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1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改进的额部扩张皮瓣行全鼻再造术 被引量:20
1
作者 李小静 宁金龙 +2 位作者 高学宏 张林 朱飞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8-210,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改进设计的额部扩张皮瓣行全鼻再造术的效果。方法将前额主要供血支部分结扎阻断,保留选用的轴型血管蒂,强化皮瓣扩张的延迟效应,除设计以额正中皮瓣做全鼻再造外,还选用额上区横向扩张皮瓣,其供区缺损施以同侧或对侧扩张... 目的探讨应用改进设计的额部扩张皮瓣行全鼻再造术的效果。方法将前额主要供血支部分结扎阻断,保留选用的轴型血管蒂,强化皮瓣扩张的延迟效应,除设计以额正中皮瓣做全鼻再造外,还选用额上区横向扩张皮瓣,其供区缺损施以同侧或对侧扩张皮瓣推进修复,直接缝合。共已应用11例。结果11块额部扩张皮瓣转移后完全存活,随访6个月~8年4个月,再造鼻功能形态恢复满意,供区瘢痕不明显。结论强化额部扩张皮瓣血供或选用额上区横向皮瓣都是鼻再造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部扩张皮瓣 全鼻再造术 应用改进 扩张皮瓣转移 额正中皮瓣 改进设计 延迟效应 皮瓣扩张 直接缝合 形态恢复 有效方法 皮瓣血供 血管蒂 选用 鼻功能 强化 供区
原文传递
双蒂额部扩张皮瓣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畸形 被引量:20
2
作者 于晓波 赵延勇 +3 位作者 庄洪兴 蒋海越 潘博 刘磊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 探讨双蒂额部扩张皮瓣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扩张器埋置于额部额肌下,术后1周常规注水扩张.扩张完成后,根据颞浅动脉的走行设计双蒂皮瓣转移修复颈部创面.并对术前、后颈椎活动度和颏颈角进行测量,数据采用SPSS1... 目的 探讨双蒂额部扩张皮瓣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扩张器埋置于额部额肌下,术后1周常规注水扩张.扩张完成后,根据颞浅动脉的走行设计双蒂皮瓣转移修复颈部创面.并对术前、后颈椎活动度和颏颈角进行测量,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分析,并行t检验.结果 2006年9月至2010年5月,于临床应用7例,患者颈部主动活动度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颈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左右旋动度数均较术前增加,颏颈角术后测量为(90.7±2.2)°,较术前的(152.7±1.9)°明显改善,生理角度也得到恢复(P<0.05).术后随访5个月至3年,患者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瘢痕挛缩均无复发.结论 扩张后额部皮瓣血运可靠,可以较好地修复颈部挛缩瘢痕,功能和外形均能获得较满意的恢复,而且能很好地保留供区的形态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扩张术 额部 外科皮瓣 瘢痕 颈部
原文传递
A型肉毒毒素对减轻额部术后瘢痕增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陶谏 刘宾 +2 位作者 汪阳 崔鑫 韩悦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1011-1013,共3页
目的:观察早期肉毒素A局部注射对降低额部瘢痕增生的效果。方法:40例需要行额部肿物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术后72h内注射或不注射肉毒素A(BTXA)。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使用患者瘢痕评估量表(PSAS)、温哥华瘢痕量表(VSS)以... 目的:观察早期肉毒素A局部注射对降低额部瘢痕增生的效果。方法:40例需要行额部肿物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术后72h内注射或不注射肉毒素A(BTXA)。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使用患者瘢痕评估量表(PSAS)、温哥华瘢痕量表(VSS)以及视觉模拟量表(VAS)对术后切口瘢痕进行评估打分。结果:在1年的随访中,36例患者被复查,4例患者失访。两组之间在PSAS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肉毒素A治疗组的VSS及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结果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术后肉毒素A注射有降低瘢痕增生的作用。结论:由于可以抑制肌肉收缩而降低伤口局部张力,因此注射肉毒素A可以降低瘢痕增生的程度从而改善额部伤口缝合后的美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肉毒杆菌毒素类 A型
下载PDF
额部皮肤固位结构的解剖及其在整形美容外科的意义 被引量:9
4
作者 梁伟中 张海明 冯越蹇 《解剖与临床》 2006年第5期299-302,共4页
