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7篇文章
< 1 2 7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方文论关键词 介入文学 被引量:11
1
作者 赵天舒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2-126,共15页
"介入文学"是20世纪法国的一个重要文学现象,主张文学应当介入社会,参与政治与意识形态的论争。介入文学诞生于二战后,经由萨特的文学理论与实践而发展至顶峰,在上世纪60年代之后逐渐没落。在萨特的思想中,文学应当服务社会,... "介入文学"是20世纪法国的一个重要文学现象,主张文学应当介入社会,参与政治与意识形态的论争。介入文学诞生于二战后,经由萨特的文学理论与实践而发展至顶峰,在上世纪60年代之后逐渐没落。在萨特的思想中,文学应当服务社会,作品的思想应高于形式,作者应呈现完全在场的状态,并为大众写作。这些特征一方面让文学与社会紧密地捆绑在一起,但另一方面却也消解了文学自身的价值,削弱了作品的文学性。加缪、巴塔耶与阿多诺,分别批判了介入文学的极端政治倾向、功利主义与容易被文化工业所利用的问题;而巴特则在介入文学退潮时期,对其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理论反思,力图重新平衡文学与社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文学 介入 萨特 文学现代性 知识分子 社会
原文传递
从“现代化”到“现代性”: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思路的转型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向东 安文军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90-95,共6页
 文章认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话语范型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发生了重大转型,即由八十年代的以启蒙主义作为价值准则的"现代化"到九十年代对"现代性"进行全面反思的"文学现代性"。这一转型意味着我们...  文章认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话语范型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发生了重大转型,即由八十年代的以启蒙主义作为价值准则的"现代化"到九十年代对"现代性"进行全面反思的"文学现代性"。这一转型意味着我们对现代文学的认识和价值评判更趋多元化,有助于我们从更为广阔的视野中去揭示现代文学中一度"被压抑的现代性",但同时我们也要警惕"现代性"话语的遮蔽性,讨论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一定要考虑到它发生的特殊语境、历史进程的具体性和文学文本所呈现的复杂、多样甚至悖论性的"现代性"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现代性 文学现代性
下载PDF
新时期的文学现代性学理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袁金刚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9-93,共5页
新时期以来 ,我国文学现代性学理研究话语主要揭示了文学现代性提出和研究的历史背景 ,解读了现代性的一般意义和复杂内涵 ,阐发了文学现代性的基本内容或特征。这就科学地确立了文学现代性的理念 ,对进一步发展文学现代性 ,建构现代性... 新时期以来 ,我国文学现代性学理研究话语主要揭示了文学现代性提出和研究的历史背景 ,解读了现代性的一般意义和复杂内涵 ,阐发了文学现代性的基本内容或特征。这就科学地确立了文学现代性的理念 ,对进一步发展文学现代性 ,建构现代性文学理论 ,都必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现代性 学理研究 当代文学 现代性文学理论 中国 人文精神 独立性 世界性
下载PDF
清末报刊与文学的共生性繁荣与世界的“图象化” 被引量:3
4
作者 耿传明 于冰轮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3-42,共10页
近现代文学不同于古典文学的一个重要差异在于其传播媒介的变化,即以中国传统版籍传播为主的方式向由西方引入的报刊传播为主的方式的转变,由此带来的是报刊与文学的共生性的繁荣。现代报刊担负起了催生现代文学的孵化器的作用,两者的... 近现代文学不同于古典文学的一个重要差异在于其传播媒介的变化,即以中国传统版籍传播为主的方式向由西方引入的报刊传播为主的方式的转变,由此带来的是报刊与文学的共生性的繁荣。现代报刊担负起了催生现代文学的孵化器的作用,两者的结缘使文学走出了个人狭小的经验世界,营造出一种超出于个人直接经验之上的共有的现实,从而推动了人与世界的关系及人的生存态度的变化。"世界成为图象"和"人成为主体"是代表了现代性本质的两大进程,这种进程对于文学有直接的影响,"世界的图象化"催生出来的认识世界的要求开始成为文学的最为重要的驱动力,"认识成为小说唯一的道德",《海上花列传》的现代性审美价值也正在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报刊 文学孵化器 共生性繁荣 世界图象 文学现代性
原文传递
从“文类研究”到“文化政治”:“中国抒情传统”论述的典范建构及话语更迭 被引量:2
5
