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以物理实验为例 被引量:11
1
作者 齐玉香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279-280,共2页
其实许多初中科学知识都可以和生活联系起来,物理也是从生活中延伸出来的一门学科。在新课程的要求下,物理实验教学要求做到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关键词 初中物理实验 生活实际 结合
下载PDF
法的渊源的价值实现 被引量:10
2
作者 周旺生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0-27,共8页
实现法的渊源价值,先要认知法的渊源价值。在自觉和自发两种法的渊源价值实现形式中,注重以法的渊源价值理念推助法的渊源价值实现,而不是盲目或被动地将法的渊源转换为法,应为法律人的努力方向。法的渊源的价值实现,应适合社会的需要... 实现法的渊源价值,先要认知法的渊源价值。在自觉和自发两种法的渊源价值实现形式中,注重以法的渊源价值理念推助法的渊源价值实现,而不是盲目或被动地将法的渊源转换为法,应为法律人的努力方向。法的渊源的价值实现,应适合社会的需要。社会生活有民间自治型和国家管理型之分,但其关联是无以割裂的,传统法的渊源理论或偏重于前者,如科克、布莱克斯通和卡特的理论,或偏重于后者,如霍布斯、边沁和奥斯汀的理论,因而都不足为训。不是所有法的渊源都适合转化为法,法律人应善于选择那些健康、向上且同法的特质相吻合的法的渊源,予以提炼、整合和改造制作,以形成良法美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的渊源价值 实际生活 良法美制 价值理念 渊源 社会生活 国家管理 法律人 实现法 认知法
原文传递
关于“气质”概念的心理学涵义和现实涵义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娟 《安康师专学报》 2005年第2期5-7,共3页
气质是一个在心理学和现实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的概念, 但在专门的学术研究和现实生活中,它的涵义却有很大的差别。分析了气质在两种不同环境中的涵义, 以及两种涵义之间的关系, 最后论述了如何科学理性的对待两者。
关键词 气质 性格 心理学 现实生活
下载PDF
“实际性”(Faktizität)的三重内涵——论海德格尔超越“事实性”(Sachlichkeit)的道路 被引量:1
4
作者 吴三喜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94-102,共9页
海德格尔的早期弗莱堡阶段(1919-1923年)是其思想最富创造性的阶段之一。该阶段的核心主题就是“实际性”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际性的内涵经历了三重变化:最早是作为体验或本有事件的实际性,中间经过作为实际生命的实际性,最后完结... 海德格尔的早期弗莱堡阶段(1919-1923年)是其思想最富创造性的阶段之一。该阶段的核心主题就是“实际性”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际性的内涵经历了三重变化:最早是作为体验或本有事件的实际性,中间经过作为实际生命的实际性,最后完结于作为此在之存在特征的实际性,或说作为以其存在特征而得到打量的此在的实际性。在实际性的这三重内涵之中,海德格尔的刻画均突显着一个关键问题,即实际性不是事实性(或“事物性”-Tatsächlichkeit、“物性”-Dinghaftigkeit),实际性乃是对事实性的超越。但这种超越不是一种简单的超出,对事实性简单超出的结果仍然停留于“事实之域”(Sachsphäre)。实际性对事实性的超越突显了两者“现实性”(Wirklichkeit)方式的差异。海德格尔的这一观点受到洛采有关现实性方式的思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实际性 体验 实际生命 此在 事实性 洛采
下载PDF
现实生活中的人之歌——杰尔查文的诗歌创作 被引量:2
5
作者 曾思艺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58-63,共6页
杰尔查文是俄国第一个真正的诗人,其诗歌超越了此前俄国古典主义的对现实生活所取的排斥态度。杰尔查文诗歌奠定了俄罗斯诗歌后来发展的各个方向,形成了现实生活中人之歌这一显著特征,表现为:炽烈的公民精神;抒情的哲理诗歌;俄国的自然... 杰尔查文是俄国第一个真正的诗人,其诗歌超越了此前俄国古典主义的对现实生活所取的排斥态度。杰尔查文诗歌奠定了俄罗斯诗歌后来发展的各个方向,形成了现实生活中人之歌这一显著特征,表现为:炽烈的公民精神;抒情的哲理诗歌;俄国的自然风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生活 杰尔查文 诗歌创作 俄国 公民精神 抒情 哲理诗歌
下载PDF
在仕与不仕之间——李渔弃举原因新探 被引量:1
6
