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疫病传变规律探讨 被引量:22
1
作者 黄玉燕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疫病有多种独特的传变规律,可概以六经传变、表里传变、三焦传变、十二经传变、卫气营血传变等。疫病的六经传变包括逐日循经传变与六经表里传变;表里传变包括一般由表入里传变、逐日入胃传变与表里分传;三焦传变包括"直行中道,流... 疫病有多种独特的传变规律,可概以六经传变、表里传变、三焦传变、十二经传变、卫气营血传变等。疫病的六经传变包括逐日循经传变与六经表里传变;表里传变包括一般由表入里传变、逐日入胃传变与表里分传;三焦传变包括"直行中道,流布三焦"与"始上焦,终下焦";十二经传变主要以疫疹类热疫的以胃为中心传于十二经为代表;卫气营血传变借鉴温病传变规律,常为自营血分发出的逆传。本文对各类传变规律在发病时的病位、病性与传变趋势进行了简要介绍。临床应先把握邪气性质,确定其一般传变规律,再分析正邪相争情况,把握其病情传变程度与变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病 传变规律 六经 表里 三焦 十二经 卫气营血
原文传递
伤寒气化六经浅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邓杨春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399-3404,共6页
中医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不同的学术流派,从不同的角度解读经典,丰富了中医药理论的内涵。在伤寒学的发展史中,到了明清之际,形成了一个影响颇大的流派,那就是伤寒气化派,气化派的观点认为人与天地是一体的,六经的传变是理解《... 中医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不同的学术流派,从不同的角度解读经典,丰富了中医药理论的内涵。在伤寒学的发展史中,到了明清之际,形成了一个影响颇大的流派,那就是伤寒气化派,气化派的观点认为人与天地是一体的,六经的传变是理解《伤寒论》的关键,健康的情况下,人体之气按照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的顺序流转,病理情况下则刚好相反,这与临床中的经验刚好能非常好地吻合,文章通过分析六经纲领性条文及服用不同方剂出现的病理反应对此气化的六经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六经 气化 传变
原文传递
试论少阳病临证辨识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春红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835-5836,共2页
"六经钤百病",六经辨证对疾病治疗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六经病中少阳病涵盖面广,症状复杂,临床较难把握。笔者认为辨识少阳应首先依据仲景原文所述脉症;另外,水饮痰湿类疾病、情志病亦多属少阳;其次,对于一些症状不典型患者,辨... "六经钤百病",六经辨证对疾病治疗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六经病中少阳病涵盖面广,症状复杂,临床较难把握。笔者认为辨识少阳应首先依据仲景原文所述脉症;另外,水饮痰湿类疾病、情志病亦多属少阳;其次,对于一些症状不典型患者,辨识少阳尚需应用胡希恕老师的排除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辨证 少阳病 柴胡类方 胡希恕
原文传递
从《伤寒论》三阴三阳位序看六经实质及经方发展史 被引量:15
4
作者 鲍艳举 孙婷婷 +1 位作者 吕文良 花宝金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924-1927,共4页
《伤寒论》所创立的三阴三阳辨证,后世也广泛称之为六经辨证,一直是历代医家争论的焦点。笔者通过对经方、六经理论的阐释,以及对《伤寒论》中"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位序的理解,认识到古人总结经方的过程即:先认识... 《伤寒论》所创立的三阴三阳辨证,后世也广泛称之为六经辨证,一直是历代医家争论的焦点。笔者通过对经方、六经理论的阐释,以及对《伤寒论》中"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位序的理解,认识到古人总结经方的过程即:先认识到表、里,后认识到半表半里,三阳证先认识到表阳证太阳和里阳证阳明,后认识到半表半里阳证少阳,故三阳的排序是太阳→阳明→少阳;三阴证先认识到里阴证太阴和表阴证少阴,后认识到半表半里阴证厥阴,感到疑问最多的是厥阴,故三阴的排序是太阴→少阴→厥阴。《伤寒论》中三阳三阴排序不是简单的编写问题,更与经络相传无关,而正是标明了经方发展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三阳 六经 伤寒论 经方