目的:探讨额部皮肤固位结构及其在整形美容外科中的意义。方法:解剖10具经甲醛固定的成人尸头的额部,观察额部皮肤固位结构;并切取颅顶部到眉区之间全层组织,HE染色,观察浅筋膜的膜层在颅骨膜的附着位置。结果:额部皮肤固位结构与浅筋... 目的:探讨额部皮肤固位结构及其在整形美容外科中的意义。方法:解剖10具经甲醛固定的成人尸头的额部,观察额部皮肤固位结构;并切取颅顶部到眉区之间全层组织,HE染色,观察浅筋膜的膜层在颅骨膜的附着位置。结果:额部皮肤固位结构与浅筋膜的膜层有密切的关系,该部位的皮肤固位结构主要是眉内侧固位结构、额固位韧带、额肌下致密区、额骨颧突固位结构、眉区滑动结构,这些结构是限制额部皮肤上提的主要因素,它们的松解在额部皮肤上提术中具有重要作用。结论:上述皮肤固位结构的发现,为临床上额部皮肤老化、眉下垂矫正方法的改进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固位结构 额部 额部除皱术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PRP)结合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早期对面部年轻化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欢 刘俊辉 程飚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3期15-19,共5页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plasma,PRP)结合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早期在面部年轻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7月于笔者医院整形烧伤外科行面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就医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单纯应用...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plasma,PRP)结合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早期在面部年轻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7月于笔者医院整形烧伤外科行面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就医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单纯应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方案,观察组使用PRP结合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后3个月比较两组就医者面部皮下脂肪厚度及色斑改善情况,由就医者根据观察指标进行治疗效果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3个月面部凹陷处厚度、色斑情况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1例出现脂肪液化、感染、结节、坏死、血肿等术后并发症,且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P结合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在面部年轻化中疗效更好,效果持久,就医者接受度高、满意度好,适宜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 面部凹陷 脂肪厚度 面部年轻化 色斑 额部 颞部
下载PDF
前额皮瓣鼻再造术13例报告 被引量:10
6
作者 唐嗣泉 冯俊 +9 位作者 文劲松 吕萍 黄燕莉 蒲红英 张建辉 李蓓 周天明 刘隆跃 王碧凤 车昭华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02-203,共2页
目的:介绍应用额部皮瓣进行鼻再造的体会。方法:对8例外鼻皮肤癌术后缺损及5例鼻外伤后缺损患者采用额部皮瓣转移行鼻再造。结果:13例患者转移额部皮瓣全部成活,切口I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17年,鼻外形满意,肿瘤无复发。结论:应... 目的:介绍应用额部皮瓣进行鼻再造的体会。方法:对8例外鼻皮肤癌术后缺损及5例鼻外伤后缺损患者采用额部皮瓣转移行鼻再造。结果:13例患者转移额部皮瓣全部成活,切口I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17年,鼻外形满意,肿瘤无复发。结论:应用额部皮瓣进行鼻再造,具有操作方便、血供可靠、成活率高、效果满意等优点,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缺损 鼻成形术 外科皮瓣
原文传递
脑脊液鼻漏经鼻内镜及其与额部联合进路的治疗 被引量:10
7
作者 时光刚 王昭迪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总结脑脊液鼻漏的漏口诊断与经鼻内镜及其额部联合进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对58例确诊脑脊液鼻漏患者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58例患者均行CT检查寻找漏口。56例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鼻内镜修补45例,对漏口位于额窦后壁及额眶... 目的总结脑脊液鼻漏的漏口诊断与经鼻内镜及其额部联合进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对58例确诊脑脊液鼻漏患者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58例患者均行CT检查寻找漏口。