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规划职能组织与权责分配——日本、英国、荷兰的经验借鉴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书海 王小羽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1-76,共6页
自然资源部的成立实现了空间规划管理职能的合并,然而从提升空间治理效率的角度来看,大一统后的空间规划行政机构仍然面临整合管理职能、协调央地权责等挑战。本文通过对日本、英国和荷兰空间规划职能组织的梳理,探索其在空间规划管理... 自然资源部的成立实现了空间规划管理职能的合并,然而从提升空间治理效率的角度来看,大一统后的空间规划行政机构仍然面临整合管理职能、协调央地权责等挑战。本文通过对日本、英国和荷兰空间规划职能组织的梳理,探索其在空间规划管理机构、中央一级规划职能设置和央地权利责任分配上的特征,认为其相对独立的规划建议反馈机构、多维度的规划职能划分、规划事权的动态调整对于改革背景下我国空间规划职能的深度整合具有借鉴价值。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我国空间规划职能组织和权责分配应考虑设立独立的规划建议反馈机构;从空间划分和问题导向两方面进行多维度的规划职能分配;合理调整央地权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规划 机构改革 组织设计 央地关系 经验借鉴
原文传递
地方政府创新经验推广的难点何在——公共政策创新扩散理论的研究评述 被引量:104
2
作者 朱旭峰 张友浪 《学术前沿》 CSSCI 2014年第17期63-77,共15页
地方政府创新扩散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探究政策创新扩散的动机框架、机制和模式等。这对于政策实践与政策理论的发展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中国而言,当前政策变迁频繁且影响深远,亟须通过理论研究来对地方政府创新和扩散过程提供理论... 地方政府创新扩散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探究政策创新扩散的动机框架、机制和模式等。这对于政策实践与政策理论的发展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中国而言,当前政策变迁频繁且影响深远,亟须通过理论研究来对地方政府创新和扩散过程提供理论解释。但是,直接照搬西方理论并不可取。当前中国地方的政策试验层出不穷,对于这些政策现象所处的环境、参与主体、政策本身特征以及政策过程等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学者取得重大理论突破。在此基础上,学者可以向既有的经典理论框架提出挑战。只有掌握规范的研究方法,并与国际理论前沿积极对话,才能提升自身能力并提出令人信服的理论假设,从而实现本土化理论创新并掌握国际学术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创新扩散 中央与地方关系 公共治理 全面深化改革
下载PDF
近期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 被引量:16
3
作者 杨小云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8-45,共8页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确切涵义是中央权力机构与地方权力机构之间的关系 ,其实质是一个社会法定的社会公共利益的分配关系。在中央权力机构与地方权力机构的各种纵向平行的关系中 ,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是整个纵向权力结构网络中的中轴...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确切涵义是中央权力机构与地方权力机构之间的关系 ,其实质是一个社会法定的社会公共利益的分配关系。在中央权力机构与地方权力机构的各种纵向平行的关系中 ,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是整个纵向权力结构网络中的中轴。所以 ,对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进行理论研究的重点 ,应该放在研究国务院与地方政府特别是省级政府之间的关系上。要协调好中央政府与省级政府之间的关系 ,作者关注省级政府的法律地位和经济地位 ,以及由此决定的中央政府集权和地方政府分权的度。此外 ,构建面向 2 1世纪新型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的战略时还应注意 :继续稳步推进国家与社会分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集权 地方分权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政府关系 国家结构形式 政府权力 行政权力
下载PDF
新中国70年来经济发展模式的关键:央地关系的演进与变革 被引量:18
4
作者 李康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25,共9页
政府行为与中国经济增长密不可分,这一点已经取得广泛共识。新中国70年来,央地间"条块结合"的基本架构虽未发生大的变动,但其间的权力配置格局和具体的实施类型却始终在不断调整和优化,从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央高度集权和央地之... 政府行为与中国经济增长密不可分,这一点已经取得广泛共识。新中国70年来,央地间"条块结合"的基本架构虽未发生大的变动,但其间的权力配置格局和具体的实施类型却始终在不断调整和优化,从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央高度集权和央地之间频繁的"放权"和"收权"循环,到改革开放后中央向地方和企业分权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再到新时代条件下央地之间权责划分的制度化和法治化。这一历史演进过程是和优先发展重工业、解放生产力以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和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等不同时期的战略目标和经济发展模式紧密相连的。本文在秉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遵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统一规律,以及把握事物在矛盾运动中不断发展的特点的基础上,科学地总结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央地关系的历史演进及逻辑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央地关系 政府行为 经济发展模式 历史演进