原文传递
解码《伤寒论》六经之温病法度 被引量:14
5
作者 马萌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48-452,共5页
阳明为成温之薮,厥阴为温病之原,温病证治亦散见于其它六经。阴阳二旦为经方理法主线,既然有以桂枝汤为代表的阳旦法,就必然有以黄芩汤为代表的阴旦法。张仲景给予治疗温热性疾病的阴旦法度,突破了经方对于温热性疾病无法可依、无方可... 阳明为成温之薮,厥阴为温病之原,温病证治亦散见于其它六经。阴阳二旦为经方理法主线,既然有以桂枝汤为代表的阳旦法,就必然有以黄芩汤为代表的阴旦法。张仲景给予治疗温热性疾病的阴旦法度,突破了经方对于温热性疾病无法可依、无方可循之局面。伤寒六经之经方温病理法亦将打开临床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 六经 温病 阳旦 阴旦 黄芩汤 阳明 成温之薮 厥阴 温病之源
原文传递
李赛美辨治2型糖尿病临证撮要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丽琴 林勇凯 +5 位作者 庞琳蓉 郝艺照 何凯惠 陈学禅 林雪芬 李赛美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30-1533,共4页
李赛美教授从事《伤寒论》教学与糖尿病专科临床30余年,不囿于"三消"理论,立足六经辨治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提出六经体质,结合脏腑辨证,认为病位在脾、肾、肝,并提出血糖性质为甘温的观点。论治重视健脾、补肾、疏肝,用药参照... 李赛美教授从事《伤寒论》教学与糖尿病专科临床30余年,不囿于"三消"理论,立足六经辨治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提出六经体质,结合脏腑辨证,认为病位在脾、肾、肝,并提出血糖性质为甘温的观点。论治重视健脾、补肾、疏肝,用药参照指标,活用膏方,注重调护,疗效显著。文章总结李赛美教授辨治2型糖尿病相关经验,为中医治疗糖尿病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赛美 2型糖尿病 六经 中药 经验
原文传递
两个六经不能混淆——《伤寒杂病论》的理论来源 被引量:11
7
作者 冯世纶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582-585,共4页
很多学者认为张仲景据《黄帝内经》撰成了《伤寒杂病论》(简称为《伤寒》),因而以《黄帝内经》的六经、脏腑经络释《伤寒》,其结果是不能正确理解张仲景医学。笔者据考证资料证实,张仲景不是根据《黄帝内经》撰写的《伤寒》,它的主要内... 很多学者认为张仲景据《黄帝内经》撰成了《伤寒杂病论》(简称为《伤寒》),因而以《黄帝内经》的六经、脏腑经络释《伤寒》,其结果是不能正确理解张仲景医学。笔者据考证资料证实,张仲景不是根据《黄帝内经》撰写的《伤寒》,它的主要内容方证,来自于《汤液经法》等经方医学。《伤寒》主要继承八纲辨证。并加入半表半里理念而形成了六经辨证。这样以六经为纲,以方证为目,形成了独特的辨证论治体系。《伤寒》的六经与《黄帝内经》的六经是不同的理论概念,在解读《伤寒》时,两种概念不能混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半表半里 六经 经络 脏腑
下载PDF
顾植山教授“三阴三阳太极时相图”的启示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雷 明子荐 《中医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971-974,共4页
顾植山教授基于五运六气理论,将阴阳气化规律凝炼为"三阴三阳太极时相图",阐释了阴阳、六经的理论内涵。三阴三阳的划分是以一年中阴阳气的盛衰变化为依据的,表述的是自然界阴阳离合的六种状态,阴阳各一分为三,合而六之。&qu... 顾植山教授基于五运六气理论,将阴阳气化规律凝炼为"三阴三阳太极时相图",阐释了阴阳、六经的理论内涵。三阴三阳的划分是以一年中阴阳气的盛衰变化为依据的,表述的是自然界阴阳离合的六种状态,阴阳各一分为三,合而六之。"开合枢"为三阴三阳转化之门户,如出入之从门。"三阴三阳时相图"通过"开合枢"阐述了阴阳的互用关系、升降出入,以及与六经的联系,同时认为六经的实质是三阴三阳,三阴三阳的升降出入是六经的具体体现,是六经实质之所在。另外,三阴三阳时相图与脉诊之间也有密切联系,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三阳太极时相图” 顾植山 三阴三阳 六经 “开合枢” 脉诊 中医理论
下载PDF
《黄帝内经》人体结构理论概述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斌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797-4800,共4页