作者 沈一帆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3-31,共9页
在有关“中国抒情传统”论题的论争中,研究者常常混淆两个关键概念——“抒情传统”与“抒情传统”论述。前者是对中国文学史事实的一种判断和归纳;后者则是围绕这种判断和归纳而形成的一整套知识话语、认知框架乃至诗思方式。从“抒情... 在有关“中国抒情传统”论题的论争中,研究者常常混淆两个关键概念——“抒情传统”与“抒情传统”论述。前者是对中国文学史事实的一种判断和归纳;后者则是围绕这种判断和归纳而形成的一整套知识话语、认知框架乃至诗思方式。从“抒情传统”到“抒情传统”论述的转变,推动了近年来中国抒情传统研究中所谓“建构论”的兴起。在“建构论”的视野下,“抒情传统”论述自陈世骧、高友工至王德威的学术谱系之生成,正反映出该理论所经历的由“文类研究”到“文化政治”的范式更迭。由此而形成的两种形态迥异的现代性方案,显示出“抒情传统”论述,由内缘而外缘、由捍卫审美自律而重归意识形态的发展路向,为重思近代以来中国文论现代转化的曲折过程及不同路径提供了重要的参照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抒情传统 文类研究 文化政治 话语范式 谱系建构 文学现代性 陈世骧 高友工 王德威
原文传递
文学现代性中的生态处境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红梅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76-78,共3页
文学现代性是一个既受人关注又令人困惑的问题。只有从其现代性入手,才能更加清晰的梳理文学发展的逻辑脉络。从文学现代性的角度,研究我国文学发展中的生态处境,分别界定了我国文学发展不同阶段的自然之维,并对其进行了细致讨论,旨在... 文学现代性是一个既受人关注又令人困惑的问题。只有从其现代性入手,才能更加清晰的梳理文学发展的逻辑脉络。从文学现代性的角度,研究我国文学发展中的生态处境,分别界定了我国文学发展不同阶段的自然之维,并对其进行了细致讨论,旨在厘清文学现代性中的生态脉络,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现代性 生态处境 人与自然
下载PDF
火车与文学现代性的生成——以日本、韩国的近代文学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朱一飞 《韩国研究论丛》 2019年第1期106-120,共15页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大举修建铁路。火车在近代从西方引入日本。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沦为日本殖民地的韩国被动地接受了以日本为媒介而涌入的火车。火车作为近代化、工业化的主要标志和象征之一,以其快速和准时的特点,极大地压缩了时空...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大举修建铁路。火车在近代从西方引入日本。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沦为日本殖民地的韩国被动地接受了以日本为媒介而涌入的火车。火车作为近代化、工业化的主要标志和象征之一,以其快速和准时的特点,极大地压缩了时空的距离,连接城乡,培养人们的守时观念,并为人际交往创造新的空间。在带来新代文明的迅捷和便利的同时,火车这个近代文明的产物也极大冲击了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其冷酷、暴力的机器属性使处于时代巨变中的人们感到恐惧和焦虑。对于这个具有两面性的近代事物,日、韩两国的作家充满了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是对新事物感到好奇与惊叹,另一方面也对机器与人类的关系充满恐慌,将火车视为代表邪恶、危险和死亡的魔鬼。本文以空间理论为依据,以火车空间作为分析对象,研究火车这一文学意象对日韩两国近代文学所产生的影响,并探讨其背后的寓意与涵义,从而更好地理解近代这一复杂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车 文学现代性 日本 韩国
下载PDF
论中国现代散文语言的美学呈现
8
作者 王小环 徐舒桦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59-65,共7页
中国现代散文继承了古典散文的艺术表达技巧,拓展了散文的内在精神。通过工笔重彩、白描、留白等写作手法,现代散文语言呈现绘画美,对语言节奏和音调平仄押韵的追求使得现代散文语言呈现音乐美。受到现代媒介的影响,现代散文语言又呈现... 中国现代散文继承了古典散文的艺术表达技巧,拓展了散文的内在精神。通过工笔重彩、白描、留白等写作手法,现代散文语言呈现绘画美,对语言节奏和音调平仄押韵的追求使得现代散文语言呈现音乐美。受到现代媒介的影响,现代散文语言又呈现语言的杂糅与分化。中国现代散文语言的美学参与并促进了中国文学现代性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散文 美学呈现 文学现代性
下载PDF
质疑“文学现代性”
9
作者 吴武洲 《云梦学刊》 2001年第6期63-64,76,共3页
“现代性”是一个热门话题。但其理论内涵一直无法界定。学术界对于“文学现代性”的讨论有着很大的盲目性与时尚性。
关键词 文学现代性 历史进化论 现代主义美学
下载PDF
质疑“文学现代性”
10
作者 吴武洲 《怀化师专学报》 2001年第6期53-55,共3页
“现代性”是一个热门话题。但其理论内涵一直无法界定。学术界对于“文学现代性”
关键词 文学现代性 历史进化论 中国当代文学 后现代主义 现代化
下载PDF
关于文学现代性问题的思考