56例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鼻内镜修补45例,对漏口位于额窦后壁及额眶部位的11例进行了经鼻内镜和额部联合进路修补;2例未行手术。56例手术患者中,普通CT扫描31例,其中25例术中证实正确显示漏口;另外25例行螺旋CT薄层扫描并三维重建方法,其中23例正确显示;8例术前CT未能显示漏口者均经术中探查明确部位进行治疗。结果随访6个月至5年,中位随访时间3年。53例1次治愈,一次成功率94.6%,1例2次修补成功,1例先后行5次手术治愈;1例因术后颅内并发症死亡;2例因故未行手术出院失访。结论螺旋CT薄层扫描图像的三维重建可使脑脊液鼻漏漏口的定位更准确;对发生于额部的脑脊液鼻漏,经鼻内镜和额部联合进路可弥补内镜下操作困难和不足,有助于提高修补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 脑脊液鼻漏
原文传递
额部外伤清创缝合术后即刻注射A型肉毒毒素防治瘢痕的效果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少霞 王元元 +4 位作者 张幸存 王文生 王海淋 鲁元刚 张军波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5-169,共5页
目的探讨额部外伤清创缝合术后即刻注射A型肉毒毒素防治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152例额部外伤患者中选择伤口近乎垂直于Langer线的病例,行清创美容缝合,术后即刻于伤口边缘肌... 目的探讨额部外伤清创缝合术后即刻注射A型肉毒毒素防治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152例额部外伤患者中选择伤口近乎垂直于Langer线的病例,行清创美容缝合,术后即刻于伤口边缘肌层注射A型肉毒毒素,浓度为每0.10 ml溶液中含2 U肉毒毒素。根据额肌力量每1 cm长注射0.05~0.10 ml(1~2 U),2个注射点间距为1 cm,注射范围为整个额部,以保证额部左右对称,注射总量不超过100 U。参考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和温哥华瘢痕量表,在随访时评估患者额部伤口术后瘢痕的色泽、宽度、质地、厚度、有无疼痛及瘙痒等。结果共纳入44例患者,男22例,女22例,年龄(31.5±8.4)岁,伤口长度为1~12 cm,平均3.5 cm,伤口周围肉毒毒素注射量为0.10~0.90 ml(2~18 U),额部注射总量为8~40 U。术后随访6~24个月。术后有1例患者发生轻到中度上睑下垂,1个月左右症状完全消失。术后6周内,44例患者伤口瘢痕均呈粉红色且质硬,3~6个月以后,42例患者瘢痕颜色逐渐贴近肤色、质地变软,窄且平坦、无疼痛和瘙痒症状,患者表示满意,满意率达95.5%(42/44),2例患者因瘢痕色素沉着和瘢痕略宽不满意。结论额部外伤清创缝合术后即刻注射A型肉毒毒素能有效防治瘢痕,患者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毒毒素 A型 瘢痕 缝合技术 外伤 额部
原文传递
扩张后额部皮瓣行全鼻再造 被引量:8
9
作者 蔡兴东 周庆红 +3 位作者 王敏 张丹萍 徐昕 王鹏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6年第5期549-550,i0006,共3页
目的:探讨使用大容量扩张后额部皮瓣全鼻再造的效果。方法:应用180~240ml的大容量圆形或长柱形扩张器扩张前额皮肤,扩张容量达到180~260ml后作二期手术,三叶瓣的远端均修薄并向内翻转与衬里缝合,将形成鼻翼的二侧叶部分皮下组织向中... 目的:探讨使用大容量扩张后额部皮瓣全鼻再造的效果。方法:应用180~240ml的大容量圆形或长柱形扩张器扩张前额皮肤,扩张容量达到180~260ml后作二期手术,三叶瓣的远端均修薄并向内翻转与衬里缝合,将形成鼻翼的二侧叶部分皮下组织向中心点翻转抬高鼻尖部,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所有大容量扩张后额部皮瓣全部成活,术后1~3年随访,鼻外形维持较好,额部线状瘢痕不明显。结论:使用大容量扩张后额部皮瓣全鼻再造,扩张的组织量富裕、远期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 额部 皮瓣 再造
下载PDF
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儿童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24例 被引量:8
10
作者 冯晓津 梁轩伟 +3 位作者 严灿荣 郑彪 宋洪妮 王少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382-384,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额肌瓣悬吊术治疗24例35眼,术后1wk评价近期效果,随访观察12~41(平均18.5)mo,评价远期效果。结果:术后1wk矫正良好15例22眼,基本矫正8例12眼,矫正不足1例1眼,成... 目的:探讨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额肌瓣悬吊术治疗24例35眼,术后1wk评价近期效果,随访观察12~41(平均18.5)mo,评价远期效果。结果:术后1wk矫正良好15例22眼,基本矫正8例12眼,矫正不足1例1眼,成功率(矫正良好+基本矫正)97%。随访中发现,2例(2眼)矫正良好者回退为基本矫正,1例1眼回退为矫正不足,2例3眼从基本矫正回退到矫正不足,远期成功率为88%。结论: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操作安全、无并发症,是治疗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 改良额肌瓣悬吊术 治疗 儿童 矫正不足 临床效果 近期效果 随访观察 远期效果 操作安全 无并发症 K矫正 术后 功率 回退
