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人口迁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90
1
作者 刘晏伶 冯健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9-137,共9页
利用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我国人口迁移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和职业分布等在内的迁移人群的社会经济特征,继而从迁移原因、迁移人口的城乡分布、迁移时间、迁移类型与属性的交叉分... 利用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我国人口迁移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和职业分布等在内的迁移人群的社会经济特征,继而从迁移原因、迁移人口的城乡分布、迁移时间、迁移类型与属性的交叉分析等方面探讨了人口迁移的类型学特征。引入就业可达性概念,分析了人口迁移率的空间格局、就业可达性与人口迁移率的空间匹配关系以及人口迁移流的空间格局,发现通过就业可达性格局可以很好地解释人口迁移率的分布。最后,采取多元线性回归技术研究了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迁入地城镇居民收入与迁移率呈正相关关系,而迁出地城镇收入、迁入地的科技文化水平、迁移距离和迁入地农村收入则与迁移率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迁移 省际迁移 人口空间格局 就业可达性 第六次人口普查
下载PDF
从第六次人口普查看中国人口生育变化的新特点 被引量:34
2
作者 傅崇辉 张玲华 李玉柱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8-75,共8页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汇总资料的发布,为定量分析中国人口生育的特点和变化提供了可能,本文主要就生育水平、生育模式,以及生育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发现,在生育水平持续下降的情况下,结构性因素逐渐成为左右未来中国生育水...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汇总资料的发布,为定量分析中国人口生育的特点和变化提供了可能,本文主要就生育水平、生育模式,以及生育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发现,在生育水平持续下降的情况下,结构性因素逐渐成为左右未来中国生育水平走向的决定性因素;生育模式方面则体现出初婚初育间隔扩大,生育孩次向低孩次集中的方向发展;尽管年龄别已婚生育率的变化使得一般生育率上升9.61%,但在导致生育水平下降的各因素中,育龄妇女年龄结构、婚姻状态等人口结构因素的影响显得越来越重要。研究结果对于正确理解我国人口形势的过去和现在,科学地预见和适应未来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六次人口普查 生育水平 生育模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中国人口迁移流动的变化特点和影响因素——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 被引量:33
3
作者 雷光和 傅崇辉 +2 位作者 张玲华 曾序春 王文军 《西北人口》 CSSCI 2013年第5期1-8,共8页
本文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汇总数据为基础,就中国人口迁移流动的选择性、区域性以及人口迁移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的人口迁移流动主要是受经济和家庭因素的驱动;中国的人口迁移流动具有非常明显的向东部沿海地... 本文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汇总数据为基础,就中国人口迁移流动的选择性、区域性以及人口迁移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的人口迁移流动主要是受经济和家庭因素的驱动;中国的人口迁移流动具有非常明显的向东部沿海地区聚集的地理空间特点,空间距离虽然与人口迁移流动有一定的关联,但在选择空间距离的测量指标时,应该充分考虑到交通时间缩短的影响;省际人口迁移流动的影响因素中,迁移流动信息、收入水平差、人口数量差是影响省际人口迁移流动的正向指标,而城乡分布和空间距离是影响人口迁移流动的负向指标。研究结果对于正确理解我国人口形势的过去和现在,科学地预见和适应未来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六次人口普查 人口流动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长寿人口研究 被引量:28
4
作者 樊新民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20,共7页
文章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对比第五次人口普查,以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基数,统计分析90岁、100岁长寿人口。文章认为,长寿人口总体规模呈快速增长趋势;两次人口普查长寿人口地区分布基本一致;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长寿人口比例比西北一... 文章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对比第五次人口普查,以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基数,统计分析90岁、100岁长寿人口。文章认为,长寿人口总体规模呈快速增长趋势;两次人口普查长寿人口地区分布基本一致;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长寿人口比例比西北一些省份高;华南沿海地区的长寿老人比例两次普查都比较高,地理区位特点显著;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城市与乡村长寿人口趋于一致。对中国100万人口以上的19个民族长寿人口研究结果显示,90岁以上长寿老人排序前五位的民族有:回族、壮族、黎族、瑶族、维吾尔族。100岁以上长寿老人排序前五位的民族有:黎族、维吾尔族、瑶族、傣族、回族。长寿人口健康状况研究显示,90岁以上长寿老人22%生活不能自理,100岁以上长寿老人29.2%生活不能自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六次人口普查 长寿人口 增长速度 分布特点 健康状况
