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升刑事司法公信力的路径思考——兼论人民陪审制向何处去 被引量:17
1
作者 齐文远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29,共10页
中央吹响了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的号角,实现司法独立已箭在弦上。然而,刑事司法不同于民事和行政司法,实行司法独立亦不能消除导致司法腐败的根源,难以显著降低冤假错案的发生率,改变不了司法不透明的局面,很难拉近判决结论与民众正义观... 中央吹响了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的号角,实现司法独立已箭在弦上。然而,刑事司法不同于民事和行政司法,实行司法独立亦不能消除导致司法腐败的根源,难以显著降低冤假错案的发生率,改变不了司法不透明的局面,很难拉近判决结论与民众正义观的距离,因而无法显著提高刑事司法的公信力。提高刑事司法公信力有赖于实现司法民主,但现行人民陪审制重象征意义而轻实际效果,陪审员只"陪"不"审",没有发挥分权制衡的功能,因而必须改革。有关人民陪审制改革的三种方案中,陪审团制更有利于提高刑事司法公信力,应当成为人民陪审制的改革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公信力 司法独立 人民陪审制 陪审团
下载PDF
民意与司法的冲突及协调 被引量:12
2
作者 向朝霞 吴权平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67-69,共3页
民意对司法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民意与司法的关系应该是在保证司法独立的情况下,吸纳民意。吸纳民意应该以间接的方式实现,即通过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吸纳民意,通过增强立法的透明度表达民意,而不是由公众或媒体直接给予司法压力。
关键词 民意 司法 人民陪审员制度
下载PDF
以审判为中心:一场未完成的改革 被引量:4
3
作者 周长军 《法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4-148,共15页
相对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刑事诉讼中适用的火热场景,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推进状况颇不令人乐观,呈现出文本“热”与实践“冷”的反差。实体真实优先性的刑事诉讼观念、非正式性的纠纷解决传统、可控性的程序运作思维、行政性的... 相对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刑事诉讼中适用的火热场景,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推进状况颇不令人乐观,呈现出文本“热”与实践“冷”的反差。实体真实优先性的刑事诉讼观念、非正式性的纠纷解决传统、可控性的程序运作思维、行政性的审判管理方式是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遭遇困境的症结所在,法官对庭审实质化的心理排斥则是改革最直接的障碍。期望在维持案卷移送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审判机制、程序技术或证据制度的调整走出改革困境,实践证明很难成功。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应当进行宏观的制度性变革,构建中国式诉因制度,改革人民陪审员制度,阻断侦诉卷宗信息对裁判结论的实质性影响,激发法官的内生动力,同时完善司法管理方式和问责机制,破解制约审判权独立行使的体制机制障碍,营造良好的司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 庭审实质化 案卷移送制度 诉因制度 人民陪审员制度
原文传递
专家陪审制度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翟李鹏 《证据科学》 2017年第6期730-742,共13页
案件事实认定中诉讼专门性问题的高频化和复杂化使得法官更加依赖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来解决,而现有诉讼专门性问题的解决途径存在不足。以人民陪审制度为基础,选取具有某一专门知识的专家作为陪审员参与诉讼专门性问题的事实认定,既有利... 案件事实认定中诉讼专门性问题的高频化和复杂化使得法官更加依赖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来解决,而现有诉讼专门性问题的解决途径存在不足。以人民陪审制度为基础,选取具有某一专门知识的专家作为陪审员参与诉讼专门性问题的事实认定,既有利于弥补现有诉讼专门性问题解决途径的不足,使法庭更为准确地认定案件事实,又能有效地发挥人民陪审员的民主价值。目前专家陪审制度在诸多地方法院自主实行,亟待进行统一的制度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专门性问题 人民陪审员制度 专家陪审员 司法鉴定
原文传递
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对策思考 被引量:5
5
作者 陈红 杨爱平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9-172,共4页
中国人民陪审员制度自1951年确立以来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200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出台后,该项制度有了进一步发展。对现有制度能否达到立法目的以及满足审判要求,本文从实证角度对中国人民陪审员制度... 中国人民陪审员制度自1951年确立以来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200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出台后,该项制度有了进一步发展。对现有制度能否达到立法目的以及满足审判要求,本文从实证角度对中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现状作了分析,以推动其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陪审员制度 司法民主 司法改革
