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牙槽骨缺损骨增量手术方案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24
1
作者 张富贵 宿玉成 +7 位作者 邱立新 赖红昌 宋应亮 宫苹 王慧明 廖贵清 满毅 季平 《口腔疾病防治》 2022年第4期229-236,共8页
牙槽骨是牙种植修复的重要解剖基础,其不同的缺损程度决定了不同骨增量手术方案的选择,其中牙槽骨缺损骨增量手术是种植修复中非常关键的技术,然而其最终质、量、形重建效果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治疗效果,达到美观与功能兼顾的... 牙槽骨是牙种植修复的重要解剖基础,其不同的缺损程度决定了不同骨增量手术方案的选择,其中牙槽骨缺损骨增量手术是种植修复中非常关键的技术,然而其最终质、量、形重建效果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治疗效果,达到美观与功能兼顾的重建目标,临床医师需要掌握诊疗原则与规范的操作方法。为此,本文结合当前国内专家的临床经验与国外的相关临床指南,从牙槽骨缺损分类、骨增量手术方案的选择方面,对牙槽骨缺损骨增量技术进行了总结,形成专家共识。本共识建议:根据牙槽骨缺损与预期种植体植入位点的关系将缺损分为Ⅰ⁃0、Ⅰ⁃Ⅰ、Ⅱ⁃0、Ⅱ⁃Ⅰ及Ⅱ⁃Ⅱ五种类型。其中Ⅰ⁃0型为牙槽骨一侧骨板缺损不超过预期种植体长度的50%,另一侧无明显缺损;首选引导骨再生同期种植体植入术。Ⅰ⁃Ⅰ型为牙槽骨两侧骨板缺损均未超过预期种植体长度的50%;首选块状自体骨移植术进行骨增量,延期种植或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术。Ⅱ⁃0型为牙槽骨一侧骨板缺损超过预期种植体长度的50%,另一侧无明显缺损;首选块状自体骨移植术(厚度≤4 mm)或牙槽嵴劈开术(厚度>4 mm)进行骨增量,延期种植。Ⅱ⁃Ⅰ型为牙槽骨两侧骨板缺损,一侧骨板缺损超过预期种植体长度的50%,另一侧骨板缺损不超过预期种植体长度的50%;首选块状自体骨移植术或自体皮质骨帐篷技术或经牙槽嵴顶/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进行骨增量,延期种植。Ⅱ⁃Ⅱ型为牙槽骨两侧骨板缺损且均超过预期种植体长度的50%,首选引导骨再生术联合使用刚性支架或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或自体皮质骨帐篷技术,延期种植。本共识可为临床医生在牙槽骨缺损骨增量手术方案选择方面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骨缺损 分类 种植修复 手术方案 骨增量手术 上颌窦底提升术 自体皮质骨帐篷技术 骨量 骨形 专家共识
下载PDF
基于锥形束CT的强支抗内收上前牙病例牙根及牙槽骨的形态学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温馥嘉 陈贵 刘怡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02-708,共7页
目的:借助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资料,对成人强支抗内收上前牙病例的牙根及牙槽骨进行形态学分析,以全面了解大范围移动上前牙后,其牙根及牙槽骨的形态学变化。方法:从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的患者... 目的:借助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资料,对成人强支抗内收上前牙病例的牙根及牙槽骨进行形态学分析,以全面了解大范围移动上前牙后,其牙根及牙槽骨的形态学变化。方法:从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的患者中选取12例成人(18~40岁)上颌前突病例,在正畸治疗前后拍摄CBCT,利用转化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通过构建治疗前后的矢状截面重叠图和三维重建图定性分析根周牙槽骨的相对变化规律,并定量测量治疗前后的牙根长度、唇腭侧不同水平牙槽骨厚度、唇腭侧及近远中牙槽骨高度。各项指标均由同一操作者重复测量3次取均值,并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2例中有6例切牙根周牙槽骨变化以唇侧骨厚度降低[根尖区牙槽骨厚度变化可达(-0.64±1.18)mm]、腭侧骨厚度增加[根尖区牙槽骨厚度变化可达(0.93±2.00)mm]、牙根少量吸收[(-0.95±0.79)mm]为特征,另6例的切牙根周牙槽骨变化以唇侧骨厚度增加[根尖区牙槽骨厚度变化可达(2.12±1.46)mm]、腭侧骨厚度降低[根尖区牙槽骨厚度变化可达(-2.88±0.58)mm]、牙根大量吸收[(-2.12±1.43)mm]为特征;12例尖牙治疗前后根周牙槽骨变化基本一致,唇侧骨厚度降低[根尖区牙槽骨厚度变化可达(-0.27±1.86)mm],腭侧骨厚度有不同程度增加[根尖区牙槽骨厚度变化可达(6.40±6.00)mm],牙根少量吸收[(-1.12±1.19)mm];所有上前牙治疗后三维方向上牙槽骨高度均不同程度降低,腭侧最为显著。结论:强支抗内收上前牙病例治疗后,切牙根尖移动量越大,牙根吸收量越大,牙根唇侧牙槽骨相对厚度增加、腭侧相对厚度减少,但整体厚度降低;治疗后上前牙牙槽骨高度普遍降低,并以腭侧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正畸学 矫正 牙根 牙槽骨 形态学
