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的隐性失血 被引量:120
1
作者 祝晓忠 张世民 +4 位作者 王欣 张英琪 陈文韬 周家钤 俞光荣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1423-1426,共4页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ol femoro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围手术期失血量,提高对其隐性失血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09年1~7月,采取PFNA治疗的6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使用Gros...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ol femoro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围手术期失血量,提高对其隐性失血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09年1~7月,采取PFNA治疗的6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使用Gross方程,根据身高、体重和手术前后的红细胞压积(Hct)变化,计算围手术期失血量。[结果]69例患者中因手术期未输血的43例,男20例,女23例;平均年龄75.2岁,平均手术时间68.8 min,术中显性失血及术后引流量共169.0 ml。术前Hb平均113.2 g/L,术后85.3 g/L,降低了27.9 g/L;术前Hct平均34.27,术后26.13,降低了8.14。采取输血支持的26例,男4例,女22例;平均年龄83.7岁,平均手术时间64.2 min,术中显性失血及术后引流量共137.0 ml,平均输血量646 ml。术前Hb平均93.4 g/L,术后91.1 g/L,降低了2.3 g/L;术前Hct平均28.57,术后27.95,降低了0.62。按Gross方程计算,两组围手术期失血量分别为937 ml和706 ml,其中隐性失血分别占81.96%和80.69%,总失血量约是显性失血量的6倍。[结论]PFNA手术切口虽小,但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却不少,临床上需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隐性失血 骨折内固定术 PFNA 围手术期 老年
原文传递
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的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初步分析 被引量:74
2
作者 史庆轩 胡宏伟 +6 位作者 宁廷民 侯存强 赵刚 高胜一 李昊 孙磊 赵汉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262-1265,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隐性失血的发生机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2008年5月~2012年5月所有PFNA病例中抽取的87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岁)进行回顾性分析,通... [目的]探讨采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隐性失血的发生机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2008年5月~2012年5月所有PFNA病例中抽取的87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岁)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Gross方程计算隐性失血量。记录不同年龄(以80周岁为界),性别,肥胖(BMI30kg/m^2为界),有无心脑内科疾病(高血压病、冠心病、脑中风偏瘫后遗症)等情况下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分析讨论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发生机制和危险因素。[结果]PFNA围手术期失血总量平均为899ml,隐性失血平均为749ml,占失血总量的83.3%。年龄、有无心脑内科疾病在PFNA手术中隐性失血的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同性别之间、是否肥胖在PFNA手术中隐性失血的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隐性失血是闭合复位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失血的主要因素。高龄患者、有心脑内科疾病者是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对高龄患者更应特别重视隐性失血的及时处理,进一步提高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失血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骨折固定术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高龄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肢体肿胀程度与隐性失血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3
3
作者 高福强 李子剑 +4 位作者 刘延青 刘岩 田华 张克 刘忠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9-202,共4页
[目的]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肢体肿胀是术后常见现象,隐性失血为其可能的原因之一。本研究旨在分析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对肢体肿胀程度的影响。[方法]对2007年10月~2009年8月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28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 [目的]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肢体肿胀是术后常见现象,隐性失血为其可能的原因之一。本研究旨在分析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对肢体肿胀程度的影响。[方法]对2007年10月~2009年8月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28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术后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分为血栓组(65例)和无血栓组(221例),通过围手术期血红蛋白变化值来推算隐性失血量(Hbl),还计算出术后第2~5 d的术侧下肢膝上10 cm及膝下10 cm周径较术前相比周径增加的平均值D-up及D-down。[结果]在无血栓组,隐性失血量对术侧下肢膝上膝下肢体周径变化均造成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分别建立线性回归方程,在血栓组,隐性失血量对术侧下肢膝上膝下肢体周径变化影响不大,两者Pearson相关分析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110,P=0.066),有无血栓组间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两组间D-up、D-down和Hbl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334,0.156,0.180。[结论]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特别是3~5 d内,应持续关注患者血色素的变化,隐性失血量与下肢的肿胀程度呈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并加重了肢体肿胀。TKA术后下肢肌间静脉丛血栓形成对远端肢体肿胀程度影响不大,考虑后者主要还是与隐性失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 隐性失血 肢体周径变化
