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元明时期波斯绿松石入华考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春晓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1-148,共8页
"绿松石"一词,始见于清代文献。但考古资料表明,在新石器时代的墓葬中就发现有绿松石饰品。自此之后,历代不绝,绿松石成为古代中国人所熟知的一种宝石。然而宋代以前的汉文史料,对绿松石的称谓记载并不明晰。虽多有学者进行考... "绿松石"一词,始见于清代文献。但考古资料表明,在新石器时代的墓葬中就发现有绿松石饰品。自此之后,历代不绝,绿松石成为古代中国人所熟知的一种宝石。然而宋代以前的汉文史料,对绿松石的称谓记载并不明晰。虽多有学者进行考辨,仍无法定论。现已知汉文文献中,能明确判定为绿松石的最早记载,是元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所记"甸子"。此外,宋元明文献中常见与"甸子"相近的称谓,如"靛石""碧甸""碧钿""碧靛"等。这些名称是否亦指绿松石,诸家众说纷纭。以汉文文献和波斯阿拉伯文献为基础,结合现代考古发现和矿物学研究,可以对宋元明时期的绿松石称谓及产地给予考证,并对进口绿松石输入中国的路线提出新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松石 波斯 宋元明 传输路线
原文传递
时空与食事:宋元明时期的饮食谱录及其所蕴含的社会饮食风尚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汐牟 王强 《北方论丛》 2018年第2期97-101,共5页
饮食文化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更加细节的呈现。宋元明时期,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日益发展到顶峰,也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样的时空背景下,数量众多的饮食谱录编撰成书,是宋元明... 饮食文化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更加细节的呈现。宋元明时期,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日益发展到顶峰,也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样的时空背景下,数量众多的饮食谱录编撰成书,是宋元明时期社会生活日益丰富的产物。不同时期饮食谱录的编撰体例和内容,既是社会与时代特色的呈现,又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宋元明三代各具特色的社会饮食风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明时期 饮食谱录 社会饮食风尚
下载PDF
宋元明清间潮州城的城市形态演化 被引量:2
3
作者 黄挺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1-7,62,共8页
该文以公元1000~1900年的潮州城为例,描述并讨论了这座城市的城墙兴筑、城市区划、城市空间与文化生活的变化,指出潮州城市的外部空间形态虽然在长时期里基本不变,但是城市空间内部情景及内部关系格局却持续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 该文以公元1000~1900年的潮州城为例,描述并讨论了这座城市的城墙兴筑、城市区划、城市空间与文化生活的变化,指出潮州城市的外部空间形态虽然在长时期里基本不变,但是城市空间内部情景及内部关系格局却持续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政治因素等方面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态 宋元明清 潮州城 生态环境 文化生活
下载PDF
唐宋元明清时期宜春县行政沿革考
4
作者 何和义 《宜春学院学报》 2010年第11期76-78,共3页
古代"宜春县"的名称与行政设置自西汉高帝六年(前201)开始,中间除了王莽到东汉初期二三十年间将改名为"修晓县"和东晋孝武帝太元时期(373—396)到隋开皇十一年(591)两百年左右改名为"宜阳县"外,一直沿用... 古代"宜春县"的名称与行政设置自西汉高帝六年(前201)开始,中间除了王莽到东汉初期二三十年间将改名为"修晓县"和东晋孝武帝太元时期(373—396)到隋开皇十一年(591)两百年左右改名为"宜阳县"外,一直沿用到清朝结束。直到今天"宜春"作为地级行政单位名称依然在使用。其延续的时间将近两千年,这是比较少见的,也可见其稳定性与深厚的历史渊源。而"宜阳"这个名称也没有退出历史舞台,今宜春市袁州区就有"宜阳大道;"2007年成立了一个新区,名曰:"宜阳新区"。宜春县自隋开皇十一年(591)东迁五里后,倾向于认为于唐初迁回原址,但尚未找到确凿史料,有待今后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元明清时期 宜春县 行政沿革
下载PDF
湖南益阳羊舞岭窑址群调查报告 被引量:3
5
作者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益阳市文物管理处 +2 位作者 张兴国(绘图) 潘茂辉 盛亚中 《湖南考古辑刊》 2009年第1期127-142,共16页
调查共发现20处宋元至明清时期古窑址,清理窑场文化堆积断面3处。从窑址的布局看应该为民窑,发现的遗物主要有窑具和瓷器,文中对各类窑具和瓷器进行了分型定式。通过调查发现羊舞岭窑各窑场主要烧制青瓷和青白瓷,兼烧少量黑釉、酱釉、... 调查共发现20处宋元至明清时期古窑址,清理窑场文化堆积断面3处。从窑址的布局看应该为民窑,发现的遗物主要有窑具和瓷器,文中对各类窑具和瓷器进行了分型定式。通过调查发现羊舞岭窑各窑场主要烧制青瓷和青白瓷,兼烧少量黑釉、酱釉、黄釉等各色釉瓷。该窑在装烧方法和器物装饰风格上有其自身显著的特点。此次的调查只是一次不完全的调查工作,羊舞岭窑作为洞庭湖及湘江中下游地区一处重要的窑址群,其内涵仍有待进一步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舞岭窑 宋元至明清 窑址 窑具 青瓷和青白瓷
原文传递
师法先贤:宋元明清学规的制定与实行
6
作者 徐娜娜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84-89,共6页
在宋元明清四代,学规最初是由先贤制定的,代表性人物有朱熹、吕祖谦、王阳明等,他们本身在思想和教育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他们在书院和官学等教育场所进行了自主的学规制定,并对后来的学规产生了强大的示范效应。后学们依托书院和其... 在宋元明清四代,学规最初是由先贤制定的,代表性人物有朱熹、吕祖谦、王阳明等,他们本身在思想和教育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他们在书院和官学等教育场所进行了自主的学规制定,并对后来的学规产生了强大的示范效应。后学们依托书院和其他各类学校制定并实行的学规,则是在内容、形式和精神上对先贤的学规继承,通常包括沿用与补充、合用与取舍、学规文献的编纂与集成等。因此,后人制定学规的行为和过程可视作师法先贤。长期以来,宋元明清四代的学规就形成了从先贤的自主到后学的统一这一基本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明清 学规 先贤 后学
下载PDF
水东宋氏职衔考
7
作者 何先龙 《贵州文史丛刊》 2007年第3期68-71,共4页
水东宋氏从唐初至明末统治贵州水东地区,唐宋元明四朝先后封赐诸多官衔。通过对水宋氏所任职衔的研究,可充分认识其兴起、发展、兴盛和衰亡过程,也可窥见中央王朝的治黔方略及贵阳政区的形成过程。
关键词 水东宋氏 唐宋元明 职衔 考释
下载PDF
宋元明清时期伤寒方药研究思路评介
8
作者 张又云 万晓刚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11-12,共2页
从传统的研究角度,如制方原则、类方研究、药性析义及方药增补等方面,对宋元明清时期医家在伤寒方药研究上,常用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作一简要评价,以为现代研究之借鉴。
关键词 宋元明清时期 伤寒方药 研究思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