作者 魏琛琳 袁楚林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6-92,共7页
李渔放弃举业的原因,过往学者各有说法,最有代表性的为“战乱说”“强仕说”“天命说”和“性格说”。但研究发现这些说法存在一定局限:首先,过于强调单个因素,忽略了李渔心态的复杂。其次,这些说法都通过讨论李渔入清后的弃举经历得出... 李渔放弃举业的原因,过往学者各有说法,最有代表性的为“战乱说”“强仕说”“天命说”和“性格说”。但研究发现这些说法存在一定局限:首先,过于强调单个因素,忽略了李渔心态的复杂。其次,这些说法都通过讨论李渔入清后的弃举经历得出,并未提及李渔在入清之前已经形成的不仕之心。但通过其诗、词、文、小说等著作可以发现,李渔在入清前和入清后放弃应举的原因并不相同。是故讨论李渔的弃举问题应对入清前和入清后两个阶段分别加以考察。引证李渔的作品及当时文献,可见其不仕心态的变化和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渔 不仕 个人心态 社会身份 实际生活
下载PDF
浅议中庸之道 被引量:1
7
作者 和建明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09年第6期108-110,共3页
中庸是孔子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是一种有关现实生活的处世之道。实施中庸之道,避免过激和片面性,有助于各种社会关系的改善和问题的正确处理。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已经不是如何维持自己的生存,而是怎样处理各式各样... 中庸是孔子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是一种有关现实生活的处世之道。实施中庸之道,避免过激和片面性,有助于各种社会关系的改善和问题的正确处理。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已经不是如何维持自己的生存,而是怎样处理各式各样的人际关系,怎样保持自己心灵的宁静和心态的平稳。创建和谐社会,急需要中庸之道的滋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之道 现实生活 和谐社会 相互关系
下载PDF
提高81D柴油机水泵轴连轴承可靠性研究
8
作者 徐金生 《柴油机设计与制造》 2011年第3期27-31,共5页
针对81D柴油机水泵选用与29D柴油机水泵同型号轴连轴承用户中发生轴连轴承早期磨损漏水问题,通过借鉴36D柴油机水泵选用29D柴油机水泵轴连轴承用户故障率高的改进经验,展开对29D、36D及81D水泵轴连轴承的理论寿命进行校核,改进水泵轴连... 针对81D柴油机水泵选用与29D柴油机水泵同型号轴连轴承用户中发生轴连轴承早期磨损漏水问题,通过借鉴36D柴油机水泵选用29D柴油机水泵轴连轴承用户故障率高的改进经验,展开对29D、36D及81D水泵轴连轴承的理论寿命进行校核,改进水泵轴连轴承设计并通过台架试验及用户验证,解决了81D水泵轴连轴承早期磨损漏水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水泵 轴连轴承 理论寿命 实际寿命
下载PDF
海德格尔前期思想中的历史实在论问题
9
作者 吴三喜 张文琦 《前沿》 2018年第2期44-50,共7页
历史实在论作为一种特殊的实在论立场,探讨的是有关历史之物的实在性问题。二十世纪初历史意识的兴盛促成了海德格尔对历史实在论问题的关注和探讨。海德格尔首先用实际性的解释学来解构历史实在论立场,指明历史之物本真的显明方式不是... 历史实在论作为一种特殊的实在论立场,探讨的是有关历史之物的实在性问题。二十世纪初历史意识的兴盛促成了海德格尔对历史实在论问题的关注和探讨。海德格尔首先用实际性的解释学来解构历史实在论立场,指明历史之物本真的显明方式不是派生性的理论认识,而必须是作为实际生命自身观审方式的解释学。由此海德格尔将历史实在论还原进更为源初的历史现象学领域,表明真正的历史之物不是历史实在论把握的僵硬的历史实在,而是与实际生命一同在场的活生生的直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之物 实际生命 解释学 现象学 海德格尔
原文传递
职高“函数”教学探究
10
作者 杨学映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238-239,共2页
要让部分职高生不再为学习"函数"知识烦恼,从本质上提升数学教学水平,必须立足于职高生实际,创造性地进行教材整合与教法创新,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引领职高生进入教师科学合理设计的数学学习情景中,搭建便于教师操作、适宜职高... 要让部分职高生不再为学习"函数"知识烦恼,从本质上提升数学教学水平,必须立足于职高生实际,创造性地进行教材整合与教法创新,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引领职高生进入教师科学合理设计的数学学习情景中,搭建便于教师操作、适宜职高生心理特点的数学教学平台、让职高数学教学走进生活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高 函数 生活实际
