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平天国战争对近代人口影响的再估计——基于历史自然实验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楠 林矗 《经济学(季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25-1346,共22页
本文利用唯一的清代人口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倍差模型对太平天国战争与人口损失的因果关系进行考察。本文发现,太平天国战争对近代人口变化有显著影响,受战争影响的区域与非战争区域相比年均人口增长减少35‰左右。即使在控制经济条件等因... 本文利用唯一的清代人口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倍差模型对太平天国战争与人口损失的因果关系进行考察。本文发现,太平天国战争对近代人口变化有显著影响,受战争影响的区域与非战争区域相比年均人口增长减少35‰左右。即使在控制经济条件等因素,以及采用工具变量进行考察的情况下,该结果依然显著。本文不仅揭示了太平天国战争对近代人口损失的净影响,对现有估计进行了修正,同时也丰富了有关中国在19世纪是否存在马尔萨斯陷阱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 太平天国 人口损失
原文传递
试论团练大臣与双重统治格局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研 牛贯杰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9-74,共16页
团练大臣是19世纪中期中国传统双重统治格局受到重大挑战和清廷调整统治结构、重建统治秩序过程中的产物。团练大臣在有清二百余年中只存在了十年左右,但其发端、定型、演变,以及最终被取消的过程,却反映了双重统治格局中上下层统治相... 团练大臣是19世纪中期中国传统双重统治格局受到重大挑战和清廷调整统治结构、重建统治秩序过程中的产物。团练大臣在有清二百余年中只存在了十年左右,但其发端、定型、演变,以及最终被取消的过程,却反映了双重统治格局中上下层统治相互间的关联与斗争、力量对比的变化、发展的多元走向和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对团练大臣和其时双重统治格局的研究探讨,为人们认识中国传统社会的运转方式、固有道路及发展趋势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样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练大臣 太平天国 社会史
下载PDF
太平天国运动对河南社会的冲击 被引量:3
3
作者 顾健娣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86-93,共8页
太平天国运动推动了河南社会的对抗,其中主要的社会对抗有:捻军起义,连庄会起事,教军起义和兵变。太平军和捻军攻占了许多城池,不少官吏被杀或逃亡,地主、富商被杀被抢更是难以计数,人民的生活也遭受极大的影响。战后,河南地方政府为了... 太平天国运动推动了河南社会的对抗,其中主要的社会对抗有:捻军起义,连庄会起事,教军起义和兵变。太平军和捻军攻占了许多城池,不少官吏被杀或逃亡,地主、富商被杀被抢更是难以计数,人民的生活也遭受极大的影响。战后,河南地方政府为了稳定社会秩序,重新恢复统治,采取了一些善后措施,但效果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天国运动 河南 社会 捻军 社会秩序 社会影响
下载PDF
太平天国战争后浙江省开化县的血吸虫病与移民 被引量:6
4
作者 顾维方 李玉尚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2-114,共13页
开化县是典型的山丘型血吸虫病疫区,也是浙西山区血吸虫病流行时间最早、最严重的地区。该县钉螺沿境内池淮溪、马金溪、龙山溪、马尪溪四条主要溪流分布,并在各溪流中形成自上而下由点状到线状的扩散趋势。开化县的血吸虫病在太平天国... 开化县是典型的山丘型血吸虫病疫区,也是浙西山区血吸虫病流行时间最早、最严重的地区。该县钉螺沿境内池淮溪、马金溪、龙山溪、马尪溪四条主要溪流分布,并在各溪流中形成自上而下由点状到线状的扩散趋势。开化县的血吸虫病在太平天国战争以后开始大规模的流行。移民在该县历史上不仅是血吸虫病的受害者,同时也为血吸虫病的流行提供了新宿主,造就了该县长达百余年的血吸虫病流行史。与此前自发、零散的移民活动相比,20世纪50、60年代由政府组织的新安江水库移民大量感染急性血吸虫病是开化县历史上血吸虫病与移民关系的一次集中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天国战争 开化县 血吸虫病 移民
原文传递
晚清江南望族的修谱动员——以《申报》为中心 被引量:6
5
作者 康健 郭睿君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7-145,共9页
咸同兵燹对近代中国江南社会经济和宗族秩序造成重大冲击的同时,也为江南望族重建宗族秩序提供了新的契机。战乱之后,江南望族纷纷在《申报》上刊登修谱广告,掀起修谱动员热潮,试图通过续修族谱来重建宗族秩序。修谱广告内容丰富,尤以... 咸同兵燹对近代中国江南社会经济和宗族秩序造成重大冲击的同时,也为江南望族重建宗族秩序提供了新的契机。战乱之后,江南望族纷纷在《申报》上刊登修谱广告,掀起修谱动员热潮,试图通过续修族谱来重建宗族秩序。修谱广告内容丰富,尤以修谱类型、谱资来源、修谱要求、通讯地址、谱局和落款等内容为主。虽然在近代化早期,由于战争影响和报纸阅读群体的限制,致使短期内修谱动员效果不佳,但从长时段来看,仍有不少宗族通过这种方式完成修谱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天国起义 《申报》 修谱动员 江南望族
