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近红外二区荧光探针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刘嘉慧 杨燕青 +1 位作者 马睿 施可彬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27,共27页
与可见光区(400~700 nm)和近红外一区(NIR-I,700~900 nm)荧光成像(FL)相比,近红外二区(NIR-Ⅱ,1000~1700 nm)荧光成像具有更深的穿透深度、更高的信噪比。开发亮度高、吸收/发射波长长、生物相容性好的NIR-Ⅱ荧光探针一直是NIR-Ⅱ荧光... 与可见光区(400~700 nm)和近红外一区(NIR-I,700~900 nm)荧光成像(FL)相比,近红外二区(NIR-Ⅱ,1000~1700 nm)荧光成像具有更深的穿透深度、更高的信噪比。开发亮度高、吸收/发射波长长、生物相容性好的NIR-Ⅱ荧光探针一直是NIR-Ⅱ荧光成像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有机NIR-Ⅱ荧光探针以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而备受关注。本文从红移吸收/发射波长、提高荧光量子产率/摩尔吸光系数、改善生物相容性等角度系统总结了近年来花菁类染料、D-A-D小分子、聚合物点等有机NIR-Ⅱ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荧光探针在活体NIR-Ⅱ荧光成像中的应用,最后讨论了有机NIR-Ⅱ荧光探针迈向临床应用面临的潜在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光学 近红外二区 荧光探针 花菁类染料 有机小分子 聚集诱导发光 共轭聚合物
原文传递
近红外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懋 李春炎 +3 位作者 孙云飞 李敏 翟晓敏 吴东岷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39-244,共6页
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是研究现代生物医学的有力手段之一,但是现有的荧光成像系统穿透深度低、信噪比不高,严重制约了荧光成像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利用近红外Ⅱ区光(1000~1350nm)在生物组织中的穿透深和成像信噪比高的特点,研... 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是研究现代生物医学的有力手段之一,但是现有的荧光成像系统穿透深度低、信噪比不高,严重制约了荧光成像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利用近红外Ⅱ区光(1000~1350nm)在生物组织中的穿透深和成像信噪比高的特点,研制出了一套高性能的近红外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模拟实验表明:该系统具有信噪比高(57dB)和穿透深度深(大于10mm)的特点。通过利用该近红外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对静脉注射有Ag2S量子点(荧光发射波长为1200nm)的小鼠进行观察,获得了小鼠全身血管网络及深层组织器官的高分辨率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系统 荧光成像 近红外Ⅱ区 活体小动物
原文传递
近红外二区荧光活体生物成像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冯哲 钱骏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7,共27页
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技术是一种大深度、高分辨的光学活体成像手段。相较于可见光(360~760 nm)和近红外一区(760~900 nm)窗口,近红外二区(900~1880 nm,NIR-II)窗口内的组织光吸收明显提升,显著抑制了二维面阵成像中的散射背景,使得成像... 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技术是一种大深度、高分辨的光学活体成像手段。相较于可见光(360~760 nm)和近红外一区(760~900 nm)窗口,近红外二区(900~1880 nm,NIR-II)窗口内的组织光吸收明显提升,显著抑制了二维面阵成像中的散射背景,使得成像效果得到改善。围绕着NIR-II窗口,研究者们已经开发了多种发光探针、成像系统及诊疗手段,在啮齿类、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上展开实践,并在临床外科手术中初步评估了其应用前景。将从生物组织对可见-近红外波段光子的吸收与散射作用入手,阐述NIR-II光学成像的理论机制,简要介绍常见的几类NIR-II光学探针,综述现有的几种多模态NIR-II成像方式,并对成像引导下的多功能诊疗平台进行讨论,旨在为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争取早日实现临床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二区 活体荧光成像 多模态光学成像 多功能诊疗
原文传递
近红外二区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的研制