下载PDF
六普数据中婴儿死亡率及儿童死亡概率的质疑与评估 被引量:24
5
作者 赵梦晗 杨凡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8-80,共13页
文章根据卫生部监测点数据及世界其他国家有关数据对我国第六次入口普查公布的婴儿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概率提出质疑,认为普查数据所显示的我国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概率水平偏低且下降速度过快。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结... 文章根据卫生部监测点数据及世界其他国家有关数据对我国第六次入口普查公布的婴儿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概率提出质疑,认为普查数据所显示的我国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概率水平偏低且下降速度过快。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结合多国数据,分别考察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水平与婴儿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概率之间的关系,发现我国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不符合国际经验。为给出相对准确的婴儿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概率估计值,研究中利用寇尔德曼模型生命表及布拉斯罗吉特转换对我国实际的婴儿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概率进行了估计。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概率分别在18‰~19‰和22‰-23‰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六次人口普查 婴儿死亡率 5岁以下儿童死亡概率 数据质量评估
原文传递
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发展分析:来自“六普”数据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王朋岗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4-153,共10页
本文运用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并结合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及部分研究成果,利用纵向和横向比较的方法,分析了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和100万人口以上各民族人口的增长、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受教育程度... 本文运用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并结合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及部分研究成果,利用纵向和横向比较的方法,分析了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和100万人口以上各民族人口的增长、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受教育程度、婚姻以及就业的行业职业分布的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人口发展 分析 六普
下载PDF
住房不平等的阶层测度:基于上海六普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伊娜 周双海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1-89,共9页
住房已成为城市居民的最重要甚至最主要的财产,而住房利益的分化也成为居民经济利益分化的最主要的标志。据各大城市的统计数据显示,城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持续增加,住房状况持续改善。那么,住房条件的总体改进是被优势群体所占用,还是... 住房已成为城市居民的最重要甚至最主要的财产,而住房利益的分化也成为居民经济利益分化的最主要的标志。据各大城市的统计数据显示,城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持续增加,住房状况持续改善。那么,住房条件的总体改进是被优势群体所占用,还是真正的平均?运用贝叶斯后验模型,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上海住房不平等进行阶层测度,研究发现:无论从户住房建筑面积,还是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上海住房分布总体上存在较严重的阶层分化,且各圈层的阶层分化构成不同。如果开征房产税只考虑面积,不考虑区位的征收模式,就可能误伤部分中产阶层的利益,从而违背房产税征收"合理公平、兼顾效率"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房不平等 分层聚类模型 上海 第六次人口普查 房产税
下载PDF
使用六普数据对中国未来人口规模趋势的预测——兼论未来50年中国人口规模衰减的程度 被引量:10
8
作者 孙明哲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5-92,共8页
当前,针对中国未来人口的预测模型或多或少地忽略了历史事件对人口规模的影响,没有考虑到中国人口结构的特殊性。中国人口结构的特殊性源于多重历史事件的影响——新中国建立前的众多战争、建国后的饥荒、70年代生育高峰等历史事件对当... 当前,针对中国未来人口的预测模型或多或少地忽略了历史事件对人口规模的影响,没有考虑到中国人口结构的特殊性。中国人口结构的特殊性源于多重历史事件的影响——新中国建立前的众多战争、建国后的饥荒、70年代生育高峰等历史事件对当代人口结构有着深刻的影响。这使得总和生育率、男女性别比、预期寿命等重要人口学指标无法转化为"规则"的函数表达式,因而无法使用纵贯数据或已有数理模型来预测中国未来人口规模。所幸,当代中国的人口变化已经趋于平缓,人均预期寿命的增长度已经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一种特殊的方法预测中国未来人口变化趋势——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构建出虚拟的中国历史人口数据,并基于此对中国未来人口规模进行预测。预测发现,2020年以后,在不同总和生育率水平之下,中国人口规模均呈快速衰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六次人口普查 人口结构 人口规模预测 指标的变化率 中国人口规模衰减