下载PDF
锥形束CT评价成人安氏Ⅱ~1类拔牙后上前牙内收前后牙槽骨变化 被引量:12
3
作者 姜委杰 刘珺 +1 位作者 刘昌翠 张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2986-2990,共5页
背景:安氏Ⅱ类错患者临床上常采用拔牙矫治的方案以获得正常的覆、覆盖,改善患者面型及侧貌,此类型患者拔牙后矫治效果与前牙内收量及相应牙槽骨改建量有直接关系。目的:观察安氏Ⅱ~1类成人患者上前牙区内收前后牙槽骨变化。方法:选取3... 背景:安氏Ⅱ类错患者临床上常采用拔牙矫治的方案以获得正常的覆、覆盖,改善患者面型及侧貌,此类型患者拔牙后矫治效果与前牙内收量及相应牙槽骨改建量有直接关系。目的:观察安氏Ⅱ~1类成人患者上前牙区内收前后牙槽骨变化。方法:选取30例安氏Ⅱ~1类成年拔牙患者,双颌排齐整平更换不锈钢方丝后稳定1个月(T_0期),采用Ⅱ类牵引滑动内收上前牙,调整前牙覆、覆盖至正常范畴后固定1个月(T_1期)。在T_0期、T_1期拍摄锥形束CT,对上前牙内收量、牙槽骨厚度及高度测量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内收后,上中切牙冠根均舌向移动,内收量牙冠大于牙根;②除根尖区外,前牙区牙槽骨厚度在唇侧增大,腭侧减小(P <0.05),根尖区变化相反;③唇、舌侧牙槽嵴根向降低,腭侧差异有显著性(P <0.05);④结果说明,成人安氏Ⅱ~1类拔牙患者内收过程中上前牙做倾斜移动,内收时上前牙牙槽骨改建与牙齿移动并非一致,唇腭侧均发生活跃的骨改建,但总体表现为骨吸收大于骨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1类错 上前牙内收 CBCT 牙槽骨形态 锥形束CT
下载PDF
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下切牙区牙槽骨形态特征的CBCT初步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孙伯阳 王雷 +3 位作者 王光 杨乐 倪峰 丁寅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3年第3期140-144,共5页
目的 研究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下切牙区牙槽骨形态特征.方法 对17例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及10例正常(牙合)对照者进行锥体束计算机断层(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技术扫描拍摄,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测量分析.结... 目的 研究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下切牙区牙槽骨形态特征.方法 对17例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及10例正常(牙合)对照者进行锥体束计算机断层(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技术扫描拍摄,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①骨性Ⅲ类错(牙合)下切牙区牙槽骨厚度较正常(牙合)者薄(3.3±0.6) mm,其根尖点距唇侧骨皮质距离较近(0.8±0.4)mm(P<0.01);②骨性Ⅲ类错(牙合)牙槽骨附着高度较正常(牙合)者低,尤其是唇侧牙槽附着高度较低(5.2±1.3) mm(P<0.01);③下切牙倾斜度与牙槽骨厚度、唇侧牙槽附着高度、根尖点距唇侧牙槽骨距离具有相关性.结论 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的下切牙区牙槽骨厚度较薄,唇侧牙槽骨附着高度较低并且与下切牙唇倾度有一定的相关性.临床中应重视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的牙槽骨形态对于下切牙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牙合) CBCT 下切牙 牙槽骨形态
原文传递
安氏Ⅱ类2分类合并短根异常症上颌中切牙牙槽骨形态测量
5
作者 黄敏 赵磊 +2 位作者 何丽明 季红梅 周翠玲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796-1801,共6页
