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学的可能性探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阮学永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39-943,共5页
美,这一美学难解之题,其研究在当前有了出现重要突破的可能:传媒业的发达和影像复制技术的发展,在使艺术去魅的同时,也使研究者对"美"的直观和深入研究有了可能;生态化生存的语境,使当代人重新认可了身体,包括具体感官在审美... 美,这一美学难解之题,其研究在当前有了出现重要突破的可能:传媒业的发达和影像复制技术的发展,在使艺术去魅的同时,也使研究者对"美"的直观和深入研究有了可能;生态化生存的语境,使当代人重新认可了身体,包括具体感官在审美中的积极参与;新传播媒介的动态特征,在提供全新审美模式的同时,也为我们更加全面地考察审美活动,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大众传媒 美感 感官 动态美
下载PDF
论《美丽的磨坊女》钢琴伴奏的表现特点 被引量:2
2
作者 李莺 《青海师专学报》 2003年第4期138-140,共3页
舒伯特艺术歌曲是主要的美感的于美的愉悦。这种愉悦主要来自音乐本身 ,来自音乐旋律、节奏、和声和织体与人的心理感觉相契合 ,其次才是来自歌词的具体内容。对于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来说 ,钢琴伴奏应当尽可能表现音乐蕴含的情感... 舒伯特艺术歌曲是主要的美感的于美的愉悦。这种愉悦主要来自音乐本身 ,来自音乐旋律、节奏、和声和织体与人的心理感觉相契合 ,其次才是来自歌词的具体内容。对于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来说 ,钢琴伴奏应当尽可能表现音乐蕴含的情感愉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的磨坊女》 钢琴伴奏 表现特点 舒伯特 美感 愉悦 音乐 幻想性 浪漫主义
下载PDF
浅谈中职德育教学的语言艺术
3
作者 郑丽贤 《科教导刊》 2013年第34期72-73,共2页
"枯燥无味"是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的看法。要想颠覆学生长久以来对政治课的这种偏见,作为教师传递知识的语言表达就显得极其普遍重要。思想政治课教师肩负着传道授业和培养学生人格的双重任务。用艺术的语言传道和跟... "枯燥无味"是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的看法。要想颠覆学生长久以来对政治课的这种偏见,作为教师传递知识的语言表达就显得极其普遍重要。思想政治课教师肩负着传道授业和培养学生人格的双重任务。用艺术的语言传道和跟学生沟通,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教育中教师应该更好地发挥语言的魅力,使学生在学习中达到美的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 语言艺术 语言力量 美的享受
下载PDF
艺术教育活动中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过程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俊刚 郭苹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5-27,共3页
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是幼儿艺术教育的宗旨,因而明确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过程所经历的阶段至关重要。幼儿在艺术教育活动中感受美、表现美的过程一般经历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初始阶段、意象阶段和创造阶段。在此过程... 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是幼儿艺术教育的宗旨,因而明确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过程所经历的阶段至关重要。幼儿在艺术教育活动中感受美、表现美的过程一般经历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初始阶段、意象阶段和创造阶段。在此过程中幼儿的感知、情感、智力、想像、创造发展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艺术教育 感受美 表现美
下载PDF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时期文学观念的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蒲日材 侯艳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52-56,共5页
魏晋是一个极富艺术精神的时代,各种艺术都悄然发生着变化,文学也不例外。《世说新语》蕴含有一些新的文学思想,诸如文学的含蓄美、形象美、情感美、语言美,正是魏晋士人的时代追求。
关键词 《世说新语》 文学观念 含蓄美 形象美 情感美 语言美
下载PDF
审美教学阶梯:价值、内涵与建设框架
6
作者 吴迪 杨杰 程岭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1期70-77,共8页
审美教学的简单化、形式化和边缘化是我国美育低效的重要原因。进一步分析发现,根本原因在于审美教学层次不清、路径不明。如此就呼唤着审美教学阶梯的构建。审美教学阶梯的构建契合时代需要,能够助力“五育融合”;明晰教学路径,能够引... 审美教学的简单化、形式化和边缘化是我国美育低效的重要原因。进一步分析发现,根本原因在于审美教学层次不清、路径不明。如此就呼唤着审美教学阶梯的构建。审美教学阶梯的构建契合时代需要,能够助力“五育融合”;明晰教学路径,能够引领深度教学;深入教学内核,能够打造“真美”课堂。审美教学阶梯的核心是感美、立美、创美三阶梯,亦即从“审美感知”到“审美判断”,从“审美体验”到“审美发现”,从“审美实践”到“审美创造”不断演进的阶梯路径。在建设层面,需要着力建设好唤醒、感知、分析、综合、掌握、拓展之阶梯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教学 审美教学阶梯 感美 立美 创美
下载PDF
从李培根致辞看演讲美
7