下载PDF
额部年轻化应用进展
11
作者 牟浩 杨焜丞 薛斌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2期108-111,共4页
面部皮肤衰老受到内外环境变化和多种生理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在额部表现尤为明显,越来越多求美者选择行额部年轻化治疗。额部年轻化已经历近百年的发展,从传统的皮肤切除到现在的光电声技术除皱,方案已日益成熟,与既往传统年轻化方法已... 面部皮肤衰老受到内外环境变化和多种生理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在额部表现尤为明显,越来越多求美者选择行额部年轻化治疗。额部年轻化已经历近百年的发展,从传统的皮肤切除到现在的光电声技术除皱,方案已日益成熟,与既往传统年轻化方法已有较大区别。本文将从额部软组织解剖、动态皱纹、静态皱纹及额部凹陷四个方面阐述目前额部年轻化方案的应用进展,旨在为整形外科医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部 年轻化 动态皱纹 静态皱纹 额部凹陷
下载PDF
中国汉族正常[牙合]人群GALL线与眉间点矢状向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妍 曹猛 +3 位作者 刘思颖 付善民 王维佳 丁寅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7年第3期128-132,共5页
目的 根据Andrews六要素中的要素二,探索中国汉族正常[牙合]人群GALL (GoalAnterior Limit Line,CALL)线与眉间点矢状向之间的位置关系,寻找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容易确定的GALL线.方法 选取中国汉族个别正常[牙合]150例(女性74例... 目的 根据Andrews六要素中的要素二,探索中国汉族正常[牙合]人群GALL (GoalAnterior Limit Line,CALL)线与眉间点矢状向之间的位置关系,寻找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容易确定的GALL线.方法 选取中国汉族个别正常[牙合]150例(女性74例,男生76例),年龄18~30岁,对所有研究对象拍摄在自然头位下的头颅侧位片和侧面像,运用NemoCeph NX软件侧位片和侧面像重叠,测量GALL线的位置,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得出中国汉族正常[牙合]人群GALL线与眉间点矢状向位置关系.结果 男女分组中,男性组前额坡度偏大男性为(20.0±5.1)°,女性为(18.5±6.1)°,但是前额坡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额中心点与眉间点间的距离在男女间有显著性差异;大部分人群的GALL线通过眉间点男性为93.5%,女性为95.9%.结论 中国汉族正常[牙合]人群GALL线在矢状向上大部分是通过眉间点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drews六要素 前额 侧貌 眉间点
原文传递
眉弓轮廓过突改形术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小平 宋建良 +5 位作者 史颂民 谭晓燕 孙豪 林金德 漆淳 金珏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07-409,共3页
目的 介绍眉弓轮廓过突的改形方法。方法 采用头皮冠状切口 ,以微型来复锯将前额骨过突部外板截除 ,并磨改重塑眶上嵴和眶外侧缘 ,临床应用共 16例。结果  16例均获满意效果 ,12例求术者随访 3~ 12个月 ,无复发和骨质增生。眉弓前... 目的 介绍眉弓轮廓过突的改形方法。方法 采用头皮冠状切口 ,以微型来复锯将前额骨过突部外板截除 ,并磨改重塑眶上嵴和眶外侧缘 ,临床应用共 16例。结果  16例均获满意效果 ,12例求术者随访 3~ 12个月 ,无复发和骨质增生。眉弓前突消失 ,前额角、鼻额角正常 ,前额—鼻曲线流畅。结论 该手术方法不仅简单、可靠、安全 ,而且眉弓轮廓改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眉弓轮廓过突 整形术 手术方法 手术切口 临床分型 医学美学
原文传递
两种稀释浓度A型肉毒毒素治疗动力性额横纹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4
作者 朱麟 孙波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5年第6期354-356,共3页
目的 观察两种稀释浓度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动力性额横纹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3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浓度组53例和低浓度组50例,分别采用50 U/ml和25 U/ml浓度BTX-A局部注射额部,观察两组的BTX-A用量、... 