《黄帝内经》人体结构理论是该书关于人体各组成部分及其序列联系,乃至部分与整体关系的认识总结。这一理论以条文的形式或集中或零散地出现于该书的各篇之中,牵涉到论述平人素常和疾病诊疗的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医家关于人体自身结构... 《黄帝内经》人体结构理论是该书关于人体各组成部分及其序列联系,乃至部分与整体关系的认识总结。这一理论以条文的形式或集中或零散地出现于该书的各篇之中,牵涉到论述平人素常和疾病诊疗的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医家关于人体自身结构认识的理性表述。《黄帝内经》人体结构理论由五体理论、六经理论、藏府理论3个主要部分构成。这3个部分相互独立而又密切关联,五体与六经,是主要针对躯干肢体以不同的功能视角来进行认识和划分的结构体系;五体与藏府的内外沟通是借助六经系统来联络互属的。通过重检《黄帝内经》篇章条文,可以发现《黄帝内经》医学有着更加丰富的人体结构理论知识。对《黄帝内经》人体结构理论的充分挖掘和再整理,有助于我们深刻了解体会中医的思维模式,有助于我们遵从中医自身的特点来认识和诊疗疾病,有助于我们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将现代科技手段结合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之中。中医人体结构理论的持续发展,必将促进中医学术整体的进步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体 六经 藏府结构 人体结构 黄帝内经
原文传递
试论柯琴“六经为百病立法”之说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再涛 《天津中医药》 CAS 2003年第2期51-52,共2页
文章通过柯琴“六经为百病立法”论述 ,从症候、辨证、论治等方面阐述该学说的合理性 ,指出了柯琴这一认识从本质上把握了《伤寒论》在临床的价值 ,为后世医家在临床实际中运用仲景方证辨证提供一个思路 ,对今天认识《伤寒论》
关键词 《伤寒论》 六经 辨证论治
下载PDF
《伤寒论》六经病内涵与复杂方剂再认识 被引量:9
11
作者 赵鸿飞 高阳 赵德喜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59-1562,共4页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创立了独特的辨证论治体系,即以表、里、半表半里定病位,再以阴阳定病性,表里与阴阳相配即成后世归纳的六经辨证体系。《伤寒论》中针对复杂方证所制的方剂都是以三阳三阴为基本构件,在合病、并病的思想指导下完成...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创立了独特的辨证论治体系,即以表、里、半表半里定病位,再以阴阳定病性,表里与阴阳相配即成后世归纳的六经辨证体系。《伤寒论》中针对复杂方证所制的方剂都是以三阳三阴为基本构件,在合病、并病的思想指导下完成的。通过对寒热错杂、攻补兼施方剂的分析说明,只要掌握三阳三阴病各自的特征,采用定位、定性、定方证三步法,就可以掌握张仲景的学术思想,并能自由运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的方剂,使中医人能够早日成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六经 八纲 定位 定性 方证
原文传递
冯军枢机针法临床运用发微 被引量:7
12
作者 黄剑浩 谢宇锋 +6 位作者 杨锦兰 余云进 魏谷行 裴梦然 刘嘉咏 刘谷柳 冯军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8期866-875,882,共11页
[目的]介绍冯军教授创立的枢机针法的基本理论内容、临床应用法则及技术操作规范,探讨天人相应视角下躯体"三阴三阳"横向分域与针灸效应的关联性规律。[方法]从《伤寒论》的六经针灸学思想入手,以阴阳脉之海——任督二脉为中... [目的]介绍冯军教授创立的枢机针法的基本理论内容、临床应用法则及技术操作规范,探讨天人相应视角下躯体"三阴三阳"横向分域与针灸效应的关联性规律。[方法]从《伤寒论》的六经针灸学思想入手,以阴阳脉之海——任督二脉为中心,基于《素问·阴阳离合论》中的六气太极时相图模型,并根据《黄帝内经》"气位相关"理论,立足于临床实践,对躯体进行"三阴三阳"横向的空间区域划分,并列举验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人体太极图模型构建了人体前后方向气机运行与六部气化相对应的关系,枢机针法是针刺颈项区域少阳枢机和腰臀区域少阴枢机的穴结,以斡旋人体阴阳之气化的新针刺疗法,其临床运用法则主要包括通痹开结,调和枢机,燮理阴阳;审守颈项少阳之枢,主风,知调四海和脏腑精气;温扶腰臀少阴之枢,主寒,尽消阴翳。其技术操作特点是运用系统化的针刺手法体系——通痹开结调气针法和开结烧山火热补手法,辨结开结,以调枢机。所举验案属素体阳虚、复感寒邪,邪犯少阴、少阳所致,故用枢机针法温扶少阴、通达少阳,以复阴阳之气化,遂三刺而愈。[结论]人体六气(六经)太极运行模型图作为探索躯体"三阴三阳"横向分域的研究先导,为针灸理论与六经辨证的有机结合奠定了基础,据此提出的枢机针法不仅突破了经络理论作为针灸主体理论的局限性,而且弥补了全息、解剖、体表投影等针法治疗和调节之力偏弱的问题,使人体六气的运行和气化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机针法 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 六经 太极图 伤寒论 针刺疗法 通痹开结调气针法 名医经验