目的:评估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合并短根异常症(SRA)患者的上颌中切牙牙槽骨三维形态学特征,对其正畸治疗和风险防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就诊的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SRA患者)与对照组(正... 目的:评估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合并短根异常症(SRA)患者的上颌中切牙牙槽骨三维形态学特征,对其正畸治疗和风险防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就诊的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SRA患者)与对照组(正常牙根患者)各56例。拍摄锥形束CT(CBCT)后测量两组患者左右两侧上颌中切牙牙槽骨厚度和高度、骨开窗和骨开裂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唇侧牙槽骨厚度在根中平面、根尖平面均小于对照组;牙槽骨总厚度在根尖平面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唇侧牙槽骨高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唇侧牙槽骨厚度在根尖平面<1 mm占比高于对照组,在根中和根尖平面>2 mm占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骨开窗和骨开裂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安氏Ⅱ类2分类SRA患者的正畸治疗,应结合其上颌中切牙牙槽骨菲薄、附着高度小、骨缺损发生率高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牙移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类2分类 短根异常症 上颌中切牙 牙槽骨形态 骨缺损
下载PDF
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上颌尖牙冠根角及周围骨结构的锥形束CT测量 被引量:3
6
作者 苗珂馨 王雪妮 +2 位作者 肖婷婷 乔泉鑫 余炜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68-572,共5页
目的:采用锥形束CT测量对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上颌尖牙冠根角及其周围骨结构进行分析。方法:采用KaVo 3D eXam CBCT机拍摄获得60名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年龄18~30岁)的颅颌面三维影像,根据头颅侧位片中FMA、SN... 目的:采用锥形束CT测量对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上颌尖牙冠根角及其周围骨结构进行分析。方法:采用KaVo 3D eXam CBCT机拍摄获得60名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年龄18~30岁)的颅颌面三维影像,根据头颅侧位片中FMA、SN-MP角的大小分为低角组(n=16)、均角组(n=25)、高角组(n=19),对上颌双侧尖牙冠根角、牙槽骨附着高度、牙槽骨厚度等进行测量。结果:3组患者上颌尖牙唇、腭侧牙槽骨附着高度以及唇侧牙槽嵴顶水平牙槽骨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上颌尖牙根尖水平唇、腭侧及总牙槽骨厚度高角组<均角组<低角组(P均<0.05)。上颌尖牙唇、腭侧旋转移动距离和最大旋转距离高角组<均角组<低角组(P均<0.05)。上颌尖牙冠根角高角组>均角组>低角组(P<0.05)。结论: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上颌尖牙冠根角及周围骨结构存在差异,正畸矫治过程中进行牙体移动设计时应多加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骨面型 冠根角 牙槽骨形态 尖牙 锥形束CT
下载PDF
成年高角女性下前牙区牙槽骨形态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杨偲 全淑琪 +2 位作者 邢珂 梅宏翔 李娟 《口腔疾病防治》 2022年第1期33-38,共6页