4
作者 邬丹丹 潘力 +3 位作者 周哲 付威威 朱海龙 董月芳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44-353,共10页
近年来,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成像研究.但是,现有的荧光成像系统存在穿透深度有限、图像信噪比低等缺点.因此,利用近红外二区(near-infrared-Ⅱ,NIR-Ⅱ,900—1880 nm)荧光成像技术在生物组织中具有的低吸收、低... 近年来,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成像研究.但是,现有的荧光成像系统存在穿透深度有限、图像信噪比低等缺点.因此,利用近红外二区(near-infrared-Ⅱ,NIR-Ⅱ,900—1880 nm)荧光成像技术在生物组织中具有的低吸收、低散射和穿透深度深等优点,研制出一套NIR-Ⅱ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提出了一种荧光图像增强校正方法,并设计生物组织模拟实验和活体动物实验测试该系统的性能和成像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穿透深度深、信噪比高、灵敏度高等优点.结合商用的吲哚菁绿试剂和聚集诱导发光染料,该系统可实时监测小鼠体内的血管分布情况,并对深层组织器官进行持续监测,实现活体小鼠清醒状态下的动态监测研究,有助于推动生物医学成像领域的肿瘤研究和药物开发研究等进入一个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系统 荧光成像 近红外二区 活体小动物
下载PDF
近红外二区光驱动的光动力治疗在克服肿瘤乏氧环境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杨懿芊 严晓霞 +2 位作者 彭皓 吴爱国 杨方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25-936,共12页
光动力疗法因其具有非侵入性、低毒性、高时空选择性和特异靶向性等独特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该疗法利用光敏剂、光和氧分子,通过光敏剂介导产生活性氧自由基导致氧化损伤选择性地引起靶细胞的凋亡和坏死。然而,传统光动力疗法... 光动力疗法因其具有非侵入性、低毒性、高时空选择性和特异靶向性等独特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该疗法利用光敏剂、光和氧分子,通过光敏剂介导产生活性氧自由基导致氧化损伤选择性地引起靶细胞的凋亡和坏死。然而,传统光动力疗法仍存在一些缺点,如光的组织穿透性有限、分子氧依赖以及肿瘤对治疗的固有障碍,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肿瘤治疗效果。近些年来,国内外科研团队积极开发各种新型光敏剂,并将其与近红外光激发相结合,使得光动力疗法能够更深入地作用于肿瘤组织。针对深层肿瘤组织乏氧环境,进一步采取改善、利用该肿瘤微环境的策略,克服深层肿瘤组织缺氧对光动力疗法的限制,有助于优化肿瘤抑制效果。本文在阐明光动力疗法工作机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讨论了近5年来近红外二区激光激发的光动力疗法在克服肿瘤乏氧障碍的最新进展,包括增加肿瘤组织内部氧含量和通过耐受缺氧环境2种方式针对性开发新型光敏剂,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光动力治疗 肿瘤治疗 近红外二区 乏氧
下载PDF
Nd^(3+)离子敏化的荧光纳米探针用于近红外二区血管成像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松涛 王樱蕙 张洪杰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85-693,共9页
近年来,相较于可见光(400~700 nm)和近红外一区光(700~1000 nm),生物组织对近红外二区光(NIR-Ⅱ:1000~1700 nm)呈现更弱的吸收、散射以及更低的自体荧光,因此,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具有更深的组织穿透能力、更高的成像信噪比和更高的空间... 近年来,相较于可见光(400~700 nm)和近红外一区光(700~1000 nm),生物组织对近红外二区光(NIR-Ⅱ:1000~1700 nm)呈现更弱的吸收、散射以及更低的自体荧光,因此,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具有更深的组织穿透能力、更高的成像信噪比和更高的空间分辨率等优势,在血管造影和淋巴管造影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利用高温共沉淀和外延生长法成功地制备了NaGdF_(4)∶Yb(18%,摩尔分数),Ho(2%),Ce(30%)@NaGdF_(4),Nd(60%)@NaGdF_(4),Nd(10%)核-壳-壳纳米材料(U/DNPs)。在808 nm激发光的照射下,不仅具有1056和1332 nm的下转换近红外二区荧光发射,而且具有较高红绿荧光强度比(I_(647)/I_(540)=22.6)的上转换红光发射,使得该材料在光动力学治疗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随后通过利用配体交换策略,成功修饰了聚乙烯吡咯烷酮(U/DNPs-PVP),使其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及生物安全性。在小鼠活体内荧光成像中,U/DNPs-PVP呈现优异的血管造影效果,其空间分辨率可达336.3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离子 近红外二区 荧光成像 血管成像