下载PDF
中国服务业集聚的特征研究——基于第五、六次人口普查分县数据 被引量:4
9
作者 王猛 王琴梅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01-610,共10页
基于全国人口普查分县数据,采用区位基尼系数刻画2010年中国服务业集聚的特征,研究表明:(1)全国层面上,服务业整体的区位基尼系数为0.52,集聚程度适中;分组来看,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生产者服务业、消费者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所有的服务... 基于全国人口普查分县数据,采用区位基尼系数刻画2010年中国服务业集聚的特征,研究表明:(1)全国层面上,服务业整体的区位基尼系数为0.52,集聚程度适中;分组来看,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生产者服务业、消费者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所有的服务业门类均表现出集聚性,部分门类的集聚程度高于制造业;与2000年相比,生产者服务业、消费者服务业的集聚程度有增有减,而公共服务业的集聚程度存在减弱趋势。(2)在三大地区层面,西部的服务业集聚程度最高,中部的服务业集聚程度最低,东部的服务业集聚程度则处于中间水平;服务业的分布差异主要由东、中、西部内部的分布差异所引起。(3)省域层面上,服务业的平均集聚程度相对降低,部分门类甚至呈非集聚状态,但仍有服务业门类属于高度集聚;西藏、青海、新疆等欠发达省份的服务业集聚程度要远高于发达省份;服务业的分布差异主要由省域内部的分布差异所引起。本文为有关中国服务业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业集聚 县级单元 人口普查 五普 六普
原文传递
南京都市区社会空间结构与演化——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静 宣国富 朱莹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6-61,73,共7页
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运用因子生态分析方法分析2010年南京都市区社会空间结构及其演化。结果表明:文化程度与职业、外来人口与农业人口、家庭生命周期、新建商品房、住房条件是影响南京都市区社会空间结构的5个主因子,其中新建商品... 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运用因子生态分析方法分析2010年南京都市区社会空间结构及其演化。结果表明:文化程度与职业、外来人口与农业人口、家庭生命周期、新建商品房、住房条件是影响南京都市区社会空间结构的5个主因子,其中新建商品房和家庭生命周期是新发现的两个社会空间结构主因子。南京都市区社会空间可划分为新城中产阶层居住区、旧城工薪阶层与高社会经济地位阶层混合居住区、近郊外来人口集聚区、高校/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低社会经济地位与外来人口混合居住区、农业人口分布区。高校/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这一新的社会空间类型反映了大学城与高新技术区建设对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影响。与2000年社会空间结构相比,南京都市区社会空间结构主因子构成与空间格局逐渐发生变化,社会空间类型也逐渐发生分化与演替,社会空间结构整体趋于复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空间结构 第六次人口普查 因子生态分析 南京都市区
下载PDF
基于“六普”数据的南疆流动人口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晁伟鹏 张长江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6年第6期724-727,共4页
在对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南疆地区流动人口数据进行整理的基础上,分别从流动人口的规模、年龄分布、性别结构、接受教育程度、流动时间、流动原因、职业分布以及各特征的离散趋势进行分析,全面把握南疆流动人口的基本情况,以期为政府... 在对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南疆地区流动人口数据进行整理的基础上,分别从流动人口的规模、年龄分布、性别结构、接受教育程度、流动时间、流动原因、职业分布以及各特征的离散趋势进行分析,全面把握南疆流动人口的基本情况,以期为政府在流动人口的科学管理和有效服务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确保南疆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普 南疆 流动人口 特征分析
下载PDF
基于六普数据的湖北省流动人口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波平 李正宏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40-44,共5页
在2010年湖北省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的基础上,从数量规模、年龄结构、流动时间、流动原因等方面对湖北省流动人口的特征和变动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湖北省流动人口规模在不断地增加;流动人口以劳动适龄人口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为主;... 在2010年湖北省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的基础上,从数量规模、年龄结构、流动时间、流动原因等方面对湖北省流动人口的特征和变动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湖北省流动人口规模在不断地增加;流动人口以劳动适龄人口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为主;超过百分之八十的流动人口接受过初中以上学校教育;流动人口的流动时间不一致,以常年在外为主;务工经商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流动人口主要分布在第三产业;省内各个城市流动人口数量存在较大的不均衡性,其中"一主两副"中心城市的流动人口占整个湖北省流动人口的一半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六普 湖北省