作者 胡蓬 《新余高专学报》 2011年第4期57-59,共3页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面向2010届本科毕业生发表的题为《回忆》的演讲,深深打动了青年学生的心灵,揭示其演讲之所以深深打动学子并受到热烈追捧的原因,当是其独特的演讲之美,主要表现在:一、德高望重、平易近人的人格美;二、真挚坦诚...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面向2010届本科毕业生发表的题为《回忆》的演讲,深深打动了青年学生的心灵,揭示其演讲之所以深深打动学子并受到热烈追捧的原因,当是其独特的演讲之美,主要表现在:一、德高望重、平易近人的人格美;二、真挚坦诚、令人心动的情感美;三、新颖晓畅、准确生动的语言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培根 演讲 人格美 情感美 语言美
下载PDF
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琳琳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第4期129-130,共2页
素质教育中包含美术教育,美术教育是针对学生进行的普遍教育,能够使学生获得很大的好处。所以,学生从小学开始就要接受美术方面的教育,获得审美情趣。教师应该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让学生收获审美情趣,收获智慧,获得心灵上的滋润。
关键词 小学美术 渗透美育 感受美
原文传递
“以美育德”:“五育融合”背景下高校美术教育的必然、实然和应然 被引量:8
9
作者 张鸿渊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0-44,共5页
高校美术课程作为美育与德育融合实践的课程,通过美育发挥德育的作用,可以实现“以美启善”“以美启真”“以美怡情”。然而,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实现德育与美育融合还面临着“融合意识”淡薄、“融合措施”缺失、融合过程中“融而不合”... 高校美术课程作为美育与德育融合实践的课程,通过美育发挥德育的作用,可以实现“以美启善”“以美启真”“以美怡情”。然而,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实现德育与美育融合还面临着“融合意识”淡薄、“融合措施”缺失、融合过程中“融而不合”等问题。构建“五育融合”背景下高校美术教育“以美育德”新生态需要多方发力,树立并强化“融合意识”;多措并举,制定切实可行的“融合措施”;多管齐下,着力解决融合过程中的“融而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以美育德 五育融合 “以美启善” “以美启真” “以美怡情” 融合意识 融合措施 融而不合
下载PDF
从“形象的直觉”到“心物统一论”美学──朱光潜早期美学理论及其思想之源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德胜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6期42-50,共9页
本文以现代中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早期美学理论为研究内容,探讨了其以“心物统一论”为特征的美学思想体系形成、发展的内在逻辑,提出:朱光潜主要是从审美的非功利性和绝对静观两方面来把握审美感受与“形象的直觉”的同一性,... 本文以现代中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早期美学理论为研究内容,探讨了其以“心物统一论”为特征的美学思想体系形成、发展的内在逻辑,提出:朱光潜主要是从审美的非功利性和绝对静观两方面来把握审美感受与“形象的直觉”的同一性,并以强调“审美心理距离”、“审美移情作用”来保证这种同一性的实现;在此基础上,他从直觉出发,在心理学意义上把美的本质归结为心与物、主体与对象的统一,确立了他的“美的双重统一”的观点。朱光潜早期美学思想的根源,并不象有的学者所认为的那样,是简单而直接来自于克罗齐学说,事实上,他同克罗齐主义的联系是很形式化的,相反,朱光潜站在儒家精神起点上,与尼采主义却有许多相通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感受 形象的直觉 心理距离 物我统一 美的双重统一 克罗齐主义 尼采主义
下载PDF
中国画的创作思维及审美内涵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小平 《皖西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55-156,共2页
中国传统文化、审美观念及哲学思想对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视觉艺术思维的角度,简明地论述了中国画的创作思维及审美内涵。
关键词 中国画 创作思维 审美内涵
下载PDF
从《王安石》、《汤显祖》人物画创作实践看水墨画线性艺术在“青花”陶瓷中的运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涛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210-213,共4页
水墨画线性艺术,所表现出来的形象语言结构,是已经体现在作品中的艺术思想。“青花”艺术同样是以线构为基础的绘画艺术,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审美情愫,显露传统历史“青花”陶瓷的风采与中国水墨画线性艺术构成绘画的灵魂。《王安石》、... 水墨画线性艺术,所表现出来的形象语言结构,是已经体现在作品中的艺术思想。“青花”艺术同样是以线构为基础的绘画艺术,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审美情愫,显露传统历史“青花”陶瓷的风采与中国水墨画线性艺术构成绘画的灵魂。《王安石》、《汤显祖》水墨人物画用“青花”陶瓷制作成功就是最好的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墨画线性艺术 语言结构 艺术思想 审美情愫
下载PDF
花样课堂——不拘一格教英语
13
作者 丁亚红 《海外英语》 2015年第13期36-37,共2页
花样百出为学生,课堂是老师的舞台,用心体会提升快,课堂也是学生的大舞台。创设场景,魔法课堂大变身。抽屉式写作,如此简单!歌咏演讲与模仿,快乐学习见效快。音标可以看成两首古诗!诗歌的韵律这么美!搭档合作,又快又好!
