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3篇文章
< 1 2 7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利钠肽水平与心功能状态的关系 被引量:28
1
作者 马海涛 吴翼伟 章斌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0期4-6,共3页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利钠肽 (ANP ,BNP ,CN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 :4 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血浆BNP浓度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ANP ,CNP浓度 ,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左...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利钠肽 (ANP ,BNP ,CN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 :4 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血浆BNP浓度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ANP ,CNP浓度 ,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左室结构和功能。结果 :心衰组血浆ANP ,BNP浓度分别为 6 2 2 .4 7±4 35 .5 3pg/ml和 6 5 2 .5 9± 5 4 4 .98pg/ml,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1) ,与心功能衰竭严重程度有关。血浆BNP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 (r =- 0 .37,P <0 .0 1) ,与LVEDD、LVMI呈正相关 (r均为 0 .36 ,P <0 .0 5 )。心衰组血浆C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血浆ANP ,BNP水平可作为反映心功能状态的指标 ,BNP水平更敏感 ,并与心脏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 利钠钛 心功能 慢性心力衰竭
下载PDF
我国五省市、自治区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调查 被引量:25
2
作者 侯凡凡 马志刚 +10 位作者 梅长林 戎殳 黄颂敏 刘先蓉 袁伟杰 郭云珊 王莉 何强 王秀玲 桑晓红 栗霄立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53-759,共7页
目的了解我国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心血管疾病(CVD)的危险因素。方法利用我国五个省市、自治区七家三级甲等医院2002至2003年收治的1239例慢性肾脏病病人有关心血管疾病的资料库,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该组患者人口学资料、生活方式... 目的了解我国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心血管疾病(CVD)的危险因素。方法利用我国五个省市、自治区七家三级甲等医院2002至2003年收治的1239例慢性肾脏病病人有关心血管疾病的资料库,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该组患者人口学资料、生活方式、疾病和用药史、体检及实验室参数与各类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同时对主要危险因素的普遍性进行分析。结果(1)血清C反应蛋白(CRP)显著增高(>10mg/L)是慢性肾脏病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疾病(CAD)的危险因素(OR2.13,95%可信区间[CI]1.32~3.43);本组慢性肾脏病患者CRP>10mg/L者占21.5%。(2)女性(OR2.99,CI2.09~4.26)、贫血(OR2.06,CI1.19~3.57)和收缩期高血压(OR1.016,CI1.00~1.02)是左心室肥厚(LVH)的主要危险因素;本组慢性肾脏病病人收缩压控制在140mmHg以下者占54.2%,血红蛋白维持≥110g/L者仅15%。(3)钙磷乘积增加与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有关(OR1.023,CI1.01~1.03);本组病人中25.9%钙磷乘积≥55。(4)低白蛋白血症(OR6.01,CI1.25~28.96)和舒张压增高(OR1.049,CI1.00~1.09)是慢性肾脏病合并脑卒中(CVA)的主要危险因素;低白蛋白血症的患病率为37.3%。(5)传统危险因素如糖尿病增加慢性肾脏病患者CAD(OR2.34)、CHF(OR1.97)和脑卒中(OR4.40)的危险性;年龄增加是CAD(OR1.04)和脑卒中(OR1.22)的危险因素;而高血压则与左心室肥厚(OR1.016)、CHF(OR1.02)和脑卒中(OR1.04)的发生有关。结论慢性肾脏病患者具有不同于一般人群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探讨对微炎症和营养不良的干预方法,加强对贫血、高血压和钙磷代谢紊乱的控制是改善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患者 危险因素 心血管疾病 脑卒中 OR CHF 中国 CI 结论
原文传递
脑利钠肽BNP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26
3
作者 杨欣 任斌辉 许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4期775-777,771,共4页
脑利钠肽(BNP)是利钠肽系统中的重要成员之一。BNP是一种包含了32个氨基酸的多肽,于1998年被日本学者从猪脑中发现并提取出来。它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受压分泌,故可以反映左心室壁承受的压力大小。BNP可产生排钠利尿效应,参与调节水、电解... 脑利钠肽(BNP)是利钠肽系统中的重要成员之一。BNP是一种包含了32个氨基酸的多肽,于1998年被日本学者从猪脑中发现并提取出来。它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受压分泌,故可以反映左心室壁承受的压力大小。BNP可产生排钠利尿效应,参与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减少血浆容量;同时还可扩张血管,从而降低体循环血管阻力。有大量研究显示,血浆BNP水平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增高,因此它可作为心衰的有效监测指标之一,并且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此外,BNP还可作为早期心血管疾病的筛查高危因素。近年来BNP在诊疗心血管疾病、呼吸困难、肺栓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癌过程中均显示出重要作用。现就BNP在上述多学科领域中运用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钠肽 左室功能障碍 心衰 呼吸困难 肺栓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癌
原文传递
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高血压左心室肥大伴左心衰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5
4