目的探讨成年高角女性下前牙区牙槽骨形态特征及其增龄性改变,为临床正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42例未经正畸治疗的成年女性的头颅侧位片和CBCT资料,根据面部生长型分为80例高角组(∠MP⁃FH>30°,FHI<62%)和62例均角组(20... 目的探讨成年高角女性下前牙区牙槽骨形态特征及其增龄性改变,为临床正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42例未经正畸治疗的成年女性的头颅侧位片和CBCT资料,根据面部生长型分为80例高角组(∠MP⁃FH>30°,FHI<62%)和62例均角组(20°≤∠MP⁃FH≤30°,62%≤FHI≤65%)。扩充高角组样本量至164例并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87例)和中年组(77例),以进一步研究高角女性组内差异。应用Dolphin Imaging 11.9软件对各组下切牙区牙槽骨附着水平、根尖区牙槽骨厚度及下切牙唇倾度进行测量,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均角组相比,高角组下切牙根尖区唇舌侧及总牙槽骨厚度更小(P<0.05),牙槽骨附着水平更低(P<0.05);高角组及均角组下切牙唇倾度与舌侧牙槽骨厚度均呈负相关(高角组:r=-0.251,P=0.025;均角组:r=-0.428,P=0.001)。与高角中年组相比,高角青年组下切牙区唇舌侧牙槽骨附着水平更高(P<0.05);但两组根尖区牙槽骨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年高角女性下切牙根尖区牙槽骨厚度薄、附着水平低,增龄性变化和下切牙唇倾度差异都与下切牙区牙槽骨形态存在相关性,正畸医师设计牙移动方案时应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骨形态 锥形束CT 下颌中切牙 切牙唇倾度 牙槽骨厚度 成年女性 高角 增龄性变化 附着丧失 正畸矫治
下载PDF
骨性Ⅲ类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中牙槽骨形态和牙周软组织变化分析
8
作者 周燕灵 《辽宁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骨性Ⅲ类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中牙槽骨形态和牙周软组织变化。方法回顾性研究,选择医院口腔正畸科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诊治的70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患者,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检测牙槽骨厚度、面部软... 目的探讨骨性Ⅲ类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中牙槽骨形态和牙周软组织变化。方法回顾性研究,选择医院口腔正畸科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诊治的70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患者,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检测牙槽骨厚度、面部软组织不对称性指标和美观性。结果治疗后,患者的UP、UW、UA厚度均小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患者的两侧下唇偏斜量少于治疗前(P<0.05),两侧上唇偏斜量、两侧下颌偏斜量多于治疗前(P<0.05)。70例患者中对面部美观性非常满意11例、满意36例、不满意23例,总满意率为67.14%。结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患者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能重建牙槽骨、牙周软组织形态,改善面部软组织不对称性,且能获得较满意的面部美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牙槽骨形态 牙周软组织 变化
原文传递
替牙期骨性Ⅲ类患者下前牙牙槽骨形态测量分析
9
作者 王凡 常荍 梁舒然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05-208,共4页
目的评估替牙期骨性Ⅲ类患者下前牙区牙槽骨形态,并与骨性I类患者进行差异比较。方法选取替牙期骨性Ⅲ类患者48例及骨性I类患者40例,基于治疗前的锥束投影计算机重建层析成像(CBCT),测量下颌中切牙和侧切牙唇舌侧的牙槽骨厚度和高度,对... 目的评估替牙期骨性Ⅲ类患者下前牙区牙槽骨形态,并与骨性I类患者进行差异比较。方法选取替牙期骨性Ⅲ类患者48例及骨性I类患者40例,基于治疗前的锥束投影计算机重建层析成像(CBCT),测量下颌中切牙和侧切牙唇舌侧的牙槽骨厚度和高度,对比骨性Ⅲ类及I类患者下前牙区牙槽骨形态差异。结果骨性Ⅲ类组下前牙牙根唇侧和舌侧牙槽骨厚度均显著低于骨性I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性Ⅲ类组下前牙舌侧牙槽骨高度与骨性I类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替牙期骨性Ⅲ类患者下切牙唇侧及舌侧牙槽骨厚度明显较骨性I类患者薄,在对其进行前牙的唇舌向移动时尤其要注意转矩的控制,评估牙齿安全移动范围,以降低治疗风险,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前牙 牙槽骨形态 骨性Ⅲ类
