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医学对肠道菌群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理论认识
1
作者
于晨阳
祝翠燕
+3 位作者
于京芳
朱冉
王富乐
张铁峰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7期28-34,共7页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全球流行率逐年升高,但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中医学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归属于“臌胀”“肝癖”“痰浊”“积聚”等,认为肝体用失调、脾肾亏虚是本病主要特点,痰、湿、浊、瘀、热为本病主要病理因素。随着...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全球流行率逐年升高,但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中医学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归属于“臌胀”“肝癖”“痰浊”“积聚”等,认为肝体用失调、脾肾亏虚是本病主要特点,痰、湿、浊、瘀、热为本病主要病理因素。随着对肠道菌群研究的不断深入,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有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氧化应激、调节脂质代谢和调节免疫等多种作用,与肝脏功能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之间的关系也受到广泛关注。许多研究揭示了肠-肝轴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发展相关,饮食、抗生素、益生菌及益生元、粪菌移植、微生态制剂、噬菌体等干预措施均可以通过改变肠道菌群来缓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从现代医学对肠道菌群生理功能的研究中,我们发现现代医学“肠”的消化吸收、调节代谢、改善免疫等功能可属于中医“脾主运化”“脾主升清”功能的范畴。文章从中医“肝脾相关”“肝与大肠相通”“肝从左升,肺从右降,肺与大肠相表里”等理论视角出发,就中医学对肠道菌群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关系的认识及相关治疗作一综述,阐述中医学治疗本病的理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理念,以期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肠道菌群
肝脾相关
肝与大肠相通
肺与大肠相表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肝与大肠相通”探讨功能性便秘的防治
2
作者
杨欣怡
刘启鸿
+5 位作者
黄雅滢
杨正宁
林湖灿
胡露楠
林梦莹
柯晓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11期47-49,共3页
功能性便秘是临床常见的疾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病程长,病情迁延,常伴有情志异常。情志因素成为功能性便秘发病及复发的重要影响因素,情志异常致肝气郁结,气机疏泄失常,大肠腑气不通,从而引起功能性便秘的发生。然便秘日久,其本在脾虚,...
功能性便秘是临床常见的疾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病程长,病情迁延,常伴有情志异常。情志因素成为功能性便秘发病及复发的重要影响因素,情志异常致肝气郁结,气机疏泄失常,大肠腑气不通,从而引起功能性便秘的发生。然便秘日久,其本在脾虚,脾失健运,升清降浊失常,又脾病及肝,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出现情志焦虑、抑郁等。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不仅包含肝病传脾、实脾防传和脾病及肝、肝脾相互影响的内涵,还不应缺少“肝与大肠相通”的新内涵。现代医学认为肝脏和胃肠道在解剖学上及功能上存在内在联系,“肠-肝”轴学说可为“肝与大肠相通”提供客观的证据支持。文章尝试从中医理论、现代医学研究、临床应用等方面论述“肝与大肠相通”理论,及在其指导下运用“肝脾同调”法治疗功能性便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
肝与大肠相通
肝脾同调
肠-肝轴
情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医学对肠道菌群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理论认识
1
作者
于晨阳
祝翠燕
于京芳
朱冉
王富乐
张铁峰
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出处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7期28-34,共7页
文摘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全球流行率逐年升高,但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中医学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归属于“臌胀”“肝癖”“痰浊”“积聚”等,认为肝体用失调、脾肾亏虚是本病主要特点,痰、湿、浊、瘀、热为本病主要病理因素。随着对肠道菌群研究的不断深入,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有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氧化应激、调节脂质代谢和调节免疫等多种作用,与肝脏功能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之间的关系也受到广泛关注。许多研究揭示了肠-肝轴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发展相关,饮食、抗生素、益生菌及益生元、粪菌移植、微生态制剂、噬菌体等干预措施均可以通过改变肠道菌群来缓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从现代医学对肠道菌群生理功能的研究中,我们发现现代医学“肠”的消化吸收、调节代谢、改善免疫等功能可属于中医“脾主运化”“脾主升清”功能的范畴。文章从中医“肝脾相关”“肝与大肠相通”“肝从左升,肺从右降,肺与大肠相表里”等理论视角出发,就中医学对肠道菌群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关系的认识及相关治疗作一综述,阐述中医学治疗本病的理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理念,以期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肠道菌群
肝脾相关
肝与大肠相通
肺与大肠相表里
Keywords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testin
al
flora
liver
and
spleen
are
related
The
liver
communicates
with
the
large
intestine
The
lung
and
large
intestine
are
exterior-interiorly
related
分类号
R256.4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肝与大肠相通”探讨功能性便秘的防治
2
作者
杨欣怡
刘启鸿
黄雅滢
杨正宁
林湖灿
胡露楠
林梦莹
柯晓
机构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福建省中医脾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福建省名中医柯晓工作室
出处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11期47-49,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2274282)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1J01878)
柯晓福建省名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闽卫中医[2022]112号)。
文摘
功能性便秘是临床常见的疾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病程长,病情迁延,常伴有情志异常。情志因素成为功能性便秘发病及复发的重要影响因素,情志异常致肝气郁结,气机疏泄失常,大肠腑气不通,从而引起功能性便秘的发生。然便秘日久,其本在脾虚,脾失健运,升清降浊失常,又脾病及肝,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出现情志焦虑、抑郁等。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不仅包含肝病传脾、实脾防传和脾病及肝、肝脾相互影响的内涵,还不应缺少“肝与大肠相通”的新内涵。现代医学认为肝脏和胃肠道在解剖学上及功能上存在内在联系,“肠-肝”轴学说可为“肝与大肠相通”提供客观的证据支持。文章尝试从中医理论、现代医学研究、临床应用等方面论述“肝与大肠相通”理论,及在其指导下运用“肝脾同调”法治疗功能性便秘。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
肝与大肠相通
肝脾同调
肠-肝轴
情志
Keywords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liver
communicates
with
the
large
intestine
liver
and
spleen
are
in
harmony
gut-
liver
axis
emotion
分类号
R256.3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医学对肠道菌群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理论认识
于晨阳
祝翠燕
于京芳
朱冉
王富乐
张铁峰
《中医临床研究》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肝与大肠相通”探讨功能性便秘的防治
杨欣怡
刘启鸿
黄雅滢
杨正宁
林湖灿
胡露楠
林梦莹
柯晓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