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代“殊死”考 被引量:3
1
作者 魏道明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60-69,共10页
"殊死"是常见于汉代史籍的法律用语,自古至今,学者从罪名或刑名的角度对此作了各种解释,计有律有明文的死罪、大逆罪、重大死罪、斩刑、弃市、死刑等。本文认为殊死在汉代是一个用以表示死罪严重程度的复合概念,其要素包括罪... "殊死"是常见于汉代史籍的法律用语,自古至今,学者从罪名或刑名的角度对此作了各种解释,计有律有明文的死罪、大逆罪、重大死罪、斩刑、弃市、死刑等。本文认为殊死在汉代是一个用以表示死罪严重程度的复合概念,其要素包括罪行性质、是否律有明文、能否赦免及处刑方式与处刑时限。具体来说,殊死是专指律有明文的大逆不道罪,主要包括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等,此类死罪,性质严重,绝不赦免,处死方式固定为腰斩,且行刑决不待时。由于受刑时罪犯的身体被斧钺断开,故曰殊死。后世法律中的真犯死罪(真死)制度即源自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殊死 律有明文 大逆不道 腰斩 真死
下载PDF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康瑛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68-74,共7页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作为一类较为新型的犯罪,囿于罪状表述及理论准备不足,司法实践中在主观罪过认定、与其他法条关系、此罪彼罪的区分、死刑适用等方面存在众多分歧和值得研究之处。
关键词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刑法 中国 立法 行为方式
下载PDF
晚清“就地正法”的“变例”性考察 被引量:2
3
作者 娜鹤雅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108-112,共5页
自清代中叶开始,在司法实践过程中,死刑案件的审判程序日渐多样化。作为区别于常规审判程序的特别死刑审判程序,咸丰三年普适于全国的就地正法即是其中一例。就地正法具有适用对象明确、程序简略及处罚从重的特征。作为晚清政府挽救政... 自清代中叶开始,在司法实践过程中,死刑案件的审判程序日渐多样化。作为区别于常规审判程序的特别死刑审判程序,咸丰三年普适于全国的就地正法即是其中一例。就地正法具有适用对象明确、程序简略及处罚从重的特征。作为晚清政府挽救政治合法性危机的产物,就地正法的适用破坏了既有的审判制度,其苛猛的性质同时损毁了其自身及晚清政权的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就地正法 特别死刑审判程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