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CT对脑出血患者出血位置、出血量和临床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50例,患者均行螺旋CT诊断,统计分析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 150例患者中4例脑干出血(2.67%);16例小脑出血(10.67%);28...目的分析CT对脑出血患者出血位置、出血量和临床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50例,患者均行螺旋CT诊断,统计分析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 150例患者中4例脑干出血(2.67%);16例小脑出血(10.67%);28例丘脑出血(18.67%);102例基底节出血(68.00%)。脑干出血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高于小脑出血、丘脑出血、基底节出血患者(P<0.05);小脑出血、丘脑出血、基底节出血患者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2例患者出血量<30 m L(34.67%);67例患者出血量为30~60 mL(44.67%);31例患者出血量>60 mL(20.67%)。出血量>60 mL的患者死亡率显著高于出血量<30 mL、出血量为30~60 mL的患者(P<0.05);出血量<30 m L、出血量为30~60 m L患者的死亡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CT可有效明确出血位置以及出血量,为临床医师治疗疾病提供更加科学、严谨的参考依据,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值得借鉴。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静脉联合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术中、术后出血量、输血量、血红蛋白值及凝血功能的影响并对其安全性加以评估。方法:将86例初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治疗组在假体安...目的:观察静脉联合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术中、术后出血量、输血量、血红蛋白值及凝血功能的影响并对其安全性加以评估。方法:将86例初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治疗组在假体安装完成缝合开始时,给1 g氨甲环酸配入100 m 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膝关节假体安装完缝合关节囊后,再给1 g氨甲环酸稀释于50 m L生理盐水注入关节腔内;术后3 h再次静脉滴入1 g氨甲环酸。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可见失血量、输血量、输血人数及术后血红蛋白值、术后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等检测结果;术后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的临床症状,术后1周行常规下肢深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两组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失血量、输血量、输血人数比较,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血红蛋白值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和术后3 h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及联合静脉应用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及术后,能明显降低患者的术后失血量及输血量等,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且不增加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介入性治疗对外伤性脾破裂病人的有效性及病人出血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8例外伤性脾破裂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双盲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选择性介入栓塞手术治疗,2组术后5 d...目的:探讨介入性治疗对外伤性脾破裂病人的有效性及病人出血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8例外伤性脾破裂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双盲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选择性介入栓塞手术治疗,2组术后5 d对病人效果进行评估,术后对病人进行6个月随访。比较2组手术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炎症因子、生活质量。结果:无转开腹或者再手术发生;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及术后进食时间均明显短(少)于对照组(P<0.01);2组术后1、3、5、7 d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手术前(P<0.01);观察组术后1、3、5、7 d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术后5 d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及肾上腺素(EP)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5 d白细胞计数、CRP、Cor及E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术后5 d QOL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P<0.01);观察组术后5 d生理机能、生理智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智能及精神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介入性治疗用于外伤性脾破裂病人中,病人出血量较小,能减轻病人疼痛,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有助于病人生活质量的提高,且该治疗方法安全性较高,能降低术后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以及对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和髋关节活动性的影响。方法简单随机选取2021年6月—2023年5月聊城市冠县人民医院诊治...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以及对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和髋关节活动性的影响。方法简单随机选取2021年6月—2023年5月聊城市冠县人民医院诊治的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划分为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行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Harris髓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长、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的Harris髓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96.67%)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62,P<0.05)。术后,研究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过程中,PFNA的内部固定手术展现出卓越的效果,能有效缩短手术所需的时间,减少出血量,改善髋关节活动度以及术后疼痛情况。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CT对脑出血患者出血位置、出血量和临床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50例,患者均行螺旋CT诊断,统计分析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 150例患者中4例脑干出血(2.67%);16例小脑出血(10.67%);28例丘脑出血(18.67%);102例基底节出血(68.00%)。脑干出血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高于小脑出血、丘脑出血、基底节出血患者(P<0.05);小脑出血、丘脑出血、基底节出血患者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2例患者出血量<30 m L(34.67%);67例患者出血量为30~60 mL(44.67%);31例患者出血量>60 mL(20.67%)。出血量>60 mL的患者死亡率显著高于出血量<30 mL、出血量为30~60 mL的患者(P<0.05);出血量<30 m L、出血量为30~60 m L患者的死亡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CT可有效明确出血位置以及出血量,为临床医师治疗疾病提供更加科学、严谨的参考依据,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值得借鉴。
文摘目的:观察静脉联合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术中、术后出血量、输血量、血红蛋白值及凝血功能的影响并对其安全性加以评估。方法:将86例初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治疗组在假体安装完成缝合开始时,给1 g氨甲环酸配入100 m 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膝关节假体安装完缝合关节囊后,再给1 g氨甲环酸稀释于50 m L生理盐水注入关节腔内;术后3 h再次静脉滴入1 g氨甲环酸。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可见失血量、输血量、输血人数及术后血红蛋白值、术后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等检测结果;术后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的临床症状,术后1周行常规下肢深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两组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失血量、输血量、输血人数比较,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血红蛋白值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和术后3 h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及联合静脉应用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及术后,能明显降低患者的术后失血量及输血量等,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且不增加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文摘目的:探讨介入性治疗对外伤性脾破裂病人的有效性及病人出血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8例外伤性脾破裂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双盲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选择性介入栓塞手术治疗,2组术后5 d对病人效果进行评估,术后对病人进行6个月随访。比较2组手术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炎症因子、生活质量。结果:无转开腹或者再手术发生;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及术后进食时间均明显短(少)于对照组(P<0.01);2组术后1、3、5、7 d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手术前(P<0.01);观察组术后1、3、5、7 d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术后5 d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及肾上腺素(EP)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5 d白细胞计数、CRP、Cor及E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术后5 d QOL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P<0.01);观察组术后5 d生理机能、生理智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智能及精神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介入性治疗用于外伤性脾破裂病人中,病人出血量较小,能减轻病人疼痛,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有助于病人生活质量的提高,且该治疗方法安全性较高,能降低术后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文摘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以及对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和髋关节活动性的影响。方法简单随机选取2021年6月—2023年5月聊城市冠县人民医院诊治的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划分为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行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Harris髓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长、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的Harris髓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96.67%)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62,P<0.05)。术后,研究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过程中,PFNA的内部固定手术展现出卓越的效果,能有效缩短手术所需的时间,减少出血量,改善髋关节活动度以及术后疼痛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