作者 冯冰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1期985-987,共3页
目的探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高血压左心室肥大伴左心衰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左心室肥大伴左心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2组受试者... 目的探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高血压左心室肥大伴左心衰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左心室肥大伴左心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2组受试者均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2组受试者及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短轴缩短(LVFS)、左心房内径(LAD)及舒张早期左房室瓣口最大血流速度(E)/舒张早期左房室瓣环最大运动速度(EA)显著大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不同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高血压左心室肥大伴左心衰竭患者的LVEDD、LVESD、LVFS、LAD、E/EA及LV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NYHA分级Ⅱ、Ⅲ级患者的LVEDD、LVESD、LVFS、LAD及E/EA显著大于Ⅰ级患者,LVEF显著低于Ⅰ级患者(P <0. 05)。NYHA分级Ⅲ级患者的LVEDD、LVESD、LVFS、LAD及E/EA显著大于Ⅱ级患者,LVEF显著低于Ⅱ级患者(P <0. 05)。结论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清晰显示心脏结构,评估心脏功能,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大伴左心衰竭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衰竭 高血压 左心室肥大 心脏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心脏彩超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25
5
作者 兰荣庆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12期116-118,124,共4页
目的分析心脏彩超对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58例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来我院体检的58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比... 目的分析心脏彩超对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58例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来我院体检的58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比较两组的舒张压、收缩压、左室重量(LVM)、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内径(LAD)、二尖瓣口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E)/二尖瓣舒张早期最大运动速度(A)(E/A)。结果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LVEDD参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LVM、LIMI、LVFS及LVEF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A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E峰值及E/A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患者的LAD、LVEDD、E/Ea显著高于Ⅱ级,LVEF显著低于Ⅱ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彩超能动态显示出心腔构造、心脏搏动以及血液流动,可准确地对心脏功能进行判断,且具有无创伤,能重复操作等优点,可以作为患者早期病情判断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彩超 高血压 左室肥厚 左心力衰竭
下载PDF
N末端脑钠肽前体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左心衰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4
6
作者 邱卓明 康闪闪 +3 位作者 黎振兴 朱恬华 区雪婷 魏立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3182-3185,共4页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左心衰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期间,呼吸内科病房确诊或既往诊断为AECOPD的患者109例,根据心脏彩超及临床特点将患者分为左...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左心衰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期间,呼吸内科病房确诊或既往诊断为AECOPD的患者109例,根据心脏彩超及临床特点将患者分为左心衰组(A组,21例)及非左心衰组(B组,88例),探讨影响AECOPD患者血浆NT—proBNP升高的相关因素,以及NT-proBNP对AECOPD合并左心衰的诊断价值,并拟出排除及诊断截点。结果:重线性回归分析提示NT—proBNP与降钙素原PCT(卢=0.180,P=0.011)、肺动脉压PAP(β=0.333,P:0.000)呈正相关,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β=-0.511,P=0.000)呈负相关,NT—proBN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59(95%CI:0.915~1.002,P=0.000).排除截点为794.6pg/mL(敏感性:90.5%,特异性:92%),诊断截点为1618pg/mL(敏感性:85.7%,特异性:97.7%)。结论:NT—proBNP可协助诊断AECOPD患者是否合并左心衰。除左心功能不全外,系统炎症、肺动脉高压状态也可能是影响AECOPD患者NT—proBNP升高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末端脑钠肽前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左心衰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液hs-CRP,ET-1,NO,NT-Pro BNP及D-D水平联合检测在评估左心衰竭并发肺动脉高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3
7
作者 苏虹 王文利 +3 位作者 王东 侯红 严定一 陈霞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147-151,共5页