原文传递
中央和地方关系选择:水平性分工与当地化委托代理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文魁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7-33,共7页
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无法回避中央和地方之间关系这个问题。更重要的是,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本身需要进行改革。央地关系改革需要确定一个清晰的方向,这个方向应该是建立水平性分工关系和当地化委托代理机制。在这个方向... 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无法回避中央和地方之间关系这个问题。更重要的是,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本身需要进行改革。央地关系改革需要确定一个清晰的方向,这个方向应该是建立水平性分工关系和当地化委托代理机制。在这个方向下,中央和地方可以实现清晰的事责划分并形成良好的问责体系,从而构建一种合理、可持续的新型央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央地关系 政府功用 转型与发展
下载PDF
基于激励相容视角的中央区域激励政策评价研究:以海南省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蒋国洲 饶琼娟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95-102,共8页
运用经济学中的激励相容原则,构建了中央地方激励相容关系的条件(要求),并以中央两个激励过程都享受了中央激励政策的海南为例进行了检验。依此得出结论:"自上而下"以政策优惠为主要特征的区域激励政策有较强的激励功能,但同... 运用经济学中的激励相容原则,构建了中央地方激励相容关系的条件(要求),并以中央两个激励过程都享受了中央激励政策的海南为例进行了检验。依此得出结论:"自上而下"以政策优惠为主要特征的区域激励政策有较强的激励功能,但同时也显示出许多激励不相容;"自下而上"式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更能满足激励相容的条件,达到更好的激励相容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励相容 央地关系 优惠政策 先行先试权
下载PDF
近代中国的政治发展——以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演变为维度 被引量:1
7
作者 文红玉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91-97,共7页
由外族入侵带来的民族压力促使近代中国开始了自救。在独立民族国家地位丧失的背景之下,近代中国政治发展艰难起步。为了谋求改变,政界和学界引入了大量迥异于传统中国的思想观念和制度模式。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演变就是这一政治环境下的... 由外族入侵带来的民族压力促使近代中国开始了自救。在独立民族国家地位丧失的背景之下,近代中国政治发展艰难起步。为了谋求改变,政界和学界引入了大量迥异于传统中国的思想观念和制度模式。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演变就是这一政治环境下的产物。通过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演变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特点:其开启来自外部挑战;其应对过程充满纠结;其发展主题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其总趋势是为了国家统一;其本身对政治现代化起到了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发展 中央和地方关系 近代中国
下载PDF
晚清督抚制度与权力制衡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明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42-45,共4页
清朝统治者继承并改善了督抚制度,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权力体系,使中央与地方之间保持了200多年的制衡状态。19世纪中叶,由于战争的原因,这种平衡被打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晚清地方督抚彻底掌握了交战各省的军政大权,政令、军令得... 清朝统治者继承并改善了督抚制度,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权力体系,使中央与地方之间保持了200多年的制衡状态。19世纪中叶,由于战争的原因,这种平衡被打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晚清地方督抚彻底掌握了交战各省的军政大权,政令、军令得以统一。这一方面为清朝在战争中获得胜利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督抚制度 权力制衡与失衡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下载PDF
