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记忆及其建构一项关于知青集体记忆的研究 被引量:162
1
作者 王汉生 刘亚秋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6-68,共23页
任何个体化的叙述都不可避免地带有“社会文本”的痕迹,知青集体记忆正是通过知青个体化的充满张力的叙事而展开其逻辑的。通过叙事,知青“自我”意义和“群体”意义生成,在此基础上,知青通过对“代”的认同,使得自己与国家历史相联,以... 任何个体化的叙述都不可避免地带有“社会文本”的痕迹,知青集体记忆正是通过知青个体化的充满张力的叙事而展开其逻辑的。通过叙事,知青“自我”意义和“群体”意义生成,在此基础上,知青通过对“代”的认同,使得自己与国家历史相联,以确定自我形象并在更宏大的社会结构中进行定位。知青对意义的定位和追寻反映了这一代人持续的和深刻的认同危机。“劫后辉煌”是知青对自己青春创伤的救赎。尽管知青集体记忆存在着复杂的分层,但是,意义已经在叙述和回忆中完成。知青文学作为一种传播广泛的刻写方式,知青聚会作为一种普遍参与的操演方式,它们对知青集体记忆的建构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上山下乡”历史事件的特点为知青集体记忆的建构提供了空间和可能性。我们希望有关知青社会记忆研究能够在研究实践层面推进社会记忆研究这个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记忆 叙事 记忆建构 历史事件
下载PDF
共享、重塑与认同:集体记忆传递的社会心理逻辑 被引量:39
2
作者 管健 郭倩琳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9-79,共11页
集体记忆不仅是被共享并存在于某个共同体中的个人记忆,亦是允许被社会成员所获取的符号系统。社会运行受集体记忆维护,集体记忆又受社会框架维持。社会心理学视角中,集体记忆可根据其受群体关注的程度和衰减速度进行划分,其传递过程是... 集体记忆不仅是被共享并存在于某个共同体中的个人记忆,亦是允许被社会成员所获取的符号系统。社会运行受集体记忆维护,集体记忆又受社会框架维持。社会心理学视角中,集体记忆可根据其受群体关注的程度和衰减速度进行划分,其传递过程是基于接受或拒绝信息的筛选过程。筛选过程主要涉及三个通道:群体成员对集体记忆相关信息的共享过程;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个体与符号之间的互动对集体记忆的重塑过程;置于社会框架中的社会认同与自我认同对集体记忆的建构过程。因此,将集体记忆研究全然“去心理化”或“去社会化”并不利于对集体记忆研究的拓展,探究集体记忆如何在社会中传递需要补充社会心理学在这一领域的可能性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记忆 信息共享 符号互动 认同建构
下载PDF
集体记忆:命运共同体与个人叙事的社会建构 被引量:28
3
作者 周晓虹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1-161,共11页
命运共同体是在大规模的突发事件或危难进程中形成的临时性社会群体。在命运共同体中,由共同经历的历史事件形成了个体成员间的密切关联,以及强烈的社会认同感和群体凝聚力,在此之下形成了命运共同体成员叙述集体生活的相对统一的主观框... 命运共同体是在大规模的突发事件或危难进程中形成的临时性社会群体。在命运共同体中,由共同经历的历史事件形成了个体成员间的密切关联,以及强烈的社会认同感和群体凝聚力,在此之下形成了命运共同体成员叙述集体生活的相对统一的主观框架,及与其相匹配的观念、语汇、修辞以及象征性仪式。在这些突生性的机制作用下,围绕记忆主题、叙事基调和话语体系,命运共同体在三个层面上形成了共同体成员所赖以进行历史叙事的集体框架。由于青春期和成年早期这些关键的时间节点的左右、强烈的社会认同的影响,命运共同体及集体记忆框架甚至对个人叙事有着长贯终身的影响,但又受着代际继替的制约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运共同体 个人叙事 集体记忆 社会建构
原文传递
集体记忆:意识形态叙事媒介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15
4
作者 谷佳媚 邵潇涵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0-37,共8页
集体记忆是意识形态叙事的典型叙事媒介,是新时代提升意识形态叙事效能的可靠选择。集体记忆有着深厚的内涵与思想基础,与意识形态叙事存在密不可分的逻辑关联,两者内部耦合共生,外部相辅相成。作为意识形态叙事的叙事媒介,集体记忆对... 集体记忆是意识形态叙事的典型叙事媒介,是新时代提升意识形态叙事效能的可靠选择。集体记忆有着深厚的内涵与思想基础,与意识形态叙事存在密不可分的逻辑关联,两者内部耦合共生,外部相辅相成。作为意识形态叙事的叙事媒介,集体记忆对意识形态叙事具有正负效能。发挥意识形态叙事效果迫切需要唤醒集体记忆。从集体记忆的视角出发,选择符号表征、纪念仪式、技术媒介作为意识形态叙事实践建构的典型形式,是意识形态叙事落地生效的重要抓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记忆 叙事媒介 意识形态叙事 理论诠释 实践建构
下载PDF
旅游地居民对于“5·12”大地震集体记忆的信息建构特征——以九寨沟旅游地区为例 被引量:12
5
作者 唐弘久 张捷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69-677,共9页