下载PDF
太平天国时期的荡口镇 被引量:5
6
作者 贾熟村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117-119,共3页
荡口镇是一个繁华的大市镇,华氏是其中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家族。在太平天国那个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的时期,华翼纶组织团练,众至数万人,与太平军对抗,受到清政府表彰。荡口镇成了太平天国统治区域的独立王国。荡中镇是太平天国时期一... 荡口镇是一个繁华的大市镇,华氏是其中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家族。在太平天国那个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的时期,华翼纶组织团练,众至数万人,与太平军对抗,受到清政府表彰。荡口镇成了太平天国统治区域的独立王国。荡中镇是太平天国时期一个很值得研究的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荡口镇 华翼纶 太平天国 李鸿章 淮军
下载PDF
太平天国运动对扬州衰落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薛冠愚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71-75,共5页
太平天国运动对以扬州为代表的传统工商业城市在近代以来的衰落有着重要影响。太平天国运动使得扬州彻底丧失了运河的交通优势,阻断了长江航运,从而打击了两淮盐业和其它商业部门,战乱严重破坏了城市本身,对扬州城中资本最为雄厚的徽商... 太平天国运动对以扬州为代表的传统工商业城市在近代以来的衰落有着重要影响。太平天国运动使得扬州彻底丧失了运河的交通优势,阻断了长江航运,从而打击了两淮盐业和其它商业部门,战乱严重破坏了城市本身,对扬州城中资本最为雄厚的徽商打击巨大,还成为上海崛起的契机,造就了扬州衰落的外部原因。太平天国运动成为扬州走向衰落的重要转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天国 传统工商业城市 扬州衰落
下载PDF
清代咸同年间广东捐输收支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许存健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3-46,共14页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清廷最初寄希望于通过捐输筹措饷银,下令京师和外省开办捐输。广东省的捐输包括捐监生、贡生,捐实官,捐封典、职衔,官员捐输等多种形式,清廷要求解送的京米折价银也通过捐输筹措。咸丰初期的捐输收入大部分根据户部...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清廷最初寄希望于通过捐输筹措饷银,下令京师和外省开办捐输。广东省的捐输包括捐监生、贡生,捐实官,捐封典、职衔,官员捐输等多种形式,清廷要求解送的京米折价银也通过捐输筹措。咸丰初期的捐输收入大部分根据户部要求协济战区省份,少量作为京饷解送户部。咸丰四年(1854)五月广东设立军需局后,捐输接济团练直接拨解军需局,清廷难以染指。广东省因富户较多,收捐数额巨大,捐输一度占广东军饷来源的约68%;同治时期,捐输与厘金在广东财政中所占的比重此消彼长,捐输最低只占军需经费的3.8%,而厘金高达52.6%。清代财政从以农业税为主的定额化体系,转变为以工商税为主的扩张型体系,捐输在其中起到了过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天国 广东 捐输 厘金
原文传递
太平天国战后的广东备荒仓储重建 被引量:3
9
作者 马幸子 《农业考古》 2018年第4期120-128,共9页
仓储是古代重要的备荒措施,为保障地方粮食安全,缓解灾荒危机发挥了重要作用。因咸丰年间战争的破坏,广东以常平仓、社仓、义仓为主体的备荒仓储体系几近瓦解。同光时期朝廷力图重振仓储,三仓格局出现较大变动。传统常平仓、社仓碍于形... 仓储是古代重要的备荒措施,为保障地方粮食安全,缓解灾荒危机发挥了重要作用。因咸丰年间战争的破坏,广东以常平仓、社仓、义仓为主体的备荒仓储体系几近瓦解。同光时期朝廷力图重振仓储,三仓格局出现较大变动。传统常平仓、社仓碍于形势已难恢复,反是义仓在积谷的背景下,倍受地方官绅推崇,成为同光时期的主导仓种。但是受经济和地方形势变化的影响,义仓的发展规模有限,灾害救济开始更多地依靠市场和地方慈善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备荒仓储 义仓 太平天国运动 广东 战后重建
下载PDF
建国以来基督教与近代中国重大政治事件研究评述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晓阳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0-168,共9页