下载PDF
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技术的临床研究进展
7
作者 倪沪桅 钱骏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96-906,共11页
近红外荧光成像是外科手术中实现术中导航的关键技术之一。近些年随着近红外二区(NIR-II,900~1700nm)光学生物成像理论的日趋成熟,NIR-II荧光成像技术成为临床手术导航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本文基于NIRII光学生物成像理论,简要介绍了NIR... 近红外荧光成像是外科手术中实现术中导航的关键技术之一。近些年随着近红外二区(NIR-II,900~1700nm)光学生物成像理论的日趋成熟,NIR-II荧光成像技术成为临床手术导航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本文基于NIRII光学生物成像理论,简要介绍了NIR-II荧光探针及成像系统的发展现状,就NIR-II荧光成像技术在活体小动物手术与人体临床手术中的研究展开综述,讨论了该技术在未来临床手术中的发展潜力以及临床转化中需要面临的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成像技术 近红外二区 成像导航手术
下载PDF
近红外二区新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探针在结直肠癌小鼠模型中的应用
8
作者 王博 白子锐 李坚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CAS 2023年第3期173-177,共5页
目的探讨近红外二区(NIR-Ⅱ,1000~1700 nm)新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靶向探针ICG-PEG5000-Bev在肠癌小鼠模型中的成像效果,为其在结直肠癌及肝转移的应用前景提供依据。方法利用ICG-PEG5000-NHS和贝伐珠单抗制备NIR-Ⅱ新型VEGFR... 目的探讨近红外二区(NIR-Ⅱ,1000~1700 nm)新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靶向探针ICG-PEG5000-Bev在肠癌小鼠模型中的成像效果,为其在结直肠癌及肝转移的应用前景提供依据。方法利用ICG-PEG5000-NHS和贝伐珠单抗制备NIR-Ⅱ新型VEGFR靶向探针ICG-PEG5000-Bev,验证其光谱表征和生物安全性,进一步利用NIR-Ⅱ成像设备观察探针对CT-26-luc肠癌小鼠在体成像。结果ICG-PEG5000-Bev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光谱实验证明其具有NIR-Ⅱ成像能力,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探针溶液质量浓度的升高,荧光强度线性增强。成像实验说明ICG-PEG5000-Bev能够实现CT-26-luc肠癌小鼠模型的在体成像,且具有比NIR-Ⅰ更低的背景信号强度。结论ICG-PEG5000-Bev可实现结直肠癌小鼠模型的在体检测,且生物安全性良好,具有较强的临床转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结直肠肿瘤 荧光成像 近红外二区
原文传递
近红外Ag_2S量子点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叶俊 王强斌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27,48,共11页
量子点作为一种发光纳米晶,在过去20年里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持续研究的动力在于量子点独特的光学性质,如荧光强度高、稳定性好、发射范围宽、具有尺寸效应等。最近几年,近红外二区量子点因具有较高的组织穿透深度和较低的自发荧光受到了... 量子点作为一种发光纳米晶,在过去20年里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持续研究的动力在于量子点独特的光学性质,如荧光强度高、稳定性好、发射范围宽、具有尺寸效应等。最近几年,近红外二区量子点因具有较高的组织穿透深度和较低的自发荧光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且作为荧光探针在小动物活体体外和体内成像方面已得到应用。作为一种新型的近红外二区量子点,Ag_2S因其低毒、稳定性好、成本低、生物相容性好等优良性质,过去5年在国内外掀起了研究的热潮。从Ag_2S量子点的发展史、制备方法、异质结构、生物应用、毒理学研究等方面对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着重概述了其制备方法。进一步,讨论了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2S 量子点 近红外二区 成像
下载PDF
近红外二区荧光探针的设计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艳芳 李子婧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2,共12页
