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莱辛《天黑前的夏天》中的女性成长主题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丽芳 李正栓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4-119,共6页
多丽丝·莱辛一直关注女性精神成长、自我身份寻求和自我价值实现这些主题。在《天黑前的夏天》中,莱辛通过题目的象征意义、梦境意象和回忆叙事展示给读者一个压抑的、不断追寻真实自我的中年女性形象。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天黑前... 多丽丝·莱辛一直关注女性精神成长、自我身份寻求和自我价值实现这些主题。在《天黑前的夏天》中,莱辛通过题目的象征意义、梦境意象和回忆叙事展示给读者一个压抑的、不断追寻真实自我的中年女性形象。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天黑前的夏天》的题目、梦境意象、回忆叙事所展现的女主人公凯特的内心成长之路来研究莱辛小说中的女性成长主题,揭示莱辛叙事模式与小说主题的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寻找分析莱辛女性成长小说的新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黑前的夏天》 梦境意象 回忆叙事 女性 精神成长
原文传递
“天使”的出走和回归——《天黑前的夏天》的女性主义解读 被引量:4
2
作者 梁艳 屈荣英 《大连大学学报》 2012年第1期66-69,共4页
针对《天黑前的夏天》中体现的女性主题,以女性主义理论为指导,从对女主人公凯特在一个夏天的经历和感受进行分析,探讨作品中所展现的中年家庭妇女所面临的问题和精神困境、以及她们的出路,进而揭示多丽丝·莱辛在步入中晚年后有关... 针对《天黑前的夏天》中体现的女性主题,以女性主义理论为指导,从对女主人公凯特在一个夏天的经历和感受进行分析,探讨作品中所展现的中年家庭妇女所面临的问题和精神困境、以及她们的出路,进而揭示多丽丝·莱辛在步入中晚年后有关女性问题的更加深刻的思索和她的女性主义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女性主义 《天黑前的夏天》
下载PDF
成为你自己——《天黑前的夏天》之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解读 被引量:2
3
作者 任俊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49-52,共4页
多丽丝·莱辛的现实主义作品《天黑前的夏天》被《纽约时报》誉为"继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之后最好的小说"。通过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对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凯特的人性发展动机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进行分析,以唤起人们对婚... 多丽丝·莱辛的现实主义作品《天黑前的夏天》被《纽约时报》誉为"继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之后最好的小说"。通过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对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凯特的人性发展动机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进行分析,以唤起人们对婚姻中女性内在需求更好的理解和关注,同时为现代女性在自我认识、自我实现和人格平衡方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天黑前的夏天》 亚伯拉罕·马斯洛 需求层次理论
下载PDF
《天黑前的夏天》中的西马式乌托邦空间 被引量:2
4
作者 段承颖 蔡圣勤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80-83,共4页
多丽丝·莱辛特别关注女性的精神世界,其作品《天黑前的夏天》通过地理空间的转移,表现女主人公对自我存在的探索。女主人公经历自我相遇及自我回归,在自我接受后收复个体原有的自由生存空间,改变非人化的生存状态,突破同一化的精... 多丽丝·莱辛特别关注女性的精神世界,其作品《天黑前的夏天》通过地理空间的转移,表现女主人公对自我存在的探索。女主人公经历自我相遇及自我回归,在自我接受后收复个体原有的自由生存空间,改变非人化的生存状态,突破同一化的精神奴役,从日常觉知中开展对"尚未"的内在追求,创建西马式的乌托邦空间。莱辛以其独特的空间感知,既反衬了当下西马式乌托邦空间的缺失,也为人类生存困惑提供了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天黑前的夏天》 西方马克思主义 乌托邦 空间 自我接受
下载PDF
《天黑前的夏天》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被引量:1
5
作者 黄静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63-66,共4页