从全球化的角度来讲,最早步入全球化进程的是宗教传播,尤其是基督教的世界性传播。基督教曾于唐元明清四次来华,它与近代中国重大政治事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和影响。在一个更为广大的社会认知视野中,基督教不仅被理解为一种宗教存在,亦... 从全球化的角度来讲,最早步入全球化进程的是宗教传播,尤其是基督教的世界性传播。基督教曾于唐元明清四次来华,它与近代中国重大政治事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和影响。在一个更为广大的社会认知视野中,基督教不仅被理解为一种宗教存在,亦被理解成为一种政治存在,一种意识形态存在。本文通过梳理教案和反洋教、基督教与太平天国、与义和团、非基督教运动四个与基督教有关的重大政治事件,对 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进行回顾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 近代中国政治 非基督教运动 太平天国
下载PDF
太平天国起义与千年王国 被引量:3
11
作者 蔡少卿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96-102,共7页
太平天国起义是一次有中国特色的基督教千年王国运动 ,它发生在洪秀全皈依基督教之后。洪秀全把基督教的千年王国论和基督教的平等思想作为武器 ,动员千百万贫苦农民向清朝封建统治者发起挑战 ,进行疾风暴雨式的斩妖杀魔战斗 ,在南京“... 太平天国起义是一次有中国特色的基督教千年王国运动 ,它发生在洪秀全皈依基督教之后。洪秀全把基督教的千年王国论和基督教的平等思想作为武器 ,动员千百万贫苦农民向清朝封建统治者发起挑战 ,进行疾风暴雨式的斩妖杀魔战斗 ,在南京“小天堂”建都 ,将天京视为新耶路撒冷 ,并设计出以《天朝田亩制度》为核心的千年王国建设蓝图。由于这套蓝图无法实现 ,加之清王朝和西方列强的联合镇压 ,这场中国式的基督教千年王国运动走向失败。千年王国运动不能摆脱农民受剥削受压迫的困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天国 基督教 千年王国
下载PDF
淮军民居建筑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甄新生 朱君 《山西建筑》 2005年第7期19-20,共2页
淮军建筑的水圩形式的布局方式 ,是惟一秉承中国古代城池建筑体系的民居 ,也是中国相对最为保守的民居建筑之一 ,提出淮军民居建筑实质是封建地主的庄园 ,是以宗族为主体的封建家族制的建筑军事堡垒。
关键词 淮军民居建筑 水圩 淮军 太平天国运动
下载PDF
白话、文言与方言:19世纪中期官话《圣经》译本的诞生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云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4-111,共18页
在晚清白话文书写中,由新教传教士所主持的官话《圣经》译本有着重要的意义:传教士对官话译本在实际传教工作中的定位与应用,不但可以反映出该时期他们对"白话"的认识,更可以折射出19世纪"白话"的实际使用范围、文... 在晚清白话文书写中,由新教传教士所主持的官话《圣经》译本有着重要的意义:传教士对官话译本在实际传教工作中的定位与应用,不但可以反映出该时期他们对"白话"的认识,更可以折射出19世纪"白话"的实际使用范围、文化声誉与社会地位。本文以19世纪中期的第一个新教官话《圣经》译本--南京官话《新约》的历史背景为主要研究对象,试图借助大英圣书公会的原始档案,梳理其诞生过程,进而探索官话译本、文言译本和方言译本在当时的不同定位与相互关系;而其间所体现的"官话"在晚清《圣经》汉译史上被逐步确认为"通用语"的过程,则可以进一步帮助我们对清末民初语文变革获得更为深入和全面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经》 南京官话译本 太平天国 百万新约计划 语体文
原文传递
太平天国运动与晚清政局关系浅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林 《菏泽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83-88,共6页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对华侵略日益扩大,西方的商品、文化潮水般涌入中国,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发生了急剧动荡和分化,从而造成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特殊环境;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晚清王朝,不仅导致了中央权力结构、地方士绅权力...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对华侵略日益扩大,西方的商品、文化潮水般涌入中国,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发生了急剧动荡和分化,从而造成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特殊环境;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晚清王朝,不仅导致了中央权力结构、地方士绅权力、督抚势力以及满汉官僚阶层力量对比的变化,而且对洋务运动的发生,辛亥革命的爆发和结局都有深远影响。一句话,独特的晚清政局造成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而太平天国运动又深深地影响了晚清政局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天国 督抚专权 晚清政局 满汉官僚 洋务运动
下载PDF
Urban Space and Civil War: Hefei, 1853-1854
15