下载PDF
上颌前牙区种植相关牙槽骨形态分类 被引量:4
10
作者 冷丹 鲍济波 +2 位作者 谢志刚 谢亮焜 肖旭辉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1期101-105,共5页
目的对上颌前牙缺失后的牙槽骨形态进行分类,并分析此分类和不同种植治疗方法之间的相关性,为种植术前评估和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种植科的上前牙缺失患者124名,男性6... 目的对上颌前牙缺失后的牙槽骨形态进行分类,并分析此分类和不同种植治疗方法之间的相关性,为种植术前评估和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种植科的上前牙缺失患者124名,男性66名,女性58名,年龄19~69岁,平均34.85岁。根据缺牙区的影像学特征将牙槽骨形态分为6类,并分析患者接受的不同种植治疗方案与此分类的关系。结果124名患者共181个缺牙位点纳入研究,各类的占比为:第一类Ⅰ亚类17%,第一类Ⅱ亚类40%,第二类Ⅰ亚类15%,第二类Ⅱ亚类28%。其中125个位点71%的位点牙槽骨嵴顶宽度小于5.5 mm。牙槽骨形态分类与缺牙原因无明显相关性(P>0.05)。GBR加种植体同期植入在所有治疗方法中最常用,并在各牙槽骨形态分类中,其运用频率高于其他治疗方法,尤其在第一类Ⅱ亚类和第二类Ⅰ亚类中(P<0.05)。结论上颌前牙区种植相关牙槽骨形态分类可分为6类,且大部分病例嵴顶宽度小于5.5 mm,GBR加种植体同期植入是最常运用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形态 口腔种植 缺牙原因 上前缺失
下载PDF
对牙槽骨形态影响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李亮 朱俊杰 +2 位作者 张学清 蒋金正 聂宇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18期2227-2230,共4页
反是临床常见的错颌畸形,可严重损害患者的咀嚼功能和颅面部发育,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日趋严重。反分为前牙反和后牙反,两种反对于牙槽骨形态有不同的影响。在矫形过程中,牙齿的位置变化主要取决于牙槽骨的重塑。全面了解反影响牙槽骨形态... 反是临床常见的错颌畸形,可严重损害患者的咀嚼功能和颅面部发育,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日趋严重。反分为前牙反和后牙反,两种反对于牙槽骨形态有不同的影响。在矫形过程中,牙齿的位置变化主要取决于牙槽骨的重塑。全面了解反影响牙槽骨形态的相关因素,有助于临床医师更好地理解错颌畸形的发病原因,为患者的预防及治疗策略的制订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颌畸形 前牙反 后牙反 牙槽骨形态 锥形束CT
下载PDF
不同内收策略对青少年上颌切牙正畸中牙槽骨形态变化的影响
12
作者 娄欣 王明洁 殷艺嘉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21期41-43,52,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内收策略对青少年上颌切牙正畸中牙槽骨形态变化的影响。方法:将青少年正畸内收上切牙患者100例(100颗牙)依据内收方式分为倾斜内收组和控根内收组,各50例(50颗牙)。统计分析2组上颌切牙内收情况、牙槽骨变化、骨密度变化... 目的:分析不同内收策略对青少年上颌切牙正畸中牙槽骨形态变化的影响。方法:将青少年正畸内收上切牙患者100例(100颗牙)依据内收方式分为倾斜内收组和控根内收组,各50例(50颗牙)。统计分析2组上颌切牙内收情况、牙槽骨变化、骨密度变化。结果:倾斜内收组患者的IE-MP、LAI-PP变化值和L2、L3、P3、T3变化量均大于控根内收组,RA-MP变化值和L1、P1、P2、T1、T2变化量均小于控根内收组(P<0.05)。结论:倾斜内收方式下腭侧牙槽嵴区、唇侧根尖区和控根内收方式下腭侧牙根部均为青少年正畸内收上切牙牙槽骨吸收的高风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正畸内收上切牙 倾斜内收 控根内收 牙槽骨形态
下载PDF
成人骨性Ⅱ类高角开[牙合]患者上下切牙区牙槽骨形态的三维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伍春兰 唐华 陈军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4期426-432,共7页