城市经营的地方政府因素研究——基于动态控制论的理论构建
9
作者 胡华杰 胡晓鹏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69-75,共7页
在政府作用研究中,纵向的央地关系构成了地方政府面对的最重要制度环境。运用动态经济分析方法,对中国地方政府在发展中存在的困境进行全新解释:在理论状态下,地方政府在发展中的资源投入,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规律性变化;在现实状态下,... 在政府作用研究中,纵向的央地关系构成了地方政府面对的最重要制度环境。运用动态经济分析方法,对中国地方政府在发展中存在的困境进行全新解释:在理论状态下,地方政府在发展中的资源投入,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规律性变化;在现实状态下,对地方政府资源投入起关键性约束的因素,却是中央政府的选拔机制。对以上两种状态,本文分别构建了地方政府经营模型。研究发现:在现实中,地方政府的资源投入逐步递减是一个正常现象,但当对地方官员投入的激励不足并致使参数θ较小时,不仅地方政府致力于长期发展的动力过小,而且动力降低的速率加快;尤其是在一个社会评价机制边界过大、体制内收益明显小于体制外收益的条件下,地方政府愿意投入的资源减少,以至趋近于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地方发展 制度环境 央地关系
下载PDF
垂直管理体制的行政法研究
10
作者 张茵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19-22,共4页
垂直管理体制,作为我国政府行政体制改革进程中一种重要的机构组织形式和调节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常态手段,其运行属于行政组织法规制的内容。垂直管理部门的设立与变更,以及垂直管理机构与上级职能机构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应当在法律规范的... 垂直管理体制,作为我国政府行政体制改革进程中一种重要的机构组织形式和调节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常态手段,其运行属于行政组织法规制的内容。垂直管理部门的设立与变更,以及垂直管理机构与上级职能机构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应当在法律规范的框架内运行。对于垂直管理的模式,应当有相关法律法规或者是规范性的文件进行指导,并对其进行后续行政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管理 行政组织法 央地关系
下载PDF
央地关系视阈下的软政策执行——基于成都市L区土地增减挂钩试点政策的实践分析 被引量:65
11
作者 李元珍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21,137-138,共8页
文章主要从央地关系的视角来探讨政策执行结果与政策目标发生偏差的机制性根源。通过案例分析,指出政策运行的结果与政策本身的诉求相比,既有偏差,也有意外的惊喜。这些差异性结果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当前以指标考核为标准的政策执行体... 文章主要从央地关系的视角来探讨政策执行结果与政策目标发生偏差的机制性根源。通过案例分析,指出政策运行的结果与政策本身的诉求相比,既有偏差,也有意外的惊喜。这些差异性结果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当前以指标考核为标准的政策执行体系导致地方政府只对指标负责,而不对事实本身负责,但指标本身又无法穷尽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是由于地方政府有其自身的目标序列,这一序列与中央要求的匹配程度将直接决定政策实践的好坏。这些因素都是在当前的政策执行体系中无法消弭的缺陷,导致公共政策执行具有相当大的弹性空间,政策实践的结果也具有不可预期性,呈现出"软政策执行"特征。这一特征摆脱了旧有的关于央地之间始终处于"收死放乱"循环的成见,还原了政策执行偏差悖论的客观存在,有效地解释了政策执行偏差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央地关系 软政策执行 增减挂钩
原文传递
超越集权与分权,走向府际协作治理 被引量:15
12
作者 张成福 边晓慧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2013年第4期6-15,共10页
"集权、分权视角"是分析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主流思路。随着治理环境的演变与公共事务的日益复杂,这种致力于权力结构优化、寻求权力平衡并以权威和控制为目标的分析范式日益显现其局限性和不足。超越集权与分权,转而关注中... "集权、分权视角"是分析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主流思路。随着治理环境的演变与公共事务的日益复杂,这种致力于权力结构优化、寻求权力平衡并以权威和控制为目标的分析范式日益显现其局限性和不足。超越集权与分权,转而关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互动过程、政策发展与治理绩效,构建中央与地方基于合权共享、责任共担与双向互动基础上的协作关系等成为分析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新思路。构建中央与地方的协作关系,同时意味着从传统的以权威控制为特征的治理模式向协作治理模式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与地方关系 集权 分权 协作
原文传递
央地关系视野下的县级治理 被引量:11
13
作者 贺雪峰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21年第2期68-74,共7页