11
作者 周劭馨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0-17,共8页
当今文学与国人的陌生化状况严重,关键是现代性的缺失。文学要强化其现代性品格,必须把握时代的基本现实,加强现代性生活的审美表现;必须认同人类的共同根性和共同观念,优化民族文化基因并促进其现代性转化;必须突破惯用的悲情叙事的局... 当今文学与国人的陌生化状况严重,关键是现代性的缺失。文学要强化其现代性品格,必须把握时代的基本现实,加强现代性生活的审美表现;必须认同人类的共同根性和共同观念,优化民族文化基因并促进其现代性转化;必须突破惯用的悲情叙事的局限,拓宽叙事视角,形成叙事方式的多样性和叙事立场的多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现代性 基本现实 共同观念 叙事方式
下载PDF
文学真的死了吗?——论文学后现代性对人类中心主义主体性原则的消解
12
作者 马慧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77-80,共4页
随着后现代文化形态的充斥,网络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文学的存在与否持怀疑态度。美国著名学者希利斯.米勒教授提出的"文学终结"论引发了一场关于文学生与死的论争。文学是否会消亡?可从文学的后现代性对现代性的人类... 随着后现代文化形态的充斥,网络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文学的存在与否持怀疑态度。美国著名学者希利斯.米勒教授提出的"文学终结"论引发了一场关于文学生与死的论争。文学是否会消亡?可从文学的后现代性对现代性的人类中心主义主体性特征消解的角度,正视文学的重重危机,但这并不是对"文学之死"的肯定。从米勒《文学死了吗》一书中可以找到文学不死的理由,即无论文学外在形式如何变换,都是引向文学内视性的现实"魔法",最终指向的都是另一个无言的、隐性的、等待被发现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终结”论 希利斯.米勒 人类中心主义 主体性原则 文学后现代性
下载PDF
“现代性”的分裂与中国精英文学的价值变迁——以小说为例
13
作者 张震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2年第1期87-91,共5页
“现代性”构成了当代中国精英文学创作与阐释的无边视域。本文阐述了从“启蒙现代性”的中心幻像到“审美现代性”的突围与“后现代性”的反抗,再到“后现代语境”中的现代性反思,进而分析了当代中国在“现代性”价值追求过程中的分裂... “现代性”构成了当代中国精英文学创作与阐释的无边视域。本文阐述了从“启蒙现代性”的中心幻像到“审美现代性”的突围与“后现代性”的反抗,再到“后现代语境”中的现代性反思,进而分析了当代中国在“现代性”价值追求过程中的分裂与蜕变构成了当代精英文学在总体价值定位上流徙变迁的深层动因。同时,作者认为对语言和人的尊重是精英文学的价值“底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精英文学 文学创作 价值变迁 现代性 小说 边缘策略 价值多元 价值底线
下载PDF
简论“文学的现代化”文学史观——从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说开去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建高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63-68,共6页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历史遗留问题的现象解读引发了对现代文学研究一系列观念的追问。从现代文学的"现代性"视角进入,才能使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突破僵滞的形态,在广度与深度上都有所拓展,从"重写文学史"的困惑中突围...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历史遗留问题的现象解读引发了对现代文学研究一系列观念的追问。从现代文学的"现代性"视角进入,才能使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突破僵滞的形态,在广度与深度上都有所拓展,从"重写文学史"的困惑中突围。譬如对写实主义思潮科学主义的脉理把握,对浪漫主义思潮的历史反思,对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价值选择的审视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史 现代性 文学史观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文学的现代化 钱理群
下载PDF
"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韩国外国语大学的演讲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怡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1-3,共3页
本文围绕"现代性"这一概念,介绍了中国近些年来现代文学的研究情况,以及取得的一些新成果。在对"现代性"进行追根溯源的评述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的认识。
关键词 现代性 中国 现代文学 研究 演讲
下载PDF
论翻译对中国社会及文学现代化转型之建构 被引量:1
