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与符号之间——试论两宋对冯道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晓莹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1-106,共6页
冯道是著名的政坛"不倒翁",五代文官的标志性人物。他从最初备享尊崇,到后世饱受诟詈,其间转折正发生在宋代。北宋初期,冯道享有盛誉。中后期开始受到批判,但仍有褒扬。南宋期间,冯道被全面否定,蜕变成一个"奸Z无耻"... 冯道是著名的政坛"不倒翁",五代文官的标志性人物。他从最初备享尊崇,到后世饱受诟詈,其间转折正发生在宋代。北宋初期,冯道享有盛誉。中后期开始受到批判,但仍有褒扬。南宋期间,冯道被全面否定,蜕变成一个"奸Z无耻"的意识形态符号,并影响及后世。这些不同的评价,体现出两宋不同的社会政治特点与文化思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道 北宋初期 北宋中后期 南宋
下载PDF
唐宋之际里正的变迁 被引量:4
2
作者 梁建国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8年第2期26-30,共5页
唐贞观九年设置的乡长、乡佐,贞观十五年就废罢了。但乡仍是县以下的一级区划,其功能即是通过"里正"来体现。从唐中后期开始,里正的职责范围不断缩小,不仅治安事务由耆长来负责,财税方面的事务虽然和唐代大体一致,但也增配了... 唐贞观九年设置的乡长、乡佐,贞观十五年就废罢了。但乡仍是县以下的一级区划,其功能即是通过"里正"来体现。从唐中后期开始,里正的职责范围不断缩小,不仅治安事务由耆长来负责,财税方面的事务虽然和唐代大体一致,但也增配了户长和乡书手来共同完成。在北宋前期里正的职责经历了一个转移的过程,由最初在乡村承担催税和圈派差役等事务,转而被派往州县承担衙前,直到至和年间被彻底废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北宋前期 里正
下载PDF
典礼与政治:宋初“守内虚外”国策与典礼赋创作之关系述论
3
作者 焦寅烁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9,共9页
明道二年仁宗亲政前的典礼赋创作切实地反映了宋初“守内虚外”国策的发展与定型,这主要表现在三大历史语境之中:发轫期是太宗朝的北鄙战事与“封禅之议”,鼎盛期是真宗朝的“澶渊之盟”与“东封西祀”,蜕变期是仁宗朝前期的依赖和议与... 明道二年仁宗亲政前的典礼赋创作切实地反映了宋初“守内虚外”国策的发展与定型,这主要表现在三大历史语境之中:发轫期是太宗朝的北鄙战事与“封禅之议”,鼎盛期是真宗朝的“澶渊之盟”与“东封西祀”,蜕变期是仁宗朝前期的依赖和议与朝贡理想。揭橥“守内虚外”国策与典礼赋创作旨趣的互动关系,有助于拓展宋赋研究的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初期 守内虚外 典礼赋
下载PDF
北宋前期政治进程中的“无为”诠释嬗变析论
4
作者 黄睿 柳宏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1-180,共10页
既往研究多将“无为”视作学派属性和内涵外延皆清晰固定的概念,实际上其在北宋前期既可指涉不同的政治决策与政治理想,又是用以建构君臣关系的思想基础,含义言人人殊。在《论语》“为政以德”章传统注疏启示下,太宗君臣整合道家的“无... 既往研究多将“无为”视作学派属性和内涵外延皆清晰固定的概念,实际上其在北宋前期既可指涉不同的政治决策与政治理想,又是用以建构君臣关系的思想基础,含义言人人殊。在《论语》“为政以德”章传统注疏启示下,太宗君臣整合道家的“无为”与儒家的“修德”,为北伐失利后的弭兵政策提供合法性。这一意识形态在邢昺《论语疏》中得到强化,但也受到儒生孙何的反驳。伴随真宗朝政治重心转向内政,以田锡和夏竦为代表的士大夫开始借“无为”建构理想君臣关系,虽遭到真宗抵制,却成为此后的必然选择。在改革声浪兴起的仁宗时期,孙复、胡瑗、欧阳修、刘敞通过重释“无为”和《论语》“三年无改”章,推动“有为”升格为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并产生广泛影响,预示着时代变革的不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前期 无为 政治进程 《论语》诠释