下载PDF
主流话语笼罩下的私人化叙事——丁玲、张辛欣创作比较论
11
作者 石万鹏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4-47,共4页
丁玲、张辛欣早期创作所采用的是一种私人化的叙事方式 ,这种迥异于主流话语的小说 ,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这一创作状态并未继续下去 ,很快便被处于社会政治文化中心的主流话语所遮蔽。在她们从抒写“一己体验”而转向直面“众生相”的... 丁玲、张辛欣早期创作所采用的是一种私人化的叙事方式 ,这种迥异于主流话语的小说 ,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这一创作状态并未继续下去 ,很快便被处于社会政治文化中心的主流话语所遮蔽。在她们从抒写“一己体验”而转向直面“众生相”的变化中 ,我们可以感觉得到主流意识形态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在她们的创作转变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话语 私人化叙事 一己体验 现实生活
下载PDF
当爱情遭遇现实的样子——探析路遥小说的爱情世界
12
作者 马芳芳 严运桂 刘海秀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30-36,共7页
路遥以他平铺直叙的风格,本色朴实的语言,深刻动人的心理剖析塑造了一个真实、独特的爱情世界。他的《平凡的世界》《人生》中的爱情故事也是现实主义观照下的人生内容。路遥所述的爱情故事可分为三类,即生涩朦胧的爱情,镜花水月似的理... 路遥以他平铺直叙的风格,本色朴实的语言,深刻动人的心理剖析塑造了一个真实、独特的爱情世界。他的《平凡的世界》《人生》中的爱情故事也是现实主义观照下的人生内容。路遥所述的爱情故事可分为三类,即生涩朦胧的爱情,镜花水月似的理想的爱情,务实凡俗的生活爱情等,但无论哪种爱情都不敌真实残酷的现实,它们在苦难残缺的现实面前,演绎成了一幕幕的爱情悲剧。由此可看路遥的爱情观:脱离现实去谈爱情是不切实际的,真正的爱情要经得起现实与生活的过滤。生活有多少苦难,爱情就有多少磨难!路遥的爱情描写也融入了他自己的人生经验与审美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遥小说 爱情观 现实生活
下载PDF
现实的飘零、灵明的超脱——三毛幻化意识的解读
13
作者 李影辉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95-97,共3页
一个懂得拥抱爱和追寻自由的女子,一个重视灵性高于一切的女子,一个远居沙漠勇于挑战漂泊的女子,前世的坎坷与羁绊终不能打败她高傲的灵魂。走进三毛的世界,感受她独特的生活方式,走进她再创造作品的世界,感受她的幻化自我的魅力,从琐... 一个懂得拥抱爱和追寻自由的女子,一个重视灵性高于一切的女子,一个远居沙漠勇于挑战漂泊的女子,前世的坎坷与羁绊终不能打败她高傲的灵魂。走进三毛的世界,感受她独特的生活方式,走进她再创造作品的世界,感受她的幻化自我的魅力,从琐碎的语言中,搜寻三毛完整的自我拯救的灵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毛 现实生活 幻化意识
下载PDF
范式转换与道德生活史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关健英 《伦理学研究》 2007年第1期94-96,105,共4页
伦理学就是一种生活观。伦理思想史的研究需要范式的转换,即由思想史转向道德生活史,研究社会变迁视野中的道德变迁,研究具体历史条件下的社会伦理关系,研究民众层面的日常道德生活。
关键词 范式转换 描述伦理学 道德变迁 伦理关系 道德生活
下载PDF
儒家传统伦理与现实生活的分化 被引量:4
15
作者 易小明 《伦理学研究》 2007年第1期97-102,共6页
儒家传统伦理与现实生活的分离已是不争的事实,这既使儒家传统伦理因离开现实生活的支持而显得空乏,又使现实生活因离开传统伦理的规范而零乱失序。对此,必须创建新的道德体系来进行规范引导。新的道德体系应当是现实适应性、合理超越... 儒家传统伦理与现实生活的分离已是不争的事实,这既使儒家传统伦理因离开现实生活的支持而显得空乏,又使现实生活因离开传统伦理的规范而零乱失序。对此,必须创建新的道德体系来进行规范引导。新的道德体系应当是现实适应性、合理超越性与世界开放性的内在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传统伦理 现实生活 分化
下载PDF
关于法律权威性问题的哲学思考
16
作者 黎玉琴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38-41,共4页