16
作者 苟丽梅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95-99,共5页
翻译并不是一种中立的、脱离政治及意识形态的单纯的文字转换活动,翻译是一种基于一定价值判断的目的性政治行为,具有塑造历史的力量。本文在分析晚清和五四翻译活动的基础上,论证了翻译对中国传统文学的解构以及对文学新形式的构建作用... 翻译并不是一种中立的、脱离政治及意识形态的单纯的文字转换活动,翻译是一种基于一定价值判断的目的性政治行为,具有塑造历史的力量。本文在分析晚清和五四翻译活动的基础上,论证了翻译对中国传统文学的解构以及对文学新形式的构建作用,探讨了翻译在社会文化转型和建设中的功能和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社会转型 文学现代化 建构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化初论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一夫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95-98,共4页
随着 2 0世纪的到来 ,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走上了一条现代化的不归之路。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历史就是中国文学不断向西方学习、西方文艺思潮逐渐中国化 ,不断改造中国传统文学、使之逐渐适应现代社会的过程 ,也是中西文... 随着 2 0世纪的到来 ,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走上了一条现代化的不归之路。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历史就是中国文学不断向西方学习、西方文艺思潮逐渐中国化 ,不断改造中国传统文学、使之逐渐适应现代社会的过程 ,也是中西文化文学不断融合、生成新的文学的过程。创造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现代化 "西化" "中国化" 中西融合 创新
下载PDF
商业化: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另一向度
18
作者 彭文忠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09-114,共6页
商业化使得20世纪中国文学在资本、市场以及现代传媒的作用下,有效地实现了文学生产机制的现代化,并相应影响了文学的价值机制和美学机制的现代化。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文学的商业化是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另一向度,是中国文学现代性... 商业化使得20世纪中国文学在资本、市场以及现代传媒的作用下,有效地实现了文学生产机制的现代化,并相应影响了文学的价值机制和美学机制的现代化。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文学的商业化是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另一向度,是中国文学现代性生长的突出表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化 文学现代化 世俗化
下载PDF
“个体”的崛起与突围——对“崛起派”中个体意识的思考
19
作者 包妍 程革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107-112,共6页
20世纪80年代,"朦胧诗"的出现在当时的中国文坛引起了轩然大波。关于"朦胧诗"的争论从一开始就远远超出了"诗学"理论的范畴。支持"朦胧诗"的"崛起派"论者以尊重个体价值为理论武器... 20世纪80年代,"朦胧诗"的出现在当时的中国文坛引起了轩然大波。关于"朦胧诗"的争论从一开始就远远超出了"诗学"理论的范畴。支持"朦胧诗"的"崛起派"论者以尊重个体价值为理论武器为其辩护,他们高扬"自我表现"和"心理真实"在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究其实质,他们最终的落脚点在于其内心对中国文学的"现代化"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朦胧诗” 个体意识 自我表现 文学现代化
下载PDF
五四新文学的“小雨点”——论陈衡哲的小说创作
20
作者 许婷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8期7-11,共5页
陈衡哲是中国新文学第一位女作家,她的小说不多,但有着自己的独特个性,呈现出不同于大多数同时代作家的清新、理性气象。由于种种原因,关于陈衡哲及其作品的研究比较少,甚至有人说她的小说与当时国内的主流小说不一致。但是,从以"... 陈衡哲是中国新文学第一位女作家,她的小说不多,但有着自己的独特个性,呈现出不同于大多数同时代作家的清新、理性气象。由于种种原因,关于陈衡哲及其作品的研究比较少,甚至有人说她的小说与当时国内的主流小说不一致。但是,从以"五四"为起点的现代性文学的基本特征来看,它们仍然体现了中国现代小说初期创作的面貌和特色,体现了现代人学思想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衡哲 小说 现代性文学 人的解放 以“人”为本原 个性化的创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