下载PDF
北宋前期太常寺与太常礼院的政务关系及运作方式研究
5
作者 冯盛 《西夏研究》 2023年第2期83-90,共8页
北宋前期的太常寺与太常礼院并非严格意义上“事不相兼”,寺与礼院官共议礼制,二司常由同一官员兼掌,朝廷在计算太常寺员额时亦会将礼院官纳入其中。在官员兼职与官署分隔两地的背景下,为保证礼仪公务中“常行熟事”的运行效率,太常礼... 北宋前期的太常寺与太常礼院并非严格意义上“事不相兼”,寺与礼院官共议礼制,二司常由同一官员兼掌,朝廷在计算太常寺员额时亦会将礼院官纳入其中。在官员兼职与官署分隔两地的背景下,为保证礼仪公务中“常行熟事”的运行效率,太常礼院官提前在状纸上列署众衔并加盖官印,由太常寺官在空白印状上书填具体处理意见。这一“礼院故事”在减化公务运行程序、提高行政效率的同时,也将礼院官手中的权力转移到判寺官手中,为后者的擅权创造了条件。在制定温成皇后丧礼仪制的过程中,得到仁宗授意的判太常寺王洙借此实现“钩摭非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前期 太常寺 太常礼院 温成皇后
下载PDF
从文道之辨到文集校勘——北宋前期韩愈文集传播论略
6
作者 宿美丽 赵娟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81-88,共8页
北宋前期,柳开、王禹偁等人继承韩愈儒家道统之说,对文与道两者的关系进行探讨,从创作、理论两方面扩大古文的影响;道教学者种放、佛教高僧智圆亦有深厚的儒学修养,在其作品中表现了对韩愈的高度认同。随着韩愈文集的广泛流传,文人学士... 北宋前期,柳开、王禹偁等人继承韩愈儒家道统之说,对文与道两者的关系进行探讨,从创作、理论两方面扩大古文的影响;道教学者种放、佛教高僧智圆亦有深厚的儒学修养,在其作品中表现了对韩愈的高度认同。随着韩愈文集的广泛流传,文人学士对文集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韩愈文集的校勘也日益增多,而每一次校勘都称得上不同版本的韩愈文集的聚合、流传。韩愈文集的传播,不仅有助于加深时人对古文的理解,而且为古文运动的成功培育了深厚的文化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道之辨 韩愈文集 传播 北宋前期
下载PDF
北宋前期赠官制度考论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文龙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1-58,共18页
北宋前期最高级别的赠官是同时赠爵与赠职事官,宗室近亲一般会赠爵。太祖、太宗以及真宗咸平时期,有庶姓赠爵者。现任宰相、枢密使赠两官,仁宗中期后,曾任宰相、枢密使者赠一官或赠两官。使相、参知政事、枢密副使、尚书以上、三司使、... 北宋前期最高级别的赠官是同时赠爵与赠职事官,宗室近亲一般会赠爵。太祖、太宗以及真宗咸平时期,有庶姓赠爵者。现任宰相、枢密使赠两官,仁宗中期后,曾任宰相、枢密使者赠一官或赠两官。使相、参知政事、枢密副使、尚书以上、三司使、节度使、留后、观察使、统军、上将军以及内臣任都知和副都知者,通常赠一官。北宋前期赠官的主体是高级品官。除此之外,潜邸旧僚和经筵官也可以赠官。赠官与政治挂钩,皇帝会给特殊人员赠官以示奖劝,也会惩罚政治斗争中的失败者而剥夺其赠官。北宋前期的赠官制度,体现了皇权和中央集权的强化,赠官与皇权紧密相关是赠官制度的一贯特点,地方官无制度性赠官所体现的中央集权强化倾向在宋元丰改制后以及元明清时期一直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前期 赠官制度 品官
原文传递
北宋初汉族男性服饰特征探微 被引量:3
8
作者 束霞平 张蓓蓓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8-64,共7页
通过对晚唐至北宋初品级朝官、在野隐士及平民等汉族男性所着服饰及其特征进行研究,此时男性服饰所呈现出几种不同之"变"的形态在动乱结束后长期并存,并在服饰历史发展中均发挥着不同效应的影响作用,以此力求反映和折射出当... 通过对晚唐至北宋初品级朝官、在野隐士及平民等汉族男性所着服饰及其特征进行研究,此时男性服饰所呈现出几种不同之"变"的形态在动乱结束后长期并存,并在服饰历史发展中均发挥着不同效应的影响作用,以此力求反映和折射出当时不同阶层的审美趋向、精神文化追求及社会文化的变迁,即无论是品级朝官与在野隐士所着渐儒趋雅风格的服饰,还是平民所着便捷实用的服饰,均能不同程度地体现出当时世人的一种复古心态,反映出北宋初期男性服饰风格发生变革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初 汉族 男性 文人服饰 庶民服饰