以九寨沟为案例地,利用CFA结构方程验证集体记忆信息建构特征。研究表明:(1)九寨沟居民关于"5·12"大地震集体记忆的信息建构特征可以从社会交流、媒体宣传、生活场景、事件记载等4个维度进行测量;(2)"广播电视节目&... 以九寨沟为案例地,利用CFA结构方程验证集体记忆信息建构特征。研究表明:(1)九寨沟居民关于"5·12"大地震集体记忆的信息建构特征可以从社会交流、媒体宣传、生活场景、事件记载等4个维度进行测量;(2)"广播电视节目"的路径系数最大(1.31),说明居民主要通过广播电视节目获取自然灾害认识,它是当地居民集体记忆的信息建构主要来源;(3)潜变量中"事件记载"和"生活场景"的相关系数最大(0.93),"媒体宣传"和"社会交往"的相关系数最低(0.29),这与当地恶劣的自然生活环境和同质化社会背景下社会管理者意愿有关系;(4)"广播电视节目"的残差(e4)方差较大,说明其信息来源多样且内容丰富,它是集体记忆出现变化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记忆 5·12 大地震 信息建构 九寨沟
原文传递
文化记忆与国家认同研究——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例 被引量:11
6
作者 冯文坤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5-64,共10页
一个集体、一个民族的凝聚力总是因文化而聚集。我们的自我身份总是在文化记忆中生成的。正是通过对一个分享的过去的记忆,"我们"彼此联系在一起。"我"和"我们"的身份由那些彼此分享的经验和文化记忆所... 一个集体、一个民族的凝聚力总是因文化而聚集。我们的自我身份总是在文化记忆中生成的。正是通过对一个分享的过去的记忆,"我们"彼此联系在一起。"我"和"我们"的身份由那些彼此分享的经验和文化记忆所界定。记忆不只是保持信息的手段,它是一种能够形成文化身份的势与力,它使拥有某种文化记忆的人、群体和民族能创造性地应对日常挑战和变化。文化记忆是建立个体和集体身份认同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也是文化创新和文化再生产的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记忆 扬·阿斯曼 集体记忆 身份建构 经典化 文化共同体
下载PDF
从个人记忆到集体记忆——从《青春之歌》看“革命文学”叙事的重构 被引量:7
7
作者 胡军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30-33,共4页
《青春之歌》是17年时期红色经典之一。它的构思、创作明显贯穿着政治意识形态主观意图和价值重构的叙事策略。本文通过探讨作者将个人记忆纳入集体记忆的过程,认识到,“革命文学”的叙事重构,不是一个仅仅关联着形式的小问题,更是一个... 《青春之歌》是17年时期红色经典之一。它的构思、创作明显贯穿着政治意识形态主观意图和价值重构的叙事策略。本文通过探讨作者将个人记忆纳入集体记忆的过程,认识到,“革命文学”的叙事重构,不是一个仅仅关联着形式的小问题,更是一个隐含了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根本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沫 《青春之歌》 个人记忆 集体记忆 “革命文学” 重构
下载PDF
作为一种集体记忆的浪漫主义——对浪漫主义的文学人类学解读 被引量:9
8
作者 赵静蓉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7-142,共6页
18世纪晚期,浪漫主义应对理性的危机应运而生。它从批判理性和对美的最高设定两个方面出发,借助于恢复人类的艺术信仰、解放人类的原始感情以及回归人类的原始本能,来纠正人类自身的失衡和畸变。它改写了人类片面和极端崇拜理性的历史,... 18世纪晚期,浪漫主义应对理性的危机应运而生。它从批判理性和对美的最高设定两个方面出发,借助于恢复人类的艺术信仰、解放人类的原始感情以及回归人类的原始本能,来纠正人类自身的失衡和畸变。它改写了人类片面和极端崇拜理性的历史,以自然、神话、民间文学等为武器建构了人类的审美的集体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记忆 浪漫主义 建构
下载PDF
基于集体记忆建构的乡村空屋公共设施设计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龚芸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347-353,共7页
目的以乡村空屋公共设施设计为切入点,探索公共艺术设计介入乡村实践的途径,以期有效实现乡村文化的传承与认同。方法以集体记忆概念为理论框架,通过梳理相关原理并结合实际案例,从记忆的地方性、选择性及重塑性等方面分析乡村空屋公共... 目的以乡村空屋公共设施设计为切入点,探索公共艺术设计介入乡村实践的途径,以期有效实现乡村文化的传承与认同。方法以集体记忆概念为理论框架,通过梳理相关原理并结合实际案例,从记忆的地方性、选择性及重塑性等方面分析乡村空屋公共设施设计对记忆建构的机制影响。总结归纳乡村空屋公共设施设计立足日常生活、突出设计叙事过程、强调参与主体身体实践的设计途径。结论公共艺术设计介入乡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包含的内容非常繁复。以乡村的空心化和人口流失为特点的乡村衰落是目前非常突出的现象,以乡村空屋公共设施为实践突破,将记忆建构作为理论支撑,从集体记忆的角度关注乡村文化的认同与传承。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进程中,这一研究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将会产生持续而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记忆 记忆建构 乡村空屋公共设施设计 公共艺术 乡村文化认同