《天黑前的夏天》描述了中产阶级中年女性凯特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自我成长的故事。主人公在梦中遇见一只受伤的海豹,实质上这只海豹是凯特自身的映射,通过一种更为隐晦的方式来描绘了女性与自然之间的共情关系。小说作者多丽丝·莱辛... 《天黑前的夏天》描述了中产阶级中年女性凯特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自我成长的故事。主人公在梦中遇见一只受伤的海豹,实质上这只海豹是凯特自身的映射,通过一种更为隐晦的方式来描绘了女性与自然之间的共情关系。小说作者多丽丝·莱辛,正是以关注女性和自然的视角,来彰显现代社会文明。从三个维度解读父权制控制下的女性与自然、共情关系与未来发展,不仅能让读者了解主人公凯特的成长历程,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明确其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黑前的夏天》 生态女性主义 自然
下载PDF
自我发现与人格重塑——《天黑前的夏天》的精神分析学解读 被引量:1
6
作者 林小平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85-90,共6页
女性主义作家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的名作《天黑前的夏天》准确生动地摹写了中年女性在现实生活中遭逢的心理危机,并显示出了作者对人类精神生活处境的透彻理解与忧患意识。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中的"本我""... 女性主义作家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的名作《天黑前的夏天》准确生动地摹写了中年女性在现实生活中遭逢的心理危机,并显示出了作者对人类精神生活处境的透彻理解与忧患意识。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中的"本我""自我"及"超我"理论为主要依据,剖析小说女主人公凯特·布朗的心路历程及其行为表现,即可看出:凯特的种种社会遭际与心理变化,都折射出了其个性心理中"自我""本我"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由"自我"的分裂导致的多重人格,最后则由其"超我"促成了凯特凤凰涅槃一般的自我发现与人格重塑。从精神分析学原理对这一文本展开探讨,似乎更能揭示出该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发展机制以及文本本身所蕴含的深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黑前的夏天》 精神分析 “本我” “自我” “超我”
下载PDF
凝视理论下《天黑前的夏天》中的女性主体性建构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婷婷 《宿州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63-66,共4页
英国当代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小说历来关注女性问题。她的中期代表作《天黑前的夏天》塑造了家庭主妇凯特在一个夏天里重新定义女性的家庭和社会传统角色的心路历程。从凝视相关理论入手,通过阐述凯特的女性主体困境以及各种凝视的... 英国当代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小说历来关注女性问题。她的中期代表作《天黑前的夏天》塑造了家庭主妇凯特在一个夏天里重新定义女性的家庭和社会传统角色的心路历程。从凝视相关理论入手,通过阐述凯特的女性主体困境以及各种凝视的权力机制,揭示男权传统对女性的物化和规训,同时分析女主人公如何通过反凝视策略来回应凝视,对抗、消解和颠覆凝视主体,建构起独立自由的女性主体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黑前的夏天》 凝视 反凝视 女性主体
下载PDF
莱辛《天黑前的夏天》中的空间维度
8
作者 石俏杨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78-82,共5页
在《天黑前的夏天》中,莱辛通过空间变易来联系叙事线索,运用多个物理空间推动叙事进程,展现了空间如何塑造和制约人物的身份与自我认知。作者没有采用传统的二元对立性别书写,而是通过角色塑造和人物关系展示,构建出一个多元化的性别... 在《天黑前的夏天》中,莱辛通过空间变易来联系叙事线索,运用多个物理空间推动叙事进程,展现了空间如何塑造和制约人物的身份与自我认知。作者没有采用传统的二元对立性别书写,而是通过角色塑造和人物关系展示,构建出一个多元化的性别空间。文本也表达了人物对形象消费的抗拒,这本身是一种对同质化空间的抵抗。通过空间变易、性别空间和差异化空间的构建,文本呈现出多元化的空间维度,包含了莱辛对现代生活和社会关系的选择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天黑前的夏天》 空间维度
下载PDF
从父权制思想看莱辛作品中男性的悲剧命运——以《野草在唱歌》《天黑前的夏天》《幸存者回忆录》为例
9
作者 赵先凤 《凯里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69-71,共3页