原文传递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隐性失血的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9
4
作者 高玉镭 李佩佳 +2 位作者 田敏 罗永忠 王东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9-212,共4页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隐性失血的发生机制及其危险因素作用关系。[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2010年3月病例中抽取80例单侧TKA,通过Gross方程计算出隐性失血量。记录不同年龄(以70周岁为界),有无内...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隐性失血的发生机制及其危险因素作用关系。[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2010年3月病例中抽取80例单侧TKA,通过Gross方程计算出隐性失血量。记录不同年龄(以70周岁为界),有无内科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性别,止血带时间,不同疾病之间,肥胖(BMI 30 kg/m2为界)等情况下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分析讨论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发生机制和危险因素。[结果]TKA围手术期失血总量平均为1 608 ml,隐性失血为828 ml,占51.5%。年龄、有无内科疾病、性别、止血带时间在隐性失血的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同疾病之间、肥胖则在隐性失血的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患者、有内科疾病症者、男性、止血带时间较长者等情况下隐性失血增多,对这些情况围手术期更应提高认识,自体血回输尚不能完全满足机体需要,及时补充异体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 隐性失血量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量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1
5
作者 孙海波 彭阿钦 +4 位作者 张万龙 齐明 李华 冯国英 王心宽 《实用骨科杂志》 2014年第7期600-603,共4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阶段性隐形失血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采用PFNA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6例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阶段性隐形失血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采用PFNA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病例均为初次患病,24 h补液量不超过2000 mL,排除严重内科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对术前、术后1 d、3 d、5 d、7 d血常规以及术中、术后出血量,使用Gross方程进行计算,应用方差分析对不同时间段的隐性失血量进行比较(以P〈0.05为标准),同时,探讨总失血量和阶段性隐性失血量变化值的相关性。结果36例患者平均总失血量为(956.82±207.61)mL,其中平均显性失血为(88.08±16.28)mL,占总失血量的9.88%,平均隐性失血为(820.96±164.34)mL,占总失血量的90.23%。1 d阶段性隐性失血量和2~3 d阶段性隐性失血量没有显著性差异,但二者与4~5 d阶段性隐性失血量相比,却有着显著性差异。Pearson相关性检验显示,围手术期总失血量与1 d内阶段性隐性失血量( r=0.770)、2~3 d阶段性隐性失血量( r=0.884)、4~5 d阶段性隐性失血量(r=0.589)呈正相关(P〈0.05)。得到最佳线性方程:围手术期总失血量=0.978×1d内阶段性隐性失血+1.029×2~3 d内阶段性隐性失血+0.779×4~5 d阶段性隐性失血量+58.327。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以隐性失血量为主,主要发生于术后前3 d,应严格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及时复查血常规以减少贫血导致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围手术期 隐性失血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下载PDF
Analysis on hidden blood loss of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in treating knee osteoarthritis 被引量:47
6
作者 SHEN Hui-liang LI Zheng FENG Ming-li CAO Guang-le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1期1653-1656,共4页
Background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 is an important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various late-stage knee diseases. However, it has been observed that patients have lower hemoglobin (HB) counts postoperatively... Background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 is an important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various late-stage knee diseases. However, it has been observed that patients have lower hemoglobin (HB) counts postoperatively, which are significantly inconsistent with the measured blood loss. Although the concept of hidden blood loss has been presented in 2000, very little clinical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since then.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tial factor of hidden blood loss after TKA in treating knee osteoarthrit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hidden blood loss REINFUSION OSTEOARTHRITIS
原文传递
氨甲环酸对全髋关节置换术隐性失血的影响 被引量:47
7