目的研究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血清指标联合检测在评估左心衰竭并发肺动脉高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西安市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2018年10月~2020年10月84例CHD并发左心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有肺动脉高压(pulmona... 目的研究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血清指标联合检测在评估左心衰竭并发肺动脉高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西安市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2018年10月~2020年10月84例CHD并发左心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有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将8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相关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t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amino-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和D-二聚体(D-dimmer,D-D)]。采用Logistic分析CHD左心衰竭并发PH的高危因素,分析血清相关指标判断患者并发PH的价值。结果84例患者中26例发生PH,为观察组,另58例为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hs-CRP,ET-1,NO,NT-Pro BNP及D-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8,4.27,5.67,9.78和7.23,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hs-CRP(β=0.91,95%CI=1.17-5.30,P=0.02),ET-1(β=1.21,95%CI=1.56-7.15,P<0.01),NT-Pro BNP(β=1.01,95%CI=1.32~5.73,P<0.01)及D-D(β=0.62,95%CI=1.34~2.58,P<0.01)是CHD左心衰竭并发PH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预测模型Y=0.91X_(1)+1.21X_(2)+1.01X_(3)+0.62X4(X_(1)=hs-CRP,X_(2)=ET-1,X_(3)=NT-Pro BNP,X4=D-D),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结果显示预测模型判断CHD左心衰竭并发PH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0(SE=0.07,95%CI=0.66~0.94,P<0.0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5和0.73。结论血清hs-CRP,ET-1,NT-Pro BNP及D-D联合检测用于CHD左心衰竭患者对判断其并发PH风险具有较高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左心衰竭 肺动脉高压 联合检测
下载PDF
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8
作者 陈芳漫 王永利 +3 位作者 孙婉璐 黄永伟 张静 陈亚红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1-157,共7页
目的分析单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与慢阻肺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临床特征,研究合并OSAHS对慢阻肺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性纳入2016年9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 目的分析单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与慢阻肺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临床特征,研究合并OSAHS对慢阻肺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性纳入2016年9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的稳定期慢阻肺患者126例,其中男112例,女14例,年龄48~89岁,中位年龄67岁。以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次/h为界值,分为单纯慢阻肺组(31例)和慢阻肺合并OSAHS组(95例),比较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呼吸道症状、肺功能、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反映患者的患者心功能的超声心动图E/e′比率、左心房前后径(LA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纯慢阻肺患者与慢阻肺合并OSAHS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呼吸道症状、肺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项夜间血氧饱和度水平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HI≥30次/h的合并严重OSAHS的患者与AHI<30次/h的非严重OSAHS的患者相比,超声心动图指标E/e′(P=0.013)、LAD(P=0.006)、LVMI(P=0.051)、LVEF(P=0.0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病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P<0.001)。按轻中重度对慢阻肺合并OSAHS患者严重程度进行分组后,E/e′及LAD与严重程度明显相关(P=0.045,P=0.011)。夜间血氧饱和度水平方面,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和E/e′、LAD、LVMI均有显著相关性(r=-0.195,P=0.033;r=-0.197,P=0.030;r=-0.195,P=0.044);血氧饱和度≤90%的比例与LAD有显著相关性(r=0.209,P=0.02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AHI每增加一个单位时E/e′平均增加0.070,氧减指数每增加一个单位时E/e′平均增加0.084。结论慢阻肺合并重度OSAHS的患者与慢阻肺合并非重度OSAHS患者相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左心房前后径 充血性心力衰竭
原文传递
改良大鼠左心室插管术及心衰大鼠左心功能指标的测定 被引量:20
9
作者 王艳飞 曹雪滨 +3 位作者 崔英凯 张刚 杨梅 任越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34-36,共3页