目的运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对成人骨性Ⅱ类高角开[牙合]患者上下切牙区的牙槽骨形态进行研究分析。方法筛选成人骨性Ⅱ类高角正畸治疗前患者58例(前牙开[牙合]29例、正常覆[牙合]29例),利用Dolphin软件测量上下切牙区牙槽骨高... 目的运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对成人骨性Ⅱ类高角开[牙合]患者上下切牙区的牙槽骨形态进行研究分析。方法筛选成人骨性Ⅱ类高角正畸治疗前患者58例(前牙开[牙合]29例、正常覆[牙合]29例),利用Dolphin软件测量上下切牙区牙槽骨高度和牙槽骨厚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开[牙合]组与对照组在切牙区牙槽骨形态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舌/腭侧的牙槽骨厚度及牙槽骨高度上,开[牙合]患者多个切牙位点处的舌/腭侧及根尖处的牙槽骨厚度较薄、牙槽骨高度较低;Pearson检验显示覆[牙合]与舌/腭侧牙槽骨高度呈负相关,与牙槽骨厚度呈正相关。结论成人骨性Ⅱ类高角开[牙合]患者切牙区的舌/腭侧牙槽骨厚度较薄、高度较低,矫治该类患者时应谨慎切牙过度的舌向移动,并注意转矩的控制,以避免牙周组织及牙根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开[牙合] 切牙 牙槽骨形态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用于骨性Ⅲ类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牙周安全性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嘉怡 郭润智 李巍然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22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与系统综述评价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用于骨性Ⅲ类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中牙槽骨形态和牙周软组织的变化。方法对六个中英文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筛选骨性Ⅲ类患者正颌术前正畸采用牙周辅助加速的成骨正畸(periodontal ... 目的通过Meta分析与系统综述评价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用于骨性Ⅲ类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中牙槽骨形态和牙周软组织的变化。方法对六个中英文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筛选骨性Ⅲ类患者正颌术前正畸采用牙周辅助加速的成骨正畸(periodontal accelerated osteogenic orthodontics,PAOO)并评价牙周软硬组织变化的纵向研究,对纳入的研究结果(牙槽骨厚度、高度和牙周软组织变化)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本综述共纳入11篇研究。相比于未行PAOO的患者,PAOO治疗后患者下前牙唇侧牙槽骨厚度显著增加(根中部增加1.15 mm,P=0.02;根尖部增加1.57 mm,P<0.001,根颈部增加0.36 mm,P=0.26)。PAOO治疗后,患者下前牙唇侧牙槽骨高度无明显下降,但未行PAOO的患者正畸治疗后唇侧牙槽骨高度出现降低,二组唇侧骨吸收高度差平均为2.88 mm(P<0.001)。软组织方面,PAOO术后角化龈宽度显著增加,探诊深度无显著差异,未发生显著的牙龈退缩。结论PAOO技术应用于骨性Ⅲ类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患者可以增宽角化龈宽度,增加下前牙唇侧根中部和根尖部牙槽骨厚度,较好地维持下前牙唇侧牙槽骨高度及根颈部骨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 骨性Ⅲ类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牙槽骨形态 牙周安全性
原文传递
牙槽突裂区周围牙槽骨形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晓宇 陈振琦 《口腔医学》 CAS 2019年第7期645-650,共6页
我国是唇腭裂的高发国家,大多数唇腭裂患者同时患有牙槽突裂。有研究显示裂隙区邻近牙的牙槽骨水平较低;同时,植骨术前正畸治疗有可能导致已经降低的牙槽骨水平继续吸收。所以明确近牙槽突裂区牙牙槽骨形态,对于把握术前正畸治疗牙齿移... 我国是唇腭裂的高发国家,大多数唇腭裂患者同时患有牙槽突裂。有研究显示裂隙区邻近牙的牙槽骨水平较低;同时,植骨术前正畸治疗有可能导致已经降低的牙槽骨水平继续吸收。所以明确近牙槽突裂区牙牙槽骨形态,对于把握术前正畸治疗牙齿移动的限度有重要意义。锥形束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在牙槽骨的定量研究中表现出很好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相比传统二维的根尖片有着巨大的优势。本文就牙槽突裂区周围的牙槽骨形态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突裂 CBCT 牙槽骨形态