作者 傅峥 张健 姚海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9-361,共3页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对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40例因单侧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20例,不使用氨甲环酸,手术开始时予250 ml生理盐水静滴;B组20例,使用氨甲环酸,手术开始时将氨甲环酸按20 mg/kg...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对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40例因单侧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20例,不使用氨甲环酸,手术开始时予250 ml生理盐水静滴;B组20例,使用氨甲环酸,手术开始时将氨甲环酸按20 mg/kg稀释于250 ml生理盐水中静滴。分别计算其显性及隐性红细胞丢失量,并进行相应对比分析。结果:A组与B组显性红细胞丢失量分别为(95.43±17.72)ml和(48.84±15.04)ml(P<0.05);A组与B组隐性红细胞丢失量分别为(322.37±57.69)ml和(169.89±58.50)ml(P<0.05)。结论: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显性及隐性失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 隐性失血 临床对比
下载PDF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隐性失血分析 被引量:46
8
作者 徐驰 周勇 +5 位作者 赵军 黄麒 闵理 李灿峰 王一天 屠重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10-515,共6页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7年2月,本院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15例。记录术...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7年2月,本院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15例。记录术前,术后1、3、5 d的血常规及术中、术后出血量,使用Gross方程计算隐性失血量,应用方差分析对不同阶段的隐性失血量进行比较(以P<0.05为标准)。对性别、年龄、BMI、骨折分型、骨质疏松、糖尿病、高血压、术前抗凝、伤后手术延迟时间、手术持续时间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的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筛选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15例患者的平均总失血量为(922.51±202.47)ml,其中平均显性失血为(85.16±14.18)ml,占总失血量的9.21%,平均隐性失血为(847.45±151.32)ml,占总失血量的90.79%。术后1 d隐性失血量与第2~3 d隐性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二者与第4~5 d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近端+远端扩髓较单纯近端扩髓,其显性失血量与隐性失血量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均显示,年龄、骨折分型、糖尿病、高血压、术前抗凝、伤后手术延迟时间是影响PFNA内固定术后隐性失血量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以隐性失血为主,主要发生在术后前3 d,与年龄、骨折分型、糖尿病、高血压、术前抗凝、伤后手术延迟时间及扩髓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股骨转子间骨折 围手术期 隐性失血
原文传递
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初步分析 被引量:46
9
作者 罗涛 黄伟杰 +3 位作者 吴伟 华筠毅 洪成 倪纲 《实用骨科杂志》 2011年第9期796-799,862,共5页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行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8例,其中男35例,女33例;年龄34~92岁,平均年龄(76.4±3.4)岁。动力髋螺钉内固定(dynamic ...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行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8例,其中男35例,女33例;年龄34~92岁,平均年龄(76.4±3.4)岁。动力髋螺钉内固定(dynamic hip screw,DHS)32例,根据Evans-Jensen分型,Ⅰb型20例,Ⅱa型12;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患者36例,其中Ⅱb型16例,Ⅲ型20例。肥胖组38例(BMI大于30),非肥胖组(BMI小于等于30)30例。高龄组(年龄大于等于80岁)32例,非高龄组(年龄小于80岁)36例。所有病例均为初次单侧新鲜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24h补液总量不超过2000mL即可维持正常血压。通过Gross方程,根据身高、体重和手术前后的红细胞压积(Hct)计算患者的失血总量,减去显性失血量即为隐性失血量。结果所有患者平均失血总量为871mL,其中平均显性失血量149mL,平均隐性失血量722mL,显性失血和隐性失血占失血总量的比例分别为17.1%和82.9%,隐性失血量远多于显性失血量。DHS组与PFNA组间、男女组间和肥胖组与非肥胖组间的术后失血无显著性差异,高龄组术后失血总量和隐性失血量大于非高龄组。结论隐性失血是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围手术期失血的主要原因,应予以关注并及时补充血容量,手术方式、性别和肥胖不是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高龄是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应特别重视高龄患者的隐性失血,注意及时补充血容量,帮助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围手术期 隐性失血
下载PDF
围手术期康复功能锻炼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40
10
作者 刘国印 朱冬梅 +6 位作者 张勇 王梦茹 徐院生 鲍磊 冷楠楠 杨正倩 陈建民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58-263,共6页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围手术期主动和被动康复功能锻炼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解放军第八一医院骨科收治的23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男性85例,女性145例,年龄67~87岁,平均73.6岁.所有...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围手术期主动和被动康复功能锻炼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解放军第八一医院骨科收治的23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男性85例,女性145例,年龄67~87岁,平均73.6岁.所有患者均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根据围手术期康复功能锻炼的方式分为少量主动康复功能锻炼组(A组,n=51)、少量主动+被动康复功能锻炼组(B组,n =54)、正常主动康复功能锻炼组(C组,n=65)和正常主动+被动康复功能锻炼组(D组,n=60).根据身高、体重、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和渗出量、手术前后血细胞比容和输血量,计算所有患者的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及其占原血容量和总失血量的比例.按照平均隐性失血量占总失血量的比例将患者分为低隐性失血量组和高隐性失血量组,分析隐性失血与康复功能锻炼之间的关系.两组间数据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所有患者隐性失血总量平均517 ml,占总失血量的41.9%,其中A组隐性失血量695 ml,占总失血量的49.3%,高隐性失血发生率为66.7% (34/51);B组隐性失血量625 ml,占总失血量的46.9%,高隐性失血发生率为59.3%(32/54);C组隐性失血量446 ml,占总失血量的38.4%,高隐性失血发生率为30.8%(20/65);D组隐性失血量为346 ml,占总失血量的32.3%,高隐性失血发生率为20.0% (12/60).与A组和B组相比,C组患者的隐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高隐性失血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值均<0.05);与C组相比,D组患者的隐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高隐性失血发生率明显降低(P值均<0.05).低隐性失血量组132例(57.4%),高隐性失血量组98例(42.6%).高隐性失血量组中少量主动康复功能锻炼患者(A组和B组)所占的比例(66.7%和59.3%)明显高于低隐性失血量组(33.3%和4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围手术期 康复功能锻炼 隐性失血