下载PDF
从痰毒互结角度论肺癌与肺痿 被引量:7
13
作者 白洁 张光霁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255-258,共4页
[目的]从痰毒互结的角度探讨肺癌与肺痿病因病机方面的关联,以期为肺癌的治疗开拓思路。[方法]通过研究古今医家对肺痿及肺部肿瘤的论述,从因机原理、六经理论、方药反证三方面系统研究肺癌与肺痿的相似与不同之处,并进行总结与分析。[... [目的]从痰毒互结的角度探讨肺癌与肺痿病因病机方面的关联,以期为肺癌的治疗开拓思路。[方法]通过研究古今医家对肺痿及肺部肿瘤的论述,从因机原理、六经理论、方药反证三方面系统研究肺癌与肺痿的相似与不同之处,并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从病因病机方面分析,"痰毒"与肺癌、肺痿的发生发展均有较为明确的联系,二者可互佐互参;从六经角度出发,肺与脾同属太阴,痰毒属病理产物,其产生于肺脾又都有密切联系,因而从脾胃论治痰毒互结之肺系疾病,可为肺癌与肺痿的临床论治提供新的思路;方药方面,仲景论治肺痿之甘草干姜汤解毒化饮,现代医家治疗肺癌,多从益气、解毒、化痰着手,收效甚佳。[结论]痰毒互结为肺癌与肺痿的共有病机之一,加强对经典中肺痿论治的关注,对肺癌的论治必定颇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肺痿 痰毒互结 病因病机 六经 太阴病 方药 甘草干姜汤
下载PDF
六经体用模型的构建及其意义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文平 王庆其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41-545,560,共6页
六经的本质是一个用于描述复杂系统变化的方法论模型。根据复杂系统层次性的演变规律,以复杂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相互作用为基础,以六经在中医学中的内涵为依据,构建六经体用模型。六经体用模型以五行体用象模型为基础,具体包括三个层次的... 六经的本质是一个用于描述复杂系统变化的方法论模型。根据复杂系统层次性的演变规律,以复杂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相互作用为基础,以六经在中医学中的内涵为依据,构建六经体用模型。六经体用模型以五行体用象模型为基础,具体包括三个层次的系统,其中太阳少阴系统为环境层次系统,阳明太阴系统为系统层次系统,少阳厥阴系统为子系统层次系统。运用该模型可解释当前六经实质研究中面临的诸多疑难问题,如六气六经五行配属差异、"标本中见理论"的标本从化、六经开阖枢、六经病整体的病机特点等,提示六经体用模型能够揭示六经的科学内涵,是思维模型方法在中医学领域中的成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模型 六经 六气 体用模型 复杂系统模型
原文传递
六通道无线电监测与测向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5
15
作者 闫文娟 王水璋 《电子测量技术》 2018年第9期116-121,共6页
设计了一种基于ARM7+FPGA硬件平台的六通道无线电监测与测向定位系统,可以获取无线电信号的工作频率、技术参数、工作特征等信息,通过数字式多基线相位干涉仪算法,完成对无线电信号的方位到达角测量,并通过交会定位确定信号源的位置,... 设计了一种基于ARM7+FPGA硬件平台的六通道无线电监测与测向定位系统,可以获取无线电信号的工作频率、技术参数、工作特征等信息,通过数字式多基线相位干涉仪算法,完成对无线电信号的方位到达角测量,并通过交会定位确定信号源的位置,实现对无线电信号的监测分析、测向定位。目的是为无线电应用管理提供技术支持,能高效、灵活地完成对无线电信号的监测与识别,提高无线电管理水平。系统具有信号适应性强、响应速度快、测向精度高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通道 无线电监测 测向定位 相位干涉仪
下载PDF
《伤寒论》六经身痛证治规律 被引量:5
16
作者 祝盼盼 陈宝国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078-4080,共3页