目的 观察两种稀释浓度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动力性额横纹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3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浓度组53例和低浓度组50例,分别采用50 U/ml和25 U/ml浓度BTX-A局部注射额部,观察两组的BTX-A用量、治疗效果、疗效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高浓度组BTX-A用量为(45.53±2.05)U,低浓度组BTX-A用量为(25.71±1.74)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组和低浓度组术后评分差、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组术后发生额部沉重感30例(88.24%),低高浓度组术后发生额部沉重感2例(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未做特殊处理,2周时间内症状自行消失.两组均未出现中毒、药物过敏反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两种稀释浓度BTX-A局部注射治疗动力性额横纹疗效肯定,两组持续时间相仿.为减少额部沉重感,推荐使用25 U/ml稀释浓度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肉毒毒素 稀释浓度 额部 动力性皱纹
原文传递
The Combined Effect of Botulinum Toxin Type A with a Biorevitalizing Treatment on Forehead Rejuvenation: A Case Series
15
作者 Philippe Hamida Pisal 《Journal of Cosmetics, Dermatological Sciences and Applications》 2023年第2期124-135,共12页
Background: The forehead is particularly prone to repetitive facial expressions and hyperdynamic activity, resulting in deep wrinkles and a loss of elasticity and hydration. Although botulinum toxin type A (BoNTA) has... Background: The forehead is particularly prone to repetitive facial expressions and hyperdynamic activity, resulting in deep wrinkles and a loss of elasticity and hydration. Although botulinum toxin type A (BoNTA) has been shown to reduce the appearance of wrinkles and allow patients to have a smoother and hence younger upper face, it cannot help to improve the other aspects that determine overall skin quality. Objective: This case series aims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combining BoNTA injections with a biorevitalizing treatment (NCTF®135HA) on skin aging signs and quality using a split face approach. Patients and Methods: A total of eight patients from 30 to 55 years old were treated with botulinum toxin type A combined with NCTF®-135HA or alone. Results: At D60, clinical skin quality scoring showed that NCTF®135HA injection significantly reduced wrinkles and enhanced skin homogeneity, hydration, firmness, and radiance. The Global Aesthetic Improvement Scale (GAIS) by the evaluator at D60 reported mean scores of 2375 (much improved) on the side of the face treated with BoNTA + NCTF®-135HA compared to the side of the face without NCTF®135HA. According to patients, the NCTF®135HA injections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ly better aesthetic improvement score on D60 (mean score of 2.5 compared to 0.125 without NCTF®135HA, p 0.001). Conclusions: Our findings show that combining a biorevitalizing treatment with a BoNTA injec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kin’s overall appearance and decrease the wrinkle score when compared to the BoNTA injections alone.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ombinatory strategy is effective, safe, and associated with a high level of patient satisf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NTA forehead Rejuvenation Combining Treatment Skin Biorevitalization