原文传递
股骨转子间骨折两种置入内固定的隐性失血比较 被引量:36
11
作者 龙秋平 廖前德 +3 位作者 尹科 钟达 牛兵 丁登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0期5460-5465,共6页
背景:隐性失血是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特别是高龄患者存在的一个重要隐患,可导致患者内固定治疗后处于贫血状态,影响切口愈合及患者恢复。目的:比较分析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围术期失血量及其影响... 背景:隐性失血是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特别是高龄患者存在的一个重要隐患,可导致患者内固定治疗后处于贫血状态,影响切口愈合及患者恢复。目的:比较分析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围术期失血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采取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两种方法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0例,其中年龄≥80岁的患者21例,年龄<80岁的患者49例;体质量指数>30kg/m2的患者28例,体质量指数≤30kg/m242例;使用防旋髓内钉固定30例,动力髋螺钉固定40例。根据身高、体质量和内固定治疗前后红细胞压积变化,使用Gross方程计算围术期失血量。结果与结论:患者平均失血量为936mL,其中显性失血量为237mL,隐性失血量为699mL。隐性失血占失血总量达74.7%。动力髋螺钉组显性失血量高于防旋髓内钉组,隐性失血量低于防旋髓内钉组,高龄患者总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均高于非高龄患者,男性与女性患者之间及肥胖与非肥胖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提示隐性出血是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治疗后失血的主要原因;防旋髓内钉术式隐性失血量较动力髋螺钉大;高龄是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科植入物 股骨转子间骨折 防旋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内固定 围手术期 隐性失血 显性失血 高龄
下载PDF
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分析 被引量:35
12
作者 危杰 王军 +1 位作者 高明 王满宜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老年髋部骨折(股骨颈骨折和股骨转子间骨折)及其不同手术方式的围手术期失血量.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2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资料,男53例,女75例;平均年龄为80.5岁.根据骨折类型不同分为两组...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老年髋部骨折(股骨颈骨折和股骨转子间骨折)及其不同手术方式的围手术期失血量.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2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资料,男53例,女75例;平均年龄为80.5岁.根据骨折类型不同分为两组:股骨颈骨折组7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组57例.根据Gross方程计算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比较股骨颈骨折组与股骨转子间骨折组患者的术前隐性失血量,以及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固定术、半髋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和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固定术4种术式的显性失血量、术后隐性失血量、总隐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结果 股骨转子间骨折组患者术前隐性失血量平均为(213.0±65.3) mL,显著高于股骨颈骨折组患者[(138.4±51.4)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手术方式的显性失血量比较: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颈骨折半髋关节置换术>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固定术>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固定术,术后隐性失血量、总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比较: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固定术>股骨颈骨折半髋关节置换术>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固定术,除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固定术的总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项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临床医生对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失血量应有全面认识,特别是对术前和术后的隐性失血应予以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失血 手术 隐性失血
原文传递
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干预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隐性失血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5
13