下载PDF
集体记忆与民间信仰 被引量:6
10
作者 侯亚伟 《理论与现代化》 CSSCI 2012年第4期54-59,共6页
民间信仰是民众的基本信仰形式,它存在于民众的生产生活中,是一种习惯-记忆。它通过仪式、家庭教育和文本一代代地传承。每一代民众都通过集体记忆对民间信仰重新建构,这种建构一方面继承传统,但又因具体时代环境而有自己的特点。对仪... 民间信仰是民众的基本信仰形式,它存在于民众的生产生活中,是一种习惯-记忆。它通过仪式、家庭教育和文本一代代地传承。每一代民众都通过集体记忆对民间信仰重新建构,这种建构一方面继承传统,但又因具体时代环境而有自己的特点。对仪式的象征研究,是利用集体记忆理论研究民间信仰的重要途径。通过寻找象征物、确定象征符号所赖以存在的社会环境及其含义以研究仪式如何表征和阐释民间信仰,是集体记忆研究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记忆 民间信仰 习惯-记忆 重新建构 象征
下载PDF
“记忆再造”与“市场建构”:一个少数民族村落集体记忆改造的民族志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元元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2-136,共5页
古典经济学从"原子化个体"假设出发,认为人类的交换本性可以自发形成市场,因此市场的诞生是一个"原生"过程。本文以民族志的叙事呈现了一个少数民族村落如何通过对集体记忆的改造使地方性市场的建构获得现实可能性... 古典经济学从"原子化个体"假设出发,认为人类的交换本性可以自发形成市场,因此市场的诞生是一个"原生"过程。本文以民族志的叙事呈现了一个少数民族村落如何通过对集体记忆的改造使地方性市场的建构获得现实可能性,因此展示出市场的文化嵌入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对西方自由主义经济学的"自由市场"范式进行了反思;并通过个案的细节解读对"集体记忆"理论本身进行移动程度的拓展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记忆 记忆再造 市场建构 民族志
下载PDF
红色旅游背景下沂蒙精神地方认同构建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欢欢 《旅游论坛》 2021年第6期120-133,共14页
沂蒙精神如何在全球化、现代性、流动性的社会文化中构建不同社会群体的地方认同,进而在新时代背景下获得有效的传承与弘扬,这是亟待解决的课题。红色旅游有助于在旅游者群体中构建地方认同,属于新时代沂蒙精神地方认同构建的重要方式... 沂蒙精神如何在全球化、现代性、流动性的社会文化中构建不同社会群体的地方认同,进而在新时代背景下获得有效的传承与弘扬,这是亟待解决的课题。红色旅游有助于在旅游者群体中构建地方认同,属于新时代沂蒙精神地方认同构建的重要方式之一。红色旅游通过旅游景观文化符号的表达,尤其是沂蒙精神代表性人物、代表性事件、地域性景观建筑、象征性的纪念展馆、文本艺术化符号,促进旅游者了解沂蒙精神的内涵、唤醒特定历史记忆,使其在心理上形成自我认同和集体记忆,进而实现对沂蒙精神的认同。教化的文本符号和娱乐化的仪式影响了沂蒙精神地方认同构建。本研究运用多种质性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多理论视角分析红色旅游景观文化符号的表达对沂蒙精神地方认同构建的影响,为新时代沂蒙精神的传承和弘扬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旅游 沂蒙精神 集体记忆 地方认同 地方构建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北京冬奥会的集体记忆建构与中国人的国家认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兰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42-547,共6页
某个国家的国民的国家认同通常建立在集体记忆基础上。北京2022年冬奥会为中国人留下了大量珍贵的集体记忆,并在中国人心中实现了个人荣誉与国家荣誉的高度认同。但是人的集体记忆会随时间流逝而衰减,需要不断复现和强化。新媒体是存储... 某个国家的国民的国家认同通常建立在集体记忆基础上。北京2022年冬奥会为中国人留下了大量珍贵的集体记忆,并在中国人心中实现了个人荣誉与国家荣誉的高度认同。但是人的集体记忆会随时间流逝而衰减,需要不断复现和强化。新媒体是存储和重建这些集体记忆的重要手段。如何通过新媒体的多样化传播技术手段和议程设置整合与重构中国人的北京冬奥会集体记忆,发挥北京冬奥会强化中国人对自己国家的认同的作用,是北京后冬奥时代亟待思考的命题。由此,从集体记忆的角度重新审视了北京冬奥会的文化传承问题,深入分析了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与其对自己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以及新媒体建构北京冬奥会集体记忆的方式及存在的挑战,提出新媒体建构北京冬奥会集体记忆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北京冬奥会 集体记忆 国家认同 媒体建构