下载PDF
日本二审法院如何审查裁判员认定的事实——以日本最高法院2012年2月13日判决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林偶之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9年第5期27-39,共13页
日本在引入裁判员制度时未修改上诉制度的相关规定。随后,日本最高法院于2012年2月13日做出判决,强调刑事二审程序应采用事后审制,应当参照“经验法则、逻辑法则违反说”标准审查裁判员参审下第一审程序认定的事实,并对《刑事诉讼法》第... 日本在引入裁判员制度时未修改上诉制度的相关规定。随后,日本最高法院于2012年2月13日做出判决,强调刑事二审程序应采用事后审制,应当参照“经验法则、逻辑法则违反说”标准审查裁判员参审下第一审程序认定的事实,并对《刑事诉讼法》第382条规定的“事实误认”这一上诉理由的内涵做出一般性解释。通过考察日本裁判员制度实施后刑事二审程序审查方式的变化,可以发现,陪审制度与上诉制度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作用力,但由于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基础理论尚未得到简明论述、司法功能发挥不顺畅、上诉审审判模式定位缺失,这种作用力在我国相当微弱。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未来改革方向应当是大力发展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基础理论,整合司法改革各项措施,构建陪审员参审刑事案件大合议庭事实认定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诉制度 审查标准 经验法则 裁判员制度 人民陪审员制度
下载PDF
民主嵌入司法:《人民陪审员法》的价值向度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善根 《北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7-115,共9页
《人民陪审员法》的核心在于回归司法民主,通过民主嵌入重构人民司法,提升司法公信。《人民陪审员法》所嵌入的民主内涵包含了三个相互关联的基本向度:一是数量民主向度,这一向度在于解决谁有资格做人民陪审员的问题,其核心是陪审员的... 《人民陪审员法》的核心在于回归司法民主,通过民主嵌入重构人民司法,提升司法公信。《人民陪审员法》所嵌入的民主内涵包含了三个相互关联的基本向度:一是数量民主向度,这一向度在于解决谁有资格做人民陪审员的问题,其核心是陪审员的准入资格;二是容量民主向度,这一向度在于解决陪审员参审机会问题,其核心是陪审权利的保障与实现;三是质量民主向度,这一向度在于解决陪审员在司法审判中发挥的作用问题。《人民陪审员法》的有效贯彻与实施应当从准确把握民主的三个向度入手,而评估《人民陪审员法》的实施成效及将来如何进一步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也应以此为依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陪审 民主嵌入 司法改革 制度评估
原文传递
咨询陪审制: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的可能路径 被引量:4
8
作者 赵泽君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4-170,共17页
为解决人民陪审员专业化不足而导致的"陪而不审"的功能虚化,我国借鉴英美法系陪审员只负责事实认定的普通陪审制,启动了"人民陪审员不再审理法律适用问题,只参与审理事实认定问题"的参审权改革。但试点情况表明,事... 为解决人民陪审员专业化不足而导致的"陪而不审"的功能虚化,我国借鉴英美法系陪审员只负责事实认定的普通陪审制,启动了"人民陪审员不再审理法律适用问题,只参与审理事实认定问题"的参审权改革。但试点情况表明,事实审与法律审的区分在审判实践中如何具体操作难以形成一致意见,"一刀切"的单一陪审模式存在明显的缺陷,客观需要更为多元的陪审制度。而美国咨询陪审制对于解决人民陪审民主化、平民化与司法专业化、职业化之间的矛盾提供了可能的方向,应在人民陪审制改革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陪审制 咨询陪审制 参审权 陪而不审
原文传递
法律与人情之间: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法理检视及其改进路径——以事实与法律区分机制为视角
9
作者 李婉玉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82-87,共6页
目前,《我国人民陪审员法》通过界定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的区分机制使得人民陪审员参与庭审。然而,目前立法仅是初步确立了事实审与法律审的适用,并没有明确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的具体标准,在司法实践中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区分机制及其相... 目前,《我国人民陪审员法》通过界定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的区分机制使得人民陪审员参与庭审。然而,目前立法仅是初步确立了事实审与法律审的适用,并没有明确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的具体标准,在司法实践中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区分机制及其相关理论存在自洽性危机,人民陪审诉讼机制仍存在复杂化、冲突化。应当基于法意与人情之间的交互逻辑关系,厘清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区分机制的法理,优化我国人民陪审员实质参审,使之获得民意认同与公众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与人情 人民陪审员制度 法理检视 改进路径
原文传递
我国陪审制度的价值思考
10
作者 岳修新 《平原大学学报》 2001年第1期34-35,共2页
文章通过对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由来、发展及存在问题的分析,以及中外陪审制度的比较,提出我国人民陪审制度不仅不能取消,而且需要完善并进一步阐述完善的办法.