目的完善大鼠左心室插管技术并确定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功能指标参数。方法将8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SH),腹主动脉缩窄模型组(CAA)。采用腹主动脉部分缩窄法制作CHF大鼠模型,BL-420E+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测定心功... 目的完善大鼠左心室插管技术并确定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功能指标参数。方法将8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SH),腹主动脉缩窄模型组(CAA)。采用腹主动脉部分缩窄法制作CHF大鼠模型,BL-420E+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测定心功能参数。观察比较2组大鼠第6周后测定的心功能的各项指标。结果(1)经进一步完善大鼠左心室插管技术,成功率明显提高。(2)CAA组大鼠心功能明显减低,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末压(LVEDP)升高,左心室内压上升、下降的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下降(P<0.01)。结论改良大鼠左心室插管术提高成功率,心衰大鼠的心功能指标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管法 左心室 心力衰竭 大鼠 心室功能
下载PDF
小鼠主动脉弓缩窄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李晓梅 马依彤 +4 位作者 杨毅宁 高晓明 刘芬 韩伟 张健发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1期24-29,86,共7页
目的通过显微外科技术建立小鼠主动脉弓缩窄压力超负荷模型,探讨心脏形态及功能变化的规律。方法135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主动脉弓缩窄组75只和假手术组60只。在术前、术后1周、4周、6周、8周1、2周进行高频心脏超声、血流动力学、心... 目的通过显微外科技术建立小鼠主动脉弓缩窄压力超负荷模型,探讨心脏形态及功能变化的规律。方法135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主动脉弓缩窄组75只和假手术组60只。在术前、术后1周、4周、6周、8周1、2周进行高频心脏超声、血流动力学、心脏病理学检测,并对器官称重,对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1)主动脉弓缩窄手术成功率为88%;(2)与假手术组比较,术后4周,缩窄组小鼠出现左室向心性肥厚,左心室收缩期、舒张期后壁厚度(Pwsth;Pwdth)、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显著增加(P<0.05),术后6、8、12周上述指标呈轻度上升趋势;术后4、68、、12周,缩窄组小鼠动脉收缩压(SBP)、动脉舒张压(DBP)、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显著增加(P<0.05);术后8周,缩窄组小鼠表现为离心性肥厚,左心室收缩末期、舒张末期内径(LVESd;LVEDd)显著增加(P<0.05);术后12周,缩窄组小鼠出现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心室压力上升和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dp/dtmin)显著降低(P<0.05),与8周缩窄组比较,12周缩窄组SBP、DBP、LVSP、LVEDP显著降低(P<0.05)。结论通过主动脉弓缩窄,可以建立稳定的小鼠压力超负荷诱导左室向心性肥厚致心衰的动物模型,类似人类心肌肥厚向心衰发展的病理过程,是用于临床研究的一种较理想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缩窄 压力负荷 左室肥厚 心力衰竭
下载PDF
身心全面系统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竭患者PCI术后情绪波动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张婕 武彩虹 +2 位作者 沈晓霞 田艳珍 母文利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21期3290-3292,3296,共4页
目的探讨身心全面系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竭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情绪波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行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竭患者100例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2... 目的探讨身心全面系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竭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情绪波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行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竭患者100例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2组均接受PCI术治疗与常规照护,研究组另加入身心全面系统护理内容,对比患者情绪波动、心功能状况、心血管不良事件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患者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研究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患者LVEF、LVEDV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5 d后研究组LVEF、LVEDV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WMD距离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心血管不良事件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竭后,多数患者情绪容易波动,给予身心全面系统护理,可平复情绪波动,改善心理状态,促进心功能状态恢复正常,增强机体耐力,减少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该模式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心全面系统护理 心肌梗死 急性 左心衰竭患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情绪波动
下载PDF
心脏彩超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9
12
作者 施培健 谢鑫权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0期23-24,共2页
目的探讨心脏彩超用于诊断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合理依据。方法 42例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作为实验组,42例健康体检心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心脏彩超检查,并分析检验结果。结果实验组... 目的探讨心脏彩超用于诊断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合理依据。方法 42例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作为实验组,42例健康体检心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心脏彩超检查,并分析检验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和二尖瓣口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E)/二尖瓣环舒张早期最大运动速度(Ea)的平均值分别为(49.23±9.23)mm、(57.62±11.01)mm、(13.21±2.91),显著高于对照组(35.98±9.02)mm、(46.12±8.53)mm、(7.08±1.93)(P<0.05);实验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平均值为(56.09±7.39)%,显著低于对照组(67.97±8.86)%(P<0.05)。