作者 Tobie Meyer-Fong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2013年第4期469-492,共24页
Previous scholarship has made it abundantly clear that the Taiping War impacted urban hierarchies in the Yangzi delta region, wreaking havoc in economic, commercial, administrative, and cultural centers like Hangzhou,... Previous scholarship has made it abundantly clear that the Taiping War impacted urban hierarchies in the Yangzi delta region, wreaking havoc in economic, commercial, administrative, and cultural centers like Hangzhou, Suzhou, Yangzhou, Changzhou, and Wuxi, thereby hastening the rise of Shanghai. But how did this war affect cities beyond the core Jiangnan region? In a case study of the prefectural city of Hefei (Luzhou),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ways in which war led to the reconfiguration and reimagining of urban space, both through wartime destruction and the patronage of post-war reconstr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iping rebellion Hefei Luzhou Anhui province Li Hongzhang Zhou Bangfu wartime destruction urban space
原文传递
New Chinese Military History, 1839-1951: What's the Story?
16
作者 Charles W. Hayford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2018年第1期90-126,共37页
Since 1990, New Chinese Military History in the West has remedied scholarly neglect of Chinese warfare and changed the usual stories of modern China. These studies disproved Orientalist assumptions of a unique "Chine... Since 1990, New Chinese Military History in the West has remedied scholarly neglect of Chinese warfare and changed the usual stories of modern China. These studies disproved Orientalist assumptions of a unique "Chinese way of war" or a strategic culture that avoided aggressive confrontation. Scholars also challenge the assumption that Confucian immobility led to a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decisive defeat in the Opium Wars, First Sino-Japanese War, and Boxer War of 1900. In fact, Qing officials were quick and successful in creating a new military regime. New military histories of the warlords, the Sino-Japanese Wars, and the Chinese Civil War show that developing new types of warfare was central in creating the new nation. All these wars split the country into factions that were supported by outside powers: they were internationalized civil wars. The article also asks how the choice of terms, labels, and categories shapes interpretations and political messa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storiography New Military History New Chinese MilitaryHistory WAR warfare Opium Wars taiping rebellion Boxer Uprising Sino-Japanese War War of Resistance World War Two in Asia
