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4篇文章
< 1 2 1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团聚体的保肥供肥性能及其组成比例在评断土壤肥力水平中的意义 被引量:203
1
作者 陈恩凤 周礼恺 武冠云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8-25,共8页
本文根据作者对黑土和棕壤的多年研究结果,论述了不同粒级的微团聚体在保肥和供肥方面的不同性能。鉴于肥地与复地、小粒级与大位级微团聚体间存在着保肥-供肥性能的明显差异,作者试以10μm为界,划分<和>10μm两类“特征微... 本文根据作者对黑土和棕壤的多年研究结果,论述了不同粒级的微团聚体在保肥和供肥方面的不同性能。鉴于肥地与复地、小粒级与大位级微团聚体间存在着保肥-供肥性能的明显差异,作者试以10μm为界,划分<和>10μm两类“特征微团聚体”,以其比例来界定高、低肥力土壤的微团聚体组成的数值范围和评断土壤肥力水平与培肥效果。结果表明,“特征微团聚体”的组成比例能较好地反映土壤肥力的现有状况及其调控的实际效果,是综合评价土壤肥力的新的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微团聚体 土壤肥力 黑土 棕壤
下载PDF
氮磷肥对黑土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被引量:120
2
作者 王继红 刘景双 +1 位作者 于君宝 王金达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5-38,共4页
通过田间氮磷肥配施试验研究了氮磷配施对黑土玉米农田生态系统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微生物量随玉米不同生育期的动态变化表明,氮磷肥对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的动态影响并不同步,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变化最显著... 通过田间氮磷肥配施试验研究了氮磷配施对黑土玉米农田生态系统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微生物量随玉米不同生育期的动态变化表明,氮磷肥对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的动态影响并不同步,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变化最显著的时期均是授粉期,但此时微生物量碳是最低的谷值,而微生物量氮是最高的峰值。不同氮磷配比对微生物量碳影响的回归分析表明,氮肥是影响微生物量碳的主导因素,无论是适量施用还是过量施用都是氮肥对微生物量碳的影响较大。不同氮磷配比对微生物量氮影响的回归分析表明,过量氮肥的施用减少了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含量。磷肥无论高量和低量均能增加微生物量氮的含量,但随着施用量的增加对微生物量氮的正效应减小。氮磷配合施用可增加土壤的微生物量氮,由此可见无论单施氮肥还是单施磷肥,过量施用对微生物量氮的增加都是不利的,只有氮磷配合施用才是增加土壤微生物量氮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肥 黑土 玉米 农田生态系统 土壤微生物量
下载PDF
黑土农田土壤肥力质量综合评价 被引量:112
3
作者 马强 宇万太 +3 位作者 赵少华 张璐 沈善敏 王永宝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1916-1920,共5页
黑土是我国东北主要土壤类型之一 ,也是我国宝贵的土壤资源 .本项研究在分析了黑土南北样带上采集的 115个土样理化性质的基础上 ,建立黑土肥力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模糊数学和因子分析方法对黑土肥力水平进行评估、分级 .采用地理信息系... 黑土是我国东北主要土壤类型之一 ,也是我国宝贵的土壤资源 .本项研究在分析了黑土南北样带上采集的 115个土样理化性质的基础上 ,建立黑土肥力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模糊数学和因子分析方法对黑土肥力水平进行评估、分级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Info绘制黑土区土壤肥力状况图 .研究发现 ,深厚黑土主要分布于黑土区北部 ,中厚与薄层黑土则分别集中在黑土区的中部和南部 ,这主要与黑土分布区的气候条件和黑土的成土过程有关 .另外 ,黑土肥力水平分布规律在东西向为东高西低 ;南北向为中部最高 ,北部次之 ,南部最低 ,且大部分地区肥力水平处于中等 ,占整个黑土区的 73 6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土壤肥力 综合评价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中国3种典型农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库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10
4
作者 张璐 张文菊 +4 位作者 徐明岗 蔡泽江 彭畅 王伯仁 刘骅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646-1655,共10页