作者 林锦秀 孙东升 +3 位作者 郑潇 尹德超 李晔 王鲲鹏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干预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后隐性失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手术患者11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57例)和对照组(n=56例),治疗组近端扩髓后将氨甲环酸2 g溶于20 ...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干预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后隐性失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手术患者11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57例)和对照组(n=56例),治疗组近端扩髓后将氨甲环酸2 g溶于20 m L生理盐水注入股骨髓腔;对照组股骨髓腔注射生理盐水20 m L。计算两组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围手术期总失血量、输血率,记录血栓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隐性失血量治疗组(572±79)m L,对照组(703±106)m L;围手术期总失血量治疗组(770±75)m L,对照组(892±83)m L;输血率治疗组40.3%,对照组60.7%。隐性失血量、围手术期总失血量、输血率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性失血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性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可明显减少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隐性失血量、输血率,不增加血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股骨粗隆间骨折 隐性失血 骨折内固定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原文传递
髓外和髓内固定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的特点分析 被引量:35
14
作者 李宝山 冷灵 李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3004-3007,共4页
目的:分析髓外固定动力髋螺钉(DHS)和髓内固定(Gamma 3,PFN)以及人工髋关节置换(LBFH)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3例采用DHS、Gamma 3、PFNA及LBFH治疗高龄患者(年龄≥75岁)股骨粗隆间... 目的:分析髓外固定动力髋螺钉(DHS)和髓内固定(Gamma 3,PFN)以及人工髋关节置换(LBFH)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3例采用DHS、Gamma 3、PFNA及LBFH治疗高龄患者(年龄≥75岁)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Gross方程,根据患者身高、体重、术前和术后的血常规变化,比较各组围手术期的隐性失血量情况。结果:髓内固定总出血量最高,其中PFN组[(887±75)m L]和Gamma 3组[(903±91)m L]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于DHS组[(766±83)m L,P<0.05]。髓内钉组的隐性出血量最多,其中PFN组([711±153)m L,占80%]及Gamma 3组[(742±137)m L,占82%]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性(P>0.05),高于LBFH组[(453±98)m L,占54%]及DHS组[(429±59)m L,占56%](P<0.05)。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在围手术期失血中占有较大比例,若采用髓内固定术后则隐性出血量更多,是术后贫血的主要原因,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髓内固定 髓外固定 关节置换 隐性失血
下载PDF
隐性失血对双侧人工全膝关节同期置换手术的影响 被引量:34
15
作者 陈德胜 金群华 +2 位作者 李亚平 陆志东 吕金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290-1292,共3页
[目的]研究双侧人工全膝关节同期置换术术后隐性失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5年2月~2007年2月44例双侧人工全膝关节同期置换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Gross方程,根据身高、体重及手术前后的红细胞压积推算术后平均显性失血量及平均... [目的]研究双侧人工全膝关节同期置换术术后隐性失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5年2月~2007年2月44例双侧人工全膝关节同期置换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Gross方程,根据身高、体重及手术前后的红细胞压积推算术后平均显性失血量及平均隐性失血量。[结果]平均总失血量2065ml,其中显性失血量1198ml,隐性失血量867ml,使用自体血回输患者总失血量为2180ml,隐性失血量为937ml(42%);未使用自体血回输患者的总失血量是1950ml,隐性失血量是799ml(41%);两组的隐性失血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侧人工全膝关节同期置换术术后隐性失血量占总失血量的比例较高,且使用自体血回输不能完全满足机体恢复体循环的需要,在围手术期要特别注意及时补充血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 膝关节 人工关节置换术 同期 隐性失血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隐性失血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3
16
作者 余存泰 覃健 +2 位作者 侯之启 郑民庆 王新亮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年第10期784-786,共3页
目的研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的隐性失血。方法对73例TK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Gross方程推算术后平均隐性失血量。结果TKA组中使用自体血回输患者的总失血量为1625ml,隐性失血量为774ml(48%);未使用自体... 目的研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的隐性失血。方法对73例TK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Gross方程推算术后平均隐性失血量。结果TKA组中使用自体血回输患者的总失血量为1625ml,隐性失血量为774ml(48%);未使用自体血回输患者的总失血量是1345ml,隐性失血量是783ml(58%);实际上两组的隐性失血相差不大。结论TKA隐性失血量占总失血量的比例为52%,且使用自体血回输不能完全满足机体恢复体循环的需要,在围手术期要特别注意及时补充血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 隐性失血 回输
下载PDF
PFNA治疗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34
17
作者 任磊 孙永青 +2 位作者 崔准 郝敬东 蒋育欣 《实用骨科杂志》 2015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及与髋关节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对82例接受PFNA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Gross方程计算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以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与术后6个月髋关... 目的探讨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及与髋关节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对82例接受PFNA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Gross方程计算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以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与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的相关性,对相关因素(性别、年龄、BMI、患侧、骨折分型、骨质疏松、高血压病、糖尿病、术前抗凝、伤后手术延迟时间、手术持续时间、术后输血)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为(645.38±84.98)m L,与髋关节功能呈负相关(r=-0.674,P<0.01);单因素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均显示,年龄、骨折分型、高血压病、糖尿病、术前抗凝、伤后手术延迟时间是影响PFNA内固定术后隐性失血量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隐性失血是影响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功能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与年龄、骨折分型、内科合并症、伤后手术延迟时间、术前抗凝等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 隐性失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后的隐性失血 被引量:29