关键词 人民陪审制度 陪审团制 陪审员素质 陪审制度 制度完善 陪审法 合议庭 人民陪审员
下载PDF
河南省人民陪审团试点中的制度缺陷及其完善——以司法公信力为视角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波 项坤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87-92,共6页
在人民陪审员日趋花瓶化的背景下,河南的人民陪审团试点工作可谓开创了我国陪审制度改革之先河。争议声中的陪审团试点工作有序展开,逐渐深入,不但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陪审团成员库,而且将陪审团试点应用于刑事、民事以及行政诉讼,所... 在人民陪审员日趋花瓶化的背景下,河南的人民陪审团试点工作可谓开创了我国陪审制度改革之先河。争议声中的陪审团试点工作有序展开,逐渐深入,不但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陪审团成员库,而且将陪审团试点应用于刑事、民事以及行政诉讼,所处理的案件亦具有明显的服判息诉率高的特点。与此同时,因受制度、体制制约等因素的影响,人民陪审团尚没有充分发挥其提升司法公信力的作用,还存在陪审团成员选任机制不健全、陪审团功能定位不明确、陪审团参审程序不规范等问题,亟待通过制度的完善加以解决,以进一步扩大司法民主的路径,促进司法公信力的提升,并推动适合我国国情的陪审团制度在法律上得以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陪审团制度 司法公信力 试点 缺陷 完善
下载PDF
人民陪审制度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超玲 钟洪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08-110,共3页
人民陪审制度是国家审判机关吸收非职业法官参加案件的事实审判的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司法民主制度,人民陪审制度具有两个基本价值:司法民主和司法公正。
关键词 人民陪审制度 司法民主 司法公正
下载PDF
司法公信力视阈下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建军 杨睿 《商洛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66-71,76,共7页
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核心价值应与司法公信的基本内涵相契合。由于人民陪审员制度本身存在缺陷,致使其塑造司法公信力的价值未能得以有效体现。在理性分析人民陪审员制度促进司法公信力提升的价值的基础上,剖析了人民陪审员制度存在的主要... 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核心价值应与司法公信的基本内涵相契合。由于人民陪审员制度本身存在缺陷,致使其塑造司法公信力的价值未能得以有效体现。在理性分析人民陪审员制度促进司法公信力提升的价值的基础上,剖析了人民陪审员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从构建法律制度体系、科学定位职权、改革选任制度、创新制度模式、完善管理制度、赋予当事人陪审程序启动权等方面提出了完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公信 人民陪审员制度 改革 路径
下载PDF
人民陪审制下法律审与事实审分离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萍 《天津法学》 2018年第1期12-17,共6页
最高人民法院和司法部明确提出改革人民陪审制,逐步实现人民陪审员只参与审理事实认定问题。这一内容确定了在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的案件中实现"法律审与事实审"相分离机制的基本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除了立足于我国司法实践之... 最高人民法院和司法部明确提出改革人民陪审制,逐步实现人民陪审员只参与审理事实认定问题。这一内容确定了在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的案件中实现"法律审与事实审"相分离机制的基本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除了立足于我国司法实践之外,有必要借鉴其他国家已经较为成熟的经验。英美法国家的陪审团"只认定事实,不负责法律"的做法与我国人民陪审制改革的目标相契合,且已经过几百年的演变,理论与实践方面均值得参考。另外,审判过程中,也并非所有事实问题一律交由陪审团,法律问题一律交由法官决定,还需要根据本案的实际需要、社会政策的要求等因素来确定。因此,我国在设计法律审与事实审的分离机制时应注意不能僵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陪审制 法律审 事实审
下载PDF
文本与实践中的人民陪审员退出与惩戒机制 被引量:2
15
作者 姚剑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1-10,共10页
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发挥着重要的政治功能,同时肩负着一定的司法功能。对于两种功能应当给予同等重视。人民陪审员的退出与惩戒机制有着紧密的逻辑关系:退出是惩戒的逻辑终点之一,退出机制完善是惩戒体系健全乃至陪审制度良性运作的表... 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发挥着重要的政治功能,同时肩负着一定的司法功能。对于两种功能应当给予同等重视。人民陪审员的退出与惩戒机制有着紧密的逻辑关系:退出是惩戒的逻辑终点之一,退出机制完善是惩戒体系健全乃至陪审制度良性运作的表征之一,也是人民陪审员制度是否健全的重要评价指标;"惩戒"是特定情形下伴随"退出"的必然后果,二者适用范围有明显不同。因此,应从逻辑上区分退出与惩戒两种机制,理顺二者逻辑关系,为人民陪审制度切实有效发挥作用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未来人民陪审员退出与惩戒机制的完善,应在发挥政治功能的同时,科学、合理、高效地发挥司法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陪审员 退出机制 惩戒机制 司法改革 人民法院