【目的】观测分析了中国3种典型农田土壤——黑土、灰漠土和红壤有机碳在时间与空间上对长期不同施肥措施的响应特征,为农田土壤培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有机碳分组对比分析了长期施肥后土壤总有机碳与活性有机碳的含量与比例变... 【目的】观测分析了中国3种典型农田土壤——黑土、灰漠土和红壤有机碳在时间与空间上对长期不同施肥措施的响应特征,为农田土壤培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有机碳分组对比分析了长期施肥后土壤总有机碳与活性有机碳的含量与比例变化。【结果】16年后,不施肥(CK)灰漠土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分别为11.7%和34.9%,且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也显著下降了5.4个百分点;长期施用氮肥(N)3种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基本保持不变,但活性有机碳所占比例显著下降,其中黑土下降幅度高达9.5个百分点;化肥配施(NP,NPK)后,黑土和灰漠土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仍显著下降,红壤则略呈上升趋势;有机无机配施(NPKM、1.5NPKM),3种土壤的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均显著提高,其中红壤上升幅度最大,NPKM处理提高幅度分别为80.6%、146.2%和7.5个百分点,其次是灰漠土,分别提高了64.4%、138.0%和5.0个百分点;实施秸秆还田(NPKS)后,红壤的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分别增加了21.6%、59.0%和7.5个百分点,黑土和灰漠土则相对较稳定。【结论】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比例对施肥措施反应敏感,长期不施肥或只施氮肥多数导致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和活性有机碳所占比例下降,有机无机配施能维持和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活性有机碳所占比例,且效果优于秸秆还田,优于化肥(NPK)配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有机碳 活性有机碳 黑土 灰漠土 红壤
下载PDF
长期培肥黑土脲酶活性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86
5
作者 李东坡 武志杰 +5 位作者 陈利军 杨杰 朱平 任军 彭畅 高红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2208-2212,共5页
以东北典型黑土区长期 (自 1980年 )不同培肥试验地土壤为研究对象 ,采用两种不同量有机肥、化肥和不施肥 4个处理 ,对土壤脲酶在作物生长季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施用有机肥 ,生长季黑土脲酶活性明显高于施用化肥和不施肥 ,... 以东北典型黑土区长期 (自 1980年 )不同培肥试验地土壤为研究对象 ,采用两种不同量有机肥、化肥和不施肥 4个处理 ,对土壤脲酶在作物生长季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施用有机肥 ,生长季黑土脲酶活性明显高于施用化肥和不施肥 ,其生长季脲酶保护容量在 16 0mg·kg-1·h-1以上 ,季节性变化平稳 ,保持土壤脲酶免遭变性、免遭分解作用显著 .脲酶活性的动态变化与绝大多数土壤生物、理化特性指标的动态变化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与土壤生物、理化特性 ,植物N、P、K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与土壤含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有机肥 脲酶活性 动态变化 土壤养分
下载PDF
土壤微生物量作为土壤肥力指标的探讨 被引量:83
6
作者 张海燕 肖延华 +2 位作者 张旭东 李军 席联敏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22-425,共4页
对不同利用方式19个黑土样品的微生物量和养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林地的微生物量明显高于玉米地和大豆地,但玉米地和大豆地之间未表现出显著差异,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养分含量大体上都呈现出林地>大豆地>玉米地的一致的趋势;同时... 对不同利用方式19个黑土样品的微生物量和养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林地的微生物量明显高于玉米地和大豆地,但玉米地和大豆地之间未表现出显著差异,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养分含量大体上都呈现出林地>大豆地>玉米地的一致的趋势;同时土壤微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钾和碱解氮呈现出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还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作为评价土壤肥力指标比土壤微生物量氮更为灵敏。因此,土壤微生物量可以作为评价不同利用方式的黑土肥力水平的一个生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量 土壤养分 黑土 土壤肥力
原文传递
中国黑土退化现状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79
7
作者 于磊 张柏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4年第1期99-103,共5页
我国黑土退化现象是比较严重的 ,在当今世界各国都注重生态安全 ,努力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形势下 ,有必要加大对我国黑土退化的研究。本文对中国黑土退化的现状及影响中国黑土退化的各种因素做了论述 ,并提出了中国黑土退化防治的一些措施... 我国黑土退化现象是比较严重的 ,在当今世界各国都注重生态安全 ,努力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形势下 ,有必要加大对我国黑土退化的研究。本文对中国黑土退化的现状及影响中国黑土退化的各种因素做了论述 ,并提出了中国黑土退化防治的一些措施和建议。这对于保护我国黑土资源、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和我国黑土区的生态安全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黑土 退化 生态安全 粮食安全 防治