郡县治,天下安。县级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关键与基础,又是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的重要支撑。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广阔、情况复杂的国家,若能充分调动县级治理的积极性,做到因地制宜,国家治理就会大有成效;若县级治理缺乏积极性,... 郡县治,天下安。县级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关键与基础,又是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的重要支撑。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广阔、情况复杂的国家,若能充分调动县级治理的积极性,做到因地制宜,国家治理就会大有成效;若县级治理缺乏积极性,国家治理就容易陷入空转。当前,县级治理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由于强调指标化,自上而下的各种中心任务切割了县级治理的完整性,县级政权不仅难以统筹资源,其职能反被条线任务所制约,县级治理也难以做到因地制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由此影响了国家治理的效能。因此,依据实践情况及时调整央地关系,在收放结合之间做好文章,既调动县级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又防止县级政权借口地方情况特殊乱作为,是当前时期国家治理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县级治理 央地关系 中心工作
下载PDF
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问题缘起、政策框架与制度创新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立琼 田宋 席恒 《社会保障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0,共8页
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是央地关系转变过程中养老保险事权和支出责任回归中央政府的内在要求。立足于现有的政策进展和客观现实,本文设计了一个具有阶段性、实操性和协同性的政策框架。在基础养老金事权方面,中央调剂制度以各省份的上解资... 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是央地关系转变过程中养老保险事权和支出责任回归中央政府的内在要求。立足于现有的政策进展和客观现实,本文设计了一个具有阶段性、实操性和协同性的政策框架。在基础养老金事权方面,中央调剂制度以各省份的上解资金实现中央养老保险资金池的从无到有;税务部门统一征收基本养老保险费,以常态化的个人和企业缴费实现中央养老保险资金池的从虚到实。在基础养老金支出责任方面,以中央和地方支出责任划分为核心,构建一个“均等化的中央基础养老金+差额化的地方附加养老金”的全国统支过渡模式。同时,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的完全实现,还需要在养老金制度参量、结构和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央地关系 基础养老金 全国统筹 政策框架
下载PDF
新中国70年中央和地方关系研究的进展及其深化 被引量:7
15
作者 任勇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54-59,191,共7页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的中央和地方关系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从政治学界对此的研究成果来看,主要包括现实制度变迁、职能定位调整以及未来发展走向三个层面。在现实制度变迁层面,主要体现为如何实现中央和地方的合理分权;在职能定...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的中央和地方关系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从政治学界对此的研究成果来看,主要包括现实制度变迁、职能定位调整以及未来发展走向三个层面。在现实制度变迁层面,主要体现为如何实现中央和地方的合理分权;在职能定位调整层面,主要体现为中央和地方权力职能转型与功能调整;在未来发展走向层面,主要体现为维护中央权威、调整条块关系以及两者权限的规范化等内容。要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就需要结合新时代的新变化,进一步推进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70年 中央和地方关系 国家治理现代化 大国治理 行政分权 中央权威 制度变迁
下载PDF
权力制约: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的核心 被引量:3
16
作者 崔浩 孙祥生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35-40,共6页
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的核心问题是通过中央与地方的有限分权实现对中央和地方权力的有效制约。基于权力制约目标设计中央与地方关系是现代法治的基本要求。集权模式下的中央与地方"分权"只是国家整体意义上权力内部的纵向职... 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的核心问题是通过中央与地方的有限分权实现对中央和地方权力的有效制约。基于权力制约目标设计中央与地方关系是现代法治的基本要求。集权模式下的中央与地方"分权"只是国家整体意义上权力内部的纵向职能分工,不具有权力纵向制衡意义的分权功能。建立有限政府、实行单一制下的中央与地方分权,既是控权模式下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的制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与地方关系 权力制约 有限政府 地方自治
下载PDF