原文传递
建党以来人民陪审制的历史变迁——以人民陪审员职权变迁为主线 被引量:2
16
作者 蒋凤鸣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37-45,共9页
人民陪审制是人民民主专政在司法领域的重要体现,而陪审员的职权配置直接关乎人民陪审制的实施效果。建党至今,陪审员职权配置历经了“职权同一”模式、“职权分离”模式和“二元模式”三个阶段。而陪审员的职权变迁与时代背景、历史环... 人民陪审制是人民民主专政在司法领域的重要体现,而陪审员的职权配置直接关乎人民陪审制的实施效果。建党至今,陪审员职权配置历经了“职权同一”模式、“职权分离”模式和“二元模式”三个阶段。而陪审员的职权变迁与时代背景、历史环境等改变密切相关。伴随着司法改革进入深水区,当前法院案件数量日益增多、案件性质日益复杂,“职权同一”模式已无法发挥陪审员的优势,改革试点期间尝试的“职权分离”模式虽强调发挥陪审员的优势,但与我国现有诉讼制度的匹配度不尽人意。《陪审员法》确立的“二元模式”是基于当前司法实践作出的折中选择,也是最合适的选择。为了更好地落实“二元模式”,我们必须回归中国的逻辑,遵循司法传统、立足司法实践,正确认识“二元模式”的价值,使陪审员和法官各取所长,让陪审制切实成为连接司法与民意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陪审制 人民陪审员 职权配置 变迁
下载PDF
关于完善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路径的思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汪京序 《行政与法》 2013年第10期80-83,共4页
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是一项法律规定的基本审判制度,是重要的法律原则,同时也是民主政治的表现形式,对于维护司法公证、防止司法腐败、促进尊重人权等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在立法及实施层面仍存在一些问题,特... 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是一项法律规定的基本审判制度,是重要的法律原则,同时也是民主政治的表现形式,对于维护司法公证、防止司法腐败、促进尊重人权等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在立法及实施层面仍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人民陪审员管理办法及人民陪审员的权利义务等方面有待完善的问题还很多。本文对目前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理性思考,并结合立法层面与司法实务层面提出了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路径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陪审员制度 人民陪审员 发展路径
下载PDF
人民陪审员制度若干热点问题研究——以美国陪审制度为借鉴 被引量:1
18
作者 姚尚武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24-27,共4页
目前,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正处于逐步完善的阶段,如何进行完善是我国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共同面对的难题。借鉴国外的特别是美国的相关经验和做法,总结人民陪审员制度在我国运行的成败得失,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人民陪审员制度 美国陪审制度 宪法
下载PDF
对我国人民陪审制度否定性思考 被引量:2
19
作者 何岩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年第4期51-53,共3页
针对我国现存的人民陪审制度,有人赞誉它是民主审判的模式,是司法公正的保障;有人批评它是落后的审判方式,是司法效率的大敌。笔者主张人民陪审制度应当加以废除,一是我国法律文化根基无法吸纳陪审制;二是陪审制的司法价值无法证明其存... 针对我国现存的人民陪审制度,有人赞誉它是民主审判的模式,是司法公正的保障;有人批评它是落后的审判方式,是司法效率的大敌。笔者主张人民陪审制度应当加以废除,一是我国法律文化根基无法吸纳陪审制;二是陪审制的司法价值无法证明其存在的必要性;三是陪审制度的现状说明了其存在的无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陪审制度 否定性 法律文化 司法价值
下载PDF
关于完善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镝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45-149,共5页
完善我国人民陪审制度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审判公正的需要。但是我国现行的人民陪审制度作用有限、陪审形式化等问题比较突出。本文针对该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期从整体上完善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度。
关键词 人民陪审制度 问题 完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