下载PDF
长期施用有机肥对黑土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2
8
作者 韩晓增 王凤仙 +1 位作者 王凤菊 邹文秀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6-71,共6页
在东北黑土区中部进行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施用有机肥对黑土肥力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能够提高土壤肥力,与供试前土壤相比,施用有机肥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都表现为增加,... 在东北黑土区中部进行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施用有机肥对黑土肥力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能够提高土壤肥力,与供试前土壤相比,施用有机肥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都表现为增加,长期施用氮磷钾化肥处理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和速效磷表现为增加,而全钾、速效钾则减少,长期无肥处理的土壤除全氮和全磷表现为增加以外,均呈减小的趋势; 各处理土壤C/N均表现为减小,在11.32-12.01之间波动; 长期施用有机肥能使土壤的pH稳定在一个适合作物生长的范围内; 施用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0.25 mm水稳性团聚体的数量,不同处理〉0.25 mm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表现为:化肥+高量有机肥(NPKM2)〉化肥+低量有机肥(NPKM1)〉化肥(NPK)〉无肥(CK); 不同处理玉米和大豆产量由高到低的顺序均为:NPKM2〉NPKM1〉NPK〉CK,各处理的玉米产量年际间均表现出增加的趋势,而大豆产量年际间变化不显著。生物耗竭试验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可提高黑土的生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有机肥 土壤肥力 作物产量
下载PDF
长期培肥黑土微生物量碳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74
9
作者 李东坡 武志杰 +4 位作者 陈利军 朱平 任军 彭畅 梁成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8期1334-1338,共5页
以东北典型黑土区长期采用 2种不同量有机肥 (M2 、M4)、化肥 (NPK)和不施肥 (CK) 4种方式培肥土壤为研究对象 ,对生长季微生物量碳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施用有机肥 ,微生物量碳显著高于施用化肥和不施肥 ,容量在 6 2 0mg... 以东北典型黑土区长期采用 2种不同量有机肥 (M2 、M4)、化肥 (NPK)和不施肥 (CK) 4种方式培肥土壤为研究对象 ,对生长季微生物量碳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施用有机肥 ,微生物量碳显著高于施用化肥和不施肥 ,容量在 6 2 0mg·kg-1以上 .在各处理中 ,微生物量碳大小顺序为M4>M2 >NPK CK .M2 、M4微生物量碳最大峰值出现在抽雄吐丝期 ,NPK最大峰值出现在播种期 ,CK最大峰值出现在蜡熟期 ,季节性变化平稳 .施肥数量和种类不同所引起的微生物量碳的差异 ,并未因季节变化及玉米生育时期影响而改变 .微生物量碳的动态变化与绝大多数黑土生物、理化特性指标动态变化无显著相关性 ;与黑土生物、理化特性 ,植物氮、磷、钾及作物籽粒粗蛋白含量之间存在较好的正相关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有机肥 微生物量 生长季 动态变化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黑土磷素积累、形态转化及其有效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7
10
作者 周宝库 张喜林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3-147,共5页
1980年开始,在小麦—大豆—玉米轮作制中,研究长期定位施用常量的氮、磷、钾(小麦、玉米施肥量为N150、P2O575、K2O75kg/hm2;大豆为N75、P2O5150、K2O75kg/hm2)和有机肥(马粪,折N75kg/hm2,只在玉米后茬上施用),以及二倍和四倍量对土壤... 1980年开始,在小麦—大豆—玉米轮作制中,研究长期定位施用常量的氮、磷、钾(小麦、玉米施肥量为N150、P2O575、K2O75kg/hm2;大豆为N75、P2O5150、K2O75kg/hm2)和有机肥(马粪,折N75kg/hm2,只在玉米后茬上施用),以及二倍和四倍量对土壤磷素积累、形态变化及磷肥后效的影响。23年研究结果表明,长期不施肥,黑土土壤全磷下降37 4%、速效磷下降了60%;施用磷肥土壤全磷增加53 9%~65 7%、速效磷增加6~15倍。积累的磷素大部分以有效性较高的Ca2-P、Ca8-P、Al-P形态积累在土壤中,施用磷肥可使Ca2-P增加4~15倍,Ca8-P增加4~16倍,Al-P增加1 6~11 8倍,Fe-P增加1 4~4 4倍,O-P增加0 6~1 7倍,Ca10-P增加0 3~0 7倍。所积累在土壤中的磷素具有生物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磷素形态 有效性 长期施肥
下载PDF
耕作方式对耕层黑土有机碳库储量的短期影响 被引量:77
11
作者 梁爱珍 张晓平 +1 位作者 杨学明 C.F.Drury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87-1293,共7页
