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医大师邓铁涛治疗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焦虑抑郁症经验 被引量:9
1
作者 苏子昂 董倩影 +1 位作者 刘泽银 杨昌河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103-106,共4页
临床上,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出现焦虑、抑郁十分常见。随着"双心健康"概念的提出,心脏、心理双重诊疗策略逐渐受到重视。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以"五脏相关"学说为基础,认为PCI病机当属本虚标实,本虚... 临床上,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出现焦虑、抑郁十分常见。随着"双心健康"概念的提出,心脏、心理双重诊疗策略逐渐受到重视。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以"五脏相关"学说为基础,认为PCI病机当属本虚标实,本虚以心脾亏虚为主,标实以痰浊瘀血为主,并据此提出"五脏相关,病位在心,以脾为本,他脏为标"的论治体系,重在补虚,兼以祛邪,以邓氏温胆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注重五脏调护,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医经验 邓铁涛 五脏相关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下载PDF
五脏病证从脾胃论治之理论探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怡 代夏欢 +1 位作者 朱丹 解秀翠 《中医药导报》 2014年第13期3-5,共3页
从脾胃与其它四脏的生理、病理关系,阐释五脏疾病从脾胃论治的理论意义,认为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五脏之间通过经络相互络属。同时,五脏生理、病理之间按照五行生克秩序维持着动态平衡,而五脏之中尤以脾胃为重,脾胃为后天气血... 从脾胃与其它四脏的生理、病理关系,阐释五脏疾病从脾胃论治的理论意义,认为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五脏之间通过经络相互络属。同时,五脏生理、病理之间按照五行生克秩序维持着动态平衡,而五脏之中尤以脾胃为重,脾胃为后天气血之本,为其它脏腑的功能活动提供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脏疾病 五行生克承制 脾胃论治 理论探析
下载PDF
中医五脏情志与乳房疾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1
3
作者 高静 余方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64-65,共2页
从中医角度出发,描述了人体五脏与乳房的生理联系以及五脏情志与乳房发病的联系。在各论中详细探讨了心、肝、脾、肺、肾等五脏及其所主情志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乳房疾病发病的相关性。
关键词 五脏 情志 乳房疾病
下载PDF
严世芸基于五脏病传理论治疗慢性心衰的学术思想及经验总结 被引量:5
4
作者 朱思行 秦嫣 +1 位作者 严世芸 陈丽云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57-1660,共4页
严世芸教授根据《黄帝内经》五脏病传理论,认为慢性心衰具有病本在心、五脏病传的病机特点,明确心与四脏之间的生理基础及心肺同病、心肾不交、心脾不合、心肝不顺的心衰五脏病理关系,以圆机活法、法无常法为治则,包括协调阴阳、和于术... 严世芸教授根据《黄帝内经》五脏病传理论,认为慢性心衰具有病本在心、五脏病传的病机特点,明确心与四脏之间的生理基础及心肺同病、心肾不交、心脾不合、心肝不顺的心衰五脏病理关系,以圆机活法、法无常法为治则,包括协调阴阳、和于术数,扶正祛邪、通补兼施以及症情复杂、方不嫌杂三个方面。以心衰调治兼顾五脏为治法,具体体现为心衰调治兼顾补中、益肾、理肺、调肝,并以心肾阳衰为临床常见证型而创制以温补心肾之阳为主、兼顾利水消肿的严氏强心饮作为心衰调治的基本方和经验方,又承丁氏内科善用丸药相配合使用的优良传统,同时注重调节睡眠,其理法方药兼备,特色鲜明,临床上效如桴鼓,这是在继承经典基础上的不断创新,值得总结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脏病传 慢性心衰 严氏强心饮 学术思想 严世芸
下载PDF
心身相关的中医学研究述评 被引量:6
5
作者 席斌 程延安 《中医学报》 CAS 2011年第12期1450-1453,共4页
