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六朝文人挽歌诗的演变和定型 |
王宜瑗
|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15
|
|
2
|
墓志新辑唐代挽歌考论 |
胡可先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9
|
|
3
|
挽歌考 |
杜瑞平
|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6
|
|
4
|
荒凉岁月里的“甜蜜旧梦”——读师陀的《果园城记》 |
范家进
唐文秀
|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2
|
|
5
|
品读中西文化 审视异样之美——中英悼亡诗之美学比较 |
董珊珊
尚景建
|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5
|
|
6
|
丧礼与《诗经》悼亡诗 |
战学成
|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7
|
《孔雀胆》:虚构的故事与历史的真实 |
田玲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7 |
5
|
|
8
|
从新见墓志挽歌看唐五代泽潞地区民间的生死观念 |
王庆卫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9
|
生如夏花死如秋叶--论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的死亡美学 |
王艳荣
石佳鑫
|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10
|
挽歌诗:魏晋文人生命的哀歌 |
胡宝珍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
1
|
|
11
|
解构的时间和地点:评彼得·巴里对挽歌的研究 |
王子麟
|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
2024 |
0 |
|
12
|
简论丧葬习俗对魏晋南北朝挽歌的影响 |
时国强
|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13
|
一曲不幸的悲诗——论刘亮程诗集《当诗歌忘记我们》 |
王世灿
|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24 |
0 |
|
14
|
儒家文化视域下的《白鹿原》 |
周明鹃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4
|
|
15
|
普希金对传统哀诗题材的突破 |
张蕾
|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1
|
|
16
|
鲁哀公悼孔子的诔词献疑 |
张富祥
|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17
|
英国诗歌研究的新突破——兼评《悲伤的缪斯——英国挽歌研究》 |
李云霞
|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
2016 |
0 |
|
18
|
翠茜·史密斯的魔灵诗艺:从挽歌到科幻 |
林大江
|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19
|
汉末魏晋挽歌及其流变论——兼谈挽歌的产生 |
李金荣
|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
2002 |
2
|
|
20
|
《蒹葭》本义探微 |
吴从祥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9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