下载PDF
“集体记忆”理论在医院精神文化建构中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建敏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9年第4期392-393,400,共3页
文化是医院发展的一个深层动源,特别是精神文化所体现的核心价值观与核心精神,直接决定着一个医院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式。"集体记忆"理论作为行为科学的研究成果,无论是从理念层面还是现实操作层面,都为医院精神文化的建构提... 文化是医院发展的一个深层动源,特别是精神文化所体现的核心价值观与核心精神,直接决定着一个医院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式。"集体记忆"理论作为行为科学的研究成果,无论是从理念层面还是现实操作层面,都为医院精神文化的建构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文章结合实际论述"集体记忆"在医院精神文化建构中的作用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记忆 精神文化 医院 建构
下载PDF
网络语境下江南古镇集体记忆识别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户文月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8-18,共11页
江南古镇因较完整的传统建筑风貌、特色的选址格局,是承载传统文化与栖居情感的载体,更是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记忆场所。借助《记住乡愁》纪录片,通过网络语境下的视频文本分析法,对江南古镇集体记忆元素及维度进行识别。研究发现:江南... 江南古镇因较完整的传统建筑风貌、特色的选址格局,是承载传统文化与栖居情感的载体,更是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记忆场所。借助《记住乡愁》纪录片,通过网络语境下的视频文本分析法,对江南古镇集体记忆元素及维度进行识别。研究发现:江南古镇集体记忆可划分为记忆主体、记忆客体、记忆载体三个维度,并进一步细分为16项元素。结合集体记忆情感分析,构建集体记忆模型,理清集体记忆与集体行为间的关系,为记忆的传统与活化作理论支撑。最后结合研究结果对古镇发展提出建议,以保护古镇特色要素、延续古镇集体记忆、平衡乡建发展进而重塑古镇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记忆 维度识别 模型构建 江南古镇
下载PDF
集体记忆建构:青少年学生公共关怀的兴发路径及其优化
16
作者 蒋红斌 《教育文化论坛》 2024年第6期78-88,共11页
个体成员对所属共同体的公共关怀是共同体存续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学生的公共关怀状况,直接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命运。学校是培养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的主阵地,理应承担起培育青少年学... 个体成员对所属共同体的公共关怀是共同体存续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学生的公共关怀状况,直接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命运。学校是培养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的主阵地,理应承担起培育青少年学生公共关怀的重任。公共关怀是一种兼具公共性、实践性、关系性和向善性的态度和行为。就此而言,集体记忆的建构是不容忽视的公共关怀促发因素,它赋予个体成员特定的身份,为个体成员提供践行公共关怀的体验情境与实践机会,从而实现共同体的凝聚和团结。这为学校教育兴发青少年学生的公共关怀提供了新思路。时下,集体记忆异构,模糊的叙事文本框架、随意化的叙事主体和繁芜的叙事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解构了公共关怀的生发基础,强烈冲击着学校对学生公共关怀的培育。对此,学校教育需要从把关叙事文本框架的内容与基调、消除叙事主体的随意性、规范叙事方式等方面采取措施,更好地实现集体记忆建构对青少年学生公共关怀的兴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学生 集体记忆 建构框架 公共关怀 兴发路径
下载PDF
仪式中的民族集体记忆建构——以云南文山富宁县洞波西六村蓝靛瑶“度戒”仪式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邓桦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3-46,共4页