目的:对心身相关的中医学研究进行述评,加强对心身相互关系的研究。方法:本文从中医学的角度探讨心身关系问题,分别从中医心身相关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预防学等多角度阐述讨论,结合最新研究成果,展现中医心身关系研究现状,... 目的:对心身相关的中医学研究进行述评,加强对心身相互关系的研究。方法:本文从中医学的角度探讨心身关系问题,分别从中医心身相关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预防学等多角度阐述讨论,结合最新研究成果,展现中医心身关系研究现状,并就其不足提出研究展望。结果:中医心身相关思想在其理论构成及临床实践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其对心身关系的独特认识强调将心理现象置于心身整体联系的前提下进行研究。结论:中医心身相关思想贯穿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思维方法,随着社会需求和疾病谱的变化,中医心身思想正不断地从大量临床新经验的积累中进行总结与升华,进而指导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身关系 形神合一论 天人合一论 心身一元论 五脏情志论 体质气质学说 心身疾病
下载PDF
王旭高肝病证治及医案分析
6
作者 王靖思 张素勤 苗桂珍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1期54-56,共3页
清代著名医家王旭高,认为“肝病最杂而治法最广”,将肝病证治分为肝气证治、肝风证治、肝火证治、肝寒肝虚证治4个方面,总结出著名的“治肝三十法”,认为肝病可侵犯全身上下,治肝可以调理五脏病,善于从肝论治疾病。从王氏2则医案分析其... 清代著名医家王旭高,认为“肝病最杂而治法最广”,将肝病证治分为肝气证治、肝风证治、肝火证治、肝寒肝虚证治4个方面,总结出著名的“治肝三十法”,认为肝病可侵犯全身上下,治肝可以调理五脏病,善于从肝论治疾病。从王氏2则医案分析其治病辨证思路,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旭高 治肝三十法 治肝以调五脏 肝病 医案
下载PDF
基于“治脾以安五脏”理论论治不稳定型心绞痛 被引量:1
7
作者 许琳洁 史大卓 +1 位作者 黄弘博 张莹 《四川中医》 2022年第10期40-44,共5页
“治脾以安五脏”起源于《黄帝内经》,是中医学阐释和治疗疾病的重要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中医学认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属“胸痹”“心痛”等范畴,病位在心,病机与瘀血阻络、心气不足等引起的心脉痹阻相关。现代医家认为“脾虚”亦贯... “治脾以安五脏”起源于《黄帝内经》,是中医学阐释和治疗疾病的重要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中医学认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属“胸痹”“心痛”等范畴,病位在心,病机与瘀血阻络、心气不足等引起的心脉痹阻相关。现代医家认为“脾虚”亦贯穿UA始终,主张调脾护心,治法多以健脾益气为基础,随证应用活血化瘀、化痰通络等法,疗效显著。本文基于“治脾以安五脏”理论,探讨其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临床应用,以期提供临床治疗思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脾以安五脏 不稳定型心绞痛 冠心病
下载PDF
“五脏病传变”在胃脘痛病人时间用药护理中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陈海英 安秀芹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070-1071,共2页
目的根据五脏病传变规律及五脏主五时理论,探讨胃脘痛病人的最佳用药时间。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5年6月我院胃肠病科因胃脘痛住院的病人18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8例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中药煎剂300ml分别于上午10时,晚9时服用,对照... 目的根据五脏病传变规律及五脏主五时理论,探讨胃脘痛病人的最佳用药时间。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5年6月我院胃肠病科因胃脘痛住院的病人18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8例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中药煎剂300ml分别于上午10时,晚9时服用,对照组90例,在相同病症、相同方药、相同剂量下,早、晚常规时间服药两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病人自感主要症状减轻或消失的时间显著减少;(2)病理改变效果显著;(3)对幽门螺旋杆菌(HP)的影响有明显差异。(4)临床疗效显著。结论胃脘痛病人在上午10时、晚上9时服药能够发挥药物的最佳效能,提高药物疗效,缩短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脏病传变 胃脘痛 时间用药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