原文传递
太平天国时期京米筹措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许存健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7-58,共12页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清政府在咸丰年间经历了三次漕运危机,分别是咸丰三年南方四省漕粮停运,咸丰六年江浙受灾、海运减少,咸丰十年太平军进占江浙,海运停滞。为了应对粮食减少的情况,户部一面减成支放、折钱支放以减少支出;一面加紧筹...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清政府在咸丰年间经历了三次漕运危机,分别是咸丰三年南方四省漕粮停运,咸丰六年江浙受灾、海运减少,咸丰十年太平军进占江浙,海运停滞。为了应对粮食减少的情况,户部一面减成支放、折钱支放以减少支出;一面加紧筹措补充,通过沿海省份采买、西部省份粜变仓谷,以及收回南方各省漕折银等权宜之计,勉强维持了收放的平衡。从筹措京米的过程可以看出,外省面对朝廷的谕旨,不仅要考虑政令执行的难易程度,还需要结合本省的财政状况,以及考虑镇压“匪乱”军饷的急迫程度,在完成中央政令和镇压“匪乱”之间达到新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天国 北京 粮食 漕运
下载PDF
晚清中央地方关系对市场分割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梁若冰 谢骐宇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4-159,共16页
构建统一市场是国家能力建设的重要一环,而政治权力分割对市场分割又有着关键性作用。以太平天国运动前后的大米市场作为考察对象,我们研究了晚清地方督抚的政治势力扩张带来的市场分割。依托米价数据与清末官员数据,构建了涵盖195个府... 构建统一市场是国家能力建设的重要一环,而政治权力分割对市场分割又有着关键性作用。以太平天国运动前后的大米市场作为考察对象,我们研究了晚清地方督抚的政治势力扩张带来的市场分割。依托米价数据与清末官员数据,构建了涵盖195个府的米价相对离差数据库与官员政治网络数据库,并通过DID回归分析发现:在太平天国运动后,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湘军与淮军势力崛起,显著扩大了湘军淮军督抚控制区与清政府控制区间的米价离差。在进一步对这种市场分割的长期影响进行分析时,我们利用IV-2SLS估计发现清代市场分割对民国的市场分割也具有显著的持续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中央地方关系 市场分割 政治割据 太平天国
原文传递
“底层眼光”下的战争书写——以梅尔清《躁动的亡魂:太平天国战争的暴力、失序与死亡》为中心 被引量:2
19
作者 崔岷 马维熙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3-122,共10页
梅尔清《躁动的亡魂:太平天国战争的暴力、失序与死亡》一书论述了太平天国战争战时的暴力与死亡以及战后的情感与记忆,无辜的平民是绝对的主角。凭借“底层眼光”这一视角,梅著走出了一条相对中立的太平天国战争研究路径。以余治、张... 梅尔清《躁动的亡魂:太平天国战争的暴力、失序与死亡》一书论述了太平天国战争战时的暴力与死亡以及战后的情感与记忆,无辜的平民是绝对的主角。凭借“底层眼光”这一视角,梅著走出了一条相对中立的太平天国战争研究路径。以余治、张光烈等为代表的地方精英的救时言行和苦难记忆,特别是平民群像展现出的江南下层人士所经历的战争创伤、尸体埋葬和死难纪念,凝聚成“底层眼光”下普通人的战争书写。独特的研究视角和多元的史料运用,使得梅著呈现出精彩的学理识见,却也让它不可避免地渲染上美国中国学研究的理论痕迹,虽然这是梅尔清一再回避的话题。不拘泥于所谓的理论或方法,全力倚靠档案找寻、阐释历史细节,是梅著带给我们的治史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天国战争 “底层眼光” 平民 “后现代主义”
原文传递
“杨萧三谕”与《讨粤匪檄》比较论 被引量:2
20
作者 董丛林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4-48,共5页
太平天国起义挥军北进途中,以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的名义,发布《奉天诛妖救世安民谕》、《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救一切上帝子女中国人民谕》;而曾国藩练成湘军"建旗东征"伊始,则发布《讨粤匪檄》。这是敌对双方的战斗... 太平天国起义挥军北进途中,以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的名义,发布《奉天诛妖救世安民谕》、《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救一切上帝子女中国人民谕》;而曾国藩练成湘军"建旗东征"伊始,则发布《讨粤匪檄》。这是敌对双方的战斗宣言,同时也是社会动员文告,各自在宣明政治立场特别是对清朝态度的同时,也表现出所持的特定文化基调。比较分析之下,由此既可见其政治上的截然对立,也可见其文化上"显异"的背后,又有"夷夏之辨"基点理据上的"隐同"之处,更可进而体察双方策略立意上的高下反差,而这不失为制约其成败得失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天国 “杨萧三谕” 曾国藩 《讨粤匪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