下载PDF
北宋初期诗学理论中的儒家思想
9
作者 张月萍 《泰山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55-57,共3页
北宋初期,柳开、石介、王禹偁等人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诗文革新运动,他们提出了鲜明的文学理论并积极从事文学批评或文学创作实践活动,虽然他们的观点不尽相同,但对"道"的提倡是他们共同的主张,使北宋初期诗学理论中弥漫着... 北宋初期,柳开、石介、王禹偁等人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诗文革新运动,他们提出了鲜明的文学理论并积极从事文学批评或文学创作实践活动,虽然他们的观点不尽相同,但对"道"的提倡是他们共同的主张,使北宋初期诗学理论中弥漫着浓厚的儒学思想,为程朱理学的兴起和儒家诗教原则的成熟准备了丰厚的话语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初期 儒家思想
下载PDF
北宋初汉族妇女服饰特征探微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蓓蓓 束霞平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66-70,共5页
通过对晚唐至北宋初妇女服饰样式、着装方式及装扮习俗的研究,从服饰制度的沿袭、阶层文化基调的变革、款式审美的变迁等方面分析了北宋初汉族妇女服饰特征和所折射的社会文化变迁。从衣服样式上看,北宋初的上层女子服装愈加艳丽与奢华... 通过对晚唐至北宋初妇女服饰样式、着装方式及装扮习俗的研究,从服饰制度的沿袭、阶层文化基调的变革、款式审美的变迁等方面分析了北宋初汉族妇女服饰特征和所折射的社会文化变迁。从衣服样式上看,北宋初的上层女子服装愈加艳丽与奢华,更大幅度地趋于装饰和宽博,是当时世人复古心态的一种体现,反映了内心对本土文化回归的渴望。从着装方式上看,以内衣外穿为主要特点的新衣式在北宋初得以普及,为后世妇女着装起到了很好的典范和借鉴作用。北宋初"胡风渐退,汉风复兴"的妇女服饰风貌变化是当时社会动荡和民族本位思想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初 汉族 妇女服饰 内衣外穿
下载PDF
北宋前期文官的官、职、差遣之名实转换举隅 被引量:1
11
作者 顾宏义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1,共11页
官、职与差遣分离是北宋前期官制特征之一,但同时在部分官、职与差遣之名实间却又存在可以互相转换的现象。以中书舍人、台谏官以及翰林侍读(侍讲)学士、知制诰、枢密直学士等为例,对北宋前期文官之部分官、职、差遣间存在的这一相互转... 官、职与差遣分离是北宋前期官制特征之一,但同时在部分官、职与差遣之名实间却又存在可以互相转换的现象。以中书舍人、台谏官以及翰林侍读(侍讲)学士、知制诰、枢密直学士等为例,对北宋前期文官之部分官、职、差遣间存在的这一相互转换情况,据有关史料例举而探析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前期 文官 官职差遣 转换
下载PDF
北宋初期词学的传承与流变 被引量:1
12
作者 岳淑珍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27-37,共11页
北宋初期词学的发展在晚唐五代与北宋前期词学发展中架起了一座桥梁。在词学创作方面,突破花间传统,奠定宋词基本风貌;在词学理论方面,提出诗词一体观念,对宋代词学创作、理论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词集编纂方面,超越《花间集》的编纂理... 北宋初期词学的发展在晚唐五代与北宋前期词学发展中架起了一座桥梁。在词学创作方面,突破花间传统,奠定宋词基本风貌;在词学理论方面,提出诗词一体观念,对宋代词学创作、理论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词集编纂方面,超越《花间集》的编纂理念,创新编纂体例,对宋代词选的编纂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初期 词风清雅 诗词一体 词学史观 词集体例