随心功能分级升高,患者LAD、LVDd、E/Ea水平逐渐升高(P<0.05),LVEF值则逐渐降低(P<0.05)。结论心脏彩超能够对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进行准确诊断,能够帮助患者早期发现病情、尽早治疗,利于患者健康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彩超 高血压左室肥厚 左心衰竭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心功能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莫合塔伯尔.莫敏 李建平 +2 位作者 张岩 贾佳 霍勇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5年第5期246-253,共8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左心室收缩功能及临床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05年至2013年就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的ACS患者548例,其中男394例,平均年龄(61.2±12.3)岁。...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左心室收缩功能及临床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05年至2013年就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的ACS患者548例,其中男394例,平均年龄(61.2±12.3)岁。检测患者入院时血浆Hcy、叶酸水平,行CAG收集冠状动脉病变数据,评估入院临床心功能,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分析心脏收缩功能及临床心功能与血浆Hcy的相关性。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混杂因素后,血浆Hcy与LVEF独立相关(β=-0.237,95%CI-0.375^-0.041,P=0.015);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血浆Hcy水平逐渐增加,NYHA/Killip分级Ⅲ/Ⅳ级Hcy显著高于Ⅱ级和Ⅰ级(P=0.046和P=0.021);亚组分析显示在女性组、非糖尿病组、正常肾功能组、非高血压组、非陈旧心肌梗死组及急性心肌梗死组中NYHA/Killip分级Ⅲ/Ⅳ级心力衰竭患者Hcy水平高于正常心功能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组在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Hcy是临床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88,P=0.006)。在全体人群及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女性亚组中,随Hcy水平升高,中重度心力衰竭风险增加(OR分别为1.081、1.102、1.152、1.191,P<0.05)。结论 ACS患者血浆Hcy水平与LVEF负相关、与临床心功能严重程度相关;Hcy是女性ACS患者临床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在全体人群及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女性亚组中,随血浆Hcy水平升高中重度心力衰竭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左心室射血分数 心力衰竭
下载PDF
BIPAP无创正压通气救治老年重症肺炎并发左心衰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陈俊 顾建华 朱旖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6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双水平呼吸道正压(BIPAP)无创通气救治老年重症肺炎并发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老年重症肺炎并发左心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除了常规药物治疗外,加用BIPAP无创机械... 目的探讨应用双水平呼吸道正压(BIPAP)无创通气救治老年重症肺炎并发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老年重症肺炎并发左心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除了常规药物治疗外,加用BIPAP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HR、RR、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均下降,p H、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2)均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HR、RR、Pa CO2明显下降,p H、Pa O2、Sa O2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PAP无创正压通气在老年重症肺炎并发左心衰竭救治中能迅速纠正缺氧,改善心衰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抢救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重症肺炎 左心衰竭 BIPAP呼吸机 无创正压通气
原文传递
真武汤加减联合硝普钠对肺心病急性左心衰竭患者BNP及hs-CRP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封春杰 曹守沛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7年第28期3093-3096,共4页
目的探讨真武汤加减联合硝普钠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急性左心衰竭(ALVF)的疗效及对血脑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CPHD后ALV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入院后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应... 