父权制思想千百年来伤害着女性,男人以此压迫和剥削女人。莱辛的作品《野草在唱歌》《天黑前的夏天》《幸存者回忆录》中反应了这一问题,这在以往学者的研究中已有所呈现,但莱辛关注女人的同时也关注男人。从全新的视角解读莱辛的作品,... 父权制思想千百年来伤害着女性,男人以此压迫和剥削女人。莱辛的作品《野草在唱歌》《天黑前的夏天》《幸存者回忆录》中反应了这一问题,这在以往学者的研究中已有所呈现,但莱辛关注女人的同时也关注男人。从全新的视角解读莱辛的作品,分析此三部小说中的男性的悲剧命运,指出女性受到父权制思想毒害的同时,男性也是该思想的牺牲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权制思想 多丽丝·莱辛 野草在唱歌 天黑前的夏天 幸存者回忆录
下载PDF
焦虑的意义——《天黑前的夏天》罗洛·梅焦虑理论解读
10
作者 甘婷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87-89,共3页
试图通过罗洛·梅的存在主义心理学的焦虑理论来分析莱辛的《天黑前的夏天》。莱辛在这部小说中所刻写的焦虑问题具有社会普遍性,而且这种焦虑正如罗洛·梅所言,具有双重作用。焦虑它既可以使人产生勇气,也可能使人颓废失望。... 试图通过罗洛·梅的存在主义心理学的焦虑理论来分析莱辛的《天黑前的夏天》。莱辛在这部小说中所刻写的焦虑问题具有社会普遍性,而且这种焦虑正如罗洛·梅所言,具有双重作用。焦虑它既可以使人产生勇气,也可能使人颓废失望。但莱辛更想强调的是它的积极意义:如果焦虑促使我们进行自我存在的寻求,那么,对这种寻求提供信息并加以指导的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黑前的夏天》 焦虑理论 意义
下载PDF
“成熟”之旅:《天黑前的夏天》中的女性与年龄主义话语
11
作者 吕佩爱 李子阳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76-83,共8页
多丽丝·莱辛的小说《天黑前的夏天》被芭芭拉·弗雷·韦克斯曼誉为“成熟小说”的文本典范。女主人公凯特人至中年,由于社会价值逐渐降低而饱受年龄歧视的袭扰,为此她开始了一段漫长的夏日之旅。在此过程中,凯特通过体验... 多丽丝·莱辛的小说《天黑前的夏天》被芭芭拉·弗雷·韦克斯曼誉为“成熟小说”的文本典范。女主人公凯特人至中年,由于社会价值逐渐降低而饱受年龄歧视的袭扰,为此她开始了一段漫长的夏日之旅。在此过程中,凯特通过体验三种不同的新身份,意识到了母职对女性的束缚;通过对“镜像”的解构,察觉女性在社会文化中的客体性;通过梦境中海豹的救赎,实现自我突破,重塑女性身份。莱辛用凯特的“出走”与“回归”强调了女性在习得社会性别与面对年龄歧视时的痛苦与屈辱,揭示出个体身份虽受限于社会规范,但也能通过自我意识挑战社会规范,超越特定的性别文化角色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天黑前的夏天》 成熟小说 身份政治 年龄主义
下载PDF
“离去”与“归来”——论《天黑前的夏天》叙事艺术
12
作者 童颖瑶 杜明业 《大连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99-104,共6页
《天黑前的夏天》中"离去"与"归来"结构隐含着独特的叙事艺术。该结构以"多重叙述"的方式在平行走向之下又呈现出的对立之意构成了小说内含的叙事张力,使得"离去"与"归来"结构呈现... 《天黑前的夏天》中"离去"与"归来"结构隐含着独特的叙事艺术。该结构以"多重叙述"的方式在平行走向之下又呈现出的对立之意构成了小说内含的叙事张力,使得"离去"与"归来"结构呈现多种样态的叙述功能。特定的叙事序列、单一叙事模式以及情节反转的结构方式,表达了莱辛呼唤女性气质回归,反对英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激进女权主义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黑前的夏天》 离去/归来 叙事序列 单一叙事 情节反转
下载PDF
迟到的成年礼——重读莱辛小说《天黑前的夏天》
13
作者 黄静 《科技视界》 2013年第23期109-110,共2页
本文从成年礼原型模式解读多丽丝·莱辛小说《天黑前的夏天》,阐述了女主人翁凯特离家开始夏日之旅到最后回家的过程符合成年礼的模式:儿童——严酷考验——成年人,并指出整个旅程与成年礼的通过仪式隔离——阈限——重整的过程正... 本文从成年礼原型模式解读多丽丝·莱辛小说《天黑前的夏天》,阐述了女主人翁凯特离家开始夏日之旅到最后回家的过程符合成年礼的模式:儿童——严酷考验——成年人,并指出整个旅程与成年礼的通过仪式隔离——阈限——重整的过程正好不谋而合。该研究使得该小说的结局不再具有矛盾与争议性,为读者阅读莱辛的其他小说提供了又一有力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天黑前的夏天》 成年礼 原型模式
下载PDF
自我·职责·自由——《天黑前的夏天》的选择之旅
14
作者 彭思嘉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14年第2期12-15,共4页
从自我的丧失、职责与自由的失衡、选择之旅的终焉等方面探讨《天黑前的夏天》的选择之旅。提出长久以来一直扮演妻子、母亲、女性等社会角色的主人公凯特深陷职责的泥沼,失去了自我,而一次现实与梦境交错之间的夏日之旅成为了她实现自... 从自我的丧失、职责与自由的失衡、选择之旅的终焉等方面探讨《天黑前的夏天》的选择之旅。提出长久以来一直扮演妻子、母亲、女性等社会角色的主人公凯特深陷职责的泥沼,失去了自我,而一次现实与梦境交错之间的夏日之旅成为了她实现自我救赎的契机。认为在旅途中所做的一系列海豹之梦的指引之下,凯特经受了来自象征职责的杰弗里的考验,正视了与代表自由的玛丽之间的关系,通过与自己的另一个化身莫琳的相互交流,做出了既不逃避职责,也不压抑自我的选择,在衰老与死亡来临之前获得了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黑前的夏天》 多丽丝·莱辛 自我 职责 自由