下载PDF
不同统计口径下的山东省的城镇化率及其特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明俊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9-73,共5页
基于"五普"、"六普"统计口径变更带来的影响,分析了2000年以来山东省城镇化率区域变动的特征。结果发现:"五普"、"六普"统计口径的变更使山东省2010年前后的城镇化率不具可比性;山东省城镇化... 基于"五普"、"六普"统计口径变更带来的影响,分析了2000年以来山东省城镇化率区域变动的特征。结果发现:"五普"、"六普"统计口径的变更使山东省2010年前后的城镇化率不具可比性;山东省城镇化率提升的速度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山东省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率提升较快,山东省城镇化率的区域差异呈逐渐缩小的态势;山东省城镇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平衡,但城镇化和经济发展的空间分离问题尚未解决。基于山东省城镇化率和人均GDP的回归方程显示,由于人口跨区域流动,人口净流入区的实际城镇化率高于理论城镇化率,人口净流出区的实际城镇化率低于理论城镇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普” “六普” 统计口径 山东省 城镇化率
原文传递
吉林省劳动力资源构成现状、问题及优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贾玉娇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2-90,共9页
吉林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在经济体制转轨与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面临着严峻考验,如何调整劳动力结构、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发挥吉林省劳动力资源优势,对于推进吉林省新经济增长极的形成,增强区域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 吉林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在经济体制转轨与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面临着严峻考验,如何调整劳动力结构、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发挥吉林省劳动力资源优势,对于推进吉林省新经济增长极的形成,增强区域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吉林省劳动力资源的结构与优化问题,提出需要辨析两对概念和注意一个问题,即劳动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维度、劳动力资源的存量和供给,以及劳动力资源流动的条件,从而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资源结构 劳动力资源优化 第六次人口普查
下载PDF
基于六普数据的中国未来人口总量和结构变化趋势仿真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汝良 贾仁安 董秋仙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157-161,共5页
对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在宋健人口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系统动力学模型,利用"六普"数据,通过仿真模拟,预测出了我国未来人口总量和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指出到2035年左右,"人口红利"将会消失... 对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在宋健人口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系统动力学模型,利用"六普"数据,通过仿真模拟,预测出了我国未来人口总量和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指出到2035年左右,"人口红利"将会消失,从而为我国相关政策的制定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六次人口普查 宋健模型 系统动力学 人口预测
原文传递
从“六普”看我国人力资源现状 被引量:1
16
作者 田大洲 童丽丽 田娜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2013年第11期31-41,共11页
通过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入手,在宏观层面从数量和质量两个角度分析我国的人力资源现状,总结分析人力资源总体规模和性别、年龄、地域、行业、职业等属性的结构性特征,从而得出我国现阶段人力资源的总体特征是:人力资源数量丰富,人力... 通过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入手,在宏观层面从数量和质量两个角度分析我国的人力资源现状,总结分析人力资源总体规模和性别、年龄、地域、行业、职业等属性的结构性特征,从而得出我国现阶段人力资源的总体特征是:人力资源数量丰富,人力资源质量亟待提高,人力资源内部结构不均衡;要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就需要确保教育投资的规模和结构,要重视职业能力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重视老年人力资源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人力资源 第六次人口普查 人力资源结构
下载PDF