目的探索不同耕作方式对耕层黑土有机碳含量的影响。方法以2001年秋在吉林省德惠市中层黑土上进行了3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小区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免耕、垄作和秋翻3种耕作处理下耕层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等深度和等质量土... 目的探索不同耕作方式对耕层黑土有机碳含量的影响。方法以2001年秋在吉林省德惠市中层黑土上进行了3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小区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免耕、垄作和秋翻3种耕作处理下耕层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等深度和等质量土壤碳库储量计算方法,比较了不同耕作处理对耕层土壤有机碳库储量的影响。结果不同耕作处理对黑土耕层有机碳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而且免耕处理在短期内没有引起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明显增加,反而有所降低。与2001年试验开始时相比,3年免耕管理使表层0~5cm土壤有机碳含量仅增加了0.18%,而5~20cm土层有机碳含量则明显降低。利用等深度(0~30cm)和等质量(4040Mg)土壤碳库储量计算方法对比研究表明,将土壤容重考虑在内的等质量土壤有机碳库储量计算方法可以更准确的反映耕作对土壤有机碳库储量的影响。等质量方法计算表明,3年的免耕试验并没有使耕层土壤有机碳库储量发生明显变化。结论在质地粘重和排水不良的土壤上实行免耕,短期内土壤有机碳含量并没有增加。长期效果如何还有待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 土壤有机碳 等质量 土壤碳库储量 黑土
下载PDF
26年来东北黑土区土壤养分演变特征 被引量:88
12
作者 康日峰 任意 +1 位作者 吴会军 张淑香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113-2125,共13页
【目的】东北黑土区土壤肥沃,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对东北黑土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级耕地质量长期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以明确中国东北黑土区农业生产实践中土壤养分状况和肥力水平,为农田土壤培肥提供科学指导依据。【... 【目的】东北黑土区土壤肥沃,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对东北黑土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级耕地质量长期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以明确中国东北黑土区农业生产实践中土壤养分状况和肥力水平,为农田土壤培肥提供科学指导依据。【方法】利用时间趋势分析法探讨17个国家级黑土耕地质量长期监测点26年来土壤养分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分别总结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碱解氮(AN)、有效磷(AP)和速效钾(AK)含量在监测初期(1988—1997年)、监测中期(1998—2003年)和监测后期(2004—2013年)的变化规律及其总体变化趋势;在分析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以及碳氮比(C/N)演变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碳和氮之间的养分平衡关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不同监测时期上述5大肥力指标对黑土区土壤综合肥力的影响,得出该区综合肥力主要贡献因子,并分别计算3个不同监测时期黑土区土壤综合肥力属性得分。【结果】黑土区农田土壤经过10—26年的演变,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与监测初期相比,监测后期土壤养分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分别提高了33.9%、43.9%、27.6%、90.3%和11.8%,有效磷提升效果最为显著。进一步分析土壤有效磷含量发现,监测后期71.4%的监测点土壤有效磷含量维持在15.0—50.0 mg·kg^(-1),既能满足作物生长需求,又不至于引发地下水环境污染,而28.6%的监测点土壤有效磷含量已超过50.0 mg·kg^(-1)的环境阈值,应及时控制磷素的输入。分析主要肥力因素有机碳和全氮之间的关系表明,黑土区土壤C/N略有下降趋势,从1988年的10.3降至2013年的9.6,下降了6.8%。黑土区5个肥力指标得分系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SOM>TN>AN>AP>AK,说明黑土区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是影响土壤综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常规施肥 长期监测 有效磷 碳氮比
下载PDF
不同土地管理方式对黑土土壤微生物量碳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0
13
作者 王光华 金剑 +2 位作者 韩晓增 刘居东 刘晓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75-1280,共6页