目的探讨真武汤加减联合硝普钠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急性左心衰竭(ALVF)的疗效及对血脑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CPHD后ALV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入院后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应用硝普钠50 mg+50 m L 0.9%氯化钠溶液微量静脉泵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真武汤加减治疗,疗程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心脏超声指标、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以及血浆BNP、hs-CRP水平的变化,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及心功能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的中医证候评分和血浆BNP、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FVC)、心功能指标(CO、CI、LVEF)、p(O_2)均显著提高(P均<0.05),p(CO2)、LVEDd及LVESd均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真武汤加减联合硝普钠治疗CPHD后ALVF能够下调外周血hs-CRP及BNP水平,改善心肺功能及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左心衰竭 真武汤 硝普钠 脑钠肽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Percutaneous Ventricular Restoration Therapy Using the Parachute Device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Ischemic Heart Failure: Three-Month Primary End-point Results of PARACHUTE China Study 被引量:18
16
作者 Yue-Jin Yang Yong Huo +6 位作者 Ya-Wei Xu Jian-An Wang Ya-Ling Han Jun-Bo Ge Rui-Yan Zhang Xiao-Yan Yan Run-Lin Gao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7期2058-2062,共5页
Background: The primary cause of ischemic heart failure (HF) is myocardial infarction (MI) resulting in left ventricle (LV) wall motion abnormality secondary to ventricular remodeling. A prospective, nonrandomi... Background: The primary cause of ischemic heart failure (HF) is myocardial infarction (MI) resulting in left ventricle (LV) wall motion abnormality secondary to ventricular remodeling. A prospective, nonrandomized study conducted in China was designed to assess safety and efficacy of the percutaneous ventricular restoration therapy using Parachute device (CardioKinetix, lnc., CA, USA) in ischemic HF patients as a result of LV remodeling after anterior wall M1. Methods: Thirty-one patients with 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NYHA) Class I1, I11 ischemic HF, ejection traction between 15% and 40%, and dilated akinetic or dyskinetic anterior-apical wall without the need to be revascularized were enrolled from seven sites in China from October to December 2014. The Parachute device was implanted through femoral artery. All patients received low-dose aspirin and anticoagulation with warfarin tbr at least 12 months postdevice implantation. The primary end-point was the assessment of efficacy as measured by the reduction in LV end-systolic volume index (LVESVI) against baseline LVESVI at 3 months postdevice implantation, determined by the echocardiography and measured by echocardiography core laboratory. Quality of life was assessed using EQ-SD and visual analog scale (VAS). For quantitative data comparison, paired t-test (normality data) and signed-rank test (abnormality data) were used: application of signed-rank test was tbr the ranked data comparison. Results: A change in LVESVI as measured by echocardiography from the preimplant baseline to 3-month postdevice implantation reveale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duction from 77.5 ~ 20.0 ml/m-' to 53,1 ~ 17.0 ml/m-" (P 〈 0.0001 ), The trial met its primary end-point. Of the 31 patients, the procedural success was 96.8%. Overall, NYHA HF class assessment results showed an improvement of more than halfa class at 3 months (P 〈 0.001 ). Quality of life assessed by the VAS value increased 11.5 points (P 〈 0.0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schemic heart failure left Ventricle Remodeling Percutaneous Ventricular Restoration Structural heart
原文传递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对左室射血分数保留心衰患者左房功能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8
17
作者 刘峻松 王晶 +4 位作者 张波 刘博罕 吕文青 徐勇 智光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6期2919-2923,共5页