下载PDF
替牙期骨性Ⅲ类患者上前牙牙槽骨形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6
作者 梁舒然 王凡 +1 位作者 常荍 白玉兴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270-273,共4页
目的评估替牙期骨性Ⅲ类患者上前牙区牙槽骨形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替牙期骨性Ⅲ类患者48例,基于治疗前的锥体束CT(CBCT),测量上颌中切牙和侧切牙唇舌侧的牙槽骨厚度和高度,测量牙齿长度、前牙倾斜度、下颌平面角。结果上颌中... 目的评估替牙期骨性Ⅲ类患者上前牙区牙槽骨形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替牙期骨性Ⅲ类患者48例,基于治疗前的锥体束CT(CBCT),测量上颌中切牙和侧切牙唇舌侧的牙槽骨厚度和高度,测量牙齿长度、前牙倾斜度、下颌平面角。结果上颌中切牙舌侧牙槽骨厚度为(3.34±1.33)mm,上颌中切牙唇侧牙槽骨厚度为(1.24±0.51)mm,上颌中切牙舌侧牙槽嵴顶距釉牙骨质距离(1.30±0.89)mm,上颌侧切牙唇侧牙槽嵴顶距釉牙骨质距离(1.68±0.88)mm。上中切牙舌侧牙槽骨厚度、唇侧牙槽骨高度与切牙唇倾度负相关,上切牙唇侧牙槽骨厚度与牙齿长度和下颌平面角负相关。结论替牙期骨性Ⅲ类患者上切牙唇侧牙槽骨较薄,附着高度较低,舌侧牙槽骨较厚、附着高度较高。上切牙牙槽骨形态与切牙唇倾度、牙齿长度、下颌平面角均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前牙 牙槽骨形态 骨性Ⅲ类 锥体束CT
下载PDF
成人低角型骨性Ⅱ类错[牙合]上前牙区牙槽骨形态的CBCT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田雅兰 孙景璐 李洪发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9年第3期126-128,129,130,共5页
目的通过锥形束计算机成像(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对成人低角型骨性Ⅱ类错[牙合]上前牙区牙槽骨形态结构进行分析,探讨其与切牙唇倾度之间的相关性,为正畸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60例成人低角型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 目的通过锥形束计算机成像(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对成人低角型骨性Ⅱ类错[牙合]上前牙区牙槽骨形态结构进行分析,探讨其与切牙唇倾度之间的相关性,为正畸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60例成人低角型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为实验组,个别正常[牙合]20例为对照组,拍摄CBCT,分别对上前牙区牙槽骨形态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并将实验组根据上中切牙唇倾度的不同进行分组整理分析。结果实验组上前牙区唇腭侧牙槽骨厚度及高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切牙唇倾度与上切牙区腭侧根尖牙槽骨厚度和根尖处牙槽骨总厚度呈现负相关,与唇侧牙槽嵴顶与釉牙骨质界距离呈现正相关(P<0.05)。结论成人低角型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上前牙区牙槽骨厚度和高度均低于个别正常[牙合];成人低角型骨性Ⅱ类错[牙合]上切牙区牙槽骨厚度及高度与切牙唇倾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上尖牙牙槽骨厚度及高度与切牙唇倾度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低角型 骨性Ⅱ类错[牙合] 牙槽骨形态特征 CBCT
原文传递
青少年正畸上颌切牙不同内收方式对牙槽骨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谢勤 林珊 +1 位作者 林立 李多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0-294,共5页