在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长期定位试验区,对比研究了黑土自然恢复、休闲裸地和种植作物3种管理方式对0~10、20~30和40~50cm深度土壤的微生物量碳和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10cm表层土壤的微... 在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长期定位试验区,对比研究了黑土自然恢复、休闲裸地和种植作物3种管理方式对0~10、20~30和40~50cm深度土壤的微生物量碳和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10cm表层土壤的微生物量碳和土壤酶活性均表现为自然恢复>种植作物>休闲裸地处理,而20~30cm和40~50cm深度土壤的微生物量碳和土壤酶活性虽也存在差异,但不如表层土壤变化显著.自然恢复和种植作物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土壤酶活性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而休闲裸地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和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却以20~30cm土层为高.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全碳和全氮、土壤全碳和微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量碳和4种土壤酶活性之间都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量碳两项指标表明在自然恢复条件下黑土土壤质量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自然恢复 休闲裸地 种植作物 土壤深度
下载PDF
松辽平原玉米带黑土肥力退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78
14
作者 赵兰坡 王鸿斌 +3 位作者 刘会青 王艳玲 刘淑霞 王宇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9-84,共6页
通过田间调查和土壤肥力指标分析,探讨了松辽平原玉米带黑土肥力退化的原因和机理。结果发现,现行的以小四轮拖拉机为主要动力的耕作制度下,土壤剖面中耕层与犁底层的界面为“波浪型”,而年年进行秋翻的玉米田,其耕层与梨底层的界面为... 通过田间调查和土壤肥力指标分析,探讨了松辽平原玉米带黑土肥力退化的原因和机理。结果发现,现行的以小四轮拖拉机为主要动力的耕作制度下,土壤剖面中耕层与犁底层的界面为“波浪型”,而年年进行秋翻的玉米田,其耕层与梨底层的界面为“平面型”。而且两者耕层土壤的养分含量和理化性质等指标也有明显差异。研究还发现,现行的以无机氮磷肥为主的施肥制度和玉米连作种植制度对土壤养分平衡有很大影响。因此认为,现行的不合理的耕作、施肥及玉米连作制度是导致松辽平原玉米带黑土肥力退化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平原玉米带 黑土 肥力退化
下载PDF
施用有机肥对黑土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75
15
作者 安婷婷 汪景宽 +2 位作者 李双异 于树 朱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69-373,共5页
采用湿筛法对不同处理下的黑土进行分离,得到4种不同大小(>2000、2000~250、250~53、<53μm)的团聚体,利用密度分组法分离出游离的轻组(freeLF)和团聚体内的颗粒有机质(iPOM),以评价有机肥对黑土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湿筛法对不同处理下的黑土进行分离,得到4种不同大小(>2000、2000~250、250~53、<53μm)的团聚体,利用密度分组法分离出游离的轻组(freeLF)和团聚体内的颗粒有机质(iPOM),以评价有机肥对黑土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有机肥显著增加了土壤的团聚化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耕作对团聚体的破坏作用,减缓团聚体的周转.团聚体内细颗粒有机碳(fine iPOM-C)含量显著高于粗颗粒有机碳(coarse iPOM-C)含量,说明施用有机肥有利于团聚体内细颗粒有机碳的积累,是施用有机肥条件下黑土团聚体内碳固定的主要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有机碳 团聚体 有机肥 黑土 固碳机制
下载PDF
不同施肥黑土微生物量氮变化特征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58
16
作者 李东坡 陈利军 +5 位作者 武志杰 朱平 任军 梁成华 彭畅 高红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1891-1896,共6页
研究长期施用两种不同量有机肥 (M2 、M4)和化肥 (NPK)的黑土微生物量N在作物生长季的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 ,施用有机肥黑土微生物量N显著高于施用化肥 (NPK)和不施肥 (CK) ,微生物量N季节波动小 .微生物量N为M42 5 5 2~ 2 39 12mg... 研究长期施用两种不同量有机肥 (M2 、M4)和化肥 (NPK)的黑土微生物量N在作物生长季的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 ,施用有机肥黑土微生物量N显著高于施用化肥 (NPK)和不施肥 (CK) ,微生物量N季节波动小 .微生物量N为M42 5 5 2~ 2 39 12mg·kg-1,M2 10 4 0~ 94 31mg·kg-1,NPK 6 2 7~ 87 0 4mg·kg-1,CK 9 15~ 6 9 81mg·kg-1,同一处理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 7~ 14倍 .M2 、NPK处理微生物量N最大值出现在抽雄吐丝期 ,M4处理最大值出现在拔节期 ,CK处理最大值出现在播种期 ;不同处理微生物量N的差异并未因季节变化及玉米生育时期影响而明显改变 .微生物量N的动态变化与极少数黑土生物、理化特性指标动态变化显著相关 ;微生物量N与黑土生物、理化特性 ,植物氮、磷、钾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与土壤含水量、籽粒粗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长期施肥 微生物量氮 变化特征 相关因素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土壤退化及水土流失研究现状 被引量:69