高时空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荧光成像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活体可视化检测工具.与近红外一区(NIR-Ⅰ,700~900 nm)相比,近红外二区(NIR-Ⅱ,1000~1700 nm)成像具有更低的自发背景荧光、更深的组织穿透性和更高的信背比,因此NIR-Ⅱ荧光成像能促... 高时空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荧光成像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活体可视化检测工具.与近红外一区(NIR-Ⅰ,700~900 nm)相比,近红外二区(NIR-Ⅱ,1000~1700 nm)成像具有更低的自发背景荧光、更深的组织穿透性和更高的信背比,因此NIR-Ⅱ荧光成像能促进深部疾病的精确诊断.NIR-Ⅱ荧光探针是NIR-Ⅱ荧光成像的基础.目前已开发一系列基于有机和无机材料的NIR-Ⅱ荧光探针,包括有机小分子染料、基于小分子染料的有机纳米粒子、共轭聚合物、量子点、稀土掺杂纳米粒子和单壁碳纳米管等.本文综述近期新型NIR-Ⅱ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成像 近红外二区 荧光探针 有机小分子染料
下载PDF
近红外二区光声成像造影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科 李万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481-484,共4页
光声成像是一种新兴的复合成像技术,其结合了光学成像灵敏度高和声学成像穿透深度大、成像分辨率高的特点,在生物成像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发展迅速。光声成像基于光声效应,通过激光照射成像对象产生超声波,进而实现成像。利... 光声成像是一种新兴的复合成像技术,其结合了光学成像灵敏度高和声学成像穿透深度大、成像分辨率高的特点,在生物成像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发展迅速。光声成像基于光声效应,通过激光照射成像对象产生超声波,进而实现成像。利用近红外二区激光进行光声成像具有穿透深度大、背景噪声低、最大允许辐照能量高等优势,有利于实现深部组织高分辨成像。外源性光声成像造影剂能够局部增强组织吸收性能,增强光声信号,提升成像对比度。因此近红外二区外源性光声成像造影剂是实现深部组织光声成像的重要条件,近年来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然而,目前已有的光声成像相关报道主要集中在近红外一区,光声成像造影剂包括无机纳米材料和有机小分子等,其存在组织深度穿透有限、背景噪声明显等问题。关于近红外二区光声成像的报道十分有限,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具备近红外二区吸收能力和光声转换能力的外源性光声成像造影剂。同时,成熟稳定的近红外二区光声成像系统也十分不足,阻碍了近红外二区光声成像造影剂的发展。本文归纳了近年来近红外二区光声成像造影剂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有机半导体共轭聚合物、无机纳米材料、小分子有机染料等,重点介绍其制备方法、光吸收性能、光声成像能力,并对近红外二区光声成像造影剂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半导体共轭聚合物 无机纳米材料 小分子有机染料 光声成像造影剂 近红外二区
下载PDF
近红外二区荧光量子点成像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键桦 陈创 孙圣荣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9期886-888,共3页
高灵敏度、高时空分辨率、低损伤的肿瘤诊断方法是精准医学的发展方向。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是一种新的活体成像方法,清晰度高、组织穿透深、无放射源,其量子点荧光探针具有亮度高、波长长且可调、波尔半径大、易于化学修饰和生物偶联、... 高灵敏度、高时空分辨率、低损伤的肿瘤诊断方法是精准医学的发展方向。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是一种新的活体成像方法,清晰度高、组织穿透深、无放射源,其量子点荧光探针具有亮度高、波长长且可调、波尔半径大、易于化学修饰和生物偶联、光热转化效率高等特点。近红外二区荧光量子点成像在活体成像和肿瘤治疗方面具有较高价值。本文就近红外二区荧光量子点成像在肿瘤和前哨淋巴结检测、靶向传递化疗药物等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前哨淋巴结 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 量子点 活体成像 靶向传递
原文传递
肿瘤靶向Pt‑Cu基纳米平台用于近红外二区光声成像引导的光热治疗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子良 曲波涛 +2 位作者 杨晓荣 刘玲 张瑞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991-2001,共11页