下载PDF
《天黑前的夏天》心理空间生态审美研究
15
作者 徐丽丽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第10期134-136,共3页
多丽丝·莱辛的作品《天黑前的夏天》通过五个不同的物理空间映射主人公凯特跌宕起伏的心理空间,并凸显其精神诉求。整部作品围绕女性精神危机展开,其主旨在于女性如何自救,实现精神生态的和谐。凯特经历了精神蜕变之后,面对现实,... 多丽丝·莱辛的作品《天黑前的夏天》通过五个不同的物理空间映射主人公凯特跌宕起伏的心理空间,并凸显其精神诉求。整部作品围绕女性精神危机展开,其主旨在于女性如何自救,实现精神生态的和谐。凯特经历了精神蜕变之后,面对现实,正视自我,内心平静而强大,以一种生态亲和的包容性包容他人、包容世界,是生态乐生性原则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审美 心理空间 《天黑前的夏天》
下载PDF
寻找生命之泉:《黑暗来临前的夏天》神话框架解读
16
作者 佟艳光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31-136,共6页
关于小说《黑暗来临前的夏天》的标题与结局,学界做出了种种猜测,众说不一。笔者认为必须从小说整体结构模式入手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小说以《圣经·创世纪》伊甸园堕落神话为框架,女主人公在经历堕落迷茫后摆脱毁灭命运获得重生,... 关于小说《黑暗来临前的夏天》的标题与结局,学界做出了种种猜测,众说不一。笔者认为必须从小说整体结构模式入手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小说以《圣经·创世纪》伊甸园堕落神话为框架,女主人公在经历堕落迷茫后摆脱毁灭命运获得重生,现实中的发现自我之旅与梦境中的寻找永恒生命之泉形成明暗两条主线,勾勒了女性拯救自我的神话历程,表达了中年女性拯救自我的精神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黑暗来临前的夏天》 自我救赎 伊甸园神话
下载PDF
空间维度下《黑暗前的夏天》主题思想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章燕 黎明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43-48,75,共7页
莱辛后期创作了一系列空间小说,《黑暗前的夏天》颇具代表性,作品刻画了偏离日常生活的异质空间,因其叠合现实与梦境而具差异性和颠覆性。从空间维度解读作品主题,可以看到空间在凯特自我身份认同、疏离社会规训、获致自我整体性过程中... 莱辛后期创作了一系列空间小说,《黑暗前的夏天》颇具代表性,作品刻画了偏离日常生活的异质空间,因其叠合现实与梦境而具差异性和颠覆性。从空间维度解读作品主题,可以看到空间在凯特自我身份认同、疏离社会规训、获致自我整体性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黑暗"是凯特领悟社会规范对自我规训进而丧失主体性的异质空间。"海豹之梦"则是凯特抗拒规训、找寻自我整体性的具象表征。最后作品折射出苏菲主义对莱辛思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暗前的夏天》 空间 自我身份认同 整体性
下载PDF
《天黑前的夏天》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晓菲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第2期36-37,共2页
女性主义一直是社会文化思潮中备受瞩目的主题,在社会发展大变革中,女性形象以及女性地位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尤其在上世纪,女性地位逐渐崛起,社会生产中不能缺少女性的身影,越来越多的目光集中于女性群体的身上。与此同时,众多文... 女性主义一直是社会文化思潮中备受瞩目的主题,在社会发展大变革中,女性形象以及女性地位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尤其在上世纪,女性地位逐渐崛起,社会生产中不能缺少女性的身影,越来越多的目光集中于女性群体的身上。与此同时,众多文学家也纷纷探索其了女性主义。正如《天黑前的夏天》中所诉说的一样,女性意识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颠覆,而其颠覆的前提就是女性敢于自我突破,敢于突破自我。整部小说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了一位已婚妇女自我突破的故事,并运用细腻的手法,一步步展示出了女性意识的觉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黑前的夏天》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女性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