下载PDF
重塑女性额颞部发际线的手术技巧 被引量:6
16
作者 谢祥 李东 +3 位作者 薛红宇 谢宏彬 毕洪森 李比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9年第4期289-292,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毛发移植技术重塑额颞部发际线的手术技巧。方法2010年10月至2016年10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外科为120例女性美容就医者重塑发际线。在发际线植入毛发时,不规则排列毛发,移植密度40~55毛囊单位(FU)/cm2,植入毛发与额部皮... 目的探讨应用毛发移植技术重塑额颞部发际线的手术技巧。方法2010年10月至2016年10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外科为120例女性美容就医者重塑发际线。在发际线植入毛发时,不规则排列毛发,移植密度40~55毛囊单位(FU)/cm2,植入毛发与额部皮肤呈30°~45°,颞部呈15°~20°,挑选最细毛发放在发际线边缘。结果120例美容就医者随访10~24个月,其中非常满意95例,满意25例。其中9例感觉额部中央毛发密度较低,进行了2次加密手术;3例感觉发际线边缘毛发较整齐,进行再次植发手术调整整齐的发际线;6例感觉发际线边缘毛发较粗硬,未做处理;1例感觉发际线降低程度不够,进行了再次植发降低发际线,6例出现移植毛发不同程度卷曲,经过1~2年基本恢复正常。发际线移植毛发密度(44.7±8.1) FU/cm^2。9例美容就医者感觉额部中央区域毛发稀疏密度(36.9±3.1) FU/cm^2。发际线边缘毛发直径(57.5±13.5 )μm,6例感觉发际线边缘粗硬的美容就医者毛发直径(70.2±5.1)μm。额部发际线移植毛发与皮肤角度(40.2±8.5)°,颞部毛发与皮肤角度(18.2±4.7)°。结论女性额颞部发际线植发过程中,遵循毛发的不规则排列、适当的毛发密度角度和粗细毛发的合理分布能再造出自然的发际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发 移植 自体 妇女 发际线
原文传递
额部扩张皮瓣联合翻转瘢痕瓣修复鼻部分缺损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7
作者 楚菲菲 唐银科 +3 位作者 丁健科 张钰 刘维 马显杰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06-812,共7页
目的探讨额部扩张皮瓣联合翻转瘢痕瓣修复鼻部分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2年1月—2022年1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26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鼻部分缺损患者,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5~61岁。手术分4期进行,... 目的探讨额部扩张皮瓣联合翻转瘢痕瓣修复鼻部分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2年1月—2022年1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26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鼻部分缺损患者,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5~61岁。手术分4期进行,Ⅰ期在额部置入合适额定容量的长方形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以下简称扩张器)并定期注水扩张。Ⅱ期行翻转瘢痕瓣移植重建鼻部内衬,瘢痕瓣面积较缺损面积扩大约10%;采用以缺损对侧眶上血管或滑车上血管为蒂的额部扩张皮瓣帯蒂转移修复鼻部缺损,扩张皮瓣面积较瘢痕瓣切取、翻转后的鼻部缺损面积扩大约20%。将扩张皮瓣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皮瓣转移术后3周,行Ⅲ期皮瓣延迟术;延迟术后1周,行Ⅳ期皮瓣断蒂术。记录扩张器埋置个数、额定容量、注水量及扩张时间。观察患者Ⅰ期术后感染、血肿、扩张皮瓣破溃等及Ⅱ、Ⅳ期术后皮瓣血运障碍或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所有患者至少随访1年,观察患者皮瓣色泽、额部供区瘢痕情况、两侧眉毛的对称度,以及鼻部外形、外鼻道通气功能。结果26例患者共埋置26个扩张器,扩张器额定容量为100~300 mL,注水量为扩张器额定容量的1.0~1.5倍,扩张时间为2.5~4.0个月(平均3个月)。各期手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术后随访显示,皮瓣色泽与鼻部正常皮肤相近,额部瘢痕不明显,两侧眉毛基本对称,鼻部外形较佳,外鼻道通气功能未受影响,但部分患者有鼻尖表现点下旋或者鼻尖表现点不突出的情况出现。结论采用翻转瘢痕瓣重建鼻部内衬及预扩张后额部皮瓣重建鼻部皮肤、不联合游离软骨移植修复鼻部分缺损,术后鼻部外形较佳,且不会引起外鼻道通气功能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扩张 鼻成形术 外科皮瓣 瘢痕瓣
原文传递
前额上的风光——赣南客家虎头帽前额图案探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白晓剑 宋守标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120-123,共4页