基于层层(LBL)自组装技术,在Pt-Cu纳米合金表面依次包覆带正电的聚赖氨酸(PLL)和带负电的透明质酸(HA),成功构筑Pt-Cu@PLL@HA纳米平台。HA不仅延长了纳米平台血液循环时间,还可实现肿瘤主动靶向作用,提升肿瘤部位富集效果。在肿瘤区域... 基于层层(LBL)自组装技术,在Pt-Cu纳米合金表面依次包覆带正电的聚赖氨酸(PLL)和带负电的透明质酸(HA),成功构筑Pt-Cu@PLL@HA纳米平台。HA不仅延长了纳米平台血液循环时间,还可实现肿瘤主动靶向作用,提升肿瘤部位富集效果。在肿瘤区域透明质酸酶(HAase)作用下HA快速降解,释放Pt-Cu@PLL(+)颗粒,有利于肿瘤细胞特异性摄取。基于Pt-Cu合金良好的近红外二区(NIR-Ⅱ)吸收性能,实现了NIR-Ⅱ光声成像引导的NIR-Ⅱ光热高效抗肿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二区 光热治疗 光声成像 Pt-Cu合金 层层自组装
下载PDF
近红外荧光纳米探针追踪移植干细胞的最新进展
14
作者 廖士洋 许必通 张亚东 《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54-1062,共9页
干细胞再生医学在治疗各种疑难杂症方面展现出了巨大潜力,备受临床和科研人员关注。要提高干细胞疗法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深入了解移植后干细胞分化和再生能力至关重要,这也加速了干细胞的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的转化。其中,荧光纳米颗粒(... 干细胞再生医学在治疗各种疑难杂症方面展现出了巨大潜力,备受临床和科研人员关注。要提高干细胞疗法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深入了解移植后干细胞分化和再生能力至关重要,这也加速了干细胞的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的转化。其中,荧光纳米颗粒(fluorescent nanoparticles,NPs)广泛应用于对移植体内干细胞的追踪,通过降低近红外(near-infrared,NIR,700~1700 nm)荧光的吸收、散射和自发荧光,极大地提升了对干细胞追踪的灵敏度、组织穿透深度和时空分辨率。文中结合近年来有关使用NIR NPs追踪移植干细胞的研究,阐述了近红外第二窗口(NIR-II,1000~1700 nm)中荧光成像的最新进展,讨论并展望了基于NIR NPs技术的挑战和未来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荧光成像 干细胞 荧光纳米颗粒 近红外第二窗口
原文传递
水溶性近红外Ⅱ区荧光Ag2Te量子点的合成
15
作者 周洁琼 黄艳 +2 位作者 张志凌 庞代文 田智全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072-2079,共8页
量子点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质,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Ag2Te作为Ⅰ-Ⅵ族量子点中的一员,因具有生物毒性小和带隙窄等优势而备受关注,但是目前直接合成水溶性Ag2Te量子点的方法较少,而且可调节的荧光发射波长范围有限.本文提出了一... 量子点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质,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Ag2Te作为Ⅰ-Ⅵ族量子点中的一员,因具有生物毒性小和带隙窄等优势而备受关注,但是目前直接合成水溶性Ag2Te量子点的方法较少,而且可调节的荧光发射波长范围有限.本文提出了一种合成荧光发射波长位于近红外Ⅱ区窗口的水溶性Ag2Te量子点的新方法.该方法以硝酸银为银前体, N-乙酰-L-半胱氨酸为配体,碲前体利用硼氢化钠还原亚碲酸钠得到,反应条件温和(室温、大气氛围)且不涉及有毒的有机试剂,绿色环保.通过进一步的阳离子处理钝化其表面缺陷,可以得到尺寸均一的超小粒径水溶性Ag2Te量子点,量子点的荧光发射波长为1160 nm,量子产率为8.0%(以IR26染料为参照).该方法所合成的Ag2Te量子点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注入小鼠体内后能观察到明显的近红外荧光,具有进一步生物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 Ag2Te量子点 荧光 近红外Ⅱ区窗口
下载PDF
快速合成Bi@ZIF-8复合纳米材料用于近红外二区光热治疗以及可控药物释放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英美 朱道明 +6 位作者 杨阳 张珂 张修珂 吕明珊 胡力 丁帅杰 王亮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6-81,共6页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及其向医学领域的渗透,纳米技术为肿瘤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构建有效的纳米载体体系对于肿瘤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工作报道了一种铋纳米粒子嵌入ZIF-8的纳米材料Bi@ZIF-8@TPZ(BZT),联合近红外二区(NIR-Ⅱ)的...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及其向医学领域的渗透,纳米技术为肿瘤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构建有效的纳米载体体系对于肿瘤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工作报道了一种铋纳米粒子嵌入ZIF-8的纳米材料Bi@ZIF-8@TPZ(BZT),联合近红外二区(NIR-Ⅱ)的光热治疗与化疗,达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BZT纳米材料高效地装载了抗癌药物替拉扎明(TPZ),同时嵌入的铋纳米点使得该纳米材料具有NIR-Ⅱ光热的能力.因ZIF-8具有良好的pH响应能力,所以在酸性和光照条件下能实现药物的可控释放,实现了化疗与NIR-Ⅱ光热治疗的协同治疗,使得BZT纳米材料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替拉扎明 近红外二区 协同治疗