把法律权威丧失的原因归结为法律信仰的失落不失深刻,但也存在着用法律权威之丧失解释法律信仰之失落这种循环论证的可能。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法律信仰缺失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我们的文化传统促成了法律边缘化;二是我们的现代法律理... 把法律权威丧失的原因归结为法律信仰的失落不失深刻,但也存在着用法律权威之丧失解释法律信仰之失落这种循环论证的可能。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法律信仰缺失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我们的文化传统促成了法律边缘化;二是我们的现代法律理论导致了对法律的误读;三是现实生活中有法不依对人们法律信心的严重打击,要重建法律的权威性,必须是遵从由生活到制度的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权威 信仰 实际生活过程 法治模式
下载PDF
人的现实生活:法治生长的土壤
17
作者 李友谊 于秀艳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82-84,共3页
法治植根于人的现实生活,以人的现实生活为坚实的源头和肥沃的土壤。法治必然反映人的现实生活的需求。人在现实生活中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是法治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法治只有扎根于人的现实生活才能走向理想,才能导引现实的人走向理想... 法治植根于人的现实生活,以人的现实生活为坚实的源头和肥沃的土壤。法治必然反映人的现实生活的需求。人在现实生活中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是法治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法治只有扎根于人的现实生活才能走向理想,才能导引现实的人走向理想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现实生活 植根 理想生活
下载PDF
依法治国背景下提高中职生法律课实效性探析
18
作者 项丽君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6年第5期120-123,共4页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法律课是中职学校开设的很重要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对于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认知水平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只有紧...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法律课是中职学校开设的很重要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对于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认知水平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只有紧密的联系生活实际,产生实效,学为所用,才能让法律知识为中职生的成长保驾护航。本文主要针对中职生的性格和心理特点从五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职生 联系生活实际 实效性
下载PDF
论哲学层面的理念与表征
19
作者 陈文殿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26,共4页
哲学是人类存在方式的精神自觉 ,以在思维中最具体的方式表现人类的现实生活。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则是人之本性在哲学上的理性抽象和升华。哲学关注的理念与哲学表征关注的方式就是生活着的人类作为生活的主体对... 哲学是人类存在方式的精神自觉 ,以在思维中最具体的方式表现人类的现实生活。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则是人之本性在哲学上的理性抽象和升华。哲学关注的理念与哲学表征关注的方式就是生活着的人类作为生活的主体对自己的实践———文化的存在方式的最高反思。哲学与人类的本性及存在方式的关系是不变的 ,每一历史时代的问题却是不同的。哲学应当变换其表征方式 ,深刻地揭示出人类存在方式和现实生活中的新问题。哲学与时俱进 ,就表现为哲学的问题意识与话语范式要有自己的时代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理念 表征 存在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