客家儿童虎头帽蕴含着丰富的客家习俗与中原文化及客家文化。从赣南客家虎头帽前额图案的造型特色、色彩特征可解读客家人长期积淀的客家精神和悠久历史、寄情于物的育儿理念以及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 客家 虎头帽 图案 客家精神
下载PDF
额部软组织解剖与注射填充相对安全区域 被引量:1
19
作者 顾天一 滕利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3年第3期319-322,共4页
注射填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相对简单等优点,以注射填充改善额部外观已成为众多患者的选择。注射填充时,熟悉额部软组织解剖有助于避免血管栓塞相关的严重并发症,也有助于提高术后满意率。本文系统性地总结额部软组织解剖和注射... 注射填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相对简单等优点,以注射填充改善额部外观已成为众多患者的选择。注射填充时,熟悉额部软组织解剖有助于避免血管栓塞相关的严重并发症,也有助于提高术后满意率。本文系统性地总结额部软组织解剖和注射填充相对安全区域,为临床额部注射填充提供充分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部 软组织解剖 注射填充相对安全区域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患者额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注水扩张过程中疼痛的作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黄莹 卞薇薇 侯黎莉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3-197,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患者额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注水扩张过程中疼痛的作用。方法2016年6月—2017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门诊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额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注水扩张患者100例,其中男43...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患者额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注水扩张过程中疼痛的作用。方法2016年6月—2017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门诊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额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注水扩张患者100例,其中男43例、女57例,年龄27~55岁,对其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TEAS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各50例。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于每次门诊注水时、注水2d后进行常规护理;TEAS护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每次门诊注水时,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TEAS治疗,准确定位上星穴、头维穴、合谷穴,采用脉冲针灸治疗仪同时对3处穴位进行电刺激,每次30min。责任护士嘱患者及其家属于每次门诊注水2d后开展居家TEAS,每天2次,每次30min。责任护士进行远程指导并每天电话回访。2组患者护理均持续至整个扩张疗程结束。扩张疗程结束后,责任护士通过数字评价量表对患者扩张过程中的整体疼痛程度和最剧烈疼痛程度进行评分,通过简化舒适状况量表对患者扩张过程中的整体舒适度及其各维度进行评分。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扩张过程中,TEAS护理组患者整体疼痛程度评分和最剧烈疼痛程度评分为(5.4±1.2)、(6.5±1.0)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的(6.1±1.3)、(7.5±1.4)分,t=-2.62、-4.00,P<0.05或P<0.01。扩张过程中,TEAS护理组患者整体舒适度生理维度、社会文化维度、心理精神维度、环境维度及总分分别为(9.6±2.9)、(20.1±2.8)、(29.1±1.9)、(22±3)、(80±6)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的(5.7±2.1)、(16.8±2.8)、(26.0±2.8)、(21±4)、(69±8)分,t=8.03、6.35、7.60、2.11、10.64,P<0.05或P<0.01。结论适当强度、频率、持续时间的TEAS可缓解额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注水扩张过程中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术 疼痛 电刺激疗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