下载PDF
论北宋前期对西北边区蕃民犯罪的处罚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武强 《西藏研究》 CSSCI 2006年第2期15-20,共6页
在“恩信慰怀”的民族政策和“蕃汉各为一法”的法律处罚依据下,神宗开边之前,北宋对西北边区蕃民违法犯罪的处罚,因时而宜、因地制宜且呈现“宽轻”特征。与内地“重法地”法相比,西北边区法律惩治体系反映了一种民族地区特别的刑罚模... 在“恩信慰怀”的民族政策和“蕃汉各为一法”的法律处罚依据下,神宗开边之前,北宋对西北边区蕃民违法犯罪的处罚,因时而宜、因地制宜且呈现“宽轻”特征。与内地“重法地”法相比,西北边区法律惩治体系反映了一种民族地区特别的刑罚模式,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特别法地”即“轻法地”刑罚理论并付诸实践,为稳定边地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前期 西北边区 蕃民 犯罪 处罚 民族政策
下载PDF
北宋前期宋夏关系对北宋吐蕃招抚政策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雅静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8-101,共4页
北宋前期,西夏的崛起迫使宋廷不得不改变对吐蕃的政策,宋廷积极招抚吐蕃,试图实施联蕃制夏策略,从而争取宋夏对峙中的主动权。在军事、经济、政治等诸多方面,北宋对吐蕃采取了综合经制的招抚政策,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受宋、夏、... 北宋前期,西夏的崛起迫使宋廷不得不改变对吐蕃的政策,宋廷积极招抚吐蕃,试图实施联蕃制夏策略,从而争取宋夏对峙中的主动权。在军事、经济、政治等诸多方面,北宋对吐蕃采取了综合经制的招抚政策,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受宋、夏、蕃三者错综复杂的争夺形势的影响,同时受限于宋王朝招抚政策所具有的时代与阶级的局限性,宋蕃之间的合作是脆弱与短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前期 吐蕃 西夏 招抚
下载PDF
论北宋初期科举制度之演变 被引量:1
15
作者 诸葛忆兵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6-144,共9页
北宋初期指太祖、太宗二朝,这一阶段之科举制度处于沿袭与变革时期。太祖朝大致处于沿袭阶段,几乎每年都举行贡举试,进士录取名额极少。太祖针对唐五代科举制度之弊病,不断有所矫正,其给食和特奏名则为当时的新举措。太宗朝变革多于沿袭... 北宋初期指太祖、太宗二朝,这一阶段之科举制度处于沿袭与变革时期。太祖朝大致处于沿袭阶段,几乎每年都举行贡举试,进士录取名额极少。太祖针对唐五代科举制度之弊病,不断有所矫正,其给食和特奏名则为当时的新举措。太宗朝变革多于沿袭,然呈现出杂乱和摇摆之特征。太宗利用科举收取士心的目的非常明确,其录取名额的大幅度增加、录取后的优宠手段、授官相对优渥,皆与此相关。太宗朝两项全新之变革,即锁院与糊名,奠定宋代科举考试公平公正之原则,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初期 科举制度 沿袭变革
原文传递
北宋初期古文家韩愈观异同论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翼驰 党圣元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5-120,共6页