历史上瑶族是一个不断迁移的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然而,这个民族却依靠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度戒",在民族历史进程中没有因为不断迁居而解体,反而保持了自身鲜明的民族特色,维系了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从云南蓝靛瑶"度戒&q... 历史上瑶族是一个不断迁移的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然而,这个民族却依靠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度戒",在民族历史进程中没有因为不断迁居而解体,反而保持了自身鲜明的民族特色,维系了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从云南蓝靛瑶"度戒"仪式入手,透过仪式的象征秩序和象征意义,能够揭示出仪式与少数民族集体记忆建构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 集体记忆 建构
原文传递
四川凉山州三线建设亲历者集体记忆与文化认同研究
18
作者 罗怡畅 杨静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9期184-188,共5页
三线建设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以加强国防安全为中心的战略后方建设,是国防建设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凉山州的三线建设使得外来建设者与本地建设者及本地居民之间逐渐形成文化认同,促进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间的文化交... 三线建设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以加强国防安全为中心的战略后方建设,是国防建设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凉山州的三线建设使得外来建设者与本地建设者及本地居民之间逐渐形成文化认同,促进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使得一些较为先进的文化传入西南地区,也使西南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得到流传。文化认同是立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的研究方向,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基础和先决条件。该文从三线建设中西南凉山州地区各方文化的不断交流融合最终形成文化认同构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出发,主要运用口述采访进行资料收集,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综合整理。从真实的三线人物中提取历史素材,反映真实的三线生活和三线文化。该文的目的是利用三线人讲好三线故事,助力民族认同、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认同 集体记忆 三线建设 亲历者 民族认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历史记忆与“神话”制造:1899年沈鹏上书事件再研究
19
作者 常嵩涛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39,共9页
1899年沈鹏上书事件震动朝野。学界以往多结合时局,从新旧、满汉、忠奸关系等角度加以考察,予以肯定和认同。详细梳理沈鹏的精神状态和生活史,会发现其人虽有家国情怀与匡救时弊之志,但上书更多是在家事刺激下精神疾患加重,无法自控,产... 1899年沈鹏上书事件震动朝野。学界以往多结合时局,从新旧、满汉、忠奸关系等角度加以考察,予以肯定和认同。详细梳理沈鹏的精神状态和生活史,会发现其人虽有家国情怀与匡救时弊之志,但上书更多是在家事刺激下精神疾患加重,无法自控,产生的希图泄愤求名的极端行为。上书事件发生后,各大势力出于不同的现实需要,掩盖上书的真实动机,将其包装为反抗暴政的“神话”。沈鹏案表明,政治人物的个性特质、家庭氛围、情感关系网络会对政治事件产生重大影响,引入情感视角有助于实现“总体史”的史学研究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鹏 翁同龢 常熟士绅 历史记忆 “神话”制造
下载PDF
华佗文化记忆的媒介呈现与建构
20
作者 孙文 马梅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6-44,共9页
安徽亳州是我国著名的“四大药都”之一,也是“神医”华佗的故乡,当地民众对华佗文化记忆拥有独特的文化基因。媒介对集体记忆具有呈现、延续和强化的作用,立足亳州本土文化,对当地民众华佗文化记忆的媒介呈现方式进行探究,深入讨论了... 安徽亳州是我国著名的“四大药都”之一,也是“神医”华佗的故乡,当地民众对华佗文化记忆拥有独特的文化基因。媒介对集体记忆具有呈现、延续和强化的作用,立足亳州本土文化,对当地民众华佗文化记忆的媒介呈现方式进行探究,深入讨论了社交媒介对集体记忆建构与传播过程中所带来的记忆创伤和“信息疲惫”等影响,尝试为如何延续和强化当地民众的华佗文化记忆,聚力共建“世界中医药之都”,提供支撑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佗 集体记忆 中医药文化 媒介建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