目的 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E)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估探讨左室射血分数保留心衰(HFpEF)患者左房功能变化及意义.方法 将43例HFpEF患者根据左房大小分为A组(左房最大容积指数LAVImax< 34 mL/m2)和B组(LAVImax≥... 目的 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E)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估探讨左室射血分数保留心衰(HFpEF)患者左房功能变化及意义.方法 将43例HFpEF患者根据左房大小分为A组(左房最大容积指数LAVImax< 34 mL/m2)和B组(LAVImax≥34 ml/m2),18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应用3 DSTE分析获取左房基底(Basal)、中间(Middle)、房顶(Roof)和整体(Global)的心室收缩期长轴峰值应变(LSs%)与心房收缩前长轴峰值应变(LSa%),结合RT3 DE和多普勒超声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左房中部应变参数具满意可重复性(ICC >0.8),A组左房充盈和排空期形变功能减低以中部为主[与对照组相比:MLSs(33 ±6)%与(45±9)%,MLSa(12±3)%与(17±5)%;P<0.05],B组基底和房顶部形变功能也明显降低[与A组和对照组相比:BLSs(18 ±7)%与(25±8)%与(29±8)%,RLSs (24±9)%与(28±8)%与(32±10)%;与对照组相比:BLSa(11±5)%与(14士4)%,RLSa(12±5)%与(15±5)%;P<0.05].HFpEF患者左房僵硬度明显增加,左房充盈扩张分数(LAEI%)和被动射血分数(LAPEF%)明显降低,B组左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也显著降低.结论 3D-STE结合RT3DE可有效评估HFpEF左房功能.左房中部应变参数是评估左房功能的理想指标.HFpEF患者左房储备、通道和泵功能均明显降低,存在明显舒张功能不全,这些变化在左房明显增大患者中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功能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三维 心力衰竭 应变 舒张功能不全
原文传递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室内收缩同步性的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曾欣 舒先红 +4 位作者 潘翠珍 陈瑞珍 程宽 刘诗珍 陈灏珠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室内收缩同步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DCM患者和31例正常志愿者应用超声技术获取左心室的全容积图像。计算左室17节段达到收缩期最小容积点的时间(Tmav),并计算出左室1...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室内收缩同步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DCM患者和31例正常志愿者应用超声技术获取左心室的全容积图像。计算左室17节段达到收缩期最小容积点的时间(Tmav),并计算出左室16节段、12节段及6个基底段达到Tmav的标准差和最大时间差(即Tmav,16-SD,Tmav 16-Dif,Tmav12-SD,Tmav12-Dif,Tmav6-SD和Tmav6-Dif)。结果DCM组的各项收缩不同步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均P〈0.01)。与DCM伴左室收缩功能轻度减退组相比,DCM伴左室收缩功能中重度减退组的Tmav,16-SD、Tmav12-SD、Tmav 16-Dif等指标均显著增高(均P〈0.01)。所有受检者的全容积三维法测量的左室射血分数与二维Simpson法的测值呈高度正相关关系(r=0.912,P〈0.001)。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及其定量分析软件能在同一心动周期内比较左室各节段的同步性,并提供血流动力学方面的信息,为临床评价左室内不同步提供了简便、直观、无创性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实时三维 心肌病 扩张型 心室功能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原文传递
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心脏彩超分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魏立亚 王宏婵 庞云 《社区医学杂志》 2014年第10期1-2,共2页
目的对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的心脏彩超特征进行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临床确诊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76例作为高血压组,同期心功能正常者60例作为正常组,对... 目的对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的心脏彩超特征进行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临床确诊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76例作为高血压组,同期心功能正常者60例作为正常组,对以上统计的两组研究对象展开心脏彩超检查,并对这两组研究对象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高血压组患者的LAD、LVDd、E/Ea[(50.43±10.17)、(77.74±10.98)mm、14.43±3.71、(55.48±8.97)%]均较心功能正常组[(36.44±8.79)、(45.76±8.76)mm、7.06±2.01]显著升高(均P<0.05),而LVEF值[(55.48±8.97)%]则较心功能正常组[(66.75±9.08)%]显著降低(P<0.05)。随着心功能分级不断升高,患者的LAD、LVDd、E、Ea水平逐渐升高(P<0.05),LVEF水平逐渐降低(P<0.05)。结论经心脏彩超可对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进行准确的诊断,具有可行性,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左室肥厚 左心衰竭 心脏彩超 心功能
原文传递
无缝隙护理及IABP护理临床路径在行IABP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严重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20
作者 邓颖辉 黄晓静 +3 位作者 张漫 徐根娣 陈志冲 程康林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年第35期4254-4256,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无缝隙护理及IABP护理临床路径对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伴严重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方法采用无缝隙护理及临床路径对3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伴严重急性左心衰竭行IABP的患者进行护理,观... 目的观察应用无缝隙护理及IABP护理临床路径对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伴严重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方法采用无缝隙护理及临床路径对3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伴严重急性左心衰竭行IABP的患者进行护理,观察其对改善治疗效果的作用。结果31例患者中4例死亡,27例存活,存活率为87.10%,IABP平均治疗天数(5.24±1.87)d,心电触发不良发生次数(12.32±3.21)次/人,伤口渗血量(5.21±0.99)ml,射血分数(EF)为39%~47%。结论无缝隙护理和临床路径能提高IABP治疗期间的护理质量,提高存活率,保证护理团队良好的协作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缝隙护理 临床路径 IABP治疗 左心衰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