北宋初期古文家对韩愈的再发现与发展,并形成了他们的韩愈观。由《旧唐书》与《新唐书》对韩愈评价的巨大差异可知,北宋初期是古文家韩愈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此时的古文家通过批评宋初文风之弊重新发现韩愈,但由于关注焦点的差异而形成... 北宋初期古文家对韩愈的再发现与发展,并形成了他们的韩愈观。由《旧唐书》与《新唐书》对韩愈评价的巨大差异可知,北宋初期是古文家韩愈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此时的古文家通过批评宋初文风之弊重新发现韩愈,但由于关注焦点的差异而形成了以柳开和王禹偁为代表的两派韩愈观的分歧,并孕育了宋代文学与学术的萌芽。北宋初期古文家韩愈观的发展也为北宋古文运动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初期 古文家 韩愈观 分歧
下载PDF
景德镇市湘湖镇陶瓷学院西侧窑址调查简报 被引量:1
17
作者 曾令怡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12年第3期62-68,共7页
对景德镇陶瓷学院西侧两处窑址所采集的遗物进行分类、分期研究,其时代为五代至北宋早期,并探讨其装烧工艺以及青瓷、白瓷曾同时烧造等问题。
关键词 景德镇陶瓷学院西侧 五代 北宋早期 装烧工艺
下载PDF
晏殊与北宋前期文风之演变
18
作者 邵明珍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7-115,共9页
晏殊于真宗、仁宗二朝,以位望俱尊之身推尊韩、柳,热心奖拔范仲淹、欧阳修等人才,对于宋初文风之变革以及文学创作之兴盛,具有承上启下之功。晏殊以及他的同道在天圣尊韩、儒学复兴方面做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天圣尊韩的主导人物是晏殊... 晏殊于真宗、仁宗二朝,以位望俱尊之身推尊韩、柳,热心奖拔范仲淹、欧阳修等人才,对于宋初文风之变革以及文学创作之兴盛,具有承上启下之功。晏殊以及他的同道在天圣尊韩、儒学复兴方面做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天圣尊韩的主导人物是晏殊及其同道,而不是欧阳修、梅尧臣。晏殊重视诗歌内容之讽喻功能,他对陶韦体之喜好与提倡,对江西派的深远影响,以及对白体之改造所带来的诗歌“惟说气象”等,都是宋代诗学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晏殊 文风 宋初 演变
下载PDF
北宋初期骈散对立互融与欧阳修“以文体为四六”
19
作者 莫山洪 《钦州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29-34,共6页
北宋初期,对西昆派的反对形成了北宋的骈散对立。欧阳修为了避免与传统发生直接正面的冲突,通过"以文体为四六",即将古文创作的方法技巧运用于四六创作中,创造出一种新颖的四六文章形式。"以文体为四六"又和"... 北宋初期,对西昆派的反对形成了北宋的骈散对立。欧阳修为了避免与传统发生直接正面的冲突,通过"以文体为四六",即将古文创作的方法技巧运用于四六创作中,创造出一种新颖的四六文章形式。"以文体为四六"又和"以四六为文体"相联系在一起,欧阳修的古文也在一定程度上融合了四六句式的整齐对仗,把四六的节奏引入古文之中。欧阳修改变了传统文章中骈散绝对对立的情形,使骈散再度融合,成为新的文章风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骈散 欧阳修 四六 古文 北宋初期
下载PDF
北宋前期集部书籍刊刻
20
作者 苏勇强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3-38,43,共7页
北宋是中国雕版印刷发展蓬勃的时期。相比于其他书籍,集部作品刊刻在北宋前期呈现出官方冷落,民间积极的特点。除了技术与成本的因素,"国计民生优先"的官方印书导向是其根本原因。此外,科考以经史作为诗赋考试内容,也在一定... 北宋是中国雕版印刷发展蓬勃的时期。相比于其他书籍,集部作品刊刻在北宋前期呈现出官方冷落,民间积极的特点。除了技术与成本的因素,"国计民生优先"的官方印书导向是其根本原因。此外,科考以经史作为诗赋考试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北宋集部书籍的社会影响力。官方认可的文集刊印,需要在社会的道德评价、机要隐秘等问题上经得起拷问推敲,客观上要"有益后进学者"。与官方态度相适应,政权意识形态也在思想内容、教化等多方面影响了民间集部印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前期 集部 官方 刊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