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华北地区深部地幔剪切波速度结构研究
被引量:
18
1
作者
张学民
刁桂苓
+2 位作者
赵英萍
王卫民
束沛镒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709-1719,共11页
本文分析了华北地区近50个台站下方800 km深度内的剪切波速度结构.结果发现华北地区不同构造单元之间速度结构差异很大,稳定地块速度随深度稳定增加,构造带内速度结构复杂,而且即使在同一构造单元内,不同区段之间速度结构也明显不同,如...
本文分析了华北地区近50个台站下方800 km深度内的剪切波速度结构.结果发现华北地区不同构造单元之间速度结构差异很大,稳定地块速度随深度稳定增加,构造带内速度结构复杂,而且即使在同一构造单元内,不同区段之间速度结构也明显不同,如太行山构造带,反映了不同构造单元或各区段经历了各自不同的地质演化历史.环渤海地区及相关区域多个台站的速度结构显示,华北东部地区地幔软流层埋深浅、厚度大、速度低,反映了地幔上涌的特点;而在软流层或更深层次的地幔中没有发现埋深或厚度比较统一的高速或低速体,因此可能没有岩石圈或下地壳介质曾经拆沉进入地幔,这为东部岩石圈减薄的动力学机制提供了一定的深部地球物理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波速度结构
华北
太行山构造带
燕山构造带
岩石圈减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太行山与燕山交汇部位的地壳厚度与泊松比分布特征
被引量:
11
2
作者
齐刚
陈棋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239-3250,共12页
本文搜集了2001—2013年间在太行山与燕山构造带交汇部位先后布设的4个宽频带流动地震台阵和首都圈固定地震台网共192个台站记录到的全球5.5级以上远震事件波形资料,综合采用接收函数H-κ和CCP叠加分析获得了134个基岩台站下方的地壳厚...
本文搜集了2001—2013年间在太行山与燕山构造带交汇部位先后布设的4个宽频带流动地震台阵和首都圈固定地震台网共192个台站记录到的全球5.5级以上远震事件波形资料,综合采用接收函数H-κ和CCP叠加分析获得了134个基岩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和泊松比结果.综合分析与前人研究相吻合但更加精细的地壳约束分布信息,发现研究区域的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在整体上呈现出从西北到东南方向渐变的特征,在南北重力梯度带两侧及其附近呈现出明显的小尺度地壳结构和物质组分的差异,且可明显区分出太行山地区和燕山构造带及盆山交界处的地壳厚度与泊松比的相对差异,这可能反映了这些地区在华北克拉通的构造演化过程中所经历的不同地壳改造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与燕山
接收函数
地壳厚度
泊松比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华北地区深部地幔剪切波速度结构研究
被引量:
18
1
作者
张学民
刁桂苓
赵英萍
王卫民
束沛镒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河北省地震局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709-1719,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科研973项目(2003CB716505)
地质过程与矿产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GPMR0550)共同资助
文摘
本文分析了华北地区近50个台站下方800 km深度内的剪切波速度结构.结果发现华北地区不同构造单元之间速度结构差异很大,稳定地块速度随深度稳定增加,构造带内速度结构复杂,而且即使在同一构造单元内,不同区段之间速度结构也明显不同,如太行山构造带,反映了不同构造单元或各区段经历了各自不同的地质演化历史.环渤海地区及相关区域多个台站的速度结构显示,华北东部地区地幔软流层埋深浅、厚度大、速度低,反映了地幔上涌的特点;而在软流层或更深层次的地幔中没有发现埋深或厚度比较统一的高速或低速体,因此可能没有岩石圈或下地壳介质曾经拆沉进入地幔,这为东部岩石圈减薄的动力学机制提供了一定的深部地球物理约束.
关键词
剪切波速度结构
华北
太行山构造带
燕山构造带
岩石圈减薄
Keywords
Shear
wave
velocity
structure,
North
China,
taihangshan
tectonic
belt
,
yanshan
tectonic
belt
,Lithospheric
thinning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太行山与燕山交汇部位的地壳厚度与泊松比分布特征
被引量:
11
2
作者
齐刚
陈棋福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球深部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239-3250,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4038
91014006)资助
文摘
本文搜集了2001—2013年间在太行山与燕山构造带交汇部位先后布设的4个宽频带流动地震台阵和首都圈固定地震台网共192个台站记录到的全球5.5级以上远震事件波形资料,综合采用接收函数H-κ和CCP叠加分析获得了134个基岩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和泊松比结果.综合分析与前人研究相吻合但更加精细的地壳约束分布信息,发现研究区域的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在整体上呈现出从西北到东南方向渐变的特征,在南北重力梯度带两侧及其附近呈现出明显的小尺度地壳结构和物质组分的差异,且可明显区分出太行山地区和燕山构造带及盆山交界处的地壳厚度与泊松比的相对差异,这可能反映了这些地区在华北克拉通的构造演化过程中所经历的不同地壳改造过程.
关键词
太行山与燕山
接收函数
地壳厚度
泊松比
华北克拉通
Keywords
The
taihangshan
and
the
yanshan
tectonic
belt
Receiver
functions
Crust
thickness
Poisson
s
ratio
North
China
Craton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华北地区深部地幔剪切波速度结构研究
张学民
刁桂苓
赵英萍
王卫民
束沛镒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1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太行山与燕山交汇部位的地壳厚度与泊松比分布特征
齐刚
陈棋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