鲍威尔的论战中,马克思借助政治批判与市民社会批判,将宗教层面的主体(“犹太人”)还原为世俗层面的主体(“利己的人”),并提出了从“政治解放”到“人的解放”的理论逻辑。人的解放理论则为新主体的生成开辟了理论空间,并最终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出了作为“非市民社会阶级的市民社会阶级”(无产阶级)。把握马克思早期关于“主体”问题的视域转换及其演进逻辑,对于理解马克思哲学的主体观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念主体 世俗主体 无产阶级 人的解放
下载PDF
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基本内涵、历史逻辑与价值指向 被引量:1
14
作者 田海舰 连童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9,共7页
马克思在思想发展和革命活动的实践中,逐步发现了人类社会历史的真正主体不是抽象的自我意识,而是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占社会成员绝大多数的广大劳动人民。人民作为与客体相对的主体,通过对象性劳动确证自身主体地位,在历史发展过程起... 马克思在思想发展和革命活动的实践中,逐步发现了人类社会历史的真正主体不是抽象的自我意识,而是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占社会成员绝大多数的广大劳动人民。人民作为与客体相对的主体,通过对象性劳动确证自身主体地位,在历史发展过程起决定性作用,具有不被任何外界强制力量剥夺的自由、权利和尊严。马克思考察了人民作为历史主体的演化过程,肯定了资产阶级在特定历史时期的重要作用,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暂时性与不合理性,强调人民主体在客观历史发展过程中必然从“是”走向“应该”,从物质力量支配人民的客体状态走向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主体状态。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关注“现实的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超越资本主体价值的空洞性抽象性、重新树立起个人自由、社会平等、人民至上的价值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民主体 无产阶级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探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何文校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67-73,共7页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就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原理,通过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两性关系特别是女性地位演变的考察和分析,揭示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私有制的产生是妇女受压迫地位形成的根源,并最终预示只有消...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就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原理,通过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两性关系特别是女性地位演变的考察和分析,揭示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私有制的产生是妇女受压迫地位形成的根源,并最终预示只有消灭了私有制才能使妇女获得解放。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全世界各国妇女争取自身的解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又为全世界各国妇女的未来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妇女解放 无产阶级
下载PDF
《共产党宣言》蕴含的共同富裕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5
16
作者 唐土红 陈文娟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29-37,共9页
作为世界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蕴涵着深厚的共同富裕思想。《共产党宣言》在批判资本主义的非正义性基础上,强调“人民至上”“为全体人民谋利益”的唯物史观,为人类社会走向共同富裕指明了方向。在共同富裕... 作为世界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蕴涵着深厚的共同富裕思想。《共产党宣言》在批判资本主义的非正义性基础上,强调“人民至上”“为全体人民谋利益”的唯物史观,为人类社会走向共同富裕指明了方向。在共同富裕内涵上,《共产党宣言》指出,公有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无产阶级政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主导力量,生产力高度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保障,渐进性与长期性的统一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廓清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富裕论域的分析框架,对新时代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加强顶层设计,不断为人民的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共同富裕 劳动异化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
下载PDF
马克思对历史主体概念的实践证成——基于《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的考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崔增辉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38,共7页
历史主体是能够促进社会变革、推动历史进步、深化人类解放的主体存在。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通过对法国革命具体的历史情势分析,实现了对历史主体概念的实践证成。在主体... 历史主体是能够促进社会变革、推动历史进步、深化人类解放的主体存在。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通过对法国革命具体的历史情势分析,实现了对历史主体概念的实践证成。在主体生成层面,历史主体需要根植于社会生产发展变革的物质实际;在主体觉醒层面,历史主体需要在由自在向自为的意识转变中推进“自由的历史的自主运动”;在主体使命层面,历史主体需要自觉肩负起“能使现代革命成为真正的革命”的历史任务;在主体联合层面,历史主体需要团结一切有利的主体力量形成历史合力。马克思对历史主体的实践证成确证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历史主体 无产阶级 实践证成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与当代现实——西方国家阶级关系的演变趋势 被引量:1
18
作者 池元吉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6-149,共14页
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灵魂。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阐述的关于阶级斗争理论观点仍具现实指导意义,但由于时代的发展和西方发达国家社会经济生活的重大变化,需要加以发展和与时俱进。信息社会的来临,金融经济的增强,... 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灵魂。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阐述的关于阶级斗争理论观点仍具现实指导意义,但由于时代的发展和西方发达国家社会经济生活的重大变化,需要加以发展和与时俱进。信息社会的来临,金融经济的增强,国家调节资本主义的形成,使西方国家各阶级状况、结构和相互关系出现了与马克思时代不同的特点,雇佣劳动者生活水平和技术文化水平有所提升,新兴中产阶级不断壮大,劳动人民政治地位和社会作用日益增强,无产阶级已经不是任人宰割的孤立无援的力量。作为剥削阶级和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为了维护既得利益,在社会经济矛盾和劳动人民斗争的压力下,不得不进行多方面的适应生产社会化和分配公平化的改革和制度创新,在客观上为社会主义因素的生成和成长提供了土壤,也使阶级结构的变化和阶级斗争的形势日益向着有利于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方向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级 阶级斗争 阶级结构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 新兴中产阶级
下载PDF
毛泽东“革命党”概念的生成逻辑和时代启示
19
作者 杨彬彬 陈杨锴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2-50,73,共10页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革命性始终是其基本属性。“革命党”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共产党政治话语体系中的一个标识性概念。毛泽东的“革命党”概念有着深刻的理论渊源、实践基础和历史动因,这一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中国化时...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革命性始终是其基本属性。“革命党”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共产党政治话语体系中的一个标识性概念。毛泽东的“革命党”概念有着深刻的理论渊源、实践基础和历史动因,这一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体现,其形成与发展贯穿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对立党、兴党和强党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要以历史主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在解决大党独有难题过程中跳出历史周期率;以战略思维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不断开创“中国奇迹”“中国之治”的新境界;以系统观念推进国家治理变革,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革命党 中国共产党 无产阶级 概念史
下载PDF
马克思无产阶级概念的形成及其革命意义——基于《德法年鉴》时期文本的考察
20
作者 窦梓绮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6-41,共6页
在马克思早期思想中,无产阶级概念是在政治批判与哲学批判的双重语境中形成的。在政治上,无产阶级不只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行动者,从更广泛意义上说,还包括马克思对政治保守主义的清算、对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批判、对激进民主主义的扬... 在马克思早期思想中,无产阶级概念是在政治批判与哲学批判的双重语境中形成的。在政治上,无产阶级不只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行动者,从更广泛意义上说,还包括马克思对政治保守主义的清算、对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批判、对激进民主主义的扬弃以及对法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潮的吸纳。在哲学上,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揭穿了官僚等级的虚假普遍性,确立了无产阶级的真正普遍性,只有无产阶级革命才能根本地扬弃市民社会的分裂立场,使人的解放成为可能。正确理解无产阶级概念及其革命性意义,对于理解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国家学说等,回应错误思潮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产阶级 政治解放 人的解放 市民社会批判 普遍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