身痛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伤寒论》中对身痛有诸多论述,分析解读后发现其身痛多属外感,其病在筋脉,肌肉,骨节间,皆属在表,未涉及脏腑之里证,六经皆有身痛,且以表证为主。三阳经身痛从麻黄汤峻汗解表散寒,到柴胡桂枝汤微汗和解营卫,最... 身痛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伤寒论》中对身痛有诸多论述,分析解读后发现其身痛多属外感,其病在筋脉,肌肉,骨节间,皆属在表,未涉及脏腑之里证,六经皆有身痛,且以表证为主。三阳经身痛从麻黄汤峻汗解表散寒,到柴胡桂枝汤微汗和解营卫,最后狂汗出,痛自解。三阴经身痛,皆有本经不足,邪气乘虚而入,尚未入脏腑之里。治疗上有扶正祛邪并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身痛 六经 规律
原文传递
一种新的农药残毒快速检测装置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蕊 邹明强 +4 位作者 牟峻 储晓刚 郑健 于爱民 金钦汉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34-636,共3页
本文报道了一种新的农药残毒快速检测装置。该装置基于酶催化动力学原理,以酶抑制率反映蔬菜中残留农药的总毒性。该装置集化学分析、光机电、信息、生物等技术于一体,可对六种样品进行同时检测。测量准确度高,精密度好,方便快速,适合... 本文报道了一种新的农药残毒快速检测装置。该装置基于酶催化动力学原理,以酶抑制率反映蔬菜中残留农药的总毒性。该装置集化学分析、光机电、信息、生物等技术于一体,可对六种样品进行同时检测。测量准确度高,精密度好,方便快速,适合于各种实际应用场合,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残毒快速检测仪 全固态光源 六通道 酶抑制法 有机磷 氨基甲酸酯
下载PDF
刘颖治疗头痛的经络辨证经验 被引量:3
18
作者 付星 邵文婷 刘颖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年第9期1692-1695,共4页
头痛是针灸科常见病症及优势病种,常规以太阳、阳明、少阳、厥阴等经络辨证为主。刘颖教授认为,除此之外,应考虑太阴、少阴及督脉、任脉等奇经辨证,并总结了太阴头痛、少阴头痛、督脉头痛、任脉头痛等症的主要特征及选穴方法。针灸治疗... 头痛是针灸科常见病症及优势病种,常规以太阳、阳明、少阳、厥阴等经络辨证为主。刘颖教授认为,除此之外,应考虑太阴、少阴及督脉、任脉等奇经辨证,并总结了太阴头痛、少阴头痛、督脉头痛、任脉头痛等症的主要特征及选穴方法。针灸治疗头痛时以六经及奇经进行辨证,不仅能对症灵活选穴,提高治疗效果,也能丰富经脉辨证的内涵,具有一定临床及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痛 经脉辨证 六经 奇经 刘颖
下载PDF
“四时”变化对《伤寒论》六经辨证及脉学体系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常虹 王栋 张光霁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433-435,共3页
[目的]研究《黄帝内经》"四时脉法"对"六经"体系下脉学系统的影响,总结"四时"对张仲景《伤寒论》"六经"体系的影响规律,还原仲景"四时"阴阳观的"天人相应"思想。[方法]从... [目的]研究《黄帝内经》"四时脉法"对"六经"体系下脉学系统的影响,总结"四时"对张仲景《伤寒论》"六经"体系的影响规律,还原仲景"四时"阴阳观的"天人相应"思想。[方法]从张仲景"四时治疗法"所反映的"四时"变化与六经的对应关系,来探讨"四时"变化对仲景"六经"命名的影响及"四时"变化与仲景脉学体系的关系,立足仲景《伤寒论》原文,用仲景自身的思维和语言来解读《伤寒论》六经辨证及脉学体系。[结果]仲景《伤寒论》运用"天人相应"的思维模式,从"四时"变化的角度确立"六经"疾病体系,《伤寒论》"六经"的脉学体系与"四时"脉象的变化相吻合,《黄帝内经》的"四时脉法"是仲景脉法的核心。[结论]从"四时"变化的"天人相应"角度解读仲景的"六经"及其脉法体系,为研究《伤寒论》及仲景学说找到了一个新的角度和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时 伤寒论 六经 四时治疗法 四时脉法 黄帝内经
下载PDF
热病传变中“半表半里”的涵义探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曹魏 李牧 白长川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第12期2146-2149,共4页
论述了热病传遍的三个层面:表,半表半里,里。在伤寒及温病的传遍中存在少阳气分、气血两燔、表里同病三种半表半里证,以及伏邪温病第4种半表半里证的表现形式,治疗的关键在于调整气机的升降、出入。
关键词 热病 伤寒半表半里 六经 小柴胡汤 清营汤 伏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