18
作者 刘志刚 张上上 +5 位作者 陈如见 李钟 张鹏 毕梦娜 陈经勇 鲁丽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3期2305-2312,共8页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之后常存在隐性失血,隐性失血对患者置换后的功能恢复影响很大。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后失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全髋关节置换85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ward等设计的通过血细胞比容计算红细胞循环血量...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之后常存在隐性失血,隐性失血对患者置换后的功能恢复影响很大。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后失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全髋关节置换85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ward等设计的通过血细胞比容计算红细胞循环血量的数学方法和Gross线性方程计算隐性失血量。通过单因素分析方法,分析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疾病类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置换后抗凝方式、假体类型等对置换后隐性失血的影响。结果与结论:全髋关节置换后患者的隐性失血明显高于显性失血,体质量指数、疾病类型、假体类型是全髋关节置换后隐性失血量的影响因素,而性别、年龄、抗凝方式、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置换后隐性失血形成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 隐性失血 关节成形 因素分析 循环血量 体质量指数(BMI) 疾病类型 下肢深静脉 血栓 置换后抗凝方式 假体类型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危险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28
19
作者 邱旭升 陈东阳 +2 位作者 徐志宏 史冬泉 蒋青 《实用骨科杂志》 2012年第6期510-512,共3页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隐性失血量,并分析影响隐性失血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48例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其中女42例,男6例;年龄29~79岁,平均年龄65岁。通过Gross方程,根据患者身高、体重和手术前后的红细胞压积(Hct)计...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隐性失血量,并分析影响隐性失血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48例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其中女42例,男6例;年龄29~79岁,平均年龄65岁。通过Gross方程,根据患者身高、体重和手术前后的红细胞压积(Hct)计算患者的总失血量,减去显性失血量后得隐性失血量。分析年龄、性别、诊断、身高、体重、BMI、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者以及止血带时间、手术时间与隐性失血的相关性。结果术中出血量为(541±271)mL(200~1700mL),术后引流量为(479±249)mL(50~1010mL),显性出血量为(1020±327)mL(440~2 220 mL),总失血量为(1 963±734)mL(92~3 926 mL),隐性失血量为(942±692)mL(-502~2 716 mL)。因此,隐性失血占总失血的48.0%。隐性失血与身高、体重都有明显正相关,但与BMI没有明显相关性,另外,隐性失血还与术后引流量呈明显负相关。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量约占总失血量的一半,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并且术后引流量少时更不能忽视隐性失血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隐性失血 显性失血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及相关机制 被引量:28
20
作者 丛宇 曾晓峰 +5 位作者 包倪荣 晏林妮 郭亭 程秀红 周利武 赵建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611-614,共4页
目的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常存在隐性失血,隐性失血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恢复影响很大。文中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及发生机制。方法选取2008年9月至2010年3月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 目的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常存在隐性失血,隐性失血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恢复影响很大。文中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及发生机制。方法选取2008年9月至2010年3月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32例为TKA组;同期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54例为THA组。THA组中26例使用骨水泥假体(骨水泥组),28例使用生物型假体(非骨水泥组)。根据患者身高、体重、术前和术后的红细胞比容,通过Gross方程计算出隐性失血量。结果 TKA组的隐性失血量为694 ml,THA组隐性失血量为463 m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水泥组与非骨水泥组隐性失血量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KA组的血清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浓度平均为2365μmol/L,THA组的FFA浓度为1626μmol/L,隐性失血量与FFA之间呈正相关。结论 TKA和THA术后均存在隐性失血,失血量的大小可能与FFA值的高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隐性失血 血清游离脂肪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