上访的“冤屈”、稳定的逻辑与治理的两难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若磊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8-73,59,共7页
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可从诸多角度加以解读,最直接也最核心的困惑或许是要追问,一桩小事为何能够借助上访搅动得整个体制不得安宁。影片借此折射出的是古往今来中国国家治理逻辑中一直存在的三个相互勾连的根本问题。首先是稳定的逻辑... 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可从诸多角度加以解读,最直接也最核心的困惑或许是要追问,一桩小事为何能够借助上访搅动得整个体制不得安宁。影片借此折射出的是古往今来中国国家治理逻辑中一直存在的三个相互勾连的根本问题。首先是稳定的逻辑,其内在于天命观和追求绩效合法性的卡理斯玛权威之中,因此对于统治风险高度重视。其次,维持稳定借助的是乌纱帽的控制,即中央集权体制下自上而下的选官机制。最终,二者背后贯穿的是大国治理中权威体制与有效治理之间的两难选择,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间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根本困境。上访的难题正源于这三个环环相扣的问题。走出这一困境是一个系统工程,仍需不断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访制度权威类型稳定的逻辑选官机制中国国家治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作者王若磊 法学博士 中央党校政法部副教授.(北京100091)
下载PDF
权力的扩张及其分配:晚清中央与地方关系再思考 被引量:1
18
作者 倪玉平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21,共10页
晚清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并有“内轻外重”“内外皆轻”等概念的提出。权力并非静止或者此消彼长的概念,而是极富弹性。晚清时期,中央与地方政府均创设诸多新机构,形成新的权力格局。在权力分配方面,以财权的争夺最明显... 晚清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并有“内轻外重”“内外皆轻”等概念的提出。权力并非静止或者此消彼长的概念,而是极富弹性。晚清时期,中央与地方政府均创设诸多新机构,形成新的权力格局。在权力分配方面,以财权的争夺最明显,双方利益此消彼长一目了然,最终达到动态均衡。这一时期,中央和地方虽然都或多或少失去部分权力,但又在很大程度上极力拓展各自的权力空间。由于地方权力的扩张速度快于中央,导致中央逐步失去对地方的绝对控制。这种权力格局一旦形成,需要很长时间或者外部条件的重大改变,才能走向另一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央地关系 内轻外重内外皆轻 权力博奔
原文传递
走向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治化——部属高校普通本科招生计划制度改革方向的思考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世建 《教育与考试》 2009年第5期15-19,共5页
目前,所有部属高校在普通本科招生时一直都是依据行政区域来事先分配录取指标的,而且分配给学校所在地的招生指标均大大超过了其他地区的招生指标。这种"部属高校地方化"的主要成因在于教育部和高校的招生权力之间法治化程度... 目前,所有部属高校在普通本科招生时一直都是依据行政区域来事先分配录取指标的,而且分配给学校所在地的招生指标均大大超过了其他地区的招生指标。这种"部属高校地方化"的主要成因在于教育部和高校的招生权力之间法治化程度不够。要改变"部属高校地方化"现状,须在法治化理论指导下,重新配置教育部和高校的招生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视 宪法 中央与地方关系
下载PDF
论建国初期大行政区体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斌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269-273,共5页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权力的纵向分配即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成为探索当前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大行政区体制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地方政权建设的主要模式,反映了我们党在构建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的最初设想和基本理念。本...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权力的纵向分配即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成为探索当前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大行政区体制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地方政权建设的主要模式,反映了我们党在构建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的最初设想和基本理念。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和历史分析的方法对以华北人民政府为代表的大行政区体制的产生背景、历史沿革和主要特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从中央与地方权力配置的角度重点阐述了大行政区体制的经验与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行政区 地方体制 中央与地方关系 华北人民政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