17
作者 李发鹏 李景玉 徐宗学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0-54,共5页
东北黑土区严重的水土流失破坏了宝贵的黑土资源,危及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恶化了生态环境,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当前黑土区土壤退化及水土流失研究的领域主要集中在:现状研究、影响因... 东北黑土区严重的水土流失破坏了宝贵的黑土资源,危及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恶化了生态环境,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当前黑土区土壤退化及水土流失研究的领域主要集中在:现状研究、影响因素研究以及土壤侵蚀研究。在概述当前黑土区土壤退化及水土流失研究概况的基础上,指出应该加强研究的领域在于综合性的水土流失研究,融雪侵蚀模拟,先进的土壤侵蚀预报模型应用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土壤退化 水土流失 土壤侵蚀
下载PDF
黑土侵蚀速率及其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9
18
作者 阎百兴 汤洁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9-506,共8页
利用137Cs示踪法,研究了东北黑土耕作土壤的流失厚度和速率,探讨了水土流失对土壤机械组成、有机质、土壤水分、容重及其N、P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侵蚀坡面137Cs的分布深度在0~25cm,137Cs的活度在1246.05±85.90~1499.45&#... 利用137Cs示踪法,研究了东北黑土耕作土壤的流失厚度和速率,探讨了水土流失对土壤机械组成、有机质、土壤水分、容重及其N、P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侵蚀坡面137Cs的分布深度在0~25cm,137Cs的活度在1246.05±85.90~1499.45±101.73Bq/m2,侵蚀厚度可达0.316~0.433mm/a,侵蚀强度3033.6~3940.3t/km2·a,已属于中度侵蚀水平。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质地粗化,从坡顶向坡底,耕层土壤有机质增加、容重变化不大,含水量增加,土壤养分的“贫化”现象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137Cs示踪法 侵蚀速率 土壤质量 侵蚀速率 土壤质量 东北黑土 土壤有机质 土壤机械组成 水土流失 侵蚀厚度 耕作土壤 侵蚀强度 土壤质地
下载PDF
东北黑土水土流失特点 被引量:72
19
作者 张晓平 梁爱珍 +6 位作者 申艳 李文凤 张学林 王玉玺 解运杰 刘凤飞 杨学明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87-692,共6页
东北黑土区是中国的主要粮食生产基地。黑土水土流失和肥力退化一直是东北农业持续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文章以黑土为对象,分析了水土流失的方式和特点。黑土流失面积虽大,但侵蚀的土壤物质大部分没有进入河道,而是在黑土景观的低洼部... 东北黑土区是中国的主要粮食生产基地。黑土水土流失和肥力退化一直是东北农业持续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文章以黑土为对象,分析了水土流失的方式和特点。黑土流失面积虽大,但侵蚀的土壤物质大部分没有进入河道,而是在黑土景观的低洼部位堆积下来,形成侵蚀和堆积共存的土壤物质再分布景观特征。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如等高耕作和保护性耕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黑土侵蚀,保持和恢复黑土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土壤侵蚀 保护性耕作
下载PDF
不同开垦年限黑土有机质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64
20
作者 辛刚 颜丽 +1 位作者 汪景宽 关连珠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32-335,共4页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开垦年限黑土有机碳的数量、组成、结合形态的变化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垦后黑土 0~2 0cm土层土壤有机碳数量不断下降 ,年有机碳矿化速率为 1 72 % ,达到平衡后有机碳数量为 7 2 7g/kg ,土壤有机碳的H/F比升高 ,氧化...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开垦年限黑土有机碳的数量、组成、结合形态的变化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垦后黑土 0~2 0cm土层土壤有机碳数量不断下降 ,年有机碳矿化速率为 1 72 % ,达到平衡后有机碳数量为 7 2 7g/kg ,土壤有机碳的H/F比升高 ,氧化稳定性增强 ,土壤有机—无机复合度升高 ,土壤有机碳松紧比下降。 2 0~ 4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在垦后 2 2年内升高 ,以后又下降 ,土壤H/F比无显著变化规律 ,土壤有机质氧化稳定性提高 ,土壤有机—无机复合度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垦年限 黑土 土壤有机质 土壤肥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