关键词 写作教学 魔法课堂 音标口诀=古诗 寻美 搭档合作
下载PDF
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关于“白色设计”物感品质的现象学分析
14
作者 张郑波 《设计》 2016年第11期48-49,共2页
白色设计物感品质的视觉呈现,一方面离不开社会现代性分化和"感性造反逻各斯"的审美现代性浪潮,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传统物感的解放运动和媒介物性凸显的逻辑支撑。在此前提下,白色设计呈现出"零度"、"空无"... 白色设计物感品质的视觉呈现,一方面离不开社会现代性分化和"感性造反逻各斯"的审美现代性浪潮,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传统物感的解放运动和媒介物性凸显的逻辑支撑。在此前提下,白色设计呈现出"零度"、"空无"的单质感。白色设计物感品质在审美主体性中得到确认,而"价值感"的判断则需诉诸于实践中的认知理性范畴,其普遍有效性由主体间交往理性予以承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设计 物感 单质感 意义感 现象学
下载PDF
呼唤审美化育的文学教学
15
作者 邓虹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12期16-18,共3页
审美化育的文学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而健康的审美认知,欣赏符合审美观念的客观审美价值、最终以创美的行为或意识反哺社会。文学教学应该循着这个方向来迎接挑战,为美化人生,美化社会,创造人类生活美而努力。
关键词 审美教育 审美观 感受美 鉴赏美 创造美
下载PDF
春城诗也美——论昆明旅游诗的审美与生态文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龚奎林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3期31-33,共3页
昆明美丽的自然风光让很多文人骚客留下了无数歌咏她的旅游诗歌作品。文章通过揭示这些旅游诗的意境美、自然美、人格美和雄浑美 ,展示了旅游诗歌所蕴涵的地方历史和文化的积淀以及昆明的生态文化。
关键词 旅游诗歌 旅游文化 旅游资源 审美感情 昆明旅游
下载PDF
语文教师要通过文言文阅读教学使学生感受美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中杰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1期235-236,共2页
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要学会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认识到古文的美,认识到我们老祖宗留下的丰富语言文字的美妙,认识到文言文本身丰富的情感和鲜活的人物形象,进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良好的语感,在阅读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独立阅... 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要学会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认识到古文的美,认识到我们老祖宗留下的丰富语言文字的美妙,认识到文言文本身丰富的情感和鲜活的人物形象,进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良好的语感,在阅读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领悟甚至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言文 阅读教学 学生 感受美
下载PDF
都市文化心理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复杂表现
18
作者 段平山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90-96,共7页
都市文化心理对于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发展以及文化进步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及影响,而文学创作能够很好地反映并体现出这些作用及影响,因此,该文以文学为考察对象并认为都市文化心理的日趋形成主要体现在四十年代的文学创作之中。因为... 都市文化心理对于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发展以及文化进步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及影响,而文学创作能够很好地反映并体现出这些作用及影响,因此,该文以文学为考察对象并认为都市文化心理的日趋形成主要体现在四十年代的文学创作之中。因为在创作思想、创作心态上这种都市文化因素已经溶入到文学创作的思想观念及美学追求方面.而且能够体现出某种相对的稳定性与和谐性,反过来说,这种和谐的稳定性表现也就是特定时代背景之下的社会文化心理的标志性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 文学创作 文学影响 都市文化心理 现代文学 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