目的 :探讨青少年正畸上颌切牙不同内收方式对牙槽骨形态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8年6月—2019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颌骨前突畸形82例患者的328颗上颌切牙,135颗切牙纳入倾斜内收组,193颗切牙纳入控根内收组。拍摄锥形束CT... 目的 :探讨青少年正畸上颌切牙不同内收方式对牙槽骨形态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8年6月—2019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颌骨前突畸形82例患者的328颗上颌切牙,135颗切牙纳入倾斜内收组,193颗切牙纳入控根内收组。拍摄锥形束CT(CBCT),测量患者上颌切牙内收情况及牙槽骨高度、厚度、骨密度变化。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倾斜内收组治疗后上颌切牙切缘至腭中垂面长度(IE-MP)、上颌切牙长轴与腭平面后下角(LAI-PP)变化值显著大于控根内收组(P<0.05),倾斜内收组上颌切牙根尖至腭中垂面长度(RA-MP)变化值显著小于控根内收组(P<0.05)。倾斜内收组治疗后L1、L2、L3、P1、T1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P2、P3、T2、T3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控根内收组治疗后L1、L2、L3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P1、P2、P3、T1、T2、T3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倾斜内收组治疗前、治疗后的L2、L3、P3、T3变化量显著高于控根内收组(P<0.05),倾斜内收组治疗前、治疗后的L1、P1、P2、T1、T2变化量显著低于控根内收组(P<0.05)。2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的上、下颌牙槽骨骨密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上颌切牙大范围内收时,倾斜内收组唇侧根尖区、腭侧牙槽嵴区及控根内收组腭侧牙根颈部均为牙槽骨吸收高风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上颌切牙 控根内收 倾斜内收 牙槽骨形态
下载PDF
骨性Ⅰ类与骨性Ⅲ类上颌腭侧错位侧切牙牙槽骨形态及冠根形态的CBCT研究
19
作者 余岭 司超 +4 位作者 许竞予 叶素荣 叶子桐 唐倩 杨陆一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36-641,共6页
目的:研究骨性Ⅰ类与骨性Ⅲ类上颌腭侧错位的侧切牙牙槽骨形态及冠根形态的特点。方法:纳入骨性Ⅰ类(0≤ANB≤4°)与骨性Ⅲ类(ANB<0°)符合纳入标准伴上颌侧切牙腭侧错位患者CBCT资料各50例,测量上颌腭侧错位侧切牙唇侧、腭... 目的:研究骨性Ⅰ类与骨性Ⅲ类上颌腭侧错位的侧切牙牙槽骨形态及冠根形态的特点。方法:纳入骨性Ⅰ类(0≤ANB≤4°)与骨性Ⅲ类(ANB<0°)符合纳入标准伴上颌侧切牙腭侧错位患者CBCT资料各50例,测量上颌腭侧错位侧切牙唇侧、腭侧牙槽骨厚度、以及冠长、根长、冠根角并计算冠根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性Ⅰ类患者T1-T5平面与骨性Ⅲ类患者T1-T6平面牙根明显偏唇侧(P<0.01);骨性Ⅲ类患者唇侧牙槽骨厚度在T1-T3界面明显大于骨性Ⅰ类(P<0.01);骨性Ⅲ类患者冠根角明显小于骨性Ⅰ类(P<0.01);骨性Ⅰ类与Ⅲ类错患者冠根形态与牙槽骨形态有不同程度相关性(P<0.05)。结论:骨性Ⅰ类与骨性Ⅲ类腭侧错位上颌侧切牙唇侧牙槽骨普遍偏薄并且骨性Ⅲ类错患者冠根成角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侧错位 上颌侧切牙 牙槽骨形态 冠根形态
下载PDF
前牙区牙槽骨形态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许子悦 钱玉芬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681-684,共4页
正畸治疗中的牙齿移动有赖于牙槽骨的改建,研究影响牙槽骨形态的相关因素,有利于临床医生了解错畸形的的病因机制,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前牙区牙槽骨形态可能与前牙区牙周牙龈生物型、骨面型、前牙唇倾度、前牙拥挤度、年龄、性... 正畸治疗中的牙齿移动有赖于牙槽骨的改建,研究影响牙槽骨形态的相关因素,有利于临床医生了解错畸形的的病因机制,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前牙区牙槽骨形态可能与前牙区牙周牙龈生物型、骨面型、前牙唇倾度、前牙拥挤度、年龄、性别、舌体体积和舌体压力等因素相关。文章就前牙区牙槽骨形态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骨形态 错畸形 骨面型 舌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