原文传递
近红外二区荧光纳米探针的制备及其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彭锦雯 杜肖龙 +3 位作者 陈妍 孙鹏飞 邓卫星 范曲立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75-1284,I0005,共11页
通过Stille交叉偶联反应制备了一种具有供体-受体(D-A)结构的低能带隙共轭聚合物(pTB),并应用于小鼠的NIR-II生物成像.为了改善聚合物材料的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采用纳米沉积技术引入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酰胺-甲氧基聚乙二醇(DSPE-mPEG),... 通过Stille交叉偶联反应制备了一种具有供体-受体(D-A)结构的低能带隙共轭聚合物(pTB),并应用于小鼠的NIR-II生物成像.为了改善聚合物材料的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采用纳米沉积技术引入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酰胺-甲氧基聚乙二醇(DSPE-mPEG),合成了稳定的聚合物纳米粒子(pTB-PEG).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UV-Vis)、动态光散射(DL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测试对其结构、性能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显示该共轭聚合物纳米颗粒在831 nm处有良好的吸收峰,具有206 nm的大斯托克斯(Stokes)位移;此外,该纳米粒子不但具备优良的光稳定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体外细胞的荧光共聚焦成像实验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这种粒子还具备良好的的光热治疗性能.更重要的是,由于该共轭聚合物的高发射(>1000 nm)特性,其成像深度为6 mm,远远超过了传统的近红外一区(NIR-I)试剂,并且有效地实现了对健康小鼠血管系统和荷瘤小鼠的的近红外二区(NIR-II)荧光成像.总体而言,共轭聚合物纳米粒子(pTB-PEG)具备杰出的生物相容性、优异的光稳定性和良好的光学功能,是一种极具前景的NIR-II成像探针,具备广泛应用于临床成像和活体肿瘤成像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聚合物 光热治疗性能 血管系统 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
原文传递
近红外第二窗口稀土发光纳米探针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芷秀 明江 张凡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513-1523,共11页
近红外二区窗口(NIR-II,1000~1700 nm)荧光成像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活体成像技术,由于长波光子在生物组织内较低的散射、衰减以及自发荧光,成像分辨率和组织穿透深度得到了极大提高,这一研究领域目前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近红外第二... 近红外二区窗口(NIR-II,1000~1700 nm)荧光成像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活体成像技术,由于长波光子在生物组织内较低的散射、衰减以及自发荧光,成像分辨率和组织穿透深度得到了极大提高,这一研究领域目前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近红外第二窗口发光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其中稀土纳米材料因具有较大的类斯托克斯位移、较窄的发射峰、良好的稳定性等独特优点,成为近红外第二窗口发光材料中备受瞩目的一类.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本课题组关于近红外第二窗口发光的稀土荧光纳米探针的设计和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对该类探针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纳米探针 近红外第二窗口 荧光 生物成像 生物传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