新疆城乡人口死亡水平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建新 刘梅 刘瑞平 《西北人口》 CSSCI 2020年第2期39-51,共13页
基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并与历次人口普查死亡率对比后,发现整体上新疆人口死亡水平呈不断下降趋势;新疆男性人口年龄别死亡率显著高于女性,城镇低于农村;与2010年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新疆婴儿死亡率仍处于较高水平。通过数据质量... 基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并与历次人口普查死亡率对比后,发现整体上新疆人口死亡水平呈不断下降趋势;新疆男性人口年龄别死亡率显著高于女性,城镇低于农村;与2010年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新疆婴儿死亡率仍处于较高水平。通过数据质量评估,发现新疆人口普查数据存在较为严重的年龄堆积,以及婴幼儿、15~29岁青年和7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死亡数据不准等问题。利用Kannisto模型和CD模型生命表对新疆人口婴幼儿死亡概率以及高龄老人死亡模式进行修正和调整,并尝试使用多种组合方法从新疆城乡结构差异视角,对新疆人口的死亡水平和模式进行了估算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六次人口普查 死亡水平 Kannisto模型 模型生命表
下载PDF
我国区域职业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性分析
18
作者 田大洲 童丽丽 刘小玲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2014年第2期57-63,共7页
职业结构是就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的职业配置状况,而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的职业结构存在不同的特征。将职业结构定义为就业人口的职业分布,借助"六普"数据的分析总结我国现阶段各地区职业结构状... 职业结构是就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的职业配置状况,而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的职业结构存在不同的特征。将职业结构定义为就业人口的职业分布,借助"六普"数据的分析总结我国现阶段各地区职业结构状况,可以看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区域就业人员的职业结构关系密切,各地区随着人均GDP的不断增高,其非农职业的就业人员所占比重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对职业结构的影响差异较大。期望这些结论对各地政府的就业管理、职业管理工作和职业培训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职业结构 经济社会发展 第六次人口普查
下载PDF
基于建筑物的人口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19
作者 贾敦新 《地理空间信息》 2019年第3期62-65,93,I0009,共6页
综述了国内外在人口数据空间化研究方面的进展,并分析了其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建筑物的人口数据空间化方法,设计了基于建筑物的人口数据空间化模型;并以重庆市主城区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例,得到了较细粒度的人口空间分布... 综述了国内外在人口数据空间化研究方面的进展,并分析了其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建筑物的人口数据空间化方法,设计了基于建筑物的人口数据空间化模型;并以重庆市主城区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例,得到了较细粒度的人口空间分布结果。结果表明,由于受"四山"和"两江"的影响,重庆市人口空间分布呈组团化和沿主要道路分布特征,且各组团有逐渐合并的趋势。对于城乡规划编制、城市空间政策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以及灾后损失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普 重庆市 人口数据空间化 地理信息
下载PDF
基于六普资料的湖北省人口死亡模式及影响因素分析
20
作者 周尚成 凡学龙 +3 位作者 王静 邓平基 赵军 冯姝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231-239,共9页
目的:分析第六次人口普查中湖北省人口分年龄、地区、月份的死亡水平差异以及相关影响因素,了解2010年湖北省死亡模式,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中湖北省相关人口死亡资料,对年龄、性别、地区、... 目的:分析第六次人口普查中湖北省人口分年龄、地区、月份的死亡水平差异以及相关影响因素,了解2010年湖北省死亡模式,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中湖北省相关人口死亡资料,对年龄、性别、地区、时间的死亡差异进行统计分析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发现死亡的分布特点和发展规律,并对湖北省总死亡率进行纵向比较。结果:第六次人口普查中,湖北省人口总粗死亡率为5.39‰,标化死亡率为4.15‰,城镇乡间人口死亡率存在明显差异,标化死亡率从低到高依次为:城市(2.92‰)、镇(3.49‰)、乡(5.24‰)。死亡率最高的月份是2010年10月,最低的是2010年6月。死亡率最高的地区是恩施市,为72.83‰,死亡率最低的是武汉市,为46.11‰。2010年湖北省0岁组人口的期望寿命为74.28岁。另外,婚姻状况以及受教育程度对死亡率的差异影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湖北省总人口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预期寿命不断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大体呈现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六次人口普查 湖北省 死亡水平差异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